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目錄 課程表...................................................................................................................... 1 因為不完美 看見更真實的力量.......................................................................... 2 用攝影機看見社區價值 談社區影像培力的方向.............................................. 4 基礎攝影操作.......................................................................................................... 7 記錄片製作影像培力課.......................................................................................... 8 如何建立記錄片的結構.......................................................................................... 9 剪輯入門.................................................................................................................. 10 會聲會影 11 影片製作流程............................................................................. 11 音樂加入影片時的技巧.......................................................................................... 25 分鏡表...................................................................................................................... 26 場記表...................................................................................................................... 27

第一場 南區藝術生活影像製作工作坊artlife.hs.ntnu.edu.tw/artlife/970924.pdf · 伴隨著紀錄工具的小型化及打破攝影技術專業化的要求,一股紀錄片的風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目錄

    課程表...................................................................................................................... 1

    因為不完美 看見更真實的力量.......................................................................... 2

    用攝影機看見社區價值 談社區影像培力的方向.............................................. 4

    基礎攝影操作.......................................................................................................... 7

    記錄片製作影像培力課.......................................................................................... 8

    如何建立記錄片的結構.......................................................................................... 9

    剪輯入門.................................................................................................................. 10

    會聲會影 11 - 影片製作流程............................................................................. 11

    音樂加入影片時的技巧.......................................................................................... 25

    分鏡表...................................................................................................................... 26

    場記表...................................................................................................................... 27

  • 第一場 南區藝術生活影像製作工作坊

    日期 時間 課程內容 講師 地

    點 人

    8:40-9:00 引言

    9:00-10:20 劇情片與紀錄片的

    分鏡表概念與製作

    流程

    10:30-12:00 鏡頭語言

    主講:曾吉賢老師 助教:溫敬和老師、林麗玉

    老師、鍾博曦老師、陳逸霙

    老師

    12:00-12:30 午餐、休息

    12:30-13:00 分組討論 溫敬和老師、林麗玉老師、

    鍾博曦老師、陳逸霙老師 13:00-13:30 收音說明 鍾博曦老師 13:30-15:00 外拍實作

    97.9.24 (三)

    15:00-17:00 外拍情形討論

    曾吉賢老師 溫敬和老師、林麗玉老師、

    鍾博曦老師、陳逸霙老師 9:00-10:30 剪輯概念 曾吉賢老師 10:30-11:00 上機剪輯介紹 林麗玉老師 11:00-12:00 聲音後製說明 鍾博曦老師、陳逸霙老師 12:00-13:30 午餐、休息

    97.9.25 (四)

    13:30-17:00 進行剪輯 曾吉賢老師 溫敬和老師、林麗玉老師、

    鍾博曦老師、陳逸霙老師 8:40-9:00 引言 9:10-10:30 作品分享 97.9.26

    (五) 10:50-11:50

    經驗交流與教材座

    曾吉賢老師 溫敬和老師、林麗玉老師、

    鍾博曦老師、陳逸霙老師

    35人

    1

  • 因為不完美 看見更真實的力量

    曾吉賢老師

    2

  • 3

  • 用攝影機看見社區價值 談社區影像培力的方向

    曾吉賢老師 前言:

    長久以來,「影像製作」一直是大眾傳播環境中,從業人員獨有的工作經歷。

    如今,拜科技之賜,高畫質的攝影機不再是昂貴的器材,而非線性的電腦剪接更

    讓許多人在家裡完成「導演」的夢想!過去,我們用「照片」留下記憶、用「文

    字」寫下心情。如今「動態影像與聲音」成為新的書寫工具,個人或社區開始擁

    有攝影機時,要拍什麼?怎麼拍?或者為什麼拍?在攝影機的後面,拿攝影機的

    我們準備好了嗎? 伴隨著紀錄工具的小型化及打破攝影技術專業化的要求,一股紀錄片的風

    潮,從 1997 年開始,「個人式紀錄錄影帶」的美感形式,制約了台灣延續至今的紀錄片發展模式,這個美感形式不僅僅影響了美學上的畫面及結構上的經營,還

    包含了製作過程的步驟及對於完成「作品」的期約限制!另外,各式各樣「紀錄

    片影展」的舉辦,除了符合「作品」生產的最終規格外,同時形成評量「紀錄片」

    的一套標準。這套標準如同企業經營的 ISO 認證,成了許多紀錄片工作者奮鬥的目標。 所以,如果這批紀錄片工作者成為社區的影像紀錄講師時,這套形塑「紀錄片」的內外條件,如法砲製在社區民眾身上時,在主客觀環境不同的情況下,紀

    錄片的社區培訓通常造成兩種失落:一個是主辦單位,另一個是社區民眾。 那麼社區影像培力的方向是什麼? 壹、壓抑的台灣紀錄片環境

    事實上,隱諱的紀錄片身分,是造成九十年代紀錄片的發展在上述的環境

    中不斷產生差異,甚至發生壓抑的最主要的原因。由於政治經濟環境的特殊,台

    灣的紀錄片發展經過近百年來的壓抑,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的紀錄片一直以教

    育片、新聞片、宣導片為主,其形式貫穿日治時期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的五十年。

    1993 年政府終於開放有線電視合法經營,五年後「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於1998 年由臺灣作家及立委王拓先生所創立。台灣紀錄片在這不到十年的發展當中,「非官方」觀點的紀錄片才逐步被建立,在來不及辨證及建立論述的情況下,

    忽然間各地風起雲湧的影展競賽,急於將紀錄片評價的結果,就是造成紀錄片環

    境被壓抑的主要原因。「得獎」的美感形式在不由自主當中建立起來。不論形式

    和內容的差異、不論紀錄片類型的不同、更不論紀錄片的性格,最後回到最通俗

    的標準:「好不好看」! 而另一個商業傳媒的環境,紀錄片在被動與主動的情況下,不但過度的消

    費紀錄片的核心價值,並且建立另一套符合商品行銷的紀錄片市場機制。台灣紀

    錄片被「正名」的第一步是:具有市場潛力的另一項影視產業。

    4

  • 貳、不確定的社區影像訓練目標 受到紀錄片「市場熱潮」以及發現紀錄片「具有文化推廣效益」的影響,

    這幾年各地在社區大學及中央和地方掌管文化建設的公部門,紛紛成立影像培訓

    的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立,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如過去「電影欣賞」的延伸,類

    似讀書會性質的討論。另一種則是直接教授紀錄片實務的製作課程。在「紀錄片

    欣賞」的課程中,透過觀賞不同主題的紀錄片,產生對主題或作者觀點的認同與

    否的討論,課程目標較為明確。而在紀錄片或影像培訓的實務課程當中,參與者

    與講授者是否目標一致,乃至於主辦當位與上述兩者的「苦心」與「用心」或許

    都是截然不同的心情! 筆者在兩地的影像訓練課程中(由文建會及新竹市政府主辦的紀錄片社區

    教育培力營,及由桃園縣政化局所主辦的桃園社區影像培力營),在上課之前許

    多人是抱著來學會攝影機操作及拍好一部簡介片為目的的。在上完第一節課後,

    通常都有學員會問同樣的一個問題:請問要購買什麼攝影機?買什麼剪輯軟體?

    我的回答是:能夠紀錄影像的工具皆可!學員總是不解,為何不是介紹最新的「硬

    碟攝影機」或是「HD 攝影機」。一般民眾能夠從家中閱讀到的影像資訊就是電視台,對於紀錄片的概念通常是報導或是旅遊節目,所以模仿成為最直接的學習

    動機,最簡單模仿的第一步就是買到一台最好的攝影機,拍出來能夠媲美電視台

    的品質。 曾經讓我難忘的是;在讚美一組學員所拍攝的影片之後,學員問我:「老師,

    那麼這部片子可以得獎嗎?」 而在公部門方面,因為前兩屆「作品」不佳原因,原本認為第三屆的桃園

    影像培力營將是最後一屆舉辦,「幸虧」有兩部「作品好看」,佳評如潮,於是明

    年有了進階班,繼續培力!一項具備社會性及創作性等等多重身分的紀錄片性

    格,如何能在短短的十年內建立起一套標準的作業程序:SOP,因而產生好的紀錄片?公部門其實必須學習用教育及啟發的心態來看待紀錄片的培訓課程,而非

    一般技職或是烹飪課的成果要求。 參、尷尬的雙重身份

    不管紀錄片工作者是否忘記了當初投入紀錄片的初衷或者依然堅持,身處

    在台灣「紀錄片市場」中,過去在學院內完成作品的環境條件已不復見。單薄的

    紀錄片製作環境,維繫在一個公共電視紀錄觀點節目,以及少數委身在公部門的

    文化建設標案之中。為了製作紀錄片,紀錄片工作者必須符合這套審核流程及製

    作過程中不斷接受指導的非自主意識來製作紀錄片。紀錄片工作者當然更了解,

    必須完成符合「美感形式」的作品,來面對接下來參加影展競賽具有附加價值的

    這項目標。一項一項的美感要求,甚或是立場觀點的指導,紀錄片工作反而顯示

    出背叛「質疑及批判」的特質,甚至為了逃避辯駁、與社會對話的公領域議題逐

    漸被紀錄工者所拋棄!這項拋棄卻又迎合另一股不斷觸摸及心靈上的題材,符合

    中產階級或是布爾喬亞自求多福的冷漠慰藉。 於是當這樣的角色進入一連串的社區影像訓練課程中,強調建立公民的自

    5

  • 主意識的影像培力,影像言論自由的堅持與獨立性,媒體識讀的批判與質疑精

    神,在在就顯得尷尬與諷刺! 肆、看見社區價值

    紀錄片是什麼?除去影像、聲音,紀錄片其實真正存在於工作者本身所積

    累的「意念表達」、「批判精神」、「道德勇氣」、「創作自由」、 和「歷史見證」的觀點!

    但是在過去,影像的詮釋權力總是在少數的傳媒身上。台灣的傳媒發展,

    在過去有其特殊的政經背景,近期則是商業媒體所帶來的市場競爭。特別是針對

    地方乃至於社區的觀照,往往不是匱乏,就是用「台北觀點」詮釋地方價值。但

    是這十幾年來,各地「社區總體營造」的運動,重新累積了地方價值。這其中有:

    在地文化的資產累積;包含物件、文獻的收集與整理,社區意識的建立,社區聚

    落環境的復舊與改善,地方產業重新生產等等。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的影像紀

    錄就是落實這項「地方價值」!這包含:音像的口述歷史、物件與文獻的紀錄、

    社區意識的累積、社區創意的展望等等,除了是建立社區發展的影像脈絡外,更

    能再次發現地方價值,創造地方價值!在美國,一輛「StoryCorps」故事列車,正在地方上累積美國人民的生命故事,即使是傳媒大國的美國也必須建立起平民

    百姓的口述歷史,他們把這項工作稱為「Recording America」。 在台灣,紀錄片的環境是被擠壓的。紀錄片不斷擺盪在藝術創作與社會工

    具的兩端。其實可以透過社區影像培力的扎根,不斷在異於學院、異於傳播環境

    中,透過社區影像實際累積的過程中,辯證紀錄片在地力量,使之脫離市場及媒

    體束縛,擺脫公部門的成果報告,或許可以找到讓台灣紀錄片深耕的一塊淨土!

    透過解構紀錄片生產過程,把拍攝紀錄片得過程作為一種學習與教育的方法。擺

    脫「作者論」的觀影行為模式,消費紀錄片的市場機制,確定社區影像培力的發

    展領域。如此現今地方上方興未艾的紀錄片訓練課程,以及地方文史的紀錄工

    作,才能吸引更多人的參與,累積台灣的影像資源。 因此,在社區的影像訓練過程中,我們不必學習或是模仿商業媒體美感形

    勢下的流行節目,也不必刻意隱瞞社區紀錄者的角色。我們要理直氣壯的用自己

    的觀點、自己觀看社區的方法來紀錄自己的社區,表達自己對社區的意見!因為

    這是你的紀錄片、你的社區觀點、你的影像言論自由!唯有如此,影像紀錄才能

    從「創作作品」中跨越到「紀錄行動」當中,累積紀錄能量,凝聚社區意識。 在社區影像培力的訓練過程中,身兼老師的紀錄片工作者其實是扮演各位

    學員的「腳架」,替學員們建立影像論述的能力,而「攝影機」該看見那一個方

    向、進而發現社區的價值,是在地學員將帶給我們的影像成果。這項影像論述能

    力的教育工作並非如傳播業界的操作訓練,更不是如同一般攝影技術傳授的技職

    訓練。當然更不是以作品為終極目標,具備「得獎」能力的培養!而是訓練學員

    如何看!如何看見社區價值!

    6

  • 基礎攝影操作

    曾吉賢老師 一、固定鏡頭(fix)

    1.確定腳架的平衡 2.對焦距後構圖( zoom in 對焦) 3.避免關節處在圖框線上 4.避免維持腳架只在同一高度同一地方下攝影 5.每一個鏡頭(cut)時間須 8 秒以上 6.拍攝時手盡量不要碰觸腳架 7.注意黃金分割的焦點及構圖的平衡 8.拍攝主體受光夠不夠 9.多利用景深來凸顯拍攝主體 10.多注意特寫鏡頭

    二 、攝影機的運動: 1. 手持 2.pan 3.tilt 4.dolly 5.arc 6.flying cam 1.手持攝影機的時機 現場立即性的需求 題材美學的考量 忘記帶腳架 2.利用移動物來帶動攝影機的運動 3.入鏡與出鏡的概念 4.從 A 到 B 描述的時機 5.靠近的美學 6.避免搖晃的幾個技巧 7.初學時儘量使用廣角鏡頭靠近被攝物 8.純熟時大膽嘗試手動對焦的特寫鏡頭 9.手持攝影機常犯的最大錯誤:不斷的 follow 10.避免只有一種手持的高度

    7

  • 記錄片製作影像培力課

    曾吉賢老師

    8

  • 如何建立記錄片的結構

    曾吉賢老師

    9

  • 剪輯入門

    曾吉賢老師

    10

  • 會聲會影 11 - 影片製作流程

    11

  • 專案

    主要是儲存各類素材和相關動作設定。 為了避免出現錯誤訊息,盡量不要更動素材檔案的儲存位置或

    任意刪除檔案。

    12

    設定專案檔的儲存路徑: 檔案 偏好設定 工作資料夾

    儲存專案

    ※ 建議將專案及素材檔案儲存在同一個資料夾,以方便備份。

    1

    2

    3

  • [編輯]介面

    13

  • 時間碼(Time Code):

    時:分:秒:影格數

    14

    瀏覽面版

    點選「專案」,按下「播放」,會播放時間軸上的所有素材。 點選「素材」,按下「播放」,只會播放選取的素材。

    修剪列

    將硬碟中的檔案匯入[素材庫]中:

    載入視訊 點選檔案 開啟

    ※ 檔案匯入素材庫後,可重複使用。

  • 素材庫

    15

    包含:視訊、影像、音訊、色彩、轉場、視訊濾鏡、標題、裝飾和Flash 動畫等七種。

    用滑鼠左鍵按住素材,可直接拖曳至下方的[時間軸]。 >> 視訊、影像素材放在 [視訊軌]、[覆疊軌]

    >> 音訊素材放在[語音軌]、[音樂軌]

    新增素材至時間軌

    素材檢視方式

    1. 時間軸檢視

    2. 腳本檢視

  • 視訊素材設定

    點選[視訊軌]上的素材後,可調整以下設定:

    16

    色彩修正:調整視訊的色彩

    播放速度:變更素材的播放速度

    倒轉播放:

    勾選後,影片從後往前播。如,將慢跑鏡頭倒轉播放,可製造出

    月球漫步的效果。

    另存為靜態影像:

    將目前的影格畫面存成單張的靜態影像,並自動加進[素材庫]中。

    分割音訊:

    將音訊從視訊中分離,並自動加進[時間軸]的[語音軌]。

  • 依場景分割 多重修剪視訊

    從一個素材中,裁切出多個素材片段。 依影格內容的變化或拍攝時間來分割視訊。但若載入的

    視訊檔為 MPEG 檔,就只能依視訊內容的變化來分割,精

    確度不高。

    「飛梭」滑桿:先按下「播放」,再向右移動此滑桿,可快速預覽影片內容,最高可達 32 倍速。

    ※ 修剪過的素材並不會影響原始檔案。

    ※ 若要儲存修剪的素材檔案,可選擇功能表列的「素材」 「儲存修剪的

    素材」。程式也會自動將儲存的素材放在[素材庫]中。

    17

  • [特效]介面

    套用轉場特效:

    用滑鼠左鍵點選任一個轉場特效,並拖曳至[時間軸]上任兩個素材之

    間。

    18

  • [覆疊]介面

    19

  • [標題]介面

    標題素材庫

    設定文字的樣式

    多重標題:可在畫面上同時建立一個以上的文字標題。

    單一標題:只建立一組文字標題,且不能改變文字的位置。 文字背景:若勾選,可設定文字的背景顏色。

    20

  • [音訊]介面

    播放速度

    音訊檢視

    21

  • 轉錄 CD 音訊:將 CD 音樂匯入音訊軌。 音訊濾鏡:將濾鏡套用在音訊軌上。

    22

  • 錄製語音

    23

    配樂大師

    配樂大師-Sound Smart 內建多首配樂,且提供多種曲風,可自由組合。

    自動修剪:若勾選,自動調整音樂長度,以配合視訊軌的時間。

    播放選取的音樂:進行音樂試聽。 新增至時間軸:將目前音樂新增至[音訊軌]。

  • [輸出]介面

    24

  • 25

  • 音樂加入影片時的技巧

    講師:陳逸霙 [email protected]

    一、 時間內以什麼聲音為主?

    (一) 對白:劇中人物的談話是否為劇情發展的關鍵?

    (二) 環境音:劇中人物的動作是否為該段劇情的重點?

    (三) 音樂一定需要嗎?如果需要,能否為影像的表達加分?

    二、 聲音與影像的配合是否恰當?

    (一) 聲源:聲音與畫面是否配合?畫外音的出現是否恰當?

    (二) 節奏:聲音與畫面節奏感需要結合或者牴觸?

    (三) 轉場:聲音與畫面的轉場應該平順或者突然?

    三、 音樂的基調為何?

    (一) 音色:柔美?陰沉?明亮?幽遠?……

    (二) 音調:高?低?

    (三) 音量:大?小?

    以上都決定了之後,在著手剪接之前,請手插著腰,用女王般的

    架勢仰天長嘯:哇~哈哈哈))))) )←要有迴音的感覺!

    25

  • 26

  • 27

    場記表

    日期: 年 月 日 頁碼:

    片名: 場記:

    鏡號: 日/夜景:

    內/外景:

    景別:

    進行方向:左右入鏡/左右出鏡 視線方向:F/M/上/下

    劇情內容:

    底片卷號: NG 理由 拍攝時間

    T1 NG/KEEP/OK

    T2 NG/KEEP/OK

    T3 NG/KEEP/OK

    T4 NG/KEEP/OK

    製圖:

    T5 NG/KEEP/OK

    服裝: T6 NG/KEEP/OK

    道具: T7 NG/KEEP/OK

    備註: T8 NG/KEEP/OK

  • 28

    目錄第一場講義第一場講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