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領域停看聽—談學習評量 上林國小陳美智 990105

990105談評量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領域停看聽—談學習評量

上林國小陳美智 990105

•多元評量

不同領域如何進行評量

評量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過程,教師應透過各種評量方式,來改善自己的教學。

教師宜視教學現場的需要,選擇適切的評量方式。

不同領域如何進行評量

評量有多種方式,譬如紙筆測驗、實測、討論、

口頭回答、視察、作業、專題研究或分組報告等。

評量的時機

避免對評量結果做錯誤或不適當解讀。評量學生的起點行為,可作為擬定教學計畫之依據;評量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發現學習困難,進行日常補救教學;評量學生最後學習所得,可作為學生學習回饋及輔導學生的參考。

評量的時機形成性評量於課堂上以觀察方式進行,

注重學生操作技能的養成,避免以紙筆形式之記憶性考核行之。

總結性評量於完成完整之能力指標教學後,以實作方式實施。

評量的原則

授課教師在每學期上課前,應做好評量計畫,明確訂定評量項目,每次評分均做成評量紀錄,

並力求成績評量客觀化

成績評量以能達成分段能力指標為原則,並考量十大基本能力的達成情形 。

溝通與討論

課堂觀察歷程檔案

專題報告 技能評量

口頭報告 評量的形式

•領域評量综合領域、健體領域、藝文領域

生活領域、數學領域、資訊教育 ----

综合活動

實作評量 成品製作、表演、

實作、作業、鑑賞、實踐或其他行為檢核表、

態度評量表

口語評量 口試、

口頭報告、晤談

综合活動

檔案評量 研究報告、遊記、

教學日誌、會議紀錄、軼事紀錄或

其他系列資料

紙筆測驗活動心得、活動單、其他資料

藝文領域

觀察常與探索、操作、示範、

口頭描述、解釋、情境判斷、價值體系等方式一起使用

認知、動作技能、情意、社會責任

藝術行為

藝文領域

藝術學習活動表現

量化形式資料 ( 藝術認知測驗、美感態度量表、表現作品、

素養指標測驗等 )

質化形式資料 ( 如:觀察紀錄、角色扮演、自學計畫、

審美札記、藝術生活規劃等 )

藝術行為

健康與體育

藝術行為

在教學前、中、後實施,範圍應包括認知、情意、技能與實踐

上 課 參 與 課 後 作 業 平 時 觀 察 行 為 態

度 問 卷

紀 錄 表 自 我 評 量 學 生 互 評 家 長 評 量 紙 筆 測 驗 實 作 及 表 現

課 前 活

動 準 備

生活課程設置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童經由生活中的種種活動,

開啟其視野、增廣其覺知的領域,並發展其表達的能力,

其結果在於學童適應生活及改善生活能力的增強。

生活領域

扯鈴遊戲

團體遊戲

科學 藝術

生理

一幅力與美的圖樣

按遊戲規則,分擔角色、共同演出

的社會行為

練習肌肉協調與平衡的好運動

扯鈴的輕重、造型與

身體的負擔、施力的節奏和方式

是巧妙的配合 生活領域教學通常以主題活動的方式呈現。

同一個主題,由不同的角度切入,將獲得不同的學習。

生活領域

生活課程設置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童經由生活中的種種活動,

開啟其視野、增廣其覺知的領域,並發展其表達的能力,

其結果在於學童適應生活及改善生活能力的增強。

生活領域

根據學生探索與實作的表現,採用多元評量的方式實施,

避免全部的學習歷程僅採紙筆測驗

生活領域評量

紙筆測驗

實測

討論

口頭回答

視察

作業

專題研究

分組報告

數學領域

•評量運用

評定應兼顧能力、努力向度;顧及個別差異,並讓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習者均能獲得成功的機會。

宜描述學習者進步情形、成功經驗或優良特殊事蹟,給予其鼓勵增強。

應以多元方式呈現,兼顧文字描述與等級的方式。 敘述應使用家長、學習者及一般人能瞭解者,

來描述學習者的表現。

評量結果的運用

•教師教學檔案

• 教學歷程• 學生學習紀錄• 教學活動規劃

閱讀活動

校本課程

歲末聯歡

課程實踐

領域教學

學生輔導

親師溝通

專業成長

多看 多聽 多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