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俄羅斯遠東區「亞洲化」問題 The Asian of Russian Far East 郭武平 Kwo Wu-ping南華大學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Direct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European Studies, Nan Hua University 摘要 關鍵詞:俄羅斯遠東區、亞洲化、東北亞、經濟整合、移 俄羅斯總統普京於 2000 年八月訪問遠東時提出警告 稱:如果俄羅斯再不加速發展遠東區,十年後,當地的俄 國人可能講的是華、日、韓語。言下,頗為憂心俄羅斯遠 東區亞洲化的嚴重現象。由於俄羅斯中央過去十多年來於 政經轉型期中,乏力亦疏於照顧遠東區,因此各主體乃各 自加強與東北亞國家經濟整合。俄羅斯政府面對遠東區的 經濟發展和外來人口壓力,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此一亞 洲化現象,對未來亞洲各國間互動發展,必將造成深遠影 響。 Abstract Keywords: Russian Far East Asianization Northeast Asia Economic Integratoin Immigrants Russian President Putin visited the RFE in August 2000 and sounded out the warning that if Russians do not develop their Far Eastern region speedily, by the year 2010 Russian residents there will have to speak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languages as their daily languages, His warning clearly reveals his deep worries about the serious threat of the Asianization of the Russian Far East. During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Russian in the past decade, the central government lacked the resources to

Abstract - rustudy2008.nccu.edu.twrustudy2008.nccu.edu.tw/journal/4/10.pdf · 東區居民而言是屬於亞洲的一部分,與歐俄間之認同感相當困惑,這種歷史與地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俄羅斯遠東區「亞洲化」問題

    The Asian of Russian Far East

    郭武平 (Kwo Wu-ping) 南華大學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Direct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European Studies, Nan Hua University

    摘要

    關鍵詞:俄羅斯遠東區、亞洲化、東北亞、經濟整合、移

    俄羅斯總統普京於 2000 年八月訪問遠東時提出警告

    稱:如果俄羅斯再不加速發展遠東區,十年後,當地的俄

    國人可能講的是華、日、韓語。言下,頗為憂心俄羅斯遠

    東區亞洲化的嚴重現象。由於俄羅斯中央過去十多年來於

    政經轉型期中,乏力亦疏於照顧遠東區,因此各主體乃各

    自加強與東北亞國家經濟整合。俄羅斯政府面對遠東區的

    經濟發展和外來人口壓力,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此一亞

    洲化現象,對未來亞洲各國間互動發展,必將造成深遠影

    響。

    Abstract

    Keywords: Russian Far East Asianization Northeast Asia Economic Integratoin Immigrants

    Russian President Putin visited the RFE in August 2000 and sounded out the warning that if Russians do not develop their Far Eastern region speedily, by the year 2010 Russian residents there will have to speak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languages as their daily languages, His warning clearly reveals his deep worries about the serious threat of the Asianization of the Russian Far East.

    During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Russian in the past decade, the central government lacked the resources to

  • develop the RFE and has therefore neglected the area, As a result, each region has strengthened economic integratoin with countries in the Northeast Asia. The Russian government holds positive expectations as well as apprehension regard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migrant pressure in the RFE . The Asianization phenomenon in the region is bound to have a great impact on future relations of neighboring Asian countries.

    Аннотация В августе 2000 г. Президент России В. В. Путин

    посетил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регион России и выразил беспокойство по поводу того, что в случае, если россияне не приложат все усилия для быстр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региона, к 2010 году им придется разговаривать на китайском, японском и корейском языках в их повседневной жизни. Президент серьезно опасается влияния Азии на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регион России.

    В период последних десяти лет 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й в России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игнорируя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регион, выделяло слишком мало ресурсов на его развитие. В результате произошла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интеграция со странами Северо-восточной Азии.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также серьезно взволновано нарастающим давлением со стороны большого количества иммигрантов, заселяющих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регион. Факт влияния Азии на регион несомненно повлияет на отношения с соседними странами в будущем.

    壹、 前言 俄羅斯遠東地區蘊藏豐富水利、森林、礦產、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從近年

    來遠東區經濟發展觀之,亞洲新移民大量持續移入的現象已出現,日、韓、中國

  • 大陸均對該地區發展寄予高度關懷。由於目前遠東區的俄國人總數僅約 710.7 萬

    人,占全俄人口 4.91%,而面積 621.59 萬平方公里,占全俄 36.47%,人口平均

    密度僅每平方公里 1.14 人,地廣人稀,有龐大發展空間。但在中國東北上億人

    口加上日、韓各國人口壓力下,形成人類為生存發展的人口跨國界自然遷徙現

    象,而目的地大多集中在遠東區的主要城市。

    俄羅斯總統普京於 2000 年八月參加琉球八國高峰會前,順道視察遠東區,

    事後他提出警告稱:「如果俄羅斯再不加速發展遠東區,十年後,當地的俄國人

    可能講的是華、日、韓語。」坦承俄羅斯政府當局,對遠東區政策的重大缺失,

    並將加強遠東區發展的規範與管理。言下,頗為憂心俄羅斯遠東區「亞洲化」的

    嚴重現象。由於俄羅斯中央過去十多年來於政經轉型期中,乏力亦疏於照顧遠東

    區,加上各主體與中央所訂聯邦條約又享有相當財經自主權,因此各主體乃各自

    就近加強與亞太國家經濟整合,而逐漸疏遠與歐俄大陸經濟聯繫。俄羅斯政府面

    對遠東區的經濟發展和外來人口壓力,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對未來亞洲各國與

    遠東地區之間互動發展,也必將造成深遠影響。 對俄羅斯而言,當代國家發展的重心就是加速經濟開發,而其「取之不盡用

    之不竭的後備力量」1又以遠東與西伯利亞區為主,俄羅斯深知必須加速吸引日

    韓的資金技術與中國大陸、北韓的人力資源,發揮區域產業結構互補性,因此對

    外來亞洲人移入需求依「要素稟賦理論」(factorendowment)言係自然現象。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俄、中、日、韓等亞洲地區國家勢力在中國東北

    交峰數十載,中國損失慘重。面對廿一世紀,吾人相信前述亞洲各主要國家勢力

    的再度交峰,俄羅斯遠東區以其地廣人稀與豐富資源條件必將是重要的交會點。

    其發展動態,無論是從天然資源觀點或國家安全觀之,吾人都應寄以高度關切。

    冷戰後十餘年來,中俄邊界經過 1991、1994、2004 數次國界東西段協定,基本

    上邊界爭議暫劃上休止符,且已營造出雙方和平穩定互利合作大環境,基於此特

    殊時空意義,本文再提四年前普京總統所提「亞洲化」概念,或能提供新的思考

    方向。

    本文主要將探討下列問題:東北亞國家人口遷徙與移民政策、遠東區人口流

    動問題、遠東區中國移民與「亞洲化」問題。

    貳、「亞洲化」的概念

    本文所稱「亞洲化」一辭主要係針對當前俄羅斯遠東區發展過程中,內外部

    因素,所衍生之一種現象而言。

    首先是俄羅斯遠東區從其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觀之,都與俄羅斯

    西半部歐俄地區有許多的差異性:在歷史文化方面,羅曼諾夫王朝建立三百年,

    遠東區是最後一百五十年中逐漸向外擴張的新領地,其種族、歷史、文化、人民

    生活習俗與西部歐俄地區有相當大的不同,相對於歐俄地區,超越過烏拉山脈以

    1 史達林「ㄧ刻也不要忘記東方」ㄧ文用語。

  • 東長久以來都屬於文化落後地區,俄國人心中的「東方乎!西方乎!」也是發展

    過程中的另一種矛盾心態;在地理環境方面,遠東區與西部聖彼得堡莫斯科等大

    城市,時差相差十一個時區,地理上的時空差距無形中所造成的心理隔閡,對遠

    東區居民而言是屬於亞洲的一部分,與歐俄間之認同感相當困惑,這種歷史與地

    理上的問題,是俄羅斯其他地區居民所沒有的 ;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遠東地

    區長久以來對俄羅斯整體發展而言,是有其一定的邊陲意義。政治、社會、經濟、

    軍事、文化之發之展,幾乎都以歐俄地區的莫斯科、聖彼得堡為中心,莫斯科中

    央長期以來對遠東地區未有大力投入與經營,從遠東地區長期以來與外界的經貿

    發展觀之,遠東地區主要夥伴都是東方的中國日本韓國,2當然拉近雙方關係,

    同時也使遠東地區與歐俄地區漸行漸遠。

    其次是有關“黃禍論""中國威脅論"的問題。長期以來,西方流行這樣一

    種說法:中國由於人口龐大,自然會構成對外部的威脅,這就是所謂的“黃禍

    論"。依此說法則連東方的日本、韓國因其人口與密度都高,又是黃種人,都算

    在內的話就是普亭總統口中所擔心的事了。世界上第一個提出“黃禍論"的是德

    國與俄國,當年德國的威廉二世皇帝宣揚“黃禍論",「是為了進一步瓜分中國,

    侵略亞洲,轉移歐洲人民革命的視線,作為當時積極準備發動帝國主義世界大戰

    和爭奪世界霸權的煙幕。」3其後赫魯曉夫在美國向西方國家領袖拋出了共同防

    禦中國的理論。4目前中國經濟力的增長已經讓北邊的戰略伙伴感到了日益沉重

    的壓力,中國的「和平崛起」更在經濟上影響著俄羅斯其中包括遠東區。遠東區

    部分地區領導人由於擔心強鄰中國,對於外資仍以歐美為優先的作法,其實都是

    說明普京所擔心的事。

    2002 年 12 月 9 日,俄《消息報》披露有關俄石油管道不再通向中國的消

    息。據報導,俄聯邦安全會議建議,俄方已初步決定改變從俄安加爾斯克通往中

    國大慶的石油管線,而把這條管線的終點改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或納霍德

    卡。同年 12 月初,俄政府決定出售所持有的「斯拉夫石油公司」74.95%的股份,

    以償還外債,起拍底價是 17 億美元。由於中國石油總公司決定參加股票拍賣活

    動,從 12 月 16 日起俄各大報紙掀起了一股反中的"中國威脅論"。5

    《獨立報》首先發表了題爲《中國威脅——出售「斯拉夫石油公司」可能讓國

    家付出慘重代價》的文章,稱「如果俄羅斯石油對西方公司來說是滾滾財源的話,

    那麽對中國則是戰略利益」。《生意人報》也向國會議員發出呼籲:「根據《私

    有化法》第五條規定,國有股超過 25%的俄羅斯法人禁止參加私有化拍賣。我們

    要提醒大家,中國石油總公司是百分之百的國有公司。」《消息報》則寫道:「中

    國石油總公司是一個國有企業。這一事實本身就掩蓋著一系列問題。一些分析家

    2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развитие 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на Дальнем Востоке России, Материалы 3-ей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научн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 13-14 мая 1996 г., Хабаровск, 1996. 3「新殖民主義的辯護士四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人民日報編輯部紅旗雜誌編輯部 。

    http://www.china-tide.org.tw/rev/china/4ping.txt

    4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0/11/n140433.htm 5 http://home.kimo.com.tw/snews1965/China/China01/00100.htm

  • 認爲,中石油如果進入俄羅斯,將給國家的能源安全帶來直接威脅。」《紅星報》

    也在《國家利益》專欄刊登題爲《「斯拉夫石油公司」花落誰家?》的文章,語

    重心長地向國會議員進言:「除經濟因素外,在處理「斯拉夫石油公司」股票過

    程中一定要考慮俄羅斯的安全利益。特別要考慮中國石油在一些國家的活動中一

    直伴隨著嚴重醜聞這一情況。」《獨立報》又以《俄羅斯任何一個金融寡頭都比

    中國的買主好》爲題,繼續宣揚中國公司競拍有損俄羅斯國家利益的輿論。6這

    都是在俄羅斯西伯利亞與遠東區開發過程中的有關議題。

    基於遠東區內外部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這些問題,本文將俄羅斯總統普亭

    提出的:「十年後遠東地區的俄國人可能講的是華、日、韓語」概念,名之為「亞

    洲化」(Asianization)。

    參、東北亞國家人口遷徙與移民政策

    一、東北亞國家人口遷徙問題

    當代世界各國如果解除移民的限制,移民的壓力將立即自勞動力過剩的地區

    出現。在1980-1990年間每年美國接受了50萬到150萬不等的移民人口,加拿大有

    10萬到19萬人,澳洲15萬到25萬人,這些數據分別達到每國總人口的0.2%到

    0.5%。7近期的統計顯示出韓國人與中國人皆包含在這些由東北亞至美國的主要

    移民潮中,正如加拿大移民部門政策所強調的,基於商業上考量,亞洲人成為其

    移民來源之一,而亞洲人的重要性正與日俱增。而中國已經壓抑人口的流動超過

    三十年,北韓更久,加上單位土地面積的人口密度高出北方鄰近遠東區數十倍,

    因此是存在移出人口最可能的地區。就如同下表所示,每人可獲得的可耕地,中

    國的排行遠落後於加拿大、美國與俄羅斯,可以說是土地不足的國家。中國的鄉

    村地區有超過一億的剩餘勞動力,有大量可能的移民從鄉村移到城市地區,以及

    移民外國。南韓與日本雖然剩餘勞動力沒中國那麼大,但也與中國面臨相同的問

    題。

    鄉村人口和每人平均可耕地(1990)

    鄉村人口的比例(%) 每人平均可耕地(%)

    中國 66.6 0.08

    6 http://www.eastday.com/epublish/big5/paper148/20030120/class014800004/hwz869711.htm 7 Won Bae Kim, Migration in Mark J. Valencia, editor, “The Russia Far East in transition: opportunities

    for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Westview Press Inc., 1995, pp.70-71.

  • 日本 33.0 0.04

    北韓 40.2 0.09

    南韓 28.0 0.05

    蒙古 47.7 0.63

    蘇聯 34.2 0.80

    俄羅斯遠東地區 23.0 na

    加拿大 22.9 1.73

    美國 25.0 0.76

    資料來源:World Resources Istitute (1992); and Sallnow(1989)for the Russian Far East

    人口統計的因素指出國與國之間長期移民的型態,對東北亞地區工業化國

    家而言,已經度過人口轉型,而且這些國家的人口成長預期將會減緩。日本從八

    ○年代開始出現勞工短缺,而勞動力的成長緩慢將使勞工短缺的問題更加惡化。

    南韓和台灣的某些產業部門也開始出現勞工短缺,就連俄羅斯遠東區因人口的趨

    減也缺乏勞動力人口,中國與北韓的過剩人口與勞動力,正好在東北亞國家形成

    強烈對比。而藍領勞工的短缺在九○年代已成為東北亞普遍的現象。隨著全球經

    濟區域化的潮流,可以預期的是地區性的移民壓力不再只是決定於地理位置的相

    近,而也會受到政治與經濟的連鎖影響。

    二、東北亞國家的移民政策

    自古以來,尋找生存空間所導致的移民因素主要有四類:經濟、戰爭、宗教

    與民族衝突。對東北亞地區而言,歷史顯示主要是經濟與戰爭因素。其中經濟變

    動的因素不會自動反映在移民,因為控制領土的政治性因素通常會介入而成為決

    定性的因素。國家在提供與負責國際人口遷移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政府

    可能強迫移民達成文化上的同質性、處理政治異議份子、延伸控制國外的領土或

    讓他國不安定。因此移民成為國家利用的手段並往往構成對其他國家在安全穩定

    上的威脅。8

    在 20 世紀早期日本的對外侵略中,日本人被日本政府催促往外移居到他們

    海外的領土。日本軍閥把東北視為日本的生命線,且是提供主要自然資源的來

    源;二次戰前日本人民移民到中國東北、韓國、台灣和薩哈林島是國家的政策,

    當時日本非軍人在中國東北的數字是 120 萬,在韓國 71 萬 3 千,在台灣 32 萬 2千和薩哈林島是 27 萬 7 千,戰後 320 萬的非日本軍人在大戰後從海外被遣送回

    8概念上,有五種類型的移民也許被視為威脅:(1)反對他們祖國政權的難民和移民。(2)被認

    為是對於接受移民國的政治威脅。(3)被看成對於接受移民國的文化威脅。(4)移民國視移民為

    社會和經濟問題。(5)移民被接受移民國利用成為一種威脅對付他們祖國的手段。

  • 國,此外還有 310 萬的軍人被遣送回國。9

    日本的兩階段性移民政策:移出日人至海外殖民,而後再引入韓.台人民來填補日本本土的流失人力。1940年時,據統計在日本的韓民已達130萬人,而台民則有6萬人。在20世紀的前半葉期間 移民是俄國進行領土擴張至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重要手段,藉由歐洲移民遠東區的人口迅速的成長。從1926年126萬人1939年256萬人到1959年435萬人。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農民形成了主要的移民潮成員,某些遠東地區甚至也有所謂的”軍事殖民地化”政策,讓軍人舉家遷移定居烏蘇里江附近。

    日本在1980年代有大量的海外投資,仍需要輸入勞工來滿足在社會、家庭服務、建築業及一些勞工密集產業漸增的勞工需求。日本、南韓對勞工的容納度受

    到社會、政府因素的限制,但在中國卻有充足的、有技能及無技能的勞工,北韓

    次之。關鍵問題在於如何在國家之間的勞工供需失衡中,達到大區域的勞工供需

    的平衡。區域合作及整合的基礎在於利用共享資源的有利條件,其中亦包括勞工。

    但佔優勢的國家對區域中勞工供需的需求並不一致,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的

    國家。例如,日本政府因社會和文化的問題一直不願意開放外籍勞工進入。保守

    黨力爭禁止外籍勞工,他們認為不同文化傳統的民族的流入有損日本獨特的社會

    根基--單一民族的社會。而持開放意見的人則承認勞工輸入的必然性,以及隨

    著外籍勞工的流入所帶來的利益及成本,並會加強日本對於周圍地區貧困的責

    任。

    韓國的情形和日本近似,在南韓僱用外勞大半是被限制的。移民法不允許

    不具技能的勞工進入,然而,據估計有超過十萬的外籍勞工在南韓非法就業。禁

    止外勞進入南韓的主要原因在於意識到使外勞合法化將引起社會及經濟的長期

    負擔。可是,據報導南韓的勞力密集工業卻需要外勞來維持他們的運作,由於外

    勞的薪資大約為本地工人的一半。基於工商業對外勞需要的考量,韓國政府表面

    上採取維持現狀的政策,暗中卻贊成使用外勞來使韓國的經濟調適過程更為平

    順,但並不積極促使輸入外籍勞工的政策通過,指出了韓國面對這個議題左右為

    難的情況。

    在北韓,因為有關資料的缺乏而不能準確的評估勞工的政策與供需情況。因

    為北韓有大約一百二十萬的軍人,將近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北韓人基本上已成為

    如海參威、納霍德卡經濟特區的工廠、旅館、機場、港口等建設的勞工來源。因

    此北韓勞工在中、韓、俄交界圖們江流域開發計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國對輸出勞工則十分積極。自一九八五年中國為因應輸出勞工及參與海

    外建設工程而採用了新的策略。中國在 1986 年採用新的移民法,而且是第一次

    放寬出境限制。特別的是,法律准許出境的項目是:「居留權」「訪問」「繼承財

    產」「私人進修」「受雇用」及「觀光」。中國當局放寬海外招聘勞工的限制,現

    9 Won Bae Kim, Migration, in Mark J. Valencia, editor, p. 69.

  • 在並允許外國公司直接在中國招聘。這個政策包括了國外工程師和主管的任用。

    中國可藉由輸出勞工賺取急需的外匯,也能讓勞工得到在本地十分難得的在職訓

    練。但是近年中國東北人口確有往南方或西部移動的現象,主要是中國南方經濟

    發展快速,這類人口流動主要是經濟因素驅動的。

    2002 年 6 月 3 日俄聯邦總統普亭簽署了由國會兩院通過的《俄羅斯聯邦國籍

    法》。按照新國籍法,希望加入俄國籍的外國人必須懂俄語並有合法的收入來源,

    而且獲得居留權後至少要在俄羅斯連續生活五年。對於遠東地區的人口政策,總

    統普亭當然沿承前蘇聯政策鼓勵俄人移民至遠東。但是對外來人口,尤其是中國

    人,採取嚴格把關政策,通關相當嚴格。10

    肆、遠東區人口流動問題

    俄羅斯遠東區長期以來一直面臨勞動力不足的嚴重問題。在 1980 年代之

    前,依賴高出生率和大量來自蘇聯其他地區的移民的填補短缺。直到 80 年代末,

    如下表所示,在 1979-90 人口成長的期間淨遷移幾乎占該區域的 30%。儘管大量

    的遷移,俄羅斯遠東區並無法形成穩定的人口數。1990 年以後遷出移民超出移

    入,負人口成長首次被記載在俄羅斯遠東區的歷史上。和 1970 年代平均人口成

    長為 2.2%相比較,80 年代只有 1.15%的增加率,而 1991 年後增加率變為負數。

    隨著它的人口負成長,俄羅斯遠東區在 90 年代變得需依賴外國移民工作者。因

    此 1988 年俄國疆界對中國的開放,允許中國工作者流入是一個重要因素。11

    遠東區人口的變動,1979-1992 (千人)

    全年人口增減數 正常增加數 移居人口 1979-88 112.2 78.75 33.45 1989 69.8 70.0 -0.2 1990 48.4 58.0 -9.6 1991 -24.1 42.1 -66.1 1992-98 -154.1 na na

    資料來源:引用 Won Bae Kim, “Sino-Russian Relations and Chinese Workers in the Russian Far East,” Asian Survey, 1994, Vol. 34, Issue12, pp.1064-1076.作者再增修

    遠東區的人口遷移(千人)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8 相對於 1990 的比

    例(﹪)

    10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2004/Aug/631469.htm11 Won Bae Kim, “Sino-Russian Relations and Chinese Workers in the Russian Far East”, Asian Survey,

    1994, Vol. 34, Issue12, pp. 1064-1076.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2004/Aug/631469.htm

  • 遷入 464.8 256.5 221.3 195.2 188.7 40.6

    遷出 442.2 339.2 278 259.7 253.3 57

    遷移增加 22.6 -82.7 -56.7 -64.5 -64.6

    資料來源:П.Я. Бакланов,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Регион России: Проблемы и Предпосылки устойчи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Владивосток Дальнаука,ТИГ ДВО РАН,2001, с.38.

    90 年代之後俄羅斯遠東地區人口形勢嚴峻,人口死亡率高於出生率(見表),加上人口遷出造成人口總數從 1990 年初的 805.7 萬人減少到 2001 年初的710.7 萬人,10 年間遠東人口減少了 95 萬人。處於危機狀態的經濟,外加惡劣的氣候條件和偏遠的地理位置使得大量遠東居民在 90 年代移居西西伯利亞以及俄歐洲部分等生活條件較好的地區。整個遠東目前的人口與 1989 年相比減少 10﹪。遠東區的人口和勞動潛力已被嚴重破壞。俄國專家估計,到 2015 年遠東人口將減少到 660 萬人,如果出生率和死亡率保持在 2001 年的數字,到 2050 年遠東人口將比現在減少一半。

    俄羅斯與遠東區居民人口數量變化(千人)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2001俄羅斯聯

    邦 148543 148306 147976 14702 147105 144819

    遠東區 8057 7625 7505 6421 7336 7107薩哈共和

    國 1109 1036 1023 1016 1003 986

    猶太自治

    區 220 212 210 207 205 195.6

    楚科奇自

    治 154 100 91 85 81 75.3

    濱海邊疆

    區 2299 2273 2255 2236 2216 2155.4

    哈巴羅夫

    區 1631 1558 1571 1557 1546 1495.9

    阿穆爾州 1074 1041 1038 1031 1023 989.9勘察加州 473 423 411 404 396 384.2馬加丹州 380 279 258 251 246 233.5薩哈林州 717 673 648 634 620 591.2

    資料來源:П.Я.Бакланов,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Регион россии – Проблемы и предпосылки устойчи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Владивосток Дальнаука, 2001, c.29.

  • 俄羅斯遠東區出生人口數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俄羅斯聯邦 1988858 1363806 1304638 1259943 1283292

    遠東區 124251 77280 72164 68634 69466

    薩哈共和國 21662 15731 14584 13909 13640

    猶太自治區 3897 2308 2144 2014 2036

    楚科奇自治區 2208 935 935 818 855

    濱海邊疆區 33614 21235 19467 18486 18277

    哈巴羅夫區 24482 14625 13257 12786 13358

    阿穆爾州 17087 10533 10171 9617 9931

    勘察加州 5905 3806 3741 3669 3761

    馬加丹州 5282 2234 2133 2105 2143

    薩哈林州 10114 5873 5732 5230 5465

    資料來源:П.Я.Бакланов,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Регион россии – Проблемы и предпосылки устойчи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Владивосток Дальнаука, 2001, С.22.

    俄羅斯遠東區死亡人口數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俄羅斯聯邦 1655993 2203811 2082249 2015779 1988774

    遠東區 66031 95233 90387 84086 81128

    薩哈共和國 7470 10079 9638 9094 8856

    猶太自治區 2091 2868 2768 2565 2393

    楚科奇自治區 598 816 816 598 612

    濱海邊疆區 20874 29550 29248 27519 26001

    哈巴羅夫區 14991 20668 29858 18780 18783

    阿穆爾州 9051 12431 12712 12089 11641

    勘察加州 2966 4656 4247 3894 3690

    馬加丹州 2179 2927 2668 2104 2023

    薩哈林州 5811 11238 8432 7543 7129

    資料來源:П.Я.Бакланов,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Регион россии – Проблемы и предпосылки устойчи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Владивосток Дальнаука, 2001, c.26.

    遠東區人口自然增加、減少 人口自然增加、 減少

    1990 1995 1998 俄羅斯聯邦 2.2 -5.7 -4.8 遠東區 7.3 -2.4 -1.6 薩哈共和國 12.8 5.5 4.8

  • 猶太自治區 8.3 -2.7 -1.7 楚科奇自治區 10.4 1.2 3.1 濱海邊疆區 5.6 -3.7 -3.5 哈巴羅夫區 5.9 -3.8 -3.5 阿穆爾州 7.5 -1.9 -1.7 勘察加州 6.2 -2.1 0.2 馬加丹州 8.1 -2.6 0.5 薩哈林州 6 -8.1 -2.7

    資料來源:П.Я.Бакланов,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Регион россии – Проблемы и предпосылки устойчи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Владивосток Дальнаука, 2001, c.29.

    俄羅斯遠東區經濟就業人口(千人)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俄羅斯聯邦 75324.7 66440.9 65950 64638.5 63642

    遠東區 4221.1 3383.1 3329.4 3255 3158.1

    薩哈共和國 597.7 537.8 526.3 500.6 481

    猶太自治區 102.5 78.9 78.1 71.2 69.4

    楚科奇自治區 86 45.5 45 40.7 31.6

    濱海邊疆區 1073.9 970.6 955.3 942.1 927

    哈巴羅夫區 914.4 676.8 653.7 665.8 653.2

    阿穆爾州 510.7 452.7 456.6 434.1 428.7

    勘察加州 232.7 194.9 199.8 200.4 183.7

    克裏亞科自治區 … … … 18.8 17.6 馬加丹州 313.9 135.8 130.8 121.6 118.2

    薩哈林州 389.3 290.1 283.8 278.5 265.3

    資料來源:П.Я.Бакланов,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Регион россии – Проблемы и предпосылки устойчи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Владивосток Дальнаука, 2001, c.34

    遠東區失業人口總數(千人)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俄羅斯聯邦 3587.8 6431 7280 8180 8600遠東區 176.2 392.9 390.3 496.3 537.3

    薩哈共和國 21 36.9 35.3 64.1 69.6猶太自治區 6.7 14.9 11.8 23.9 21.9

  • 楚科奇自治區 3.8 6.5 4 4.9 4.1濱海邊疆區 14 107.7 120.7 143.2 155.1哈巴羅夫區 46.7 83.6 91.8 86.3 91.2阿穆爾州 16.8 69.1 5 79.8 85.7勘察加州 16.2 18.1 16.5 28.9 39.3

    克裏亞科自治

    區 … … … 1.4 1.6

    馬加丹州 13.9 15.7 16.2 15 18薩哈林州 27.1 40.5 38 50.2 52.4

    資料來源:П.Я.Бакланов,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Регион россии – Проблемы и предпосылки устойчи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Владивосток Дальнаука, 2001, c.33.

    遠東區人均收入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名義上的(每月,盧布) 俄羅斯聯邦 215 515 760 935 970薩哈共和國 355 995.6 1485.8 1704.7 1769猶太自治區 - 411.2 589.4 666.1 745.8楚科奇自治區 - 1071.5 1526.2 1632.6 -濱海邊疆區 247 537.6 761 843 890哈巴羅夫區 248 527.8 735.9 899.1 983.2阿穆爾州 240 488.6 745.2 872.7 904.4勘察加州 401 963.9 1451.2 1664.2 1591馬加丹州 436 961.1 1333.7 1482.7 2014.7薩哈林州 328 627.3 938.5 1114.6 1155

    實際上的(與前一年的比例 ﹪) 俄羅斯聯邦 115 84.9 99.6 106.3 81.5 薩哈共和國 - 103 96 104 91 猶太自治區 - 54 89 94 80 楚科奇自治區 - 73 97 83 - 濱海邊疆區 - 83 98 95 86 哈巴羅夫區 - 83 96 100 90 阿穆爾州 - 90 101 104 82 勘察加州 - 103 96 98 81 馬加丹州 - 81 90 98 107

  • 薩哈林州 - 81 82 94 79 資料來源:Основный показатели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положения регионов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ого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округа в январе-декабре 2001 года г. Хабаровск 2002.

    從遠東區失業人口總數觀之,由 1990 年 17.6 萬人增加到 1998 年的 53.7 萬

    人,實際失業人口更超過此數目。可知遠東區生存形勢嚴峻,已對遠東地區及整

    個俄羅斯經濟社會發展構成威脅。解決人口問題成為遠東及整個俄羅斯的刻不容

    緩的任務。聯邦政府及遠東地區當局已制定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穩定並吸

    引人口的措施。俄部分人口專家提出,解決遠東人口危機的最好辦法就是允許中

    國的年輕移民到該地區。利用中國勞動力解決遠東人口和勞動力資源問題、但目

    前主張從中國大規模移民的俄羅斯人士尚很難影響政府的決策。而「中國威脅論」

    卻頗有市場。擔心中國的「人口擴張」和「經濟擴張」,認為在遠東目前這種人

    口形勢下要警惕中國移民增加的威脅。部分遠東居民認為,不應該為中國人提供

    住房、工作和國籍。因此目前對中國移民採取的是遏止政策。12

    有關於非法居住於俄羅斯的中國人問題,按普林諾斯基邊疆區(Prinorskii

    krai )與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khabarovskii krai)的規定,於 1994 年起定期的管

    理,警方掃除許多違反俄羅斯簽證規定的非法移民。來自普林諾斯基邊疆區移民

    局資料,共約有 2870 名的中國人違反了移民的簽證規定。在 1998 年哈巴羅夫斯

    克邊疆區則有 100 位非法的移民者都被驅逐出境。

    所謂中國、北韓、越南以及獨聯體國家的非法移民成千上萬進入俄羅斯遠東

    地區的報導,是否屬實?13在 2000 年一篇報導稱:進入遠東區境內的無國籍者總數達 53.6 萬,其中 72﹪是中國公民,他們大都是做勞務工。同期間該區為勞務目的合法引進 2.9 萬多人,其中中國公民超過 1 萬人。14但根據俄國的統計,在遠東的外籍勞工北韓占大多數,有 16,000 到 20,000 個北韓工人居住在伯力和鄰近阿穆爾地區的木屋中。根據俄國警方的資料顯示,有 5 至 6 千中國人在濱海

    邊疆區和伯力從事不法的工作。15

    俄有關專家強調指出,俄國一些企業主對部分非法移民現象起著推波助瀾的

    作用。許多企業經理不遵守早在 1993 年就立法通過的《外國勞動力引進使用規程》。僅雅庫特一個地區就有 22 家公司非法雇用了 1000 人左右外國勞務人員。惶恐的地方政府已經開始採取限制措施。例如雅庫特制定了《烏盧斯入境條例》

    12 俄羅斯信息,2002 年第一期,黑龍江社會科學院西伯利亞研究所出版。 13 根據俄羅斯社科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諾塔理(Nodari A. Simonia)於 2002 年 10月 15 日訪台在政治大學演講時表示:有多少中國人非法進入俄羅斯未做統計不清楚,但是一段時期觀光簽證一百人進入俄境,只有 10﹪回中國,到俄境之中國人娶俄人為妻取得居留權,所開公司又是「一日公司」,當面臨交稅時,公司就不見了。這種情況看在俄人眼中,怎能不讓俄

    羅斯人對中國人有成見且擔心憂慮。 14 Время новостей, 2000, 6, 21-2. 15 Elizabeth Wishnick, “Russia in Asia and Asia in Russia”, SAIS Review, Winter-Spring2000, Vol.20, No.1, pp. 86-99.

  • (Закон Республики Саха(Якутия) об улусной),16按其規定,俄羅斯公民只有在取得當地政府同意和邀請之後方可來訪雅庫特鄉村,外國人就更嚴格了。

    1993 年在遠東主要地區的外籍勞工

    伯力 阿穆爾州 濱海邊疆區 外籍勞工的數量 15,000 8,500 7,090 北韓勞工百分比 90 90 ? 中國勞工百分比 10 9 85

    資料來源:Won Bae Kim, “Sino-Russian Relations and Chinese Workers in the Russian Far East”, Asian Survey, 1994, Vol. 34, Issue12, pp. 1064-1076.

    近年來基於經濟遲滯所生失業率,外勞的需求減少了,俄國經濟快速的惡化,

    尤其是 1991 年迄今。本來可用裁減俄國軍隊所釋出來人力,但考慮到遠東的社

    會設施和住屋之缺乏以及嚴寒的氣候,不可能安頓大量工人移民,包括從歐俄地

    區遷移過去者。尤其遠東工業產量下滑,遠東地區經濟仍然被國有企業操縱,非

    國有企業只佔了總數的百分之十二,這些因素都削弱了遠東區移民的潛在吸引

    力。中俄邊界四個中國城市(滿州,黑河,長春,綏芬河)在 1992 已被開放成為「自

    由貿易城」,在 1991 年大慨有八千多俄國人至此,而在 1992 年之前半年人數約

    一萬五千人,這都屬於自由流動,但在三十年前,蘇聯還有計畫引進北韓工人伐

    木。

    伍、中國移民與「亞洲化」的問題

    自從 1988 年中國與俄國之間關係正常化後,邊境貿易和人民接觸快速地增

    加。1993 年貿易商穿過中俄邊界,在黑河和綏芬河二個城市總數達到一天 2,000

    人。從 1993 到 1994 年間,在濱海區的中國人達 4 萬到 5 萬人,尤其在邊境地區,中國人的數量就已經是當地俄羅斯居民的 1.5-2 倍,這更加劇了俄羅斯人同中國人職業工作的競爭。自然這些又使俄國人想起當年的「黃禍」。正如拉林博士

    (Ларин В. Л)所說的:「黃禍的宣傳,至少對政府及其代表機關中西方份子的強大集團有利。他們使俄羅斯奉行只與西歐和美國建立關係的政策,按照他們的

    意見,中國在最近 5-10 年,有可能是俄羅斯外來威脅的最大危險。」17但是另一方面,2003 年俄羅斯到中國總人數為 138 萬人次,其中遊客總數 68.8 萬人次,比上一年增長 8.6%。2004 年頭 5 個月,俄羅斯到中國遊客數量增長幅度達到42.57%。18這說明人口流動是雙向的,且半數是遊客。這由 1998 到 2003 的五年間,中俄貿易從 54.8 億美元增加到 157.6 億美元,平均每年增長 24%,2004 年

    16 Закон Республики Саха(Якутия) об улусной, городской (города республиканского значения)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ях в Республике Саха(Якутия). 17 Ларин В. Л., Китай и 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 России, Владивосток, 1998, C. 126-127. 18  http://www.hqcj.com/docs/2004_08/big5/content/bzbx3.htm

    http://www.hqcj.com/docs/2004_08/big5/content/bzbx3.htm

  • 上半年,增長速度更是高達 39%,19亦可證明之。 2001 年 6 月俄「對外及國防政策委員會」一份題為《21 世紀俄羅斯的西伯

    利亞和遠東》(Сибирь и 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 в 21 веке)的研究報告,20因其觀點的前衛剛問世便在俄政界、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報告的主要議題是:一、俄羅斯

    目前已經面臨失去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危險;二、過去所做的試圖解決上述地區老

    大難問題的努力都是徒勞的,不合時宜的,必須以新的觀點看待問題,以新的方

    法解決問題。其主要爭論點為:由於人口減少和居民外遷,遠東和東西伯利亞勞

    動力匱乏,因此,當務之急是引進外籍勞工且主要從中國引進,這顯然是在與民

    眾所熟知的「人口擴張論」唱反調,因而遭到許多憤怒的聲討。其中,克拉斯諾

    亞爾斯克邊區(Krasnoyarsk Krai)立法會議的觀點頗具代表性,認為:俄羅斯不需要中國的勞動力,中國人急著到俄羅斯來,不是為工作,而是為占地,應該做

    的不是為中國人敞開大門,而是制定防止遠東居民西遷的規劃,因為中國人將佔

    領遠東了。21

    根據俄羅斯某些官員和記者估算,俄遠東地區的中國人已達 200 萬之多,這一地區很快成為中國領土。而根據莫斯科卡內基中心所做的調查,在遠東的濱海

    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和阿穆爾州,連同從事穿梭貿易的商販也算在內,

    中國人的總數也不過十多萬人,每一聯邦主體的中國人人數大概在 3 萬至 7 萬之間,而這三個聯邦主體是遠東中國人最集中的地區。

    俄羅斯民眾一般認為,逾期不歸並非法居留俄境的中國人數目巨大。但據濱

    海邊區護照簽證處的資料顯示,赴遠東旅遊並按時回國的中國遊客佔遊客總數的

    比例,1994 年為 64﹪,1995 年為 68﹪,1996 年為 97﹪,而從 1997 年開始,這一比例超過 99﹪。未歸者 1998 年和 1999 年上半年共 400 人,不超過遊客總數的 0.5﹪。221998 年從濱海邊疆區驅逐出境的中國公民共 2577 人,其中的 1600人,即 60﹪以上是從哈巴羅夫斯克邊區、猶太自治州、阿穆爾州和赤塔州進入俄境的。這些人雖在濱海邊疆區被逐,但在其入境地點仍被認為是逾期未歸者。23

    1998 年俄羅斯爆發八月金融危機後,到遠東去的中國人大幅縮減。7-8 月份去濱海邊疆區的中國遊客 9000 人,9 月份降到 5100 人,10 月份降到 4700 人,11 月份降到 3600 人。1995 年前 5 個月與 1998 年同期相比,遊客數量下降了 45﹪,共 1.37 萬人。赴俄工作學習及訪問的中國人的總數在 1998 年前後也發生大幅變化。1994-1996 年為 3.5 萬-3.9 萬人,1997 年為 5.3 萬人,1998 年為 7.4萬人,在 1999 年的前 5 個月卻降為 2.4 萬人,大大低於 1998 年的人數。這表明

    19 RUSCHINA.net ([email protected]) , http://www.allru.com/news/3/1145_1.html20 «Сибирь и 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 в 21 веке» // научный доклад на Совете по внешней и оборонной политике. 2001.

    21 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 1999. 4. 7. 22 Время новостей, 2000, 6, 212. 23 于曉麗,《從人口擴張論的爭論看中俄勞務合作》,東歐中亞市場研究,第 1 期,2002 年,頁46。

    mailto:[email protected]://www.allru.com/news/3/1145_1.html

  • 中國人赴俄多半是出於勞務和商業目的,人數的多少受制於遠東經濟的好壞。這

    更證明人口流動是符合生產要素天然稟賦理論。莫斯科卡內基中心所做的調查也

    證實了這一點。赴俄目的有 46﹪的中國人回答經商,40﹪的人回答學習和進修,14﹪的人回答受雇於人,其中的 3﹪當翻譯和教師,5﹪在公司和企業工作,4﹪建築,2﹪從事農業,只有 23﹪的人有長期居住遠東的願望。24

    中國人在遠東不受歡迎的直接原因是中國人在遠東的違法犯罪行為。首要一

    點是製作、買賣、竊取證件並以此進入並逗留俄境;其次是各種走私活動,包括

    走私毒品、槍械、酒類、珍貴動植物、藥材、海產品、有色金屬和其他戰略性物

    資;第三是俄民眾普遍懼怕中國人把傳染性疾病帶入俄境內;第四是中國人太聰

    明,經商漏稅手法花樣多,賺取俄人金錢又賺取其資源。 與俄遠東區相鄰的中國東北部,是一個經濟增長、人口稠密的地區。遠東除

    濱海邊疆區南部的一小段邊境地帶和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布拉戈維申斯克(海

    蘭泡)兩個區外,在其他邊境地段人口的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超過 5 人,而中國東北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130 人。遠東三個最大的城市符拉迪渥斯托克(海參崴)、哈巴羅夫斯克和布拉戈維申斯克的人口加在一起是哈爾濱一個城市居民的

    半數。遠東部分聯邦主體的領導人蓄意大造聲勢,用「黃禍論」和「人口擴張論」

    鼓動人心,以此做為政治籌碼向聯邦中央施壓。據前俄羅斯遠東科學分院歷史研

    究所所長拉林統計,在 1993-1997 年期間俄媒體關於「黃禍」的報導就有 150次之多。25強調中國人在搶占俄勞動力市場,中國人賺走俄羅斯人的錢,中國會

    使遠東的民族和社會矛盾加劇等等。 24 于曉麗,《從人口擴張論的爭論看中俄勞務合作》,頁 47。

    25 諸如:

    1. Желтая опасность, Владивосток: Изд-во ,орон , 1996.

    2. «Китайская угроза» сегодня-миф или реальность?, Золотой Рог, 1997. 04. 18.

    3. Ларин В. Л., Синдром «желтой опасности» в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ой политике России в начале и

    конце хх в , Известия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исторического архива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Вып. 1. 1996. С.34-52.

    4. Портяков В. Я., Китайцы идут? Миграционная ситуация на Дальнем Востоке России ,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 1996. №2.

    5. Китайцы на Дальном Востоке: гости или хозяева? Известия, 1993. 11. 02.

    6. Станет ли Владивосток пригородом Харбина , 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 1994. 04. 19.

    7. Китайцы безоружны, но очень опасны , Новости,1993. 11. 26. 8. Щербаков В.,«Великий брат» к нам тянет руки: Китайская экспансия в

    Приморском крае России , Владивосток, 1993. 09 01.

    9. Ларин В. Л., 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на пороге третьего тысячелстия: кто же будет отстаивать наши

    интерсы? , 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1997. №1.

    10. Резник Б. Русский с китайцем... Игра без правил. Кто в выигрыше?, Известия, 1996. 11. 1

  • 目前中國勞工在遠東的勞動力市場所占比重並不高,僅約 0.2﹪,還遠談不上搶占這一市場。連同那些從事小額商貿活動的中國遊客也算在內,也不超過

    0.5﹪。中國勞工在遠東地區的就業部門主要是農業、建築、貿易和日常服務領域。這些領域是遠東經濟的薄弱環節。當地人對這些部門的工作,或者是不願做,

    或者是做不了。根據俄羅斯社科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漆福林

    (Gennady Chufrin)在台發表”Russia’s Economic Interests in North-East Asia”論文時表示:中國人進入俄羅斯停留不走,估計約有五十萬人,遠東區約有十至十五

    萬人,而且這只是粗估。它們的工作都是待遇低的粗活,當地俄國公民都不願做,

    所以出現遠東區失業率高達 10﹪,卻仍有相當多中國非法移民移入的矛盾現象。26依此數字估計中國人包括非法移民在遠東區也不過佔總人口的 2﹪。 另外從外國投資額也可說明中國人在遠東區的經濟影響力並不大。截至2001 年初濱海邊疆區為例,在全部各國總投資額 321.9 百萬美金中,中國僅佔7.6 百萬約 0.5﹪。而南韓、美國、日本所佔比例都在 30﹪左右。如下表:

    濱海邊疆區的主要投資國家 (百萬美元)

    1999 2000 累積至2001年1月 2001

    總外國投資 54.0 78.1 321.9 108.6

    南韓 20.6 43.4 130.4 30.6

    日本 15.9 11.8 67.8 29.7

    美國 4.4 12.0 35.9 38.9

    英國 10 2 18.3 0.1

    中國 0.7 1.9 7.6 0.5

    其它 0.4 7 30.5 8.6

    資料來源: Inter-Regional Assoc.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 Far East and Trans-Baikal

    遠東人口老化及流失的情況都很嚴重,靠人口自然增長補充不了對勞動力的

    需求,另一方面從俄其他地區向遠東移民的可能性並不大。根據俄羅斯科學院遠

    東分院歷史、考古及人種研究所所做的調查,5﹪的俄遠東居民無條件贊同中國人在遠東的存在,而堅決排華的人最近幾年卻增加了一倍,有幾乎 50﹪的人認為隨著中國人的逐漸擴張,俄將失去遠東。有 16﹪的人不知為什麼認為遠東可按租約租給中國。還有 12﹪的人認為遠東會被中國奪取。民眾的這種心態與「黃禍論」、「人口擴張論」在媒體中的泛濫有著直接關係。

    雖然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和中國東北地區在經濟上有互補特色,但在俄羅斯邊

    界區域因東北亞國家移民而產生擔心獨立與黃禍問題的情結,常在反對中國的言

    26根據俄羅斯社科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漆福林( Г.И. Чуфрин)於 2002 年 10 月23 日訪台在福華飯店「中歐學術會議」發表“Russia's Economic Interests in North-East Asia"論文

    時表示。

  • 論中出現。地方主體政治領導者,像普林諾斯基邊疆區長(Governor Evgenii

    Nazdratenko of Primorskii Krai),就是主張反中國觀點。從 1993 年到 1995 年一直

    批評,與邊界貿易有關尤其是非法的中國大陸移民問題。雖自 1997 年大部分中

    國與俄羅斯邊界已被清楚劃分,但一直有亞洲移民非法至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在

    1999 年七月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長(Governor Viktor Ishaev of Khabarovskii Krai)

    警告聯邦政府主席史帝帕辛(Prime Minister Sergei Stepashin):有大量的非法入侵

    者由中國到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因為在中國和俄國之間涉及地區人口流動的壓力

    威脅因素,促使普林諾斯基邊疆區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地區領導者,擴大和

    其他國家合作,尤其是美國、日本和韓國地區。 目前在俄羅斯無論是聯邦還是地方對待外來移民主要還是持很不歡迎的態

    度。主要接納方式是嚴格控管。但在地方上,聯邦主體一級和區(縣)二級政府

    對待俄中邊境貿易態度又有所不同。聯邦中央強調雙方商品交換的不平衡性,強

    調中國人在用便宜價格收購俄羅斯的原材料等;地方政府站在地方政府發展立

    場,則著眼於俄中貿易能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強調居民通過從事穿梭貿易和購

    買廉價的中國商品緩解了社會壓力,認為來自中國商品和中國勞動力的競爭對俄

    企業和工人是一種督促,並非壞事。 如俄「西伯利亞報」( Сибирь)1994 年 1 月 27 日刊登的一篇題為《西伯利

    亞與中國》(Сибирь и Китаий),副標題為《當前的地緣政治現實與「和平擴張」的前景》的文章27,堪稱宣揚「中國擴張」論的代表作。文章列舉了五種「擴張」

    形式:第一種是建立合資企業,第二種是中國的商品擴張,第三種是中國的犯罪

    擴張,第四種是建立包括農業居民點在內的密集的中國工民居民點,第五種是建

    立敵視東正教思想和俄羅斯統一思想的教派。發表有關「中國擴張」言論的不單

    是知識界人士,還有政界、軍界高級官員和聯邦政府要員。遠東邊防軍區司令聲

    稱「中國並不想著意隱瞞在向俄羅斯進行漸進式移民中謀取國家利益的意圖,通

    過犧牲遠東俄羅斯來擴張自己的領土是其長遠戰略目的」。28

    1999 年 4 月 17 日俄《共青團真理報》(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刊登該報記者安德列.卡巴尼科夫的一篇冠以《中國人將占領我們遠東》這樣聳人聽聞的標

    題的文章。該文稱大約到 2010 年,「現代化的中國軍隊的軍事成就將逐漸吸引日本站到中國一方」。291999 年 6 月 8 日俄遠東《金角報》(Золотой Рог)登載莫斯科大學高級研究員謝爾蓋.洛帕托尼科夫(С .Лопатников )的一篇名為《該跟俄羅斯說再見了嗎?》的文章。這位學者認為「西方未必會保護軟弱的民主俄

    羅斯免受中國的擴張」,西伯利亞與遠東遲早要落入中國之手,為避免這個可怕

    的前途,他提出在這一地區建立一個股份制聯邦國家,由「母國」俄羅斯與各股

    東國美國、日本、法國、德國、印度甚至包括中國共同治理。30

    1999 年 8 月中旬俄自由民主黨主席日里諾夫斯基到遠東競選活動時,高唱

    27 Сибирь,1994.1.27. 28 Тихоокеанская звезда, 1996. 12. 5. 29 Кабанников А., Китайцы идут на наш 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 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 1999. 4. 17. 30 Лопатников С., Пришла пора говорить русским до свидания?, Золотой Рог, 1999. 6. 8.

  • 反華言論。他在參加雅庫茨克的群眾集會時對記者煽動說,中國人對俄東部地區

    進行的倒爺擴張在 2008 年會轉變為武裝入侵,「你們現在就需要做好戰爭準備,在阿穆爾河沿岸挖好戰壕。」8 月 13 日他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中央廣場演講時更宣揚:「我們有三個敵人:在遠東是中國;在高加索是土耳其;在西方是美國。

    所有這三個敵人都幻想著俄羅斯的滅亡,都想分裂我們的國家……想占領我們的

    土地。」31

    俄羅斯無論是政界,還是學術界也有很多人不贊成上述「中國擴張論」。如

    赤塔州、阿穆爾州和薩哈林州的領導層官員就認為他們那裡根本就不存在中國

    「悄悄擴張」的威脅。阿穆爾州領導人季亞琴科(А. Бслоногов Дьяченко)說:「歇斯底里挑起反華很可能是另有所圖。」他列舉一系列數據來反駁所謂中國的

    「人口擴張」,人口 120 萬的阿穆爾州,十年來只為 51 名中國人辦理了居住手續,與俄羅斯人結為伉儷的中國人有 20 人,臨時住在這裡的中國人還不到 800 人。32

    拉林教授就曾直言不諱地指出,儘管沒有直接證據使人們推測,這場旨在組

    織反對中國對俄羅斯遠東「擴張的運動」,不單是由地方發起的,還有其他政治

    勢力插手,試圖在這一運動的高潮中,解決某些事關國家利益和純屬莫斯科利益

    的問題33。顯見「中國威脅論」是言過其實,只是莫斯科中央與地方為各自利益

    競爭過程中的「工具」吧。

    陸、結語 在冷戰結束後,和平與經濟發展成為時代主流,俄羅斯面對綜合國力與國際

    威望大為衰落的新形勢下,對民族主義有了新的表現形式。在對外接觸關係上,

    它表現為對外部世界的懷疑與戒備,對外國文化和外來人口產生複雜矛盾的排斥

    心理。有相當一部分俄羅斯人認為引進外資會導致自然資源外流,認為外國投資

    者對合作開發俄國自然資源的目的是企圖把遠東地區變成「原料附庸」,34尤其

    北約與歐盟近年的東擴與日益強大的中國是俄羅斯國家安全最大的外部威脅。對

    俄羅斯而言,當代國家發展戰略重心是遠東與西伯利亞區的經濟開發,俄羅斯深

    知必須加速吸引日韓的資金技術與中國大陸、北韓的人力資源,發揮區域產業結

    構互補性,因此對遠東區的經濟發展和人力資源需求與所形成之「亞洲化」壓力,

    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反映在輸油管之興建上,普京總統迄今仍以俄羅斯國家安

    全利益考量,遲遲未做最後決定,亦不無關係。唯反面思考,將發現莫斯科延宕

    了遠東區甚至是整個東北亞地區的經濟開發至深且鉅,亦應分擔一定責任。 近年來使俄羅斯人更加不安的是中國眾多的人口對俄羅斯所形成的壓力。俄

    31 Владивосток, 1999. 08. 13. 32 А. Бслоногов Дьяченко, Известия, 1995. 3. 16. 33 Ларин В. Л., Китай и 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 России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90-х годов: проблемы регионально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Владивосток: Дальнаука, 1998. c. 283. 34 李傳勛,《俄遠東地區對華輿論中的某些消極傾向評析》,西伯利亞研究,27 卷 2 期,2000 年 4 月,頁 8。

  • 羅斯前副總理蓋達爾就認為嚴重的問題是:「在我們兩國的接壤地區,中國領土

    上的人口密度是我們的一百倍。中國人口總數是俄羅斯的 8 倍」35。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只有約 3200 萬居民,這個數字由於人口外流還在減少中。而據估計中國與俄羅斯毗鄰的地區「單是失業人數就幾乎達到 2000 萬」,全中國失業人數達 2.3 億,這些人為了生存極可能要向「空曠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區移民,進行所謂的「人口擴張」,如果加上日韓兩國在遠東區的經濟活動數據高達 60%,或許這才是普亭總統內心所真正擔心的遠東區「亞洲化」現象。但是本文要指出

    的是「亞洲化」現象在全球化與區域經濟整合聲中,對遠東區而言,為了遠東區

    的經濟發展與遠東區俄羅斯居民的福祉,應持正面健康態度視之。 杭廷頓(Samuel P.Huntington)在其 1997 年春出版的《文明衝突與世界次序

    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一書中,宣稱 1995 年西伯利亞遠東非法中國移民已經有 300 萬到 500 萬人,并引用俄國防部長有關中國威脅論的話,就預言中國到 2010 年就會占領符拉迪沃斯托克、阿穆爾河谷和東西伯利亞的其他要地,以便保護在那裡生活的同胞36。美國另一

    學者丹尼爾尤金(Daniel Yergin)與賽恩古斯塔夫森(Thane Gustafson)在其「俄羅斯 2010」書中預測:中國人大批遷往俄羅斯遠東區,佔據可觀糧食及經濟活動,遠東將成為日、韓中國新的競技場。371997 年 1 月的美國《新聞周刊》(News Week)則煞有其事地做出更悲觀的預測,稱 2005 年春北京就會派出若干支用輕武器裝備的警察分隊去遠東區保護中國移民,這些言論自然有推波助瀾作用。但

    是對照本文引據遠東區亞洲移民經濟活動中,中國所佔極低比率,與實際移入人

    口數據,以及中俄邊界的劃定,這些言論是擔心有餘而證據顯然都不足。 再說,如果「亞洲化」是擋不住的趨勢,俄羅斯當局應以更積極態度,妥善

    規劃開發遠東區,將「亞洲化」問題化解於遠東區的經濟開發中,以區域化經濟

    整合提升全球競爭力的概念,以創造東北亞地區國家「皆贏」的局面。

    35 Гайдар, Россия в 21 веке: не мировой жапдарм, а авангард демократии в Восточной Азии, Новости, 1995. 5. 18. 36 Samuel P.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 New York : Simon & Schuster, 1996). 37 Daniel Yergin &Thane Gustafson, Russia 2010 and What It Means for the World, 參見王嘉源譯,俄羅斯 2010 年,台北:時報出版社,1995,頁 187。

  • Direct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European Studies, Nan Hua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