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曹曹

观沧海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观沧海. 曹操. 学习目标 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学会收集和处理与诗文有关的信息。 把握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曹操( 155—220 ),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五年( 200 ),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 207 ),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解题.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观沧海

曹操

Page 2: 观沧海

学习目标•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学会收集和处理与诗文有关的信息。•把握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Page 3: 观沧海

曹操( 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五年( 200),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 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Page 4: 观沧海

解题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Page 5: 观沧海
Page 6: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Page 7: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开篇点题,交代观海的地点。这两句虽然没有写到人,却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

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写观海所见。

Page 8: 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Page 9: 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诗人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Page 10: 观沧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Page 11: 观沧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接着山岛写草木,那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点染得生机勃发。

Page 12: 观沧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Page 13: 观沧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诗人的视线从山岛回到海面,写出大风大浪的景象。耳边似有秋风呼啸之声,惊涛拍岸之声,声势更加令人惊心动魄。

Page 14: 观沧海

以上六句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力量和宏伟气象。

Page 15: 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象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那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象发源于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日月星辰的母亲。这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宏伟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以上四句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虚景。

Page 16: 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

交代观海的地点

海水 荡漾 山岛 耸立树木 丛生秋风 呼啸 洪波 拍岸日月星辰的运行

离不开大海的怀抱

百草 丰茂

实景

虚景

写景抒情

Page 17: 观沧海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 ,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