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13 第二章 自然環境 雙溪鄉全鄉面積有 146.25 平方公里,包含了 12 個村,244 個鄰,分別佔台北縣與 台灣省土地面積的 7.13%與 0.41%,在台北縣 29 個鄉鎮市行政區中,位居第四位(見表 2-1、2-2)。在台灣東北角,東鄰貢寮,西連平溪、坪林,北接瑞芳,南與宜蘭頭城接 壤(見圖2-1)。雙溪之美,好溪好水,是全台最潔淨的河川之一。概括而言,雙溪鄉 位於台北縣東北部,雙溪川上游及北勢溪的上源地域,為三貂嶺山地和雪山山地東北 段草嶺山盤結的地方。除東北邊接近貢寮鄉附近,有較寬的河谷地之外,其餘多為海 拔五百至一千公尺左右的山地。 雙溪鄉,於清朝光緒時曾分別隸屬基隆廳和淡水縣,日據初期改隸台北縣頂雙溪 辨務署及部分屬於景尾辨務署;於 1909 年改隸屬台北廳頂雙溪支廳;到 1920 年改隸台 北州基隆郡雙溪庄。光復後改設台北縣基隆區雙溪鄉,在民國三十九年(1950)撤銷基 隆區署後,稱為台北縣雙溪鄉。 表 2-1 雙溪鄉行政區域面積表 資料來源:雙溪鄉公所(2004) 表 2-2 雙溪鄉村落單位面積、鄰數比例統計分析表 村名/項目 面積 鄰數 百分比 雙溪村 0、3264 19 0、23 新基村 3、7000 17 2、53 共和村 2、4628 13 1、68 牡丹村 17、8100 38 12、18 魚行村 8、5000 29 5、81 平林村 16、8107 14 11、49 上林村 6、0202 20 4、12 外柑村 10、0001 17 6、84 長源村 10、1643 20 6、95 三港村 11、7000 17 8、00 三貂村 8、2500 20 5、64 泰平村 50、5000 20 34、53 資料來源:根據雙溪鄉公所資料整理彙編(2004) 地區 / 項目% 面積 Km 2 雙溪鄉與台灣省比較% 雙溪鄉與台北縣比較% 台灣省 36000.06 == == 台北縣 2052.59 5.70 == 雙溪鄉 146.25 0.41 7.13

第一章 緒 論02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93276/2/n069226003… · 潭為分斷點和貢寮鄉為界。 6海拔最高點是鶯子嶺的847公尺,最低點不到50公尺。流域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3

    第二章 自然環境

    雙溪鄉全鄉面積有 146.25 平方公里,包含了 12 個村,244 個鄰,分別佔台北縣與

    台灣省土地面積的 7.13%與 0.41%,在台北縣 29 個鄉鎮市行政區中,位居第四位(見表

    2-1、2-2)。在台灣東北角,東鄰貢寮,西連平溪、坪林,北接瑞芳,南與宜蘭頭城接

    壤(見圖 2-1)。雙溪之美,好溪好水,是全台最潔淨的河川之一。概括而言,雙溪鄉

    位於台北縣東北部,雙溪川上游及北勢溪的上源地域,為三貂嶺山地和雪山山地東北

    段草嶺山盤結的地方。除東北邊接近貢寮鄉附近,有較寬的河谷地之外,其餘多為海

    拔五百至一千公尺左右的山地。

    雙溪鄉,於清朝光緒時曾分別隸屬基隆廳和淡水縣,日據初期改隸台北縣頂雙溪

    辨務署及部分屬於景尾辨務署;於 1909 年改隸屬台北廳頂雙溪支廳;到 1920 年改隸台

    北州基隆郡雙溪庄。光復後改設台北縣基隆區雙溪鄉,在民國三十九年(1950)撤銷基

    隆區署後,稱為台北縣雙溪鄉。

    表 2-1 雙溪鄉行政區域面積表

    資料來源:雙溪鄉公所(2004)

    表 2-2 雙溪鄉村落單位面積、鄰數比例統計分析表

    村名/項目 面積 鄰數 百分比

    雙溪村 0、3264 19 0、23

    新基村 3、7000 17 2、53

    共和村 2、4628 13 1、68

    牡丹村 17、8100 38 12、18

    魚行村 8、5000 29 5、81

    平林村 16、8107 14 11、49

    上林村 6、0202 20 4、12

    外柑村 10、0001 17 6、84

    長源村 10、1643 20 6、95

    三港村 11、7000 17 8、00

    三貂村 8、2500 20 5、64

    泰平村 50、5000 20 34、53

    資料來源:根據雙溪鄉公所資料整理彙編(2004)

    地區 / 項目% 面積 Km2 雙溪鄉與台灣省比較% 雙溪鄉與台北縣比較%

    台灣省 36000.06 == ==

    台北縣 2052.59 5.70 ==

    雙溪鄉 146.25 0.41 7.13

  • 14

    圖 2-1 雙溪鄉行政區域自繪圖

  • 15

    第一節 地形與地質

    一、地形

    位於台灣島軸的東北,由貢寮出海,由東北東斜行西南向;北邊狹窄而南境寬廣,

    以西邊為上方,懸垂後有點像編罄的形狀。北邊以草山、大平林山連繫的小山巒與瑞芳

    鎮接壤,西邊連接平溪鄉、伏獅山脈南邊以海拔四百到八百公尺不等的丘陵稜線和坪林

    鄉為界、東南則是以雪山山脈北段的鶯子嶺和宜蘭縣交叉為界,東邊以雙溪川中游的長

    潭為分斷點和貢寮鄉為界。6海拔最高點是鶯子嶺的 847 公尺,最低點不到 50 公尺。流域

    的地形地勢,屬於丘陵山地區。山脈東北—西南走向,西面地勢較低,南向坡度陡峻,

    直逼海岸。概括而言,雙溪鄉位於台北縣東北部,雙溪川上游及北勢溪的上源地域,為

    三貂嶺山地和雪山山地東北段草嶺山盤結的地方。除東北邊接近貢寮鄉附近有較寬的河

    谷地之外,其餘多為海拔五百至一千公尺左右的山地(見圖 2-2、2-3)。

    本區地形,據淡水廳志:「次為大雞籠山,距城北百五十里,極寒有矗立巍然,日

    本人以此為指南。稍東約三貂山(山朝山),雙峰遙峙,高不可及。又十分餘里曰三貂

    大坪林山,亦極高大。台山分支始於此。其北三十里分小支曰望遠嶺。由望遠嶺三十

    里至卯里鼻穿入海。望遠嶺去治二百五十里,繞而東為噶瑪蘭界」7。當時淡水廳是以

    三貂溪為界(今雙溪下游)。「境壤地理位置,鄉治名共和村,其中心為東經三秒北緯

    二十五度又二分之叉。……。由此,南北相距百零八公里,東西平均十三點二二四公

    里」8。

    6 林朝棨,《台北縣志》(上)卷三地理志,(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1960),頁 643-646;林朝棨、周瑞燉,《台灣地

    質》,(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頁 54-55;莊展鵬,《台北城地質之旅》,(台北: 遠流出版公司,1991),

    頁 32-33。 7 陳培桂,《淡水廳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卷二封域志,頁 114。 8 唐羽,《雙溪鄉志》,(台北:台北縣雙溪鄉公所,2001)卷三開闢志,頁 106。

  • 16

    圖 2-2 雙溪鄉地形圖

    資料來源:修改自<雙溪鄉資源調查配置計畫圖>,(台北:雙溪鄉公所建設課,2002)

  • 17

    圖 2-3 坡度分析圖

    資料來源:修改自<雙溪鄉資源調查配置計畫圖>,(台北:雙溪鄉公所建設課,2002)

  • 18

    二、地質

    雙溪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合和壓縮帶附近,逆斷層及褶皺特別發達。

    在三千七百萬年至二千四百萬年前的漸新世(Oli-gocene)初期,為濱海環境,沉積粗

    砂和小規模煤層;後來漸漸轉為淺海到半深海環境。到漸新世晚期及 2400 萬至 500 萬年

    前的(Mio-cene)初期發生大規模海退,成為沉積濱海相的泥質砂質岩及廣大的澳底層、

    木山層。又因東南方雪山山脈地塊逐漸隆起,形成上衝西北部地層的屈尺斷層,不再出

    現沉積物,轉為局部侵蝕環境。中新世期,又經過三次海退、海進,造成三個含煤層的

    濱海相和三個海相地層相關組成的沉積循環,也就是造成台灣地區具有上、中、下煤系

    的主要原因。9

    自上新世約 500 萬至 200 萬年前晚期至更新世(Plerstocene)約二萬至一萬年前初

    期以後,菲律賓海板塊開始加速向歐亞板塊推撞,以四、五十度傾角向北隱沒於歐亞

    板塊之下,致使臺灣全島受此強烈造山運動,各地層被推擠與緊縮形成褶皺,且使隱

    沒而下沉的地層,於地下深處產生熔融作用,所形成的岩漿則沿地殼弱線而上升,當

    為基隆火山群的出現。

    岩層與平溪鄉交壤於山區,屬於瑞芳群;北端與瑞芳鎮的九份、金瓜石連接,大

    部分地區都屬於野柳群。野柳群所包括的為,臺灣西部中新世最早沉積環內所造成的

    兩個地層,也就是木山層與大寮層,分屬含煤的濱海沉積相;下部可能已進入漸新世,

    後者為一海相地層。瑞芳群由於石底層接近煤盆邊緣,經濟價值不高。

    平林村木山層是台灣北部三個含煤層中的最地下層者,位於境北鄰瑞芳鎮的九

    份、金瓜石、武丹坑火成岩體,夾雜著玄武岩和酸性岩脈,是台灣唯一的汞礦山,更

    含有金、銀、銅礦,也是臺灣島上最大之金銀銅礦山。斷層及褶皺,以其呈東北—西

    南走向,由南而北,有枋腳、屈尺、牡丹、三貂領等逆斷層。其中,經過雙溪、田寮、

    9 林朝棨,《台北縣志》(上)卷三地理志,(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1960),頁 557-584。

  • 19

    柑腳、中坑附近的屈尺斷層,最為重要。屈尺斷層由平溪鄉、瑞芳鎮與雙溪鄉三鄉鎮

    界附近的粗坑,向東北東方向,經牡丹、燦光寮而進入貢寮鄉後為燦光寮斷層所阻斷,

    斷層面向東南下傾,並將西北的石底向斜、菁桐向斜、菁桐坑煤田、牡丹坑煤田與斷

    層東南的頂雙溪向斜、頂雙溪煤田加以分開。雙溪流域的地質大致可分為沖積層、火

    山碎屑岩、澳底層及大桶山層等,其中沈積岩的面積最廣(見圖 2-4)。

    頂雙溪背斜位處牡丹坑斷層東南的竹寮坑、大竹山到聖南一帶,總長度約七公里,

    局部近垂直倒轉,軸部寬廣,露出木山層地層,兩旁邊依序露出大寮層及石底層。木

    山層係由於陸台沉積環境下造成的含煤地層,層中含有極少量海相化石,在台灣最北

    部,含有三處可採煤層,量最多的在上部,每一煤層的厚度從數公分到六十公分。雙

    溪鄉的重要煤層就是木山層,煤質含熱量較高,含硫量又較金山煤田為低。煤質可稱

    冠於全臺。全鄉土壤,有紅壤、黃壤、幼黃壤、石質壤、沖積土五大類。其中幼黃壤,

    分布最廣,並以低坡地、高坡地,面積最廣。10流域中也有許多主要、次要斷層經過,

    為台灣北部地層和地質構造上非常複雜的區域。平原土壤大致分佈在雙溪河沿岸,面

    積不大。基本上北部雙溪河流域是雙溪鄉的精華區,依照河流流域劃分為十一個村,

    每一個村都有河川經過,聚落也分佈在河谷上。南半部北勢溪的泰平村,地形上屬於

    雪山山脈主脊北段,是泥質粉砂岩抗蝕力強,河床形成陡壁,長土層不厚,平地較少。

    因此,雙溪鄉的人口成長率,隨著煤礦的開採而變化。日據時期西元 1905 年至 1939

    年,全鄉人口成長 15%;1962 年至 1975 年雙溪鄉礦業總人口數,佔全鄉總就業人口數

    的 20%。雙溪鄉的礦業活動,大都集中在牡丹、三貂、外柑、長源等四個村落,分布

    不平均;所以在礦業興衰的過程中,各村落的調適不同,也表現在就業人口的結構轉

    變上。11

    10 地質部分-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礦業研究所主任東京教育大學地質學科理學博士陳志執筆資料。 11 盧建宏,<台灣礦城經濟結構變遷之比較研究-以台北縣瑞芳鎮與雙溪鄉為例>(台北:文化大學地理研究所,

    2000 年碩士論文),頁 140-141。

  • 20

    圖 2-4 地質分析圖

    資料來源:修改自<雙溪鄉資源調查配置計畫圖>,(台北:雙溪鄉公所建設課,2002)

  • 21

    第二節 氣候與水系

    一、氣候

    雙溪最冷月是每年的十二、一、二月,以七、八月最溫暖,平均氣溫均低於二十度

    以下(如表 2-3),適合農業發展。但秋冬季節因處於東北季風盛行的迎風面上,平均風

    速約 3.7m/s,氣溫下降,雨水不斷,日照時間減少,年雨量在二十公厘以上,月降雨日

    超過二十天,降水量每月平均在五百公厘,是台灣多雨區之一。雙溪鄉長源村的火燒寮,

    年降水量達六千五百七十五公厘,一九一二年曾高達八千四百零九公厘,創下台灣局部

    地區降水最高紀錄,有「雨極」之稱。淡水廳志:「北淡多霜雪,八景稱雞籠積雪。此亦

    如土人見陰雨,即稱淡水天。不知淡地出闢,人煙稀少,天陰時多。今村居稠密,陽盛

    陰衰,霜雪罕矣」12,天氣受地形、颱風、季風的影響,氣候較寒冷且多風多雨。

    由於雙溪河朝東入海,颱風如果從東北部地區登陸,如六十六年薇拉、七十六年韋

    恩等颱風,從東北部登陸,挾帶豪雨、河川暴漲,雙溪河又朝東入海,水災嚴重、農田

    淹沒。九十三年史坦秋颱挾帶充沛的雨量,更是水淹兩層樓高,在較低窪的戶政事務所

    等地,資料損傷慘重,令人憾嘆。故後有溪圳的整治。

    至於林木,原始植物群為茂盛的熱帶雨林,分佈最廣的經濟作物是各種闊葉林及竹

    子。相思樹分佈於各處山區,多半作為礦坑坑木及燒煉木炭;桂竹生筍、採伐加工,以

    有隱蔽少風山麓為種類植地帶。後經開墾砍伐的干擾,林相改變;初期草原期,以耐旱

    的草木植物為主要,後期進入灌木期,生態環境改變。

    12 據陳培桂,《淡水廳志》卷二封域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頁 114。

  • 22

    表 2-3 雙溪鄉地區氣候一覽表(度)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雙溪鄉地區氣候統計

    2948.93469.7 3741

    4568.94133.5

    4551.54039

    33642586

    3098

    2093.52916

    2465.5

    4081

    1165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4年 75年 76年 77年 78年 79年 80年 81年 82年 83年 84年 85年 86年 87年 88年

    m

    m

    圖 2-5 北基農田水利會基隆工作站歷年雨量紀錄圖

    資料來源:《台灣省北基農田水利會會誌》,(台北:台灣省北基農田水利會,2005、10),頁 158。

    年代

    月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 月 12.8 11.8 11.7 12.6 11.9

    2 月 12.8 12.1 13.5 13.5 10.8

    3 月 16.8 15.6 14.6 13.9 14.3

    4 月 18.6 18.2 17.9 20.3 19.1

    5 月 21.8 20.0 21.5 21.5 20.6

    6 月 24.5 22.9 23.9 23.5 23.8

    7 月 25.7 25.0 25.5 25.2 25.0

    8 月 24.7 24.8 25.0 25.8 24.8

    9 月 23.1 23.3 22.8 21.9 21.9

    10 月 18.7 18.1 18.9 19.3 20.4

    11 月 15.7 16.0 18.5 17.6 15.5

    12 月 14.3 14.6 13.5 16.6 12.0

    年均溫 19.1 18.5 18.9 19.3 18.4

  • 23

    表 2-4 北基農田水利會基隆工作站歷年雨量紀錄表

    月份

    年度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計

    1985 年 108 483 67.5 250.8 245.8 225.5 183.0 273.2 515.5 642.6 317.0 228.0 3540

    1986 年 145.8 214.0 172.5 93.9 164.1 233.5 147.0 280.5 288.9 419.5 1183.5 126.5 3469.7

    1987 年 173.0 116.5 107.5 223.5 242.0 163.5 287.0 146.0 428.5 852.5 521.0 480.0 3741.0

    1988 年 401.5 363.2 348.0 216.7 412.0 204.0 174.5 94.0 1233.0 692.0 185.0 245.0 4568.9

    1989 年 303.0 259.0 161.0 220.0 321.5 54.0 431.0 82.5 611.5 538.0 650.0 502.0 4133.5

    1990 年 685.0 313.0 189.0 456.5 529.5 359.0 227.0 725.5 505.0 114.0 295.0 153.0 4551.5

    1991 年 499.0 132.5 150.0 135.0 102.5 511.5 56.0 109.0 740.0 844.0 597.0 162.5 4039.0

    1992 年 315.5 616.0 243.5 159.0 145.0 180.0 22.0 413.0 326.0 276.0 467.0 201.0 3364.0

    1993 年 240 28.0 199.0 420.5 119.0 198.0 20.0 49.5 171.5 415.0 634.5 331.0 2826

    1994 年 122.0 350.0 241.0 131.5 199.0 462.0 92.0 332.5 303.0 65.0 317.5 482.5 3098.0

    1995 年 208.0 361.0 233.0 143.5 19.0 115.0 200.0 124.0 87.0 291.0 213.0 99.0 2093.5

    1996 年 150.0 382.0 209.0 206.0 345.0 2.0 430.0 194.0 366.0 251.0 339.0 42.0 2916.0

    1997 年 224.0 302.5 163.0 42.0 102.0 427.0 187.0 314.0 130.0 68.0 94.0 412.0 2465.5

    1998 年 454.0 428.0 129.0 139.0 90.0 231.0 65.0 184.0 617.0 1192.0 312.0 240.0 4081.0

    1999 年 104.0 68.0 91.0 38.0 440 170 120 35.0 156.0 223.0 121.0 329.0 1895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雙溪鄉地區氣候統計資料(台北:中央氣象局,1985-1999)

  • 24

    二、水系

    日本大正九年(1920 年)以前,稱為「頂雙溪」,是因為和鄰近的「下雙溪」對稱(在

    雙溪川下游,貢寮鄉境內的雙龍村舊稱下雙溪)。曾概括貢寮鄉全境及今日臺灣東北角區

    域在內,以前稱為大三貂。到日據時期分為兩個區域,濱海地區含有豐富農漁,屬於貢

    寮;另外兼具農礦的地區,稱為雙溪。因不同分水嶺形成二個水系,各朝東西出海,分

    成南北兩區域。北邊區域,在雙溪水系流域面積 95.7484KM²,海拔低,開發較早,「其源

    出於三貂,東匯諸山(水),由東北入海。」,在共和、雙溪二村交界的平林橋下方,與

    西面的平林溪匯成合流後,改東南方向行進,於是有「雙溪」或「雙溪川」的稱號,有

    廣闊的沖積平原,開發較早,成為精華區,佔十一村,適宜水耕與植茶,十三層梯田廣

    布,並有礦業興起;南境海拔高,為泰平山區,北支主流「北勢溪」,南支「灣潭溪」,

    開發較慢,人口稀少,只有一村,卻佔全鄉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見圖 2-6)。

    全鄉水系(見圖 2-7),是台灣北部淡水河系、新店溪上游的發源地之一,也是翡翠

    水庫的供水源;可區分為二水系,各朝東西方向奔流出海。日本人曾經將這兩區域併成

    同一建置,歸於北區,總稱雙溪,隸台北州,現今歸屬台北縣。雙溪河和支流將雪山山

    脈東北向支稜的「三貂大嶺」,切割成大小錯落於丘陵間的河谷地形。每年東北季風自海

    洋挾帶的水氣,為三貂大嶺所阻隔,於是形成地形雨,降落在三貂山地的豐沛雨水,就

    經由各大小支流,匯聚成雙溪河經下游的貢寮鄉,再經由福隆附近入海。

    表 2-5 雙溪歷年流量記錄表

    溪名 豐水期 9-2 月

    流量:

    秒/立方公尺

    枯水期 3-8 月

    流量:

    秒/立方公尺

    平均流量

    (立方公尺)

    逕流量

    (百萬頓 10M)

    最大日平均水位

    (公尺)

    最小平均水位

    (公尺)

    雙溪 14.74~59.47 3.89~14.91 18.95 598*10 4.034 0.034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溪流協會流量記錄>(1998)

  • 25

    表 2-6 北基水利會河川一覽表

    河川名稱 雙溪 磺溪

    集水面積(KM2) 141.36 49.07

    河流長度/(公里) 26.81 14.46

    平均比例 1:40 1:13

    平均比流量 CMS/KM² 0.091 0.140

    全年 405.49 216.66

    11~4 月 259.94 121.42 平均逕流量

    (10²m³)

    5~11 月 205.15 95.24

    深度(公里) 3544.8 5560.2

    年平均降雨量

    體積(10²m³) 501.09 272.84

    埤圳條數(條) 4 6

    灌溉面積(公頃) 86 188

    資料來源:《台灣省北基農田水利會會誌》,(台北:台灣省北基農田水利會 2005、10),頁 159。

  • 26

    圖 2-6 人口分布圖

    資料來源:修改自<雙溪鄉資源調查配置計畫圖>,(台北:雙溪鄉公所建設課,2002)

  • 27

    圖 2-7 雙溪水系圖

    資料來源:修改自<雙溪鄉資源調查配置計畫圖>,(台北:雙溪鄉公所建設課,2002)

  • 28

    根據 1992 年中華民國溪流協會資料,雙溪流域之主要稜線大致成南北向走向,山脊

    線沿集水區周遭而行。平均坡度為 45%~60%,其中以 40%~55%坡佔大多數,為 47%;

    15%~30%坡佔 8.4%;30%~40%坡佔 36.2%;55%以上坡佔 7.8%。雙溪河床的坡降平

    均每一公里為 14.8 公尺(1:40),因埋積作用到上游地區成為平衡狀態,所以為短促河

    流中,地勢比較平坦的河床13。

    圖 2-8 水源特定區範圍圖

    資料來源:修改自<雙溪鄉資源調查配置計畫圖>,(台北:雙溪鄉公所建設課,2002)

    13 林朝棨,《台北縣志》(上)卷三地理志(台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1960),頁 557-584。

  • 29

    由圖 2-8 可知大平為水源特定保護區,人口外流嚴重,今因政府有補助,人口戶籍

    有增加回流現象。而據表 2-5 資料分析,可知雙溪地區地面逕流量大。但自來水普及率,

    根據 2001 年的資料,卻約只有百分之三十點六;一般家庭用水,仍以溪流泉水為主,夏

    日梳洗相當清涼沁人。由於是翡翠水庫的供水源,幾乎沒有工廠的污染源,清澈溪流邊,

    到處可見有人釣魚。至於氣溫,相當舒適,比台北盆地低,年均溫不超過二十度,典型

    山城,晚上須蓋棉被,溫差濕氣較重。而民國 85 年 9 月至 86 年 8 月間,一群熱愛賞鳥

    的貢寮國中、小教師,曾在雙溪河下游流域的「田寮洋」溼地,持續進行鳥類調查。發

    現因為地理位置及生態環境的多樣性,這裡出現的鳥種竟然多達 168 種,雙溪河生態資

    源的充沛豐美,可見一斑14。所以雙溪生態工法園區的開幕和生態工法教學園區主題館

    的成立,是注重自然生態環保的盛事和進步,值得鼓勵喝采。

    照片 2-1 生態工法教學園區主題館 照片 2-2 生態工法教學園區主題

    資料來源:翻拍自雙溪鄉公所提供圖片 資料來源:翻拍自雙溪鄉公所提供圖片

    照片 2-3 番子坑生態工法教學園區

    資料來源:翻拍自雙溪鄉公所提供圖片

    14 參見 1998 中華民國荒溪協會生態資源調查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