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調調調調調調調調調調調調調調調調調調調調調調調調 調調調 調調調調調調調 調調調

調適與轉化—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調適與轉化—

調適與轉化—晚明入華耶穌會士對漢語的學習、研究與指導

發表人:高雄師大國文系 王松木

Page 2: 調適與轉化—

異質文明的接觸

引燃創意的火花

Page 3: 調適與轉化—

聖方濟‧沙勿略( St. Francis Xavier , 1506-1552 )

Page 4: 調適與轉化—

范禮安( Alessandra Valignano,1539-1606 )利瑪竇( Matteo Ricci,1552-1610 )

Page 5: 調適與轉化—

耶穌會士積極學習漢語、漢字

Page 6: 調適與轉化—

羅明堅、利瑪竇《葡漢字典》( 1585-1586 )

Page 7: 調適與轉化—

利瑪竇《西字奇跡》( 1606 )

Page 8: 調適與轉化—

金尼閣《西儒耳目資》( 1626 )

Page 9: 調適與轉化—

本文的研究取向

語音史 學習史 思想史

Page 10: 調適與轉化—

語音史—透過傳教士對於漢語的紀錄與論述,重構漢語的歷史樣貌及其演變規律

漢語學習史—分析傳教士的書信、札記、語文工具書等相關資料,探究傳教士如何掌握「聽說讀寫」的語言能力

音韻思想史—以傳教士之漢語研究論著為材料,觀察傳教士如何體認漢語的特點,如何將西方音韻學概念與傳統切音之學相融合

Page 11: 調適與轉化—

皮亞傑( Jean Piaget,1896-1980 )

認知發展理論

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認知結構與外在環境互動而進行調整,發展階段為:

同化

順應

平衡

Page 12: 調適與轉化—

指導者學習者 研究者調適 轉化

Page 13: 調適與轉化—

學習者

研究者

指導者

Part 1耶穌會士對漢語的認知與模仿

Page 14: 調適與轉化—

1. 耶穌會士是否具備學好漢語的個人特質與外在條件呢?

2. 傳教士對於漢語、漢字有何體認?3. 傳教士如何挑選學習標的?4. 學習過程中,產生哪些語音干擾現象?

Page 15: 調適與轉化—

•開放學習性( Openness to experience )•勤奮謹慎( Conscientiousness )•熱情外放( Extraversion )•親和力( Agreeableness )•情緒穩定( Neuroticism )

具備學習外語的人格特質

Page 16: 調適與轉化—

欠缺適合的師資與教材

澳門的中國教友,已經改變為歐洲的生活方式。從大陸來的商人們,目的只為經商,不習於說官話也不習於講葡語,本地的商人都懂官話,但說得不好,因為習慣於講方言,大多根本不會寫中國字,即使寫字也是商業上的文字

--利瑪竇《中國傳教史》

Page 17: 調適與轉化—

對漢語、漢字的認知

中國語文較希臘文和德文都難;在發音上,有很多同音而義異之字,許多話有近千個意義,除掉無數的發音外,還有平上去入四聲……中國文字的構造實難以形容,除非親眼見、親手去寫,就如我們今天正在學習的,真不知從何說起-- (利瑪竇 1583 年 2 月 13 日〈致巴都阿德‧富爾納里神父書〉

Page 18: 調適與轉化—

漢語難學嗎?

經過首批入華耶穌會士的努力探索,隨後入華的耶穌會士能夠有所憑藉,省去不必要的盲目摸索與無謂的恐懼

Page 19: 調適與轉化—

學習標的—各省通行的官話

中國十五省都用同一的文字,但每省發音不全一樣,各地都有方言,這裡較多用的語言稱作官話,即官場所用的話之意。我們目前所學習的,正是這官話

-- 利瑪竇 1592 年〈致羅馬前初學院院長德‧法比神父書〉

Page 20: 調適與轉化—

官話是士大夫階層的共通語,欠缺嚴格的規範而具有地域變異。傳教士如何逐漸掌握典型的官話呢?

Page 21: 調適與轉化—

1601-1610

利瑪竇在中國的傳教行程

1595-1598 1599-1600

1583-1594

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部分)

Page 22: 調適與轉化—

明末官話的基礎方言為何?

負責遠航隊的太監高高興興地乘船走了,把他在南京買的一個男孩作為禮物留給了神父們,他說他送給他們這個男孩是因為他口齒清楚,可以教龐迪我神父純粹的南京話

--利瑪竇《中國札記》

Page 23: 調適與轉化—

語音干擾 --母語對第二語言學習的影響

語音干擾分成四種類型:

1. 音位的不完全分化

2. 音位的過度分化

3. 重新解釋區別特徵

4. 音素的替換

Page 24: 調適與轉化—

• 明末官話無 b 、 d 、 r 、 z四個濁輔音聲母,但有輕(不送氣) / 重(送氣)之區別特徵

• 相較之下,在漢語輔音聲母的辨識與發音上,耶穌會士似乎並不感到特別困難

聲母的對比與學習

Page 25: 調適與轉化—

利瑪竇、金尼閣所標記的明末官話韻母系統,有兩項較為特異的現象:

1.設立了 -e- 、 -o-兩種不見於現代漢語官話的特殊介音

2.增添標示元音開口度大小的附加符號 --甚、次、中

韻母的對比與學習

Page 26: 調適與轉化—

• -e- 、 -o-介音的分佈狀態大抵上與 -i- 、 -u- 互 補 , 即 : 介 音 -e- 只 出 現 在leao 、 leam二個音節中, -e-前接舌尖流音聲母 [l-] ,後接低元音 [a] ;介音 -o-多數前接唇音、喉音聲母

• 此舉應是因母語遷移而產生的過度分化現象,但也可能是為了刻意湊足 50攝以符合所謂大衍之數

增立 -e- 、 -o-二種介音

Page 27: 調適與轉化—

• 標示印歐語中少見的舌尖元音– e (次)、 u (次)分別標示漢語之舌尖後元音與舌尖前元音

• 以甚、次區辨元音開口度大小–以完聲 /半聲、粗 /細、開唇 /閉唇三組區別特徵區辨相近元音之發音狀態與聽覺感受

甚、次、中:辨析元音的特殊術語

Page 28: 調適與轉化—

調名 標號 區別特徵 調值

清 - 中平 33

濁 低降 21

上 ˋ 次低降 42

去 ˊ 高升 35

入 ˇ 次高升 24

聲調的對比與學習

Page 29: 調適與轉化—

人們確實不懂得音調或重音是什麼,只有詩人才懂得,還有我們在中國的神父,他們有了這種知識,就容易學會這一語言,否則他們不吃大苦就不能懂得它。我們把音調這一奇特和有益的考察提交給郭居靜神父( F. Lazaro Cattaneo )。同時我盡力用音樂家的譬喻去解釋它

-- 安文思《中國新史》( 1688 )

以樂律揣摩聲調的高低變化

Page 30: 調適與轉化—

學習者

研究者

指導者

Part 2耶穌會士對漢語的分析與歸納

Page 31: 調適與轉化—

調適調整已有的知識學習全新的概念

Page 32: 調適與轉化—

1. 耶穌會士自覺到哪些學習難點?2. 如何釐清漢語的結構模式與使用規則,並設計出有效的學習策略?

Page 33: 調適與轉化—

聲調高低升降之細微變化,是傳教士學習漢語的最大難點

Page 34: 調適與轉化—

音韻之學,旅人之土產,平仄之法,旅人之道聽。音韻敢吐,平仄願有請焉,何也?平仄、清濁、甚次,敝友利西泰首至貴國每以為苦,惟郭仰鳳精於樂法,頗能覺之,因而發我之蒙耳

--《西儒耳目資‧問答》

金尼閣( Nicolas Trigault,1577-1628 )

Page 35: 調適與轉化—

音節 po有十一種寫法,構成十一個字,表示十一種不同的東西。……這些變化來源於聲音、音調或重音的讀法,有輕有重,高、低或低昂音;還有明顯或不明顯的氣音。發音中重音的不同,由音調的變化得知

--安文思《中國新史》

ō ô ò ó ǒ ǒ ●

p 波 播 簸 剝 不p 坡 婆 頗 破 潑 僕

Page 36: 調適與轉化—

記憶術

如何克服語言符號的任意性,讓語音與意義之間產生緊密的連結呢?

Page 37: 調適與轉化—

記含有所,在腦囊,蓋顱囟後,枕骨下,為記含之室。……蓋凡記識,必自目耳口鼻四體入。當其入也,物必有物之象,事必有事之象,均似以印印腦

--利瑪竇《西國記法‧原本篇》

Page 38: 調適與轉化—

處所與影像是古典記憶術的兩個關鍵要素

凡學記法,須以本物之象及本事之象,次第安頓於各處所,故謂之記象法也

--利瑪竇《西國記法‧明用篇》

塞莫尼底斯( Simonides )的古典記憶術

Page 39: 調適與轉化—

信息在大腦中是分佈式儲存;想要有效提取分散儲存的信息,必須藉由生動具體的形象產生聯想來加以

激活

Page 40: 調適與轉化—

圖中兼容讀書音(四正)與口語音(中央與四隅)之聲調系統

將清、濁、上、去、入分別安放於圓圖中的不同位置,藉由位置之高低對比,引發學習者對不同調值的聯想與記憶

以不同處所安放聲調

Page 41: 調適與轉化—

1.清平

2.去聲

3.上聲

4. 入聲

5.濁平

以手指位置類比聲調之升降高低

Page 42: 調適與轉化—

《西儒耳目資》有許多傳統等韻學中前所未見的特殊圖表,這些圖表的設計理念為何?創意從而何來?

盧爾主義( Lullism )的記憶術

音韻思想史的思考

Page 43: 調適與轉化—

在古典記憶術裡是記憶用的建築物裡放滿了影像……盧爾藝術使用代數的符號,打破靜態設計,變成會旋轉的新組合

--葉茲《記憶之術》( 1966 )

法蘭西絲‧葉茲( Frances Yates , 1899-1981 )

Page 44: 調適與轉化—

布魯諾—融合古典記憶術與盧爾主義

布魯諾( Giordano Bruno ,1548-1600 )

Page 45: 調適與轉化—

布魯諾《概念的影子》「記憶之輪」 ( 1582 )

金尼閣《西儒耳目資》「萬國音韻活圖」 ( 1626 )

Page 46: 調適與轉化—

布魯諾《概念的影子》「記憶之輪」 ( 1582 )

金尼閣《西儒耳目資》「元母生生總圖」 ( 1626 )

Page 47: 調適與轉化—

布魯諾《影像之組成》 ( 1591 )

金尼閣《西儒耳目資》「切母字母法圖」( 1626 )

Page 48: 調適與轉化—

以活圖創造安置影像的處所

透過圓輪的輪轉組合,創造出不同的處所,藉以有序地安置所欲記憶的影像;其的源頭可遠溯至盧爾的組合藝術,而與布魯諾記憶術有更為直接、緊 密 的 關 連

Page 49: 調適與轉化—

學習者

研究者

指導者Part 3耶穌會士對中西音學概念的詮釋與轉化

Page 50: 調適與轉化—

轉化站在學習者的立場思考選擇合宜方式表達概念

Page 51: 調適與轉化—

1. 如何化解中士的猜忌與疑惑?2. 如何透過隱喻方式,引導中國士人認知印歐語言的音韻學概念 ?

Page 52: 調適與轉化—

中士對西儒音韻之學的質疑

清代熊士伯批判《西儒耳目資》云:切韻一道,經中華歷代賢哲之釐定,固有至理寓乎其中,知者絕少,因其不知,遂出私智以相訾謷,過已!

-- 《等切元聲‧閱西儒耳目資》( 1703 )

Page 53: 調適與轉化—

如何化解中士的猜忌與疑惑?

理性分析

感性說服

Page 54: 調適與轉化—

理性分析 -- 《西儒耳目資》的創發

細相較勘,西儒創發此中嚮來所未有者,蓋至五十餘款之多。觀者肯一細心理會,自見良工苦心,應不疑余有偏嗜矣

--王徵〈《西儒耳目資》釋疑〉

王徵, 1571-1644

Page 55: 調適與轉化—

感性說服—引述古希臘畫家 Apelles 的故事

Page 56: 調適與轉化—

語音範疇—聲、韻、音、言

言 聲韻音

聲之總名,在字學之外,茲不必論。言在訓詁之內,旅人不敢以為知,音、韻屬耳資,可昌言之

--金尼閣《西儒耳目資‧問答》

phonelexislogos

Page 57: 調適與轉化—

音素的聚合關係—同鳴、自鳴

同鳴—輔音( consonant )自鳴—元音( vowel )

Page 58: 調適與轉化—

音素的組合關係—字父、字母與字子

字父—音節首輔音( onset )字母—韻( rhyme )字子—字父與字母所組成的音節

Page 59: 調適與轉化—

中西合璧的拼音法—四品切法

Page 60: 調適與轉化—
Page 61: 調適與轉化—

結語

耶穌會士會通中西文明,在與漢語、漢字直接接觸的過程中,同時扮演著學習者、研究者、指導者三種不同的角色,以「他者的眼光」,從不同角度、不同距離觀察漢語在不同情境下所展現的各種樣態

Page 62: 調適與轉化—

耶穌會士聯繫歐亞文明,是中西文化雙向交流的使者,如同古羅馬的門神亞努斯 (Janus) ,同時有著兩張面孔

Page 63: 調適與轉化—

耶穌會士兼具三重角色,有如三稜鏡一般,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漢語與印歐語言相互接觸所折射出的繽紛色彩

Page 64: 調適與轉化—

感謝聆聽

敬請指教

王松木高雄師大國文系教授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