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第第第第 zmt

地球绕日运动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地球绕日运动. 第二课时. zmt. 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思考 : 地球的公转使太阳高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四季的形成又是怎样的呢?. 四季的形成. 请同学们把书中 P 131 两段话看一下,并划出重点部分。. 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 1 )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纬 23.5 0 ). ( 2 )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南纬 23.5 0 ). (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 ( 4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地球绕日运动

第二课时

zmt

Page 2: 地球绕日运动

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思考:地球的公转使太阳高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四季的形成又是怎样的呢?

四季的形成

请同学们把书中 P131 两段话看一下,并划出重点部分。

Page 3: 地球绕日运动

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1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 1 )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纬 23.50 )( 2 )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南纬 23.50 )(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

( 4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 1 )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 23.50 向南北两侧递减( 2 )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 23.50 向南北两侧递减

( 3 )在春分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Page 4: 地球绕日运动

思考:

1. 观察你所在地区居民楼的主卧室和阳台,通常朝哪个方向?为什么?

2. 为使底层住户也能全年见到太阳,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为什么?

朝南,夏凉冬暖

冬至日,因为这天太阳高度最低

Page 5: 地球绕日运动

四、昼夜长短变化

问:苍南夏天天亮时间大约是几点?冬天天亮大约是几点?你知道为什么吗?

思考:你知道吗,苍南一年中哪个月份白昼最长,哪个月份白昼最短?

6 月, 12 月

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你知道四季中昼夜变化情况吗?

Page 6: 地球绕日运动

四、昼夜长短变化1. 极昼现象——太阳整日不落;极夜现象——太阳整日不出2. 北半球的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 1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 2 )北极圈(北纬 66.50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3. 北半球的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1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其中冬至日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 )北极圈(北纬 66.50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 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情况刚好相反

Page 7: 地球绕日运动

思考: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一般选在什么时间比较好?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Page 8: 地球绕日运动

五、五带划分

由于不同纬度地区太阳的高度不同,造成了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不同。太阳高度越大,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越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

根据地区全年接收太阳能量的多少,把地球划分成五带。

Page 9: 地球绕日运动

几条重要的纬线

五带的划分

各带的主要特征

Page 10: 地球绕日运动

赤 道00

23.50

23.50

66.50

66.50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

900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有太阳直射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Page 11: 地球绕日运动

北极的主人

寒带植被

Page 12: 地球绕日运动

热带风光

Page 13: 地球绕日运动

四季分明的热带森林

Page 14: 地球绕日运动

五带的划分

赤 道00

23.50

23.50

66.50

66.50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

900

Page 15: 地球绕日运动

五带的划分

赤 道00

23.50

23.50

66.50

66.50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

900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Page 16: 地球绕日运动

第三课时

Page 17: 地球绕日运动

读图:课本第 119 页图 4-18 。思考:

1 、该地哪两个月的白昼最长,白昼平均约为多少小时?

2 、该地哪两个月的白昼最短,白昼平均约为多少小时?

Page 18: 地球绕日运动

回顾:地球的公转

Page 19: 地球绕日运动

活 动: 66.5°

23.5°

23.5°66.5°

23.5°

23.5°

66.5°

66.5°

23.5°

23.5°

66.5°

66.5°春分( 3 月 21 日)秋分( 9 月 23日)

冬至( 12 月 22日)

夏至( 6 月 22 日)

Page 20: 地球绕日运动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状况(昼长 = 夜长、昼长 > 夜长、昼长 < 夜长)

规 律

太阳直射赤道

赤道

23.5°N

66.5°N

23.5°S

66.5°S

记录结果:

昼长 = 夜长

昼长 = 夜长

昼长 = 夜长

昼长 = 夜长

昼长 = 夜长

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

Page 21: 地球绕日运动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状况(昼长 = 夜长、昼长 > 夜长、昼长 < 夜长)

规 律

太阳直射 23.5°N

赤道

23.5°N

66.5°N

23.5°S

66.5°S

昼长 = 夜长

昼长 > 夜长

昼长 > 夜长

昼长 < 夜长

昼长 < 夜长

赤道等长,北半球昼长,南半球夜长,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

Page 22: 地球绕日运动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状况(昼长 = 夜长、昼长 > 夜长、昼长 < 夜长)

规 律

太阳直射 23.5°S

赤道

23.5°N

66.5°N

23.5°S

66.5°S

昼长 < 夜长

等长

昼长 < 夜长

昼长 > 夜长

昼长 > 夜长

赤道等长,北半球夜长,南半球昼长,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

Page 23: 地球绕日运动

讨 论:1 、一年中北半球在什么时候昼长夜长?什么时候昼长夜长?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春分至秋分: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秋分至次年春分:北半球昼长短于夜长。

2 、一年中北半球哪一天昼最长?这一天北极圈内出现什么现象?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的一天;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3 、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与北半球的关系是什么?

刚好相反

Page 24: 地球绕日运动

学以致用:1 、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一般选在什么时间比较好?

北半球的冬至日前后

2 、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在哪些范围?

Page 25: 地球绕日运动

高维度地区风光 低维度地区风光

Page 26: 地球绕日运动

1 、为什么两地风光会有明显的不同?

2 、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还是斜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

3 、纬度位置与太阳高度有什么样的关系?

讨论:

Page 27: 地球绕日运动

五带的划分 由于不同纬度太阳高度角不同,造成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不同太阳高度越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辐射越集中单位面积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越多,

根据全区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的多少,把地球划分为五带。

Page 28: 地球绕日运动

高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总能量比低纬度地区多

Page 29: 地球绕日运动

五带 纬度范围 阳光直射(有或无)

极昼极夜(有或无)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读图:课本 122 页图 4-21 五带的划分,完成下列表格

Page 30: 地球绕日运动

五带的划分

赤 道00

23.50

23.50

66.50

66.50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

900

Page 31: 地球绕日运动

五带的划分

赤 道00

23.50

23.50

66.50

66.50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

900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Page 32: 地球绕日运动

赤 道00

23.50

23.50

66.50

66.50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

900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有太阳直射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Page 33: 地球绕日运动

讨论:五带划分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