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关关“关” 关关关关 关关 关关 关关关关 关关关关 关关关关 关关关关关关关 一体,,,, 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 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 ,。

关于“记”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关于“记”. 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走近作者. 柳宗元 ,唐代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曾任礼部员外郎,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政治改革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世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有 《 柳河东集 》 。. 写作背景.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关于“记”

关于“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Page 2: 关于“记”

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曾任礼部员外郎,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政治改革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世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

走近作者

Page 3: 关于“记”

写作背景

唐永贞元年,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他贫病交加,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他满怀忧惧之情,游玩山水以派遣心中忧愤。在永州时他发现了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记了其中几处,成为我国古典文学史上颇为有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

Page 4: 关于“记”

听朗读

全石 / 以为底

潭中鱼 / 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 / 无所依

以 / 其境过清

Page 5: 关于“记”

字词解释

从小丘 西 行百二十步,隔 篁竹,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 乐 之。伐竹取道, 下 见小潭,

水 尤 清冽。全石 以 为 底,近 岸,卷石底 以 出,

为 坻,为 屿,为 嵁,为岩。青树翠 蔓,

蒙 络 摇 缀, 参差 披拂。

向西 ( 2)

以……为乐 指“闻……环” 向下

( 4 ) 把 作为 相当于“而”,不译

成为( 7)

( 7 ) ( 7 ) 茎蔓

覆盖 缠绕 连接 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被风吹动的样子

Page 6: 关于“记”

潭中鱼 可 百 许 头,皆若 空 游无所依。

潭 西南 而望, 斗 折 蛇 行蛇 行, 明灭可见。

日光 下 彻,影布石上, 佁然 不动;

俶尔 远 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 相 乐。

其 岸势 犬牙 差互,不可知 其 源。

大约 上下 左右 在空中

向下透过 ( 2 )

( 3 )向远处 轻快敏捷 一方对另一方

逗乐

向西南 ( 5)

( 5 ) ( 5 )

那 像狗的牙齿那样 交叉错杂 指“小溪”

Page 7: 关于“记”

之 而 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 无人,

凄 神 寒 骨, 悄怆 幽 邃。

以 其 境 过 清,不可久 居, 乃 记

隶 而 从 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寂静寥落

使……凄凉

使……寒冷

( 2 ) 深远

因为 这里 过于( 3 ) 停留 于是 就

指小石潭的景物 离开

随从 跟随

游玩

Page 8: 关于“记”

词类活用

一、名作状西 下 空 远 西南 斗 蛇 犬牙 二、动词的使用用法凄 寒 悄怆

四、动词的意动用法 乐

三、形容词作动词 近

Page 9: 关于“记”

一词多义

以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 为

以为底

为 坻

可 乐

不可知其源以其境过清其岸势

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心乐之乃记之而去不可久居

而 西南而望记之而去

清 游

从 环差

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

似与游者相乐皆若空游无所依

参差披拂 犬牙差互

从小丘

隶而从者 自 向跟随

长短不一

交错

如鸣佩环竹树环合

Page 10: 关于“记”

1. 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成林的竹子,听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2. 我心里很喜欢它。3. (我)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向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水特别清澈透明。4. (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5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Page 11: 关于“记”

6.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7.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水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 8.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9.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水流)像蛇爬行那样的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10.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互错杂,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Page 12: 关于“记”

11.( 我 )坐在石潭上,四面被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12.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13. 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Page 13: 关于“记”

段意概括

发现小潭的经过和潭的概貌

写潭中游鱼的情趣

写潭的水源,突出了溪水的曲折、悠远

写潭周围的景色给人的感觉

交代同游人的姓名

Page 14: 关于“记”

体会景物特征

1. 交代了小潭的方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写发现小潭的缘由。

“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3.扣“石”写潭( 1 )第一段中用 的水声,“ 如鸣佩环” 的水色来侧面烘托“石”。“ 清冽”用 写树木的长势(蒙络摇缀)及姿态(参差披拂),说明它们是长在石上的。

“ 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Page 15: 关于“记”

(3) 第三段写潭水的来源,用一个 比喻句 围绕“石”字来表现小溪岸势的曲折悠远。

“犬牙差互”

4.扣“潭”写水( 1 )第一段运用 (比喻)、 来表现潭水的清洌

听觉 视觉

( 2 )第二段正面写鱼,侧面写水(虚实结合)。①“ 皆若空游无所依”既贴切地表现了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又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Page 16: 关于“记”

②用“阳光下彻”,(鱼)“影布石上”来突出水的清澈透明。小结:水的清澈透明是用“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烘托的;写鱼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5. 第四段(1)用 写小潭周围环境的清幽。

“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2)用 渲染小潭周围凄清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情。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其境过清”

Page 17: 关于“记”

全文总结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