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7 5 17 本版编辑:丁 电话: 010-67078074 14 文化周刊 缘起 1920 8 28 日, 20 岁的冰心 在北京《晨报》文艺副刊上,刊登了 一篇散文故事《一只小鸟—偶记 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全 篇写了一个“爱的教育”的故事,堪 称一篇标准的儿童文学作品。 又过了三年, 1923 年,冰心从燕 大毕业,正在为出国留学做准备的 时候, 7 24 日的《晨报》副刊第四版 上,出现了一个新开辟的专栏,叫 “儿童世界”。这期“儿童世界”上刊 登了周作人译写的一篇格林童话, 同时还有一则编者的话,其中特别 提到:冰心女士提议过好几回,本刊 应该加添一些适合儿童的读物,编 者是非常赞成的,只不过实行起来 却是一件难事。“儿童的读物,一方 面要采集,一方面也需创作,但现在 哪一方都没有人。因为没有人,所 以这一件事延搁到今日”。 这则编者的话引起了冰心的触 动。她想,既然这个专栏是自己倡议 开设的,那就应该带头为儿童写点什 么。第二天,冰心写出了一篇《给“儿 童世界”的小读者》 (即后来收入《寄 小读者》一书中的“通讯一”) 似曾相识的小朋友们: 我以抱病又将远行之身,此三 两月内,自分已和文字绝缘;因为昨 天看见《晨报》副刊上已特辟了“儿 童世界”一栏,欣喜之下,便借着软 弱的手腕、生疏的笔墨,来和可爱的 小朋友,作第一次的通讯。 …… 在这篇通讯里,冰心向小读者 们“承诺”说:以后只要一有时间,就 不会让这样的通讯中断,而且一定 不会“以成人烦杂之心,来写这通 讯”。这篇通讯刊登在 1923 7 29 日《晨报》“儿童世界”上。从此, 冰心就与小读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小读者的儿童文 学经典《寄小读者》,就这样开始了 它的第一篇。 《晨报》副刊与 29 篇“寄小读者” 1923 8 17 日,一艘大船缓 缓驶离黄浦江码头,朝着太平洋驶 去。这是开往美国的“约克逊号”邮 船,船上载着冰心等多位赴美留学 的中国学生。 冰心记得,父亲曾这样跟她说过: “我17 岁离家的时候,祖父嘱咐我说, ‘外出只守着两个字:勤,慎。’……”当 时她认为,立志出乡关,仗剑走天 下,那是男儿们的平常事,没想到, 现在轮到她自己“立志出乡关”了。 在上海等船的日子里,冰心一 连写出了三篇给小读者的通讯。 在《通讯二》里,她写了一只独自出 来觅食而遭遇不幸的小老鼠的故 事。故事里写到了母亲的一句叹 息:小老鼠初次出来觅食,不见回 来,鼠妈妈在窝里,不定怎样的想 望呢! 母亲的这几句话,让冰心从此 牢牢记在了心里,记了一辈子。即 使到了晚年,她也时常叮嘱身边的 人,叮嘱认识和不认识的小孩子,不 要无缘无故地去伤害任何一个小生 命。从这件小事上,我们不难想见, 为什么冰心后来毕生都那么注重爱 心教育,那么呼吁和倡导对幼小者 的仁爱。 8 17 日登船启航,到 9 1 日走下“约克逊号”邮船,冰心和同 伴们在大海上航行了将近半个月的 时间。9 17 日,冰心到威尔斯利 女子学院正式报到,从此开始了一 段负笈他乡的生活。 威尔斯利学院是一所著名的女 子文理学院,校史上拥有不少杰出 的校友,如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后 来的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美 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 · 克林顿都毕 业于这所学府。 冰心很喜欢这座校园安静、旖 旎的风光。学校附近有明净的小 湖“lake Waban”,冰心一下子爱上 了这片湖水!她根据英语发音,译 了一个中文名字:慰冰湖。冰心喜 欢拿起自己喜欢的一本书,独自来 到慰冰湖畔看书、散步、构思诗 文。她在这里写下了数篇寄小读 者的通讯。 就在冰心刚刚适应了学校生 活几个月后,她的支气管扩张出 血的旧病复发。学校立即把她送 进了校内的圣卜生疗养院里治 疗。 1923 年底,她又从圣卜生疗 养院转到了青山的沙穰疗养院。 当身体稍有好转,冰心又开始写 寄小读者的通讯了。所以,她这 个时期写的《寄小读者》,篇末都 有“写于圣卜生疗养院”或“写于 沙穰疗养院”字样。 例如《通讯九》,原本是冰心在西 方的感恩节那天,写给爸爸的一封长 信。这封信寄回国内后,冰心的弟弟 冰仲读了,觉得也可以发表给小读者 看,就征得爸爸的同意,把它作为“通 讯九”刊登了出来。冰仲还在这封信 的前面加了一个“小引”: 这是我姊姊由病院寄给父亲 的一封信,描写她病中的生活和感 想,真是比日记还详。我想她病 了,一定不能常写信给‘儿童世界’ 的小读者,也一定有许多的小读 者,希望得着她的消息。所以我请 于父亲,将她这封信发表。父亲允 许了,我就略加声明当作小引,想 姊姊不至责我多事? 通过这个细节,我们一方面可 以感受到冰心姐弟之间的手足之 情,另一方面也知道了,冰心写给小 读者的通讯,成了全家人都在关注 和维护的一件事情。 如果说《通讯九》是献给父爱 的长篇颂歌,那么,《通讯十》《通讯 十二》《通讯十三》等,则是献给母 亲的赞美诗。远在北京的妈妈,每 次收到冰心的信后,都会及时地回 信。冰心在《通讯十二》里摘录了 妈妈来信中的一些话。从妈妈的 书信日期上可以看出,她给女儿写 信 写 得 勤 ,几 乎 每 隔 一 周、甚至只 隔几天就要写一封。 除了对父爱、母爱的歌颂,冰心 这个时期还有多篇通讯是对大自然 的赞美。她用文字带领着小读者, 去领略美丽的异国风光和大自然之 美。例如《山中杂记—遥寄小朋 友》那篇通讯,更像是献给大自然的 颂歌。 在美国三年的留学生活,冰心 除了完成学业,几乎一有闲暇就伏 案写作。她在美国最重要的创作收 获,就是 29 篇寄小读者的通讯。这 些通讯散文写的不仅是“爱的教育” 故事,也详细记录了冰心在美国的 学习和生活。 1926 8 2 日,冰心回到北 京。她受聘回到母校,成了燕大校 园里最年轻的助教。8 31 日,她 完成了《寄小读者》最后一篇通讯, 即《通讯二十九》,为这部儿童散文 名作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并开始 了一段全新的教书生涯。 《寄 小 读 者》从 1923 7 29 日 开 始 在《晨 报》副 刊 发 表 ,到 1926 9 6 日刊登出最后一篇 为止,算得上是《晨报》创办以来, 副刊连载作品中时间跨度最长的 一部了。这一年,《寄小读者》初 版在李小峰主持的北新书局出 版,丰子恺为这本书创作了一幅 十分简洁的封面图画。至 1935 9 月,《寄小读者》在北新书局已印 至第 22 版。 再寄小读者 1937 7 7 日,卢沟桥事变 爆发。 1938 年夏天,冰心一家离开北 平,开始战乱岁月。经过了颠沛流 离,一家人先是辗转迁居到云南一 个名叫呈贡的小山村, 1940 年冬天 又迁往大后方重庆。 国难当头,老父去世,女儿生 病,种种家国忧愁和痛苦,使得这个 时候的冰心身心俱疲,不时地处在 病患之中。但是,战争的年月、颠沛 的生活,同时也使她变得无比坚强。 这个时期,她以“男士”的笔名 发表了不少小说和散文。尤其使她 感到欣慰的是, 1942 年冬天,她继续 写起已经中断了二十年的“寄小读 者”通讯。从 1942 12 12 日开 始,到 1944 12 1 日,她断断续续 写了四篇给小朋友的通讯,她把这 组新的通讯题名为“再寄小读者”。 在《再寄小读者 · 通 讯 一》里 , 她告诉小朋友们说:“这些年里,我 收到你们许多信件,细小端楷的字 迹,天真诚挚的言词,每次开函,都 使我有无限的感谢和欢喜。为了这 些信件,这几年来,我在病榻上、索 居中、旅途里,永远不曾感到寂寞, 因为我知道有这许多颗天真纯洁的 心,南北东西的在包围追随着我!” “再寄小读者”比二十年前的 “寄小读者”更多了一些深刻的哲理 感悟,也多了一些励志意味。可惜 的是,因为正处在战乱年月,“再寄 小读者”只写了四篇,没能像当初的 寄小读者那样,写成一本书。等她 能够续写更多的“再寄小读者”的时 候,已经是在新中国诞生之后了。 进入新中国后,冰心又写了一 批新的通讯,仍然命名为“再寄小读 者”。 1958 年春天写的一篇《再寄 小读者》里,她这样回顾和感慨道: “小朋友,从我第一次开始给你们 写通讯算起,不止十年,乃是三十 多年了。这三十多年之中,我们亲 爱的祖国,经过了多大的变迁!这 变迁是翻天覆地的,从地狱翻上了 天堂,而且一步一步地更要光明灿 烂。我们都是幸福的!我总算赶 上了这个时代,而最幸福的还是你 们,有多少美好的日子在等着你们 来过,更有多少伟大的事业等着你 们去做啊!” 其实,在写这篇通讯之前的 1956 年国庆节前夕,冰心就写过 《给国外华侨小朋友的一封信》,也 是一篇通讯。这篇通讯也奠定了 她接下来要写的“再寄小读者”的 主要题材和基调,那就是:向小朋 友们介绍新中国各个地方、包括边 疆地区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描写她 作为新中国的一位知识分子游历 域外时的所见所闻;激励小朋友们 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和平和幸福 的好日子,为将来建设一个更加美 丽、更加富强的国家而努力学习文 化知识和各种本领。 “再寄小读者”一共写了 14 篇, 字里行间抒发了对新中国的欢欣、 赞美和自豪感。 三寄小读者 在离《寄小读者》 55 年、《再寄小 读者》 20 年后,当时光的脚步迈入了 20 世纪 70 年代末,年届 80 高龄的冰 心又为孩子们写出了 10 篇“三寄小 读者”的通讯,从复刊不久的上海 《儿童时代》 1978 年第 3 期上开始连 载至 1980 年第 2 期。1981 7 月由 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三寄小读 者》合集。也就是说,她为小朋友们 写通讯,一写就写了 60 年! 1927 年她在《寄小读者四版自 序》里说过:如果说文学创作是因为 不可遏抑的灵感而产生的,那么,只 有这些寄小读者的通讯,是写得最 自由、最率真和最快乐的。“小朋友, 记取,春天来了!”当时,她这样对小 朋友们说。 现在,进入了新的时期,这位童 心不泯的世纪老人,又通过“三寄小 读者”表达了自己对新一代少年儿 童的关爱与期望。“三寄小读者”沿 袭和承续着初寄、再寄时的亲切、细 腻风格,在思想感情上又注入了更 多的热诚和理想色彩,充分体现了 她一贯的爱心和对于未来、对于正 在成长的一代新人的责任感。 这些通讯娓娓而谈,亲切平和, 往往以小见大,通过一些日常小事, 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新时期的孩子们 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也用文字实 践了自己一再寄语儿童文学作家们 的忠告:从事儿童文学,“必须拥有 一颗热爱儿童的心,慈母的心。”“儿 童文学,应该给世界爱与美。”“为儿 童创作,就要和孩子交往,要热爱他 们、尊重他们。” 冰心和她跨越 60 年、写于不同 年代里寄小读者的通讯一起,成为了 一代又一代孩子“心灵上的朋友”。 “三寄小读者”写作与出版小史 1925年5月10日,冰心在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草坪上 记得多年前,一位美国好友辞 去号称“南方哈佛”的美国某大学教 职,前往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 供职,他按耐不住欣喜之情地写邮 件告诉我,打开他纽约曼哈顿第五 大道办公室的窗户,对面竟是帝国 大厦,他终于可以在纽约,这个向往 已久的美国文化中心和知识分子重 镇来思考问题了。 其实,纽约这座城市在美国文 化上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夸耀都不 为过。那里有无数引以为豪的地 标,更有西方学界令人敬仰的“纽约 知识分子群体”。然而,就我个人直 观印象而言,如今最能代表纽约文 化特性的也许是纽约的一间旧书 店,其英文名字是 Strand Bookstore。作为一个读书人,我的职业 生涯总免不了与书打交道,不是读 书、教书、写书,便是编书、买书和搬 书。有一回搬家,搬家公司的师傅 抱怨说,“你家是我搬过的书第二多 的”,我很好奇地问道,第一多的是 哪家呢?答曰:“某大学图书馆”。 听罢我差点喷饭。对我来说,以教 书为业也就意味着与书共在。所 以,无论造访何处,当地的书店对我 总有某种天然的吸引力。 Strand Bookstore 坐落在曼哈 顿下城百老汇大道 828 号,与第 12 街交汇。虽说纽约的旧书店有不少 家,但无论是书目的丰富性还是地 理位置的重要性,无一间可与 Strand 书店相提并论。过去长住短 访纽约多次,每次必去这间书店,在 那里泡上一天半晌从不疲倦。记得 十多年前的纽约,贯穿南北的第五 大道上有好几家 Noble & Barnes 书店,靠近下城一家专营学术书的 连锁店购书环境尤佳,古老的建筑 颇有些书卷气,两层楼的店面新书 林林总总,每当夕阳西下时分,阳光 照射进店面,万物生辉。读者们一 边浏览书籍,一边品尝咖啡,好一番 读书胜境。可惜的是,随着电子书 和电子阅读大行其道,短短十多年 里,第五大道上仅剩屈指可数的几 间童书店了。呜呼哀哉,实体书店 的衰落不啻是变化着的纽约文化风 景的真实写照,作为爱书之人,我不 禁为书店的倒闭关张而慨叹惋惜。 难道电子文化的沛兴真的宣告了印 刷文化从此消亡了吗?正是在这样 一种历史转换的情境中, Strand 书店显出格外重要的文化意味,它 不但是纽约文人墨客的知识朝圣 地,也是各国书痴访客照面纽约文 化的一个场所。 Strand 旧书店深藏于一座很有 些年代的建筑里,从外面看除了建筑 立面上的书店标牌外,丝毫也不起 眼。然而推开入口处的旋转门进入 书店,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肾上腺 素立马上升不少,人遂变得兴奋起 来,好像期待已久的什么事情即将发 生。Strand 书店规模很大,有四层店 面,地下室是以哲学、文学和科学等 书籍为主,一楼主店面是一些通俗读 物、礼品书和文具等,二楼以艺术、建 筑、设计和摄影等书籍为主,三楼则 是珍稀版本图书陈列室。店堂里高 大的书架鳞次栉比,摆得满满当当的 各色书等,虽以英文书为主,却又不 乏其他西文甚至中日文书籍。今天 网络购书异常方便,但一些极有价 值的学术书在网上仍难寻踪迹,在这 间书店的某个角落或许就可以找 到。以往的经验告诉我,每次造访这 间旧书店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 些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书,在此得来全 不费工夫。比如最近一次去纽约,在 这间旧书店我意外淘得耶鲁著名史 学大家彼得 · 盖伊早年成名作《艺术 与行动—历史的原因:马奈、格罗 皮乌斯和蒙德里安作品的反思》,眼 下坊间大都在关注他逝世前几年的 一部巅峰之作《现代主义—异端 的诱惑:从波德莱尔到贝克特及以 后》,其实,他对现代主义运动的思 考早在三十年前的这部旧作中就 已萌芽。多年前曾在托马斯 · 库恩 《艺 术 与 科 学》一 文 中 知 悉 艾 克 曼 大名及其精彩的论点,此公是哈佛 艺术史和建筑史知名教授,但始终 未能读到他的大作。突然发现了他 的经典文集—《遥远的观点:理论 和文艺复兴艺术及建筑论集》,心中 暗自窃喜。 淘书不比购物血拼,绝对是一 桩智力活儿,它需要将你的读书记 忆与当下架上书名迅疾匹配,其中 既有失落和沮丧,亦有惊喜和发 现。在艺术史书架上,无意间我竟 找到了一本法国作家、前文化部长 马尔罗的四本论艺术的英文书合 集,我在所客座的岭南大学图书馆 曾借阅过,所以熟悉其封面的长相, 一眼便认出。另值得一提的是,我 还买到了两本很有用的家具工具 书,一本名为《家具风格指南大全》, 囊括了中西各式家具的历史、风格 和黑白图片;另一本名为《家具史: 从古代到 19 世纪》,尽管封面稍有破 损,但内容之全、彩色图版之精致, 竟可对封面破损完全忽略不计。此 Strand 书店淘书,花了两百多美元 购得 20 本稀缺而颇为有用书,与当 年在 Barnes & Noble 书店购新书的 性价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心中充 溢着一种洋洋自得的满足感。 说到纽约的旧书店,自然会想 到伦敦的 Skoob Books 旧书店。它 坐落在伦敦布鲁姆斯伯里区的布朗 斯维克购物中心的一间地下室里, 无论面积、书籍还是人气都远不如 纽约 Strand 旧书店。不过,善做生 意的英国人看起来还是比质朴的美 国人更有办法,这或许是资本主义 萌芽于英国的文化原因。虽说 Strand 书店有作者签售的图书专 柜,一本书从 2500 200 多美元不 等,但英国人却发明了一种抬高旧 书售价更精明的办法。两年前我在 伦敦的这间旧书店里购得一本人类 学著作,一般的旧书大约 5 镑一本, 可是这本书却标价 15 镑。原因是 此书是剑桥大学某知名教授的藏 书,所以旧书封面上贴了一张小条 子,说明该书的来源,内有该教授的 精彩眉批云云。平心而论,伦敦的 Skoob Books 旧书店颇有特色,但 远不能与纽约 Strand 旧书店比肩。 Strand 旧书店另一特色是其三 楼的珍稀版本室,其开放时间和店 面格局与楼下三层迥然不同,俨然 是一间印刷文化稀有图书的博物 馆。偌大的空间里只在四周一字排 开书架,有些是作者签售本专柜,每 本书均明码标价,有些是一般的珍 稀版本旧书柜,中间还立着一些小 型的展览柜,专门介绍一些特别宣 介的图书。这里不但是一个图书销 售交易的场所,亦是一个坐拥书香 浏览经典的读书场所,几张精致的 沙发可供读者坐下来潜心阅读,与 楼下简朴而又稀少的木板条凳形成 了鲜明的对照。据说这里还常举办 一些主题讲座,我虽没有机会在此 听讲座,不过也可以想见自己安坐 其间,聆听各路方家叙说经典书目 奇闻逸事的快乐。 纽约那间旧书店 纽约 Strand Bookstore 外景 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深入 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 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 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出版业当 前最重要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重 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 策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科学 把握定位,更好地为京津冀协同发 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服务。 全力做好相关读物出版。为全 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学习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重 要指示精神及时提供多品种、多层 次、多媒体优秀出版产品和优质服 务,便于干部群众、社会各界深入了 解和准确把握雄安新区设立的时代 背景、决策过程、功能定位、重点工 作。策划出版一批保护和弘扬雄安 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延续雄安历史 文脉的地方历史文化图书。 周密开展顶层设计。坚持“世 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 定位”理念,围绕京津冀文化产业 协同发展,认真对标雄安新区建设 部署,高标准编制雄安新区出版业 发展规划。找准结合部、明确着力 点,积极承担非首都功能疏解任 务,推动符合雄安新区定位和战略 发展需要的在京出版发行单位有 序迁入,推动新设立的数字出版高 新技术企业落户雄安新区。做好 产业对接,推进当地印刷包装产业 转型升级,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 业化水平,不断优化与京津冀城市 群相适应的出版产业布局。 深入创新体制机制。依托“互联 网+”创新内容生产,推动新区出版融 合发展取得突破。先行先试,引导更 多社会力量推进资源整合,做强做优 做大出版传媒企业,打造形态多样、 手段先进、竞争力强、品牌鲜明的融 合发展平台,构建主业突出、多元发 展的内容生产传播体系,通过版权贸 易、实物出口、合作出版等方式走向 世界,实现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 跨所有制、跨国界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围绕新区建 设各项重大战略任务,瞄准特色研究 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在出版资源配 置、出版物评奖、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 版重大工程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中 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河北省省 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等,对新华 书店等发行企业的农村连锁网点建设 项目和配套项目给予补助;鼓励社会 资本为中小书店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让实体书店、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成为 贯通城乡的雄安新区文化地标。 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 全以政府为主导,公益性事业单位 为骨干,全时在线、全域覆盖的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全民阅读 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满足群众 多样化阅读需求。做好技术、智 力、品牌服务,推动中国新闻出版 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等行业智 库、高校在雄安落户或设立分支机 构、分校,立足地缘需求和行业创 新优势,瞄准与新区出版业建设密 切相关的研究领域,高起点、高标 准谋划一批有针对性的研究项目, 借力发展,借势推动。 以版权保护推动创新。创新驱 动是雄安新区发展基石。高度重视 版权保护对创新驱动的支撑作用, 针对新区高端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 特点,关口前移、依法行政,推进人 员力量、执法监管、宣传教育进基 层,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市场 等多种手段,做好版权管理、版权登 记、版权贸易、版权运用、企业软件 正版化、打击侵权盗版等工作。 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加大 “扫黄打非”和出版物市场管理力 度,结合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 治理,加强京津冀联防协作和专项 治理机制,坚持打管结合,打防并 举,快查快办重点案件,加强对出 版单位、印刷企业、出版物批发市 场、实体书店、网络书店、游商摊贩 等的执法检查,坚决打击制售非法 出版物等违法违规行为。 (本文作者供职于山东出版集团) 出版业服务雄安新区刍议

“三寄小读者”写作与出版小史 - epaper.gmw.cnepaper.gmw.cn/zhdsb/images/2017-05/17/14/2017051714_pdf.pdf · 寄小读者的通讯了。所以,她这 个时期写的《寄小读者》,篇末都

  • Upload
    others

  • View
    1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E-mail:[email protected]年5月17日 ■本版编辑:丁 杨 ■电话:010-6707807414 文化周刊

缘起1920 年 8 月 28 日,20 岁的冰心

在北京《晨报》文艺副刊上,刊登了

一篇散文故事《一只小鸟——偶记

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全

篇写了一个“爱的教育”的故事,堪

称一篇标准的儿童文学作品。

又过了三年,1923年,冰心从燕

大毕业,正在为出国留学做准备的

时候,7月24日的《晨报》副刊第四版

上,出现了一个新开辟的专栏,叫

“儿童世界”。这期“儿童世界”上刊

登了周作人译写的一篇格林童话,

同时还有一则编者的话,其中特别

提到:冰心女士提议过好几回,本刊

应该加添一些适合儿童的读物,编

者是非常赞成的,只不过实行起来

却是一件难事。“儿童的读物,一方

面要采集,一方面也需创作,但现在

哪一方都没有人。因为没有人,所

以这一件事延搁到今日”。

这则编者的话引起了冰心的触

动。她想,既然这个专栏是自己倡议

开设的,那就应该带头为儿童写点什

么。第二天,冰心写出了一篇《给“儿

童世界”的小读者》(即后来收入《寄

小读者》一书中的“通讯一”):

似曾相识的小朋友们:

我以抱病又将远行之身,此三

两月内,自分已和文字绝缘;因为昨

天看见《晨报》副刊上已特辟了“儿

童世界”一栏,欣喜之下,便借着软

弱的手腕、生疏的笔墨,来和可爱的

小朋友,作第一次的通讯。

……

在这篇通讯里,冰心向小读者

们“承诺”说:以后只要一有时间,就

不会让这样的通讯中断,而且一定

不会“以成人烦杂之心,来写这通

讯”。这篇通讯刊登在 1923 年 7 月

29 日《晨报》“儿童世界”上。从此,

冰心就与小读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小读者的儿童文

学经典《寄小读者》,就这样开始了

它的第一篇。

《晨报》副刊与29篇“寄小读者”1923 年 8 月 17 日,一艘大船缓

缓驶离黄浦江码头,朝着太平洋驶

去。这是开往美国的“约克逊号”邮

船,船上载着冰心等多位赴美留学

的中国学生。

冰心记得,父亲曾这样跟她说过:

“我17岁离家的时候,祖父嘱咐我说,

‘外出只守着两个字:勤,慎。’……”当

时她认为,立志出乡关,仗剑走天

下,那是男儿们的平常事,没想到,

现在轮到她自己“立志出乡关”了。

在上海等船的日子里,冰心一

连写出了三篇给小读者的通讯。

在《通讯二》里,她写了一只独自出

来觅食而遭遇不幸的小老鼠的故

事。故事里写到了母亲的一句叹

息:小老鼠初次出来觅食,不见回

来,鼠妈妈在窝里,不定怎样的想

望呢!

母亲的这几句话,让冰心从此

牢牢记在了心里,记了一辈子。即

使到了晚年,她也时常叮嘱身边的

人,叮嘱认识和不认识的小孩子,不

要无缘无故地去伤害任何一个小生

命。从这件小事上,我们不难想见,

为什么冰心后来毕生都那么注重爱

心教育,那么呼吁和倡导对幼小者

的仁爱。

从 8 月 17 日登船启航,到 9 月 1日走下“约克逊号”邮船,冰心和同

伴们在大海上航行了将近半个月的

时间。9 月 17 日,冰心到威尔斯利

女子学院正式报到,从此开始了一

段负笈他乡的生活。

威尔斯利学院是一所著名的女

子文理学院,校史上拥有不少杰出

的校友,如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后

来的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美

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都毕

业于这所学府。

冰心很喜欢这座校园安静、旖

旎的风光。学校附近有明净的小

湖“lake Waban”,冰心一下子爱上

了这片湖水!她根据英语发音,译

了一个中文名字:慰冰湖。冰心喜

欢拿起自己喜欢的一本书,独自来

到 慰 冰 湖 畔 看 书 、散 步 、构 思 诗

文。她在这里写下了数篇寄小读

者的通讯。

就在冰心刚刚适应了学校生

活几个月后,她的支气管扩张出

血的旧病复发。学校立即把她送

进 了 校 内 的 圣 卜 生 疗 养 院 里 治

疗。1923 年底,她又从圣卜生疗

养院转到了青山的沙穰疗养院。

当身体稍有好转,冰心又开始写

寄小读者的通讯了。所以,她这

个时期写的《寄小读者》,篇末都

有“写于圣卜生疗养院”或“写于

沙穰疗养院”字样。

例如《通讯九》,原本是冰心在西

方的感恩节那天,写给爸爸的一封长

信。这封信寄回国内后,冰心的弟弟

冰仲读了,觉得也可以发表给小读者

看,就征得爸爸的同意,把它作为“通

讯九”刊登了出来。冰仲还在这封信

的前面加了一个“小引”:

这是我姊姊由病院寄给父亲

的一封信,描写她病中的生活和感

想,真是比日记还详。我想她病

了,一定不能常写信给‘儿童世界’

的小读者,也一定有许多的小读

者,希望得着她的消息。所以我请

于父亲,将她这封信发表。父亲允

许了,我就略加声明当作小引,想

姊姊不至责我多事?

通过这个细节,我们一方面可

以感受到冰心姐弟之间的手足之

情,另一方面也知道了,冰心写给小

读者的通讯,成了全家人都在关注

和维护的一件事情。

如果说《通讯九》是献给父爱

的长篇颂歌,那么,《通讯十》《通讯

十二》《通讯十三》等,则是献给母

亲的赞美诗。远在北京的妈妈,每

次收到冰心的信后,都会及时地回

信。冰心在《通讯十二》里摘录了

妈妈来信中的一些话。从妈妈的

书信日期上可以看出,她给女儿写

信写得勤,几乎每隔一周、甚至只

隔几天就要写一封。

除了对父爱、母爱的歌颂,冰心

这个时期还有多篇通讯是对大自然

的赞美。她用文字带领着小读者,

去领略美丽的异国风光和大自然之

美。例如《山中杂记——遥寄小朋

友》那篇通讯,更像是献给大自然的

颂歌。

在美国三年的留学生活,冰心

除了完成学业,几乎一有闲暇就伏

案写作。她在美国最重要的创作收

获,就是 29 篇寄小读者的通讯。这

些通讯散文写的不仅是“爱的教育”

故事,也详细记录了冰心在美国的

学习和生活。

1926 年 8 月 2 日,冰心回到北

京。她受聘回到母校,成了燕大校

园里最年轻的助教。8 月 31 日,她

完成了《寄小读者》最后一篇通讯,

即《通讯二十九》,为这部儿童散文

名作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并开始

了一段全新的教书生涯。

《寄小读者》从 1923 年 7 月 29日 开 始 在《晨 报》副 刊 发 表 ,到

1926 年 9 月 6 日刊登出最后一篇

为止,算得上是《晨报》创办以来,

副刊连载作品中时间跨度最长的

一部了。这一年,《寄小读者》初

版 在 李 小 峰 主 持 的 北 新 书 局 出

版,丰子恺为这本书创作了一幅

十分简洁的封面图画。至 1935 年

9 月,《寄小读者》在北新书局已印

至第 22 版。

再寄小读者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

爆发。

1938 年夏天,冰心一家离开北

平,开始战乱岁月。经过了颠沛流

离,一家人先是辗转迁居到云南一

个名叫呈贡的小山村,1940 年冬天

又迁往大后方重庆。

国难当头,老父去世,女儿生

病,种种家国忧愁和痛苦,使得这个

时候的冰心身心俱疲,不时地处在

病患之中。但是,战争的年月、颠沛

的生活,同时也使她变得无比坚强。

这个时期,她以“男士”的笔名

发表了不少小说和散文。尤其使她

感到欣慰的是,1942年冬天,她继续

写起已经中断了二十年的“寄小读

者”通讯。从 1942 年 12 月 12 日开

始,到1944年12月1日,她断断续续

写了四篇给小朋友的通讯,她把这

组新的通讯题名为“再寄小读者”。

在《再寄小读者·通讯一》里,

她告诉小朋友们说:“这些年里,我

收到你们许多信件,细小端楷的字

迹,天真诚挚的言词,每次开函,都

使我有无限的感谢和欢喜。为了这

些信件,这几年来,我在病榻上、索

居中、旅途里,永远不曾感到寂寞,

因为我知道有这许多颗天真纯洁的

心,南北东西的在包围追随着我!”

“再寄小读者”比二十年前的

“寄小读者”更多了一些深刻的哲理

感悟,也多了一些励志意味。可惜

的是,因为正处在战乱年月,“再寄

小读者”只写了四篇,没能像当初的

寄小读者那样,写成一本书。等她

能够续写更多的“再寄小读者”的时

候,已经是在新中国诞生之后了。

进入新中国后,冰心又写了一

批新的通讯,仍然命名为“再寄小读

者”。

在 1958 年春天写的一篇《再寄

小读者》里,她这样回顾和感慨道:

“小朋友,从我第一次开始给你们

写通讯算起,不止十年,乃是三十

多年了。这三十多年之中,我们亲

爱的祖国,经过了多大的变迁!这

变迁是翻天覆地的,从地狱翻上了

天堂,而且一步一步地更要光明灿

烂。我们都是幸福的!我总算赶

上了这个时代,而最幸福的还是你

们,有多少美好的日子在等着你们

来过,更有多少伟大的事业等着你

们去做啊!”

其 实 ,在 写 这 篇 通 讯 之 前 的

1956 年国庆节前夕,冰心就写过

《给国外华侨小朋友的一封信》,也

是一篇通讯。这篇通讯也奠定了

她接下来要写的“再寄小读者”的

主要题材和基调,那就是:向小朋

友们介绍新中国各个地方、包括边

疆地区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描写她

作为新中国的一位知识分子游历

域外时的所见所闻;激励小朋友们

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和平和幸福

的好日子,为将来建设一个更加美

丽、更加富强的国家而努力学习文

化知识和各种本领。

“再寄小读者”一共写了 14 篇,

字里行间抒发了对新中国的欢欣、

赞美和自豪感。

三寄小读者在离《寄小读者》55年、《再寄小

读者》20年后,当时光的脚步迈入了

20世纪70年代末,年届80高龄的冰

心又为孩子们写出了 10 篇“三寄小

读者”的通讯,从复刊不久的上海

《儿童时代》1978 年第 3 期上开始连

载至 1980 年第 2 期。1981 年 7 月由

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三寄小读

者》合集。也就是说,她为小朋友们

写通讯,一写就写了60年!

1927 年她在《寄小读者四版自

序》里说过:如果说文学创作是因为

不可遏抑的灵感而产生的,那么,只

有这些寄小读者的通讯,是写得最

自由、最率真和最快乐的。“小朋友,

记取,春天来了!”当时,她这样对小

朋友们说。

现在,进入了新的时期,这位童

心不泯的世纪老人,又通过“三寄小

读者”表达了自己对新一代少年儿

童的关爱与期望。“三寄小读者”沿

袭和承续着初寄、再寄时的亲切、细

腻风格,在思想感情上又注入了更

多的热诚和理想色彩,充分体现了

她一贯的爱心和对于未来、对于正

在成长的一代新人的责任感。

这些通讯娓娓而谈,亲切平和,

往往以小见大,通过一些日常小事,

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新时期的孩子们

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也用文字实

践了自己一再寄语儿童文学作家们

的忠告:从事儿童文学,“必须拥有

一颗热爱儿童的心,慈母的心。”“儿

童文学,应该给世界爱与美。”“为儿

童创作,就要和孩子交往,要热爱他

们、尊重他们。”

冰心和她跨越 60 年、写于不同

年代里寄小读者的通讯一起,成为了

一代又一代孩子“心灵上的朋友”。

■徐 鲁

“三寄小读者”写作与出版小史

1925年5月10日,冰心在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草坪上

记得多年前,一位美国好友辞

去号称“南方哈佛”的美国某大学教

职,前往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

供职,他按耐不住欣喜之情地写邮

件告诉我,打开他纽约曼哈顿第五

大道办公室的窗户,对面竟是帝国

大厦,他终于可以在纽约,这个向往

已久的美国文化中心和知识分子重

镇来思考问题了。

其实,纽约这座城市在美国文

化上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夸耀都不

为过。那里有无数引以为豪的地

标,更有西方学界令人敬仰的“纽约

知识分子群体”。然而,就我个人直

观印象而言,如今最能代表纽约文

化特性的也许是纽约的一间旧书

店 ,其 英 文 名 字 是 Strand Book⁃store。作为一个读书人,我的职业

生涯总免不了与书打交道,不是读

书、教书、写书,便是编书、买书和搬

书。有一回搬家,搬家公司的师傅

抱怨说,“你家是我搬过的书第二多

的”,我很好奇地问道,第一多的是

哪家呢?答曰:“某大学图书馆”。

听罢我差点喷饭。对我来说,以教

书为业也就意味着与书共在。所

以,无论造访何处,当地的书店对我

总有某种天然的吸引力。

Strand Bookstore 坐 落 在 曼 哈

顿下城百老汇大道 828 号,与第 12街交汇。虽说纽约的旧书店有不少

家,但无论是书目的丰富性还是地

理 位 置 的 重 要 性 ,无 一 间 可 与

Strand 书店相提并论。过去长住短

访纽约多次,每次必去这间书店,在

那里泡上一天半晌从不疲倦。记得

十多年前的纽约,贯穿南北的第五

大道上有好几家 Noble & Barnes书店,靠近下城一家专营学术书的

连锁店购书环境尤佳,古老的建筑

颇有些书卷气,两层楼的店面新书

林林总总,每当夕阳西下时分,阳光

照射进店面,万物生辉。读者们一

边浏览书籍,一边品尝咖啡,好一番

读书胜境。可惜的是,随着电子书

和电子阅读大行其道,短短十多年

里,第五大道上仅剩屈指可数的几

间童书店了。呜呼哀哉,实体书店

的衰落不啻是变化着的纽约文化风

景的真实写照,作为爱书之人,我不

禁为书店的倒闭关张而慨叹惋惜。

难道电子文化的沛兴真的宣告了印

刷文化从此消亡了吗?正是在这样

一种历史转换的情境中,Strand 旧

书店显出格外重要的文化意味,它

不但是纽约文人墨客的知识朝圣

地,也是各国书痴访客照面纽约文

化的一个场所。

Strand 旧书店深藏于一座很有

些年代的建筑里,从外面看除了建筑

立面上的书店标牌外,丝毫也不起

眼。然而推开入口处的旋转门进入

书店,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肾上腺

素立马上升不少,人遂变得兴奋起

来,好像期待已久的什么事情即将发

生。Strand书店规模很大,有四层店

面,地下室是以哲学、文学和科学等

书籍为主,一楼主店面是一些通俗读

物、礼品书和文具等,二楼以艺术、建

筑、设计和摄影等书籍为主,三楼则

是珍稀版本图书陈列室。店堂里高

大的书架鳞次栉比,摆得满满当当的

各色书等,虽以英文书为主,却又不

乏其他西文甚至中日文书籍。今天

网络购书异常方便,但一些极有价

值的学术书在网上仍难寻踪迹,在这

间书店的某个角落或许就可以找

到。以往的经验告诉我,每次造访这

间旧书店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

些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书,在此得来全

不费工夫。比如最近一次去纽约,在

这间旧书店我意外淘得耶鲁著名史

学大家彼得·盖伊早年成名作《艺术

与行动——历史的原因:马奈、格罗

皮乌斯和蒙德里安作品的反思》,眼

下坊间大都在关注他逝世前几年的

一部巅峰之作《现代主义——异端

的诱惑:从波德莱尔到贝克特及以

后》,其实,他对现代主义运动的思

考早在三十年前的这部旧作中就

已萌芽。多年前曾在托马斯·库恩

《艺术与科学》一文中知悉艾克曼

大名及其精彩的论点,此公是哈佛

艺术史和建筑史知名教授,但始终

未能读到他的大作。突然发现了他

的经典文集——《遥远的观点:理论

和文艺复兴艺术及建筑论集》,心中

暗自窃喜。

淘书不比购物血拼,绝对是一

桩智力活儿,它需要将你的读书记

忆与当下架上书名迅疾匹配,其中

既有失落和沮丧,亦有惊喜和发

现。在艺术史书架上,无意间我竟

找到了一本法国作家、前文化部长

马尔罗的四本论艺术的英文书合

集,我在所客座的岭南大学图书馆

曾借阅过,所以熟悉其封面的长相,

一眼便认出。另值得一提的是,我

还买到了两本很有用的家具工具

书,一本名为《家具风格指南大全》,

囊括了中西各式家具的历史、风格

和黑白图片;另一本名为《家具史:

从古代到19世纪》,尽管封面稍有破

损,但内容之全、彩色图版之精致,

竟可对封面破损完全忽略不计。此

次Strand书店淘书,花了两百多美元

购得 20 本稀缺而颇为有用书,与当

年在Barnes & Noble书店购新书的

性价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心中充

溢着一种洋洋自得的满足感。

说到纽约的旧书店,自然会想

到伦敦的 Skoob Books 旧书店。它

坐落在伦敦布鲁姆斯伯里区的布朗

斯维克购物中心的一间地下室里,

无论面积、书籍还是人气都远不如

纽约 Strand 旧书店。不过,善做生

意的英国人看起来还是比质朴的美

国人更有办法,这或许是资本主义

萌 芽 于 英 国 的 文 化 原 因 。 虽 说

Strand 书店有作者签售的图书专

柜,一本书从 2500 到 200 多美元不

等,但英国人却发明了一种抬高旧

书售价更精明的办法。两年前我在

伦敦的这间旧书店里购得一本人类

学著作,一般的旧书大约 5 镑一本,

可是这本书却标价 15 镑。原因是

此书是剑桥大学某知名教授的藏

书,所以旧书封面上贴了一张小条

子,说明该书的来源,内有该教授的

精彩眉批云云。平心而论,伦敦的

Skoob Books 旧书店颇有特色,但

远不能与纽约Strand旧书店比肩。

Strand 旧书店另一特色是其三

楼的珍稀版本室,其开放时间和店

面格局与楼下三层迥然不同,俨然

是一间印刷文化稀有图书的博物

馆。偌大的空间里只在四周一字排

开书架,有些是作者签售本专柜,每

本书均明码标价,有些是一般的珍

稀版本旧书柜,中间还立着一些小

型的展览柜,专门介绍一些特别宣

介的图书。这里不但是一个图书销

售交易的场所,亦是一个坐拥书香

浏览经典的读书场所,几张精致的

沙发可供读者坐下来潜心阅读,与

楼下简朴而又稀少的木板条凳形成

了鲜明的对照。据说这里还常举办

一些主题讲座,我虽没有机会在此

听讲座,不过也可以想见自己安坐

其间,聆听各路方家叙说经典书目

奇闻逸事的快乐。

纽约那间旧书店■周 宪

纽约Strand Bookstore外景

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深入

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

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

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出版业当

前最重要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重

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

策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科学

把握定位,更好地为京津冀协同发

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服务。

全力做好相关读物出版。为全

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学习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重

要指示精神及时提供多品种、多层

次、多媒体优秀出版产品和优质服

务,便于干部群众、社会各界深入了

解和准确把握雄安新区设立的时代

背景、决策过程、功能定位、重点工

作。策划出版一批保护和弘扬雄安

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延续雄安历史

文脉的地方历史文化图书。

周密开展顶层设计。坚持“世

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

定位”理念,围绕京津冀文化产业

协同发展,认真对标雄安新区建设

部署,高标准编制雄安新区出版业

发展规划。找准结合部、明确着力

点,积极承担非首都功能疏解任

务,推动符合雄安新区定位和战略

发展需要的在京出版发行单位有

序迁入,推动新设立的数字出版高

新技术企业落户雄安新区。做好

产业对接,推进当地印刷包装产业

转型升级,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

业化水平,不断优化与京津冀城市

群相适应的出版产业布局。

深入创新体制机制。依托“互联

网+”创新内容生产,推动新区出版融

合发展取得突破。先行先试,引导更

多社会力量推进资源整合,做强做优

做大出版传媒企业,打造形态多样、

手段先进、竞争力强、品牌鲜明的融

合发展平台,构建主业突出、多元发

展的内容生产传播体系,通过版权贸

易、实物出口、合作出版等方式走向

世界,实现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

跨所有制、跨国界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围绕新区建

设各项重大战略任务,瞄准特色研究

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在出版资源配

置、出版物评奖、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

版重大工程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中

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河北省省

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等,对新华

书店等发行企业的农村连锁网点建设

项目和配套项目给予补助;鼓励社会

资本为中小书店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让实体书店、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成为

贯通城乡的雄安新区文化地标。

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

全以政府为主导,公益性事业单位

为骨干,全时在线、全域覆盖的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全民阅读

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满足群众

多样化阅读需求。做好技术、智

力、品牌服务,推动中国新闻出版

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等行业智

库、高校在雄安落户或设立分支机

构、分校,立足地缘需求和行业创

新优势,瞄准与新区出版业建设密

切相关的研究领域,高起点、高标

准谋划一批有针对性的研究项目,

借力发展,借势推动。

以版权保护推动创新。创新驱

动是雄安新区发展基石。高度重视

版权保护对创新驱动的支撑作用,

针对新区高端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

特点,关口前移、依法行政,推进人

员力量、执法监管、宣传教育进基

层,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市场

等多种手段,做好版权管理、版权登

记、版权贸易、版权运用、企业软件

正版化、打击侵权盗版等工作。

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加大

“扫黄打非”和出版物市场管理力

度,结合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

治理,加强京津冀联防协作和专项

治理机制,坚持打管结合,打防并

举,快查快办重点案件,加强对出

版单位、印刷企业、出版物批发市

场、实体书店、网络书店、游商摊贩

等的执法检查,坚决打击制售非法

出版物等违法违规行为。

(本文作者供职于山东出版集团)

出版业服务雄安新区刍议■鲍 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