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文匯報訊(特派記者 林妤、 黃迅 台北報道)中國國民黨主席、 「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昨天(12日) 舉行國際記者會,兩岸問題幾乎成 為所有媒體提問的焦點,馬英九重 申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 兩岸和平關係,而3年多來兩岸簽署 了ECFA等16個協議,「讓大家都獲 利,如果政策變了,大家都受害。」 A6 責任編輯:黃超然 版面設計:周偉志 2012年1月13日(星期五) 倒數 1 香港文匯報 訊(特派記者 林妤、黃迅 台 北報道)馬英 九的國際記者會,媒體聚焦其兩岸政策。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 事長張亞中(見圖)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過 去4年兩岸之間並不存在「走得太急」之 說,相反,馬英九如果連任,應當將兩岸 政策這張「護身符」做得更扎實。 張亞中表示,台灣選舉可分成兩塊來 看,一是對內治理能力;一是未來方向, 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岸關係。對國民黨來 說,國際社會經濟大環境影響所及,台灣 經濟也帶來衝擊,還好這3年來兩岸關係和 平發展,讓台灣經濟並未過多捲入國際金 融風暴中,所以兩岸和平關係應該是馬政 府的最大強項。 「馬政府在兩岸 物質性交流上取得 豐碩成果,實質上 帶來的正面效益甚 大,難以估算。」 張亞中指出,其中 最具成就的,就是 兩岸經濟協議ECFA 的簽署。「ECFA對 台灣對外經貿聯繫產生了正面效果,影響 深遠。」 張亞中認為,要令社會民眾感到ECFA為 他們帶來的利益,國民黨應當將兩岸相關 協議落實到更細緻的層面,因此,如果馬 獲連任,應更積極面對兩岸和平架構,強 化兩岸關係,特別是涉及經濟與民生方面 的聯繫,這樣才能確保台灣經濟未來能有 更大的發展。 香港文匯報訊(特派記者 林 妤、黃迅 台北報道)第一次近距 離體驗台灣大選,首批赴台就讀的 大陸學生連呼「很特別」。就讀於 南華大學的廣東籍學生江鑫原告訴 記者,自己遠遠地旁觀過幾次造勢 活動,覺得氣氛熱過演唱會。 據記者了解,目前有近2千名大 陸學生在台就讀,為避免政治文化 不同造成衝突,台灣「教育部」此 前已向各校提供有關輔導措施,例 如規定陸生不得參加助選、造勢或 抗議活動,也不能參加談話性政論 節目。不過,完全不同的社會生態 還是引起大陸學生十足的好奇。 「台灣的政治文化是吸引我來這 裡讀書的一個很主要因素。」江鑫 原說,除了上網、看電視了解選 情,他也近距離地看過幾次立委選 舉造勢。「一大片紅藍色,大家都 熱情高漲地喊口號,跟我們在大陸 追星看演唱會一樣,現場還要更 high。」 江鑫原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訴記 者,自己也時常和台灣同學討論選 舉,不過同學們對此談資並不「感 冒」,倒顯得自己少見多怪了。 「我認識的幾位師兄是『首投族』, 不過他們的熱情並不高。」 放寒假錯過感受選舉氣氛 淡江大學的期末考試早於1月6日 結束,陸生小何此時已經回到福建 家中。「爸媽要我早點回來,說 『大選』到處都是人,不要去湊熱 鬧。」小何感覺有些遺憾。不過她 每日都會通過MSN與台灣的室友聊 天。「她們幫我收了一些選舉紀念 品,馬英九冰箱貼啊、便簽紙、文 件夾,說作為新年禮物送給我。」 除了在台就讀的陸生,也有在港 就讀的大陸學生,跟隨學校組織的 觀選團到台北觀選,感受港台不同 的選舉文化。 據中央社12日電 中國國民黨 「總統」候選人馬英九12日表示, 他目前沒有訪問香港的計劃,但 如果香港首長願意訪問台灣, 「我們都非常的歡迎」。 選戰倒數,馬英九上午召開國際 記者會,「副總統」候選人吳敦 義、競選總部主任委員蕭萬長、總 幹事曾永權等人陪同出席。 有香港媒體記者問到連任後, 是否計劃訪問香港?馬英九指 出,目前是沒有這樣的計劃。 但他說,「假如香港的首長願 意訪問台灣,我們都非常的歡 迎」。 馬英九說,他是香港出生,2001 年時曾以台北市長身份訪問香 港,而且還蠻成功的。 他說,香港與台灣的關係非常 密切,最近這幾年香港來台灣的 觀光客,也是成長最快的地區之 一。假設雙方的人民、一般官員 來訪能夠增加的話,慢慢就會往 前邁進。 馬:目前無訪香港計劃 香港文匯報訊(特派記者 妤、黃迅 台北報道) 今日(13日) 是大選前最後一天,自2004年 「3.19槍擊案」發生後,就成為 變數的代名詞。雙英選情緊繃, 坊間有關藍綠終極絕招的傳聞, 始終不絕於耳,連日來三組候選 人或者其配偶掃街拜票,都有大 批維安人員緊隨。但是「黑色星 期五」的變數,令任何人都不敢 小覷「兩顆子彈」的威力。 2004年「總統大選」選前一天, 曾發生過台灣選舉史上最大的 「奧步」——「3.19槍擊案」。至 今沒有真相的兩槍,使當時藍營 候選人連戰、宋楚瑜的民調支持 率,從選前領先約5%「變盤」到 最後的實際得票率落後約1%。 2006年高雄市長選舉,民進黨 的陳菊對國民黨的黃俊英。當時 綠營選情危急,但在「選舉之 夜」,陳菊陣營突然召開「黃俊英 賄選」記者會,令選情一夜逆 轉,次日陳菊僅以114票的微弱優 勢勝選。雖然事後法庭認定,有 關「走路工賄選」純屬子虛烏 有,但已無礙陳菊的寶座。 歷次「選前之夜」證明,突發 狀況足以對選情造成翻盤。近幾 日,記者接觸的藍、綠營人士, 大多認為發生槍擊等極惡性事件 機會甚微,但是其他「奧步」是 否上演,眾人心中都無把握。 當然,終極「奧步」只是最壞 狀況的推想,現實未必發生。但 只要台灣選舉走不出終極「奧 步」,就不夠格稱為成熟的「民主 社會」。 漫步台北街頭,很難感覺到劍拔弩張 的選舉氛圍,倒是人人忙㠥辦年貨,商 家忙㠥賺鈔票。和市民陳先生閒聊,直 言選舉是政客的事,跟普通市民的生活 沒太大關係。猶記得前年11月「五都」 選舉時,台北市內到處可見候選人的宣 傳海報和競選口號,但如今大選,走幾 里路也鮮見幾面旗幟,可謂落差不小。 當然,「五都」選舉涉及的候選人 多,文宣攻勢自然也多,但最根本的原 因,是「五都」選舉涉及到縣市升格、 地方政府預算這些影響基層百姓權益的 問題。至於政黨輪替,對民眾來說,已 非新鮮事了。 這讓筆者想到不久前一位在江蘇辦廠 的台商的話,他說為什麼現在那麼多台 企和商人到大陸發展?主要就是因為大 陸的政策延續性強,出台的優惠政策不 會因政府換屆而發生改變。但在台灣不 同,4年一次大選,政策變來變去,民 眾無所適從。 許多人近日來台灣,都是想看看這裡 的選舉文化,看人山人海的造勢晚會, 看候選人的唇槍舌戰⋯⋯但那只是表 象。如果去問路邊的攤販、的士司機等 每日都為生活營營役役的人,他們都會 說,我們台灣人,最渴望的是社會穩 定,有工做、有錢賺。 冬季的台北,多雨、陰冷,但台灣人 熱情好客,還有這裡的人文風情和歷史 底蘊。冬季到台北,你能看到的,除了 選舉,還有許多許多⋯⋯ ■香港文匯報特派記者 黃迅 英九在致辭中表示,台灣需要一個 有經驗因應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的 領導人;台灣需要一個有充分準備、可以 維持台海和平與繁榮的領導人;台灣需要 一個清廉、正直的領導人,「2,300萬台 灣人民,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讓台灣繼 續向前行,台灣才會贏。」 兩岸關係循序漸進 在回應兩岸關係問題時,馬英九指其兩 岸政策是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 現狀,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兩 岸和平關係。而兩岸依此原則共簽了 ECFA等16個協議,目前,台灣正與多個 國家洽簽經濟合作相關協議。他認為,不 論是大陸或台灣對兩岸關係的現狀,基本 上是相當程度的可以接受,而且比起他 2008年上任前8年好太多了,「因此沒有 任何理由認為要做大的改變」。 「目前政府創造出來的,不是只有對國 民黨好,因為這個政策讓大家都獲利,所 以大家都贊成,也都擔心如果政策變了, 大家都受害,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都站 出來支持『九二共識』。」但馬英九強 調,其兩岸關係是循 序漸進,不 會特別向大陸傾斜。他2008年上任時,台 灣對大陸的出口約為40%至41%,去年與 大陸貿易還是維持在40%,「我們的政 策,是沒有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 裡面。」 兩岸已走得很近 對於「兩岸越走越近」的說法,馬英九 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兩岸實質上已經走 得很近了,可是配套措施都沒有,「全世 界有哪兩個關係這麼密切的經濟體,彼此 不能夠直接往來?」他指出,台日關係那 麼密切,當時每周就有250班飛機,但台 灣與大陸一班班機都沒有,這不是很奇怪 嗎?如今兩岸每周有558班飛機,是日本 的兩倍,「事實上我們與大陸的貿易、往 來比日本多,這個才算是正常。」馬英九 表示,他現在所做的就是「讓大家痛苦減 少一點,這個怎麼算是走得太近?」 蔡英文認為勿隨便開放 針對蔡英文指馬政府的兩岸政策只是惠 及大財團的講法,馬英九反擊說,其施政 成果一是經濟、二是廉能、三是社會公 益,第四才是兩岸;所以經濟才是關鍵。 而去年來台灣的觀光客人數達到破紀錄的 606萬人,絕對不是只有大企業受 惠。「當大家都感受到的時候,就 不在乎部分個人能否感覺到了。」 對於連任後,是否會訪問大 陸,馬英九表示,機會微乎其 微。 另一方面,民進黨候選人蔡 英文昨天也發表兩岸政策上的 看法,她表示,台灣應該與大陸 保持穩定的經貿關係,但如果隨 便開放,可能會使得台灣在經 濟上過度依靠大陸,導致 「必須付出許多政 治代價」。 馬:「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 林妤 黃迅 林妤 黃迅 林妤 黃迅 林妤 黃迅 林妤 黃迅 林妤 黃迅 林妤 黃迅 林妤 黃迅 林妤 黃迅 林妤 黃迅 林妤 黃迅 林妤 黃迅 林妤 黃迅 林妤 黃迅 林妤 黃迅 林妤 林妤 黃迅 黃迅 本報特派記者 兩岸政策讓大家獲利 若改變均受害 馬兩岸政策 應更加扎實 香港文匯報 訊(特派記者 林妤、黃迅 台 北報道)選戰 已接近尾聲,馬英九昨天(12日)在記者 會上顯得信心十足,給記者最大的印象就 是,闡述政見條理清晰、面對選戰信心滿 滿。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出來: 一,舉實例引數據,完全不用看稿。者會前20多分鐘,馬英九雙語並用,講述 自己過往3年多的政績,分別從兩岸、經 濟、民生等方面一一闡述,輔以大量事例 佐證,引用數據精確到個位,這個過程馬 英九完全沒有看稿,信手拈來。之後的答 問環節亦是如此,甚至完全不用借助身邊 的蕭萬長和吳敦義,可見他對許多事情確 是親力親為,了然於胸。 二,反擊對手,不打口水戰。在談到民 進黨執政期間不作為時,馬英九多是用 「十年前就該做的事我們沒有做」、「在我 上任之前」等語句,而不是刻薄的批判和 中傷,相較於民進黨候選人歷來主打抹黑 對手的選戰手段,馬英九的反擊則顯出格 調。而對於綠營不認同當前兩岸政策、喊 經濟復甦無感,馬英九則強硬回應,「當 大家都感受到的時候,就不在乎部分個人 能否感覺到了。」可見政績在手,又何必 糾纏於無謂的罵戰之中。 三,對選舉結果胸有成竹。現場所見, 馬英九面對眾多國際媒體,語氣堅定的表 示:「我對自己的選情非常有信心,兩天 之後拭目以待!」讓人不禁聯想到他剛上 任時,外界對於他的執政魄力頗有懷疑, 而如今,一句話講得底氣十足,並面帶微 笑,可見經過3年多的歷練,他再次面對選 戰,的確已做好了準備。 選戰近尾聲 馬信心十足 ■一名網友翻出馬英九、蔡英 文、宋楚瑜3人的年輕舊照, 「加工」一番,完全翻覆3人的嚴 肅形象,變得好Rocker(搖滾)。 網上圖片 候選人變Rock友 除選舉外 冬季台北還有⋯⋯ 槍擊案夢魘未散 台式民主打折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1

A6 馬:「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pdf.wenweipo.com/2012/01/13/a06-0113.pdf2012/01/13  · 香港文匯報訊(特派記者林妤、 黃迅台北報道)中國國民黨主席、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A6 馬:「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pdf.wenweipo.com/2012/01/13/a06-0113.pdf2012/01/13  · 香港文匯報訊(特派記者林妤、 黃迅台北報道)中國國民黨主席、

香港文匯報訊(特派記者 林妤、

黃迅 台北報道)中國國民黨主席、

「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昨天(12日)

舉行國際記者會,兩岸問題幾乎成

為所有媒體提問的焦點,馬英九重

申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

兩岸和平關係,而3年多來兩岸簽署

了ECFA等16個協議,「讓大家都獲

利,如果政策變了,大家都受害。」

A6 責任編輯:黃超然 版面設計:周偉志 2012年1月13日(星期五)

倒數 天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香港文匯報

訊(特派記者

林妤、黃迅 台

北報道)馬英

九的國際記者會,媒體聚焦其兩岸政策。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

事長張亞中(見圖)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過

去4年兩岸之間並不存在「走得太急」之

說,相反,馬英九如果連任,應當將兩岸

政策這張「護身符」做得更扎實。

張亞中表示,台灣選舉可分成兩塊來

看,一是對內治理能力;一是未來方向,

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岸關係。對國民黨來

說,國際社會經濟大環境影響所及,台灣

經濟也帶來衝擊,還好這3年來兩岸關係和

平發展,讓台灣經濟並未過多捲入國際金

融風暴中,所以兩岸和平關係應該是馬政

府的最大強項。

「馬政府在兩岸

物質性交流上取得

豐碩成果,實質上

帶來的正面效益甚

大,難以估算。」

張亞中指出,其中

最具成就的,就是

兩岸經濟協議ECFA

的簽署。「ECFA對

台灣對外經貿聯繫產生了正面效果,影響

深遠。」

張亞中認為,要令社會民眾感到ECFA為

他們帶來的利益,國民黨應當將兩岸相關

協議落實到更細緻的層面,因此,如果馬

獲連任,應更積極面對兩岸和平架構,強

化兩岸關係,特別是涉及經濟與民生方面

的聯繫,這樣才能確保台灣經濟未來能有

更大的發展。

香港文匯報訊(特派記者 林

妤、黃迅 台北報道)第一次近距離體驗台灣大選,首批赴台就讀的大陸學生連呼「很特別」。就讀於南華大學的廣東籍學生江鑫原告訴記者,自己遠遠地旁觀過幾次造勢活動,覺得氣氛熱過演唱會。據記者了解,目前有近2千名大

陸學生在台就讀,為避免政治文化不同造成衝突,台灣「教育部」此前已向各校提供有關輔導措施,例如規定陸生不得參加助選、造勢或

抗議活動,也不能參加談話性政論節目。不過,完全不同的社會生態還是引起大陸學生十足的好奇。「台灣的政治文化是吸引我來這

裡讀書的一個很主要因素。」江鑫原說,除了上網、看電視了解選情,他也近距離地看過幾次立委選舉造勢。「一大片紅藍色,大家都熱情高漲地喊口號,跟我們在大陸追星看演唱會一樣,現場還要更high。」江鑫原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訴記

者,自己也時常和台灣同學討論選舉,不過同學們對此談資並不「感冒」,倒顯得自己少見多怪了。「我認識的幾位師兄是『首投族』,

不過他們的熱情並不高。」

放寒假錯過感受選舉氣氛淡江大學的期末考試早於1月6日

結束,陸生小何此時已經回到福建家中。「爸媽要我早點回來,說『大選』到處都是人,不要去湊熱鬧。」小何感覺有些遺憾。不過她每日都會通過MSN與台灣的室友聊天。「她們幫我收了一些選舉紀念品,馬英九冰箱貼啊、便簽紙、文件夾,說作為新年禮物送給我。」除了在台就讀的陸生,也有在港

就讀的大陸學生,跟隨學校組織的觀選團到台北觀選,感受港台不同的選舉文化。

據中央社12日電 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12日表示,他目前沒有訪問香港的計劃,但如果香港首長願意訪問台灣,「我們都非常的歡迎」。

選戰倒數,馬英九上午召開國際記者會,「副總統」候選人吳敦義、競選總部主任委員蕭萬長、總幹事曾永權等人陪同出席。有香港媒體記者問到連任後,

是否計劃訪問香港?馬英九指出,目前是沒有這樣的計劃。

但他說,「假如香港的首長願意訪問台灣,我們都非常的歡迎」。馬英九說,他是香港出生,2001

年時曾以台北市長身份訪問香港,而且還蠻成功的。他說,香港與台灣的關係非常

密切,最近這幾年香港來台灣的觀光客,也是成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假設雙方的人民、一般官員來訪能夠增加的話,慢慢就會往前邁進。

馬:目前無訪香港計劃

香港文匯報訊(特派記者 林

妤、黃迅 台北報道)今日(13日)是大選前最後一天,自2004年「3.19槍擊案」發生後,就成為變數的代名詞。雙英選情緊繃,坊間有關藍綠終極絕招的傳聞,始終不絕於耳,連日來三組候選人或者其配偶掃街拜票,都有大批維安人員緊隨。但是「黑色星期五」的變數,令任何人都不敢小覷「兩顆子彈」的威力。2004年「總統大選」選前一天,

曾發生過台灣選舉史上最大的「奧步」—— 「3.19槍擊案」。至今沒有真相的兩槍,使當時藍營候選人連戰、宋楚瑜的民調支持率,從選前領先約5%「變盤」到最後的實際得票率落後約1%。2006年高雄市長選舉,民進黨

的陳菊對國民黨的黃俊英。當時綠營選情危急,但在「選舉之夜」,陳菊陣營突然召開「黃俊英賄選」記者會,令選情一夜逆轉,次日陳菊僅以114票的微弱優勢勝選。雖然事後法庭認定,有

關「走路工賄選」純屬子虛烏有,但已無礙陳菊的寶座。歷次「選前之夜」證明,突發

狀況足以對選情造成翻盤。近幾日,記者接觸的藍、綠營人士,大多認為發生槍擊等極惡性事件機會甚微,但是其他「奧步」是否上演,眾人心中都無把握。當然,終極「奧步」只是最壞

狀況的推想,現實未必發生。但只要台灣選舉走不出終極「奧步」,就不夠格稱為成熟的「民主社會」。

漫步台北街頭,很難感覺到劍拔弩張的選舉氛圍,倒是人人忙 辦年貨,商家忙 賺鈔票。和市民陳先生閒聊,直言選舉是政客的事,跟普通市民的生活沒太大關係。猶記得前年11月「五都」選舉時,台北市內到處可見候選人的宣傳海報和競選口號,但如今大選,走幾里路也鮮見幾面旗幟,可謂落差不小。當然,「五都」選舉涉及的候選人

多,文宣攻勢自然也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五都」選舉涉及到縣市升格、

地方政府預算這些影響基層百姓權益的問題。至於政黨輪替,對民眾來說,已非新鮮事了。這讓筆者想到不久前一位在江蘇辦廠

的台商的話,他說為什麼現在那麼多台企和商人到大陸發展?主要就是因為大陸的政策延續性強,出台的優惠政策不會因政府換屆而發生改變。但在台灣不同,4年一次大選,政策變來變去,民眾無所適從。許多人近日來台灣,都是想看看這裡

的選舉文化,看人山人海的造勢晚會,看候選人的唇槍舌戰⋯⋯但那只是表象。如果去問路邊的攤販、的士司機等每日都為生活營營役役的人,他們都會說,我們台灣人,最渴望的是社會穩定,有工做、有錢賺。冬季的台北,多雨、陰冷,但台灣人

熱情好客,還有這裡的人文風情和歷史底蘊。冬季到台北,你能看到的,除了選舉,還有許多許多⋯⋯

■香港文匯報特派記者黃迅

馬英九在致辭中表示,台灣需要一個有經驗因應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的

領導人;台灣需要一個有充分準備、可以維持台海和平與繁榮的領導人;台灣需要一個清廉、正直的領導人,「2,300萬台灣人民,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讓台灣繼續向前行,台灣才會贏。」

兩岸關係循序漸進在回應兩岸關係問題時,馬英九指其兩

岸政策是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關係。而兩岸依此原則共簽了ECFA等16個協議,目前,台灣正與多個國家洽簽經濟合作相關協議。他認為,不論是大陸或台灣對兩岸關係的現狀,基本上是相當程度的可以接受,而且比起他2008年上任前8年好太多了,「因此沒有任何理由認為要做大的改變」。「目前政府創造出來的,不是只有對國

民黨好,因為這個政策讓大家都獲利,所以大家都贊成,也都擔心如果政策變了,大家都受害,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都站出來支持『九二共識』。」但馬英九強

調,其兩岸關係是循序漸進,不

會特別向大陸傾斜。他2008年上任時,台灣對大陸的出口約為40%至41%,去年與大陸貿易還是維持在40%,「我們的政策,是沒有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

兩岸已走得很近對於「兩岸越走越近」的說法,馬英九

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兩岸實質上已經走得很近了,可是配套措施都沒有,「全世界有哪兩個關係這麼密切的經濟體,彼此不能夠直接往來?」他指出,台日關係那麼密切,當時每周就有250班飛機,但台灣與大陸一班班機都沒有,這不是很奇怪嗎?如今兩岸每周有558班飛機,是日本的兩倍,「事實上我們與大陸的貿易、往來比日本多,這個才算是正常。」馬英九表示,他現在所做的就是「讓大家痛苦減少一點,這個怎麼算是走得太近?」

蔡英文認為勿隨便開放針對蔡英文指馬政府的兩岸政策只是惠

及大財團的講法,馬英九反擊說,其施政成果一是經濟、二是廉能、三是社會公益,第四才是兩岸;所以經濟才是關鍵。而去年來台灣的觀光客人數達到破紀錄的

606萬人,絕對不是只有大企業受惠。「當大家都感受到的時候,就不在乎部分個人能否感覺到了。」

對於連任後,是否會訪問大陸,馬英九表示,機會微乎其微。另一方面,民進黨候選人蔡

英文昨天也發表兩岸政策上的看法,她表示,台灣應該與大陸保持穩定的經貿關係,但如果隨便開放,可能會使得台灣在經濟上過度依靠大陸,導致

「必須付出許多政治代價」。

馬:「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

林妤 黃迅林妤 黃迅林妤 黃迅林妤 黃迅林妤 黃迅林妤 黃迅林妤 黃迅林妤 黃迅林妤 黃迅林妤 黃迅林妤 黃迅林妤 黃迅林妤 黃迅林妤 黃迅林妤 黃迅林妤林妤 黃迅黃迅

本報特派記者

陸生:選舉造勢熱過演唱會

兩岸政策讓大家獲利 若改變均受害

馬兩岸政策 應更加扎實

香港文匯報

訊(特派記者

林妤、黃迅 台

北報道)選戰已接近尾聲,馬英九昨天(12日)在記者會上顯得信心十足,給記者最大的印象就是,闡述政見條理清晰、面對選戰信心滿滿。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出來:一,舉實例引數據,完全不用看稿。記

者會前20多分鐘,馬英九雙語並用,講述自己過往3年多的政績,分別從兩岸、經濟、民生等方面一一闡述,輔以大量事例佐證,引用數據精確到個位,這個過程馬英九完全沒有看稿,信手拈來。之後的答問環節亦是如此,甚至完全不用借助身邊的蕭萬長和吳敦義,可見他對許多事情確是親力親為,了然於胸。二,反擊對手,不打口水戰。在談到民

進黨執政期間不作為時,馬英九多是用「十年前就該做的事我們沒有做」、「在我上任之前」等語句,而不是刻薄的批判和中傷,相較於民進黨候選人歷來主打抹黑對手的選戰手段,馬英九的反擊則顯出格調。而對於綠營不認同當前兩岸政策、喊經濟復甦無感,馬英九則強硬回應,「當大家都感受到的時候,就不在乎部分個人能否感覺到了。」可見政績在手,又何必糾纏於無謂的罵戰之中。三,對選舉結果胸有成竹。現場所見,

馬英九面對眾多國際媒體,語氣堅定的表示:「我對自己的選情非常有信心,兩天之後拭目以待!」讓人不禁聯想到他剛上任時,外界對於他的執政魄力頗有懷疑,而如今,一句話講得底氣十足,並面帶微笑,可見經過3年多的歷練,他再次面對選戰,的確已做好了準備。

選戰近尾聲 馬信心十足

■一名網友翻出馬英九、蔡英

文、宋楚瑜3人的年輕舊照,

「加工」一番,完全翻覆3人的嚴

肅形象,變得好Rocker(搖滾)。

網上圖片

候選人變Rock友

除選舉外 冬季台北還有⋯⋯

槍擊案夢魘未散 台式民主打折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在新北市,藍營支持

者在街頭舉起支持馬英

九的標語。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馬英九希望2,300萬台

灣民眾在投票日能夠做

出正確的選擇。 法新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