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指導參賽經驗分享 鄉土專題研究的製作策略 基隆市立安樂高級中學 蘇承芳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蘇承芳老師主講 主要針對指導教師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指導參賽經驗分享

鄉土專題研究的製作策略

基隆市立安樂高級中學 蘇承芳

Page 2: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壹、什麼是網界博覽會?

比賽的精神與意義

比賽的主題與類別 go

參賽規則

評審方式與標準 go

注意事項

http://cyberfair.taiwanschoolnet.org/

Page 3: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貳、指導紀錄

Page 4: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2000「關於王拓」 -國中組「地方人物領袖類」銀牌獎

Page 5: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2000「麥當勞」 -國中組「地方企業組織類」佳作獎

Page 6: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2001「慈雲寺」 -國中組「地方歷史古蹟類」銅牌獎

Page 7: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2002「大地雕刻家-基隆、東北角的地質景觀之旅」 -國中組「地方觀光資源類」銅牌獎

Page 8: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2003「水接水,燈傳燈-雞籠的光與魅影」 -國中組「地方音樂藝術類」金牌獎

Page 9: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2003「水接水,燈傳燈-雞籠的光與魅影」英文版http://gsh.taiwanschoolnet.org/gsh2003/2856/

Page 10: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2005「大地雕刻家-基隆、北海岸的地質景觀之旅」-國中組「地方觀光資源類」銀牌獎

Page 11: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2005「故壘濤聲-基隆古砲台」 -高中組「地方歷史古蹟類」銀牌獎

Page 12: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2005「吟遊尚有人-基隆地區古典詩社與傳統詩 人」-高中組「地方社團族群類」銀牌獎

Page 13: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參、我的指導理念

鼓勵學生多學、多看、多嘗試

訓練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與能力

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規畫與方法

提昇學生的國語文表達能力

接受挫折是種必要的過程

增進學生的資訊能力

學會欣賞其他團隊的作品

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Page 14: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肆、題目的選定

深度廣度兼具

資料整合的難易度

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必須有一定的可發揮空間

Page 15: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伍、製作之初

團隊如何成形?

如何尋求資源與協助?

家長可以為孩子做什麼?

指導教師必須有的心理建設

Page 16: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陸、研究進行的重點

資料的搜集與整合

訂出專題的架構與主軸

實地踏察

尋求相關資源,紀錄或訪談

感受研究中有趣的部份並深入探討

研究內容呈現方式與方向

團隊每份子,確實的工作分配

詳實紀錄研究過程與步驟

Page 17: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柒、製作網頁時的注意事項

一致的風格可使瀏覽者舒服地閱讀

圖片有助文字閱讀(留意智慧財產權的問題)

使用介面必須人性化

以美觀、舒適為原則,切勿花俏

下載速度必須夠快

網頁製作能力是靠磨出來的,怎麼磨?

Page 18: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捌、製作過程的盲點與困難

學生的惰性

錯誤觀念修正

學生的成績問題

時間分配

學生能力與教師期望有落差

資源、支援不足

Page 19: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玖、指導心得

團隊人數不需多,以學生能各盡其才為原則

學生程度不必好,但必須有心、有毅力

多參考歷年作品,引導學生賞析

適時給予學生協助

研究的重點在過程,而非結果

教師的價值觀影響學生甚巨

Page 20: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拾、作品觀摩

Page 21: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沈睡的西拉雅──甦醒的聲音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5/winds712/index.htm

探訪第一家庭 --- 士林官邸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5/zhishan/index.htm

漚汪人‧宗教情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5/yhsh/index.htm

Page 22: 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經驗分享

後記

「生命就是應該接受更多不同的挑戰」,這句話不但適合用來鼓勵學生,也同時適合用來鼓勵教師本身。

當引導學生研究,卻遭遇到很多挫折而灰心時,請回頭想想指導的初衷,很多心結便豁然開朗。

如果各位先進有任何批評指教,請不吝給予建議,謝謝^^

我的e-mail:[email protected] msn:[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