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平的薪火 2019 年 10 月 20 日 星期日 责编:毛欣 美编:刘岩 版式:杜云秀 责校:刘谏 3 ·焦点 长江日报讯 (记者郭佳 通讯员曾斯 产启斗“看完开幕式,数万观众深夜如何从体育场快速回 家?我们要排队多久才能挤上地铁啊?”19 日,家住 汉口三眼桥的王宁女士感慨不已,“没有想到全程畅 通有序,完全无拥堵,城市运转真高效。” 她乘坐地铁6号线在车城东路站上车,从车站 入口到站台,工作人员、志愿者都在沿途引导、提醒, “请提前拿出开幕式门票,可免安检进站。” 武汉地铁人积极与军运会执委会对接,制定详 细的保障方案,线网225座车站均设置军运会开幕 式观众绿色通道并实行免票政策。 当晚有3万多名观众和相关工作人员,在离体育中 心最近的三角湖、车城东路站, 1小时内全部集中疏散。 记者了解到,当晚多趟地铁列车工作至19日凌 晨,其中,阳逻线结束运营已是凌晨1点30分。2号 线列车结束运营时间为全线网最晚,为凌晨2点,全 线网运营时间达到了 20 小时。 18日至19日凌晨,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423.18 万乘次,较 17 日全天 370.72 万乘次高出 52.46 万乘 次;共开行列车 4132 列,相比 17 日多开行列车 334 列;列车运行图兑现率、准点率均达到 100%。 一场暴风雨般的视听 盛宴之后,5万多现场观 众、1 万多演职人员,几乎 带走了全部场内垃圾;退 场步行区内 600 个垃圾桶, 看不到“垃圾山”;6 万多人 同时离场,却如流水般迅 速疏散……如此散场,堪 称教科书式。 相比辉煌绚烂的军运 会开幕式舞台,一次“教科 书式”散场,更能清晰触摸 这座城市的脉搏。 垃圾、厕所、出场、坐 地铁……这些都是细节, 小到不能再小。正因是细 节,没有集中训练,反复彩 排,也因为是“细”节,容易 被忽略。它们很难在事前 成为人们讨论和预期的热 点,但恰恰要由绝大多数 人亲身经历,所以又常在 “口碑界”代言一场盛会, 甚至一座城市。 随手带走垃圾,举手 之劳。但 6 万余人带走几 乎全部垃圾,堪称壮观,简 直浓缩了一个漫长的文明 养成过程。在世界各地的 大型赛会中,赛后主动带 走垃圾的球迷观众,总特 别能为自己的国家长脸, 让世界为之点赞。因为这 样的小细节,只是下意识 的习惯,而一个国家、一个 地方文明习惯之养成,又 何止一时之功、一人之力。 垃圾桶漫溢成山、地 铁站人流拥堵,这在世界 各地的大型赛会也常常出 现。人流瞬间如潮涌,垃 圾来不及运出,地铁来不 及疏散,人们也习以为常, 算不得什么大问题,反正 人流高峰一过,问题就退 了。 正因如此,这次“武汉 版散场”才给人巨大惊喜。 在一座城市的运转体 系中,哪有什么“细”节,那 是没有看到它身后巨大的 靠山。 180名工人枕戈待旦, 10余台清扫设备马力全 开,5分钟清空一次垃圾 —这哪是清垃圾扫 地,简直金戈铁马,战斗力 爆表。人群疏散更可谓 “细节见真章”。交通系统 本来就是个有机体,牵一 发而动全身。步行区域及 时导流,地铁公交无缝接 驳,载客车辆极尽效率,短 时间内毫无阻滞疏散四五 万人,简直是对一座城市 交通肌能和管理艺术的极 致考验。 为什么大型盛会总能 成为一座城市发展史的里 程碑?它就像城市的一次 极限运动,能看到非常状 态下的张力。这一次散场 如此漂亮,恐怕也不在很 多武汉人意料之中。 果真是,世上没有白 流的汗,无论是足够多 的时间和坚持,还是非 常状态下的投入和释 放,总有累积如河,总有 花开如火。 长江日报讯 (记 者 陶常宁 通讯员肖莉 廖莹)“这辆大巴车 原来是厕所啊,真方便。”18 日, 参加军运会开幕式的运动员在 1号通道看见一辆车载移动厕 所,里面洗手液、清新剂、卫生纸 齐全,车内还有空调,十分舒适 方便。 为了满足军运会开幕式观 众、运动员、演职人员和工作人员 的如厕需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 区(汉南区)城管局在武汉体育中 心安排了车载公厕、集装箱式公 厕、单体公厕等多种移动厕所。 18日晚7时,由于运动员和演职 人员从1号通道排队进场,人流 量大,一辆车载公厕从2号通道 移到1号通道,满足大家使用需 求。 几万人“方便”问题真的挺方便 车载公厕哪儿人多就开到哪儿 军运会开幕式日 武汉地铁连续运营 20 小时 1小时内,两个地铁站有序疏散3万观众 守着垃圾压缩设备24小时,在场外看主火炬点燃 体育中心共设了2个垃圾清运点,还安放了6 台移动式垃圾压缩箱,为了方便快速收运垃圾,还 有一台垃圾压缩车在场馆沿途收集垃圾。垃圾装 满后,立即运往垃圾处理场。 肖泽负责武汉体育中心垃圾清运工作,18日 凌晨 4 时 30 分,他已经入场准备,一直工作至 19 日 凌晨 4 时。“垃圾要分批及时清运,所以要保证垃圾 压缩清运设备正常运转。”肖泽说, 6 个移动式垃圾 压缩箱是电动液压设备,经过一天运转,一切正 常,机械化作业也帮助加快了垃圾清运速度。据 了解,垃圾清运点的设置、垃圾压缩箱的数量,都 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先预测可能产生的垃圾量、人 流走向,再来安排设备数量和点位,达到最优化。 晚上开幕式,场内人声鼎沸,当主火炬点亮时, 肖泽他们就在场外距离主火炬台 100 米的地方守护 着垃圾压缩设备运行。晚上 11 时许,散场时,很多观 众没有把垃圾乱扔在看台,而是带出场外扔进垃圾 桶内。此时,环卫工人已经准备好,快速清运垃圾。 开幕式当天,武汉体育中心两场一馆共清运 垃圾 60 吨。 19日凌晨5时,环卫工人完成了所有垃圾清 扫、清运工作,场内“不见一片垃圾”。早上 8 时,当 运动员和观众走进武汉体育中心时,所见之处干 净如新。 激情澎湃看演出 清清爽爽地离开 开幕式后6 万观众席几乎没垃圾 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康鹏 通讯员肖莉 廖莹 2019年10月18日,武汉体育中心,观众坐在放有垃圾袋的座位上观看开幕式 长江日报记者金振强 摄 开幕式演职人员使用车载公厕 开发区城管供图 军运会开幕式结束后,观众在三角湖站有序进站 通讯员产启斗 摄 “军运会开幕式现场,6万 个观众席上,没有设一个垃圾 桶。主体育场的600个垃圾 桶,大部分位于二层环道和场 外。而开幕式结束,我们的环 卫人员入场时,却发现地上几 乎没有垃圾。大家把垃圾全 部放进事先为观众准备好的 白色帆布袋里带走了!”10 月 19日,武汉体育中心相关负责 人宋明亮向长江日报记者发 出感慨,“可见我们武汉市民 和各国军人运动员的文明素 质真高!” 主体育场 8 吨垃圾投入了 600 个垃圾桶 宋明亮负责武汉体育中心场馆内部的保洁工 作,他介绍:“开幕式时,只有嘉宾、观众、志愿者等 工作人员才能进入内场,保洁工人并没有权限,所 以开幕式的2个小时,观众席是没有人做卫生的, 卫生全靠观众自觉维护。” 记者从军运会开闭幕式运行中心了解到,18 日一早,1500 名志愿者分发了 5 万多个帆布袋(里 面除了有节目单、瓶装水之外,还有一个纸质垃圾 袋),整齐摆放在观众席每一个座位的靠背上。 据了解,军运会开幕式当天迎来5万多名 观众、1万名演职人员,数万人现场早中晚餐之 后,大家自觉把垃圾装袋带走,或投入场外的 600 个垃圾桶中。“主要是可回收的塑料袋,以 及一些食品残余。”宋明亮介绍,主体育场6万 多观众、演职人员,一共产生了8吨多垃圾,出 动了5台垃圾压缩车才运走,现场丝毫不乱。 据悉,在军运开幕前一个星期,体育中心就已 经做了保洁,在搭建舞台、灯光时,还会不停产生 建筑垃圾、灰尘,每天要反复巩固。“主体育场上不 了设备,所有的保洁都是人工去做的。”宋明亮介 绍, 18 日,开幕式观众进场前,体育中心场内 300 名 保洁工人对 45 个分区、近 6 万个座椅,一个个进行 了清洁。19日,他们一直忙到凌晨5点才收工,主 要是进行分拣,再回收、压缩、外运。 早上7时,体育中心范围内所有路面已经整洁一新 主体育场外,还有180名环卫工人在奉献。 郑巧玲在体育中心附近做了20年环卫,18日 凌晨5时,天还没亮,她穿上橙色工作服从太子湖 路步行至武汉体育中心,在1号检票口安检后开始 一天的清扫保洁工作。她说:“今天是开幕式,我 早上4点就起来了,内心蛮激动,感觉和平时工作 时的心情不太一样。” 早上 5 时 30 分,主体育场外 180 名环卫工人投 入清扫。体育中心按两场一馆分成3个区域,除了 人工清扫,还有 3 台吸扫车、 2 台高压推洗车对体育 场路面进行清扫。高压推洗车清扫路面后,吸扫车 再来清扫路边人字沟。7时,体育中心范围内所有 路面已经整洁一新。随后,环卫工人把垃圾桶再清 洗一遍,套上新垃圾袋,并按照军运会组委会规定 的点位摆放好。 垃圾桶满了,5分钟内换一个干净桶 7时许,郑巧玲等人快速吃完早餐,迅速投入 到循环保洁工作中。8时以后,随着大批工作人员 和志愿者开始入场,垃圾桶内的早餐包装袋也越 来越多。她说:“大概 10 点左右,我们要来回保洁, 还要不停地翻看各个垃圾桶,发现满了立刻就要 清运。” 中午11时30分,体育中心开始向工作人员发 餐,午餐过后,所有的垃圾箱几乎都装满了。“午餐 和晚餐时间是保洁压力最大的时候。”武汉经济技 术开发区市政环卫相关负责人说,因为几万人就 餐,所产生的饮料空瓶、塑料袋、纸盒等垃圾量较 大。 “从 12 时 30 分开始清理垃圾,必须在 1 个小时内 清完。” 下午,大批演职人员、运动员开始入场,产 生的垃圾数量就更多了。该负责人说:“进餐 的时间,垃圾产生得很快,我们必须立刻清运 走。”等大批观众开始进场时,完全看不见垃 圾。 区城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现场,垃圾桶 满了,近距离的5分钟内换一个干净桶,远距离的 10 分钟内完成更换。” 18日凌晨5时多,环卫工人排队进 场作业 长江日报记者宋明亮 摄

开幕式后6万观众席几乎没垃圾 - cjrb.cjn.cncjrb.cjn.cn/images/2019-10/20/3/20r03C.pdf · 她乘坐地铁6号线在车城东路站上车,从车站 入口到站台,工作人员、志愿者都在沿途引导、提醒,

  • Upload
    others

  • View
    2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和平的薪火 2019年10月20日 星期日 责编:毛欣 美编:刘岩 版式:杜云秀 责校:刘谏

3·焦点

长江日报讯(记者郭佳 通讯员曾斯 产启斗)“看完开幕式,数万观众深夜如何从体育场快速回家?我们要排队多久才能挤上地铁啊?”19日,家住汉口三眼桥的王宁女士感慨不已,“没有想到全程畅通有序,完全无拥堵,城市运转真高效。”

她乘坐地铁6号线在车城东路站上车,从车站入口到站台,工作人员、志愿者都在沿途引导、提醒,

“请提前拿出开幕式门票,可免安检进站。”武汉地铁人积极与军运会执委会对接,制定详

细的保障方案,线网225座车站均设置军运会开幕式观众绿色通道并实行免票政策。

当晚有3万多名观众和相关工作人员,在离体育中心最近的三角湖、车城东路站,1小时内全部集中疏散。

记者了解到,当晚多趟地铁列车工作至19日凌晨,其中,阳逻线结束运营已是凌晨1点30分。2号线列车结束运营时间为全线网最晚,为凌晨2点,全线网运营时间达到了20小时。

18日至19日凌晨,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423.18万乘次,较 17 日全天 370.72 万乘次高出 52.46 万乘次;共开行列车 4132 列,相比 17 日多开行列车 334列;列车运行图兑现率、准点率均达到100%。

一场暴风雨般的视听盛宴之后,5 万多现场观众、1 万多演职人员,几乎带走了全部场内垃圾;退场步行区内600个垃圾桶,看不到“垃圾山”;6万多人同时离场,却如流水般迅速疏散……如此散场,堪称教科书式。

相比辉煌绚烂的军运会开幕式舞台,一次“教科书式”散场,更能清晰触摸这座城市的脉搏。

垃圾、厕所、出场、坐地铁……这些都是细节,小到不能再小。正因是细节,没有集中训练,反复彩排,也因为是“细”节,容易被忽略。它们很难在事前成为人们讨论和预期的热点,但恰恰要由绝大多数人亲身经历,所以又常在

“口碑界”代言一场盛会,甚至一座城市。

随手带走垃圾,举手之劳。但 6 万余人带走几乎全部垃圾,堪称壮观,简直浓缩了一个漫长的文明养成过程。在世界各地的大型赛会中,赛后主动带走垃圾的球迷观众,总特别能为自己的国家长脸,让世界为之点赞。因为这样的小细节,只是下意识的习惯,而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文明习惯之养成,又何止一时之功、一人之力。

垃圾桶漫溢成山、地铁站人流拥堵,这在世界各地的大型赛会也常常出现。人流瞬间如潮涌,垃圾来不及运出,地铁来不及疏散,人们也习以为常,算不得什么大问题,反正人流高峰一过,问题就退了。

正因如此,这次“武汉版散场”才给人巨大惊喜。

在一座城市的运转体系中,哪有什么“细”节,那是没有看到它身后巨大的靠山。

180名工人枕戈待旦,10 余台清扫设备马力全开,5 分钟清空一次垃圾桶——这哪是清垃圾扫地,简直金戈铁马,战斗力爆表。人群疏散更可谓

“细节见真章”。交通系统本来就是个有机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步行区域及时导流,地铁公交无缝接驳,载客车辆极尽效率,短时间内毫无阻滞疏散四五万人,简直是对一座城市交通肌能和管理艺术的极致考验。

为什么大型盛会总能成为一座城市发展史的里程碑?它就像城市的一次极限运动,能看到非常状态下的张力。这一次散场如此漂亮,恐怕也不在很多武汉人意料之中。

果真是,世上没有白流 的 汗 ,无 论 是 足 够 多的 时 间 和 坚 持 ,还 是 非常 状 态 下 的 投 入 和 释放,总有累积如河,总有花开如火。

长江日报讯(记者陶常宁通讯员肖莉 廖莹)“这辆大巴车原来是厕所啊,真方便。”18 日,参加军运会开幕式的运动员在1 号通道看见一辆车载移动厕所,里面洗手液、清新剂、卫生纸齐全,车内还有空调,十分舒适方便。

为了满足军运会开幕式观众、运动员、演职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如厕需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城管局在武汉体育中心安排了车载公厕、集装箱式公厕、单体公厕等多种移动厕所。18 日晚 7 时,由于运动员和演职人员从 1 号通道排队进场,人流量大,一辆车载公厕从 2 号通道移到 1 号通道,满足大家使用需求。

教科书式散场

是城市送上的巨大惊喜

长江日报评论员鲁珊

几万人“方便”问题真的挺方便

车载公厕哪儿人多就开到哪儿军运会开幕式日 武汉地铁连续运营20小时

1小时内,两个地铁站有序疏散3万观众

守着垃圾压缩设备24小时,在场外看主火炬点燃

体育中心共设了2个垃圾清运点,还安放了6台移动式垃圾压缩箱,为了方便快速收运垃圾,还有一台垃圾压缩车在场馆沿途收集垃圾。垃圾装满后,立即运往垃圾处理场。

肖泽负责武汉体育中心垃圾清运工作,18日凌晨4时30分,他已经入场准备,一直工作至19日凌晨4时。“垃圾要分批及时清运,所以要保证垃圾压缩清运设备正常运转。”肖泽说,6个移动式垃圾

压缩箱是电动液压设备,经过一天运转,一切正常,机械化作业也帮助加快了垃圾清运速度。据了解,垃圾清运点的设置、垃圾压缩箱的数量,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先预测可能产生的垃圾量、人流走向,再来安排设备数量和点位,达到最优化。

晚上开幕式,场内人声鼎沸,当主火炬点亮时,肖泽他们就在场外距离主火炬台100米的地方守护着垃圾压缩设备运行。晚上11时许,散场时,很多观

众没有把垃圾乱扔在看台,而是带出场外扔进垃圾桶内。此时,环卫工人已经准备好,快速清运垃圾。

开幕式当天,武汉体育中心两场一馆共清运垃圾60吨。

19 日凌晨 5 时,环卫工人完成了所有垃圾清扫、清运工作,场内“不见一片垃圾”。早上8时,当运动员和观众走进武汉体育中心时,所见之处干净如新。

激情澎湃看演出 清清爽爽地离开

开幕式后6万观众席几乎没垃圾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康鹏 通讯员肖莉 廖莹

2019年10月18日,武汉体育中心,观众坐在放有垃圾袋的座位上观看开幕式 长江日报记者金振强 摄

开幕式演职人员使用车载公厕 开发区城管供图军运会开幕式结束后,观众在三角湖站有序进站

通讯员产启斗 摄

“军运会开幕式现场,6万

个观众席上,没有设一个垃圾

桶。主体育场的 600 个垃圾

桶,大部分位于二层环道和场

外。而开幕式结束,我们的环

卫人员入场时,却发现地上几

乎没有垃圾。大家把垃圾全

部放进事先为观众准备好的

白色帆布袋里带走了!”10 月

19日,武汉体育中心相关负责

人宋明亮向长江日报记者发

出感慨,“可见我们武汉市民

和各国军人运动员的文明素

质真高!”

主体育场8吨垃圾投入了600个垃圾桶

宋明亮负责武汉体育中心场馆内部的保洁工作,他介绍:“开幕式时,只有嘉宾、观众、志愿者等工作人员才能进入内场,保洁工人并没有权限,所以开幕式的2个小时,观众席是没有人做卫生的,卫生全靠观众自觉维护。”

记者从军运会开闭幕式运行中心了解到,18日一早,1500名志愿者分发了5万多个帆布袋(里面除了有节目单、瓶装水之外,还有一个纸质垃圾

袋),整齐摆放在观众席每一个座位的靠背上。据了解,军运会开幕式当天迎来 5 万多名

观众、1 万名演职人员,数万人现场早中晚餐之后,大家自觉把垃圾装袋带走,或投入场外的600 个垃圾桶中。“主要是可回收的塑料袋,以及一些食品残余。”宋明亮介绍,主体育场 6 万多观众、演职人员,一共产生了 8 吨多垃圾,出动了 5 台垃圾压缩车才运走,现场丝毫不乱。

据悉,在军运开幕前一个星期,体育中心就已经做了保洁,在搭建舞台、灯光时,还会不停产生建筑垃圾、灰尘,每天要反复巩固。“主体育场上不了设备,所有的保洁都是人工去做的。”宋明亮介绍,18日,开幕式观众进场前,体育中心场内300名保洁工人对45个分区、近6万个座椅,一个个进行了清洁。19日,他们一直忙到凌晨5点才收工,主要是进行分拣,再回收、压缩、外运。

早上7时,体育中心范围内所有路面已经整洁一新

主体育场外,还有180名环卫工人在奉献。郑巧玲在体育中心附近做了20年环卫,18日

凌晨5时,天还没亮,她穿上橙色工作服从太子湖路步行至武汉体育中心,在1号检票口安检后开始一天的清扫保洁工作。她说:“今天是开幕式,我

早上4点就起来了,内心蛮激动,感觉和平时工作时的心情不太一样。”

早上5时30分,主体育场外180名环卫工人投入清扫。体育中心按两场一馆分成3个区域,除了人工清扫,还有3台吸扫车、2台高压推洗车对体育

场路面进行清扫。高压推洗车清扫路面后,吸扫车再来清扫路边人字沟。7时,体育中心范围内所有路面已经整洁一新。随后,环卫工人把垃圾桶再清洗一遍,套上新垃圾袋,并按照军运会组委会规定的点位摆放好。

垃圾桶满了,5分钟内换一个干净桶

7时许,郑巧玲等人快速吃完早餐,迅速投入到循环保洁工作中。8时以后,随着大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始入场,垃圾桶内的早餐包装袋也越来越多。她说:“大概10点左右,我们要来回保洁,还要不停地翻看各个垃圾桶,发现满了立刻就要清运。”

中午11时30分,体育中心开始向工作人员发

餐,午餐过后,所有的垃圾箱几乎都装满了。“午餐和晚餐时间是保洁压力最大的时候。”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环卫相关负责人说,因为几万人就餐,所产生的饮料空瓶、塑料袋、纸盒等垃圾量较大。“从12时30分开始清理垃圾,必须在1个小时内清完。”

下午,大批演职人员、运动员开始入场,产

生的垃圾数量就更多了。该负责人说:“进餐的时间,垃圾产生得很快,我们必须立刻清运走。”等大批观众开始进场时,完全看不见垃圾。

区城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现场,垃圾桶满了,近距离的5分钟内换一个干净桶,远距离的10分钟内完成更换。”

18日凌晨5时多,环卫工人排队进场作业 长江日报记者宋明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