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題題題題題題題題題題題題 題題題題 題題 題題題題 題題 題題題題 A A 題題題題 題題題 題題題題 題題題 題題題題 題題題題 : : 題題題 題題題題 、、 題題題 題題題題 、、 題題題 題題題 薛薛薛 薛薛薛 題題 題題 :4980K108 :4980K108 4980K047 4980K047 4980K048 4980K048 4980K106 4980K106

憲政民主與公民社會

  • Upload
    jadyn

  • View
    61

  • Download
    5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憲政民主與公民社會. 題目名稱: 環保議題 班級:四電子三 A 任課老師:葉定國 學生姓名 : 葉仲堃、林哲旻、 陳彥霖 、 薛詩翰 學號 :4980K108 、 4980K047 4980K048 、 4980K106. 前言. 大自然以新陳代謝的方式不斷運行,過程中不存在所謂廢棄物,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促進自身的成長,廢棄物中的氮被微生物、動植物轉化為蛋白質,地球的主要養分,碳、氫、氧和氮處於週而復始的循環過程中,廢棄物即食物的循環 過程,因而造就出從搖籃到搖籃的生態系統。. 工業化發展的結果,企業為刺激消費、提高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憲政民主與公民社會

題目名稱:題目名稱:環保議題環保議題 班級:四電子三班級:四電子三 AA任課老師:葉定國任課老師:葉定國 學生姓名學生姓名 :: 葉仲堃、林哲旻、葉仲堃、林哲旻、 陳彥霖陳彥霖、、 薛詩翰薛詩翰學號學號 :4980K108:4980K108 、、 4980K0474980K047 4980K0484980K048 、、 4980K1064980K106

Page 2: 憲政民主與公民社會

大自然以新陳代謝的方式不斷運行,過程中不存在所謂廢棄物,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促進自身的成長,廢棄物中的氮被微生物、動植物轉化為蛋白質,地球的主要養分,碳、氫、氧和氮處於週而復始的循環過程中,廢棄物即食物的循環

過程,因而造就出從搖籃到搖籃的生態系統。

前言

Page 3: 憲政民主與公民社會

工業化發展的結果,企業為刺激消費、提高 營利,往往依定期報廢的原則,將產品設計為

其使用壽命正好能夠用到顧客想淘汰 換產品的時間點,而且包裝材料也被設計成在

自然狀況下不會分解,導致許多工 業產品無法被真正地消費掉,養分遭到浪費、

污染或遺棄,不能成為物質循環的 一環。 在整個物理系統是封閉的情況下,其基本元素

亦是有限的。如果人類持續污 染地球的生物物質,繼續遺棄工業材料或使其

無用,地球終將變成一座工業產品 墳場。

Page 4: 憲政民主與公民社會

反之,若人類可以模仿自然界高度效益、含有養分回流與新陳代謝的循環

系統,根除廢棄物概念,將可讓地球生生不息的運作。

根除廢棄物的概念意味著產品、包裝和系統從設計開始,就需體認到沒有廢

棄物這回事,ㄧ旦所有東西都不是廢棄物,人們自然不會依處理廢棄物的方式生

產產品,而會思考如何使產品的每部分都存在利用價值。

此概念可以從兩方面著手:生物新陳代謝與工業新陳代謝。

Page 5: 憲政民主與公民社會

其實環保與工業並沒有對立,而人們之所以

覺得,是因為一些商人為了節省成本,使用廉價原料,導致環保與工業對立,諾他們可以引導產業創新,更有效地利用原料、能源、甚至人力等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價值,也就可以彌補環保的支出,促使產業更具競爭力

環保 vs 工業?

Page 6: 憲政民主與公民社會

國際環境保護的潮流對國內環保工作的推動及

國際貿易的拓展有重大的影響,在進行環境評估及推動環境改善之際,必須能兼顧到國際趨勢,整合性、以前瞻性、公開性等為前提,積極建構及推動環境保護策略,才能有效提高整體的競爭力。 前瞻性:面對高漲的國際環保趨勢以及日漸嚴格的法令規範,推動環境保護活動時的前瞻性更顯重要,若只有被動強制性的法規命令,而沒有積極主動的預防減量觀念,則環境保護成效必定緩不濟急。

建構及推動環保策略

Page 7: 憲政民主與公民社會

面對不同的環境衝擊以及污染物間的轉移,除了廢水、廢氣和廢棄物等傳統環境污染物必須處理外,有關毒性物質的使用、資源回收再利用及節約用水等的考量,也必須納入環境改善規畫中,以確保環境保護工作的完整性。 公開性:在因應國際環保議題時,須考量環境現況及因應策略的公開性,以廣徵不同領域、層次的意見,由不同的角度來評估其影響程度及策略推動時的可行性。

整合性

Page 8: 憲政民主與公民社會

環境永續與人類發展息息相關,但是面對未來,全球許多環境問題似乎都會持續惡化。環境管理相關課題的挑戰,其實是極為複雜的,絕對不只是環境工程師的責任,也有賴於人類調整過去被動的態度,改以主動前瞻的方式因應環境管理相關課題,進而建立符合生態共生的社會體系。更期望從環境管理相關技術的開發及使用經驗,學習環境生態的互利、共享以及公平的精神。

結論

Page 9: 憲政民主與公民社會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70302982

http://www.moeaidb.gov.tw/iphw/epc/park/P06.ppt#256,1, 企 業 與 環 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