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12 9 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陈 颖 版面:龙靖雨 校对:邰雅麟 电话: 7727162 传真: 7709119 专版 A5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第四届常德市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 他宽厚仁慈、坦荡豁达,主动侍奉孤 寂多病的叔祖父10年;他顾全大局、勇挑 重担,只身照料体弱多病的父母;他不分 彼此、寻医问药,孝顺岳父坚持了8年。他 就是桃源县西安镇中学教师邱雪球。 “羊有跪乳情,鸦知反哺恩,做人当孝 顺为先。”邱雪球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 的。他是家中长子,两个弟弟家境贫寒, 生活自顾不暇,他主动承担起照顾父母的 重担。母亲体弱多病,咽喉处长了一个瘤 子,不能吃煎炒辛辣的食物,也不能吞咽 硬的东西,他便把母亲从几十公里外的乡 下接到镇上自己的家里,悉心照顾,并想 方设法为母亲求医治病,所花的费用从未 向弟妹们开口,自己一人默默承担。而当 时,邱雪球的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妻子又 没有稳定工作,打工收入微薄,常常是入 不敷出,债台高筑,但他从未放弃过任何 给母亲治病的机会。2013年9月,他的母 亲被确诊为咽喉癌,邱雪球一边从事繁重 的教学工作,一边挤时间照顾母亲,熬药 送水、煨汤喂饭,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一 个月下来,他瘦了20多斤。 邱雪球对父亲的照顾也是体贴入 微。母亲去世后,他一直坚持让父亲住在 自己家里,一有时间就陪伴在老人左右。 由于照顾得好,80多岁的老人依然身体健 康,精神矍铄,逢人便夸:“我有一个孝顺 的好儿子。” 岳父患上了帕金森症,邱雪球长期坚 持为岳父寻医求药,连偏方也不放过。只 要一有时间,他就回到十几公里外的乡 下,给岳父洗澡、理发、按摩,搀扶老人四 处走动,活动身体。他一直坚持了8年,从 未间断,在当地传为佳话。 邱雪球的叔祖父终身未娶,无人赡 养。1984年9月,村组召开会议,研究老人 的养老问题,邱雪球果断承诺,叔祖父由 他养老送终。当时,他上有80多岁的祖父 母、60多岁的父母需要照顾,下有两个年 幼的孩子需要抚养,但他义无反顾地承担 起了这份重任。为了这个承诺,每个周 末,他都要和在单位做临时工的妻子步行 15公里多的山路赶到叔祖父家,给他送生 活用品,给老人洗澡、打扫环境卫生,每年 坚持给叔祖父做年夜饭,陪老人过年,这 样一直坚持了10年,直至叔祖父去世。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邱雪球用心灵 织就大爱锦缎,用行动彰显人性光辉,在 人生的孝爱大道上磊落坦荡、执着前行。 孝爱无疆 —记第四届常德市道德模范邱雪球 常德晚报记者 武建平 通讯员 周旭方 11月1日上午,秋日阳光正好。周群英来到工作了31年的常德 市社会福利院,拿到了她的“退休证”。办好相关手续后,她径直走向 平日里工作的“收养楼”,想去探望下朝夕相处的老人们后就走。没 想到刚进院子里,一声声亲切的“周阿姨”又让她舍不得走了。 高爷爷眼睛看不见,但一听到熟悉的声音就上前拉住周群英的 手,关切地问:“手好像有点冷,是不是穿少了?”王爷爷不能开口说 话,就一个劲地咧着嘴对着周群英笑。还有更多的爷爷奶奶们,说舍 不得她,要拉着她一起晒太阳。 今年50岁的周群英个子不高,笑起来时两个酒窝让人倍感亲 切。退休前,她是老人服务部的护理员,平日的工作就是照顾那些无 依无靠的孤寡老人。说来也奇怪,在这福利院里,无论是老人还是同 事,也无论年纪大小,大家都叫她“周阿姨”。 仔细算起来,这已经是周群英和福利院结缘的第41年了。她9 岁时失去父母,福利院便成了她的家。17岁时,福利院将她送到职业 学校读书,希望她学好知识,今后找到一份好工作,自力更生。毕 业后,某国企给她递来了橄榄枝,但她婉拒后回到了福利院。“以前 是大家照顾我,现在换我来照顾大家!”这样笃定的话不是口号,而 是随后的工作时间里她一直坚持做的事。 照顾饮食起居、为身体不便者翻身和擦洗身体、应对老人的情绪 问题、及时清理部分失禁老人的排泄物……这些就是周群英工作的 日常。晚上值班时,她总是等到老人们熟睡之后轻手轻脚地来回穿 梭于老人们的房间,天冷时为他们掖掖被角,起风时为他们关上窗 户,有起夜的她扶着去厕所,有咳嗽的她送去热水,直到确认无碍后 才离开。 福利院收养的老人都是“三无”对象,失去亲人的关爱,有些心灵 比较脆弱和敏感,时常像小孩一样发脾气。前些年冬天,99岁高龄的 罗奶奶因为不满意理发效果,又哭又闹,周群英不放心她,从下班后 一直陪着罗奶奶,手拉着手,开导她,逗她开心。罗奶奶有时很任性, 也很挑食,不爱吃食堂的饭菜。为了罗奶奶的身体,周群英自己买了 一口锅,每天亲自去买罗奶奶喜欢吃的菜,给她做饭吃。 这些年来,周群英经常需要照顾一些瘫痪或患有老年痴呆症的 老人,个中艰难可想而知。老人们的吃喝拉撒,每件事都要让她操 心。护理期间常常是这边换的裤子还没洗,那边又要换,老人痴呆的 时候,甚至把大便抓了往身上抹,最多的一天因为大小便换了9条裤 子。但这些都没有让周群英打退堂鼓,而是坚持把老人护理好。 常常有同事笑周群英犯傻,但她对此却一笑了之,还是照样做她 的傻事:只要老人们需要她,不管是上班还是休息、白天还是晚上,她 都能第一时间出现在有需要的地方,出现在服务对象身边。这份傻 气,也让她收获了无数的荣誉:常德市道德模范、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最美养老护理员、孝老爱亲“身边好人”…… 不仅如此,她更赢得了养老院里老人们的无比信赖和啧啧称赞。 老人们的“周阿姨” —记第四届常德市道德模范周群英 常德晚报记者 丁时慧 通讯员 郑威 他 9 岁时遭遇意外痛失左手手掌, 但他身残志坚,从17岁开始射击生 涯。10多年来,他以坚强的毅力,刻苦 训练,顽强拼搏,终于站到了残奥会的 冠军领奖台,被人称为残疾人射击赛场 上的“独掌神枪手”。 他就是临澧籍残疾运动员黄兴。 黄兴,今年33岁,和大多数残疾人一 样,他也有过不幸的童年。9岁那年, 伸手拉开玩花炮的小伙伴时,黄兴遭遇 爆炸,失去了左手手掌。幸运的是,17 岁那年,在县残联推荐下,他成了一名 残疾人射击运动员。 “手虽然残了,但我自己要发奋,要 向社会证明,残疾人也可以干出一番成 绩!”这是黄兴的人生格言,也是他 10 多年射击生涯的真实写照。 训练之路充满了艰辛。黄兴左手 不能平衡,极易影响右手的平稳度,教 练就找来红砖,绑在他的右手上,让他 反复做伸直、上举动作。每天训练结束 后,右臂又酸又胀,痛得整夜睡不着 觉。想用左手去揉,却根本使不上劲。 为提高换子弹的速度,他只好将枪靠在 左手上,用右手换子弹。时间长了,左 手截肢处结下了厚厚的老茧。 然而 ,就在黄 兴 信 心 满 满 地 刻 苦 训 练 时 ,不 幸 却 突 然 降 临 。 2005 年 10 月的一天晚上,他父亲意外身亡。家 庭的变故,使黄兴的情绪一度受到严 重影响。经县残联干部和教练的反 复开导,他才从阴影中慢慢地走出 来 。 2006 年 ,黄 兴 在 湖 南 省 第 七 届 残 疾人运动会上获得了25米慢加速项 目第1名,拿到了他射击人生的第一 个大奖。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任何 收获都不会一帆风顺,都要经过加倍的 努力和付出。正当黄兴渐渐忘却伤痛, 为自己规划着美好未来时,训练基地却 又暂时被解散。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南 下打工。在工厂里,他始终不放弃梦想, 一有空,就在宿舍里不停地比划,默默坚 持训练动作要领。终于在 2009年下半 年,教练向他发出了归队“召集令”。 2011 年 10 月 13 日,经过强化训练,黄兴 梦圆杭州,获得了全国残运会冠军。 自此之后,黄兴更是一发不可收, 接连将世界杯、世锦赛金牌揽入怀中。 2016 年 ,在 巴 西 里 约 热 内 卢 举 办 的 残 奥会上,他获得男子SH1级自选手枪 比赛冠军,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同 年,黄兴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 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场场比赛,让黄兴越战越勇。 2018 年 ,黄 兴 圆 满 实 现 残 疾 人 射 击 比 赛省级、国家级、亚洲级、世界级金牌 “大满贯”,今年 2 月,在阿联酋再次获 得世界杯金牌。 身体可以残缺,但生命依然灿烂; 梦想可能遥远,但脚步从未停歇。 “成绩 只代表过去,备战明年东京残奥会我必 须全力拼搏。”明年又是奥运之年,黄兴 正朝着自己新的目标勇敢迈进! 汗水与梦想同在 —记第四届常德市道德模范黄兴 常德晚报记者 李显鸿 通讯员 吴依融

第四届常德市 老人们的“周阿姨” 道德模范cdwb.cdyee.com/pc/attachment/201912/09/66f6f9e5-aff4-42ee-844… ·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邱雪球用心灵 织就大爱锦缎,用行动彰显人性光辉,在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四届常德市 老人们的“周阿姨” 道德模范cdwb.cdyee.com/pc/attachment/201912/09/66f6f9e5-aff4-42ee-844… ·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邱雪球用心灵 织就大爱锦缎,用行动彰显人性光辉,在

2019年 12月 9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陈 颖 版面:龙靖雨 校对:邰雅麟 电话:7727162 传真:7709119专版A5

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第四届常德市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

他宽厚仁慈、坦荡豁达,主动侍奉孤

寂多病的叔祖父 10 年;他顾全大局、勇挑

重担,只身照料体弱多病的父母;他不分

彼此、寻医问药,孝顺岳父坚持了 8年。他

就是桃源县西安镇中学教师邱雪球。

“羊有跪乳情,鸦知反哺恩,做人当孝

顺为先。”邱雪球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

的。他是家中长子,两个弟弟家境贫寒,

生活自顾不暇,他主动承担起照顾父母的

重担。母亲体弱多病,咽喉处长了一个瘤

子,不能吃煎炒辛辣的食物,也不能吞咽

硬的东西,他便把母亲从几十公里外的乡

下接到镇上自己的家里,悉心照顾,并想

方设法为母亲求医治病,所花的费用从未

向弟妹们开口,自己一人默默承担。而当

时,邱雪球的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妻子又

没有稳定工作,打工收入微薄,常常是入

不敷出,债台高筑,但他从未放弃过任何

给母亲治病的机会。2013 年 9 月,他的母

亲被确诊为咽喉癌,邱雪球一边从事繁重

的教学工作,一边挤时间照顾母亲,熬药

送水、煨汤喂饭,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一

个月下来,他瘦了 20多斤。

邱 雪 球 对 父 亲 的 照顾也是体贴入

微。母亲去世后,他一直坚持让父亲住在

自己家里,一有时间就陪伴在老人左右。

由于照顾得好,80 多岁的老人依然身体健

康,精神矍铄,逢人便夸:“我有一个孝顺

的好儿子。”

岳父患上了帕金森症,邱雪球长期坚

持为岳父寻医求药,连偏方也不放过。只

要一有时间,他就回到十几公里外的乡

下,给岳父洗澡、理发、按摩,搀扶老人四

处走动,活动身体。他一直坚持了 8年,从

未间断,在当地传为佳话。

邱雪球的叔祖父终身未娶,无人赡

养。1984年 9月,村组召开会议,研究老人

的养老问题,邱雪球果断承诺,叔祖父由

他养老送终。当时,他上有 80多岁的祖父

母、60 多岁的父母需要照顾,下有两个年

幼的孩子需要抚养,但他义无反顾地承担

起了这份重任。为了这个承诺,每个周

末,他都要和在单位做临时工的妻子步行

15 公里多的山路赶到叔祖父家,给他送生

活用品,给老人洗澡、打扫环境卫生,每年

坚持给叔祖父做年夜饭,陪老人过年,这

样一直坚持了 10年,直至叔祖父去世。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邱雪球用心灵

织就大爱锦缎,用行动彰显人性光辉,在

人生的孝爱大道上磊落坦荡、执着前行。

孝爱无疆——记第四届常德市道德模范邱雪球

■常德晚报记者 武建平 通讯员 周旭方

11 月 1 日上午,秋日阳光正好。周群英来到工作了 31 年的常德

市社会福利院,拿到了她的“退休证”。办好相关手续后,她径直走向

平日里工作的“收养楼”,想去探望下朝夕相处的老人们后就走。没

想到刚进院子里,一声声亲切的“周阿姨”又让她舍不得走了。

高爷爷眼睛看不见,但一听到熟悉的声音就上前拉住周群英的

手,关切地问:“手好像有点冷,是不是穿少了?”王爷爷不能开口说

话,就一个劲地咧着嘴对着周群英笑。还有更多的爷爷奶奶们,说舍

不得她,要拉着她一起晒太阳。

今年 50 岁的周群英个子不高,笑起来时两个酒窝让人倍感亲

切。退休前,她是老人服务部的护理员,平日的工作就是照顾那些无

依无靠的孤寡老人。说来也奇怪,在这福利院里,无论是老人还是同

事,也无论年纪大小,大家都叫她“周阿姨”。

仔细算起来,这已经是周群英和福利院结缘的第 41 年了。她 9

岁时失去父母,福利院便成了她的家。17岁时,福利院将她送到职业

学校读书,希望她学好知识,今后找到一份好工作,自力更生。毕

业后,某国企给她递来了橄榄枝,但她婉拒后回到了福利院。“以前

是大家照顾我,现在换我来照顾大家!”这样笃定的话不是口号,而

是随后的工作时间里她一直坚持做的事。

照顾饮食起居、为身体不便者翻身和擦洗身体、应对老人的情绪

问题、及时清理部分失禁老人的排泄物……这些就是周群英工作的

日常。晚上值班时,她总是等到老人们熟睡之后轻手轻脚地来回穿

梭于老人们的房间,天冷时为他们掖掖被角,起风时为他们关上窗

户,有起夜的她扶着去厕所,有咳嗽的她送去热水,直到确认无碍后

才离开。

福利院收养的老人都是“三无”对象,失去亲人的关爱,有些心灵

比较脆弱和敏感,时常像小孩一样发脾气。前些年冬天,99岁高龄的

罗奶奶因为不满意理发效果,又哭又闹,周群英不放心她,从下班后

一直陪着罗奶奶,手拉着手,开导她,逗她开心。罗奶奶有时很任性,

也很挑食,不爱吃食堂的饭菜。为了罗奶奶的身体,周群英自己买了

一口锅,每天亲自去买罗奶奶喜欢吃的菜,给她做饭吃。

这些年来,周群英经常需要照顾一些瘫痪或患有老年痴呆症的

老人,个中艰难可想而知。老人们的吃喝拉撒,每件事都要让她操

心。护理期间常常是这边换的裤子还没洗,那边又要换,老人痴呆的

时候,甚至把大便抓了往身上抹,最多的一天因为大小便换了 9 条裤

子。但这些都没有让周群英打退堂鼓,而是坚持把老人护理好。

常常有同事笑周群英犯傻,但她对此却一笑了之,还是照样做她

的傻事:只要老人们需要她,不管是上班还是休息、白天还是晚上,她

都能第一时间出现在有需要的地方,出现在服务对象身边。这份傻

气,也让她收获了无数的荣誉:常德市道德模范、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最美养老护理员、孝老爱亲“身边好人”……

不仅如此,她更赢得了养老院里老人们的无比信赖和啧啧称赞。

老人们的“周阿姨”——记第四届常德市道德模范周群英

■常德晚报记者 丁时慧 通讯员 郑威

他 9岁时遭遇意外痛失左手手掌,

但他身残志坚,从 17 岁开始射击生

涯。10多年来,他以坚强的毅力,刻苦

训练,顽强拼搏,终于站到了残奥会的

冠军领奖台,被人称为残疾人射击赛场

上的“独掌神枪手”。

他就是临澧籍残疾运动员黄兴。

黄兴,今年 33 岁,和大多数残疾人一

样,他也有过不幸的童年。9 岁那年,

伸手拉开玩花炮的小伙伴时,黄兴遭遇

爆炸,失去了左手手掌。幸运的是,17

岁那年,在县残联推荐下,他成了一名

残疾人射击运动员。

“手虽然残了,但我自己要发奋,要

向社会证明,残疾人也可以干出一番成

绩!”这是黄兴的人生格言,也是他 10

多年射击生涯的真实写照。

训练之路充满了艰辛。黄兴左手

不能平衡,极易影响右手的平稳度,教

练就找来红砖,绑在他的右手上,让他

反复做伸直、上举动作。每天训练结束

后,右臂又酸又胀,痛得整夜睡不着

觉。想用左手去揉,却根本使不上劲。

为提高换子弹的速度,他只好将枪靠在

左手上,用右手换子弹。时间长了,左

手截肢处结下了厚厚的老茧。

然而,就在黄兴信心满满地刻苦

训练时,不幸却突然降临。2005 年 10

月的一天晚上,他父亲意外身亡。家

庭的变故,使黄兴的情绪一度受到严

重影响。经县残联干部和教练的反

复 开 导 ,他 才 从 阴 影 中 慢 慢 地 走 出

来。2006 年,黄兴在湖南省第七届残

疾人运动会上获得了 25 米慢加速项

目第 1 名,拿到了他射击人生的第一

个大奖。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任何

收获都不会一帆风顺,都要经过加倍的

努力和付出。正当黄兴渐渐忘却伤痛,

为自己规划着美好未来时,训练基地却

又暂时被解散。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南

下打工。在工厂里,他始终不放弃梦想,

一有空,就在宿舍里不停地比划,默默坚

持训练动作要领。终于在 2009年下半

年,教练向他发出了归队“召集令”。

2011年10月13日,经过强化训练,黄兴

梦圆杭州,获得了全国残运会冠军。

自此之后,黄兴更是一发不可收,

接连将世界杯、世锦赛金牌揽入怀中。

2016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残

奥会上,他获得男子 SH1 级自选手枪

比赛冠军,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同

年,黄兴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

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场场比赛,让黄兴越战越勇。

2018 年,黄兴圆满实现残疾人射击比

赛省级、国家级、亚洲级、世界级金牌

“大满贯”,今年 2 月,在阿联酋再次获

得世界杯金牌。

身体可以残缺,但生命依然灿烂;

梦想可能遥远,但脚步从未停歇。“成绩

只代表过去,备战明年东京残奥会我必

须全力拼搏。”明年又是奥运之年,黄兴

正朝着自己新的目标勇敢迈进!

汗水与梦想同在——记第四届常德市道德模范黄兴 ■常德晚报记者 李显鸿 通讯员 吴依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