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66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1. 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西: 法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 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 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 1490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 法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 ,,, 法法 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 法法 法法法法法 「」 1485法 法 法 法 法 法法 法 法 法 「」 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 第第 西 法法法法法法 1469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 1492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 ,, 法法 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 ,, 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 ,一 一、 法法 法法 法法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66

近 代 歐 洲 的 興 起

( 一) 近代國家的興起1. 法英西三國成為民族國家:

國 家 年   代 大   事

法 國 十四到十五世紀

「百年戰爭」法軍先敗,聖女 貞德 激發法人的愛國心,法軍才轉敗為勝,逐出英王勢力

法國之後出現幾位能君,壓制國內貴族,鼓勵工商業發展。1490 年代,法國以民族國家之姿,進入歐洲國家舞臺

英 國 十五到十七世紀

百年戰爭中喪師辱國,戰後不久,英國爆發內戰, 約克 家族與蘭卡斯特家族,擁兵對抗,史稱「玫瑰戰爭」

1485 年,「都鐸王室」奪得王位 都鐸 王室致力鞏固王權,至十六世紀

初已初步完成近代國家的建構西班牙 十五世紀後期 1469 年,伊比利半島內兩個主要王國 卡

斯提爾  與亞拉岡聯姻1492 年,他們攻滅南部殘留的伊斯蘭國家

一、近代國家的興起二、宗教改革運動

三、從宗教戰爭到寬容精神四、近代國際關係的發展

歐洲勢力的崛起第四章

Page 2: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67 高中歷史(三)學習手冊格蘭那達,驅逐伊斯蘭勢力

成立「宗教裁判所」,強迫境內穆斯林與猶太人改信天主教,以推動宗教的一統

支持海外探險,為其帶來一個海外帝國

4. 近代法英兩國政體變化:國 家 年

代 大   事

法 國十六到十八世紀

十六世紀後期,法國 波旁 王室以鐵腕手段,壓制國內各種妨礙王權的勢力

路易十四當政時,法國王權到達頂峰,為各國君主所欣羨

3. 近代政治體制的變化

(1) 君主制:近代歐洲主要大國,早期都實行「君主制」,西班牙、 英 國與法國等屬此類。「君主專制」是政治主流,法國王權的發展尤為典範。

(2) 共和制: 義大利 城市、瑞士各邦、還有荷蘭等國。政權掌握在由選舉而來的個人或團體之手。理論上,擁有公民權者都可以參與公共事務。實際上,政權常由少數貴族或商人世家所壟斷。

2. 近代國家的特徵

(1) 大都是以民族國家的型態出現,國家的疆域與民族的領域大致吻合。

(2) 有強烈的 主權 意識。(3) 政治體制上,一般稱為「新君主制」。 建立官僚體系。

成立國家武力。 推動財政改革。(3) 新君主制特色

Page 3: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68

英 國 十七世紀

發展出「君主立憲」制度斯圖亞特王室宣揚「君權神授」論,國會乃與國

王發生衝突清教徒革命:1642 年,英國爆發內戰,史稱「清

教徒革命」。清教徒主導的國會,擊敗了國王 查理一世 ,並將其處死,改立共和,由克倫威爾建立軍事獨裁統治

克倫威爾死後不久,共和政權隨告瓦解,斯圖亞特王室十七世紀復辟,但王權已遭削弱

光榮革命:1688 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十七世紀英國政治變動:

 ( 二) 宗教改革運動

(1) 宗教上:中古後期教會內部發生一連串危機,文藝復興時期,教廷又日益世俗化,聲望跌到谷底。而基層教士素質低落,信仰流於形式,更無法滿足信徒的需求。

(2) 思想上,基督教人文學者如 伊拉斯默斯 等人批評教會的腐化。

(3) 文化上,方言的興起與印刷術的推廣,對宗教改革有推波助瀾之效。

(4) 政治上,民族國家興起後,主權觀念高漲,各國政府皆思主導教會事務,而教會大批教產更是君主覬覦目標。

歐洲國家體系的變遷 英國議會的變動

君主專制 清教徒革命( 1642) 短暫共和→ →

王室復辟 光榮革命( 1688) 確立君主立憲→ →

Page 4: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69 高中歷史(三)學習手冊

2. 基督新教的擴展:教    派 路 德 教 派 英 國 國 教 喀 爾 文 教 派 茲 文 里 教

起    源

1517 年 10月,馬丁路 德 在威登堡教堂張貼《九十 五條論證》,指責出售贖罪券的 不當

1536 年 , 英王亨利 八 世因離婚問題與 教廷決裂, 成 立 「 英國 國 教 」

受馬丁路 德啟發

1540 年日內瓦的 教會改 革

受馬丁路德啟發

主 導 者 馬丁路 德 英 王亨利 八

世 喀爾文 茲文里

神學理 論 因信 稱 義立 法讓英 王成 為 英 國 教會領袖,保留 教 士 制度

接受比較嚴肅的 上 帝觀, 強調戒律的 權威。 實施教會自治,組成 長老 會

主張更儉樸的崇拜方式

擴    展 獲得日耳曼北部 王侯的 支持 , 建 立 「路 德派」 教會

以 英 國 統 治區域為 主

新教派通稱為 「基督新教 」 , 在 歐洲 各地都 有信徒

以 西 歐地區為 主

1. 宗教改革的背景

Page 5: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70

傳布到  丹麥   與 瑞 典 等北歐 國 家

傳到 法 國 ,稱作 休京 拉   派在 荷 蘭 , 建立 「 改 革 教會」在蘇格 蘭 ,屬於「長老會」

共 同 性

重信仰而輕善功奉《聖經》為最高信仰權威,否定教 宗 的 權威個 人 可透過《聖經》直接與 上 帝交通,毋須教會作媒介崇拜方式簡單, 教堂布置簡樸

3. 羅馬教會的革新:

年   代 大    事1530 年代開

始 天主教改革運動1545 至1563

年 教宗保羅三世召開特倫特大公會議

十六世紀中 西 班 牙 人  羅耀拉  創立 「耶穌會」

( 三) 從宗教戰爭到寬容精神

4. 宗教改革的影響

(1) 宗教改革瓦解西歐的一統教會,造成信仰的多元化。但它挑起的宗教狂熱,卻也激化對立,帶來宗教迫害與戰爭。

(2) 強調《聖經》的翻譯,除了有利於新教的推廣外,也可提升各國語言的文學層次。

(3) 新教助長了資本主義的精神。馬丁路德倡導職業神聖的觀念,喀爾文則鼓吹勤勞與節儉,個人因努力工作而累積財富是榮耀上帝的一種方式。

(4) 強化了各國的民族意識,加速各國教會的民族化,有助於近代民族國家的建構。

(1) 背景:日耳曼教會南北分裂。日耳曼北部邦國大多接受路德派信仰,南部諸邦則留在羅馬教會陣營。

(2) 戰事:1520 年代末,雙方各組聯盟,發生戰爭,勝負難分。1555 年,簽訂「 奧古斯堡 」和約,正式承認路德派的合法地位。

Page 6: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71 高中歷史(三)學習手冊

( 四) 近代國際關係的發展

一、單選題( A ) 1. 甲書說:「宗教改革的主因是羅馬教會本身的腐化。」乙書說:「宗

教改革起於馬丁路德在1517 年公開批評天主教會的腐化。」以下哪個

1. 日耳曼地區的宗教戰爭

2. 法國地區的宗教戰爭

(1) 背景:喀爾文教派與天主教水火不容。(2) 戰事:1560 年代初,雙方爆發內戰,長達三十年。(3) 結束:1589 年,信仰新教的波旁家族 亨利四世 取得王冠,

為贏得多數法國人的向心,乃宣布改宗天主教,隨後,又頒布《南特詔令》,寬容新教徒。

3. 三十年戰爭

(1) 背景:波西米亞人與日耳曼人的族群矛盾、新教與舊教的信仰衝突、西班牙與法國的霸權爭奪。

(2) 時間:1618 年至 1648 年。(3) 結束:簽訂「 西發里亞 」和約。

嚴重破壞了日耳曼地區的經濟與社會。 神聖羅馬帝國受到重創。  法 國躍升為歐洲的首要強權。 歐洲人尊重信仰自由,宗教熱情消退。 影響到近代國際關係的發展。

(4) 影響

⊙ 近代國際關係的發展

(1) 背景:列國制度與《西發里亞和約》的簽訂。(2) 國際秩序:歐洲不再有任何超強國家的力量,主要根據「均勢」原則,維繫國際秩序。

《西發里亞和約》肯定各國主權平等。 荷蘭學者格勞秀斯主張國際法觀念源自「自然

法」,著有《論戰和之法》。 許多規定都與戰爭行為有關。

(3) 國際法

(4) 外交制度:可以透過政府間和平對話,處理複雜的國際關係,最重要的是「常駐大使」的設立。

Page 7: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72

敘述較為合理:( A ) 甲著眼於遠因,乙著眼於近因( B ) 甲著眼於導火線因素,乙著眼於背景因素( C ) 甲著眼於個人因素,乙著眼於制度性因素( D ) 甲著眼於表層因素,乙著眼於深層因素 【98. 指考】

( D ) 2. 十六世紀後期,許多歐洲羅馬公教的教士遠赴海外,如利瑪竇到中國、沙勿略到日本。他們除了傳教,也促進文化交流。這群教士前往海外傳教的動機為何? 【97. 學測】( A ) 要打擊路德教派、英國國教派及喀爾文教派的海外傳教活動( B ) 為聯絡海外的羅馬公教信徒,對抗日益擴張的伊斯蘭教勢力( C ) 教宗要擴張海外貿易活動,增加教會財富以繼續與新教對抗( D ) 羅馬公教欲擴大海外教區,彌補歐洲宗教改革後信徒的流失

( A ) 3. 1555 年,一位西方領袖下令:除非另有許可,僧侶必須立刻返回修道院,所有隨意遊蕩的僧侶都將遭逮捕;修道院不得再向不在職的官員提供獻金,教會所部門必須減少開支;任命聖職時,如涉及買賣嫌疑,一律禁止。我們如何解釋這樣的現象?( A ) 羅馬教宗受宗教分裂刺激,決心整頓教會( B ) 英國國王對羅馬教宗不滿,限制教會活動( C ) 法國國王不願受教會控制,禁止宗教發展( D )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要強化教會,清除異端 【97. 指考】

( B ) 4. 宗教改革時代新教與舊教的差別在於:( A ) 新教讀《新約》而舊教讀《舊約》 ( 4. 基 督 新 教 教 義 鼓 勵 工

商 業 者 謀 利 )( B ) 新教主張個人只要信仰就可以得救,舊教主張人可以憑善行和禮拜而得救

( C ) 新教主張廢除教會禮儀,舊教則主張保持教會禮儀( D ) 新教強調虔誠與安貧,舊教則鼓勵信徒從事工商業

( D ) 5. 馬丁路德發動宗教改革,建立新的教會,他的神學思想是受到下列基督教經典中,哪一段文字的啟發?

( A ) 「太初,上帝創造宇宙,大地混沌,沒有秩序。……上帝命令:『要有光。』光就出現。」

( B ) 「我告訴你,你是彼得,是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我要給你天國的鑰匙……。」

( C )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痛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Page 8: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73 高中歷史(三)學習手冊( D ) 「福音顯示上帝使人跟神和好的道路,這道路是起於信而止於

信的。正如《聖經》所說的:『藉著信而跟上帝和好的人,一定會得到真性命』。」 【北港高中】

( C ) 6. 十七世紀,英國在下列何種背景下,發生了兩次革命,使英國政治邁向重要的里程碑?( A ) 連續對外戰爭,人民稅賦過重,起而反抗( B ) 國王過於專制,人民為反抗專制而革命( C ) 國王與國會意見衝突,引發革命( D ) 為結束分裂局面,謀求統一起而革命 【嘉義高中】

二、題組題⊙ 圖 ( 一 ) 與圖 ( 二 ) 分別為1526 年與1648 年的歐洲地圖,請參考圖片並回答

下列相關問題:

  ( B )(1) 地圖中以粗黑色線條框起來的「丁國」應是何國?自1526 年至1648 年,

其領土為增或減?( A ) 查理曼帝國,減   ( B ) 神聖羅馬帝國,減( C ) 奧匈帝國,增    ( D )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增

( C )(2) 圖 ( 一) 與圖( 二) 之間歐洲國家疆界之變遷,主要與下列哪一戰爭有關?( A ) 英法百年戰爭   ( B ) 西英海戰   ( C ) 三十年戰爭  ( D ) 七年戰爭

( D )(3) 承上題,關於該戰爭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 典型宗教戰爭以瑞典為首的新教國家擊敗以法國為首的舊教國

家( B ) 海上霸權爭奪戰交戰國為爭奪海上霸權而爆發的長期戰爭( C ) 封建利益糾葛之戰交戰國純因封建繼承引起的利益衝突而爆發

圖(一) 圖(二)

Page 9: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74

戰爭( D ) 多元衝突之戰涉及領土、王位、霸權等政治矛盾與宗教糾紛的多國之戰

( C )(4) 「1648 年的歐洲,□在擊敗○之後成為歐陸的新霸主,○從此式微。」文中□、○分別為圖中何國?( A ) 戊、庚   ( B ) 戊、乙   ( C ) 丙、乙   ( D ) 乙、丁

三、多選題( CE ) 1. 甲:「除非在一個統一的教會之下,否則一個國家不可能團結於

一個國王之下,服從同一部法律。因此規定:『其國內某些教派信徒仍可以居住在其管轄的境內,但不得公開集會』。」在此同時,乙表示:「歡迎那些因為信仰而遭到迫害的人到我的國境內安居樂業,我不會對他們攜帶的財產課稅,他們會受到國民一樣的待遇。」這兩段話如何解讀?( A ) 這是羅馬公教與猶太教的衝突( B ) 這是基督新教與猶太教信徒的衝突( C ) 這是法國國王與境內新教徒的衝突( D ) 甲是希特勒,乙是美國總統( E ) 甲是法國國王,乙是某日耳曼領主 【93. 指考】

( BCDE ) 2. 羅耀拉創立耶穌會,對後世的影響甚鉅,其中包括下列哪些史實?( A ) 耶穌會屬於新教的一支,但與天主教友善( B ) 耶穌會士沙勿略是歐洲人最早在日本傳教者( C ) 耶穌會士多學問淵博,重視學術,對學術發展有不少貢獻( D ) 耶穌會士湯若望於明末來華,修正曆法,沿用到清末( E ) 耶穌會也捲入十六世紀的宗教戰爭和宗教迫害

( BCDE ) 3. 歐洲近代史上,中產階級愈多的國家,愈早形成民族、民主國家。中產階級的產生與下列何者有關?( A ) 十字軍東征   ( B ) 文藝復興   ( C ) 商業革命( D ) 地理大發現   ( E ) 工業革命 【松山高中】

( ABCE ) 4. 十七世紀上半葉,歐洲內陸爆發「三十年戰爭」。這場戰爭所造成的結果和影響,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 歐洲各國本著獨立自主的精神,依照自身的利益進行外交活動,產生現代外交的觀念

( B ) 西班牙從此一蹶不振( C ) 日耳曼分崩離析,各自為政,難以統一( D ) 荷蘭成為海上新的強權

(1.主張「統一教會」是為羅馬公教,常迫害新教徒。日耳曼不少地區已改信新教;法國則以羅馬公教為主)

Page 10: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75 高中歷史(三)學習手冊( E ) 法國成為十七、十八世紀間歐陸最強的國家 【臺中一

中】四、簡答題 1. 哪一項和約與歐洲列國制度的建立有關?

:《西發里亞和約》。 2. 近代歐洲哪位宗教改革者強調「義人必因信得生」?

:馬丁路德。

3. 現今臺北地區知名的馬偕醫院,是哪一教會體系所設立?:基督教長老會。

近 代 早 期 的 經 濟 與 社 會

( 一) 商業資本主義的興起1. 商業資本主義:項   目 大             事定     義 十 六 世 紀 中 期 到 十 八 世 紀 中 期 , 歐 洲資本主 義 以 商 人投資為

主 ,故有 此 稱興     起 中古後 期 , 歐 洲 出 現 「 商 業 革命」 ,包含商 業  技術  的 改

良與 商 業組織的 變 革銀 行 起源於義 大 利 , 義 大 利  麥第奇  家 族 在佛羅倫斯設立銀行

一、商業資本主義的興起二、世界經濟體系的建構

三、近世歐洲社會的變動四、近代世界的戰爭與動亂

Page 11: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76

業 , 各地並廣設分號。 十 五 世 紀 ,傳布到 歐 洲北部 ,日耳曼福格 家 族即因銀行 業 而 致富

邁     進 遠洋航路開通以 後 ,配合人口成長與物價上漲的刺激 , 歐 洲的 海 外貿易快速擴張,加速近 代資本主 義 的 發 展

交 易 所 與股 票 市 場 十 七 世 紀 中葉,阿姆斯 特丹「交易 所 」 為 代表生 產 轉 變 形成 初 步分工 , 是 為 「 家庭代 工 制 」

重 商 主 義

西 歐 各 國盛行 , 政府積極介入經濟活動具有明顯的侵略性。 十 七 世 紀 中 期 , 英 國數度宣布「航海 法

」 ,意圖打擊荷 蘭 商 業 ,導致 英 荷 兩 國 發生多次海 上貿易戰 爭

質疑: 1776 年 ,   亞 當 斯密  出版《國富論》, 提 出 「自由放任」 理 論

(二)世界經濟體系的建構

⊙ 世界貿易網路與全球經濟體系

(1) 形成年代:大航海時代以後。(2) 主要國家:十六世紀的西班牙與葡萄牙,十七世紀的荷蘭與

十八世紀的 英國 。(3) 代表:十七世紀時,荷蘭的海上貿易網。

中國出現商業資本主義的現象。 日本葡萄牙人以澳門為中心,進行日本與中國間的轉運貿易。荷蘭人在日本平戶建立商館。德川幕府實行鎖國,仍開放 長崎 港,允許和中國與荷蘭繼續通商。

臺灣十七世紀後,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先後來到臺灣,荷蘭人在臺灣南部建立貿易基地。

(4) 東亞情況

Page 12: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77 高中歷史(三)學習手冊

(三)近世歐洲社會的變動

(四)近代世界的戰爭與動亂

一、單選題 ( C ) 1. 某個時期,貿易活動的特色是「商業、海盜、戰爭三位一體」。這時,

國家認為誰能獨占價錢最貴的商品,誰就能夠成為最富強的國家;各國為獲得珍貴商品,經常不擇手段,貿易往往淪為搶劫行為。這種行為甚至與國家的權力相連,而變成一種愛國行為。下列何者最符合此

荷蘭貿易示意圖荷蘭的東亞戰略圖

荷蘭人在臺的統治機構與設施圖 新大陸發現所改變的貿易結構圖

⊙ 近世歐洲社會的變動

(1) 人口變動與日常生活:人口增加,遠洋貿易帶來更豐富的物質生活。

(2) 社會階層的變化:西歐中產階級興起,東歐社會仍維持農業社會色彩。

(3) 婦女地位的升降: 十八 世紀後期,女權主張才逐漸現聲。

(4) 獵巫、販奴與迫害:十六世紀後期到十七世紀,歐洲出現「獵殺女巫」熱潮。

⊙ 近代世界的戰爭與動亂

(1) 歐陸的戰爭與動亂:法國的「聖巴托羅繆節屠殺事件」。三十年戰爭期間造成日耳曼地區的破壞。法國路易十四意圖建立霸權,在 西班牙 王位繼承戰爭中,不惜與歐洲各國為敵。

(2) 中國的戰爭與動亂:明末流寇四處搶掠,其中李自成和張獻忠勢力最大。中國社會雖遭逢明清間的戰爭、清初的三藩之變、清中葉的白蓮教或天地會起事,人口仍持續增長。

Page 13: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78

一描述的狀況?( A ) 十三世紀中期,威尼斯與阿拉伯的貿易關係( B ) 十五世紀前期,明朝鄭和下西洋的貿易活動( C ) 十六世紀後期,英國與西班牙間的貿易競爭( D ) 十九世紀中期,英國在中國沿海的貿易策略 【98. 學測】

( C ) 2. 一條商船從歐洲某港口揚帆,6 個月後抵達珠江口,停留近半年時間,又花了6 個月才返抵母港,裝回28.8 萬公斤的茶葉,另有錫、絲、瓷器等物品,均以高價售出。這種情況最可能發生於何時?( A ) 教宗發動十字軍時   ( B ) 哥倫布抵達美洲時( C ) 法國大革命的前夕   ( D ) 甲午戰爭爆發前夕 【97. 學測】

( A ) 3. 從1510 年起的一段時間裡,右表甲、乙、丙三組「商品」是歐洲各國進行國際貿易的主軸。如果,歐洲經由輸出、交換或生產,最後再將獲利輸入歐洲。請問:從「歐洲輸出、交換或生產、再輸入歐洲」的先後順序為何?( A ) 甲、丙、乙   ( B ) 乙、丙、甲( C ) 丙、甲、乙   ( D ) 丙、乙、甲 【92. 指考】

( D ) 4. 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中古以來就是一個資本主義色彩活絡的城市,如果妳來到這個城市旅行,下列哪一選項有誤?( A ) 拜訪麥第奇家族的後人並探訪其建築,一窺中古時期銀行家族

的生活( B ) 尋找但丁的故居,去感覺一下這位詩人、文學家,創作時的心情

( C ) 到教堂去看義大利「聖堂教父」喬托如何把美術從神學帶向人性,再去看看文藝復興時期「全方位藝術家」達文西的作品

( D ) 尋找歐洲最古老的大學,去體會奧古斯丁為什麼說:「十三世紀的知識與文學都在這裡了。」

二、題組題⊙ 有一本書上說:「每一個人都是他自己經濟事務的最佳裁判者,自由競爭和

致富的欲望可以導致社會整體財富的增加。儘管每一個人都是自私的、而且常常不顧及共同的利益,但是他們的共同活動,卻自然地趨於全體的共同福祉。這種情況,就如同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調節一切一樣。」根據這段資料,

組別 甲 乙 丙商品內容

鹽、酒、火器、布匹、五金

糖煙草稻米

奴隸

(3.地理大發現之後,歐洲對外輸出本身的商品,如布匹、火器等。占領美洲後,為了解決生產美洲殖民地經濟作物所需勞力,就到非洲購買奴隸)

Page 14: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79 高中歷史(三)學習手冊回答下列問題:

( A )(1) 這種理論符合下列何者的主張或政策?( A ) 亞當斯密(Adam Smith )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 B ) 魏勃夫婦(Sidney and Beatrice Webb)的「費邊主義」( C ) 凱因斯(John Keynes)的經濟學說( D ) 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 )的「新政」(New

Deal)( B )(2) 文中所謂「一隻看不見的手」,指的是什麼?

( A ) 資本家的幕後操控   ( B ) 市場的自然運作( C ) 上帝的特別天佑    ( D ) 政府無所不在的影響力 【91.

學測】三、多選題( ABD ) 1. 十六世紀荷蘭人由土耳其引進鬱金香,而後掀起培植和搶購新品

種的狂熱。1637 年,因鬱金香市場一度下跌,結果全荷蘭的經濟結構也隨著動搖。這些現象,反映了當時荷蘭及歐洲文明的哪些特徵? ( 1. 十 七 世 紀 時 , 荷 蘭 人 尚 未 將 鬱 金 香 視 為 國 花 )( A ) 農業種植由糧食作物轉為利潤高的經濟作物( B ) 科學技術與商業文明的結合( C )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促進歐洲與東方世界的往來( D ) 資本主義興起,人們重投資,以牟利為主( E ) 民族主義高漲,荷蘭人熱愛自己的國花 【苗栗高中】

( ABCE ) 2. 西歐人在日常生活中喝紅茶和咖啡的習慣,是在近代形成的。它與下列哪些事實有關?( A ) 歐洲國家在亞、非、拉丁美洲建立殖民地,從事蔗糖與咖啡的生產,並將產品運回歐洲

( B ) 英國以工業革命後生產的棉布傾銷印度,再從印度、中國購買茶葉

( C ) 宋元明清時期景德鎮瓷器工業發達,使中國的瓷器可以供應喝茶與咖啡的器皿

( D ) 工業革命後,因機器代替人力,一般人的勞力工作大為減輕,較有餘暇喝茶聊天

( E ) 課本雖然沒有講到,但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喝茶及咖啡提供了歐洲人社交的新形式,影響了歐洲人的日常生活方式

四、簡答題

Page 15: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80

⊙ 兩位著名的歷史家分析某個時期歐洲社會與經濟的變動:資料一:法國學者布勞岱(F. Braudel)指出:「很久以前,便有很多徵兆顯    示,一種新的經濟制度正在降臨:交易與市場的興起、勞動市場的    出現、貨幣使用的普及、生產量的增長、長程貿易的發展與國際市    場的擴充。」資料二:英國史家梅藍德(F. Maitland )描述:「最初,領主在某一年偶然不    需要某一項勞役,就徵收一便士或半便士,以代替一次或一天的勞    役。之後,領主逐漸習慣每年徵收定額的現金,以取代一定項目的    勞役,但仍保留隨時得恢復勞役的權利。最後,雙方達成協定,允    諾農民支付定額的現金,以取代一切勞役。」請根據以上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95. 指考】(1) 兩段資料呈現的社會經濟現象,是發生在歐洲史上哪一個時期?(2) 資料一列舉的事實,是哪一種經濟制度降臨的徵兆?(3) 資料二描述的是一個社會變動的過程。根據這段資料所述,這一個變動

的主要關鍵為何?此一關鍵變化與資料一提到的哪一項經濟事實最直接相關?

:(1) 中古時期。(2) 資本主義。(3) 封建制度瓦解(莊園經濟解體)、貨幣使用普及。

近 代 早 期 的 思 想 學 術

(一)近世東亞學術的演變

一、近世東亞學術的演變二、近代歐洲的科學革命

三、東西文化的交流四、啟蒙運動的文化

(1) 明清學術發展:明代理學中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是王陽明。清初,學術風氣大變。乾隆、嘉慶年間,考據學興起。

朱子學約於十三世紀傳入日本。十六世紀,出現專門研究朱子學的儒家學派。 藤原惺窩 是日本朱子學走向獨立的代表人物。德川幕府為維護封建統治,奉朱子學為官學。

陽明學派;是日本儒學中的另一大學派,由 中江藤樹 始倡,為幕府所警惕。

古學派:反對朱子學主張的理、氣二元論和以理為中心的哲學,主張以氣為中心,山鹿素行是代表人物。

Page 16: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81 高中歷史(三)學習手冊

(二)歐洲的科學革命⊙ 近代歐洲的科學革命:

項  目 內     容年  代 十六世紀末到十七世紀(天才的世紀)

背  景文藝復興的啟發,歐洲人不再盲目、迷信過去的權威印刷術傳入後,書籍快速流通,知識交流迅速精密儀器製造技術的進步,為科學研究提供精良的工具

哥白尼(波蘭) 1543 年,他出版「 天體運行論 」一書,正式提出「太陽中心說」,質疑原有以地球為宇宙中心的見解

克卜勒(日耳曼)

發現太陽系的運轉有一定的規律,提出行星運行的三大定律

伽利略(義大利)

以改良的望遠鏡觀察天體,證實哥白尼學說的正確性。1632 年,發表《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一書,遭到羅馬教會迫害

培根(英國) 提出 歸納 法笛卡兒(法國) 推出演繹法

牛頓(英國) 提出萬有引力定律,是科學革命的集大成者

影  響歐洲陸續組成以鑽研科學為目標的機構人們改變了對宇宙世界的看法,認為宇宙有其規律與秩序,可藉由人類的理性來探知

⊙ 近世東亞學術的演變

(2) 日本儒學的發展

Page 17: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82

(三)東西文化的交流

(四)啟蒙運動的文化項   目 內                       容年     代 十 八 世 紀背     景 強調理性精 神 ,通常又被稱 為 「 理性時 代 」 。 法 國 人 稱 十 八

世 紀 為 「光的 世 紀 」 , 強調人 類 從黑暗進 入光明萌     芽 十 七 世 紀 後 期 的 英 國 ,受牛頓的科學觀念與  洛克  哲學的

影響沙     龍 貴 族名媛主 持 的 「沙龍」孕育了啟蒙文化學     會 十 八 世 紀 歐 洲 各 國紛紛設置, 一些愛好學問的 人也組織各 種

學會

特     徵理性主 義自然和自然律反  教 士   主 義樂觀精 神 :相信 人 類會不斷的 進 步

代 表 哲 士 孟德 斯鳩: 心儀  英   國 的自由 制度,著有《法意》, 主張三 權分立

伏爾泰: 強調理性, 主張寬 容 ,珍視個 人自由

⊙ 東西文化的交流

(1) 明清之際傳入中國的西學:以天主教傳教士引進為多。以天文學、數學和地理學為主, 艾儒略 增訂《職方外紀》,是第一部系統介紹世界地理的中文專著。康熙時,傳教士完成《皇輿全覽圖》,可是隨後雍正的禁教,讓西學傳入中斷。

(2) 日本的蘭學:鎖國時期,十七世紀前期,日本出現了以傳譯荷蘭文為主要目的的「蘭學」。 前野良澤 和杉田玄白等醫師,開啟了日本的近代醫學。十九世紀後,蘭學被視為「實學」,列為幕府的御用學問。

萊布尼茲、伏爾泰等人對中國文化頗感興趣。 近代早期,歐洲藝術先後演變成巴洛克和洛可可

兩種風格。中國的藝術風格也在此時傳入,成為 洛可可 藝術的重要泉源。

十七、十八世紀的歐洲流行「中國風」。(3) 歐洲文化

的中國風

Page 18: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83 高中歷史(三)學習手冊盧梭:認為 人 的本質善良, 在《民 約 論》中 , 主張透過社會契約 ,依公意形成 政府

《 百 科 全 書》  狄德羅 召集眾人 所編纂

影     響 追求個 人自由 和解放, 鼓吹建 立 一 個自由平等 的社會, 為 法國 大 革命提供了理 論 上 的依據

一、單選題( A ) 1. 十八世紀初,一位法國學者稱讚當世某國的政治,認為這個國家的君

主以倫理、道德治理天下,任用知識分子為官,但官位並非世襲,堪稱是希臘「哲學家國王」的化身。這位學者所稱的某國是:( A ) 中國   ( B ) 土耳其   ( C ) 英國   ( D ) 日本【99. 學測】

( B ) 2. 一位學者認為:政府與人民間原有契約關係,政府應當保障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財產,才能獲得人民的認可,其統治才有正當性。如果政府不能善盡其義務,人民便可解除契約。我們如何理解這種理論?( A ) 柏拉圖的理想國理念,主張國君應當為民服務( B ) 洛克提出的政府學說,主張人民可以推翻政府( C ) 法國大革命時的人權宣言,認為世人都應平等( D ) 威爾遜提出民族自決論,認為自由為基本人權 【99. 學測】

( D ) 3. 啟蒙哲士伏爾泰談到「誰是最偉大的人」時說:真正偉大的人不是凱撒、亞歷山大,這個人必須獲得上天賦予的天分,並以此照亮人們的心智。政治和軍事家奴役生靈,這個人則以真理的力量引領我們的心;他了解宇宙,而不是摧毀宇宙。伏爾泰所推崇的這個人是:( A ) 哥倫布   ( B ) 哥德( C ) 盧梭    ( D ) 牛頓 【98. 指考】

( D ) 4. 某書描述:「各國的作家和思想家在這裡均可受到熱烈招待。這裡出現了一些由豔光四射且博學多才的名媛主持的聚會,作家、學者們可以海闊天空地談論各種問題,參與者常因其口才和機智而聲名大噪。」這種情景最可能出現在何時何地?( A ) 古典希臘時代的雅典   ( B ) 文藝復興時期的米蘭( C ) 宗教改革時期的倫敦   ( D ) 啟蒙運動時期的巴黎 【96.

Page 19: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84

指考】( D ) 5. 一位學者表達他對宗教的看法:「宗教也應該與自然法則相吻合。上

帝創造了宇宙之後便離開,不會再介入其間了。」所以他堅信宇宙從此依照一個固定的機械法則運作。這位學者最可能活在下列哪一個時期中?( A ) 十世紀羅馬公教成為歐洲人的主要信仰時( B ) 十四世紀許多人提出「以人為本」的思想時( C ) 十六世紀許多人質疑教宗權威要改革宗教時( D ) 十七世紀科學思想開始萌芽重新認識世界時 【94. 指考】

( A ) 6. 雕塑家羅丹參觀博物館,面對一些人物塑像時,曾有感而發說:「瞧!伏爾泰對面的盧梭,目光中含有無限精微的氣息,那是十八世紀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們都是懷疑者,他們批評從古代以來認為天經地義的『道理』。」請問:「十八世紀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什麼?( A ) 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類社會的現象,不輕易接受各種教條( B ) 提倡歸納或實驗的方法,推翻古代以來各種定律及學說( C ) 尊崇人文主義,否定各種宗教迷信,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規( D ) 傾向自由、平等、民主、憲政和民族主義,反對君主政體

二、題組題⊙ 以下為四位西方思想家的觀點。

一、波丹《國事六講》:「一國的法律即須由國王頒布,國王就自然居於法律之上,而不受法律支配。」

二、霍布斯《巨靈》:「人類的本性是自私而具侵略性的,唯一能夠使他的本性受到約束的辦法,就是建立一個具有絕對權威之政府來控制他們。」

三、洛克《政府論》:「若將理性應用到政治上,仔細考慮到政府與人民之關係,人民有生命、自由、財產的基本權利。」「更重要的是,若政府違反或侵犯了這三種基本權利,人民在理性的考慮之下,應該承認這種政府不可繼續存在。」

四、馬基維利《君王論》:「君王既受全民之托,生死與共,則不能在行事時受一般道德習慣約束。於是君王用詭計亦為之,主持謀殺亦為之,其為令人敬愛則不如令人畏懼之有實效。賞則綿延不斷的零星付出,使受者常帶有希望而感恩圖報;罰則要一次罰清,以免臣下猜忌而謀變。」

( C )(1) 就政治權力之架構及運作觀之,上述哪些思想家的觀點較為接近?( A ) 波丹、霍布斯、洛克     ( B ) 霍布斯、洛克、馬基維利( C ) 波丹、霍布斯、馬基維利   ( D ) 四人觀點均接近

(5.題幹中「宗教也應該與自然法則相吻合」、「宇宙從此依照一個固定的機械法則運作」可看出是科學革命時代的思維)

(6.十八世紀歐洲學者強調理性思考)

Page 20: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85 高中歷史(三)學習手冊( B )(2) 承上題,這些觀點相近的思想家的主張,助長了何種論點?

( A ) 地方分權   ( B ) 君權神聖論( C ) 主權在民   ( D ) 中央與地方制衡

( C )(3) 《巨靈》作者霍布斯以「歸納法」研究人類社會,並建構政治哲學。人文社會學者此類研究方式及態度,應是受到哪一歷史潮流影響而生?( A ) 宗教改革( B ) 文藝復興( C ) 科學革命( D ) 地理大發現

三、多選題( CE ) 1. 啟蒙運動時期,歐陸國家盛行一種政治制度,稱為「開明專

制」。下列何者可以說明「開明專制」的特徵?

( A ) 國王擁有至高的權利,在制定政策時不必考慮是否合理( B ) 國王憑藉其權力,完全壓制了貴族,剝奪了貴族的特權( C ) 國王企圖擴張他對社會各階級所行使的司法權和行政權( D ) 國王利用軍隊和祕密警察來消除反抗勢力,確保其權力( E ) 國王須顧慮到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和反應,做出正確的決定

( ACDE ) 2. 有關近世歐洲科學革命的起因,下列哪些是合理的解釋?( A ) 文藝復興後,學者將考訂古籍的方法與態度應用於科學的研究

( B ) 宗教改革後,天主教會失勢,不再干涉學術研究( C ) 文藝復興後,大批古籍出現,學者不再盲從傳統的權威學說

( D ) 十六世紀後,新儀器的發明有助於科學家從事比較精深的研究

( E ) 宗教改革後,各國文化交流日漸頻繁,學者可以交換研究心得

( BC ) 3. 十六、十七世紀是歐洲科學革命的時代,其特色如何表現在社會文化上?

( A ) 科學知識已經普及,人們處理事務大多能以理性原則( B ) 哲學家有人就科學方法提出理論,且為知識界所接受( C ) 有學者以觀察、歸納、演繹等方法提出政治原則,並證之以史實

( D ) 科學使人們對人生充滿信心,樂觀的精神洋溢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上

Page 21: 第2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 nani.com.t › nani › steacher › stdownload › swor… · Web view光榮革命:1688年, 詹姆士二世 又想推行專制,並恢復天主教。國會敦請荷蘭威廉三世與妻子瑪麗公主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倉皇出走,是為「光榮革命」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86

( E ) 懷疑精神影響到當時的藝術主流,巴洛克風格表現出對傳統的反抗

( BDE ) 4. 盧梭( Jean J. Rousseau )在《民約論》中的主張,必然會遇到個

人私利如何與社會公益相協調,民主政治如何不成為暴民政治等

問題,請在下列敘述中選出他認為正確的一些看法:

( A ) 公民的自由乃是做「喜歡」的事,而不是做「應該」的事( B ) 公民必須了解到自由不只是追求個人的利益,還要包括容忍和犧牲個人的利益

( C ) 道德的基礎是理性而非良心,這一點和理性主義並無不同( D ) 道德的基礎是良心而非理性,這一點和理性主義並不相合( E ) 宗教有其政治上的需要,人們應追尋深刻的宗教經驗

( AB ) 5. 下列有關法國啟蒙運動與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社會文化的比較,哪幾項是正確的?( A ) 兩項運動中的知識分子都強調科學與理性( B ) 傳統的社會制度與宗教,在兩項運動中都是受攻擊的對象( C ) 兩項運動中的知識分子都設計出一套新的政治制度( D ) 兩項運動都致力於將新知識、新思想推廣給知識分子以外的群眾

( E ) 啟蒙運動的知識分子積極鼓動農民,反抗貴族;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則組織工會,領導罷工

四、簡答題 1. 哪一個日本儒學學派,倡導從孔孟或孔孟以前的先王之道中尋找儒學的真諦。

反對朱子學主張的理、氣二元論和以理為中心的哲學,主張以氣為中心,認為理是氣的運用?

:古學派。

2. 明末,李之藻與哪一位外國傳教士,協助徐光啟編成《崇禎曆書》?:湯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