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 28 ” 香香香香香香香香香香香香香香 香香香

台灣媒體現象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台灣媒體現象. 從台灣主流大報對“廣大興28號”報導看新聞偏見.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學二年級 胡淑華. 簡介內容. 台灣媒體概論 媒體亂象及偏見定義 研究目的及問題 研究方法 分析及反思. 台灣媒體概論. 媒體亂象. 台灣媒體亂象指的是台灣的商業媒體近年來的脫節行為,其中又以 新聞媒體 最為嚴重,利用暴力、血腥、煽情、炒作與捏造等手段加收視率或發行量之現象。. 媒體亂象. 新聞有明顯的偏向現象,新聞將無法公正,也難以展現社會現實,新聞媒介的功能與可信度都將受到嚴重的傷害 ,亦會形成新聞偏見,影響公眾接受的事實。. 新聞偏見.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台灣媒體現象

台灣媒體現象從台灣主流大報對“廣大興 28 號”報導看新聞偏見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學二年級 胡淑華

Page 2: 台灣媒體現象

簡介內容

1. 台灣媒體概論

2. 媒體亂象及偏見定義

3. 研究目的及問題

4. 研究方法

5. 分析及反思

Page 3: 台灣媒體現象

台灣媒體概論

Page 4: 台灣媒體現象

媒體亂象

台灣媒體亂象指的是台灣的商業媒體近年來的脫節行為,其中又以新聞媒體最為嚴重,利用暴力、血腥、煽情、炒作與捏造等手段加收視率或發行量之現象。

Page 5: 台灣媒體現象

媒體亂象

新聞有明顯的偏向現象,新聞將無法公正,也難以展現社會現實,新聞媒介的功能與可信度都將受到嚴重的傷害,亦會形成新聞偏見,影響公眾接受的事實。

Page 6: 台灣媒體現象

新聞偏見 偏見( prejudice 或 bias )產生於不同的社會生活領域中,

通常來說,偏見是一種“預先判斷”

新聞偏見總是體現在新聞報導的作品、圖片和新聞評論中。

塞里諾:考察了新聞報導中的“隱藏偏見”,將它們歸為包括新聞來源中的偏見、新聞選擇中的偏見、新聞省略中的偏見、標題中的偏見、新聞用語的偏見、圖片選擇中的偏見等 12 類。

顯性的 : 容易理解和辨認

隱蔽的 :不易察覺

新聞關鍵詞中的偏見、標題中的偏見、主旨選擇中的偏見等

Page 7: 台灣媒體現象

研究目的及問題 以台灣的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就台菲“廣大興 28 號”

的報導為例,採用框架分析的研究方法剖析媒體報導時是否存在的新聞偏見,希望能夠幫助認識、理解新聞偏見。

1. 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就台菲“廣大興 28 號”設置了哪些報導框架?

2. 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就台菲“廣大興 28 號”的報導框架是如何呈現的?

3. 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就台菲“廣大興 28 號”的報導框架產生和是否存在新聞偏見?

Page 8: 台灣媒體現象

研究方法-框架理論

高層次 ( 主題 ) 媒體對“廣大興 28 號”的議題選擇

中層次 ( 結構 ) 1 、主要事件2 、事件結果

3 、歸因4 、先前事件

5 、歷史6 、口語反應

 7 、景況

低層次(話語) 字句中的選擇及圖片傾向

框架理論 : 新聞媒體研究者討論如果使用框架呈現社會真實

報導情境和議題~>透過選擇、強調、排除與詳述等手法

Page 9: 台灣媒體現象

樣本選擇

• 台灣四大主流報紙之一• 支持統一親藍媒體之一

• 台灣四大主流報紙之一• 多引用民進黨言 • 反統親綠媒體之一• 被稱為“民進黨”喉舌

Page 10: 台灣媒體現象

研究時段界定: 本研究時段限定為“廣大興 28 號”發生後的兩星期,即 2013 年 5月 9日至 2013 年 5月 22日。

分析單位:《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在 2013 年 5月 9日至 2013 年 5月 22日內所有關於“廣大興 28 號”的消息、特寫、評論、圖片等都在本研究的考察之列。其中,消息、特寫和評論以“篇”為單位。

最終得到如下合格樣本:《中國時報》文字報導 48篇,《自由時報》文字報導 30篇。

Page 11: 台灣媒體現象

研究-高層次結構

高層次結構

新聞報導一般均存在高層次結構框架並經常以諸如標題、導語、甚至是直接引語等特定的形式表現出來 :

1. 報導主題

2. 新聞標題

Page 12: 台灣媒體現象

報導主題 報導主題是對新聞報導的主要內容的提煉、概括與闡述,反映了報導

的側重點。

《自由時報》議題選擇類型平均且全面,幾乎每個議題都有一定篇數的新聞加以報導;《中國時報》議題選擇類型較為單一,傾向性明顯,議題多集中報導發生原因及情況。

Page 13: 台灣媒體現象

新聞標題 新聞標題往往直觀地體現了媒體對新聞事件的定性新聞標題

是人們瀏覽和閱讀報紙時首先獲取的信息,是判斷是否繼續深入閱讀報導內容的標準之一,容易形成和加強刻板印象。

Page 14: 台灣媒體現象

研究-中層次結構 中層次結構

1 、主要事件:由角色與行動組成,是新聞事件的主要內容。

2 、事件結果:由主要事件引起的非言語後果,包括主要事件的結果或當事人對主要事件的反應以及採取的行動。

3 、歸因:對於事件發生的原因。

4 、先前事件:距離主要事件較近而與主要事件有間接關係的背景。

5 、歷史:發生在主要事件以前一段事件內的時間或因素,與主要事件有因果關係,但距主要事件較長,往往達數個月或者數年之久。

6 、口語反應:其它各方對主要事件的言語反應,包括對該事件的評論,預測和評估。重點在於口語部分,例如某某說,某某表示。

 7 、評估預測:記者本人或媒體組織對主要事件的評價,或者對主要事件未來發展的判斷

Page 15: 台灣媒體現象

主要事件 自由時報對主要事件的描述是:屏東琉球籍漁船「廣大

興 28 號」受菲律賓海軍砲擊,船隻中彈後失去動力, 65歲的台籍洪姓船員傷重不治。

中國時報的主要描述是:根據「廣大興 28 號」漁船船長洪育智回電的消息,該船 5月 9日上午在台菲重疊海域作業時,菲律賓軍艦靠近,無預警開槍,造成 65歲漁民洪石成死亡,這是菲律賓軍方故意挑起事端,令漁民工作、生活極無保障。

自由時報在對於主要事件的描述中在相對中立,中國時報的描述根據其國家利益表現出相應的傾向性並且較為激動

Page 16: 台灣媒體現象

歸因 兩報均指出漁船在中華民國經濟海域內捕魚作業,無故且無

預警遭菲律賓海巡署公務船攻擊。

《中國時報》 提出 : 發生原因跟中國有關

Page 17: 台灣媒體現象

先前事件及歷史因素

多次提及近年菲律賓扣留的台灣漁船數量

引起民族情懷

Page 18: 台灣媒體現象

口語反應 兩家網站所選取的樣本中,絕大多數新聞報導都有口

語反應,其差別在於不同媒體採用了不同消息源

Page 19: 台灣媒體現象

評估預測 

兩報極少以媒體口吻對事件發展進行評估,以實時評估事件走向,但字裡行間仍表現出偏向傾向,並希望菲律賓對台盡快道謙

Page 20: 台灣媒體現象

研究-低層次結構 低層次結構

低層次結構框架是框架通過語言或符號的呈現。

1. 關鍵詞(語言)

兩報“廣大興 28 號”報導的低層次結構框架,分析菲律賓政府和台灣政府的媒介形象。

Page 21: 台灣媒體現象

關鍵詞(語言)

媒體通過選取或拒絕某些關鍵詞能夠強化主題、突顯報導對象和塑造媒介形象。

菲律賓政府—“說謊者”和“造謠者”

台灣船員—“弱者”與“受害者”

菲律賓巡邏船員—“ 殺人者”和“使用暴力者”兩報報刻意塑造了台灣政府不同的媒介形象 : 〈自由時報〉:“無能者”和““弱勢者”的負面形象

〈中國時報〉則塑造台灣政府為一個正面的媒介形象。

兩報對台灣政府的鮮明立場和新聞偏見清晰可見

Page 22: 台灣媒體現象

結論自由時報 中國時報

主題 多樣性 單一

主要事件 平實 煽情

歸因 台菲雙方 台中菲三方

口語 消息源分佈廣泛 消息源單一且集中

關鍵詞 ( 台灣政府 ) 相對負面 相對正面

Page 23: 台灣媒體現象

反思

新聞價值 自由憲法 ?

多樣性 ?

職業操守 ?

機構支持 ?

Page 24: 台灣媒體現象

參考資料

1. 臧國仁:《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體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台北:三民書局, 1999

2. 潘忠黨:《架構分析—一個急需理論澄清的領域》,《傳播與社會學刊》 2006 年第 1期

3. 祝建華:《內容分析—傳播學研究方法》,《新聞大學》 1985 年 10期

4. 祝建華:《中文傳播研究之理論化與本土化:以受眾及媒介效果的整合理論為例》,《新聞與傳播研究》, 2001 年

5. Epstein, E. J. (1975). Between Fact and Fiction: The Problem of Journali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