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11 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資訊融入教學效能相關研究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 Incorporating Teac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s. 莊維貞 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許金發 彰化縣西勢國小訓導主任 本研究在瞭解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資訊融入教學效能之相關情形。 本研究隨機抽取彰化縣國小教師 683 名為研究對象。根據受試者在「電腦自 我效能」、「資訊融入教學效能」的得分,以 SPSS 統計軟體建檔,採用描述性 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等方法進行 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1.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感受上,屬於中等略高程度。 2.國小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的表現上,屬於中上程度,其中以「班級學習 氣氛」層面最高,其次為「教師教學研究」。 3.所有背景變項之性別、年齡、教育背景、是否擁有個人電腦、每週使用電腦 時間與接觸電腦時間,在教師「電腦自我效能」上皆有顯著差異。 4.性別、年齡、教育背景、是否擁有個人電腦、每週使用電腦時間與接觸電腦 時間,在教師「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各層面上皆沒有顯著差異。 5.國小教師的「電腦自我效能」感受與「整體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及其各層面 的表現有顯著的相關。 6.國小教師的「電腦自我效能」感受對「整體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具有預測力, 預測變異量達 11.7%。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建議供教育當局、國小教師以及未 來研究參考。 關鍵詞:資訊融入教學、電腦自我效能、教學效能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11

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資訊融入教學效能相關研究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 Incorporating Teac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s.

莊維貞 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許金發 彰化縣西勢國小訓導主任

摘 要

本研究在瞭解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資訊融入教學效能之相關情形。

本研究隨機抽取彰化縣國小教師 683 名為研究對象。根據受試者在「電腦自

我效能」、「資訊融入教學效能」的得分,以 SPSS 統計軟體建檔,採用描述性

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等方法進行

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1.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感受上,屬於中等略高程度。

2.國小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的表現上,屬於中上程度,其中以「班級學習

氣氛」層面最高,其次為「教師教學研究」。

3.所有背景變項之性別、年齡、教育背景、是否擁有個人電腦、每週使用電腦

時間與接觸電腦時間,在教師「電腦自我效能」上皆有顯著差異。

4.性別、年齡、教育背景、是否擁有個人電腦、每週使用電腦時間與接觸電腦

時間,在教師「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各層面上皆沒有顯著差異。

5.國小教師的「電腦自我效能」感受與「整體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及其各層面

的表現有顯著的相關。

6.國小教師的「電腦自我效能」感受對「整體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具有預測力,

預測變異量達 11.7%。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建議供教育當局、國小教師以及未

來研究參考。

關鍵詞:資訊融入教學、電腦自我效能、教學效能

Page 2: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12

Zhuang Wei-Che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the graduate program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at DYU

Hsu Chin-Fa, director of lectures affairs at Shi-hsi elementary schools at Chunag-hua coun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situation between

teachers’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information incorporating teach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The participants were 683 elementary teachers randomly

selected in Changhua county. The respondents’ scores out of teachers’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information incorporating teaching were keyed in SPSS for

Window.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tudy results were:

1. Teachers’ perception in computer self-efficacy was above the average.

2.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cores in information incorporating teaching

was above the average in which the score of “class learning climate”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plan of teaching strategy”.

3.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all background variables, such as sex,

ag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hether teachers owned personal computers, and

time of teachers’ accessing computers and teachers’ computer self-efficacy.

4.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did not exist between all background variables, such as

sex, ag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hether teachers owned personal computers,

and time of teachers’ accessing computers and every dimension of teachers’

information incorporation teaching.

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achers’ perception for every

dimension in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that in information incorporating

teaching.

6. Teachers’ perception for computer self-efficacy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information incorporating teaching. Predicting variance was up to 11.7%.

The study results can be considered as suggestions for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y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as references for future studies.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gender roles, work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

Page 3: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13

一、前 言

(一)研究動機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也是資訊

科技的世代,隨著這時代及環境的變遷,教育改革

與教育革新成為世界各國努力的方向,更由於科技

發展日新月異,電腦的使用也日漸普及,網際網路

的盛行更加速了資訊社會時代的來臨,因此,不論

在學習、工作、研究、甚至是一般家庭娛樂上,電

腦早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了。我國為了

因應社會變革,提昇國家競爭力,順應這一波波世

界性的改革浪潮,開始了一連串的教育改革行動。

在這個追求創新的時代,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

足學生對學習的需求,透過創新的教學方式,不僅

能符合未來學生的需要,更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

向。

因此,為了趕上世界潮流的發展,落實我國資

訊教育,教育部自民國八十六年起開始推動為期十

年的「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劃」,其目的就是要促

進全國資訊教育軟體、教材資源的整合,提供全國

教師及學生共享教學資源,使資源相互流通,並藉

此縮短城鄉間的差距。另外,教育部亦於民國九十

年六月公佈「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揭櫫了「資

訊隨手得、主動學習樂、合作創新意、知識伴終生」

四大願景、十項策略、七大指標,其發展重點著重

在規劃校園的資訊科技學習環境、創新學習活動、

普及學生的資訊素養和發展學習能力為目標[2]。

所以,資訊科技在未來的教學上勢必成為一個跨領

域、跨學科的重要主題,而且,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也將會成為國內未來教學的新型態。

許多教師與專家學者[1];[9]皆相信,資訊科

技可以促進教育改革,對傳統教學帶來革新。因

此,近幾年來許多研究紛紛試著將資訊科技融入各

領域教學中,其研究結果皆證實,使用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的確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效[3];

[4];[7];[8];[6]。由此可見,資訊科技整合教學,

不但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環境與方式、提供學生多樣

化的學習,更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並增進學習效

果。因此,研究者想藉此了解資訊融入教學效能的

現況,及不同條件(性別、年齡、學歷)、不同電腦

經驗的教師該如何順應時代潮流,掌握資訊科技應

用之脈動,適時地運用資訊科技來融入或輔助教

學,創造更好的教學品質與環境,進而提升教學者

的教學效能及學習者的學習成效,此乃本研究之研

究動機之一。

面對一波波來勢洶洶的科技浪潮,教師是否有

足夠的自信心面對電腦這項科技新產物,並且樂於

將其運用於課堂教學上,以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增

進學生學習樂趣,提昇教學效能,這和教師的電腦

自我效能感有很大的相關。因此,研究瞭解國小教

師的電腦自我效能現況及取向,與其對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效能的影響,乃為本研究之研究動機之二。

(二)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

下:

1.瞭解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資訊融入教學效

能現況。

2.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及資

訊融入教學效能上的差異情形。

3.探討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資訊融入教學效

能的關聯性。

4.探討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對資訊融入教學效

能的預測力。

二、文獻探討

(一)教師電腦自我效能

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論,原本是一種社會認

知理論,一直到了Hill [17]才開始把自我效能應用

於電腦行為上,近年來已被資訊系統專家引用來說

Page 4: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14

明人類的電腦行為。這些研究顯示,自我效能對於

人們在電腦技能的反應上,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

素,教師是否有信心面對電腦這項科技的新產物並

將其運用於教學上,這和教師的電腦自我效能有很

大的相關。

1.電腦自我效能的定義

Compeau 與 Higgins [12]將電腦自我效能定

義為個人對其電腦能力的判斷,強調電腦自我效能

為反應出個人覺知其使用電腦完成工作的能力,而

並非某些實際的電腦操作技巧,如將硬碟格式化或

是使用某一軟體的能力,而是個人對其能否運用這

些技能完成許多不同任務能力所做的判斷。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說明如下:

(1)引導性精熟:成功的使用電腦就可以產生較高

的電腦自我效能,這一點對於電腦軟體的新使

用者,尤其重要。新使用者若在正式使用軟體

前缺乏實作訓練,使用時必遭挫折,電腦自我

效能也就隨著信心受打擊的影響,而隨之降低。

(2)行為模仿:從觀察別人的行為表現而學習。他

們的研究發現電腦訓練採用行為模仿的方法,

確實可以增進電腦自我效能及加強訓練內容的

學習。

(3)社會性說服:向使用者保證他們有能力掌握電

腦新科技,而且也能成功的使用它,將可幫助

使用者建立信心。

(4)生理狀態:人們常常因為缺乏能力而產生焦慮

感,如果一個人使用電腦時有焦慮感,而且把

焦慮歸因於能力不足,這樣的想法會降低其電

腦自我效能。

3.教師電腦自我效能的重要性

Levine [19]指出信念對行為有決定性的影響

力,電腦自信會對於學習者所投注學習心力有很大

影響,實際操作所產生的效能感會除了與個人未來

的使用情況有關,也會影響個人是否願意更深入瞭

解使用,如果個人電腦自我效能低落,可能會產生

抗拒使用電腦或出現電腦焦慮等情形。

總之,今日電腦科技逐漸普及於校園,學生對

於電腦的態度及使用深受教師的影響,Delcourt 與

Kinzie [14]認為在學校中使用科技且對電腦具有正

向態度及效能感的教師,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十分重

要的模範,可使學生對電腦科技有正向的態度。據

此可知教師電腦效能感的高低除了影響本身之電

腦行為及學習意願外,更為學生表率。

(二)資訊融入教學效能

1.資訊融入教學效能的定義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昇教學效

能,而教師教學效能被定義為:是指教師從事教學

工作時,能夠依據教學策略規畫教學、營造良好的

教學氣氛、並透過多元教學評鑑以達成教學目標,

追求最佳的教學品質成效,完成特定的教育目標。

而資訊科技在此教學過程中,扮演的是達成教學目

標的輔助角色,所以資訊科技基本上是教育活動的

輔助工具,近年來被廣為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中的科技整合應該是指在融入、整合與無間隙的方

式下,使用科技來支援與延伸課程目標,使學生能

從事有意義的學習活動[15]。

2.評估資訊融入教學效能之層面

(1)從相對優勢的觀點談起

Roblyer [20]指出教師在考慮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時,除了必須思考該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設計

外,還必須進一步考慮採用資科技融入教學的策略

是否具備相對優勢。換言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

方式不僅要具備能達成教學目標的成效,還要能凸

顯有別於其他教學方式的特質,才會被教師所採

用。

Page 5: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15

(2)從資訊融入教學的優勢來看

Roblyer [20]認為使用資訊融入教學的五項理

由:A.學習動機的增加(motivation):能符合學習者

個別的速度與需求,當學習者覺得能掌控自己的學

習,將會提昇個體的內在動機。B.具備獨特的教學

能力(unique instructional capabilities):藉由媒體的

特性,不僅能協助學習者搜尋豐富的資源,將抽象

的問題與解答視覺化、也能捕捉、分析和呈現學習

者的學習過程,留下讀者反應的珍貴記錄。C.支援

創新的教學方法 (support for new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許多以科技為主的教學活動,需要藉

由合作學習與群組的方式進行學習,並透過網路跨

時間與空間的互動功能,集結眾人的智慧與分享結

果 。 D. 提 昇 教 師 的 生 產 力 (increased teacher

productivity):當科技能協助教師處理學生學習過

程的記錄,與繁複的準備的工作,教師就能擁有更

多的時間分析學生的需要,與進行個別化的教學;

當教師越熟悉科技與資源的特性,就能駕輕就熟的

運用科技,並提昇個人的教學專業。E.具備資訊時

代所需的技巧(required skills for an information

age):協助學習者在資訊社會中成為終身學習者,

而成為資訊時代的公民,學習者必須獲得三個的基

本能力:即科技素養、資訊素養和媒體素養。

從上述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描述中,研究者將

之歸納成為下面四個層面作為評鑑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效能的依據。層面如下:

1.資訊融入之教學策略規劃

2.資訊融入之班級學習氣氛

3.資訊融入之教學活動評鑑

4.資訊融入之教師教學研究

此一分類考量了評量教師有效教學的觀點,與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可能帶來的優勢,亦較貼近教師

們較為實際的感觸層面。因此,研究者也擬以此作

為評量教師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效能的問卷層

面。

(三)電腦自我效能與資訊融入教學效能的關聯

1.資訊融入教學的障礙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台灣中小學近期的重要

教育政策,也是九年一貫課程中的重要議題。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希望可以解決傳統教

室裡所不能克服的問題,也希望能夠提高教師的教

學效能與學生的學習成效。然而台灣的資訊教育在

國家經費的大力補助下,校園電腦設備與網路的建

置,也已經達到「班班有電腦」、「學校能上網」

的目標了,而教師們也花了許多的時間去研習並研

讀軟體。但是,利用科技融入教學的理念,實施至

今,卻因為仍有諸多的原因,成效至今難以評估。

而龐大投資的背後,仍有許多的問題在等待解決。

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理念下,教師被期望擁

有將科技融入各科教學的專業能力,並發展適當的

教學模式,以提昇學生在該領域上的學習成效。根

據 Roblyer [20]的定義;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並不只

是會用電腦而已,而是指老師能利用電腦多媒體來

達到更有效的教學目標,並透過科技來幫助學生培

養搜尋資訊的知識與技能。因此,教師如何應用科

技工具使得教學準備更有效率,教學內容與活動更

多元化,並使評量多樣化,才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所要被強調的重點。若只是將電腦的硬體與軟體資

源帶進校園,只強調班班有電腦,班班有網頁,有

幾台單槍,有多少專用教室,這些也只是量的提升

而已,並無法得知應用資訊科技的結果與教學成效

的相關性。

2.電腦自我效能與資訊融入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

在電腦網路科技蓬勃發展之後,電腦自我效能

在研究上已然成為重要探討的動機因素。許多研究

也顯示,電腦自我效能對於多媒體教學是重要的影

響因素[18]。

另外,也有許多的研究顯示,教師的自我效能

Page 6: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16

會影響他們的教學知識與必要的技能,也因而影響

教學的成效[16]。而有關教師自我效能與電腦科技

應用的相關研究顯示,教師對於電腦使用之效能越

高者,傾向願意而且喜歡在教學上使用電腦,也對

於電腦融入教學抱有正面肯定的態度[10],而教師

自我效能的高低程度,也是影響教師是否願意從傳

統的教學方法,轉換成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重點因

素之一[13]。

據此可知教師電腦效能感的高低除了影響本

身之電腦行為及學習意願外,也是影響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的意願,提升教學效能成敗之主因。因此,

唯有加強教師本身電腦資訊能力,提升教師電腦自

我效能感,有信心運用於教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才有落實的可能性,如此方能豐富教師教學內容、

提昇學生學習動機、增進教學成效。

(四)影響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資訊融入教學效能

的背景因素

分析國內外實證研究,有關教師電腦自我效能

與資訊融入教學效能的影響因素,普遍性被探討的

背景變項大多包括:性別、年齡、最高學歷、是否

擁有電腦、每週使用電腦時間、接觸電腦時間等因

素,本研究希望參酌以上專家學者之相關研究變項

後,進行進一步研究,以提供未來研究者最有利之

佐證。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樣本

1.預測問卷的研究樣本

本研究預試的樣本係就彰化縣的公立國民小

學,依學校規模分層隨機抽取 18 所樣本學校,抽

取 140 位教師數為預測問卷的研究對象,回收 136

份,回收率 97.14%;扣除無效問卷 9 份,有效問

卷 127 份,有效問卷比率為 90.71 %。

2.正式問卷的研究樣本

本研究正式問卷係以隨機抽樣原則,依學校規

模大小分層抽取彰化縣公立小學 782 名之國小教

師為研究對象,問卷調查回收 723 份,回收率 92.46

%;扣除無效問卷 40 份,得有效問卷 683 份,有

效問卷比率為 94.47%。

(二)研究架構圖(如附錄圖 3-1)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皆以Likert五點量表進

行施測評分。研究工具包括二個量表。「電腦自我

效能量表」直接採用翁淑緣[5]所編製的電腦自我

效能量表,測量受試者個人對自己完成各項電腦相

關任務及電腦能力的信心(共13題)。

其次,有關「資訊融入教學效能量表」的編製,

研究者依據文獻探討,參酌有關文獻的量表,結合

相關研究,及研究目的與研究架構,擬定量表題

項。在初步草擬後,與指導教授、負實際工作經驗

之同仁進行討論,將題項加以修訂、合併或刪改修

編而成。施測後再以SPSS 12.0版套裝統計軟體進

行信、效度分析後,形成正式問卷。

1.因素分析:

本研究就電腦自我效能量表及資訊融入教學

效能量表進行效度分析,採用因素分析,取KMO

值與Bartlett球形檢定,當卡方值自由度為達顯著,

代表母群相關矩陣間有共同因素存在,進行因素分

析。再以主成分分析法強制萃取因素,經由最大變

異量法(varimax rotation)進行直交轉軸,去除因素

負荷量過低者,抽出如預期的因素,找出題目所屬

之層面,並界定各層面之名稱。(如附錄表3-1)

2.信度分析:

本研究為探究量表之可信度而進行信度

(Reliability)分析。採用Cronbach α檢定量表的內部

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

(1)電腦自我效能總量表信度係數α=.942,具有良好

信度。

Page 7: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17

(2)資訊融入教學效能量表各層面之α係數是「教學

策略規劃」為.885、「教學活動評鑑」為.838、「班

級學習氣氛」為.855、「教師教學研究」為.825,

總量表信度係數α=.945,可見得資訊融入教學效

能量表的信度相當高。

(四)統計方法與資料處理

本研究將有效問卷量表編碼、輸入電腦,並以

SPSS 12.0 for Window套裝統計軟體進行資料處理

與分析,分析處理之統計方法,說明如下:

1.以因素分析篩選預試問卷的題目,以Cronbachα

係數來說明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以選擇適當題

目,編製成正式問卷。

2.以平均數和標準差來了解國民小學教師電腦自

我效能及資訊融入教學效能的現況。

3.採用次數分配和百分比來統計樣本的「個人背

景」資料,以瞭解其樣本基本特性。

4.在個人背景變項中的「性別」、「是否擁有個人

電腦」,採用獨立樣本t考驗,以分析其在電腦自

我效能及資訊融入教學效能是否有顯著差異。

5.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考驗不同背景變項(年

齡、學歷、接觸電腦的時間、每週使用電腦的時

間)之國民小學教師在整體「電腦自我效能」上及

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各層面上之差異顯著性。

6.以皮爾森積差相關來探討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

資訊融入教學效能間之相關。

7.以多元迴歸來探討教師電腦自我效能對資訊融

入教學效能的預測力。

四、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資訊融入教學效能

之現況分析

1.在教師電腦自我效能方面

由附錄表4-1得知,國小教師在整體電腦自我

效能感受上,每題平均數為3.60,由此可知,國小

教師電腦自我效能感是屬中等略高程度(略高於量

表中數3)。

2.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方面

由附錄表4-1得知,資訊融入教學效能調查問

卷的每題平均數為3.80,得分的程度屬於中上。顯

見教師整體資訊融入教學效能的實際情形尚佳。

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調查問卷中四個層面的

得分情形,依序為:「班級學習氣氛」、「教師教

學研究」、「教學策略規劃」、「教學活動評鑑」,

其平均數除以題數之得分,分別為3.97、3.81、

3.73、3.69,其平均值皆略高於中間值3。

從上述資料發現,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四個層

面中,以「班級學習氣氛」的表現最好。在教室裡,

能營造融洽的學習氣氛;在教學過程中,會重視學

生的需求;與學生分享彼此經驗,促進師生互動與

情感交流;並能維持良好的上課秩序;對於學生的

進步會給予讚美和鼓勵。

而在提供引導性的練習,以熟悉學習教材的機

會;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定學生成績;與學生檢

討學習成果,指導其努力的方向;依據評量結果來

調整教學進度、難度和方法等有關的「教學活動評

鑑」表現則較不理想。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及資訊

融入教學效能上之差異分析

1.不同性別之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及資訊融入教

學效能上之差異分析

(1)在教師電腦自我效能方面

由附錄表4-2可知,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在整

體電腦自我效能上達到顯著差異水準(t=6.26,

p<.001)。男性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上顯著高

於女性國小教師。

本研究結果的原因:極可能是傳統性別角色的

認定,認為電腦是男性的專業,這種偏差觀念使女

性教師接觸電腦的機會相對較少,造成女性對電腦

Page 8: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18

的陌生感與較負面的電腦態度。

(2)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方面

由附錄表4-2結果可以得知,男女生在資訊融

入教學效能整體及各層面上的差異未達顯著水

準,顯示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效

能上沒有顯著的差異存在。

2.不同年齡之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及資訊融入教

學效能上之差異分析

(1)在教師電腦自我效能方面

由附錄表4-3可知,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在整

體電腦自我效能上達到顯著差異水準(F=9.138,

p<.001)。經事後比較發現:30歲以下及31歲 ~ 40

歲年齡層的老師在電腦自我效能感受上高於41歲

~ 50歲及50歲以上年齡層的老師。

造成上述研究結果的可能原因為:年紀較輕的

教師在接受教育過程中有更多機會參與電腦相關

課程及接收電腦資訊,具備電腦知能自然相對提

昇,也較能肯定電腦在教學上的重要性,因此30

歲以下的國小教師,使用電腦與需要應用電腦或學

習電腦的時間與機會或意願,相對於其他年齡層的

教師而言是較多的,所以在電腦自我效能的程度上

也愈高。而50歲以上的國小教師,早期教學時電腦

尚未普及,在電腦的使用機會上相對較少,一旦面

臨九年一貫課程,必須將資訊融入各科教學時,在

電腦使用與應用上的信心較低,所以相對的50歲以

上的國小教師較其他年齡層的國小教師在電腦自

我效能的程度上也愈低。

(2)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方面

由表4-3結果可以得知,不同年齡之教師在資

訊融入教學效能整體及各層面上的差異未達顯著

水準,顯示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

效能上沒有顯著的差異存在。

3.家中是否有電腦對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及資訊

融入教學效能上之差異分析

(1)在教師電腦自我效能方面

由附錄表4-4可知,家中是否有電腦對教師在

電腦自我效能上的差異未達顯著水準,顯示家中是

否擁有電腦對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上沒有顯

著的差異存在。

(2)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方面

由附錄表4-4結果可以得知,家中是否有電腦

對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整體上的差異未達顯

著水準,唯獨對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四個層面中之

「班級學習氣氛」分層面上,達到顯著差異水準(t

=2.00,p<.05)。

4.不同學歷之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及資訊融入教

學效能上之差異分析

(1)在教師電腦自我效能方面

由附錄表4-5可知,不同學歷的國小教師在電

腦自我效能上達到顯著差異水準 (F=7.206,

p<.001)。經事後比較發現:研究所(含40學分班)

畢業的老師在電腦自我效能感受上高於師大、師範

學院及一般大學(含師資班)畢業的老師。

造成研究結果的可能原因為:研究所畢業的國

小教師,在其進修的歷程中,使用電腦與需要應用

電腦或學習電腦的時間與機會,相對於其他學歷的

國小教師而言是較多的,因為研究所畢業的國小教

師其求學時間較久,接受的訓練較多,近來電腦普

及於校園,多數學生在繳交作業及報告均以電腦編

排打字,繳交方式亦有以電子郵件傳送者,找尋資

料更需仰賴網路各種學術資料庫,所以研究所畢業

的國小教師,可能在學習過程中愈有機會接觸電

腦,也愈有使用電腦的需要,因此在電腦自我效能

的程度上也愈高。

(2)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方面

由附錄表4-5結果可以得知,不同學歷之教師

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整體及各層面上的差異未達

顯著水準,顯示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在資訊融入

Page 9: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19

教學效能上沒有顯著的差異存在。

5.接觸電腦時間不同的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

及資訊融入教學效能上之差異分析

(1)在教師電腦自我效能方面

由附錄表4-6可知,接觸電腦時間不同的國小

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上達到顯著差異水準(F=

9.77,p<.001)。經事後比較發現:接觸電腦時間10

年以上之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感受上高於接

觸電腦時間2~5年及6~10年的國小老師。

造成本研究結果的可能原因為:接觸電腦時間

愈久,擁有愈多的電腦相關使用經驗與熟悉程度,

無論使用功能或擅長領域與工作所需是否有直接

關係,對電腦的熟悉與接納程度必定較接觸電腦時

間短者為佳,即使面對不同的電腦軟體操作,原本

擁有電腦相關知識及技能也容易有遷移效果。個人

接觸電腦時間愈久,在電腦自我效能上比較有正向

的反應或較佳的表現。教師先前的電腦經驗與接觸

電腦的時間愈久,對電腦就愈加熟悉,因此,一旦

要求教師要使用電腦時,接觸電腦較久的教師,其

電腦自我效能程度愈高;反之,接觸電腦的時間愈

短,表現出的電腦自我效能就愈低。

(2)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方面

由附錄表4-6結果可以得知,接觸電腦時間不

同的國小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整體及各層面

上的差異未達顯著水準,顯示接觸電腦時間不同的

國小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上沒有顯著的差異

存在。

6.每週使用電腦時間不同的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

效能及資訊融入教學效能上之差異分析

(1)在教師電腦自我效能方面

由附錄表4-7可知,每週使用電腦時間不同的

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上達到顯著差異水準(F

=12.07,p<.001)。經事後比較發現:每週使用電

腦時間16小時以上之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感

受上高於每週使用電腦時間1-5小時、6-10小時及

11-15小時的國小老師。

造成本研究結果的可能原因為:個人使用電腦

時數愈多,代表使用電腦經驗愈豐富,此外,經常

使用電腦若非工作所需,則屬個人志趣,無論是因

工作需要或個人需求而使用電腦,必然累積較多的

電腦知識及正向的態度,教師每週使用電腦的時間

愈多,對於電腦的操作與使用較熟悉,表現在電腦

自我效能的程度上也愈高。

(2)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方面

由附錄表4-7結果可以得知,每週使用電腦時

間不同的國小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整體及各

層面上的差異未達顯著水準,顯示每週使用電腦時

間不同的國小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上沒有顯

著的差異存在。

(三)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資訊融入教學效能

相關之探討

由附錄表4-8,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資訊

融入教學效能的積差相關分析發現結果如下:

1.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整體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其

相關係數 r 值為.342,兩者達到.001的顯著水準

(P<.001),因此,兩者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

2.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教學策略歸劃」的教學效

能,其相關係數 r 值為.331,兩者達到.001 的顯

著水準(P<.001),因此,兩者之間具有顯著的正

相關。亦即電腦自我效能得分愈高者,在「教學

策略歸劃」的教學效能得分也愈高。

3.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教學活動評鑑」的教學效

能,其相關係數 r 值為.269,兩者達到.001 的顯

著水準(P<.001),因此,兩者之間具有顯著的正

相關。亦即電腦自我效能得分愈高者,在「教學

活動評鑑」的教學效能得分也愈高。

4.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班級學習氣氛」的教學效

能,其相關係數 r 值為.296,兩者達到.001 的顯

Page 10: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20

著水準(P<.001),因此,兩者之間具有顯著的正

相關。亦即電腦自我效能得分愈高者,在「班級

學習氣氛」的教學效能得分也愈高。

5.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教師教學研究」的教學效

能,其相關係數 r 值為.294,兩者達到.001 的顯

著水準(P<.001),因此,兩者之間具有顯著的正

相關。亦即電腦自我效能得分愈高者,在「教師

教學研究」的教學效能得分也愈高。

(四)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對資訊融入教學效能

預測力之探討

由附錄表4-9,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結果得知,

投入的預測變項(電腦自我效能)達到顯著水準,其

多元相關係數為.34,解釋變異量為.12,亦即解釋

量為12%,F值90.08,達到.001 顯著水準(P<.001)。

表示教師電腦自我效能對於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具

有正向的預測作用。換言之,為提高教師資訊融入

教學效能,則應先提升教師電腦自我效能感。

五、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感受上,屬於中等略高

程度。

2.國小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的表現上,屬於中

上程度,其中以「班級學習氣氛」層面最高,其

次為「教師教學研究」,而在「教學活動評鑑」

表現則較不理想。

3.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感受

上有不同的差異情形:男性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

效能上顯著高於女性教師。30歲以下及31歲~ 40

歲年齡層的老師在電腦自我效能感高於41歲~ 50

歲及50歲以上年齡層的老師。研究所(含40學分班)

畢業的老師在電腦自我效能感高於師大、師範學

院及一般大學畢業的老師。接觸電腦時間10年以

上之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感高於接觸電腦時間

2~5年及6~10年的老師。每週使用電腦時間16小

時以上之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感高於每週使用

電腦時間1-5小時、6-10小時及11-15小時的老師。

4.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

整體及各層面上皆沒有顯著差異。

5.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感受與整體資訊融入教

學效能及其各層面的表現具有顯著的正相關。

6.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感受對資訊融入教學效

能表現具有正向的預測作用。

(二)建議

1.對師資培育機構的建議

(1)擺脫「電腦為男性優勢」之性別刻板印象

男性國小教師對於電腦自我效能顯著高於女

性教師。其可能原因來自於女性國小教師對於電腦

存有負面的態度,且具有「電腦為男性優勢」之性

別刻板印象,造成女性國小教師的電腦自我效能低

於男性國小教師。因此,師資培育機構應致力於培

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念,改正學生性別差異的認知

態度和行為表現,達到男女均有能力學好電腦的正

確認知。

(2)儘早接觸與使用電腦

接觸電腦愈早,使用電腦時間愈久,其電腦自

我效能相對而言較高。因此,師資培育機構應增加

必修課程中與電腦有關的課程比例,讓學生儘早接

觸與使用電腦,藉由電腦使用經驗的增加,提升電

腦自我效能,並減少對電腦的焦慮與恐懼。

(3)廣開電腦相關在職教師進修專班或研習

在師資培育機構回流教育與終生教育的政策

下,建議師資培育機構如能於夜間或寒暑假期間,

廣開電腦相關在職教師進修專班或研習,以連慣性

與進階性的電腦相關課程,來增加在職國小教師使

用電腦與熟悉電腦的機會,這對於提升國小教師電

腦自我效能,當有所裨益。

Page 11: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21

2.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1)訂定教師學習電腦的證照制度

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感受上屬於中等程

度(略高於量表中數3)。因此,教育行政主管機關

如能訂定一套足以激勵教師學習電腦的證照制

度,當能鼓勵教師循序漸進學習電腦,進而提升教

師的電腦自我效能。

(2)依教師個人需求參加電腦研習及觀摩活動

研究發現國小教師背景變項中,在性別、年

齡、最高學歷、接觸電腦時間、每週使用電腦時間

等,在電腦自我效能方面皆有顯著差異。因此,教

育行政主管機關如能辦理系統性及切合個人需要

的電腦研習及觀摩活動,讓教師依個人需求選擇參

加,這對於協助教師熟悉電腦進而提升教師電腦自

我效能,會有很大幫助。

3.對學校的建議

(1)降低教師的電腦焦慮

本研究顯示國小女性教師、年齡在50歲以上、

一般大學畢業、接觸電腦時間在2~5年、每週平均

使用電腦時間在5小時以下的國小教師,電腦自我

效能較低。因此,在學校中對於電腦較沒有信心且

對電腦焦慮較高的教師,可以藉由某些教學策略,

降低教師的電腦焦慮,提升其對電腦的自信心。如

熟悉策略、建立「支持性」的學習環境、壓力處理

策略等。

(2)學校訂定完善的電腦使用管理辦法

由研究發現使用電腦時間愈久,其電腦自我效

能相對而言愈高。擴大內需方案實施之後,各校電

腦設備多已更新與增加,因此學校若能於充實電腦

相關設備的同時,訂定完善的電腦使用管理辦法,

充分整合並運用現有電腦資源,激勵和方便教師使

用電腦,以熟悉電腦及增加教師與電腦接觸的時

間,鼓勵教師多方面參與電腦相關的課程與活動,

藉以降低對電腦的恐懼,提高教師自信心,以增加

其電腦自我效能。

(3)學校實施教師的「師徒制」

面對九年一貫資訊融入各科教學時,學校若能

實施教師的「師徒制」,辦理校內電腦相關的教學

觀摩,以協助教師將電腦應用於教學上,進而將資

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增進教學效能,並以成功的

電腦經驗提升國小教師的電腦自我效能。

4.對國民小學教師的建議

(1)國小教師自我要求提升電腦自我效能

面對資訊化時代的來臨,國小教師必須自我要

求,充實自我的電腦專業知能,自我激勵學習與成

長,提升電腦自我效能,以因應未來教育的需求,

裨益資訊融入教學效能。

(2)建立組織成員的「團隊意識」

根據研究發現,背景變項不同對教師電腦自我

效能有極大的影響,過去教育單位多被稱為是僵

化、刻板的科層組織,班級教師間大多屬於單兵作

戰或各自為政,而往往也較欠缺主動汲取新知、分

享知識的習慣。在九年一貫新課程的教學之中,教

師已由以往的分科教學邁向七大領域的合科教

學。教師應針對本身背景及領域的專長,積極融入

班群組織之中,與其他教師發揮協同、合作教學的

最大效益目標。如此一來,除了可增加班群教師之

間彼此的良性互動之外,也藉由班群間信任與分享

的組織文化,將知識的建構、儲存、流通、與擴散

發揮最大極限,進而能建立組織成員的「團隊意

識」,強化整個班群的教學效能。

5.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1)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限於人力、時間及經費等客觀因素,無

法實施大規模抽樣,僅以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為調

查研究之母群體,故未來研究可將研究範圍及對象

擴大其他地區或全國,使研究結果更有推論性及代

表性。

Page 12: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22

(2)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僅以個人背景變項來探討國小教師電

腦自我效能與資訊融入教學效能相關的問題,但研

究者曾與職場同仁及他校教師非正式的討論到本

研究的結果,發現教師的個性、人格特質、學校的

電腦設備、學校氣氛、校長領導風格、行政支援等

等亦是影響教師電腦自我效能的原因之一。所以未

來的研究,可將更多相關的變項納入探討,以求周

延而深入的研究結果。

(3)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以自陳式量表作為測量工具,受試者在

填答時,可能會發生理想化、自我期許或社會期許

的效應存在,致使本研究結果有測量誤差的存在。

僅以問卷做調查而沒有兼用觀察、訪問等方法,所

以較不深入、不完整,因此未來研究者可兼顧質與

量的方法,互相補充印證,使研究更趨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全世.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 資

訊教育. 80. 23-31. 2000.

[2]何榮桂, 陳麗如. 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的內

涵與精神. 資訊教育雜誌. 85. 22-28. 2001.

[3]吳坤彰. 結合學習環策略與電腦網路於國小自

然科教學之行動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高雄.

2000.

[4]林傳傑. 資訊融入教學與評量-以「地球運動」

為例. 國立屏東師範教育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大學. 屏東. 2004.

[5]翁淑緣. 影響國中學生電腦學習意願之個人特

性探討. 教育與心理研究. 23. 147-172. 2000.

[6]楊昌珣. 資訊科技融入運動技能教學可行性之

研究-以臺北市立仁愛國民中. 私立輔仁大學

體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私立輔仁大學. 台北縣.

1994.

[7]陳麗紅. 資訊科技融入社會科教學學習成效之

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大學. 屏東. 2004.

[8]曾佩宜. 應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科教學設計之

實證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台北市. 2004.

[9]劉世雄. 資訊科技應用教學的省思. 教學科技

與媒體. 57. 88-94. 2001.

[10]Albion, P. R., Some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lf-efficacy beliefs for computer use among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9(3), 321-347. 2001.

[11]Bandura, A.,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86.

[12]Compeau, D. R. and Higgins, C. A., Computer

self-efficacy: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and initial

test. MIS Quarterly. 19, 189-211. 1995.

[13]Dawson, K., Factors influencing elementary

teachers’ instructtional computers use. In L. Carter,

S. Hall, D. Jurth, P. Mumma & W. Sadera (Eds.),

Research,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nua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ing in education,

Orlando, Florida. Retrieved June 10. 2005. from

http://www.coe.uh.edu/insite/elec_pub/HTML1998

/re_daws. htm, 1998.

[14]Delcourt, M. A. B. and Kinzie, M. B., Computer

technologies in teacher education: The

measurement of attitudes and self-efficacy.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27(1),

35-41. 1993.

[15]Dias, L. B. Integrating technology: som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 10-13. 1999.

[16]Enochs, L. G., Riggs, I. M. and Ellis, J. D., The

development and partial validation of

microcomputer utilization in teaching efficacy

Page 13: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23

beliefs instrument in a science setting.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93(5), 257-263. 1993.

[17]Hill, K. H. J., Adult Computer Literacy. (ERIC

Document in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64

378).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00).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 Connecting

curriculum and technology (first ed.). Eugene, OR: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1985.

[18]Joo Y., Bong M. and Choi, H., Self-efficacy for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Internet self-efficacy in webbased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8(2), 5-17. 2000.

[19]Levine, T., Commitment to learning: Effects of

computer experience, confidence and attitude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16(1), 83-105. 1997.

[20]Roblyer, M. D.,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3rd ed.). Prentice Hall.

2003.

Page 14: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24

完全符合

大多符合

一半符合

大多不符合

完全不符合

非常同意

同意

不一定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正式問卷

【附 錄】

壹、基本資料

下列各項請您將適當的號碼填在題號前的( )內:

( )1.性別:(1)男性(2)女性。

( )2.年齡:(1)30 歲以下(2)31 歲 ~ 40 歲(3)41 歲 ~ 50 歲(4)50 歲以上

( )3.教育背景:(1)師專(2)師大、師範學院(3)一般大學(含師資班)(4)研究所(含 40 學分班)

( )4.學校地理位置:(1)偏遠地區學校(2)一般鄉鎮學校(3)市區學校

( )5.學校規模:(1)12 班以下(2)13~24 班(3)25 班以上

( )6.請問您家中是否擁有電腦:(1)是(2)否

( )7.請問您開始接觸電腦的時間:(1)1 年以下(2)2~5 年(3)6~10 年 (4)10 年以上

( )8.請問您平均每週使用電腦的時間:(1)1-5小時(2)6-10小時(3)11-15小時(4)16小時以上

貳、問卷內容

第一部份:電腦自我效能量表

請您就下列問題,根據本身實際的情形,圈選您所認同之符合程度

1 我覺得電腦很容易學。 1 2 3 4 5

2 我覺得電腦很容易使用。 1 2 3 4 5

3 熟練的操作電腦並不難。 1 2 3 4 5

4 利用電腦來做我想做的事,是很容易的。 1 2 3 4 5

5 我自信可以學會很多種的電腦技能。 1 2 3 4 5

6 學會電腦,對我來講很簡單。 1 2 3 4 5

7 我不必太依賴別人的指導,就可以把電腦學好。 1 2 3 4 5

8 觀察別人使用電腦的方法,我就能夠學會怎麼用電腦。 1 2 3 4 5

9 只要有參考書或電腦的使用手冊,我就會使用電腦。 1 2 3 4 5

10 我很快就可以把電腦學會。 1 2 3 4 5

11 沒有別人教我,我不可能學會電腦。 1 2 3 4 5

12 只靠我自己,恐怕不可能把電腦學好。 1 2 3 4 5

13 電腦上的操作說明,很容易瞭解。 1 2 3 4 5

第二部份:資訊融入教學效能量表

請您就下列問題,根據本身實際的情形,圈選您所認同之符合程度

1 在進行資訊融入教學前,我會事先擬定教學計畫。…………………………. 1 2 3 4 5

2 在進行資訊融入教學前,我會充分精熟各單元的內容。……………………. 1 2 3 4 5

3 在進行資訊融入教學前,我會將該單元教材、教具等準備齊全。…………. 1 2 3 4 5

4 在資訊融入教學過程中,我會變化教學活動維持學生的注意力。…………. 1 2 3 4 5

5 我能依教學科目、教材內容選用適當的資訊融入教學媒體。………………. 1 2 3 4 5

6 在資訊融入教學後,會提供引導性的練習,以熟悉學習教材的機會。……. 1 2 3 4 5

Page 15: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25

7 在資訊融入教學後,會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定學生成績。………………. 1 2 3 4 5

8 在資訊融入教學後,會與學生檢討學習成果,指導其努力的方向。………. 1 2 3 4 5

9 在資訊融入教學後,會依據評量結果來調整教學進度、難度和方法。……..1 2 3 4 5

10在資訊融入教學過程中,我能營造融洽的學習氣氛。 …………………… 1 2 3 4 5

11在資訊融入教學過程中,我會重視學生的需求。……………………………. 1 2 3 4 5

12在資訊融入教學過程中,我會與學生互動、分享彼此經驗。………………. 1 2 3 4 5

13在資訊融入教學過程中,我能維持良好的上課秩序。………………………. 1 2 3 4 5

14在資訊融入教學過程中,我會對學生的進步給予讚美和鼓勵。……………. 1 2 3 4 5

15在資訊融入教學活動後,我會蒐集補充教材,以提昇教學效能。…………. 1 2 3 4 5

16在資訊融入教學活動後,我會增強教學媒體之操作,以改進教學活動。…. 1 2 3 4 5

17在資訊融入教學活動後,我會與同仁專業對話,以改進教學。……………. 1 2 3 4 5

<作答完畢;感謝您辛苦協助!>

【附錄】

圖 3-1 研究架構

表 3-1 電腦自我效能和資訊融入教學效能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正式施測量表 KMO 值 Bartlett 球形檢定 自由度 萃取因素 累積解釋變異量電腦自我效能量表 0.906 1332.752 78*** 3 76.104%資訊融入教學效能量表 0.943 1328.165 136*** 4 70.089%

N=683

表4-1 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各層面之單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資訊融入教學效能變項 單題平均數 單題標準差 排序

教學策略規劃 3.73 .59 2

教學活動評鑑 3.69 .64 4

班級學習氣氛 3.97 .59 1

教師教學研究 3.81 .61 3

整體教學效能 3.80 .53

電腦自我效能 3.60 .66

Page 16: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26

表 4-2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與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各層面之 t 考驗層面 性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電腦自我效能 男性 262 49.3359 8.49260女性 421 45.2019 8.23723

6.26***

教學策略歸劃 男性 262 18.6756 2.84290

女性 421 18.6152 2.97996.26

教學活動評鑑 男性 262 14.7672 2.37548

女性 421 14.7458 2.69205.11

班級學習氣氛 男性 262 19.8855 2.73236

女性 421 19.8171 3.05774.30

教師教學研究 男性 262 11.4542 1.62234

女性 421 11.4109 1.93705.30

整體教學效能 男性 262 64.7824 8.16182

女性 421 64.5891 9.43523.27

*p<.05 ** p<.01 *** p<.001

表4-3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及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

層面 年齡 個數 平均數(M)

標準差(SD)

變異來源

平方和(SS)

自由度(df)

平均平方和(MS)

F檢定

事後比較

30歲以下 130 48.8000 7.46818 組間 1943.615 3 647.872

31歲 ~ 40歲 332 47.5090 8.68116 組內 48138.601 679 70.896

41歲 ~ 50歲 196 44.7704 8.59537 總和 50082.217 682

電腦自我效能

50歲以上 25 42.5600 8.14494

9.138***

1>31>42>32>4

30歲以下 130 19.0615 2.59323 組間 33.195 3 11.065

31歲 ~ 40歲 332 18.6024 2.93717 組內 5806.480 679 8.552

41歲 ~ 50歲 196 18.4184 3.12122 總和 5839.675 682

教學策略歸劃

50歲以上 25 18.6400 2.76707

1.294

30歲以下 130 14.8462 2.34095 組間 34.082 3 11.361

31歲 ~ 40歲 332 14.6084 2.49052 組內 4482.595 679 6.602

41歲 ~ 50歲 196 14.8112 2.87876 總和 4516.676 682

教學活動評鑑

50歲以上 25 15.7600 2.10713

1.721

30歲以下 130 19.9538 2.45853 組間 12.264 3 4.088

31歲 ~ 40歲 332 19.7500 2.90964 組內 5863.973 679 8.636

41歲 ~ 50歲 196 19.8571 3.32049 總和 5876.237 682

班級學習氣氛

50歲以上 25 20.4000 2.34521

.473

30歲以下 130 11.4462 1.79172 組間 3.446 3 1.149

31歲 ~ 40歲 332 11.3855 1.80353 組內 2259.716 679 3.328

41歲 ~ 50歲 196 11.4439 1.92738 總和 2263.163 682

教師教學研究

50歲以上 25 11.7600 1.36260

.345

30歲以下 130 65.3077 7.79569 組間 180.713 3 60.238

31歲 ~ 40歲 332 64.3464 8.74948 組內 54601.834 679 80.415

41歲 ~ 50歲 196 64.5306 10.1488 總和 54782.548 682

整體教學效能

50歲以上 25 66.5600 7.46704

.749

*p<.05, ** p<.01, *** p<.001 1:30歲以下 2:31歲 ~ 40歲 3:41歲 ~ 50歲 4:50歲以上

Page 17: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27

表4-4 家中是否有電腦的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及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各層面之t考驗層面 有否電腦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電腦自我效能 是 672 46.8631 8.55589

否 11 42.1818 8.518431.80

教學策略歸劃 是 672 18.6429 2.92690

否 11 18.3636 3.00908.31

教學活動評鑑 是 672 14.7574 2.56407

否 11 14.5455 3.23616.27

班級學習氣氛 是 672 19.8720 2.92045

否 11 18.0909 3.448322.00*

教師教學研究 是 672 11.4360 1.81944

否 11 10.9091 1.97254.95

整體教學效能 是 672 64.7083 8.94267

否 11 61.9091 10.182871.03

*p<.05, ** p<.01, *** p<.001 1:是 2:否

Page 18: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28

表4-5 不同學歷的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及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

層面 學歷個數

平均數(M)

標準差(SD)

變異來源

平方和(SS)

自由度(df)

平均平方和(MS)

F檢定

事後比較

師專 18 45.6667 7.68497組間

1545.387 3 515.129

師大、師範學院

307 46.6971 8.23686組內 48536.830 679 71.483

一般大學(含師資班)

178 44.8539 8.26407總和 50082.217 682

電腦自我效能

研究所(含40學分班)

180 48.9667 9.05717

7.206***4>24>3

師專 18 18.0556 4.10842組間

47.553 3 15.851

師大、師範學院

307 18.4430 2.81787組內 5792.122 679 8.530

一般大學(含師資班)

178 18.6236 3.07145總和 5839.675 682

教學策略歸劃

研究所(含40學分班)

180 19.0444 2.80228

1.858

師專 18 14.8889 3.44518組間

11.110 3 3.703

師大、師範學院

307 14.6156 2.59628組內 4505.567 679 6.636

一般大學(含師資班)

178 14.8315 2.69226總和 4516.676 682

教學活動評鑑

研究所(含40學分班)

180 14.9000 2.31367

.558

師專 18 19.4444 4.57901組間

46.646 3 15.549

師大、師範學院

307 19.5896 2.93407組內 5829.591 679 8.586

一般大學(含師資班)

178 19.9775 3.03456總和 5876.237 682

班級學習氣氛

研究所(含40學分班)

180 20.1833 2.59883

1.811

師專 18 10.8333 2.50294組間

14.101 3 4.700

師大、師範學院

307 11.3941 1.87633組內 2249.062 679 3.312

一般大學(含師資班)

178 11.3539 1.76069總和 2263.163 682

教師教學研究

研究所(含40學分班)

180 11.6167 1.69875

1.419

師專 18 63.2222 13.33088組間

368.855 3 122.952

師大、師範學院

307 64.0423 8.92533組內 54413.693 679 80.138

一般大學(含師資班)

178 64.7865 9.33189總和 54782.548 682

整體教學效能

研究所(含

40學分班180 65.7444 8.05090

1.534

*p<.05, ** p<.01, *** p<.001 1:師專 2:師大、師範學院 3:一般大學(含師資班) 4:研究所(含40學分班)

Page 19: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29

表4-6 接觸電腦時間不同的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及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

層面接觸時間

個數平均數

(M)標準差

(SD)變異來源

平方和(SS)

自由度(df)

平均平方和(MS)

F檢定

事後比較

1 年以下 7 45.5714 11.47253 組間 2072.606 3 690.869

2~5 年 40 42.8500 10.53091 組內48009.61

1679 70.706

6~10 年 225 45.0444 7.79009 總和50082.21

7682

電腦自我效能

10 年以上 411 48.1460 8.45378

9.77***4>24>3

1 年以下 7 19.4286 3.95209 組間 23.508 3 7.836

2~5 年 40 17.9750 4.00312 組內 5816.167 679 8.566

6~10 年 225 18.6222 2.94661 總和 5839.675 682

教學策略歸劃

10 年以上 411 18.6983 2.77295

.915

1 年以下 7 16.2857 3.81725 組間 17.546 3 5.849

2~5 年 40 14.7250 3.54450 組內 4499.131 679 6.626

6~10 年 225 14.7911 2.59049 總和 4516.676 682

教學活動評鑑

10 年以上 411 14.7105 2.42876

.883

1 年以下 7 21.0000 2.51661 組間 30.782 3 10.261

2~5 年 40 19.1250 4.47894 組內 5845.455 679 8.609

6~10 年 225 19.8933 3.03362 總和 5876.237 682

班級學習氣氛

10 年以上 411 19.8662 2.68857

1.192

1 年以下 7 12.2857 1.49603 組間 16.184 3 5.395

2~5 年 40 10.9750 2.69365 組內 2246.978 679 3.309

6~10 年 225 11.3600 1.78015 總和 2263.163 682

教師教學研究

10 年以上 411 11.4939 1.73959

1.630 .

1 年以下 7 69.0000 11.22497 組間 275.106 3 91.702

2~5 年 40 62.8000 13.81786 組內54507.44

1679 80.276

6~10 年 225 64.6667 9.22342 總和54782.54

8682

整體教學效能

10 年以上 411 64.7689 8.15237

1.142

*p<.05, ** p<.01, *** p<.001 1:1 年以下 2:2~5 年 3:6~10 年 4:10 年以上

Page 20: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 · 2.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 茲將Bandura [11]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四個來 源,從而引申解釋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四個來源並

遠東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

430

表4-7 每週使用電腦時間不同的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及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

層面每週使用電腦時間

個數

平均數(M)

標準差(SD)

變異來源

平方和(SS)

自由度(df)

平均平方和(MS)

F檢定

事後比較

1-5 小時 206 45.0000 9.30250 組間 2535.521 3 845.174

6-10小時 158 45.8797 7.74708 組內 47546.695 679 70.025

11-15小時 116 46.1379 7.06233 總和 50082.217 682

電腦自我效能

16小時以上 203 49.6798 8.51562

12.07***4>14>24>3

1-5 小時 206 18.3301 3.24868 組間 29.160 3 9.720

6-10 小時 158 18.7785 2.79586 組內 5810.515 679 8.557

11-15 小時 116 18.6897 2.66512 總和 5839.675 682

教學策略歸劃

16小時以上 203 18.8128 2.81693

1.136

1-5 小時 206 14.7136 2.91012 組間 5.992 3 1.997

6-10 小時 158 14.8608 2.32808 組內 4510.684 679 6.643

11-15 小時 116 14.5862 2.61457 總和 4516.676 682

教學活動評鑑

16小時以上 203 14.8079 2.37302

.301

1-5 小時 206 19.6311 3.39006 組間 29.155 3 9.718

6-10 小時 158 20.1329 2.54665 組內 5847.083 679 8.611

11-15 小時 116 19.6466 2.79208 總和 5876.237 682

班級學習氣氛

16小時以上 203 19.9458 2.79356

1.129

1-5 小時 206 11.2379 2.08519 組間 15.992 3 5.331

6-10 小時 158 11.6013 1.67385 組內 2247.170 679 3.310

11-15 小時 116 11.3276 1.63535 總和 2263.163 682

教師教學研究

16小時以上 203 11.5419 1.73547

1.611

1-5 小時 206 63.9126 10.4644 組間 255.786 3 85.262

6-10 小時 158 65.3734 7.86954 組內 54526.761 679 80.305

11-15 小時 116 64.2500 8.42860 總和 54782.548 682

整體教學效能

16小時以上 203 65.1084 8.38008

1.062

*p<.05, ** p<.01, *** p<.001 1: 1-5 小時 2:6-10 小時 3:11-15 小時 4:16 小時以上

表4-8 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資訊融入教學效能各層面之相關係數表

資訊融入教學效能教學策略歸劃 教學活動評鑑 班級學習氣氛 教師教學研究 整體教學效能

電腦自我效能 .331*** .269*** .296*** .294*** .342****p<.05, ** p<.01, *** p<.001

表4-9 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預測資訊融入教學效能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選出的變項順

序多元相關係數R

決定係數R平方

增加解釋量 R△

F值 淨F值原始化迴歸

係數標準化迴歸

係數t 值

截距(常數項) 47.94 26.76***電腦自我效能 .34 .12 .12 90.08 90.08 .36 .34 9.50***

*p<.05, ** p<.01, *** 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