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即時發佈 Being There 2017 -- ART CAMP TANGO 2017藝術家駐留及體驗營 (京丹後,日本) -- “after being there” 公眾活動 (香港) 主辦:聲音掏腰包、ART CAMP TANGO 日本京都京丹後市網野町浜詰 28.8-8.9.2017 藝術家駐留 @京丹後,日本 參與藝術家: 張才生 (香港) | 有耳非文 (台灣/香港) | 李穎姍 (香港) 鄧啟耀 (香港) | 木村玲奈 (日本) | 宮北裕美(日本) 大城 (日本) | 鈴木昭男 (日本) | 山崎昭典 (日本) 以及更多參與單位 8-10.9.2017 Being There 2017/ ART CAMP TANGO 2017 @京丹後,日本 ~ 三日兩夜公眾體驗營,活動包括展覽、裝置、演出、工作坊、講座、導賞 營費每位港幣 2,800 (包括所需活動費用、住宿及早餐。其他膳食及往返京都與丹後之火車票由參加者自 費。) 9-24.9.2017 ART CAMP TANGO 2017 - listening, seeing, being there @京丹後,日本 ~ ACT CAMP TANGO 延續活動:包括展覽、裝置、演出、工作坊等 2017 秋天 (活動日期及詳情將 2017 9 月公佈) “after being there” 公眾活動 @香港 ~ 來自香港之參與藝術家回應日本之旅的體驗,創作一系列公眾活動,包括:聆聽練習、聲音漫步及藝術家分 享會等

Being There 2017 -- ART CAMP TANGO 2017 -- “after being there” · Being There 2017 共分為兩部份:於2017 夏天在日本京都府京丹後市舉辦之藝術家駐留及為期三日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Being There 2017 -- ART CAMP TANGO 2017 -- “after being there” · Being There 2017 共分為兩部份:於2017 夏天在日本京都府京丹後市舉辦之藝術家駐留及為期三日

即時發佈

Being There 2017 -- ART CAMP TANGO 2017- 藝術家駐留及體驗營 (京丹後,日本)

-- “after being there” - 公眾活動 (香港)

主辦:聲音掏腰包、ART CAMP TANGO

日本京都京丹後市網野町浜詰

28.8-8.9.2017 藝術家駐留 @京丹後,日本

參與藝術家:

張才生 (香港) | 有耳非文 (台灣/香港) | 李穎姍 (香港)

鄧啟耀 (香港) | 木村玲奈 (日本) | 宮北裕美(日本)

大城 真 (日本) | 鈴木昭男 (日本) | 山崎昭典 (日本)

以及更多參與單位

8-10.9.2017 Being There 2017/ ART CAMP TANGO 2017 @京丹後,日本

~ 三日兩夜公眾體驗營,活動包括展覽、裝置、演出、工作坊、講座、導賞

營費:每位港幣 2,800 正(包括所需活動費用、住宿及早餐。其他膳食及往返京都與丹後之火車票由參加者自費。)

9-24.9.2017 ART CAMP TANGO 2017 - listening, seeing, being there @京丹後,日本 ~ ACT CAMP TANGO 延續活動:包括展覽、裝置、演出、工作坊等

2017秋天 (活動日期及詳情將 2017年 9月公佈)

“after being there” - 公眾活動 @香港 ~ 來自香港之參與藝術家回應日本之旅的體驗,創作一系列公眾活動,包括:聆聽練習、聲音漫步及藝術家分

享會等

Page 2: Being There 2017 -- ART CAMP TANGO 2017 -- “after being there” · Being There 2017 共分為兩部份:於2017 夏天在日本京都府京丹後市舉辦之藝術家駐留及為期三日

Being There 2017共分為兩部份:於 2017夏天在日本京都府京丹後市舉辦之藝術家駐留及為期三日

兩夜之 ART CAMP TANGO 2017 將會為連串節目揭開序幕;日本之旅結束後,來自香港的參與藝術

家將於香港展示不同形式的創作,作為京丹後之旅的回應與回顧。

節目特色:

聲音掏腰包與 ART CAMP TANGO繼 2014年首度合辦藝術家駐留及聆聽營後將再度攜手,邀請來

自香港和日本的藝術家前往網野町及鄰近城鎮展開為期兩周的駐留計劃。駐香港藝術家張才生、有

耳非文、李穎姍及鄧啟耀,將連同日本藝術家木村玲奈、宮北裕美、大城真、鈴木昭男及山崎昭

典,於日本京都府京丹後市進行有關藝術、聲音、地方與空間之探索,他們在這個日本海沿岸城市

遊歷之時,也會與當地居民交流分享,並於 9月 8-10日舉行之 ART CAMP TANGO 2017 期間,透

過不同的形式展示或完整、或零碎的作品和概念、感想與啟發。ART CAMP TANGO 2017不單單為

藝術家提供退修的機會,也邀請來自不同地方、背景,卻同樣愛好藝術之公眾一同體驗與分享,專

注欣賞、聆聽彼此。

為了讓更多日本當地的公眾欣賞到藝術家的感興與創作,ART CAMP TANGO 2017於京丹後市舉辦

之活動將持續進行至 2017年 9月 24日。

Being There 2017 的行程亦計劃於日本之旅後在香港延續:來自香港的參與藝術家們會將旅途的所

見、所感、所想化成不同的創作及公眾活動,回溯與回顧京丹後之旅的點滴。節目詳情將於 2017年

9月公佈。

關於京丹後市:

京丹後市,擁有人口接近六萬人,是日本京都府北部丹後半島的一個城市。2004年 4月 1日由京都

府峰山町、大宮町、網野町、丹後町、彌榮町及熊野郡久美濱町合併而成。「丹後」一詞同時泛指

京都北部。

ART CAMP TANGO 2017 節目時間表

(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主辦單位保留更改、重新安排或替換藝術家和/或更改節目和費用的權利。詳情將於 2017年 7

月公佈。)

8-10.9.2017

@日本京都府京丹後市網野町

日期 活動

2017年 9月 8日(五) 上午:集合/乘坐火車由京都站前往網野

下午:到達網野/ 參加者登記及辦理入住

黃昏:開幕前預演

2017年 9月 9日 (六) 上午:開幕

下午及黃昏:展覽導賞、演出、藝術家與策展人講座以及其他活動

2017年 9月 10日 (日) 上午: 展覽導賞、演出、藝術家與策展人講座以及其他活動

下午:ART CAMP TANGO 2017閉幕

黃昏:參加者離營

查詢及報名:

(852) 3954 5584 / [email protected]

Page 3: Being There 2017 -- ART CAMP TANGO 2017 -- “after being there” · Being There 2017 共分為兩部份:於2017 夏天在日本京都府京丹後市舉辦之藝術家駐留及為期三日

附件 1-新聞照片

ART CAMP TANGO 2016 - 駐留考察及演出 @ Kyoto Art Center

山崎昭典、李穎姍、大城 真、木村玲奈

攝於京都藝術中心舉行之演出

©Atsushi Koyama

ART CAMP TANGO 2016

ART CAMP TANGO 2016

張才生

攝於京都藝術中心舉行之演出

©Atsushi Koyama

在地表演 @ 網野町浜詰(夕日ヶ浦)

山崎昭典

Page 4: Being There 2017 -- ART CAMP TANGO 2017 -- “after being there” · Being There 2017 共分為兩部份:於2017 夏天在日本京都府京丹後市舉辦之藝術家駐留及為期三日

ART CAMP TANGO 2016

木村玲奈

攝於京都藝術中心舉行之演出

©Atsushi Koyama

宮北裕美

攝於京都京丹後市網野町浜詰海舉行在地演出

ART CAMP TANGO 2016

宮北裕美、李穎姍

攝於京都藝術中心舉行之演出

©Atsushi Koyama

Page 5: Being There 2017 -- ART CAMP TANGO 2017 -- “after being there” · Being There 2017 共分為兩部份:於2017 夏天在日本京都府京丹後市舉辦之藝術家駐留及為期三日

附件 2 -關於主辦機構

聲音掏腰包成立於 2008 年,致力於聲音藝術與文化的宣傳、教育、收集和存檔工作;透過與不同文化背景的

藝術 工作者、企業和社會團體的夥伴關係,推行跨媒體的創作和活動。另成立聲音圖書館,旨在與所有對聲

音有同樣興 趣的人共享聲音資源,實現更多集體創作的機會。

www.soundpocket.org.hk

ART CAMP TANGO(ACT)是由京丹後市當地藝術家及志願者組織的一個藝術項目。

ACT旨在為多樣性、不同價值觀和當代藝術表達創造一個平台,培養社會的開放性。ACT

於 2013年與香港藝術及慈善機構聲音掏腰包合辦,至今為止持續舉辦各種活動,當中包括

藝術家駐留計劃、展覽、演出、研究項目、工作坊及聚會等,透過視覺與聆聽出發的藝術

體驗推廣丹後區內的自然環境。

ACT關注「通過聲音或與聲音相關」的藝術展現,並邀請具有不同藝術風格的藝術家專注於聲音、空間、環境

及身體的各種現象。為此,ACT為藝術家提供機會,協助他們進行與自然環境及當地社區之研究,同時與當地

及來自不同地方的觀眾分享經驗,為可持續社區發展做出貢獻。

http://www.artcamptango.jp/

Page 6: Being There 2017 -- ART CAMP TANGO 2017 -- “after being there” · Being There 2017 共分為兩部份:於2017 夏天在日本京都府京丹後市舉辦之藝術家駐留及為期三日

附件 3 - 關於藝術家、策展人與 ART CAMP TANGO行政人員

藝術家

木村玲奈(日本)出生於日本青森市。她自四歲起開始學習芭蕾舞及現代舞,是一位

駐東京及神戶舞蹈家及舞蹈編導。她在不同的領域都有進行研究和工作,並熱衷於探

究環境及語言對於身體所產生的影響。木村玲奈自 2008年起參與了 Sioned Haws的項

目,並在此期間於日本、亞洲及歐洲進行舞蹈表演及合作編舞。自 2015年起,她參與

了「Odori-Dawns-Dance」計劃。木村玲奈曾在神戶以獎學金學生的身份參加了編舞課

程「DANCE KOKUNAI RYUGAKU」,並從此開展了她編舞生涯。她曾入圍 2014年

横滨舞集的最後評審,並贏得了 2014年豐田編舞獎。她曾參與 2014年城琦國際藝術中

心的藝術家駐留計劃及 ART CAMP TANGO 2016。她目前專注探究為自己的身體編舞

和為他人編舞的差異之處。網頁:http://017kimura.tumblr.com/

宮北裕美(日本)是一位現居於日本京丹後市的舞蹈家和視覺藝術家。從美國伊利諾

伊大學尚佩恩分校舞蹈系畢業之後,她於 90年代中後期在日本開始了她的舞蹈生涯。

宮北裕美以「靜止中舞動」的概念,及將身體作為一件物品而不是生物來看待時的動

態來處理她的舞蹈。這亦促使她開始了試驗即興表演及視覺藝術。宮北裕美自 2011年

起與鈴木昭男合作進行在地演出,而她近期的演出包括岡山縣立美術館(岡山,

2015)、城琦國際藝術中心(豐岡市,2016)、及 the Imago Dei Festival(奧地利克萊姆

斯,2014)。自 2012年起,她在視覺藝術中融入了個人對時間及空間感知,創作了包

括《Permanent Red》(MEDIA SHOP,京都,2015)和《point A ⇄ point B》(ozasahayashi_project, 京都,

2016) 等地裝置藝術作品。宮北裕美自 2014年起以策展人及藝術家的身份加入 ART CAMP TANGO。網頁:http://miyakitahiromi.com

大城 真(日本)(1978年生於日本沖繩)是一位駐東京的表演者和藝術家。他主要使

用聲音作為創作媒介,但也會融入光、電以及物件運動等其它元素。在現場表演中,

他常會使用到由電子裝置、日常生活中的物料及廢棄物等改裝自製而成樂器及工具。

他的裝置作品利用物理及聽覺的現象詮釋聲音,並注重於如震動及干擾等特性。他剛

剛與日本發行 Hitorri推出了首張個人大碟《Phenomenal World》。他與川口貴大

(Takahiro Kawaguchi)及矢代諭史(Satoshi Yashiro)同屬現場裝置/表演團體「The

Great △」的成員。網頁:https://www.discogs.com/artist/2042548-Makoto-Oshiro

鈴木昭男(日本)是一位傳奇的日本聲音藝術家,從事樂器製作及聲音裝置表演接近

50 年。鈴木昭男的藝術生涯啟程於 1963 年在名古屋駅的一次演出,在那次演出中,他

把滿滿的一箱垃圾扔下樓梯。鈴木於 1988年在京丹後市創作了《Space in the Sun》- 一

件用以聆聽一日之間大自然聲音的作品,這件作品正正樹立在子午線上。他的表演及

裝置藝術曾獲邀於世界各地的藝術節及博物館展出,當中包括:AV Festival(紐卡素,

2014)、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京都,2007)、Musee Zadkin(巴黎,2004)、大英博

物館(倫敦,2002)、Donaueschingen Festival (多瑙艾辛根,1998)、Docmenta8(卡

塞爾, 1987)、Japan House(紐約,1983)、Festival d' Automne(巴黎,1978)等等。

山崎昭典(日本)山崎昭典是一位來自日本京丹後市的吉他手及創作人,他曾在 2001

至 2003年間擔任聲音藝術家鈴木昭男的助手。於 2005年,在英國音樂雜誌 Wire的支持

下,他推出了首張個人專輯《ȐRed Fieldȑ》,獲得各方好評,當中包括有英國實驗音樂

界的代表人物 - 樂評人及音樂家 David Toop。現在,山崎昭典主要以個人現場表演的

方式展示他的音樂,並與一間京都的劇團 Karasuma Stroke Rock 合作進行音樂創作及演

出。此外,他亦活躍地挑戰不同的藝術領域,包括參與其它現代舞蹈的合作項目。時隔八年,山崎昭典在 2014

年推出了他的第二張專輯《Etude of the Sea》。

© bozzo

©Ujin Matsuo

Page 7: Being There 2017 -- ART CAMP TANGO 2017 -- “after being there” · Being There 2017 共分為兩部份:於2017 夏天在日本京都府京丹後市舉辦之藝術家駐留及為期三日

張才生(香港)年少時夢想成為農夫、巴士司機、足球員及地理學家,並慶幸每天能夠

望見海。2012年獲得香港專業進修學院攝影深造文憑後開始認真創作,2013年打開耳朵,

探索聲音這媒介源於一隻咖啡杯上的咖啡跡。張才生為聲音掏腰包 「藝術家支援計劃」

2014-15 年度獲選年青藝術家。最近嘗試以表演、空間介入等方式將自我與參與者刻畫

於各種場景之中。網頁:www.cheungchoisang.com

有耳非文(台灣/香港)出生於台灣,現於香港生活及工作,是一位舞台工作者及獨

立音樂人。有耳非文畢業於台南女子技術學院,曾擔任專業舞者,及後移居香港並於

香港演藝學院進修,主修舞台管理,同時跟隨尼泊爾皇家樂師 Bina Shrestha 學習西塔琴,

又隨日本國寶級大師大野一雄學習舞踏,並曾遠赴美國紐約 Steps 舞蹈中心研習何頓技

巧(Lester Horton Technique)以及法國巴黎 Studio Harmonic進修當代舞。

有耳非文現為天比高創作伙伴賽馬會策動創新思維藝術創作總監,負責劇場及音樂部

門之項目。

李穎姍(香港)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主修批判性跨媒體實驗

室。過去的作品以裝置和表演為主。以聆聽作為跟世界與自身連結的一個重要渠道,感

受每一刻的流動。李氏的裝置作品與即興表演在不同的藝術節中展出。例如:ifva影像

嘉年華 2016 (香港) 、Asian Meeting Festival (日本)、「聽在」聲音藝術節 2014(京都,日

本)、Transi(en)t Manila Project Global 2014(馬尼拉,菲律賓)等。最近出版個人專輯

《walking in a daze》(2016) ,收錄了李氏的聲音表演、裝置與田野錄音。網頁:http://fionaobscura.com/wordpress/

鄧啟耀(香港)1988 年生於香港,藝術家鄧啟耀從城市生活當中尋找人與大自然的痕跡,

並將其微渺的關係帶到創作。他於 2010 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榮譽)文學士。

於 2014年,他獲邀參與蘇黎世藝術大學為期半年的藝術家駐留計劃。他曾獲「麥羅武中

國繪畫獎」(2012)、「美思堂文教基金」獎學金 (2012) 、「視覺藝術創作獎」(2010) 及

「友生昌中國繪畫獎」(2009) 。近年,他曾參展於香港藝術中心及比利 Les Halles de

Schaerbee 合辦「香港味道」(2016)、京都藝術中心「音をめぐる場と表現」(2016)、德國蓋爾森基興美術館的中

國八項目「Tradition Today – Ink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2015) 、德國柏林 Momentum「為未來而創造:想象不

可想象之事」(2015)。其作品更見於德國、瑞士、日本、中國、台灣和香港的各個藝術館、藝術機構和畫廊。

網頁:http://www.tangkaiyiu.com/

策展人

黃嘉淇(香港)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取得語言及傳意系學士學位,及後於香港中文

大學教育學院修讀價值教育課程並取得碩士學位。黃氏曾先後於 PIP 劇場(前劇場組

合)、ABA Productions、奧沙畫廊及城市當代舞蹈團等藝術團體工作,並為康文署與現

在音樂合辦節目《布賴恩.伊諾的機場音樂》、《卓別靈與格拉斯》、《電器公司:

手提電腦大樂隊》及風車草劇團製作《超級媽媽超級巿場》擔任監製;黃氏曾經參與

「聽在」聲音藝術節及聆聽體驗營 2013、「聽在」聲音藝術節及聆聽體驗營 2014(丹

後藝術家駐留及聆聽營)及「鄧啟耀個展:外出一會」等活動及展覽項目之策展工作,

現為聲音掏腰包行政總監。

Page 8: Being There 2017 -- ART CAMP TANGO 2017 -- “after being there” · Being There 2017 共分為兩部份:於2017 夏天在日本京都府京丹後市舉辦之藝術家駐留及為期三日

清澤暁子(日本)(1982 年生於日本大阪)於大阪大學文學研究院取得美學碩士學位,

畢業後曾於多個機構及組織擔任藝術項目統籌及助理策展人。2008 至 2011 年於京都藝

術中心擔任藝術項目統籌期間,她曾擔任多個視覺藝術展覽的策展人並統籌藝術家駐

留計劃。自 2011 年起,她積極參與多個國際藝術節,包括:京都國際舞台藝術節 2011

(KYOTO EXPERIMENT 2011)、愛知三年展 2013、愛知三年展 2016及札幌國際藝術

節(SIAF)2014,同時擔任許多大型藝術節及項目的統籌/助理策展人。目前,她是

ART CAMP TANGO 2017策展團隊的成員之一。

青嶋 絢(日本)是一位駐現居於日本京都市的自由藝術項目統籌及翻譯。她畢業於紐

約長島大學藝術管理系,主修音樂,並於 2007 年在美國維吉利亞州雪蘭多大學取得藝

術行政碩士學位。2008 至 2011 年期間,她在京都市藝術中心擔任藝術統籌,及之後便

加入京都市立藝術大學擔任國際活動統籌,負責多個國際性藝術項目。她的專業領域

包括國際文化遷移及現代藝術與音樂的跨領域項目。目前,她正在大阪大學文學研究

院攻讀音樂學博士課程,並於大阪成蹊大学藝術學院擔任兼任輔導講師。

宮北裕美(日本)

ART CAMP TANGO行政人員

川口優子(日本)在京丹後市出生並成長,現在是一位平面設計師。川口畢業於女子美

術大學后,曾任職於東京一家設計公司。2008年,她回到家鄉京丹後市,並開始在一家

本地設計公司工作,從事平面設計及網頁設計。在業餘時間,她為當地社區組織了多個

文化活動,同時於 2016年以設計師的身份加入 ART CAMP TANGO之項目策劃團隊。

田村麻矢(日本)在日本京丹後市出生並成長。她是一位平面設計師及編輯,自 2006

年起供職於一家本地印刷及設計公司。她以設計師、編輯及主辦人的身份參與多個社區

項目,包括:「COMPANE ART show」 (2010, 作為主辦人及參展人)、「mix Hitobito

tango」(自 2014,作為主辦人)、ART CAMP AMINO 2014 與 ART CAMP TANGO 2016 (作

為平面設計師及工作人員),以及「Tango Book Project」(2017,作為編輯設計)。

梅田健太(日本)在京丹後市出生並成長,自十八歲開始接觸霹靂舞。梅田曾到美國深

造舞蹈,回國後是活躍於關西地區的舞者。梅田在 2009 年回到家鄉,並成立創意舞

蹈團體「Synkuronicity」,所涉獵範圍包括舞蹈表演及活動統籌。2016 年起, 梅田健太

成為 Dance Camp Tango 總監並繼續為當地街頭舞蹈組織服務。梅田亦積極參與 ACT

CAMP TANGO 2016舉辦之活動,包括《日出聲音漫步》及 Art Camp Tango 2017之預

告活動。

Page 9: Being There 2017 -- ART CAMP TANGO 2017 -- “after being there” · Being There 2017 共分為兩部份:於2017 夏天在日本京都府京丹後市舉辦之藝術家駐留及為期三日

川渕一清(日本)在京丹後市出生並成長,現為區域統籌。川渕在立命館大學修讀政策

科學,在學期間已參與社區活化計劃。大學畢業後,川渕在一家電力公司任職營業經

理,於 2013年離職並返回家鄉。川渕一清積極投身京丹後市及京都府北部的區域統籌

工作,以活化社區。川渕亦曾經參與不同社區計劃:鼓勵年輕一代進駐社區、協調大

學生及當地企業、活化商圈、進行修復旅館工程、及 ART CAMP TANGO藝術家駐留

計劃。川渕一清自 2014年加入 ART CAMP TANGO的之項目策劃團隊。

青嶋 絢(日本)

Page 10: Being There 2017 -- ART CAMP TANGO 2017 -- “after being there” · Being There 2017 共分為兩部份:於2017 夏天在日本京都府京丹後市舉辦之藝術家駐留及為期三日

附件 4 -丹後地區和京丹後市概況

丹後半島是位於京都府北海岸的半島,面向日本海,而京丹後市位於丹後半島及日本標準時間子午線(東經

135度)。

城市的海岸線延伸著美麗的風景與珍貴的地質條件,丹後半島更被批准納入山陰海岸地質公園,也被指定為聯

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Global UNESCO)網絡認可之世界地質公園。

丹後地區不但以豐富的自然環境而知名,而且具有長達 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據說一個獨立的王國名為丹後

王國(Tango koku)存在於古代,與中國古朝代有密切的聯繫,中國也給該地區帶來了文化上的影響。丹後地

區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是在日本體驗美麗自然和豐富文化的地方。

媒體查詢

黎穎欣小姐

E: [email protected] T: (852) 3954 5584

***相片已上載至https://goo.gl/Opngbb

- 完 -

主辦:

支持:

聲音掏腰包為藝發局資助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