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名.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報告題目:名家學說 組員:葉士偉      陳湘瑜      劉芳均          李虹豫      朱家佑      呂崢嶸    曾立一      邱任遠. 【 目錄 】.              一 . 古籍對名家的介紹  a. 史記  b. 漢書藝文志  c. 隋書              二 . 名的定義與用法  a. 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  b. 漢與先秦對於「名」之不同定義              三 . 名家來源與傳承的討論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Page 2: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9494 年度第年度第 22 學期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報告題目:名家學說報告題目:名家學說組員:葉士偉      陳湘瑜      劉芳均 組員:葉士偉      陳湘瑜      劉芳均           

   李虹豫      朱家佑      呂崢嶸   李虹豫      朱家佑      呂崢嶸

   曾立一      邱任遠   曾立一      邱任遠

Page 3: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目錄】【目錄】             一             一 .. 古籍對名家的介紹 古籍對名家的介紹                               a.a. 史記 史記                               b.b. 漢書藝文志 漢書藝文志                               c.c. 隋書隋書

             二             二 .. 名的定義與用法 名的定義與用法                               a.a. 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 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                      b.b. 漢與先秦對於「名」之不同定義漢與先秦對於「名」之不同定義

             三             三 .. 名家來源與傳承的討論名家來源與傳承的討論

             四             四 ..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a.a. 鄧析鄧析                              b.b. 尹文尹文                              c.c. 惠施惠施                               d.d. 公孫龍公孫龍

             五             五 .. 《公孫龍子》介紹《公孫龍子》介紹

             六             六 .. 名家與其他家學說的關係與影響名家與其他家學說的關係與影響

             七             七 .. 參考書目與介紹參考書目與介紹

Page 4: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的定義與用法】【名的定義與用法】

一、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一、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

  先秦諸家中,言名最早資料,乃孔子,老子之語,如《論語  先秦諸家中,言名最早資料,乃孔子,老子之語,如《論語‧‧ 子路篇》:「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子路篇》:「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也,正名乎。」

                                                        ←孔孟示意圖←孔孟示意圖

Page 5: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的定義與用法】【名的定義與用法】

一、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一、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

  先秦諸家中,言名最早資料,乃孔子,老子之語,如《論語  先秦諸家中,言名最早資料,乃孔子,老子之語,如《論語‧‧ 子路篇》:「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子路篇》:「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也,正名乎。」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第二十三章:「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第二十三章:「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

Page 6: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的定義與用法】【名的定義與用法】

一、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一、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

  先秦諸家中,言名最早資料,乃孔子,老子之語,如《論語  先秦諸家中,言名最早資料,乃孔子,老子之語,如《論語‧‧ 子路篇》:「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子路篇》:「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也,正名乎。」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第二十三章:「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第二十三章:「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

  孔老之說雖簡,然已決定先秦論名諸說之兩種互異之方向矣,  孔老之說雖簡,然已決定先秦論名諸說之兩種互異之方向矣,至於兩種不同方向的「名」的發展,將在第二部份繼續論述。至於兩種不同方向的「名」的發展,將在第二部份繼續論述。

Page 7: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的定義與用法】【名的定義與用法】

一、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一、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

  總之,論「名」之說,在先秦,基本上可以將之分成兩派,  總之,論「名」之說,在先秦,基本上可以將之分成兩派,一支始於孔子,終於韓非,其特色在於「實踐旨趣」,另一支始一支始於孔子,終於韓非,其特色在於「實踐旨趣」,另一支始於老子,轉為名家辯者之言,終於墨辯,其特色在於理論旨趣,於老子,轉為名家辯者之言,終於墨辯,其特色在於理論旨趣,此二支思想,在後來的發展中,內部各有變化,但是其學說發展此二支思想,在後來的發展中,內部各有變化,但是其學說發展的基本方向,還是明顯可知的。的基本方向,還是明顯可知的。

Page 8: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的定義與用法】【名的定義與用法】

二、漢與先秦對於「名」之不同定義二、漢與先秦對於「名」之不同定義

  「名家」之稱,起自西漢,這個學派在先秦的文獻中則稱為  「名家」之稱,起自西漢,這個學派在先秦的文獻中則稱為「辯者」。「辯者」。

Page 9: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的定義與用法】【名的定義與用法】

二、漢與先秦對於「名」之不同定義二、漢與先秦對於「名」之不同定義

  「名家」之稱,起自西漢,這個學派在先秦的文獻中則稱為  「名家」之稱,起自西漢,這個學派在先秦的文獻中則稱為「辯者」。如《莊子‧天下篇》謂:「惠施以此為大觀於天下,「辯者」。如《莊子‧天下篇》謂:「惠施以此為大觀於天下,而曉辯者」而曉辯者」

Page 10: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的定義與用法】【名的定義與用法】

二、漢與先秦對於「名」之不同定義二、漢與先秦對於「名」之不同定義

  「名家」之稱,起自西漢,這個學派在先秦的文獻中則稱為  「名家」之稱,起自西漢,這個學派在先秦的文獻中則稱為「辯者」。如《莊子‧天下篇》謂:「惠施以此為大觀於天下,「辯者」。如《莊子‧天下篇》謂:「惠施以此為大觀於天下,而曉辯者」《荀子‧非十二子篇》謂:「其察而不惠,辯而無用而曉辯者」《荀子‧非十二子篇》謂:「其察而不惠,辯而無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為治綱紀。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多事而寡功,不可以為治綱紀。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惠施鄧析也。」,足以欺惑愚眾;是惠施鄧析也。」

Page 11: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的定義與用法】【名的定義與用法】

二、漢與先秦對於「名」之不同定義二、漢與先秦對於「名」之不同定義

  由上觀之,可見先秦人將惠施、鄧析等視為同一學派,但是  由上觀之,可見先秦人將惠施、鄧析等視為同一學派,但是,跟漢人之說,則頗有差異,在《漢書‧藝文志》中,它將鄧析,跟漢人之說,則頗有差異,在《漢書‧藝文志》中,它將鄧析、公孫龍列為名家,但是卻把惠施列為道家,可見漢人所謂的名、公孫龍列為名家,但是卻把惠施列為道家,可見漢人所謂的名家,雖然是指先秦之辯者,但是先秦之辯者卻有被漢人視為不是家,雖然是指先秦之辯者,但是先秦之辯者卻有被漢人視為不是名家者,故兩詞並不完全等同,而為什麼漢人在定義「名」上會名家者,故兩詞並不完全等同,而為什麼漢人在定義「名」上會有如此的差異,以下將再論述。有如此的差異,以下將再論述。

Page 12: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的定義與用法】【名的定義與用法】

二、漢與先秦對於「名」之不同定義二、漢與先秦對於「名」之不同定義

  為何會有所差異呢?如前所述,關於「名」的理論,在先秦  為何會有所差異呢?如前所述,關於「名」的理論,在先秦有兩支;一支屬於儒者,其基本旨趣在道德及政治方面,儒者論有兩支;一支屬於儒者,其基本旨趣在道德及政治方面,儒者論「名」,始於孔子,終於韓非;所謂正名之主張乃此一支思想之「名」,始於孔子,終於韓非;所謂正名之主張乃此一支思想之最早根據,所以和形上學邏輯學無關,其主張每一「分」皆有一最早根據,所以和形上學邏輯學無關,其主張每一「分」皆有一「名」可立,屬於權分說。「名」可立,屬於權分說。

Page 13: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的定義與用法】【名的定義與用法】

二、漢與先秦對於「名」之不同定義二、漢與先秦對於「名」之不同定義

  一支屬於辯者,其基本旨趣在於形上學及邏輯方面,此支思  一支屬於辯者,其基本旨趣在於形上學及邏輯方面,此支思想純屬於純粹的思辯活動,因為其注重認知問題,所以會尋求某想純屬於純粹的思辯活動,因為其注重認知問題,所以會尋求某種確定知識,而這種確定性,自非感覺經驗所能提供;於是有歸種確定知識,而這種確定性,自非感覺經驗所能提供;於是有歸於純粹思考,而否定感覺經驗的趨勢,現在所論的名家就是屬於於純粹思考,而否定感覺經驗的趨勢,現在所論的名家就是屬於這個意義,所以其主張:每一異議可有一「名」,對每一對象亦這個意義,所以其主張:每一異議可有一「名」,對每一對象亦可有一「名」,屬於知識說。可有一「名」,屬於知識說。

Page 14: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的定義與用法】【名的定義與用法】

二、漢與先秦對於「名」之不同定義二、漢與先秦對於「名」之不同定義

  漢人所了解的,基本上是孔子、韓非一支,司馬談評及「名  漢人所了解的,基本上是孔子、韓非一支,司馬談評及「名家」時,說其「控名責實」,但是藝文志中卻說名家出於禮官,家」時,說其「控名責實」,但是藝文志中卻說名家出於禮官,將儒法一系列「名」的思想與名家之學說混為一談,其謬慎矣。將儒法一系列「名」的思想與名家之學說混為一談,其謬慎矣。

Page 15: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古籍對名家的介紹】【古籍對名家的介紹】

一、史記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引司馬談《論六家要旨》)一、史記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引司馬談《論六家要旨》)

  名家使人儉  名家使人儉11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名家,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名家,苛察繳繞,使人不得反其意,專決於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儉苛察繳繞,使人不得反其意,專決於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儉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責實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責實22,參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參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1][1] 儉:受約束儉:受約束[2][2] 控名責實:由名以求實,使名實相符。控名責實:由名以求實,使名實相符。

Page 16: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古籍對名家的介紹】【古籍對名家的介紹】

二、漢書藝文志 諸子略序二、漢書藝文志 諸子略序

  名家者流,蓋出於禮官。  名家者流,蓋出於禮官。11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22孔子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此其所「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此其所長也。及譥者為之,則茍鉤釽析亂長也。及譥者為之,則茍鉤釽析亂33而已。而已。

[1][1] 禮官:古代掌禮儀之官。《周禮》:春官大宗伯為禮官。禮官:古代掌禮儀之官。《周禮》:春官大宗伯為禮官。[2] [2] 數:等級、差別。數:等級、差別。[3] [3] 鉤釽析亂:鉤,彎曲。釽,破。析,支離。亂,錯雜。言名家鉤釽析亂:鉤,彎曲。釽,破。析,支離。亂,錯雜。言名家故故  為不必要之分辨,糾纏不已,乃流於詭辯矣。  為不必要之分辨,糾纏不已,乃流於詭辯矣。

Page 17: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古籍對名家的介紹】【古籍對名家的介紹】

三、隋書經籍志 子部總序三、隋書經籍志 子部總序

  名者,所以正百物,敘尊卑,列貴賤,各控名而責實,無相僭  名者,所以正百物,敘尊卑,列貴賤,各控名而責實,無相僭濫者也。春秋傳曰:「古者名位不同,節文異數。」孔子曰:「名濫者也。春秋傳曰:「古者名位不同,節文異數。」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周官,宗伯「以九儀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周官,宗伯「以九儀11之命,正之命,正邦國之位,辨其名物之類」,是也。拘者為之,則苛察繳繞,滯於邦國之位,辨其名物之類」,是也。拘者為之,則苛察繳繞,滯於析辭而失大體。析辭而失大體。

[1][1] 九儀:周代對九種命官的授命儀式。九儀:周代對九種命官的授命儀式。

Page 18: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的定義與用法】【名的定義與用法】

一、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一、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

    儒家:儒家:孟子立儒學系統,雖不特言「名」字,但其理論中將孟子立儒學系統,雖不特言「名」字,但其理論中將「正名」之思路吸入,化為道德哲學之骨幹,觀其論「性」,論「正名」之思路吸入,化為道德哲學之骨幹,觀其論「性」,論「四端」可知,且其雖不直接用「名」字,但首先提出「實」字「四端」可知,且其雖不直接用「名」字,但首先提出「實」字以立「名實」之說。如〈離婁〉上:以立「名實」之說。如〈離婁〉上: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樂之時,樂斯二者。去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樂之時,樂斯二者。

Page 19: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的定義與用法】【名的定義與用法】

一、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一、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

  孟子的這段話,顯示「仁、義、禮、智」等為「名」,而分  孟子的這段話,顯示「仁、義、禮、智」等為「名」,而分別定之為「實」,儒家道德實踐的「名實」觀念,已於此透出矣別定之為「實」,儒家道德實踐的「名實」觀念,已於此透出矣。。

Page 20: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的定義與用法】【名的定義與用法】

一、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一、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

  後來荀子有「正名」之說,再論「名實」  後來荀子有「正名」之說,再論「名實」問題,蓋其立場乃以「實踐旨趣」為歸,可視問題,蓋其立場乃以「實踐旨趣」為歸,可視為孔子「正名」思想之發展;而其「實踐旨趣為孔子「正名」思想之發展;而其「實踐旨趣」又偏於思考及制度一面,與孟子之偏於道德」又偏於思考及制度一面,與孟子之偏於道德哲學一面不同。哲學一面不同。

                                                      畫家所畫之荀子→畫家所畫之荀子→

Page 21: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的定義與用法】【名的定義與用法】

一、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一、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

  道家:  道家:莊子承老子之本旨而發揮。莊子內篇不專言「名」,莊子承老子之本旨而發揮。莊子內篇不專言「名」,但因與辯者周旋故,立「齊物論」之說;力證認知活動無意義,但因與辯者周旋故,立「齊物論」之說;力證認知活動無意義,以攻辯者。所以老子「無名」之觀念,至莊子即發展為廢除名言以攻辯者。所以老子「無名」之觀念,至莊子即發展為廢除名言之說,基本立場是沒有變動的。之說,基本立場是沒有變動的。

Page 22: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的定義與用法】【名的定義與用法】

一、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一、先秦各家對「名」的定義與用法

  墨家:  墨家:墨學後輩,有所謂「墨辯」出,其中論及「名」者,皆墨學後輩,有所謂「墨辯」出,其中論及「名」者,皆以應名家之說,他們的「名實」的內容,與儒者之旨遠,而與名家以應名家之說,他們的「名實」的內容,與儒者之旨遠,而與名家之旨近。之旨近。

          

      台灣的高中課本裡面,墨子跟劉德華夭壽像台灣的高中課本裡面,墨子跟劉德華夭壽像

Page 23: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的定義與用法】【名的定義與用法】

  法家:  法家:法家韓非受荀子影響,其有「刑名」之論。所謂「刑法家韓非受荀子影響,其有「刑名」之論。所謂「刑」或「形」,皆指實際成績而言,基本是指「表現」,法家用以」或「形」,皆指實際成績而言,基本是指「表現」,法家用以指政治工作中之成績。此後直至漢代,所謂「形名」,乃皆承法指政治工作中之成績。此後直至漢代,所謂「形名」,乃皆承法家一系而言,又因韓非利用老子「無為」的觀念,所以也有人以家一系而言,又因韓非利用老子「無為」的觀念,所以也有人以權術來解釋它。權術來解釋它。

Page 24: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來源與傳承的討論】【名家來源與傳承的討論】

  現今的大部分學者都認為,名家最早的始祖為鄧析,而名家  現今的大部分學者都認為,名家最早的始祖為鄧析,而名家的學說,到公孫龍算是有了較完整的理論與建構,於是乎有人將的學說,到公孫龍算是有了較完整的理論與建構,於是乎有人將公孫龍看成是名家學說的集大成者,但是在文獻中,明確透露出公孫龍看成是名家學說的集大成者,但是在文獻中,明確透露出公孫龍學術淵源的,似乎只有晉人魯勝在《墨辯注敘》中有提到公孫龍學術淵源的,似乎只有晉人魯勝在《墨辯注敘》中有提到說:「墨子著書,作辯經以立名本,惠施公孫龍祖述其學,以正說:「墨子著書,作辯經以立名本,惠施公孫龍祖述其學,以正刑名顯於世。」刑名顯於世。」

  於是近代便有不少學者以此認為名家之學是源自於墨家之學  於是近代便有不少學者以此認為名家之學是源自於墨家之學。。

Page 25: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來源與傳承的討論】【名家來源與傳承的討論】

  但是現今有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如  但是現今有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如公孫龍的辯辭,與《墨經》中皆有提到名學,無疑的,其有著思公孫龍的辯辭,與《墨經》中皆有提到名學,無疑的,其有著思想上的聯繫,但這種聯繫,就歷史順序來說,不是由《墨經》到想上的聯繫,但這種聯繫,就歷史順序來說,不是由《墨經》到《公孫龍子》,而是剛好相反,由《公孫龍子》到《墨經》,以《公孫龍子》,而是剛好相反,由《公孫龍子》到《墨經》,以下舉兩書的內容來說明。 下舉兩書的內容來說明。

Page 26: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來源與傳承的討論】【名家來源與傳承的討論】

  例如《墨子‧小取篇》:「白馬,馬也;乘白馬,乘馬也」  例如《墨子‧小取篇》:「白馬,馬也;乘白馬,乘馬也」這一段明顯是針對「白馬非馬」而來的,又或者如《墨經上》:這一段明顯是針對「白馬非馬」而來的,又或者如《墨經上》:「堅白不相外也」《墨經下》:「無堅得白,必相盈也」更是直「堅白不相外也」《墨經下》:「無堅得白,必相盈也」更是直接引用了公孫龍的話而加以否定,由此可見《墨經》的時代其實接引用了公孫龍的話而加以否定,由此可見《墨經》的時代其實是在《公孫龍子》之後的。 是在《公孫龍子》之後的。

            睡著的同學緊回魂喔睡著的同學緊回魂喔

Page 27: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一、鄧析一、鄧析

    《《鄧析子鄧析子》》,相傳為春秋時代名家的鄧析所作,但是,相傳為春秋時代名家的鄧析所作,但是今人大今人大多認為其多認為其內容參雜其他家說法,很大可能為後人內容參雜其他家說法,很大可能為後人所偽,篇名真而所偽,篇名真而文章偽,我們從古代的目錄學著作對文章偽,我們從古代的目錄學著作對《《鄧析子鄧析子》》的分類,也許可的分類,也許可以看出其內容的改變,在《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以看出其內容的改變,在《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通志‧藝文略》中,、《通志‧藝文略》中,《《鄧析子鄧析子》》一書皆被列在名家,但在《一書皆被列在名家,但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卻被列入了法家。四庫全書總目》中卻被列入了法家。

Page 28: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一、鄧析一、鄧析

    《《鄧析子鄧析子》》原有四篇,經西漢劉向「校除復重,為二篇」之後,原有四篇,經西漢劉向「校除復重,為二篇」之後,剩下兩篇,剩下兩篇,分分別別為為〈〈無厚篇無厚篇〉〉與與〈〈轉辭篇轉辭篇〉〉兩篇兩篇 。 。

Page 29: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一、鄧析一、鄧析

    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無厚,就是說天、君、父、兄對於人、民、子、弟而言並沒有什就是說天、君、父、兄對於人、民、子、弟而言並沒有什麼恩德可言麼恩德可言。。

Page 30: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一、鄧析一、鄧析

    轉辭篇主要強調是君王對官員的控制轉辭篇主要強調是君王對官員的控制,所謂轉辭,就是換個,所謂轉辭,就是換個角度、位置來重新審視一件事,以得出不同的結果,如果將此篇角度、位置來重新審視一件事,以得出不同的結果,如果將此篇的思想,與相傳鄧析「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辭」相連繫,鄧析的思想,與相傳鄧析「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辭」相連繫,鄧析這位名家辯者的形象便漸漸鮮明起來了這位名家辯者的形象便漸漸鮮明起來了。。

Page 31: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一、鄧析一、鄧析

  不過,以上是今本《鄧析子》所呈現的解釋,從先秦諸子的  不過,以上是今本《鄧析子》所呈現的解釋,從先秦諸子的文獻中,可以發現與現今的所看到的內容並不大相同,如轉辭一文獻中,可以發現與現今的所看到的內容並不大相同,如轉辭一篇,其中雖然也有相關的思想,但是在今本《鄧析子》中,已經篇,其中雖然也有相關的思想,但是在今本《鄧析子》中,已經不能用這兩個字來概括整篇的思想了,無厚,本應是指「無厚,不能用這兩個字來概括整篇的思想了,無厚,本應是指「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指的就是現在數學中「面」的概念。 不可積也,其大千里」,指的就是現在數學中「面」的概念。

Page 32: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二、尹文二、尹文

  《尹文子》,相傳為尹文所著,但是,與《鄧析子》有點類  《尹文子》,相傳為尹文所著,但是,與《鄧析子》有點類似的是,今本《尹文子》與古籍當中對《尹文子》的介紹,比對似的是,今本《尹文子》與古籍當中對《尹文子》的介紹,比對之下內容並不盡相同,因此現今大多數學者皆認為今本《尹文子之下內容並不盡相同,因此現今大多數學者皆認為今本《尹文子》為偽書。》為偽書。

Page 33: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二、尹文二、尹文

  《尹文子》一書雖然是戰國時代齊國稷下學官黃老學說的思  《尹文子》一書雖然是戰國時代齊國稷下學官黃老學說的思想體系,但其以稷下道家為立足點,有系統的闡發「正名」的學想體系,但其以稷下道家為立足點,有系統的闡發「正名」的學說,和名為法用的政治思想,因此,班固把此書列為名家是有道說,和名為法用的政治思想,因此,班固把此書列為名家是有道理的。理的。

Page 34: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二、尹文二、尹文

  在史書上,並沒有太多尹文的記載。《隋書‧經籍志》在著  在史書上,並沒有太多尹文的記載。《隋書‧經籍志》在著錄《尹文子》下注云:「尹文,周處士,游齊稷下」。宋朝陳振錄《尹文子》下注云:「尹文,周處士,游齊稷下」。宋朝陳振孫《直齋書錄》中記載了他與宋鈃、彭蒙、田駢同游學於齊國稷孫《直齋書錄》中記載了他與宋鈃、彭蒙、田駢同游學於齊國稷下,《莊子‧天下篇》將他與宋鈃並稱。另外,劉向《說苑‧君下,《莊子‧天下篇》將他與宋鈃並稱。另外,劉向《說苑‧君道》篇記載了尹文與齊宣王談人君之事的內容,他勸說齊宣王要道》篇記載了尹文與齊宣王談人君之事的內容,他勸說齊宣王要實行「無為而能容下」、「聖人寡為而天下理」的主張。實行「無為而能容下」、「聖人寡為而天下理」的主張。

Page 35: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二、尹文二、尹文

  雖有云尹文思想被入於名家,但他郤較重黃老思想,他自己  雖有云尹文思想被入於名家,但他郤較重黃老思想,他自己也直言道治才是最高明的一套治世思想,如果能夠以道治國,則也直言道治才是最高明的一套治世思想,如果能夠以道治國,則其它儒、墨、法、名四家則可以自行廢棄。對於老子的「無為而其它儒、墨、法、名四家則可以自行廢棄。對於老子的「無為而治」的思想,他是極為推崇的,而他對道家亦未有任何批評的地治」的思想,他是極為推崇的,而他對道家亦未有任何批評的地方。 方。

Page 36: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三、惠施三、惠施

  惠施  惠施 (( 惠子惠子 ) ) ,戰國中期宋國著名學者,與莊子的關係是亦師,戰國中期宋國著名學者,與莊子的關係是亦師亦友,兩人經常一起辯論對任何事的看法,因而有著名的「濠梁亦友,兩人經常一起辯論對任何事的看法,因而有著名的「濠梁辯魚」。曾做過魏辯魚」。曾做過魏 ((梁惠王梁惠王 ) ) 的相國;後惠施聯合齊、楚的活動遭的相國;後惠施聯合齊、楚的活動遭到失敗,被張儀驅逐。惠施才思敏捷,博學善辯,長於雄辯與邏到失敗,被張儀驅逐。惠施才思敏捷,博學善辯,長於雄辯與邏輯推理,曾與公孫龍等辯者掀起了名辯的高潮。輯推理,曾與公孫龍等辯者掀起了名辯的高潮。

Page 37: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三、惠施三、惠施

  生於春秋戰國之交的惠施,「其書五車」,他該是我國最早  生於春秋戰國之交的惠施,「其書五車」,他該是我國最早的藏書家了,流傳至今的成語「學富五車」,就是拜他之賜。其的藏書家了,流傳至今的成語「學富五車」,就是拜他之賜。其學說論述記載於其所著的《惠子》一書中,已佚。 學說論述記載於其所著的《惠子》一書中,已佚。

Page 38: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三、惠施三、惠施

  惠施的著作沒有能夠流傳下來,因此他的哲學思想只有通過  惠施的著作沒有能夠流傳下來,因此他的哲學思想只有通過其他人的轉述而為後人所知,其中很多是他的朋友莊子的著作中其他人的轉述而為後人所知,其中很多是他的朋友莊子的著作中的提到的他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歷物十事」,他主張的提到的他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歷物十事」,他主張廣泛地分析世界上的事物來從中總結出世界的規律。 廣泛地分析世界上的事物來從中總結出世界的規律。

Page 39: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歷物十事歷物十事一、至大無外,謂之大一;一、至大無外,謂之大一;  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二、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二、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

三、天與地卑,山與澤平。三、天與地卑,山與澤平。

四、日方中方睨四、日方中方睨11,物方生方死。,物方生方死。

五、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五、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  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1][1] 睨:傾斜睨:傾斜

Page 40: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歷物十事歷物十事六、南方無窮而有窮。六、南方無窮而有窮。

七、今日適越而昔來。七、今日適越而昔來。

八、連環可解也。八、連環可解也。

九、我知天下之中央,九、我知天下之中央,  燕之北,越之南也。  燕之北,越之南也。

十、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十、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啊啊啊啊,十事好難理解啊(心中的吶喊)啊啊啊啊,十事好難理解啊(心中的吶喊)

Page 41: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四、公孫龍四、公孫龍

  公孫龍,戰國時趙國人,年少於惠施,應與  公孫龍,戰國時趙國人,年少於惠施,應與平原君同年,並曾當過平原君的門客,但最後鄒平原君同年,並曾當過平原君的門客,但最後鄒衍過趙時,跟公孫龍針對「白馬非馬」作辯論,衍過趙時,跟公孫龍針對「白馬非馬」作辯論,結果鄒衍勝出,公孫龍也就被逐出趙了,此後史結果鄒衍勝出,公孫龍也就被逐出趙了,此後史籍就少有記載到他的事蹟,可能不久後就死了。籍就少有記載到他的事蹟,可能不久後就死了。

Page 42: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四、公孫龍四、公孫龍

  名家學說在於「控名責實」,而公孫龍特倡  名家學說在於「控名責實」,而公孫龍特倡「正名主義」,其實正名並非只有名家提出,戰「正名主義」,其實正名並非只有名家提出,戰國時代很多學派都有此說,其中,最為積極的即國時代很多學派都有此說,其中,最為積極的即是儒、墨、名三家。 是儒、墨、名三家。

Page 43: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四、公孫龍四、公孫龍

  正名主義之所以會生於戰國時代,乃是因當  正名主義之所以會生於戰國時代,乃是因當時天子無能統治諸侯,諸侯無能統治大臣;也就時天子無能統治諸侯,諸侯無能統治大臣;也就是說,法紀名分早就蕩然無存了。 是說,法紀名分早就蕩然無存了。

Page 44: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四、公孫龍四、公孫龍

  再加上當時言論自由、百家爭鳴,除了奇辭  再加上當時言論自由、百家爭鳴,除了奇辭怪說層出不窮外,更有不少巧言令色的人,花言怪說層出不窮外,更有不少巧言令色的人,花言巧語、巧立名目以取寵求榮,所以,當時不少學巧語、巧立名目以取寵求榮,所以,當時不少學者們就認定,名實的混沌是造成政治、社會混亂者們就認定,名實的混沌是造成政治、社會混亂的最根本原因,於是他們就想以「正名」來矯正的最根本原因,於是他們就想以「正名」來矯正時代之弊。 時代之弊。

Page 45: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四、公孫龍四、公孫龍

  公孫龍曾提出不少等理論,並留給後世殘缺  公孫龍曾提出不少等理論,並留給後世殘缺不全的《公孫龍子》一書。不過以一般傳統的觀不全的《公孫龍子》一書。不過以一般傳統的觀點來看,都將它歸類為戲言般的詭辯,或枝節末點來看,都將它歸類為戲言般的詭辯,或枝節末稍之論。兩千多年來,雖然總是一直是是非非,稍之論。兩千多年來,雖然總是一直是是非非,卻吸引不了主流社會或政權的關愛眼神。一直到卻吸引不了主流社會或政權的關愛眼神。一直到了清代末期,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公孫龍的論了清代末期,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公孫龍的論調也因此而漸受重視。 調也因此而漸受重視。

Page 46: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名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與思想】

四、公孫龍四、公孫龍

  在今人重新加以研究下更發現,公孫龍等蘊  在今人重新加以研究下更發現,公孫龍等蘊藏了相當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值得大家更深入地藏了相當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值得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而不是以「難以理解、不符實際」的偏見了解,而不是以「難以理解、不符實際」的偏見抹煞掉。抹煞掉。

Page 47: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公孫龍子介紹】【公孫龍子介紹】

  此書的完整與否,有諸多爭議。《漢書藝文  此書的完整與否,有諸多爭議。《漢書藝文志》認為有原應有十四篇,今僅存六篇,即是:志》認為有原應有十四篇,今僅存六篇,即是:跡府、白馬論、指物論、通變論、堅白論、名實跡府、白馬論、指物論、通變論、堅白論、名實論,以下先對這六篇作簡單的介紹。論,以下先對這六篇作簡單的介紹。

Page 48: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公孫龍子介紹】【公孫龍子介紹】

  〈跡府〉:  〈跡府〉:  「跡」是事蹟,「府」是聚藏,因此,「跡  「跡」是事蹟,「府」是聚藏,因此,「跡府」二字便是事蹟的匯編或傳略,本篇即是公孫府」二字便是事蹟的匯編或傳略,本篇即是公孫龍弟子們匯編的公孫龍傳略龍弟子們匯編的公孫龍傳略  。  。

Page 49: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公孫龍子介紹】【公孫龍子介紹】

  〈白馬論〉:  〈白馬論〉:  「馬」所指的,是全體一切馬類,「白馬」  「馬」所指的,是全體一切馬類,「白馬」卻是個專有名詞,只是指馬類中的一部分,因此卻是個專有名詞,只是指馬類中的一部分,因此,「白馬」不能以偏概全,代表所有馬。 ,「白馬」不能以偏概全,代表所有馬。

Page 50: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公孫龍子介紹】【公孫龍子介紹】

  〈指物論〉:  〈指物論〉:  指物論是《公孫龍子》一書中最重要,也是  指物論是《公孫龍子》一書中最重要,也是最難懂的一篇,它是公孫龍思想理論的基礎,講最難懂的一篇,它是公孫龍思想理論的基礎,講的是物質和概念之間的關係,所謂「物」就是物的是物質和概念之間的關係,所謂「物」就是物質或存在,「指」就是意識或思維。質或存在,「指」就是意識或思維。

Page 51: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公孫龍子介紹】【公孫龍子介紹】

  指物論有點類似白馬論,都強調一般「指」  指物論有點類似白馬論,都強調一般「指」和個別的「物」的差別。只是在指物論中,公孫和個別的「物」的差別。只是在指物論中,公孫龍將「指」在知識論中所起的作用誇張了。 龍將「指」在知識論中所起的作用誇張了。

Page 52: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公孫龍子介紹】【公孫龍子介紹】

  在公孫龍的指物論中,出現最多次的字,應  在公孫龍的指物論中,出現最多次的字,應該就是指物論的「物」和「指」了,其中,「物該就是指物論的「物」和「指」了,其中,「物」即具體的、個別的,在時空中占有位置的物體」即具體的、個別的,在時空中占有位置的物體,而「指」是一種概念,即共相。 ,而「指」是一種概念,即共相。

Page 53: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公孫龍子介紹】【公孫龍子介紹】

  一個共相即該類事物所具有的共同性質,  一個共相即該類事物所具有的共同性質,例如:「花」的共相是花這種物體所共有的,例如:「花」的共相是花這種物體所共有的,而「紅」的共相是紅色這種物體所共有的。而「紅」的共相是紅色這種物體所共有的。

Page 54: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公孫龍子介紹】【公孫龍子介紹】

  〈通變論〉:  〈通變論〉:  公孫龍在此篇中建立了自己的方法論原則,  公孫龍在此篇中建立了自己的方法論原則,表述了他的變化觀。通,達也、察也。通變論,表述了他的變化觀。通,達也、察也。通變論,也就是通達變化之論,其目的在於弄通變化的道也就是通達變化之論,其目的在於弄通變化的道理。通篇的主旨就是「二無一」,也就是說兩類理。通篇的主旨就是「二無一」,也就是說兩類不同的物,合起來是不會變成另一類不同的物。不同的物,合起來是不會變成另一類不同的物。

Page 55: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公孫龍子介紹】【公孫龍子介紹】

    〈堅白論〉:〈堅白論〉:  「堅白論」是說屬性各自獨立:視覺看到石  「堅白論」是說屬性各自獨立:視覺看到石之白色,觸覺摸到石之堅硬;白色與堅硬是兩種之白色,觸覺摸到石之堅硬;白色與堅硬是兩種不同影響的性質。大抵以「堅」、「白」、「石不同影響的性質。大抵以「堅」、「白」、「石」三類,三類雖都為「類」,卻又有不同,「堅」三類,三類雖都為「類」,卻又有不同,「堅」和「白」為屬性,「石」表實體。蓋屬性必依」和「白」為屬性,「石」表實體。蓋屬性必依於實體,兩屬性之間並無依從關係,堅、白、石於實體,兩屬性之間並無依從關係,堅、白、石三者不可並列為「三」,而「石和堅」和「石和三者不可並列為「三」,而「石和堅」和「石和白」又可視為兩組相互的關係。白」又可視為兩組相互的關係。

Page 56: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公孫龍子介紹】【公孫龍子介紹】

  〈名實論〉:  〈名實論〉:  「名」是名詞、名稱、稱謂,用來代表事實  「名」是名詞、名稱、稱謂,用來代表事實,「實」就是事實,必須完全成當這一「名」所,「實」就是事實,必須完全成當這一「名」所代表的一切事物,所以「名」與「實」必須完全代表的一切事物,所以「名」與「實」必須完全的一致,這也就是公孫龍的正名主義。的一致,這也就是公孫龍的正名主義。

Page 57: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以此圖片舉例:照片中的人是林宜蓉老師,這就是物,而她很漂亮,愛講八卦,這是她的概念,就是指。

Page 58: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與其他家學說的關係與影響】 【名家與其他家學說的關係與影響】

  (一)名家與儒家:名、儒兩者皆重正名,但其後開展,則  (一)名家與儒家:名、儒兩者皆重正名,但其後開展,則,儒家重「禮」;名家雖源出禮官,其後則走向「理」。儒家仍,儒家重「禮」;名家雖源出禮官,其後則走向「理」。儒家仍不離禮,故重仁義禮樂之教化;名家重「理」,故不免於堅白、不離禮,故重仁義禮樂之教化;名家重「理」,故不免於堅白、無厚之辯,而終究弄得互不相容的地步。換言之,在正名思想上無厚之辯,而終究弄得互不相容的地步。換言之,在正名思想上,儒家不離道義之門,歸之政化之本,名家則以論辯名實,雖言,儒家不離道義之門,歸之政化之本,名家則以論辯名實,雖言及政教,然已為辯名實之聲所掩。及政教,然已為辯名實之聲所掩。

Page 59: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與其他家學說的關係與影響】 【名家與其他家學說的關係與影響】

  (二)名家與道家:莊子、惠子兩人都能體會萬物是一  (二)名家與道家:莊子、惠子兩人都能體會萬物是一體的。莊、惠兩人學說相互影響,大抵說來,惠子學說在然體的。莊、惠兩人學說相互影響,大抵說來,惠子學說在然不然、可不可、離堅白、合同異,重在離析事物、層層剝解不然、可不可、離堅白、合同異,重在離析事物、層層剝解,而莊生則泯是非、齊善惡、等成敗,歸之於其一,其學說,而莊生則泯是非、齊善惡、等成敗,歸之於其一,其學說重在混同上,泯除差別與對待,亦即惠子之學,乃在同中見重在混同上,泯除差別與對待,亦即惠子之學,乃在同中見異,莊子之學則在異中見同。異,莊子之學則在異中見同。

Page 60: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與其他家學說的關係與影響】 【名家與其他家學說的關係與影響】

  (三)名家與墨家:惠施倡氾愛萬物,天地一體,其言行  (三)名家與墨家:惠施倡氾愛萬物,天地一體,其言行與墨者相類,因而歷代學者頗多疑其為墨者之流。與墨者相類,因而歷代學者頗多疑其為墨者之流。

  公孫龍也是一位孜孜矻矻到處勸人從事於偃兵與倡導兼愛  公孫龍也是一位孜孜矻矻到處勸人從事於偃兵與倡導兼愛的人,這些行跡也和墨者不異,此外,就以學說而論,名家倡的人,這些行跡也和墨者不異,此外,就以學說而論,名家倡堅白、同異,墨者亦倡堅白、同異歷代來有不少學者常以為名堅白、同異,墨者亦倡堅白、同異歷代來有不少學者常以為名家源自墨家,將惠施、公孫龍兩人歸為墨徒,這點在前面已有家源自墨家,將惠施、公孫龍兩人歸為墨徒,這點在前面已有論述過,名、墨兩家雖有堅白同異之辯,但墨家立論,其乃在論述過,名、墨兩家雖有堅白同異之辯,但墨家立論,其乃在駁斥名家之說,因此現今學者多不認為名家出於墨學。駁斥名家之說,因此現今學者多不認為名家出於墨學。

Page 61: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名家與其他家學說的關係與影響】 【名家與其他家學說的關係與影響】

  (四)名家與縱橫家:名家與縱橫家都被稱為辯者或辯士  (四)名家與縱橫家:名家與縱橫家都被稱為辯者或辯士,可見他們的關係密切,大抵而言,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在以,可見他們的關係密切,大抵而言,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在以三寸不爛之舌,誘之以利害,說之以道理,動之以情感,使人三寸不爛之舌,誘之以利害,說之以道理,動之以情感,使人不得不聽從,用以申張己說,但他們雖都重視論辯技巧,卻有不得不聽從,用以申張己說,但他們雖都重視論辯技巧,卻有極大的差異,大概說來,名家重在說之以理,縱橫家在誘之以極大的差異,大概說來,名家重在說之以理,縱橫家在誘之以利,名家重在學術之探討,縱橫家重在國際政治上之折衝。利,名家重在學術之探討,縱橫家重在國際政治上之折衝。

Page 62: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參考書目與介紹】【參考書目與介紹】

一、原文或翻譯類一、原文或翻譯類

1王道榮,《鄧析子五種合帙》1王道榮,《鄧析子五種合帙》(北縣,廣文書局有限公司,(北縣,廣文書局有限公司, 19751975):):為宋本鄧析子,全部都是原文,適合用來考察一手資料。為宋本鄧析子,全部都是原文,適合用來考察一手資料。

2楊壽,《公孫龍子釋義》2楊壽,《公孫龍子釋義》(北縣,廣文書局有限公司,(北縣,廣文書局有限公司, 19751975):):為民國初年的版本,全為原文,揚壽於原文之下有做眉批。為民國初年的版本,全為原文,揚壽於原文之下有做眉批。

Page 63: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參考書目與介紹】【參考書目與介紹】

一、原文或翻譯類一、原文或翻譯類

3陳葵森,《公孫龍子今註今譯》3陳葵森,《公孫龍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台北,台灣商務, 19861986):):此出版社出了一系列古籍的翻譯書,一向以內容翻譯淺顯易懂此出版社出了一系列古籍的翻譯書,一向以內容翻譯淺顯易懂聞名,此書亦不例外,不過在對於《公孫龍子》一書的介紹,其聞名,此書亦不例外,不過在對於《公孫龍子》一書的介紹,其描述並不夠清楚,也就是其重點放在翻譯《公孫龍子》,而不在描述並不夠清楚,也就是其重點放在翻譯《公孫龍子》,而不在對其做介紹。對其做介紹。

4徐忠良,《新譯鄧析子》,(台北,三民書局,4徐忠良,《新譯鄧析子》,(台北,三民書局, 19871987):):

Page 64: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參考書目與介紹】【參考書目與介紹】

一、原文或翻譯類一、原文或翻譯類

5徐忠良,《新譯尹文子》5徐忠良,《新譯尹文子》(台北,三民書局,(台北,三民書局, 19961996):):此兩本書有著共同的特性,就是在對於原著的來歷說明的非常清此兩本書有著共同的特性,就是在對於原著的來歷說明的非常清楚,且對於每篇章節都有詳盡的介紹,但是缺點就是翻譯太過於楚,且對於每篇章節都有詳盡的介紹,但是缺點就是翻譯太過於簡單。簡單。

Page 65: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參考書目與介紹】【參考書目與介紹】

二、專題類二、專題類a人物類a人物類楊俊光,《惠學錐指》,(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楊俊光,《惠學錐指》,(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11991):):簡體,對惠施的思想理論多用考證方式論之,內容較深,適合進階簡體,對惠施的思想理論多用考證方式論之,內容較深,適合進階讀者閱讀。讀者閱讀。

楊俊光,《惠施公孫龍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楊俊光,《惠施公孫龍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21992):):簡體,與上一本為同一人所著,與上本比較,除了多介紹一位公孫簡體,與上一本為同一人所著,與上本比較,除了多介紹一位公孫龍之外,其介紹的方式,因為經過整哩,看起來也較簡單,適合中龍之外,其介紹的方式,因為經過整哩,看起來也較簡單,適合中級讀者閱讀。級讀者閱讀。

龐樸,《公孫龍子研究》,(北京,中華書局出版龐樸,《公孫龍子研究》,(北京,中華書局出版 19791979):):此書較像是研究與翻譯的綜合體,既有對於此書的研究與介紹,也此書較像是研究與翻譯的綜合體,既有對於此書的研究與介紹,也有對於《公孫龍子》的原文與翻譯。有對於《公孫龍子》的原文與翻譯。

Page 66: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參考書目與介紹】【參考書目與介紹】

二、專題類二、專題類

b其他類b其他類龐樸,《白馬非馬龐樸,《白馬非馬 ------ 中國名辯思潮》,(北京,新華出版社中國名辯思潮》,(北京,新華出版社 19919911):):簡體,針對「辯」一字做介紹,包括無厚、堅白,以及墨辯等都有簡體,針對「辯」一字做介紹,包括無厚、堅白,以及墨辯等都有介紹,內容是以介紹的方式論述,淺顯易懂,適合初級讀者閱讀。介紹,內容是以介紹的方式論述,淺顯易懂,適合初級讀者閱讀。

崔清田,《名學與辯學》,(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崔清田,《名學與辯學》,(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19919977):):簡體,如書名所述,內容共分兩篇,分別敘述「名」與「辯」,重簡體,如書名所述,內容共分兩篇,分別敘述「名」與「辯」,重點放在各家對於名的解釋與辯的史實。點放在各家對於名的解釋與辯的史實。

李賢中,《先秦名家「名實」思想探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李賢中,《先秦名家「名實」思想探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1992):):對於名家的思想具有詳盡的介紹,但對人物等則無太多描述。對於名家的思想具有詳盡的介紹,但對人物等則無太多描述。

Page 67: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參考書目與介紹】【參考書目與介紹】

三、總論類三、總論類

周山,《絕學復甦》,(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周山,《絕學復甦》,(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71997):):簡體,算是對於名家幾個重要或是受爭議的地方做說明,此書帶有簡體,算是對於名家幾個重要或是受爭議的地方做說明,此書帶有濃厚的考證味道,且常用早期的評論與近現代的新見解做比較說明,濃厚的考證味道,且常用早期的評論與近現代的新見解做比較說明,此書較像是在論述研究名家之法,適合有興趣研究的人閱讀。此書較像是在論述研究名家之法,適合有興趣研究的人閱讀。

熊志庭,《先秦形名之家考察》,(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熊志庭,《先秦形名之家考察》,(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 19919988):):本書重點在於「名」的考察,將重心放在儒、名、墨三家論明的方本書重點在於「名」的考察,將重心放在儒、名、墨三家論明的方法與原則,並以其文獻重新講解其派的思想。法與原則,並以其文獻重新講解其派的思想。

張新,《中國名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張新,《中國名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61996):):簡體,以名家的代表人物來說明名家發展的歷史,常引用典故,故簡體,以名家的代表人物來說明名家發展的歷史,常引用典故,故事性頗強,並以故事來點出道理,是蠻不同的說理方式。事性頗強,並以故事來點出道理,是蠻不同的說理方式。

Page 68: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參考書目與介紹】【參考書目與介紹】

Page 69: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參考書目與介紹】【參考書目與介紹】

Page 70: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參考書目與介紹】【參考書目與介紹】

Page 71: 94 年度第 2 學期  中國傳統文獻概論(下)

報告完了,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