34
墜墜墜墜墜墜墜墜墜 -- 墜墜墜墜墜墜 墜墜墜墜墜墜 墜墜墜墜墜墜墜 墜墜墜

龍為霖本韻一得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龍為霖本韻一得

墜入魔道的古音學家

--論龍為霖《本韻一得》及其音學思想

高雄師大國文系 王松木

Page 2: 龍為霖本韻一得

蓋嘗竊論天下萬物之變無窮,莫不原於陰陽五行天下萬籟之變亦無窮,莫不原於陰陽五音

Page 3: 龍為霖本韻一得

•玄虛•含混 --

•附會•武斷

曩之治韻學者,憑臆立說,每多違失:

1. 玄虛 2. 含混

3. 附會 4. 武斷

凡此訛失,並宜袪除…則音韻學庶可廁諸科學之林

-- 《漢語音韻學導論》( 1956 ) 羅常培 ( 1899-1958 )

袪魅—科學主義觀點

Page 4: 龍為霖本韻一得

龍氏不是像江永那樣,踏踏實實地從考古出發,沿著顧炎武的路子走下去,而是從形而上學出發,以五行陰陽說和樂律原理等來解釋古韻試圖獨闢蹊徑創龍氏新說

(張民權《清代前期古音學研究》 下: 274 )

外貌與眾不同

但我不是魔道

Page 5: 龍為霖本韻一得

語音史音韻學史

音韻思想史

音韻學家

韻書 / 韻圖

音系

Page 6: 龍為霖本韻一得

Why

How

What

韻圖詮釋的三個層次

編撰目的

設計理念

音系性質

Page 7: 龍為霖本韻一得

1. 龍為霖的編撰動機 與立論基礎

Page 8: 龍為霖本韻一得

殫思冥悟,久而若有所得,頗會六書源流,嗣此讀秦漢以上之書

韻隨口得,不煩考校嘗以質諸當世論韻之士,亦多極口稱快,亟欲勒成一書,公諸同好者

龍為霖〈答趙中丞論韻書〉,頁 2-3

編撰動機與目的

Page 9: 龍為霖本韻一得

聲律同源審音以樂律為本

Page 10: 龍為霖本韻一得

叶音說

通轉說

古本音說

清初古韻學的發展路徑

Page 11: 龍為霖本韻一得

龍為霖的韻學觀點

•主張古詩無叶音•糾正毛奇齡「通轉說」之謬誤•質疑顧炎武「古本音說」

Page 12: 龍為霖本韻一得

龍為霖的兩難困境

徘徊「古本音」與「通轉」之間

Page 13: 龍為霖本韻一得

2. 《本韻一得》的音類劃分 與設計理念

Page 14: 龍為霖本韻一得

設計韻圖—打造通往古韻的時光機

Page 15: 龍為霖本韻一得

1. 聲母— 21 聲類 應暢發

Page 16: 龍為霖本韻一得

2. 介音—宮角徵羽

樂避商音

Page 17: 龍為霖本韻一得

3. 韻部—十二韻

Page 18: 龍為霖本韻一得

4. 入聲分為七部

Page 19: 龍為霖本韻一得
Page 20: 龍為霖本韻一得

5. 三才切韻法

以昆韻為襯字

Page 21: 龍為霖本韻一得

3. 《本韻一得》的音系性質 與通轉之理

Page 22: 龍為霖本韻一得

《本韻一得》以馬自援《等音》為基礎,並摻入若干古音、方音之異質成分,形成雜糅古今的複合音系,尤以韻部劃分最明顯

Page 23: 龍為霖本韻一得

《本韻一得》音值擬測

1.「居」、「拘」是否有別?

2. 為何不分出「遮」韻?

3.「雞」與「基」是否對立?

Page 24: 龍為霖本韻一得

•「拘」、「居」二分,承襲馬自援《等音》的分類,且遷就平水韻及古詩用韻•「遮」韻是近代官話音系新分出的韻,《本韻一得》面向古韻,故不分出此韻•「基」、「雞」二分,應是顧及平水韻之齊韻獨用,且在潮州方言二韻仍有區別

Page 25: 龍為霖本韻一得

沒有語音史的音韻學史是

空洞的

沒有音韻學史的語音史是

盲目的

Page 26: 龍為霖本韻一得

古韻通轉之理

Page 27: 龍為霖本韻一得

《魯頌‧閟宮》云:「無貳無虞,上帝臨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 龍為霖依據宮音陰陽相通之樂律原理,遂認定孤、公古韻相通,誤將「功」字一併入韻

龍為霖古韻通轉說之謬誤

Page 28: 龍為霖本韻一得

結語

Page 29: 龍為霖本韻一得

音韻思想史的角度

可以窺見不同以往的景象

Page 30: 龍為霖本韻一得

當代音韻學輕忽人文特質在語音史研究典範中,音韻學家被預設為理性客觀的記音機器人

Page 31: 龍為霖本韻一得

達文西的筆記中,很多計畫證明行不通,只有極少數影響了後來技術的發展。然而,它們使我們有眼福窺見一個偉大的技術天才的心靈。從中我們也看到了技術繁榮的情形—這正是後來西方文明的標誌性特徵之一

--喬治‧巴薩拉( George Basalla )

Page 32: 龍為霖本韻一得

語音史研究者多將《本韻一得》曲解為真實反映時音的等韻論著,但它真正價值不在於為後來古韻學提供發展藍圖、或作為今人建構語音史的寶貴材料,而在於整合樂律、等韻、今韻與古韻等不同概念範疇時所展現的豐富想像力

Page 33: 龍為霖本韻一得

漢語音韻學應邁向全腦時代

Page 34: 龍為霖本韻一得

報告完畢

敬請指正

第 13屆國際暨第 30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花蓮 東華大學 /慈濟大學 2012/05/19-20

王松木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