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課課課課課課課課課 報報報 報報報 報報 報報報報報 報報報報報報報報報報 [email protected] 02-25073148#320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報告人:李彥龍 中山女高歷史教師 歷史學科中心專任助理 [email protected] 02-25073148#320. 演講大綱. 高中 98 課綱,大家談! 教改是鬆綁,還是越綁越緊? 學了高中三年歷史後,學生到底還記得什麼?. 前言、話說從頭 …… 從課程標準到課綱的轉變. 74 課程標準 ( 到現在還在流通的部編本 ) →84 課程標準 ( 一綱多本的開始 ) :由民族精神教育、國族主義思考中轉變的歷史教育 95 暫行綱要 98 課程綱要 ( 擱置 ) 後,風波不斷 99 課程綱要.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報告人:李彥龍中山女高歷史教師歷史學科中心專任助理[email protected]#320

Page 2: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演講大綱

高中 98 課綱,大家談!教改是鬆綁,還是越綁越緊?學了高中三年歷史後,學生到底

還記得什麼?

Page 3: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前言、話說從頭……從課程標準到課綱的轉變

74 課程標準 ( 到現在還在流通的部編本 ) →84 課程標準 ( 一綱多本的開始 ) :由民族精

神教育、國族主義思考中轉變的歷史教育 95 暫行綱要 98 課程綱要 ( 擱置 ) 後,風波不斷 99 課程綱要

Page 4: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95 暫綱以來,課綱委員一覽表 (95.98)

95暫綱

張元 ( 召集人 ) 、周樑楷 ( 召集人 ) 、林麗月、楊肅獻、劉奕蘭、陳素燕、邢義田、呂芳上、黃富三、陳國棟、周婉窈、張百廷、蔡蔚群、陳冠華、林義雄、黃春木、戴麗桑、李孝悌、黃清連、廖隆盛《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教育部,民 94。 p.607,普通高級中學各科課程暫行綱要專案小組 (含增、改聘委員 )

98課綱

周樑楷 (召集人 )、吳學明、蔡錦堂、楊肅獻、廖隆盛、金仕起、周愚文、鄧鈞文、黃春木、林惠源、張百廷、戴麗桑、許全義、林桂玲、黃大展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教育部,民 98。 p.473,普通高級中學各科課程暫行綱要專案小組 (含增、改聘委員 );這份名單很奇怪!因為部頒綱要的內容仍然是 95暫綱。此次委員撰寫的課綱是被擱置的!

Page 5: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99 課綱研修小組委員名單

98(1-12次成員 )

因教育部新聞稿表示,專案小組委員名單需經當事人同意或於課綱完成後方可公開,故本人外,其他委員名單請自行點選下列連結參閱。 ( 下欄亦同 )

──周婉窈,〈新政府撥亂反正?還是歷史教育大復辟? 高中歷史課綱要改成怎樣,請大家來關心! 〉, 2010/2/18南方電子報: http://enews.url.com.tw/south/56491

98(13-以後 )

〈小檔案:歷史科重修一年 爭議多〉,《自由時報》,2010/2/25,轉引自 98高中歷史課綱.大家談

Page 6: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爭議的重點 (1/2) :課程安排

議題 教育部說明

臺灣史是否危機 ?

依 95 暫綱,臺灣史冊數為一冊,目前專案小組共識係仍維持一冊。

中國史比重是否加倍 ?

課程比例依目前專案小組共識為臺灣史 1: 中國史 1.5~2: 世界史 1.5~1 ,中國史至多 2 冊,沒有比重加重問題,與 95 暫綱臺灣史 1 冊、中國史 2 冊、世界史 2 冊,冊數一致 ( ? ) 。

教育部立場 吳部長首先提出並落實自國中一年級開始認識臺灣歷史及地理,高中歷史內容應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並重,其比例應符合世界各國高中歷史課程內容比重之趨勢,未來將建立以學科知識及教育專業為主軸之課綱。

Page 7: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爭議的重點 (2/2) :課綱小組的合理性

課綱委員是否大換血 ?

98 年度委員聘期屆滿,其中 5 位委員請辭,故教育部於 99 年 1 月補聘 9 位,補聘委員之比例係臺灣史、中國史各佔 5 位,以兼顧臺灣史與中國史。

是否可公布委員名單 ?

一、教育部依法規定並秉持行政中立一貫立場未公布委員名單,使委員本於專業專心致力於標準或綱要之研訂。二、專案小組委員名單未經當事人同意公開,教育部對此深感遺憾,並嚴正譴責。 ( 本簡報資料都得自網路已公開資訊 )

課綱小組的組成

過去由總綱召集人選任各科課綱召集人,由課綱召集人自行組成課綱小組。但,教育部於 98.2. 通過〈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各科課程綱要修訂專案小組組織及運作要點〉。由各界推選委員,再由教育部遴聘。 ( 本點非教育部新聞稿內容 )

Page 8: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84 課綱到 95 課綱的最大轉變 1/2

中國史的內容大幅縮減,歷史專題課程的出現時間 72 課程標

準84 課程標準 95 暫綱

份量 ( 冊數 ) 3 2 1

授課時數 (節/週 )

3 3 2

總時數 (18週/學期 )

162 108 36

Page 9: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84 課綱到 95 課綱的最大轉變 2/2

對於決定課綱的教育部課程發展委員會委員 (非學科專業 )而言,如果沒有學科知識論的基礎,而只有學科知識量的多寡,那麼為什麼不能給學生自己看?

歷史科的性質是什麼? 95 課綱中最重要的是「核心能力」:時序觀念、歷史

理解、歷史解釋、史料證據 (《史家與時間》,麥田出版, 2004 。推薦序中亦有一番評論 )

核心能力就是歷史科的學科知識論 歷史專題則是學科知識論落實的方法

Page 10: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98 課綱修訂緣起

95 課綱的共識不足– 延後分化,物理科強烈反應– 國文科反應時數不足– 社會對歷史科課綱內容有不同看法– 高中現場看不到課綱的理想性

Page 11: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98 課綱的理念

實施延後分流、課程分級橫向統整落實學生主體減少必修科目學分數原列必修科目學分數減少者,另於選修中保障非升學選修科目

強化學校專業自主,激勵非升學科目教師表現強化選修激勵學校發展特色,紮根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Page 12: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暫綱實施後及 98 課綱研訂時的小插曲

(95 課綱 ) 為什麼公民與現代社會教師要補修學分,而歷史老師不要?

(98 課綱 )英文、國文老師質問為什麼高二歷史、地理、公民都要開選修?

Page 13: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98 課綱 v.s. 95 課綱

98 課綱正式公佈,以微調為原則 97/1/24 ,教育部公佈 98 課綱。隨後,政黨輪替。開啟了課綱的激烈攻防。社會各界向監察院陳情,指稱 98 課綱違背《中華民國憲法》。

97/11/25 ,宣布 98 課綱延至 99 學年度實施;惟國文科、歷史科課綱另案發布。

95 暫綱以來的痛苦,則繼續延續下去。

Page 14: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99 課綱小組成立以來風波不斷 1/2

對委員成員的爭議 對課程安排:甲、乙、丙三案的爭議 (259 人投票, 13票其他 )

高一上 高一下 高二上 高二下 票數

甲案 台灣史 中國史 中國史 世界近代史 93

乙案 台灣史 中國近代史

世界史 世界史 49

丙案 台灣史 中國史 中國史 (1/2) 世界史(1/2)

世界近代史 104

Page 15: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99 課綱小組成立以來風波不斷 2/2

周婉窈(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98 課綱歷史科修訂小組 2009 年度委員),〈新政府撥亂反正?還是歷史教育大復辟?──高中歷史課綱要改成怎樣,請大家來關心!〉,南方電子報

99/3 以來,本土社團持續熱切關心,再次讓歷史教育登上新聞的首頁。

98高中歷史課綱‧大家談

Page 16: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教改,是鬆綁,還是越綁越緊? 1/4

99 課綱實施後,對教學現場的影響:雖然歷史科沒有新課綱,但總綱已經有了變動。社會領域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等三科,學校得採取每學期 4 學分的排課方式。

教師應於學期開始前,擬訂一學期之教學計畫,送教務處與上網,並準備教學所需材料及有關事項。

Page 17: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教改,是鬆綁,還是越綁越緊? 2/4

教育行政機關於綱要實施之後,得就課程設計、教材編選、教學實施與教師專業進修做整體或抽樣評鑑,並提供各校改進所需之資源;各校應依據評鑑結果積極改進。

學校應規劃教師增能進修計畫,其內涵應包括觀念釐清、學校課程願景、教材編選、教學策略與評量素養等向度。

教師應積極主動進修或參與教學觀摩與經驗分享等研習活動,增進教學知能與開發各種教學模式及參與校內外研究,以提高教學品質。

Page 18: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教改,是鬆綁,還是越綁越緊? 3/4

為什麼「社會領域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等三科,學校得採取每學期 4 學分的排課方式?」

希望降低學生每學期上課科目數。 提供現在部分學校高一上下學期課程安排的空間。 ( 以今年為例,如果高一下開學才上中國史,上得完嗎? )

Page 19: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教改,是鬆綁,還是越綁越緊? 4/4

為讓外界了解學校教學正常化的情形:教學計畫需上網,學校課程需教育主管機關核備。(如果造假,會怎麼樣? )

學校規劃教師增能進修計畫;教師積極主動進修或參與教學觀摩與經驗分享等研習活動→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擴大辦理的伏筆。

Page 20: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因應課綱修訂歷史學科中心調整發展方向之規劃

依據:教育部 99 年 3 月 2日台中 ( 三 )字第 0990990032599號函辦理。

學科中心相關現況說明– 分析說明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有關 88 學年度開始

實施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標準、 95 學年度開始實施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及研議中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草案有關臺灣史內容之比較。

Page 21: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分析說明高中歷史教師有關臺灣史專門課程職前培育及在職進修情形

分 區 期別

北區 中區 南區 合計

第一期(95/3-5)

151 91 103 345

第二期(96/3-4)

42 30 44 116

第三期(97/06)

132 113 109 354

基礎(97/08)

136 89 93 318

Page 22: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重新安排學科中心網站配置

依課綱將討論區加以分類,分別建置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歷史選修專區,並將現有資源重新整理,各專區期能同時包含:提升教師專業知能、增進教師教學技能等內容。

Page 23: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蒐整及研發臺灣史教學資源、提供臺灣史補充教材

《臺灣文史教學資源研究分析》,係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臺灣學研究中心」之計畫。

「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為文建會之計畫,其中專業版已出版紙本《臺灣史辭典》。

「台灣研究網路化」,為中央研究院建置內容包含文化、歷史、自然、社會等四大領域。

臺灣歷史教學資料網。國立中央大學建置。 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同時透過部落格,介紹蒐集內

容。 「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下,也有眾多資料可以讓教

師在教學上有更多可以隨時取用之媒體素材。

Page 24: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教師進修研習規劃

學科中心本年度將辦理推廣「普通高級中學課程學科中心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數位教材」第 1 期成果研習。同時搭配臺灣史、試題研發等主題。

活動規劃分新竹、臺中、高雄、臺北、花蓮等區辦理,以期能有最多老師參與;為避免影響學生受教權並減少教師課務排代等問題,皆利用星期六辦理。

Page 25: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學的互動緣起…

95.4.3,教育部公布〈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

92年,承接臺北市人文教育輔導網歷史科輔導團

94年以來,承接教育部高級中學歷史學科中心

96年,臺北市立大直高中領先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Page 26: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新課綱、新教材的挑戰

95 課綱實施後的震撼時數大幅刪減、學生基礎知識的薄弱課程與教學的考驗,一起找解答與出口

Page 27: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中山 9806 工作坊的私房菜請您判斷左欄人物對您專業發展的幫助程度

Page 28: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中山女高歷史科 (10) 與國文科(4)

專業發展的互惠關係

Page 29: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專業夥伴關係

Page 30: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中山女高歷史科 (10) 與國文科 (4)專業夥伴關係

Page 31: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表示每一位歷史科老師的填答「●」表示每一位國文科老師的

填答

教師專業發展有效性條件

Page 32: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該做的,跑不掉…

輔導團員都必需參加臺北市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初階研習 (本校至少 3人 )

輔導團年度推動工作重點:經驗分享及研習

Page 33: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學科中心配合教育部協助專業發展評鑑規準的研擬

現有規準的整理與蒐集

Page 34: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克服疑慮,全員參與

全員參與初階研習 ( 分次辦理 )定位為「專業發展評鑑」就現有規準討論適用性教學現場錄影共同檢視規準適用程度依學校特色修改規準 ( 板書、教室管理等 )

Page 35: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相呴相濡,不若相忘於江湖

彼此分享,化解疑慮共同備課、互相觀摩個人自評、年級互評彙整資源,全員共享

建議:與其完成計畫不如醞釀文化

Page 36: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歷史教學的瓶頸與可能的解決方式

教育現況長期以來,都是考試領導教學。 家長乃至社會各界最後還是以考試論斷學科

的價值。 當試題難度過高,或與學生所學內容有出入,

導致歷史科分數過低時,常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Page 37: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歷史學科中心與 5 個環節的互動

課綱、教科書編撰、審定、教學現場、考試國家教育研究院 TASA :台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

(台師大)心測中心/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

95/98 課綱歷史科專案小組

委員會

國立編譯館高中歷史教科書審查委員會

各出版社教科書編輯群:專家學者 + 高中

教師

全國高中職歷史教師 &

歷史學科中心

教育部

財團法人大考中心命題研究委員會

Page 38: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學生基礎知識不足

國中九年一貫課綱的實施。國中社會科時數受到壓縮。

國一 國二 國三

91 年以前 1 2 2

91 年以後 1 1 1

Page 39: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是不是太苛?

國中歷史時數的大幅縮水,他們不知道王陽明就是王守仁,其實我們不知道,他們還有多少不知道的!

高中地理的中國部分,原來只有六大地理區,總共 27節課,所以冀、豫、鄂、晉是哪裡,他們只能問天!

95 課綱以後,中國地理安排在高二,只剩 12節, 6個主題結束!

Page 40: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怎麼樣的題目才算不難? 一份史料記載:初六,蕪湖教堂被焚,接著丹陽、武穴及無錫也相繼發生類似事件。到了二十八日,又聽說江南各地有六十多座教堂被燒燬。這最可能是描述下列哪一事件?

(A)太平軍 (B) 義和團 (C)五四運動 (D)文化大革命

試考生,普遍不知道題目中提及的地點到底在哪裡。所以原來命題者可能想要透過這個題目讓學生了解義和團事件的影響不是只有在中國華北地區的想法,對學生而言,或許完全沒有意義。

Page 41: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答對率最高的試題 一本古代算數書列了一道例題:「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

公士凡五人。共獵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問各得幾何?」書中記載正確答案是:他們依次分別得到 1又 2/3 、 1又 1/3 、 1 、 2/3 、 1/3隻鹿。請問,這題算數反映了古代中國社會的哪項特色? (A) 年齡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

(B)古代中國人特殊的數學觀念 (C)個人的地位由獵鹿活動決定 (D) 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權利差異

一位日本人寫一封信給在臺灣的友人,信封上標示的地址是「臺灣恒春郡海角七番地」。臺灣普遍擁有戶籍地址,和日治時期政府哪項建設事業有關?

(A)土地調查事業 (B)蕃地調查事業 (C)森林計畫事業 (D)都市計畫事業

Page 42: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被學生譏笑不認真出題

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的搖籃,自古以來許多民族進出這個舞台,先後建立統治政權,留下了豐富的文明遺跡。下列諸民族統治此一地區的先後順序,何者正確?

(A)西臺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波斯人 (B)亞述人→巴比倫人→阿卡德人→西臺人→波斯人 (C)阿卡德人→巴比倫人→西臺人→亞述人→波斯人 (D)巴比倫人→波斯人→阿卡德人→西臺人→亞述人

Page 43: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覺得國中程度就能回答的問題

歷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運動都有一些響亮的口號,這些口號經常表露了參與革命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下列何者正確?

(A)1688 年的光榮革命:沒有代表,不納稅(B)1776 年的美國革命:自由、平等、博愛

(C)1789 年法國大革命:民主、法治、人權(D)1917 年的俄國革命:和平、土地、麵包

Page 44: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雖然容易,但還是錯… 「這是一個多采多姿而變化萬千的時代,和中國的戰國時代最可相比擬。在這個時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顯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為這時期所特有。這個時期上承中世,下啟近代,同時也自成一個時代,充滿了強烈的政治、社會和思想的活動。」這最可能是哪個時代的特徵?

(A)希臘羅馬 (B)文藝復興 (C)啟蒙運動 (D)工業革命

Page 45: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依賴地理知識作答 某個地區的經濟與貿易史,發展過程如下:在西元初年,那裡是印度航海者紛紛揚帆而往的黃金地;幾個世紀之後,對阿拉伯人和歐洲人來說,該地區成了香料、樟腦和香木之國;到了近代,那裡又成為橡膠、錫和石油的重要產地。這個地區應是:

(A)非洲東岸 (B)阿拉伯半島 (C)印度半島 (D)南洋群島

Page 46: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公民科知識的運用 ( 但是歷史沒有教嗎? )

1920 年代以來,印度聖雄甘地領導反抗運動,終使印度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到了 1960 年代,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恩領導「民權運動」,也促使美國解除種族隔離政策。這兩個領袖的抗爭策略有何共同之處?

(A)遵循馬克斯主義的階級鬥爭論 (B)秉持非暴力的公民不服從精神 (C)挑起種族主義以反制種族主義 (D)使用恐怖手段迫使當權者讓步

Page 47: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如何在AB之間抉擇?

旅行團安排了一次德川日本古蹟之旅,為了讓團員享受一趟超值的深度旅遊,導遊預先對團員解說德川幕府的歷史發展。以下是導遊作的一些解說,何者正確?

(A) 現今日本首都東京,舊稱江戶,是德川幕府的根據地 (B)德川幕府的威勢超越天皇,但卻又受制於旗下的諸侯 (C) 因為鎖國政策,德川日本的商業蕭條,貨幣經濟消失 (D)德川武士喜歡庭園,更愛養蘭花,遂發展出「蘭學」

Page 48: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檢討完還是無法了解差別在哪裡的考題!

資料二:一個國會法案說:「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臺灣前途之舉,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美國將使臺灣能夠獲得數量足以維持自衛能力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

資料二這個國會法案通過的時代背景為何? (A) 中、美斷絕外交 (B) 臺灣退出聯合國 (C)金門八二三砲戰 (D) 臺灣發表兩國論

Page 49: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試題的分類

1.試題呈現的外在形式: 簡述題、史料題、圖表題、情境題2.試題的測驗目標: 基礎知識、史料分析、研究方法、歷史解釋3.試題的知識結構: 實質概念、第二層次概念 (時序、因果、變遷、證據、解釋)4.試題的學科內容: 政治軍事、社會經濟、思想文化

Page 50: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97-99 年度學測歷史各範圍所佔題數

台灣史 中國史 世界史

97年度 7 9 9

98年度 6 7 11

99年度 7 7 10

Page 51: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94-98指考各範圍配分比例

台灣史 中國史 世界史 史學方法

94年度 16 49.5 34.5 (未統計)

95年度 24 36 36 4

96年度 18 42 38 2

97年度 20 40 36 4

台灣史 中國史 世界史

選修上(中

國)

選修下(世

界)

98年度 20 10 30 12 28

Page 52: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試題的測驗目標:基礎知識、史料 分析、研究方法、歷史解釋

一、基礎知識 1-1能明瞭重要的歷史名詞、事件、人物、制度與學說 等 1-2能明瞭某一時代在政治、社會、經濟、思想等方面的 重要特色 1-3能指出歷史事實中的因果、延續、變遷及趨勢等重要 概念

二、史料分析 2-1能理解史料的性質與含義 2-2能分析史料的主要概念 2-3能評估史料是否足為佐證

Page 53: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三、研究方法 3-1能明瞭資料蒐集的基本方法 3-2能區分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不同 3-3能對歷史輔助學科有基本認識

四、歷史解釋 4-1能明暸歷史解釋者的觀點或立場 4-2能比較不同立場所形成的不同歷史解釋 4-3能分辨何種歷史解釋較為合理

Page 54: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所謂「難易度」:

P值:通過率(答對率、 得分率), 指全體考生答對的比率 D值:鑑別度, D= Ph(高分組考生的答對率)- Pl(低分組考生的答對率)

Page 55: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98 PD指考歷史科 值散布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20 40 60 80 100D值鑑別度

P

值答對率(

得分率)

低答對率低鑑別度

高答對率高鑑別度

Page 56: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96-98 年度選擇題答對率 (得分率 )分布

難度

年度

題數 96 97 98

p值 類別 單選

多選

單選

多選

單選

多選

P≧ 80% 低 難 度 11 0 4 0 8 1

80%>P≧ 50% 中 難 度 18 4 17 1 21 2

50%>P≧ 30% 5 0 8 1 4 1

P<30% 高 難 度

2 0 7 2 3 0

合 計 36 4 36 4 36 4

Page 57: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96-98 年度選擇題鑑別度分布

年度

題數 96年 97年 98年

D值 單 選 多 選 單 選 多 選 單 選 多 選

D≧ .40 15 0 15 1 14 1

.40>D≧ .30 10 3 5 2 6 1

.30>D≧ .20 6 0 12 1 9 2

D<.20 5 1 4 0 7 0

合計 36 4 36 4 36 4

Page 58: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如何協助學生準備考試

學科中心的轉變:由教學資源到考試支援

如何利用公開資訊:大考中心的參考用試卷與研究用試卷

到底要教多少東西給學生? ( 三省制、兩稅法到底重不重要? )

Page 59: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97 年研究用試卷非選擇題

3. 以下是三個不同時期關於鄭成功的評論:資料甲: 我國之人常以武勇而揚名於世界, 但集武勇與忠義於一身者, 唯鄭將軍而 已。鄭將軍之母親田川氏雖是女性, 卻讓其子深受武士精神的感染, 而有 此忠義之舉。資料乙: 鄭成功是臺灣的兩位偉人之一, 一方面他創設天地會, 開創我近代民族革 命運動; 另一方面他光復臺灣, 並以此作為反攻大陸、解救同胞的基地。資料丙: 鄭成功驅逐荷蘭人, 建立了第一個由閩南人統治的海上獨立王國, 他以商 業為基, 帶領臺灣面對海洋, 走入世界。請問:(G)資料甲中的「我國」最可能指何國?(H)根據各段資料所反映的史觀判斷, 哪一段資料出現的最晚?( I )資料乙見於 1970 年代的一份刊物,資料中的哪些文句可作為判斷時間的依據?

Page 60: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98 年指考第 37 題

「鄭成功」,一個幾乎神化的英雄,其事蹟不同時代強調之處有所不同,下列哪些解釋是合理的?

(A) 為感謝鄭氏收復失土,清領初期官方文獻都稱鄭氏為「民族英雄」

(B)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奏請建「延平郡王祠」,表彰鄭氏的「忠君」

(C)孫中山推行革命,以鄭氏的「反清復明」來呼應他的「驅除韃虜」

(D) 國府遷台後,國民黨推崇鄭氏的「反清復明」,希望能「反攻大陸」

(E) 中共初期強調鄭氏「抗荷」的角色,希望能「抗美帝」以「解放台灣」

Page 61: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98 年研究用試卷非選擇題

一位作家盛讚某國的政治體制:由三百名貴族組成諮議機構,高級官員由人民組成的不同議會選舉;沒有國王,卻有兩個元首。綜合王制、貴族制與民主制度的優點,可說是最好的體制。這個國家歷經三次戰爭,擊敗另一個海上強權,建立了強大的國家。後來因為國內貴族和平民黨派的長期紛爭,改變了政治體制,由一人獨裁,但表面上仍維持共和舊制。

3a.這位作家描述的是哪個國家? 3b.這位改變政治體制的統治者是誰? 3c.這個國家因擊敗哪一個海上強權而稱霸?

Page 62: 課綱變動下的教與學

98 年指考第 39 題

一位羅馬作家對時局有這樣的評論:「帝國之內一片昇平,官員的名號一如往昔。年輕一代曾目睹共和昔日面目者少之又少!」「國家已經脫胎換骨,昔日優美的道德已一絲不存。平等遭到剝奪,所有人都一股腦兒,仰望聽命於第一公民一人。」我們如何解讀這份資料?

(A)這位作家遭逢從「共和」到「帝制」的轉變 (B)這位作家口中的「第一公民」指的就是凱撒 (C)「第一公民」與「奧古斯都」字義並無不同 (D)「昔日優美道德」是指羅馬的傳統公民精神 (E)從作家的言論推測,他應是一位共和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