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6 4 2 ) 4 8 J o u t n a l o f H u an h a ,U 、一 i ve r s i y V o l 6 . N O 4 u g 2系及 其谱 分歧 · 程 宗成 * (省淮安阴区委, , 223 3 0 ) : 二程 , 响的, 但谱 进行 析疏 , 关键 ] : 二程 [ 分类 ] : K 8 1 0 . 2 [ 献标识 ] : A [ 编号 1 : 16 72 447 X ( 2 00 4 ) 0 4 0 0 4 4 0 4 程颖 程颐是中 国历 史上北宋时 洛学创始人 , , 的至 沿 安定 这一堂 宋明 奠基者 俩为同胞兄 , 人称 二程 3 但近 一些论及 ‘· 二程 想的 , 及其它有关 在中 , 赵氏孤儿 的故 , 儿乎是妇孺皆 , 程氏 文章 , 发现其述及 二程 系时 , 的就是 义士 程婴 , 程婴自程适晋 晋 景公 用的资料彼此 , 令人不解 查有 ( 5 9 7 ) , 晋国大夫 岸贾突然发难 , 将领包 资料 , 前人曾争 不休 , 意见相左 为避免 住地 , 将赵朔一家族满门抄斩 当时赵朔的妻 继续扩散错 , 导后 , 现据 , 子身怀六 , 躲到宫中 为防止屠岸 点个人见解 搜查 , 赵朔 客公 孙 柞 程婴 商量 , 寻一 弃婴 , 二程 上世 位有影响的 人物 孙柞 背着躲进 , , 程婴去 告发 结果 . 黄帝 都把黄帝作 公孙柞 婴则 抱着赵 为自 的血缘亲祖 到深 , 赵武 , 有个大 谱碟记载 , 二程 世系中 , 黄帝之 景公 程婴 孤儿被 赵武二 , 有几位有影响 的人 现简述 如下 : 岁时 , 婴与赵武决别 , 身殉 程婴 , 武为 1 宗受姓始祖 伯符 春秋 次祭祀 , 不绝 晋程 婴被 据众多 程氏 碟所载 , 程姓的 宗受姓始祖为 封 为 忠诚 , 宋神宗封诚 , 宋高宗封疆济公 伯符 广 平程 谱略 》说 : 我程 , , 宋代 封为 诚信 , 程婴有子 夏商 周伯符公 , , 程国 西 周初 , 程伯 4 符在朝廷任 之职 公摄政 , 在洛 ( 名元星 ) , 初名立 , 曹操 的主要 , 名成周 , 并将其作 统治 此时 其述 , 符给成 件吉祥物 , 之车 井底之 全的 , 荀或抵 , 穗之 就被封在程地 , 程地 , 东阿 曹操 早除 , 但未被采 程聚 据考 , 今河南省洛 市东 , , 进封为安 后追赠 魏车 骑大 , 堰师市 孟京 县交界处 伯符 是程 国的 始封之 肃侯 有子 , 5 元谭 2 元谭是新安程 始祖 , 河南洛 西 永嘉 休父 是程姓 中较早 见于 史书的人物 《诗 之乱 , 随晋琅哪 南渡 , 东晋 大兴 , 新安 记》中 记载 在伐淮 卓著 , 受到 的拥 尊敬 任期 战争中 立了, 被封为大 , , 朝廷恳 , , 是赐 新安草 附近 , 连任 太守 死在任 , 享年 追封 繁衍 , 后来 元谭 子孙 安徽 县垦 墩落 谱碟 关程姓 , 都把安定 重要 的郡 望之 新安 世祖 代繁, 为程 姓大 稿 } : 6 2 8 者简} : ( 1 , 4 5 ) 江苏 江苏 委党 社会

_二程_上世系及其谱系分歧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二程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_二程_上世系及其谱系分歧

第 6 卷第 4 期

2以)4 年 8 月

黄 山 学 院 学 报Jo u tn a l of H u a n 邵ha ,、 U

、一iv e r s i飞y

V o l.

6.

N O.

4

人u g.

2以拜

二程”

上世系及其谱系分歧·

程 宗成* ’

(中共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委党校,

江苏淮安,

2 2 3 3 00 )

〔摘 要〕: 在

二程”

上世 系中,

有几位有影响 的人物,

但谱载世 系有分歧。

本文就此进行分析疏理,

指 出

应遵从的世 系。

〔关键词 ]: “二程

上世 系 人物 语 系

[ 中图分类号 ]: K 8 1 0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 16 7 2一4 4 7 X (2 0 0 4 )04 一0 04 4 一0 4

程颖、

程颐是中国历史上北宋时期洛学创始人,

一,

有的至今还沿用“

安定”

这一堂号。

宋明理学的奠基者。

他俩为同胞兄弟,

人称“

二程” 。

3、

程氏第十四世

—婴

但近读一些论及‘·

二程”

思想的著作,

以及其它有关 在中国,

救“

赵氏孤儿”

的故事,

儿乎是妇孺皆知,

程氏的著作和文章,

发现其述及“

二程”

上世系时,

所 讲的就是义士程婴。

战国时,

程婴自程适晋。

晋景公三

引用的资料彼此矛盾,

令人不解。

再查有关“

二程”

的 年 (前 5 97 年 ),

晋国大夫屠岸贾突然发难,

率将领包

家谱资料,

亦见前人曾争论不休,

意见相左。

为避免 围赵氏住地,

将赵朔一家族满门抄斩。

当时赵朔的妻

继续扩散错误信息,

误导后人,

现据手头资料,

谈一 子身怀六甲,

躲到宫中。

不久产下一子。

为防止屠岸贾

点个人见解。

搜查,

赵朔的门客公孙柞臼和程婴商量,

寻一弃婴,

一、 “

二程”

上世 系中几位有影响的人物 公孙柞臼背着躲进山中,

然后,

程婴去告发。

结果.

程氏是正宗的黄帝裔孙。

程氏宗谱都把黄帝作 将杀害了公孙柞臼和婴儿。

程婴则抱着赵氏孤儿藏匿

为自己的血缘亲祖。

到深山中,

取名赵武门

十五六年后,

有个大臣将赵氏孤

按程氏谱碟记载,

在“

二程”

上世系 中,

黄帝之 儿告诉赵景公。

程婴和孤儿被召进宫中。

赵武二十四

后,

有几位有影响的人物。

现简述如下:

岁时,

程婴与赵武决别,

以身殉友。

程婴死后,

赵武 为

1、

程氏开宗受姓始祖

—伯符 他服丧三年

每年春秋两次祭祀,

世代不绝。

晋程婴被

据众多程氏谱碟所载,

程姓的开宗受姓始祖为 封为忠诚君,

宋神宗封诚信侯,

宋高宗封疆济公、

忠济

程伯符。

《广平程氏谱略》说: “

我程 氏系出高阳,

历虞 王,

宋代又追封为诚信侯。

据谱载,

程婴有子四人。

夏商。

衍至周伯符公,

仕成王,

封程国。 ”

西周初,

程伯 4、

程氏第 三十九世

—显

符在朝廷任 日正之职。

周公摄政后,

在洛阳建立都 程呈 (又名元星 ),

初名立,

曹操的主要谋 士。

城,

名成周,

并将其作为统治东方的中心。

此时程伯 其述梦 日出当空,

操以‘

旧”

加其上 曰“

星”

他是个智

符给成王献上三件吉祥物,

即泰山之车、

井底之蛙、

勇 双全的人,

曾和荀或抵御 吕布、

张邀,

守 哪城、

双穗之禾。

于是就被封在程地,

建立了程国。

程地,

即 县、

东阿三地。

他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

但未被采纳二

上程聚。

据考,

上程聚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

即市 曹巫即位后,

进封为安乡侯。

后追赠魏车骑大将军,

区和堰师市、

孟京县交界处。

程伯符是程国的始封之 溢肃侯。

有子 三人。

君,

程氏以国为氏。

5、

程氏第 四十五世

—元谭

2、

程氏第五世

—休父 程元谭是新安程氏始祖

,

河南洛阳人。

西晋永嘉

程休父是程姓中较早见于史书的人物。

《诗经》、

之乱,

随晋琅哪王 南渡,

东晋大兴三年,

迁假 节新安

《国语》、

《史记》中都有关于他的记载。

程休父在伐淮 大守。

因政绩卓著,

受到百姓的拥护和尊敬。

任期届

夷的战争中立了战功,

被封为大司马,

离开了程国到 满,

百姓 上书朝廷恳留,

卒不得还,

于是赐第新安草

关中镐京任职。

并将咸阳附近的程邑作为封邑。

程姓 墩,

连任太守。

死在任所,

享年八十 一岁 后追封为忠佑

族人在关中繁衍,

后来形成 了著名的安定郡望。

程姓 公、

程元谭的子孙就在安徽敦县垦墩落户 程元谭为

谱碟和有关程姓书籍,

都把安定作为重要的郡望之 徽州新安一

世祖。

其后代繁衍昌盛,

成为程姓大派

日欠稿 日期 }:

加。斗一。6 一 2 8

〔作者简介 } :

程宗 成 (1 , 4 5 一 ) 江 苏 淮妥人.

中共 江 苏 省淮 安 市 淮 阴 区委党校 高级 讲 师 研 究社 会科 学

Page 2: _二程_上世系及其谱系分歧

6、

新安元谭第十四世裔

—灵洗

程灵洗,

字玄涤,

南朝新安海宁(今安徽休宁)人。

(按箕墩 《简谱》,

忠壮公生卒年限为:5 2 6 年—

石8 0

年,

5 5 岁 )。

他威震四方。

谱载他“

少以勇力闻,

日行二

百里,

便骑,

善游射。

手殖妖厦,

以安乡里。

侯景之乱,

兵以拒,

太守萧隐奔依焉。

梁武帝太清三年 (54 9 年),

授云靡常侍。

元帝承圣二年 (5 53 年)诏授建威将军,

领新安太守。

人陈朝,

以战功拜都督、

那州刺史,

封重安

县公”川

程灵洗性严急,

军号分明。 “

好播种,

躬勤稼

墙” ,

虽老农不能及。

他“

妾无游手,

并督之纺织” 。

程灵洗死后赠镇西将军,

谧日忠壮。

有子二十二

人。

程姓遂成为徽州望族,

江西饶州、

婆源,

浙江凤凰

以及福建等地的程姓,

大多是忠壮公程灵洗的后代。

河南“

二程”

亦是忠壮公后代,

宋代“

大程子”

明道先

生就有“

忠壮公裔”

印章侧,

表明 自己对直系之祖程

灵洗的认同。

7、

程灵洗的四世孙

—育

程育,

名诩,

字幼虞。

元礼部程公黔南在(书河南

上程氏堂振录后》中说,

程育“

陈末播迁 而北者也”

匡。

程育生“

皆、

富” , “

皆”

为程灵洗后裔中的北宗程

氏之祖,

也是“

二程”

的直系之祖。

8、

程灵洗的十五世孙

—秀

程秀是“

二程”

上世系中分歧最大、

争论最多的

人物。

程秀亦任高官。

程颐 (伊川 )的孙子程晨在《程

氏世代官秩并迁 目录》中说“

秀祖字景思,

唐进士,

封兵部侍郎”阿

有关程秀生平 的资料,

各谱所载不

多。

有的谱载“

唐少府少监,

娶高氏”困

但有关秀公

世系的“

考辨”

资料却不少。

在程颐的孙子程晨所修

的《河南先公伊川家谱》又名《程伊川谱》中,

其直系

祖仅上溯到程秀。

秀有二子 : 长名湮,

次名椒。

9、 “

二程”

的高祖

—羽

程羽,

字冲远,

天福间进士。

在宋太宗朝以辅斓

功显,

赐第于京师(今河南开封市 )泰宁坊,

子孙遂迁河南

官兵部侍郎,

赠太子少师、

礼部尚书。 产

ro、 “

二程”

的曾祖

—希振

程希振官至尚书虞部员外郎。

死后葬于伊川 (今

河南省伊川县城关 )。

配崔氏,

生三子。

其后裔始居河

南伊川县。

1 1、 “

二程”

的父祖—

程道兄弟三人,

兄程适,

弟程道。

程通赠开封府

仪同三司吏部尚书,

配张氏。

12、 “

二程”

的父亲

—晌

程晌,

原名程温,

字君玉。

任官后,

更名为晌,

字为伯温。

程晌以世家荫庇,

补郊社斋郎。

历任黄坡、

庐陵

二县尉、

润州观察支使。

后任大理司承,

知虞州兴国

县、

龚州、

徐州沛县。

又任监在京西染院,

知风、

磁、

三州事。

宋神宗熙宁中,

丐就闲局,

管勾西京篙福官。

年七十岁乞致仕,

迁散大夫 中大夫,

又迁太中大夫。

程晌娶太原侯氏,

生六子四女,

长子应昌、

次子

天锡、

三子韩奴、

六子蛮奴和长女、

三女 皆幼亡,

程颖

为三子,

程颐为四子,

次女嫁奉礼部席延年,

小女嫁

都部官郎中李正 中。

13、 “

二程”

—颖

程颖,

字伯淳,

号明道先生,

俗称“

大程子” 。

生于

宋明道元年(10 3 2 年 )。

程颖从小就十分聪慧,

才几岁时就诵读诗书,

忆力过人。

十岁就能作诗赋。

十五六岁时,

其父程晌

在虔诚州兴国县任职,

同时又经常临时肩任南安军

的副职,

结识 了当时在南安任“

司理参军”

的周敦颐。

程晌对周敦颐的学问十分赏识,

就让他的两个儿子

师事周敦颐。

程颖少年时代受周敦颐的影响。

后来他又长期

广泛地研究了诸子百家和佛学,

然后再返 回到儒家

的经典,

终于体正大“

道” ,

建立起 自己 的学说体系,

成为儒家大师。

宋仁宗嘉裕二年,

程颖进士及第。

任撂县 (今陕

西户县 )主簿。

调上元县 (江苏江宁县 )主簿。

升晋城

县 (今山西晋城 )令。

宋神宗熙宁二年 (106 9 年 ),

在 吕公著的推荐

下,

程颖至京人太子中允、

权监察御史里行之职。

时正处“

王安石变法”

前夕。

程颖参与了“

新政”

的初

期工作。

后来程颖的态度有了变化。 .

由于“

青苗法”

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妊

,

遭到许多大臣 的反对。

程颖也开

始转向反对变法。

后来与王安石水火难容,

终被逐出

京城,

结束京官生涯。

程颖被贬外放,

后来在擅州 (河南淮阳 )任职。

熙宁五年 (107 2 年 ),

宋神宗大赦。

程颖要求获

得一个不管时的闲职 (监局 ),

回洛阳侍奉老父亲。

久,

又改为太常承。

此后任过扶沟县 (今河南抉沟 )知

县,

监汝州 (河南临汝 )、

酒税等职。

元丰八年(10 85 年 )三月,

宋神宗病逝。

哲宗幼立,

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

反对王安石的司马光出任副

相,

摧程颖为宗正寺垂。

但此时程颖重病在身,

无法赴

京上任。

终子一病不起,

与世长辞。

享年五十四岁。

程颜去世后,

其学术思想,

经朱熹、

张载等人的

传播、

推崇,

直到南宋理宗端平二年 (12 35 年 ),

才被

官方承认,

牌位“

从祀孔子庙” ,

追封“

河南伯” 。

程颐,

字正叔,

号伊川,

俗称“

小程子” 。

生于明道二

年(10 3 3 年 )。

因长期家居伊川讲学,

号为“

伊川先生” 。

程颐从小受的教育以及青少年时期经历,

与程

颖相似,

同样受到周敦颐思想的影响。

宋神宗嘉佑四年,

程颐“

廷试”

落第,

失去了对当

官的兴趣,

多次拒绝了一些朝廷大臣的推荐。

甘作一

位处士,

与程颖一起在洛阳开馆授徒。

哲宗 即位后,

元丰八年,

程颐得到朝廷任命,

Page 3: _二程_上世系及其谱系分歧

汝州团练推官,

充西京 国子监教授,

但他没有接受。

后来朝廷直接把他召进京,

任“

崇政殿说书” ,

让他出

任皇帝的老师,

教小皇帝读书。

元佑八年,

太皇太后高氏死了。 “

新党”

上台,

元拓间许多官员称之为“

奸党” ,

有人出来弹幼程颐。

程颐被削职为民,

放归 田里,

在洛阳继续从事教学。

新党”

掌权后,

对“旧党

迫害加剧。

程颐被遣送到四

川培州编管。

后来又被送到峡州 (今湖北宜昌 )。

直到

元符八年,

新帝即位,

大赦天下,

程颐复为宣德郎,

到洛阳。

后来任副直通郎,

权判西京国子监。

到徽宗即位,

程颐又遭到新一轮政治迫害。

程颐

被列为“

元佑党案”

的“

余党”

之首,

并“

尽逐学徒’ ,

阪。

直到崇宁五年 (1 10 6 年 )“

党禁”

稍缓,

程颐得以

恢复宣议郎之职而致仕。

此时,

他的著作《易传》已成

书,

并在少数学生中传授。

大观元年 (1 107 年 ),

程颐患风痹病,

无法治疗,

与世长辞。

享年七十五岁。

南宋理宗淳拓元年 (12 41 年 ),

程颐被封为“

川伯” ,

并从祀孔庙。

二、 “

二程”

上世系谱系分歧

宋代 以后,

程姓的谱系分歧就争论不休, “

辨” 、 “

源流考”

之类常见于一些谱中。

但其重大分歧

只是在儿位有影响的人物上。

卜对程姓开宗受姓始祖的分歧

程姓是我国主要姓氏之一,

源远流长,

至今已有

数千年历史。

宋代欧阳修撰写的《宋宜春县令追封冀

国程公神道碑》中说: “远矣程侯

,

撷项之苗。

始 自重

黎,

历夏商周。

惟伯休父,

声诗孔昭” 。

这就叙述了程

姓起源情况。

关于程姓的开宗受姓始祖,

诸多谱碟皆载程伯

符。

河南篙县《程姓正宗谱》载“

迁徙歌”

说 : “

古有重

黎氏,

程族初由发。

历夫周兴际,

伯符居广平。 ”

《广平

程姓谱略》也说: “

我程姓系出高阳,

历夏商。

衍至周

伯符公,

仕成王,

封程国伯。 ”

更多的谱碟,

把程伯符

作为程姓的开宗受姓始祖,

为程姓的第一世。

但在宋代的一些文献中,

说程姓的始祖是乔伯,

或是休父。

程颐在《印铭》中说: “

我祖乔伯,

始封与程,

及其后世,

以国为姓。

惟我皇考,

卜居近程。

复爵为程,

子孙是称,

程伯之后,

莫之与京。 ”

程颐 自称乔伯为程

氏始祖。

但乔伯究竟是何人 ? 一说是伯符,

一说是休

父。

程颐在《明道先生行壮》中写道: “

程 氏其先日乔

伯,

为周大司马,

封于程,

后遂以为氏” 。

在周朝担任大

司马的乔伯,

无疑是程伯休父。

司马迁在《史记护自序”

中说: “

昔在撷顶,

命南正重以司天,

正黎以司地。

唐虞

之际,

绍重黎之后,

使复典之,

至于夏商,

故重黎氏世序

天地。

其在周、

程伯休甫其后也。

当周宣工时,

失其官守

而为司马.

、 ”

司马氏与程氏同源,

所以古代不通婚。

在宋人陈彭年等编篡的《文韵》中,

说程氏“

以国

为氏” , “

周宣工时程伯休父人为司马,

封于程。

后遂

为氏,

与司马氏同源。 ”

上说认为程氏得氏于周宣王时期,

得氏的地方

是关中的程邑。

如果说程姓得氏于周宣王时期的休父.

其根据

不足,

也不符合事实。

其一、

在程伯休父担任周宣王大司马,

徙封关中

之前,

程国就已经建立。

程国是伯符的封国,

伯符是

程国的国君。

建立时间是在西周的成康之际。

而程伯

休父徙封关中程邑是在西周后期的周宣王 时期。

氏“

以国为氏” ,

只能是因伯符先建立的程国而得氏

而不应该是因后来程伯休父徙关中程邑而得氏。

其二、 “

程”

作为一个地名,

最迟在商代就已出

现。

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中有‘

呈’

字,

就‘

程’

的初

文。 ‘

呈’

地,

是商王的主要田猎区,

多见以甲骨 卜辞,

因而应离殷墟不远。

关于洛阳上程聚与关中的关系,

南朝人刘昭为

司马彪的《续汉书·

郡国志》作注,

阐述得十分明白。。

说, “

上程聚”

古程国,

《史记》载“

重、

黎之后伯休甫之

国也” 。

关中更有程地。

《帝王世纪》曰“

文王居程,

徙都

丰” ,

故此为上程。

可见,

洛阳上程聚就是古程国所在,

也是程伯休父担任国君的程国。

而关中咸阳附近的程

邑,

是后来休父“

失其官守而为司马” 认7

所徙封 的地

方。

古人为了将程国故地和关中程邑加以区别,

将程

国故地称做“

上程” ,

意即作为程国,

早于关中的程邑。

综上所述,

可以 的出这样的结论:

程氏得氏的始

祖是伯符,

又名乔伯,

得氏的时间是在西周前期的成

康之际,

得氏地方是在河南洛阳的上程聚,

得氏的缘

由是以国为氏。

2、

对新安一世祖元谭上世系的分歧

程元谭是魏安乡侯程星之后,

还是吴都亭侯程

普之后,

说法不一。

据明隆庆六年 (15 72 年 )程颐的二十代孙 程宗

孟修纂的 《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谱》所载元谭的 L世

系,

以及众多程氏统谱和支谱,

皆载元谭为魏安 乡候

程星之后。

宋欧阳文忠为《冀国公神道碑》中说 : “

定世族,

而程氏之望分为七,

中山之程,

盖 出于魏安

乡侯之后。 ”

这里说得很明确, “

二程”

之祖是安乡侯

程星。

关于中山之程,

元礼部程公黔南在《书河南上

程堂振录后 ))说: “

河南夫子,

胃出中山,

中山之 胃.

自新安重墩,

实忠壮公之裔,

陈末播迁而北者也”

而在明代程尚宽所著的《新安名族志》中说; “

普之后 日元谭” ,

这与明成化间程敏政所撰的《新安

程 氏统宗世谱》同一说法 即认为元谭是吴都亭侯程

普之后。

但这根据不足,

不被大多程氏宗谱承认

由上述资料比较可知,

谱载程元谭为程早之后

是可信的。

3、

对‘’ 一

二程” 一

七世祖程秀的分歧

Page 4: _二程_上世系及其谱系分歧

对程秀的分歧,

是程氏谱碟中南北二宗的最大

分歧。

隋唐以降,

打破了门阀制度。

选人用人不再凭借

谱碟,

官府修谱、

研究谱碟已不被重视。

加之五代时

期社会动荡,

谱蝶几经散尽,

其后果正如伊川先生程

颐所说,

人们已不知自已“

系统来处” 〔8 ;。 在程伊川的

孙子程展所修的《河南先公伊川家谱》又名《程伊川

谱》中,

也只上溯到程秀。

程秀之上是谁 ? 亦即“

伊川一族”

上世系谱如何

接 ? 宋绍圣二年 (10 9 5 年 ),

程祁在他所修的《程 氏世

谱》即被后人称为《祁谱》中认为: 忠壮公七世孙元

皓,

生 日华,

为沧州祖。

大辨生文英,

文英生皓,

皓生

荆祀,

为中山祖。

程祁说“

《伊川宗谱》一卷宜上附

之” 。

《祁谱》之后,

宋有续修者,

因为《姓篡》上说“

辨不知其所出” ,

而《祁谱》忠壮公十四世孙有辉、

实、

英、

秀四人, “

遂以伊川之族附在此秀公下”叭

致使

后来多谱沿袭此误,

将分歧扩大了。

到明代成化十八年,

程敏政 汇集新安四 十四支

程氏,

修成《新安程 氏统宗世谱》,

并作《程氏统宗谱

辨》三十七条。

在对“

二程”

上世系的考证中,

程敏政

不但依据谱谍,

更注重以不易篡改的碑、

史、

志、

传、

等有力的资料作证据。

他根据李琶碑考证出大辨的世

系图,

即 : “响一育

一皆一弘一大辨一文英

一皓” ,

又根据《陈

留谱》、

《唐书本传))、

赵明诚《金石续录))中的韩 义宾

《定川别驾程君志》考证,

得 出“

二程”

上世系中的一

段,

即 : 二皓与元皓果一人” , “

皓生 日华,

日华生怀直,

怀直生执恭,

执恭生世庸,

世庸生岩,

岩生秀” 。

程敏政

说, “

今定著以((琶碑》、

《唐史》、

《陈留谱》为据,

夫然后

百年之疑一日而决” {’仪

湖北程家颖《考证》也说“

明道

先生行壮曰‘

先生五世而上,

居中山博野,

高祖赠太子

少师,

讳羽。

太宗朝以辅栩功显,

赐第于京师。

居再

世,

曾祖而下,

葬河南。

今为河南人。 ’

是程氏于宋时

由博野徙河南,

非唐时径徙自新安也。 ” (”

本来,

程敏政等人的考证已经解决了问题。

可是

今人 又有“

源流考” ,

又有人引用“

二程”

上世系资料,

互相矛盾,

真让人难以相信。

如有的说“

二程”

之祖程

秀, “

五代时以财雄边,

自茎墩迁中山博野” 石’2

一 ,

有 的

说: “

元谭的第二十八世孙程峰 (程秀之父 ),

由于遭

到唐末黄巢农民起义,

为逃避战乱而迁至中山博野”

! ’3· 。

还有的引用同治款县《程氏抄谱》中“

口公之子二

十八世 日泽公,

自茎墩迁 中山博野” £体

又有的写成“

程峰”

! 请注意,

这里将“

峰”

错写“

峰”

不说,

却又生

出一疑 : “程泽”

!

一个说, “

以财雄边, ”

真是雄纠纠 !一个说“

避乱

而迁” ,

却是凄惨惨。

两种情形,

是多么鲜明和强烈的

对照 ! 人们不禁要问:若是避乱北徙

,

哪来的“

财”

去“

雄”

边 ? !一个说程峰,

一个说程泽, “

峰”

与“

泽”

字形

相近,

却非一人。

这些相互矛盾的资料,

怎么能叫人信服呢 ? 其

实,

程峰和程泽都是南宗的篡公之孙,

程峰为猫公之

子,

程泽为珍公之子,

各 自都有后代,

但都不是“

程”

之祖的“

程秀”

!

三、

结论

根据程颐孙子程晨所修的《河南先公伊川家谱》

(又名《程伊川谱》),

程颐第二十代嫡孙程宗孟的《河

南程氏正宗世谱》和《二程故里志》,

后又经程颐的二

十四代孙程延祀,

二十七代孙程圭璋、

程拟璋,

三十

代孙程步月等先后续修的《河南正宗世系谱》,

以及

多种程氏谱碟资料,

人称“

二程”

出身于“

官宦世家”

〔’5 :,

是恰如其分的。 “

二程”

的上世系应该为:

l、

从程伯符到程婴 (伯符 1一14 世 )

伯符一察丁一

仲壬一子减一休父一仲辛

一黑肪 一君

识一应一公完

一抚宜一思陵一德邀一婴

2、

从婴到元谭 (伯符 14 一4 5 世 )

婴一伯先一叔本一会一括 一叔虎一景遂一远一玮一喜一

珍和一黑一整一元则

一玄通一翔一僧泰一康一君络一文爽-

孝宠一公嗣一灵一

伯盛一奢一元显 (显 )一建

一晓一智撤 -

延一牧一元谭。

3、

从元谭到灵洗 (伯符 45 一58 世 )

元谭一超一冯一孝丰一景秀一元政

一宝云一法晓一隐

隽一道乐一次茂一誓一宝惠一灵洗

3、

从灵洗到文英 (伯符 5 8一6 5 世 )

灵洗一文季一子响一育一皆一弘一大辨一文英

4、

从文英到“

二程”

(伯符 6 5一7 8 世 )

文英一皓一 日华一怀直一执恭

一世庸一岩 一秀一椒一

羽 一希振

一道一晌一颖、

颐。

参考文献

川清光绪 丙子年程兆 吉《程氏 宗借》桃 邑“

四 蔑堂”

卷 1.

【10 〕程敏政耳程 氏统宗 氏谱辫》.

明成化十八年.

〔2] 清末翰 林许承尧《欲事 闲谭》.

仁1 1] 民 国二十 三年.

程 家领.

(湖 北安陆程 氏 宗语》.

【31 清雍正三年重 刊 (程朱阔 里 志》卷 3.

仁121 程鹰、

张红均.

<二程故里志》【M ].

河 南大 学出版社.

〔4 ]一九八七年 四 月两 程故里重幕《河 南程 氏正宗世 系》卷 1.

19 92.

第 88 页.

〔51 程厚楼、

程翔裤城程 氏宗谙》安徽 太湖‘

四 蔽堂”

卷 1.

〔13 )周 兆 茂.

咬二程新安 宗 族源 流考略 》〔M ].

求实 出版

t6] 见仁二程集》.

社.

19 8 9.

【7] 司 马 迁《史记·

太始 公 自序》.

t ! 41 清同 治救县下 门可程 氏秒谱》.

{8J 《二程集》第 17 9 页.

L15] 卢连 章《程 籁、

程 颐 评传 》〔M J.

南京 大 学出 版 社.

19 〕程歌政 《程氏统 宗氏讲辨》.

明成化十 八年.

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