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中国电影艺术史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中国电影艺术史. 第四章 喜剧类型. 喜剧片是以种种手法引人发笑并表达人类自信心和超越精神的影片。 最大的特点是能让人发笑。. 只有把笑的完美形式与深刻的内在含义相互有机结合,才是真正优秀的喜剧。. 喜剧片概念. 喜剧片类型要素. (1)隐含强烈喜剧性的完整故事。 (2)人物关系模式的巧妙编排。 (3)喜剧情境的营造。 (4)喜剧表现手段的出色使用。 (5)演员的喜剧性表演。. 第一节 内地部分. 20 世纪 20 年代:滑稽喜剧短片 40 年代:社会喜剧片 50-60 年代:新中国十七年喜剧 80 年代:夸张型生活喜剧 90 年代:多元化喜剧创作.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中国电影艺术史
Page 2: 中国电影艺术史

喜剧片是以种种手法引人发笑并表达人类自信心和超越精神的影片。

最大的特点是能让人发笑。

只有把笑的完美形式与深刻的内在含义相互有机结合,才是真正优秀的喜剧。

喜剧片概念

Page 3: 中国电影艺术史

喜剧片类型要素

(1)隐含强烈喜剧性的完整故事。

(2)人物关系模式的巧妙编排。

(3)喜剧情境的营造。

(4)喜剧表现手段的出色使用。

(5)演员的喜剧性表演。

Page 4: 中国电影艺术史

第一节 内地部分 20世纪 20年代:滑稽喜剧短片

40年代:社会喜剧片

50-60年代:新中国十七年喜剧

80年代:夸张型生活喜剧

90年代:多元化喜剧创作

Page 5: 中国电影艺术史

20世纪 20年代:滑稽喜剧短片

早期喜剧电影发展比较成熟,以现存拷贝的短故事片《劳工之爱情》( 又名《掷果缘》 ) 为标志。

Page 6: 中国电影艺术史

40年代:社会喜剧片

《乌鸦与麻雀》(1949,郑君里 ) 现实主义的喜剧影片:以喜剧方式隐喻性

表达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和讽刺。

Page 7: 中国电影艺术史

( 1 )讽刺喜剧 《新局长到来之前》 (1956,吕班 )

《不拘小节的人》 (1956,吕班 )

《未完成的喜剧》 (1957,吕班 )

《花好月圆》 (1958,郭维 )

《布谷鸟又叫了》 (1958,黄佐临 )

5050 ~~ 6060 年代:新中国十七年喜年代:新中国十七年喜剧剧

讽刺喜剧 歌颂喜剧 轻喜剧

Page 8: 中国电影艺术史

( 2 )歌颂喜剧

主要作品: 《五朵金花》 (1959,王家乙 ) 《今天我休息》 (1959,鲁韧 )

Page 9: 中国电影艺术史

( 3 )轻喜剧主要作品: 《李双双》 (1962,鲁韧 )

《锦上添花》 (1962,谢添、陈方千 )

《哥俩好》 (1962,严寄洲 )

《女理发师》 (1962,丁然 )

《大李、小李和老李》 (1962,谢晋 )

Page 10: 中国电影艺术史

80年代:夸张型生活喜剧( 1 )农村新喜剧 代表人物:赵焕章 《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 》

( 2 )“父子”都市喜剧 代表人物:陈强和陈佩斯父子 《二子开店》《父与子 》

《父子老爷车》《爷俩开歌厅》等

( 3 )“阿满”乡土喜剧 代表人物:张刚 《多此一女》《多管闲事》《夫唱

妻和》《男女有别》等

( 4 )王朔式调侃喜剧 代表人物:米家山 《顽主》

Page 11: 中国电影艺术史

( 1 )冯小刚“贺岁”喜剧

《甲方乙方》 《不见不散》 《没完没了》 《大腕》 《手机》

90年代:多元化喜剧创作

Page 12: 中国电影艺术史

( 2 )张建亚“荒诞”喜剧

《三毛从军记》 《王先生之欲火焚身》 《绝境逢生》

Page 13: 中国电影艺术史

( 3 )杨亚洲“苦涩”喜剧

《没事偷着乐》

Page 14: 中国电影艺术史

第二节 香港部分

1895—1949年

1909 年第一部故事片《偷烧鸭》诞生以后,到 1949 年间香港有少量喜剧电影。

香港第一部喜剧无声长片是 1933年侯曜来港执导的《呆佬拜寿》。

Page 15: 中国电影艺术史

50/60 年代,国粤语喜剧并行发展

( 1 )国语喜剧: 朱石麟电影 :《误佳期》( 1951 )、

《一板之隔》( 1952 )、《中秋月》( 1953 )、《乔迁之喜》( 1954 )、《一年之计》( 1955 )、《抢新郎》( 1957 )。

( 2 )粤语喜剧: 南北差异喜剧: 王天林《南北和 》 朴实青春喜剧:秦剑《难兄难弟》

Page 16: 中国电影艺术史

70年代,重要转型

( 1 )粤语市民喜剧的抬头 1973 年,楚原影片《七十二家

房客 》

( 2 )功夫喜剧片 1978 年袁和平导演、成龙主演

影片《醉拳》

Page 17: 中国电影艺术史

( 3 )市民喜剧片

代表人物:许冠文、许冠杰兄弟。 重要作品: 1974 《鬼马双星》,

1975 《天才与白痴》 , 1976 《半斤八两》、 1978 《卖身契》等

Page 18: 中国电影艺术史

80年代:多元化喜剧创作

( 1 )都市动作喜剧片 重要作品: 新艺城公司, 1982 年后推出

《最佳拍档》系列电影

Page 19: 中国电影艺术史

( 2 )温情生活喜剧 重要作品: 1983 年张坚庭《表错

七日情》; 1984 年石天《全家福》、 1987 年高志森《富贵逼人》系列

( 3 )鬼怪喜剧 重要作品: 1980 年洪金宝《鬼打

鬼》, 1982 午马《人吓人》、 1984 高志森《开心鬼》、 1985 刘观伟《僵尸先生》

Page 20: 中国电影艺术史

90年代以后:“无厘头喜剧”当道

1 、周星驰无厘头喜剧

重要作品: 1990 《赌神》、 1991 《逃学威

龙》、 1992 《审死官》、 1993 《唐伯虎点秋香》、 1995 《大话西游》、 1999 《喜剧之王》、 2001 《少林足球》、 2004 《功夫》

Page 21: 中国电影艺术史

2 、刘镇伟无厘头喜剧

重要作品: 1987 《猛鬼差馆》、 1990 《赌

圣》、 1991 《赌霸》、 1992 《九二黑玫瑰对黑玫瑰》、 1993 《东成西就》、 1995 《大话西游》《回魂夜》、 1997 《黑玫瑰义结金兰》、 2005 《情癫大圣》

Page 22: 中国电影艺术史

第三节 台湾部分

80年代以后:朱延平喜剧当道

1980 年,电影处女作《小丑》。之后 15 年间在好莱坞电影同台竞争的情况下,有 1981 《大人物》、 1982 《红粉兵团》、 1984 《天生一对》、 1986 《好小子》、 1994 《新乌龙院》等 18 部影片进入排行榜前十名。

喜剧作品还有《小丑》《大人物》等社会嬉闹片、《大头兵》《大头兵出击》《天才小兵》等军事嬉闹片、《逃学歪传》《逃学战警》《臭屁王》等学生嬉闹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