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旅旅旅旅 旅旅旅旅旅旅旅旅 旅旅旅 52e-mail 旅旅 旅旅 www.52e-mail.com

旅游见闻

  • Upload
    briar

  • View
    3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旅游见闻. 寺庙与教堂之差异. 52e-mail 文化传播网 www.52e-mail.com. 根据网络资料编辑制作 手动翻页. 在旅游中,除了名山大川,人们在国内一 定会游览参观很多寺庙,在国外也会参观不 少教堂。这大概是最普通不过的事了。 一旦回到家中,当大家浏览自己的摄影、 摄像,或者一起谈论和回忆旅途见闻时,你 有没有感到我国 寺庙与教堂之间 竟存在着如此巨 大的差异! 这种现象很值 得认真思考。.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旅游见闻

旅游见闻 寺庙与教堂之差异

根据网络资料编辑制作 手动翻页

52e-mail文化传播网www.52e-mail.com

Page 2: 旅游见闻

在旅游中,除了名山大川,人们在国内一定会游览参观很多寺庙,在国外也会参观不少教堂。这大概是最普通不过的事了。 一旦回到家中,当大家浏览自己的摄影、摄像,或者一起谈论和回忆旅途见闻时,你有没有感到我国寺庙与教堂之间竟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差异! 这种现象很值得认真思考。

Page 3: 旅游见闻

这里当然说的不是寺庙与教堂在建筑上的差异,而是与人们宗教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在的不同。 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的佛教、道教在整个传播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就与西方的天主教形成了巨大差异。

青岛市某教堂

五台山佛光寺

Page 4: 旅游见闻

首先,天主教属于单神宗教,而佛教和道教则为多神宗教。当人们进入任何教堂时,都会发现神坛的主要位置只有基督、圣母或者圣母与圣子的神像,是信徒祈祷、礼拜的对象。基督的门徒的雕像只能列在教堂的侧面。而且天主教也有一种说法,即上帝、圣母、圣子也可以理解为“三位一体”,这更可以印证它的单神宗教性质。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

Page 5: 旅游见闻

巴黎圣母院

圣母与受难耶苏像

西直门教堂北京最小的天主教堂

Page 6: 旅游见闻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儿子。 他有姓名可查的弟子共十人,包括他的儿子。但是人们更愿意采用三个佛像排列供奉,于是一尊佛就演变为三尊佛,叫做“三世佛”,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尊佛像的面貌完全相同,人们只能从他们不同的手势加以区分。中间一尊是现在佛如来,其左手边是过去佛燃灯,是如来的老师,右手边是未来佛弥勒,是如来的接班人。这后两尊佛是古人设想出来的。还有一种三世佛是照方位排列的,中间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左手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右手边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Page 7: 旅游见闻

从印度传来的佛教神像大约有三个层次,即佛、菩萨和罗汉,他们的形象和装束十分不同,极易区别。在不断汉化的过程中,神佛的数量日益增加。其中的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和地藏)还占据了四大名山,成为菩萨道场。为了争取广大妇女信众,观世音菩萨由南北朝时代的男性逐渐转化为女性,以最美的形象走入民间。而四大罗汉则逐渐演生为十八罗汉,乃至五百罗汉。佛教的神佛可能是各种宗教中最大的一个群体。

杭州灵隐寺释迦牟尼佛宋代木雕观世音菩萨五百罗汉雕像群

完全由中国自己创造的、人们最喜闻乐见的弥勒佛

Page 8: 旅游见闻

道教的创始人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老子。道教为了抗衡佛教,也把神像发展为三尊,称为“三清”。其实只有“太清道德天尊”老子,即太上老君才是确有其人。但他却屈尊为第三位。随后道教又陆续创造了诸神群体,如玉皇大帝、西王母、真武帝、关圣帝、城隍、土地、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家喻户晓的八仙等等。

三清神像: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Page 9: 旅游见闻

寺庙与教堂的另一个差异是动与静。教堂永远是安静肃穆的,即便在举行人多的大型弥撒时,也很安静。当走进圣堂时,那种氛围使每个人都不敢大声喧哗。旅游团导游都是低声讲解。寺庙则大不相同,那里往往极为热闹,院子里烟雾缭绕,僧人举行道场时可以高声诵经,敲击乐器。有些节日,还往往与庙会结合起来,有摊贩,也有民俗表演,更显得喧闹。只有关闭寺门后,僧人修行学习时才会归于安静。

佛门净地,此其时也

Page 10: 旅游见闻

第三个差异应该是宗教活动的方式和内容了。 信众进入教堂主要是为了净化心灵,他们在上帝面前会默默地诉说自己的愿望,祈求上帝的赐福和保佑。为了表达对上帝的爱和敬意,他们只要献上一支鲜花或者一支蜡烛即可。他们按照上帝的教诲规范自己的言行,一旦发现自己做了错事,会通过神父向上帝忏悔,请求宽恕,得以解脱。

做弥撒点燃蜡烛

在教堂我们会发现这个向上帝忏悔的小屋子

Page 11: 旅游见闻

佛教的教义也是教导人们修行,清心寡欲,积德行善,戒偷盗、邪淫、妄语,早日脱离人生苦海,走向极乐世界。但自古以来,佛教信众对此的关注却较淡漠,在寺庙里的宗教活动一直带有世俗的功利色彩。人们烧香拜佛多有具体的要求,非常实际,例如求签问卜、求医问药,祈求升官发财,早生贵子,等等。如果愿望实现,绝不会让神佛白白相助,一定要答谢回报,这就是所谓“许愿和还愿”,颇有贿赂和交易的味道。古代富贵人家向寺庙捐献也是有条件的 , 实现了愿望才会重修殿宇 ,再塑金身。

承德普宁寺

烧香拜佛

佛殿供品相当实惠

Page 12: 旅游见闻

近年来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寺庙受到金钱的铜臭气息的冲击,比千百年来世俗功利的影响,更加猛烈,有过之而无不及 。 门票从无到有,扶摇直上。请看手头能收集到的一些情况(因物价攀升,数据仅供参考)。 北京收费的大多数寺庙门票在 10-15元之间 著名旅游点寺庙则较高,如雍和宫为 25元 其它地区的寺庙门票悬殊较大: 峨嵋山各个寺庙多在 10元左右 大同善化寺 50元 普陀山 160元 九华山 140元(淡季) 少林寺 100元 陕西法门寺由原来的 25元猛升到 125元(可能与新建了大型建筑群有关)

法门寺新建大型建筑群

一些游客说,过去法门寺门票 25元时,遇到初一和其它节日还会免费开放。可现在……

Page 13: 旅游见闻

门票只是其中的第一项。其它项目就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例如烧头香、撞头钟、求签、解签,不一而足。有的寺庙不准带入寺外购买的香,必须买寺内的高价香。烧完后发现极其昂贵,也不好讲价,以示心诚。峨嵋山宝光寺的头炷香曾拍卖到 99万!也许你不会相信。如果香客现金不足也不怕,和尚捧着 POSS机请你刷卡。 有的寺庙请游客在功德簿上签名,并许诺住持大师会亲自为你念经祈福消灾。游客签名后,小沙弥才告诉你要捐功德钱,多少随意,三六九都行。所谓三六九就是 300元、 600元、 900元,乃至 3000元、 6000元、9000元任选的意思。请来解签的“大师”真是口若悬河,随机应变,个个都是算命先生一流人物。

上海龙华寺的僧人手持成沓钞票,财源滚滚而来。

Page 14: 旅游见闻

教堂从来是免费观光的,因为那是举行宗教活动的神圣殿堂。 幸运的是我国的教堂也一直坚持免费观光的方针,没有受到污染。在有经济头脑的人看来,像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等,观光者终年络绎不绝,如果收起费来,该是多好的一宗买卖! 不过你若要点燃一支蜡烛,表达对主的爱,那是有文字公告的,一般是交费一欧元左右,但是并没有管理人员在场监督,全凭自觉投币。

科隆大教堂

Page 15: 旅游见闻

再说我国,近几年各地大兴造佛运动正方兴未艾,运用各种现代材料和科技手段,佛像高度不断打破记录。当然经济收入之迅猛不言而喻。

番禺莲花山观音像贴金 108两 峨嵋山金顶普贤菩萨通高 48米

烟台南山大佛 2004年建成 国家级贫困县河南鲁山建起 108米大佛

Page 16: 旅游见闻

1997年无锡灵山大佛建成,通高 88米。参观门票高达 210元。

Page 17: 旅游见闻

2010年以来,降低或停止寺庙收费的呼声一直不断。同时也听到台湾来客的批评。一位台湾高层人士说,普陀山每个景点的门票都在 40元以上,在台湾没有一个寺庙要收费。他说,寺庙等历史景点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不应高收费,包括黄山、九寨沟等自然创造的景色,理应为中华儿女所共享,也不应收百元以上的费用。其实何止台湾,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寺庙都不收费。有的寺庙还印制小册子和光碟相送,以传播教义。 大陆寺庙已经成为高消费的场所,贫穷的善男信女已被挡在庙门以外。他们如想参拜自己的佛祖,奉上自己虔诚的心,先要摸摸自己的钱包,才能知道能否成行。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的 40元票价已使当地人望而却步,很多人只在门外徘徊,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由出入。

Page 18: 旅游见闻

有人抱怨是僧人劫持了寺庙和佛,这个说法不一定确切。也许应该说,这是商家和地方政府看中其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而忽略其宗教作用的结果,从而形成了一条复杂的利益链,使他们从中分得一大杯羹。从所谓“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就可以知其玄机。近来传闻普陀山要上市,九华山和五台山也在积极准备,听后令人不安。 人们期盼寺庙能早日回归其正常的宗教活动,真正成为佛门净地,发挥其对净化心灵和对社会的安抚作用。这需要正确的政策引导和人们的共同努力。

更多精彩请访问 www.52e-mail.com

Z.B 编辑制作 201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