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说说说说说说说 1.说说 2.说说

BCN 3109TUTORIAL M7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说话训练的方法1.复述2.讲述

1.复述• 复述是进行说话训练的一种好形式。促进理解,锻炼思维,

在机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放下书本,进行理解和记忆性复述。

• 选择生动的童话故事、成语典故,生活常识为其主要内容,采取简单复述、创造性复述、内容提要简述、听取别人复述后复述、多人接力复述等,既能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又可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想象能力,说话有条理,用词正确,提高逻辑思维的敏捷性。

• 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这种方法在课堂上使用的较多。如老师让同学们看一段幻灯片,然后请同学复述幻灯片的情节或人物的对话。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在于锻炼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  

• 其方法是:

教学中如何开展课文复述

1.综合性训练2.复述的意义

3.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复述4.教学中几种常用的复述方法

1.综合性训练复述,它富有创造性,能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有机

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记忆是复述的基础。要想复述好,在阅读时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快速记住课文里的一些重要词语、文章结构层次和它的具体内容。边读边记,养成口脑并用的良好习惯。反复读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记忆就是复述的准备,复述反过来又能进一步加深记忆。复述不是照搬课文,必须按一定的要求,对课文内容进行综合、概括,适当取舍,并要认真选词,组织安排材料。这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的过程。经常抓复述,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复述的特点是要连贯地复述课文,无论是口头还是笔头,都要围绕一定的中心内容去思考,然后准确而明晰地说出或写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 复述的意义复述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说话等各方面的能力

复述课文是指让学生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因而这一训练本身首先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达到阅读的认知层次,即通过对语言这一物质外壳的认识,去获得课文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一个完整的、粗略的感知。 要想复述好课文,则必须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该文重点写了哪些材料,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文章的体裁、主要表达方式及基本思路、线索怎样等等。这样,学生在别无选择的基础上,强制性地去阅读课文、研究课文,从而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复述1. 选一段长短合适、有一定情节的文章。选择生动的童话故事、成语典故,生活

常识等的文章。然后请朗诵较好的同学进行朗读,最好能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然后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地进行。

2. 复述的时候,可把第一次复述的内容录下来,然后对比原文,看能复述下多少,重复进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内容复述下来。这种练习绝不单单在于背诵,而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这要求我们在开始时,只要能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在记住原话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意思复述出来;第二次复述时就要求不仅仅是复述情节,而且要求能复述一定的人物语言或描写语言;第三次复述时,就应基本准确地复述出人物的语言和基本的描写语言,逐次提高要求。 

3. 在进行这种练习之前,最好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选文章的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要求。比如选了一段共有10句话的文章,那么第一次复述时就要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并能把几个关键的句子复述出来;第二次就应该能复述出5~7个句子;第三次就应能复述8~10个句子。

4. 当然,速度进展得越快,也就说明学生的语言连贯性和记忆力越强。  孩子教育过程中,最好选择句子较短、内容活泼的材料进行,这样便于你把握、记忆、复述。随着训练的深入,教师可以逐渐选一些句子较长,情节少的材料,然学生进行练习。这个训练有时显得很繁琐、麻烦,甚至是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耐心与毅力,要知难而进,勇于吃苦,不怕麻烦。 

4. 教学中几种常用的复述方法1. 问答引导法: 教材中的课文基本上都在附录后配置了一定数量的问答题。

这些问题多数是围绕课文内容而设计的。在学生阅读后,对问题进行讨论和回答,即可安排学生根据问题所提供的框架进行复述。如果问题数量还不足以把课文内容串连起来,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提纲挈领的问题。如果课文没有配置问题,那么教师也可以自行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这种方法操作简便,难度较小,是最常用的复述方法。

2. 关键词提示法:即从课文中提取一定数量的关键词或词组,来提示学生复述课文梗概。关键词一般是重要句子中的名词 ( 词组 ) 或动词 ( 词组 ) 、形容词 ( 词组 ) 等实词或数据。关键词的设置密度可以根据课文的复述难度和学生水平来灵活确定。复述初始阶段,可以由教师直接给出,随着学生复述技能的提高,也可以训练学生自己找出。一些生词或词组较多,或说明文或介绍性的课文较适合这种方法。

如复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指导学生列出提纲:文章内容就写了两个方面①百草园,②三味书屋。百草园写了哪几点内容,三味书屋写了那几点内容,并简单列出每一点内容中的关键词。在这一编写过程中,学生无疑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主要的是理清了课文的文路,分清了主次,把握了重点。而编写的提纲则成了学生复述的“谱”,心中有了“谱”,说起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3. 段落提要法:如果课文篇幅较长,叙述的内容段落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每个自然段落的主题句,然后每段再用问题引导法或关键词提示法复述,在此基础上连缀成篇。 如《端午节的由来》一课可以这样进行复述练习:( 1) . 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中心,并记住文章由几大部分组成。这课就两部分,开始讲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后面详述端午节的来历( 2) . 复述前,理清课文思路,准确把握段意,先分段复述,再有机串联进行全文复述。

4.角色叙述扮演法:这种方法最适合对有不同角色的故事的描述。在把握了原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担任故事中的一个角色,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发生经过。由于视觉的变化,整个语篇结构也会有所变化。学生可以自己根据需要合理增加或裁减情节。而且第一人称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情节中,更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进行小组竞赛。 如复述古诗《钱塘湖春行》时,要想象出“春色满钱塘”的景象,进行

具体的叙述:从游览的地点说到初涨的湖水、远天的垂云;从莺燕衬托春意到地面上的绿草如茵春花似锦;从游不够的湖东景色到最钟爱的白沙堤。景出来了文意自然体现。

2.改变人称。如《荷花淀》,作者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复述时可以改用第一人称;以老头子的身份去复述。

5. 图表概括法:有些课文信息量较大,含有较多的时间、人名、数据、地名等。如果不进行图表罗列,学生容易混淆,加大理解和复述的难度。把这些信息和相应的内容列成图表,则一目了然,可以帮助学生把主要精力释放出来,用到对语言材料的归纳组织和语篇内容的概括提炼上。

指导学生复述教师务必要注意几点:1、对学生的复述要给予引导,不能把复述搞成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性的背诵,或千篇一律的创造性复述。一篇课文究竟需不需要复述,要根据具体的文章体裁、内容特点来决定。在复述的时候仍然要依据文章的内容特点选择复述的形式。要记得:复述是一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策略,而不是扮演、粉饰你的课堂的手段。2、复述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讲述和转述原文的内容,复述的训练乃是语感的训练,可以训练语言的张力;复述表达的过程是学用词语、修辞、句式等的过程,复述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感知、体味、消化、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3、语文的复述与心理学上的复述不一样,那就是语感的培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转变为复述而复述的现状,要在字词理解、课文理解中复述,让复述真正生动起来。4、应该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学生良好的复述习惯,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复述不是一两次训练、一两堂课就能完成的任务,它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5、对复述应有逐步提高的要求。复述不是平面的,复述要有层次,有梯级。我把复述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概要复述;第二层次有感情地详细复述,有“感情地”,是与课文情感性强的特点相结合的;第三层次创造性复述,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参与创造,进行想像。

讲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

则学习来得容易。”在教学中,经常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自述和简要评说,由于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相互交流,依据这一点,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的自述内容——各种童话图画、我的家,我的小伙伴、买物品、迎客人、上学路上的新鲜事等等,自述形式采取大家互相交流、对话、自由插话。在训练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连贯、完整、有主题、有条理、有层次、语词丰富、描述具体的语言表现力,自述训练能培养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等品质。

1.在讲述插图中训练说话。•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材,很多课文都配有插图,这种插图和看图说话,看图作文的图不同,它主要用于阅读训练,也可以用于训练小学生的说话能力,把理解吸收和表达运用结合起来,收到综合训练的效果,运用插图训练小学生说话,要和观察、阅读和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观察和阅读是说话的根据,是整个训练的基础的一环。表达是思维的结果,想得正确才能说得明白。

• 例如,《狼和小羊》中的插图,首先要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 , 使观察插上翅膀 ,意境更加广阔 ,领会画面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掌握图意内容。 观察这样的插图可以引导学生用空间想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等来补充视觉表象。先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展开学生的想象问 "狼和小羊会在一起相处吗? " 学生回答: " 不会。狼要吃羊的。 " 问: "图中狼和小羊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 学生回答: "狼和小羊在河边争吵。 " 问: "狼和小羊为什么事争吵呢? " 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想象就比较丰富了,有的说: "小羊在河边吃草,一只狼从森林里走出来找吃的,发现了小羊,就大声吼叫,露出凶恶的样子,正要向小羊扑来,在这紧急关头,小羊为了想办法脱身,就跟狼讲道理,小羊说尊敬的狼先生,您为什么要吃我?……

让学生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重现画面,使跃然于纸上的形象跃然于脑中,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认识了画面的特点,进入画面的意境,就能说得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避免了用机械记诵课文语句来代替对画面的描述,切实帮助学生做到 " 言之有物 ";其次是掌握观察的方法,有顺序地观察,训练思维的条理性,才能提高说话的连贯性,切实解决 " 言之有序 " 的问题。对《狼和小羊》的插图,按照教师提示的问题进行观察和展开想象,实际上也结合进行观察方法的训练,启发学生从画面的前景看到背景。

2. 故事会 指利用集中的时间把自己读到、听到、见到的事情,通过

加工,变成有形象、有情节的故事,并把故事讲 给别人听的说话形式。

要求选择的材料要能表现健康、鲜明的主题,开头、结尾要生动,耐人寻味,情节结构 要有起伏,讲述过程中要能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和人物的年龄、性别及性格特点,调整好语速和语调,进行适 当的模仿,语言要接近口语。

故事内容可以来自周围的真人真事,也可以取自新闻报道中的先进人物,还可以 改编加工语文课本中的某篇文章内容。

改编课文内容以古文最佳,如学习《促织》一文后,可以古文里的主人公的遭遇,加以理解后讲述。这种形式既可以丰富故事内容,又使学生对课文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3. 介绍会• 指集中时间由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向

同学细致介绍某一物品的制作过程的训练方法。如“ ×××烧 制”、“ ××挂件的制作”、“怎样学习 ××” 等。这一训练因直接与动手能力有关,所以要提前一周布置, 以便给学生以充足的实践时间,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由于这一训练有了众多的准备和铺垫, 所以说话课上往往是说者头头是道,听者兴致盎然。

4. 穿插在课文讲解中的分散训练 1. 解字联想叙述

指教师讲授新课前板书标题中的某一字组织学生讨论,从而导入新课的训练方法。要求学生能根据板书的 这一个字说出由它引起的各种联想。如讲《小桔灯》一文时,教师可先板书“灯”字,然后请学生讲述自己对 它的联想,诸如“灯的种类”、“灯的功用”、“灯的构成”等,请两三位学生讲述后,教师以“灯的品种如 此繁多,而作者为何独写这盏名不见经传的小桔灯”为过渡,自然导入新课。再如《老山界》、《松树的风格 》等课文都可采用这种方式训练。这一训练不仅能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对新课的阅读兴趣,而且能锻炼 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 2. 想象叙述

指说话者以原材料为基础,通过想象和联想,“创造”出一种新的、符合叙述要求的材料,然后再用口语 把它描绘出来的说话方法。要求想象必须合情合理,不能太离奇,想象不能背离原材料人物、情节的内在发展 规律。

学习 《皇帝的新装》后,可以“皇帝回到宫中之后”为题,设想皇帝未着衣裳回到宫中后的种种丑态。

此外,分散训练还可开展复述训练,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讨论训练以及回答训练等等,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