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 Upload
    thuong

  • View
    23

  • Download
    3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第六節清末台灣洋務運動. 同治 10 年( 1871 )台灣發生 牡丹社事件 (台灣生番事件),三年後即 1874 年日本出兵攻打台灣,清朝因此重視海防,積極經營台灣,主持人物為 欽差大臣 沈葆楨 ( 1820-1879 ) 福建巡撫 丁日昌 ( 1823-1882 ) 台灣巡撫 劉銘傳 ( 1836-1896 ). 欽差大臣 沈葆楨 ( 1820-1879 ). 主持台灣洋務運動時間: 1874 〜 1875 主要成就有 開通山道,安撫生番,招閩粵人民來台開墾 設 台北府 (台灣自 1684 年以來僅有台灣一府)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Page 2: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第六節清末台灣洋務運動同治 10年( 1871)台灣發生牡丹社事件(台灣生番事件),三年後即 1874年日本出兵攻打台灣,清朝因此重視海防,積極經營台灣,主持人物為

1)欽差大臣沈葆楨( 1820-1879)2)福建巡撫丁日昌( 1823-1882)3)台灣巡撫劉銘傳( 1836-1896)

Page 3: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欽差大臣沈葆楨( 1820-1879)

主持台灣洋務運動時間: 1874〜 1875 主要成就有1) 開通山道,安撫生番,招閩粵人民來台開墾2) 設台北府(台灣自 1684年以來僅有台灣一府)

3) 開基隆煤礦,建安平二鯤鯓砲台(億載金城)

Page 4: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沈葆楨-台灣新政最早的先驅道光年間,台灣因鴉片戰爭而英船在台灣近海巡弋。加以咸豐年間,美國倡議佔領基隆,取得煤礦;英國在台灣與清發生樟腦戰爭。同治年間,台灣發生牡丹社事件

清朝深覺位於東南沿海七省門戶之台灣、澎湖各島在國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清廷對台灣的新政為之展開。其中先驅人物為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

Page 5: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沈葆楨在台灣的新政 同治 11年( 1871)台灣牡丹社事件發生後,沈葆楨以欽差大臣奉派來台加強備戰,事件平息後,深感台灣地位之重要,乃從事基本的經營

1) 開山撫番2) 增置郡縣3) 移駐巡撫4) 整頓軍務5) 採掘煤礦6) 弛禁移民

Page 6: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沈葆楨像資料來源:發現台灣,天下雜誌特刊 6,頁 139, 1991.11

Page 7: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台灣正式全部開放為澄清吏治,提高行政效率,沈葆楨主張增設府縣及將福建巡撫移駐台灣,此為台灣建省的第一步

到台後增設府縣,使台灣行政區域自一府四縣二廳增至二府八縣四廳,行政規模更加完備,行政效率因而提高

為台灣長治久安,積極從事撫番工作,另為招徠墾民進入東部開發,建議清廷廢人民入台耕墾禁令,至光緒元年( 1875),清正式詔除例禁,至此台灣正式對大陸全部開放

Page 8: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福建巡撫丁日昌 主持台灣洋務運動時間: 1877年,約 7個月 主要成就有1) 購買輪船,訓練陸軍、改良基隆煤礦2) 整飭吏治、撤銷多種苛捐雜稅3) 建設國防:如增建打狗砲台(雄鎮北門)、旗后砲台(威鎮天南)

4) 鋪設鐵路、架設電線:開設台南府城至安平、旗后兩條線之電報,長達約 95公里

5) 查勘石油、採擷硫磺

Page 9: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左為打狗砲台,右為旗后砲台資料來源: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222.html,引用時間, 95.10.19

Page 10: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丁日昌

Page 11: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劉銘傳-或有「台灣現代化之父」之稱

光緒 10年( 1884)中法戰爭起,清廷起用閒住已久之前直隸提督劉銘傳,以巡撫銜來台督辦軍務,積極備戰

中法戰爭後,清以台灣地位重要,次年詔諭台灣改設行省,以劉銘傳為首任巡撫,對台灣之建設,或有人譽為「台灣現代化之父」,但亦有現代學者對其個人操守不以為然者

Page 12: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清末台北街上路燈

Page 13: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台灣巡撫劉銘傳 主持台灣洋務運動時間: 1885〜 1891 主要成就有1) 加強撫番建設:山區設撫墾局,改善番民生活,廣設學堂以促進番地教育

2) 劃定台灣行政區劃:台南、台北、台灣(台中)三府3) 整頓財政:清丈土地,重訂田賦4) 陸海防的建設:聘外人訓練軍隊,修建澎湖、淡水、打狗、基隆砲台(二沙灣砲台)

5) 修築縱貫鐵路:基隆到台北通車(為台灣第一條客運鐵路 )

Page 14: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劉銘傳興辦科學技藝教育光緒 12年( 1886),劉銘傳創辦電報學堂。

次年設中西學堂,學生享受公費待遇,上午專門研究西學,早晚傳授中國文化,造就有用人才,投入煤礦、鐵路、機器、製造等事業

劉銘傳在台灣之新政中,以創設西式學堂最有眼光,亦深具意義

Page 15: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劉銘傳像

Page 16: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洋務運動的失敗 保守反對者多:一般士大夫抱有文化的優越感,主張「用夏變夷」;有些傑出的洋務人才,被指為崇洋媚外的漢奸

缺乏通盤的計畫與有效的協調 識見有限:當時中國人不知西人除了堅船利砲外,尚有健全的政治、財政和教育制度。西方列強各種制度配合得當,實行有效,因此國富兵強。中國僅學其皮毛,非根本之道

Page 17: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洋務運動的影響 促使中國逐步走向現代化:新政施行之各口

岸,發展成工商業繁榮、文化發達之近代都市

新式工業的興起:農民投入新式工廠轉成勞動者

社會出現新知識份子:赴歐美留學者被稱為「洋秀才」、「洋舉人」,參與不同之新政事業

Page 18: 第一章門口的陌生人

參考、延伸閱讀資料 丘為君、張運宗, 2003,走入近代中國,台北五南

張玉法, 1982,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