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卷尾 第一章 大事年表 西元 大事記要 明永曆 35 1681 鄭氏治臺時期,屯弁鄭長屯駐唭里岸至關渡一帶。 明永曆 23 1669 慈生宮相傳為本年肇建。清乾隆 44 年(1779)重修。光緒 8 年(1882於現址重建。 清康熙 23 1684 臺灣納入清帝國版圖。 康熙 36 1697 郁永河至硫磺谷採硫。 康熙 52 1713 鄭珍、賴科、朱焜侯、王謨等人,以「陳和議」戶名,請墾北投庄、 海山庄、坑仔口。 康熙 51 1712 福建臨濟宗僧石興自湄州島將媽祖分靈至關渡以茅立廟,名「天妃 廟」,即今關渡宮。落成之日,諸番並集。 康熙 54 1715 1、通事賴科鳩集在北投開墾的同安、興化、安溪人,將天妃廟(關 渡宮)易茅以瓦重建。 2、關渡庄民興建三將軍廟,祭祀鄭氏部將提督劉國軒、左武衛何 祐、智武鎮李茂。 雍正元年 1723 臺灣北部增設淡水廳,轄大甲溪以北。 乾隆 10- 13 1745- 1748 為解決北投地區埔漢爭地衝突,淡水同知曾曰瑛督同土官,於埔漢 交界處豎立界碑。 乾隆 32 1767 清廷設理番同知專管平埔族事務,分為南、北二路,北投地區平埔 族歸北路理番分府管理。 咸豐 3 1853 臺北地區發生泉州三邑、同安人的「頂下郊拼」械鬥事件。 咸豐 9 1859 臺北地區發生漳泉械鬥事件。 咸豐 11 1861 周氏節孝坊完成。 同治元年 1862 滬尾(淡水)開港。 光緒元年 1875 設臺北府。 光緒 2 1876 馬偕在嗄嘮別建立磚造北投禮拜堂。後由潘水生捐獻與陳近獻地, 269

第一章 大事年表 · 康熙52 年 1713 鄭珍、賴科、朱焜侯、王謨等人,以「陳和議」戶名,請墾北投庄、 海山庄、坑仔口。 康熙51 年 1712 福建臨濟宗僧石興自湄州島將媽祖分靈至關渡以茅立廟,名「天妃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卷尾  

    第一章 大事年表

    年 代 西元 大事記要 

    明永曆 35 年 1681 鄭氏治臺時期,屯弁鄭長屯駐唭里岸至關渡一帶。 

    明永曆 23 年 1669 慈生宮相傳為本年肇建。清乾隆 44 年(1779)重修。光緒 8 年(1882)

    於現址重建。

    清康熙 23 年 1684 臺灣納入清帝國版圖。

    康熙 36 年 1697 郁永河至硫磺谷採硫。 

    康熙 52 年 1713 鄭珍、賴科、朱焜侯、王謨等人,以「陳和議」戶名,請墾北投庄、

    海山庄、坑仔口。

    康熙 51 年 1712 福建臨濟宗僧石興自湄州島將媽祖分靈至關渡以茅立廟,名「天妃

    廟」,即今關渡宮。落成之日,諸番並集。 

    康熙 54 年 1715

    1、通事賴科鳩集在北投開墾的同安、興化、安溪人,將天妃廟(關

    渡宮)易茅以瓦重建。

    2、關渡庄民興建三將軍廟,祭祀鄭氏部將提督劉國軒、左武衛何

    祐、智武鎮李茂。 

    雍正元年 1723 臺灣北部增設淡水廳,轄大甲溪以北。 

    乾隆 10-

    13 年

    1745-

    1748

    為解決北投地區埔漢爭地衝突,淡水同知曾曰瑛督同土官,於埔漢

    交界處豎立界碑。 

    乾隆 32 年 1767 清廷設理番同知專管平埔族事務,分為南、北二路,北投地區平埔

    族歸北路理番分府管理。 

    咸豐 3 年 1853 臺北地區發生泉州三邑、同安人的「頂下郊拼」械鬥事件。 

    咸豐 9 年 1859 臺北地區發生漳泉械鬥事件。 

    咸豐 11 年 1861 周氏節孝坊完成。 

    同治元年 1862 滬尾(淡水)開港。 

    光緒元年 1875 設臺北府。 

    光緒 2 年 1876 馬偕在嗄嘮別建立磚造北投禮拜堂。後由潘水生捐獻與陳近獻地,

    269

  •  

    1912 年遷建於中央南路現址,更名為長老教會北投教堂。 

    光緒 11 年 1885 臺灣建省。 

    光緒 19 年 1893 任職大稻埕洋行的德國樟腦商人 Ouely 發現北投溫泉。 

    光緒 21 年

    日明治 28 年 1895

    清帝國於甲午戰爭中戰敗,4 月 17 日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

    讓臺灣、澎湖給日本。 

    明治 29 年 1896 平田源吾興建北投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

    明治 30 年 1897

    1、臺灣行政區劃改為 6 縣 3 廳,廳下設辨務署,北投屬於臺北縣士

    林辨務署轄下。翌年(1898)進行整編,北投改隸臺北辨務署士

    林支署管轄。

    2、修築大稻埕至北投的公路。

    3、英商德記洋行取得大油坑 99 年的硫磺開採權,光復後仍持續開

    採,1996 年礦權到期後始正式結束其事業。

    明治 31 年 1898 設置「陸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供軍人療養復健。

    明治 34 年 1901

    1、8 月,北淡線火車開通,設立北投車站。

    2、11 月,地方官制廢縣、辨務署,改設廳、支廳,北投區屬臺北廳

    士林支廳管轄。 

    明治 38 年 1905

    岡本要八郎在北投溪發現「北投石」(Hokutolite)。1912 年東京大學

    教授神保小虎於聖彼得堡國際礦物會議中展示,1913 年正式命名為

    「北投石」,是目前唯一以臺灣地名命名之礦石。 

    明治 40 年 1907

    松本龜太郎創立北投陶瓷所。大正 8 年(1919)由後宮信太郎接手,

    改名為「北投窯業株式會社」。昭和 9 年(1934)再改組為「臺灣窯

    業株式會社」。

    明治 44 年 1911 北投啟用自來水,是臺灣較早擁有自來水的區域。

    大正 2 年 1913

    1、北投公園於 6 月 17 日開園,是北投地區最早設置的公園。

    2、溫泉公共浴場完工,是當時臺灣規模最大的公共浴場。

    3、馬偕紀念醫院看護婦訓練班創立。即今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前

    身。 

    大正 3 年 1914 北投尋常小學校創立。即今臺北市立北投國中。

    大正 5 年 1916 4 月 1 日,北投通往新北投間鐵路完成,第一代新北投車站啟用。

    270

  •  

    大正 8 年 1919 北投市場於店仔口(今中央南北路)興建。 

    大正 9 年 1920 臺灣行政區劃改為州郡街庄制,全臺設 5 州 2 廳,北投區改為臺北

    州七星郡北投庄。 

    大正 12 年 1923

    1、於竹子湖設置蓬萊米原種田。

    2、北投信用組合創立。

    3、賀本庄三郎創立大屯製陶所。

    4、七星水利組合成立。 

    大正 15 年 1926 竹子湖蓬萊米試種成功,4 月 23 日正式命名為蓬萊米。 

    昭和 3 年 1928 修建竹子湖至草山的汽車道。 

    昭和 7 年 1932 草山水道竣工。

    昭和 9 年 1934 日本政府徵收平埔族中社土地(今智仁里及政戰學校北面一帶)闢

    建跑馬場。

    昭和 11 年 1936 公布國立公園預定地,包括大屯山、太魯閣、玉山至阿里山地帶。

    昭和 16 年 1941 北投改制為北投街。 

    昭和 20 年

    民國 34 年 1945

    1、日本投降,結束治臺。

    2、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11 月接管七星郡北投街役場。

    3、中正高中創校。

    民國 35 年 1946 1 月,成立北投鎮公所,屬臺北縣七星區管轄,翌年改隸淡水區。 

    民國 36 年 1947 臺北護專創校。即今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民國 38 年 1949 8 月,草山管理局成立,管轄士林、北投二區。翌年改名為陽明山

    管理局。北投行政區仍屬於臺北縣。 

    民國 40 年 1951 政治作戰學校創校。即今國防大學復興崗校區。

    民國 41 年 1952 臺北市實施地名改訂,將日本舊地名的町改為段。

    民國 42 年 1953 復興高中創校。

    民國 47 年 1958 7 月 1 日榮民總醫院成立,11 月 1 日醫院落成啟用。

    民國 53 年 1964

    1、7 月,關渡淡水河口拓寬工程開工,民國 55 年 6 月全部完工,

    將原本寬 450 公尺的寬度拓寬為 550 公尺,以增加排洪能力。

    2、惇敘工商創校。

    3、十信高中創校。

    271

  •  

    民國 54 年 1965 10 月,陽明山中山樓動工,民國 55 年 11 月竣工,民國 88 年 12 月

    31 日公告為北市紀念性建築物。 

    民國 56 年 1967 7 月 1 日臺北市升格直轄市,北投鎮編入臺北市,改為北投區,設

    北投區公所。 

    民國 57 年 1968

    1、2 月 23 日,臺北市都市計畫劃定北投及景美、木柵、南港、士

    林、社子等地區為工業區。

    2、5 月 31 日,陽明山管理局改隸臺北市政府。

    3、重修關渡堤防完工。

    民國 64 年 1975 1、洲美防潮堤完工。

    2、陽明醫學院創校。即今陽明大學。

    民國 66 年 1977

    7 月 31 日薇拉颱風侵襲臺灣北部,造成貴子坑地區嚴重土石流災

    害,此後禁止開採白瓷土。民國 69 年起陸續進行貴子坑溪流整治工

    程及水土保持工程。 

    民國 72 年 1983

    1、9 月 17 日,臺北市政府設置關渡水鳥生態保育區。

    2、10 月 31 日,關渡大橋通車,全長 539 公尺,聯接關渡與八里兩

    地交通,為亞洲第一座連續鋼繫拱橋。

    民國 74 年 1985 9 月,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 

    民國 77 年 1988 1、7 月 15 日,為了興建捷運,北淡線火車停駛。

    2、捷運淡水線及新北投線動工。 

    民國 80 年 1991 1、設立北投垃圾焚化廠。

    2、臺北藝術大學關渡建校。 

    民國 83 年 1994 1、開設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

    2、薇閣高中創校。 

    民國 86 年 1997 12 月 25 日,捷運淡水線全線通車。

    民國 87 年 1998 10 月 31 日,北投溫泉博物館開幕。

    民國 90 年 2001 12 月 1 日,關渡自然公園開始營運。

    民國 91 年 2002 12 月 24 日,洲美快速道路通車。

    民國 92 年 2003 北投社區大學創立。

    民國 93 年 2004 1、由北投垃圾焚化廠回饋金所興建之洲美運動公園設施正式啟用。

    272

  •  

    2、臺北市北投區運動中心正式營運。

    3、陳詩欣在雅典奧運跆拳道女子第一量級拿下金牌。  

    273

  •  

    第二章 全志索引

     

    條 目 頁 碼

    七星山………… 1、3、5、6、7、8、24、43、78、79、118、125、141、164、171、179、180十八份………… 3、8、10、11、22、23、35、41、42、51、56、63、65、78、141、145、148、

    157、164、184、217、244 八仙圳………… 10、40、142、147、157、158 八頭里仁協會… 116、185、187、199、218、233、 大屯山………… 1、2、3、4、5、6、7、8、22、23、24、43、51、75、77、78、79、118、125、

    131、137、140、141、145、148、166、178、179、186、186、265、271 大屯火山群…… 3、4、5、6、12、13、14、18 大菁(青)……… 23、30、59、129 大磺嘴………… 6、14、23、179、187、188、261 大慈寺………… 48、53、82、86、182 小油坑………… 6、24、83、86、153、178、179、180 小塚兼吉……… 181、202 天狗庵………… 43、186、188、190、201、265、270 不動明王石窟… 47、81、181、182、197、205 木山層………… 4 木炭窰………… 83、145、146 木曾留吉……… 265 井村大吉……… 186、216、264 五指山層……… 4、12、13 水磨坑溪……… 8、9、16、17、19、20、25、71、74、75、76、77、153、157、235 中和禪寺……… 46、47、53、171、185、197 王錫祺………… 153、157、261 平田源吾……… 43、186、188、201、264、265、270 仙堀…………… 157、238 白磺…………… 14、187、188 石牌…………… 30、35、36、40、41、56、57、59、60、62、63、64、65、66、67、68、69、

    70、79、80、83、84、87、108、113、116、122、133、138、139、142、148、151、152、153、154、155、157、161、162、163、164、168、169、172、174、195、197、212、213、226、227、228、230、231、232、238、239、255、256、260、261、262、263、264、266

    北投土………… 4、144 北投文化基金會 15、146、176、177、187、236

    274

  •  

    北投文物館…… 81、84、171、181、182、183、185、196、204 北投公園……… 26、27、43、52、81、84、85、153、164、166、167、171、177、179、183、

    185、186、216、217、230、264、270 北投水道……… 164、217、218 北投石………… 13、59、62、161、176、177、187、192、219、220、233、267、270 北投市場……… 26、27、72、81、84、137、138、173、174、195、271 北投社………… 25、32、33、24、40、41、42、44、45、47、55、59、195、197、200、211、

    212、217、252、263 北投社區大學… 236、237、272 北投垃圾焚化廠 159、172、272 北投區公所…… 1、15、81、84、88、89、91、93、107、110、113、128、133、167、168、

    169、171、180、183、185、257、258、272、274 北投教堂……… 44、48、52、181、196、197、200、201、211、212、270 北投溫泉博物館 179、182、183、185、187、198、199、220、223、232、233、243、265、272北投溪………… 8、13、25、128、183、209、219、267、270 北投穀倉……… 81、131、181、197、205、206 民(漢)番界碑 79、197、212 玉女宮………… 29、50、82、85、239 打石…………… 138、142 弘法大師祠…… 47、52、215 安國寺………… 53、86、182 地熱谷(地獄谷) 6、8、13、14、171、178、179、185、187、188、240 竹子湖………… 1、2、3、5、6、8、18、24、25、32、34、35、36、39、41、42、43、56、

    57、62、65、83、86、118、124、125、126、127、130、131、132、138、148、165、174、177、178、179、181、184、197、206、210、211、227、267、271

    吟松閣………… 81、84、181、182、188、192、193、196、203、243 法雨寺………… 46、52、82、86、182 周氏節孝坊…… 181、182、185、196、198、244、269 周碧…………… 89、264 岡本要八郎…… 219、267、270 屈原宮………… 31、50、80、84、182、258、274、279 松本龜太郎…… 143、186、188、252、265、270 青磺…………… 13、179、188 軍艦岩………… 4、5、69、142、156、171、172、179、181、185、238 郁永河………… 14、15、140、179、240、261、269 洲美…………… 1、9、16、30、31、50、62、65、66、70、71、80、84、122、148、149、158、

    159、160、167、172、173、227、228、257、258、259、272 海芋…………… 132、179、181、184

    275

  •  

    桐村純一……… 264 馬偕…………… 44、200、263、269 草山…………… 6、18、56、92、148、176、178、179、199、271 草山水道……… 182、197、206、271 草山行館……… 197、207、208 草山眾樂園…… 178、182、199、200 唭哩岸………… 4、5、29、30、32、33、34、36、39、40、43、44、45、46、56、57、60、

    64、65、66、67、68、69、70、71、72、80、87、125、141、142、147、148、151、152、153、157、172、177、246、261、262

    捷運…………… 15、2527、28、29、30、41、66、67、68、69、71、72、73、81、84、124、132、135、138、147、150、151、152、154、155、171、172、174、197、213、218、272

    淨蓮院………… 46、52 梅庭…………… 182、197、209、210 桶柑…………… 124、129、130、176 張公聖君廟…… 51、56、82、182 章嘉活佛舍利塔 197、209 頂北投………… 4、6、8、22、32、33、34、35、36、41、43、56、65、87、133、153、175、

    187、227、253 陶瓷…………… 4、124、138、141、142、143、144、145、252、253、270 陳懷…………… 41、61、262 凱達格蘭族…… 32、39、59、183 凱達格蘭文化館 236 善光寺………… 48、53、81、85、177 陽明山………… 2、3、6、18、24、51、56、80、81、83、84、86、92、118、145、149、

    155、176、179、185、187 陽明山中山樓… 182、197、208、272 陽明山國家公園 18、24、62、83、86、118、119、121、141、179、180、272 陽明山管理局… 24、71、77、88、92、93、102、106、109、114、116、227、230、271、272曾曰瑛………… 30、40、212、263、269 普濟寺………… 52、81、84、181、182、185、196、201、202 黃敬…………… 240、266 菁(青)礐…… 1、17、23、42、56、129、153 硫磺…………… 4、6、14、24、25、26、29、32、34、43、61、123、124、129、137、140、

    141、146、175、187、188、208、261、263、270 硫磺谷………… 6、8、14、23、178、179、181、261、269 貴子坑………… 4、5、10、12、13、19、22、23、28、75、82、141、143、156、171、178、

    179、272

    276

  •  

    貴子坑溪……… 8、9、10、16、17、19、28、29、75、76、153、272 嗄嘮別………… 9、25、28、29、32、33、34、40、41、42、44、45、55、56、57、59、61、

    65、75、76、77、87、200、211、262、269

    溫泉…………… 6、7、12、13、14、24、25、26、43、68、72、78、81、124、138、146、147、150、151、164、167、171、173、174、176、177、179、180、181、182、184、185、186、187、188、191、192、193、194、195、200、203、205、207、209、216、217、218、219、240、241、242、243

    新北投………… 4、14、26、27、32、41、43、46、47、48、56、61、81、138、139、150、151、152、155、166、171、174、176、177、179、185、186、191、192、195、218、219、241、262

    慈生宮………… 45、46、50、56、57、58、71、80、84、132、158、177、181、182、239、

    269 慈后宮………… 26、53、56、72、182、184、245、246 慈航寺………… 22、46、47、52、82、85 鳳甲美術館…… 183、184、232、233、234 夢幻湖………… 18、79、164、167、180 蓬萊米原種田… 83、125、126、210、211、267、271 燕子步道……… 15 賴科…………… 34、40、41、45、261、262、269 磺溪…………… 1、8、9、10、11、29、30、60、66、67、68、69、74、87、153、157、158、

    169、187、188、213 磺港溪………… 8、10、26、27、72、74、78、81、84、128、138、153、158、159、214 磯永吉………… 211、267 黏土…………… 4、124、135、141、142、219、252 龍鳳谷………… 6、14、23、171、178、179、181 關渡…………… 1、3、4、5、8、16、17、20、21、27、28、29、32、34、39、40、41、43、

    44、45、48、49、50、53、55、56、57、59、61、65、71、76、77、82、85、108、123、124、128、132、135、137、146、147、148、151、156、158、167、171、174、176、177、205、227、230、235、239、240、261、262、263、266

    關渡自然公園… 8、17、20、77、82、85、173、178、179、180、185、232、235、272關渡自然保留區 20 關渡宮………… 4、29、41、45、46、48、50、56、57、82、85、137、171、176、177、

    181、182、185、239、245、262、263、266、269 雙溪…………… 1、30、66、70、72、135、157、167、180、258、259 藺草(鹹草)… 123、124、129、135、146、175、253 櫻花步道……… 171 鐵真院………… 47、52、55、177、182、201

     

    277

  •  

    第三章 編纂經過

    一、編纂大事記

    時 間 記 事

    民國 99 年 8 月 2 日 《北投區志》編纂計畫開標

    8 月 6 日 進行《北投區志》編纂計畫簡報

    8 月 17 日 編纂團隊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

    9 月 3 日 舉行《北投區志》期初計畫審查

    10 月 2 日 計畫協同主持人戴寶村教授上午在北投溫泉博物館演

    講,中午召開第二次工作會議

    10 月 12 日 召開小型工作會,籌備 11 月 13 日的北投耆老座談

    11 月 5 日 召開小型工作會,討論 11 月 13 日北投耆老座談會事項

    11 月 13 日 在北投溫泉博物館舉辦北投耆老座談會

    中午召開第三次工作會議

    12 月 11 日 下午拜訪北投文化基金會洪德仁醫師

    12 月 17 日 召開第四次工作會議

    民國 100 年 1 月 1 日 召開第五次工作會議

    1 月 21 日 舉行《北投區志》期中審查

    3 月 6 日 召開第六次工作會議

    5 月 20 日 舉行《北投區志》期末審查   

    278

  •  

    二、誌謝

     

    北投區志的完成,得力於許多專業人士及先進的大力協助。 

    感謝北投區公所人文課、民政課、社會課,及北投區戶政事務所盡力提供本

    團隊相關資訊,也感謝人文課陳淑芷課長及沈姿儀小姐對本團隊的所有協助。 

    感謝所有評審委員:陳慧慈教授、湯熙勇教授、葉世騄老師、楊燁老師給予

    本團隊許多重要的建議及資訊。 

    感謝北投文化基金會、八頭里仁協會給予協助及提供照片。 

    感謝所有提供本團隊資料及指正的里長、里幹事。 

    感謝余同兄先生、潘生發先生、粟金玉先生、黃元興醫師、陳明德先生、楊

    燁老師參與編纂團隊舉辦的座談,提供本團隊許多重要的資料及資訊。

    感謝張明德先生提供許多北投地區老照片,使北投區志內容更為豐富精彩。 

    感謝林再賢先生及魏聰敏先生特別撥冗閱讀區志報告,並提出許多指正及建

    議。 

    住民篇中之移民與拓墾等章節,得到多位在地人士熱心的協助,才得以順利

    完成,除感謝祭祀公業陳懷管理委員會陳自然先生贈送《祭祀公業陳懷來臺二百

    七十週年暨祖厝遷建紀念特刊》,李秋霞小姐借閱《吳氏族譜—紗帽山系》,林再

    賢先生提供十八份地區新出爐的地契,前石牌國小校長余振瑞贈送《承先啟後—

    我的一生》一書,與余同兄先生提供唭哩岸地區的地契並接受訪談,還要感謝陳

    國樑先生述說其祖先渡海來臺後的移墾故事。另外,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呂理

    昌主任提供許多頂北投地區開發之相關書籍,讓北投拓墾歷史內容更加充實。 

    信仰與民俗一章中,感謝財團法人台北市關渡宮與慈后宮提供資料,古亭書

    屋高賢治先生與保德宮前管理人陳朝枝先生也提供資料與告知北投地區其他廟

    宇資訊,謝謝潘坪城、謝川福、潘生發、顧黃生、周玉麟、楊文榥、蔡財林、陳

    進雄、何明照、魏祥穗等先生與蘇連成牧師接受訪談,田野調查期間許許多多古

    道熱腸的北投居民也提供協助,在此一併致謝。撰寫期間,北投國中林陽明老師

    提供北投各「醫神」代言人—乩童的名單,粟金玉老先生則詳述關渡「夜弄土地

    公」之習俗,與他記憶中小時候的北投情境,使筆者對北投的風俗民情有更深一

    層的認識。

    氏族篇中,感謝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陳慧慈教授提供《凱達格蘭的見

    279

  •  

    證》一書,與山水人文學會吳智慶老師提供更詳細之資料,讓筆者釐清北投社

    潘氏家族之家族史。更承蒙陳弘羿先生介紹族親陳明德地政士聯合事務所負責

    人陳明德先生,除提供舊北投地區南陳侯亭派下之詳細資料與族譜外,由於陳先

    生在北投地區擔任土地代書多年,提供了許多資料與他個人的親身經歷。另外,

    財團法人石牌賴五榮宗祠董事長賴騰和,世居在磺溪的何四美家族耆老何連重除

    接受訪談外,並提供珍貴的族譜資料,至為感謝。

    關於文化資產篇的撰寫,則要謝謝北投溫泉博物館張家榮館長,臺北市文化

    局二科林長杰股長、宋明貞小姐與三科的王博律小姐,耐心解答疑難雜症。感謝

    臺灣獅頭旺民俗技藝發展協會、劉家正傳統藝術館提供資料與照片,八仙里里長

    黃永清、保德宮前管理人陳朝枝提供資料。更感謝虹燁文史工作室楊燁先生提供

    他收藏的珍貴照片,呂理昌主任在百忙中還親自帶我到竹子湖做田野調查。

    除上述提供訊息的眾多人士,使我感受到北投地區居民熱忱與暖暖的人情味

    外,其他難免有掛一漏萬之處,於此謹對曾經協助過我的人士致上誠摯的謝意。

    為撰寫觀光、溫泉產業、體育及飲食文化部分,在北投地區進行田野調查過

    程中,受到許多貴人協助,得以順利完成。 

    最感謝的是北投區公所退休里幹事趙淑貞女士,因她的穿針引線,拜訪北投

    區公所陳淑芷課長,陳課長提供許多與北投觀光、溫泉產業、藝文活動等相關的

    人士,讓我們能藉由其提供的資訊,一一尋訪完成了本篇。 

    八頭里仁協會秘書長林冠宏先生告訴我們有關北投溫泉概況、窯業發展、藝

    術嘉年華等資訊。北投文物館莎莉館長、北投溫泉博物館張家榮館長,也提供許

    多資訊,供撰寫團隊參考。吳美華建築師除告知北投溫泉產業發展、相關溫泉建

    築特色外,更引見團隊,認識她的公公吳明儒先生。 

    吳明儒先生除了本身曾在北投經營旅館外,也致力於北投體育活動,在拜訪

    吳明儒先生過程中,除了讓團隊對於北投溫泉產業發展、體育活動有所認識外,

    更能感受到北投濃濃的人情味。吳先生熱心的幫我們打電話詢問有關那卡西、獅

    陣、體育協會等相關內容,並提供許多人士的聯絡方式。也感謝振華里葉光四里

    長提供奧運金牌得主陳詩欣小姐的照片。 

    撰寫溫泉產業部分時,在田調過程中,謝謝多數溫泉業者提供所需訊息外,

    更謝謝包括春天酒店、皇家四季酒店、加賀屋、立德北投溫泉酒店、龍邦僑園會

    館等溫泉業者提供相關訊息及照片。因吳明儒先生引見,讓我們認識北投那卡西

    280

  •  

    阿郎老師,阿郎老師樂於分享北投那卡西的發展及其變遷。北投地區特有的機車

    宅急便業者,也告訴我們該行業發展歷程。 

    在蒐集北投飲食文化部分,感謝許多地方人士提供小時候的飲食記憶及店家

    資訊,並告知團隊一些飲食業秘辛,更感謝皇家四季酒店主廚郭添益先生,侃侃

    而談酒家菜風華之際,也提供當時東南大飯店的菜單,及冷盤排盤的照片,讓我

    們得以一窺酒家菜的排盤與刀工。拜訪大屯里長勤榮輝原是想詢問有關獅陣活

    動,卻意外得知北投的新特產桶柑蜜橘,並得以一嚐大屯桶柑的滋味。黃元興醫

    師除告訴我們北投的俚語外,也提供北投及關渡地區小吃、特產資訊。 

    在收集體育活動、傳統技藝時,感謝北投體育協會前後任會長、總幹事的協

    助,順利收集北投地區體育發展的相關資料。北投慈后宮、洲美屈原宮等廟方提

    供陣頭與龍舟競技等資料。北投清樂社除告知社團沿革資料外,也不吝提供許多

    舊照片,讓我們更能知道清樂社及北投傳統藝術的發展經過。 

    北投地區有許多獅團,在撰寫獅團發展歷程中,感謝臺灣獅頭旺民俗技藝發

    展協會提供獅團操演及洪來旺先生製造獅頭等資料,新武獅黃宗發先生提供新武

    獅的舊照片,豐年里里長除告訴我們北投地區獅團發展歷程外,也提供豐年里金

    獅團的相關資訊。 

    除上述提供眾多訊息的前輩外,在田野調查過程中,更有許多北投地區居民

    熱心幫助我們解決眾多疑難雜症,在此一併感謝! 

    281

  •  

       第四章 編纂委員名錄  

    姓    名  職掌及負責篇章 

    溫振華 

    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教授 總編纂 

    戴寶村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副總編纂 

    蕭景文

    財團法人蕭珍記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 

    撰稿人兼編輯及行政事務 

    撰寫篇章:卷一土地篇、 

                        卷六教育篇第二章 

    林芬郁

    文史研究者 

    撰稿人 

    撰寫篇章:卷二住民篇第一至四章、 

                        卷五觀光與文化資產篇第三章、 

                        卷八人物篇 

    游智勝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班

    研究生 

    撰稿人 

    撰寫篇章:卷二住民篇第五章、 

                        卷三政事篇 

    蔡承豪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 

    助理研究員 

    撰稿人 

    撰寫篇章:卷四經濟篇、 

                        卷六教育篇第一章 

    張靜宜 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

    助理教授 

    撰稿人 

    撰寫篇章:卷五觀光與文化資產篇第一至二章、 

                        卷七學藝篇   

    282

  •  

    《北投區志》編纂體例

     一、時空範圍: 

    本志年代斷限,自近代至民國 100 年(2011)4 月,空間以現行北投區

    行政區為範圍。

    二、正文頁面規格:

    (一)以 A4 橫排打字

    (二)行距:固定行高 23pt

    (三)字體大小:篇名標題 22 號字;章名標題 18 號字;節名標題 16 號字;

    項名標題 14 號字;文 12 號字。

    (四)字型:篇、章、節之標題用標楷體;正文暨正文中直接引文用新細明體;

    正文行文之外的獨立引文用標楷體;英數用 Times New Roman。   

    三、文體與撰述: 

    (一)用通俗語體文撰述。 

    (二)撰述各專題時,以時序脈絡做貫時般的撰述。 

    四、資料之運用: 

          (一)儘量以第一手資料和實地調查所得的資料為撰述之依據。 

          (二)儘量將資料予以消化,減少資料原文之長篇引用。 

          (三)蒐集所得之第一手資料編為附錄。 

    五、本志各段落區分之格式:   

                    依序分為:篇、章、節、項、目、款等。 

        (一)篇、章、節之標題寫法如下: 

                    第壹篇□○○○○○○○(自行頭寫起:篇名與章名間空一行) 

                    □□□第一章□○○○○○○(前空三格,自第四格寫起;每章重新起頁;章名

    與節名間,或章名與正文間空一行)。 

        □□□□第一節□○○○○○○(前空四格,自第五格寫起;正文與節名間空一

    行) 

        (二)項、目、款以下之編列段落時,不需冠「第」字,依序可直接用國字大 

                    寫、國字小寫、國字小寫加()符號、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加() 

                    符號來區分段落,其寫法如下: 

    283

  •  

                    壹、○○○○○(自行頭寫起) 

                    □一、○○○○○(自第二格寫起) 

                    □□(一)○○○○○(自第三格寫起) 

                    □□□1.○○○○○(自第四格寫起,或在行內任何一格接續寫下去,不必另

    跳一行)。(1)、(2)、(3)(阿拉伯數字加()時,可在任何一格接續寫

    下去,不必另跳一行)。 

    六、表格、圖像之編列: 

          (一)表格、圖像之說明文字和表內之文字,以橫列為原則,概由左至右書         

                      寫。 

          (二)表格、圖像均需編序號,概以篇為單元來編號序。例如第一篇第 2 張

    照片則標:圖 1-2;第二篇第 5 圖則標:圖 2-5。

    (三)表格之號序和標題以 12 號字置於表格之上方,其說明文字及資料來源

    以 10 號字置於表格之下方;圖像之號序和標題以 12 號字置於圖像之

    下方,其說明文字及資料來源以 10 號字置於圖像標題之下方。

    (四)表格年代一律以西元年數為紀年,表中如第一次出現不同年號時,括

    號加註年號及年數,如 1913(大正 2 年)、1945(民國 34 年)。

    七、時代年號:

    本志提及民國 34 年以前之各個不同時代時,宜依其時代,分別稱之爲

    史前時代、荷西時期、鄭氏時期(或鄭氏王國時期)、清領時代(或清治時

    代或清代)、日據時期(或日本時期)和二次大戰後(或戰後;標題則用戰

    後)。年號則使用各該當時代的稱呼,如光緒、明治等。年號年代在各節第

    1 次出現時加括號標示西元年數。如清代光緒 20 年(1894)、日據時期大正

    5 年(1916)、民國 75 年(1986)等。如指一個時段,則用西元紀年表達,

    如 1970 年代。年數一律用阿拉伯數字 1、2、3 、10、20 等來表達。

    八、標點符號:   

          (一)行文中需加註現代之「、」「,」「。」「;」「:」等標點符號。 

          (二)漢、日文書名、期刊名均加《    》號;篇名、論文名均加〈    〉號;

    法條、規章均加「」號。 

          (三)其他外文書名、期刊名以斜體書寫;篇名、論文則以正體書寫之。 

          (四)行文中之引文加單線引號「」,引文內又有引文則使用雙引號『』。 

    284

  •  

          (五)引文有節略時,不論長短,概以節略號六點表示,如「○○○……○○○」。 

          (六)在行文之外的獨立引文則概自第 4 格寫起。如: 

     

     

     

                                                                                

    九、人名: 

            不論古今人物,皆直稱其本名或直書其官銜和本名,不需加尊稱或客氣語。 

    十、地名: 

            本志提及古地名時,儘可能用括號附加現代地名。 

    十一、數字寫法: 

    (一)計數:以阿拉伯數字書寫之,寫法如「民國 34 年、共計 20 次、法令

    共計 18 條、1 次、1 個、1 人、6 個月、3 局 5 處、1 千 5 百萬

    人」。

    (二)序數:以阿拉伯數字書寫之,寫法如「第 21 屆、第 7 次」。但法條、

    公文寫法則用國字,寫法如「民法第一二五條」、「第三七六五

    八 O 號函」,不加千、百、十單位數。

    (三)約數:以阿拉伯數字書寫之,寫法如「30 餘萬人、20 餘次」。

    (四)期刊之卷期號數用阿拉伯數字書寫之。

    十二、註釋: 

            (一)註釋寫法依史學慣例為原則。 

    (二)註釋序數以阿拉伯數字置於所欲說明文字之右上方,以便於查閱,如 

    本體例上述第八條第(六)款所示。 

            (三)註釋附加在正文每頁之下方,附註資料來源時,請依序列作者、書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時間、冊卷數、頁數資料等。如,蕭一山,《清

    代通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3),第 4 冊,頁 100-101。

    (四)註釋編序號以每一篇為一單元。

    (五)同一章中,引用資料來源第 2 次以後在註釋中出現時,僅列作者、書

    名、冊卷數、頁數。如註 181,其註釋方法為:蕭一山,《清代通史》,

    □□○○○○○○○○○○○○○○○○○據《臺灣史》載: □□□○○○○○○○○○○○ □□□○○○○○○○○○○○ □□□○○。

    12 

    285

  •  

    第 4 冊,頁 105。

    (六)資料來源為叢書時,仿下例:

    杜臻,《閩粵巡視紀略》,四庫全書珍本,四集,第 113 冊,卷 1,頁

    10-15。

    (七)引用古書,同頁碼有兩面時,可用頁 5a 或頁 5b 示之。

    (八)如引用期刊資料,其註釋方法為:《臺灣風物》,46 卷 4 期(1996.12),

    頁 10-15。

    (九)引用報紙,其註釋方法為:作者,〈文章全稱〉,《報紙名稱》,2004.06.03,

    第 1 版。

    (十)引用網路資料以政府單位網站為限,其註釋方法為:政府單位,網址

    (資料最新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如:

    臺中縣政府,

    http://www.taichung.gov.tw/personnel/business/businessA_2.asp?boss_id

    =7,(2005/6/16)2006.03.16。

            (十一)田調資料: 

    田調訪談資料需註明受訪人、訪談人、整理人、時間、地點等等。

    (十二)引用西書時,依西書註釋體例,如:

    1. Hsieh, Chiao-min Taiwan-Ilha Formosa: A Geography in Perspective

    (Washington: Butter-worths, 1964), p.159.

    2. Lattimore, Owen “The Frontier in History, ”in Studies in Frontier

    History: Collected Papers, 1928-1958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p .476.

    3. Myers, Ramon H.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23:4(Dec.1964),pp.560-570.

    286

  •  

    參考書目

    一、漢文

    (一)原始資料及官方出版品

    《淡新檔案》,臺灣大學圖書館藏。

    《軍機處檔摺件》,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北投區公所編

    1992~2009《臺北市北投區公所區務統計要覽》,臺北:北投區公所。

    余文儀

    1959《續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 121 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沈光文等撰

    1970《臺灣詩鈔》,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鍾瑄

    1962《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 141 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洪安全總編輯

    1994《清宮月摺檔臺灣史料(二)》,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拱乾

    1960《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 65 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郁永河 

        1959《裨海紀遊》,臺灣文獻叢刊第 44 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培桂

    1963《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 172 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連橫

    1960《臺灣詩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2《臺灣通史》,臺灣文獻叢刊第 128 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黃正華等編審

    287

  •  

    1987《臺灣稻作品種圖誌》,臺北:行政院農委會、臺灣省政府農林廳、亞太

    糧食肥料技術中心。

    黃叔璥

    1957《臺海使槎錄》,臺灣文獻叢刊第 4 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黃富三、林滿紅、翁佳音等編

    1997《清末臺灣海關歷年資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2003《2003 臺北市區里界說》,臺北:作者。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58《宗教調查表臺灣省陽明山管理局北投鎮》,中研院民族所藏影本。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主計室編

    1946《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臺北:同編者。

    劉良璧

    1961《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 74 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 

                  室。

    藍鼎元

    1958《東征集》,臺灣文獻叢刊第 12 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二)專書

    中華學術院臺灣新方誌編輯委員會編輯

    1972《陽明山新方誌》,臺北:中華學術院。

    中興工程顧問公司

    2008《淡水河水系河川環境整體規劃果報告》,臺北:同著者。

    方偉達

    2010《生態瞬間》,臺北:前衛出版社。

    王世慶

    1998《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王國璠主修、陳三井總纂、黃宇元監修

    1981《臺北市發展史(一)》,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88

  •  

    王惠君

    2002《臺北市市定古蹟北投穀倉調查研究暨修復工作計畫書》,臺北:臺北市

    北投區農會。

    北投區關渡社區發展協會

    2008《風華關渡》,臺北:北投區關渡社區發展協會。

    玉山資源有限公司執行

    2008《陽明山地區水資源現況調查之研究成果報告書》,臺北:經濟部水利署

    北區水資源局。

    朱玉如,洪德仁主編

    2007《臺北市北投區社區營造實錄》,臺北:臺北市衛生局。

    朱其昌主編

    1977《臺灣佛教寺院庵堂總錄》,臺北:佛光。

    池宗憲

    2003《貴德街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江燦騰

    2001《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史》,臺北:南天書局。

    何四美房親會

    2000《臺北天母何四美房親會族譜》,作者自印。

    何培夫主編

    1999《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臺北市‧桃園縣篇》,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臺灣分館。

    余振瑞

    2000《承先啟後—我的一生》,作者自印。

    吳瀛濤

    2000《臺灣民俗》,臺北:眾文圖書。

    李瑞宗主持

    1997《陽明山國家公園原住民史蹟調查與耆老口述歷史記錄―湖底座談會╱竹

    子湖座談會》,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李乾朗

    2005《臺灣傳統建築匠藝八輯》,臺北:燕樓古建築。

    289

  •  

    李乾朗主持

    1995《臺北府城牆及礮臺基座遺址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1988《陽明山國家公園傳統聚落暨建築調查研究》,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

    理處。

    2004《長老教會北投教堂調查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李欽賢著,金炫辰改繪

    2005《臺灣的古地圖「日治時期」》,臺北:遠足文化。

    李瑞宗

    2008《陽明山地區產業遺址調查與保存規劃研究》,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

    理處。

    李瑞宗,陳玲香

    2000《藍:臺灣的民族植物與消失產業》,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阮昌銳

    1999《臺灣的民俗》,臺北:交通部觀光局。

    林玉茹,王泰升,曾品滄訪談;吳美慧,吳俊瑩記錄

    2008《代書筆、商人風—百歲人瑞孫江淮先生訪問紀錄》,臺北:遠流。

    林明德

    2001《臺北市傳統藝術及民俗文化資源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臺北:臺北市

    政府文化局。

    林美容

    2000《鄉土史與村莊史—人類學者看地方》,臺北:臺原。

    2006《媽祖信仰與臺灣社會》,臺北:博揚文化。

    2008《祭祀圈與地方社會》,臺北:博揚文化。

    林美容編集

    2008《白話圖說臺風雜記》,臺北:國立編譯館。

    林茂賢

    2006《歌仔戲表演型態研究》,臺北:前衛出版社。

    林晚生譯,馬偕原著 

    2007《福爾摩沙紀事︰馬偕臺灣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

    林朝棨

    290

  •  

    1960《臺灣地形》(《臺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臺中:臺灣省文獻委

    員會。

    林會承主編

    2007《2006 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年鑑》,臺中: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林會承編撰

    1998《藝文資源調查作業參考手冊—傳統聚落與傳統建築類》,臺北:行政院

    文化建設委員會。

    林衡道總編審

    1980《臺灣古蹟全集第一冊》,臺北:戶外生活雜誌社。

    金惠編纂

    1983《臺北縣志卷十自治志》,臺北:成文,根據 1950 年版重印。

    洪英聖編著

    2002《畫說乾隆臺灣輿圖》,臺北:聯經。

    2002《畫說康熙臺灣輿圖》,臺北:聯經。

    洪敏麟編著

    1980《臺灣舊地名之沿革》,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洪德仁

    1997《戀戀北投溫泉》,臺北:玉山社。

    2000《北投采風》,臺北:人人。

    洪德俊主編

    2001《北投地方史教育篇》,臺北:財團法人臺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范揚坤等

    2002《臺北市北管藝術發展史‧田野記錄》,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徐偉斌

    2002《關渡自然導覽─人文與生態之旅》,台北:玉山社。

    夏黎明總論,王存立、胡文青編著

    2005《臺灣的古地圖「明清時期」》,臺北:遠足文化。

    根誌優、李嘉鑫

    2001《21 世紀臺灣原住民部落記錄寫真》,臺北:臺原。

    翁佳音

    291

  •  

    1998《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翁佳音研究主持

    2006《陽明山地區族群變遷與古文書研究》,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高賢治

    2002《大臺北古契字集》,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03《大臺北古契字二集》,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07《大臺北古契字四集》,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高賜圍總編輯

    1998《渤海》,臺北:臺北市高姓宗親會。

    高麗鳳總編 

    1998《臺北市自然景觀導覽》,臺北:臺北市政府新聞處。

    財團法人石牌賴五榮宗祠董事會編著

    1988《財團法人石牌賴五榮宗祠大族譜》,臺北:財團法人石牌賴五榮宗祠董

    事會自印。

    郝譽翔

    2007《幽冥物語》,臺北:聯經。

    康培德主持

    2002《大屯山、七星山系聚落史調查研究》,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盛清沂總纂

    1960《臺北縣志卷五開闢志》,臺北:臺北縣文獻委員會。

    1983《臺北縣志卷二十七人物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盛清沂總纂、林朝棨編纂

    1960《臺北縣志卷三地理志(上)》,臺北:臺北縣文獻委員會。

    盛清沂總纂、董建設、許俊珽編纂

    1983《臺北縣志卷十一社會志》,臺北:成文,根據 1960 年版重印。

    莊永明

    1997《臺灣鳥瞰圖》,臺北:遠流。

    莊展鵬主編

    1997《臺北地質之旅》,臺北:遠流。

    許俊雅、吳福助主編

    292

  •  

    2006《全臺賦》,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許雪姬總策畫

    2004《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

    陳正祥

    1993《臺灣地誌》,臺北:南天,二版。

    1997《臺北市誌》,臺北:南天書局。

    陳仲玉主持

    1987《陽明山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查》,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陳自然主編

    1997《陳懷公來臺二百七十週年暨遷建祖厝慶祝紀念特刊》,臺北:祭祀公業

    陳懷管理委員會。

    陳其南

    1987《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文化。

    陳玲榮

    1992《日據時期神道統治下的臺灣宗教政策》,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陳新上

    2007《臺灣陶瓷的領航員—北投陶瓷發展史》,南投: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

    陳儀深主持

    2005《陽明山國家公園清代暨日治時期產業開發史調查研究》,臺北:陽明山

    國家公園管理處。

    張雅麗、龔延善編纂

    1988《臺北市志卷四社會志‧社會福利篇》,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曹秋圃主編

    1972《曹氏族譜》,臺北:曹氏族譜編輯部。

    郭中端

    2002《臺北市市定古蹟北投臺灣銀行舊宿舍修護調查與再利用附近地區整體環

    境規劃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曾迺碩總纂

    1988《臺北市志卷四社會志氏族篇》,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88《臺北市志卷三政制志˙公共建設篇》,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93

  •  

    曾迺碩總纂、黃振超編纂

    1987《臺北市志卷三政制志˙選舉篇》,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湯熙勇主編

    2002《臺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游登良總編輯

    2002《臺灣國家公園史》,臺北:內政部營建署。

    黃永松總策劃

    1997《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老地圖》,臺北:漢聲。

    黃光瀛主編

    2002《大屯火山群》,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黃金土主編,黃淑清編纂

    1992《臺北古今圖說集》,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黃有興譯,增田福太郎原著

    2005《臺灣宗教信仰》,臺北:東大圖書。

    黃振超編纂

    1987《臺北市志卷三政制志自治篇》,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黃富三主編

    2009《海、河與臺灣聚落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黃雯娟研究主持

    2008《陽明山地區地名探源與調查研究》,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2008《陽明山地區族群變遷及聚落發展之研究:以日治時代北投地區為中心的

    考察》,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楊南郡譯註,伊能嘉矩著

    1996《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臺灣通信〉選集》,臺北:遠流。

    溫振華

    2007《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清治時期)》,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溫振華、戴寶村

    1999 《淡水河流域變遷史》,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詹素娟主持

    2002《大屯山、七星山系硫磺礦業史調查研究》,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

    294

  •  

    處。

    雷驤

    2005《隨筆北投》,臺北:地球書房。

    2006《雷驤 Pocket watch》,臺北:商務印書館。

    臺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會誌編纂委員會

    1987《臺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會誌》,臺北:臺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

    臺北市北投區泉源社區發展協會 

    2009《源頭活水十八份―泉源社區文化生態導覽》摺頁。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02《大城市小人物》,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臺北市政府建設局

    2005《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解說摺頁。

    臺北市野鳥學會編著

    1994《關渡生命》,臺中:晨星出版。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1995《全省美展五十年回顧展》,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臺灣觀光叢書編審委員會

    1967《臺灣寺廟名鑑》,臺北:漢興。

    趙素蘭

    2000《吳氏族譜—紗帽山系》,作者自印。

    遠流臺灣館編著

    2002《臺北古城深度旅遊》,臺北:遠流。

    劉枝萬

    1983《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聯經。

    劉益昌主持

    2004《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第七期)―臺北縣、基隆市、臺北市》,

    臺北: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

    劉還月、李順仁、黃提銘、黃兆慧、王志文合著

    1998《尋訪凱達格蘭族—凱達格蘭族的文化與現況》,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

    心。

    295

  •  

    鄭涵壬譯,令丈裕子著

    2010《溫泉屋小女將大特輯:小織的臺灣修業記》,臺北:三采文化。

    魏宏晉

    2002《臺灣的國家公園》,臺北:遠足。

    薛美莉

    1995《消失中的濕地森林―記臺灣的紅樹林》,南投:臺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

    育中心。

    蔡承豪、楊韻平

    2004《臺灣番薯文化誌》,臺北:果實。

    蔡相煇

    1998《臺灣社會文化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蔡龍保譯,竹中信子著

    2007《日治臺灣生活史 明治篇》,臺北:時報出版。

    戴震宇著,金炫辰繪

    2005《臺灣的老火車站》,臺北:遠足文化。

    (三)論文

    尹章義

    1981〈臺北平原拓墾史研究(1697-1772)〉,《臺北文獻》53╱54,頁 1-190。

    1982〈臺灣北部拓墾初期「通事」所扮演之角色及其功能〉,《臺北文獻》直字

    59、60 期合刊。

    2009〈從原住民的獵場到臺北、新北兩大直轄市—臺北開發三百年史綱〉,《臺

    北文獻》直字 170 期。

    王一剛

    1957〈凱達格蘭族的源流與分佈〉,《臺北文物》5(2╱3 合刊),頁 25-28。

    王世慶

    1985〈從清代臺灣農田水利的開發看農村社會關係〉,《臺灣文獻》36(2),頁

    107-150。 1989〈外國記者與外商筆下的乙未之役〉,《臺灣風物》39(2)。

    296

  •  

    王志文

    2003〈淡水河同安裔人祖公會角頭分布意義—以北投、社子、蘆洲之燕樓李家

    為例〉,《臺北文獻》直字 146。

    王章凱

    2008〈光明路的前世今生〉,《北投文化雜誌》21 期。

    王鑫 

    1994〈關渡的地形景觀〉,收於臺北市野鳥學會編著,《關渡生命》,臺中:

    晨星出版。

    2001〈臺北盆地西北及北投鄰近地區的山與水〉,《北投溫泉博物館專刊》1 期。

    石萬壽

    1990〈明鄭時期臺灣漢人的墾殖〉,《臺灣史研究暨史蹟維護研討會論文集》,

    頁 171-186。成功大學及臺南市政府編印。

    吳純嘉

    1997〈戰後初期臺灣佛教的發展(1945-1957)〉,《臺灣歷史學會通訊》4,頁

    21-36。

    吳密察、許賢瑤譯,中村孝志著

    1997〈荷蘭時代臺灣番社戶口表〉,《臺灣風物》44(1),頁 191-234。

    宋聖榮

    1999〈大屯火山地質踏青〉,《臺灣博物》61 期。

    宋健行記錄

    2008〈「臺北市觀光事業」座談會記錄〉,《臺北文獻》直字 163,頁 1-19。

    何金鑄

    1973〈大屯山區之聚落〉,《中國文化學院地學研究所研究報告》第一集。

    李鹿苹

    1984〈陽明山區土地利用的自然地理因素〉,《臺灣小區域地理研究集》,臺

    北:國立編譯館。

    杜聰明

    1999〈介紹岡本要八郎老師〉,《生活環境博物園雜誌》2 期。

    林芬郁

    2008〈平埔族聚落之遺跡見証—北投保德宮〉,《臺北文獻》直字 163,頁 99-123。

    297

  •  

    2009a〈日治時期七星郡北投庄日人所興建之宗教信仰場所〉,《臺北文獻》直

    字 168,頁 159-202。

    2009b〈日治時期七星郡北投庄漢人所興建之寺廟〉,《臺灣民俗藝術彙刊》5

    期,頁 107-126。

    2009c〈關渡宮與北投各庄之祭典活動〉,《臺北文獻》直字 170,頁 253-318。

    2010〈唭哩岸與慈生宮歷史變遷之研究〉,《臺灣文獻》第 61 卷第 3 期。

    林萬傳

    1986〈北投區地名沿革〉,《臺北文獻》直字 75,頁 53-108。

    林衡道

    1959〈關渡的風物〉,《臺北文獻》直字 12╱13 合刊,頁 97-102。

    1960〈北投溫泉的風光〉,《臺北文獻》直字 13╱14 合刊,頁

    53-60。

    1962a〈北投「番仔王爺」的祭典〉,《臺灣風物》12(4),頁 7-8。

    1962b〈臺北市的寺廟〉,《臺北文獻》2,頁 60-73。

    1963a〈臺北市的古先住宅〉,《臺北文獻》3,頁 74-128。

    1963b〈臺北近郊史蹟調查〉,《臺北文獻》4,頁 59-100。

    1969〈十八份的名勝〉,《臺北文獻》直字 6╱7 合刊,頁 360-386。

    金撰

    1954〈北投俚諺拾零〉,《臺灣風物》4(2)。

    卓克華

    2002〈清代士林潘家之發展兼及北臺仕紳交往之網絡關係〉(上),《北縣文化》

    74 期。

    鬼空

    1917〈傳說の北投溫泉〉,《新臺灣》5,頁 41-46。

    施添福

    1991〈紅線與藍線―清乾隆中葉臺灣番界圖〉,《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9,頁

    46-50。

    洪敏勝

    2000〈北臺灣硫磺的經營概況—荷蘭、明鄭及清朝時期〉,《臺灣歷史學會通訊》

    10,頁 1-8。

    298

  •  

    洪德揚

    2005〈北投湯守觀音考〉,《北投文化雜誌》13,頁 13-19。

    2008a〈淡北古道的風情〉,《北投文化雜誌》21,頁 22-25。

    2008b〈北投社大北投學與臺北學研討會的回顧與檢討〉,臺北學學術研討會

    論文。

    堀込憲二

    2002〈北投文物館〉,《北投溫泉博物館專刊》第 2 期。

    徐茂炫、李佳振、黃鉦中

    2009〈光復後迄今北市各區人口興衰比較:1955-2006〉,《臺北文獻》直字 170。

    翁佳音

    1984〈平埔族漢化史考略〉,《臺灣風物》34(1),頁 1-27。

    1997〈西班牙道明會在北臺灣的宣教〉,《臺灣教會公報》第 2381 期,10-11

    版。

    高賢治

    1998a〈大石牌的公廟及其歲時祭祀〉,《臺灣風物》48(1),頁 137-176。

    1998b〈頂北投庄的年例祭典〉,《臺北文獻》直字 126,頁 215-246。

    張明雄

    1985〈臺北地區平埔族的興起及衰落〉,《臺北文獻》直字 72,頁 191-218。

    盛清沂

    1957〈光復後臺北盆地邊緣史前採集簡報〉,《臺北文物》6(2),頁 1-36。

    莊金德

    1969〈臺北市新併六區早期開發史略〉,《臺北文獻》直字 9╱10 合刊,頁 19-59。

    許陽明

    1999〈一段史詩般的開發傳奇—平田源吾與北投溫泉〉,《生活環境博物園雜誌》

    2,頁 10-12。

    陳乃蘗譯,國分直一、潮地悅三郎著

    1960 〈臺北盆地閩族農家房屋之構造與設備〉,《臺北文物》8(4),頁 103-123。

    陳乃蘗譯,岡田謙著

    1960〈臺灣北部村落之祭祀範圍〉,《臺北文物》9(4),頁 14-29。

    陳旭日

    299

  •  

    1997〈我的祖父陳近入教捐地蓋北投教堂的過程〉,《北投社雜誌季刊》7。

    陳明川

    1997〈北投第一家教會的簡介〉,《北投社雜誌季刊》7,頁 21-22。

    陳紹馨

    1963〈最近十年間臺灣之都市化趨勢與臺北都會區域的形成〉,《臺北文獻》5,

    頁 1-21。

    陳震東

    1984〈近十年來臺北市人口成長變動之研究〉,《臺北文獻》直字 67,頁 23-53。

    黃富三、方素娥

    2006〈關渡媽祖在北臺的角色與地位—海神兼路神〉,《第二屆臺北學國際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頁 311-330。

    黃鑑水

    2007〈貴子坑水土保持戶外教學園區―見證臺灣的造山運動〉,《地質》26(3)。

    湯熙勇

    1989〈臺北石牌番漢分界碑勒石時間之商榷︰兼論臺灣北部現存最早之古碑及

    其價值〉,《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1)。

    1999〈臺北石牌番漢分界碑〉,《歷史月刊》142 期。

    溫振華

    1980〈臺北高姓—一個臺灣宗族組織形成之研究〉,《臺灣風物》30(4),頁

    35-53。

    1987 〈日本殖民統治下臺北社會文化的變遷〉,《臺灣風物》37(4),頁 1-52。

    1989 〈清代臺北盆地漢人社會祭祀圈之演變〉,《臺北文獻》直字 88,頁 1-42。

    2005 〈清代臺灣淡北地區的拓墾〉,《臺灣風物》55(3),頁 15-41。

    2008 〈毛少翁社史〉,《臺灣風物》58(2),頁 15-43。

    楊藍

    1996〈都市鄉土情農業展新機,驚豔竹子湖海芋正當紅―臺北市北投區農會總

    幹事王茂松〉,《豐年》56(2)。

    詹素娟

    1996〈消失的凱達格蘭部落—文獻資料中的唭哩岸〉,《北投社雜誌》2,頁

    12-14。

    300

  •  

    廖漢臣

    1959〈荷人經略北部臺灣〉,《臺北文物》8(3),頁 1-17。

    1961〈北市人口的籍貫與姓氏﹙上﹚〉,《 臺北文物》10(2),頁 1-12。

    臺灣風物雜誌社

    1972〈北投區鄉土史座談會記錄〉,《臺灣風物》22(1)。

    蔣秀純紀錄

    1986〈北投區耆老座談會訪談記錄〉,《臺北文獻》直字 75 期。

    劉少玲譯

    2002〈北投溫泉導覽〉,《臺北文獻》直字 141 期。

    劉枝萬

    1963〈清代臺灣之寺廟(一)〉,《臺北文獻》4,頁 101-120。

    謝佩君

    2006〈溪溝整治有成 竹子湖變身臺北後花園〉,《臺北畫刊》464 期。

    潘慧耀長老口述,許陽明訪記

    1997〈追思先人,感恩與驕傲—訪記「北投社」凱達格蘭人〉,《北投社雜誌季

    刊》7。

    鄭淑娟

    2003〈清代臺灣緝私案件研究―以硫磺走私為例〉,《淡江史學》14。

    蔡采秀

    1996〈從日治到戰後的臺北(1895-1985)—一個都市性質轉變的歷史過程分

    析〉,《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3(2)。

    蔡錦堂

    1992〈日據時期臺灣之宗教政策〉,《臺灣風物》42(4),頁 105-136。

    賴子清

    1970〈北臺文物勝蹟(下)〉,《臺北文獻》直字 13╱14 合刊,頁 103-128。

    賴永祥

    1955〈北部臺灣基督教會發展史要〉,《臺北文物》4(3),頁 1-14。

    簡有慶

    2002〈士林地區的媽祖信仰〉,《臺灣宗教研究通訊》4,頁 87-122。

    蔡承豪

    301

  •  

    2003〈企業精神,逐利之風—晚清北臺灣產業變遷下的商人活動〉,《臺灣人文

    (師大)》8。

    2006〈手執藍草、跨步山區—臺北淺山地區藍靛業的發展〉,收於臺北市文獻

    委員會編印,《第二屆「臺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91-113。

    臺北:同編者。

    顏杏如

    2007〈日治時期在臺日人的植櫻與櫻花意象:「內地」風景的發現、移植與櫻

    花論述〉,《臺灣史研究》14(3)。

    謝金選

    1954〈神秘的關渡媽祖〉,《臺灣風物》4(2)。

    1972〈關渡玉女娘廟種種〉,《臺灣風物》22(1)。

    (四)學位論文

    余泳樟

    2005〈臺北市北投區市民運動中心使用者服務品質認知與滿意度之研究〉,輔

    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奇娜

    2000〈17~19 世紀北臺灣硫磺貿易之政策轉變研究〉,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

    士論文。

    林佩欣

    2003〈日治前期臺灣總督府對舊慣宗教之調查與理解(1895-1919)〉,政治大

    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芬郁

    2009〈北投地區宗教發展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維聯

    2006〈臺北市北投區運動中心營運績效評估指標之建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論文。

    張淯婷

    2007〈都市化對水圳功能影響之探討—以七星水圳為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

    302

  •  

    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允芳

    2003〈北投傳統人文景點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佳鑫

    2007〈從日本到臺灣—新北投溫泉的在地化〉,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陳林頌

    2003〈本城上水˙時空由道—臺灣日治時期上水道之調查研究與保存行動〉,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惠滿

    1998〈北投聚落景觀變遷的研究—人文生態觀點之探討〉,臺灣師範大學地理

    學系碩士論文。

    黃士娟

    1998〈日治時期臺灣宗教政策下之神社建築〉,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振華

    1978〈清代臺北盆地經濟社會的演變〉,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裴笛

    2005〈從遷徙過程探討眷村文化的形成與變遷:以臺北市北投區中心新村為

    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承豪

    2009〈天工開物—臺灣稻作技術變遷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

    鄭淑娟

    2002〈清代硫磺政策與臺灣硫磺之開採研究〉,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鄭學遠

    2002〈臺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埤圳現況調查及其再利用之研究〉,淡江大學建

    築學系碩士論文。

    (五)報紙

    《中國時報》

    303

  •  

    《民生報》

    《民生報》

    《自由時報》

    《新生報》

    《經濟日報》

    《聯合報》

    (六)網站資料

    1、中央氣象局,http://www.cwb.gov.tw/V7/climate/monthlyMean/Taiwan_tx.htm,

    2011.03.21。

    2、中選會選舉資料庫,http://db.cec.gov.tw/downLoad/dowmLoads.asp,2011.03.08。

    3、北投社區大學,

    http://www.btcc.org.tw/btcc/modules/tadnews/page.php?nsn=38 ,2011.03.10。

    4、北投垃圾焚化廠,http://www.ptrip.gov.tw/MP_110041.html,2010.12.16。

    5、北投區農會,http://www.btfa.tw/ ,2011.03.14。

    6、北投區體育會,http://www.btsp.tw,2010.04.14。

    7、北投健康城市,http://www.beitou-healthycity.org.tw/DocDetail.aspx?ID=22,

    (2009/06/09)2010.12.06。

    8、交通部觀光局,http://hotelhomestay.tbroc.gov.tw,2011.03.06。

    9、振興復健醫學中心,http://www.chgh.org.tw/, 2010.11.10。

    10、財政部臺北市國稅局北投稽徵所,

    http://www.ntat.gov.tw/county/beitou_c/01.jsp,(2010/12/17)2010.12.20。

    11、國軍北投醫院,http://818h.mnd.gov.tw/btweb/default.aspx, 2010.11.28。

    12、國家公園警察大隊,http://www.npp.gov.tw/1com_grow.aspx,(2010/12/06)

    2010.12.20。

    13、陽明山國家公園,http://www.ymsnp.gov.tw/web/resource1.aspx,(2009/03/02)

    2010.12.20。

    14、陽明山國家公園龍鳳谷硫磺谷遊憩區,

    http://www.ymsnp.gov.tw/web/travel7f.aspx,2010.06.18。

    304

  •  

    15、莊文星,〈珍惜臺灣之寶:北投石及其家族〉,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臺灣地

    貌多面向臺灣火山地質地形自然景觀數位典藏資料庫拓展」網站,

    http://digimuse.nmns.edu.tw/taiwanlandform/north/page09.html,2011.03.10。

    16、臺北市士林地政事務所,

    http://www.slla.taipei.gov.tw/ct.asp?xItem=1137216&CtNode=33369&mp=111051,

    (2010.04.27)2010.11.15。

    17、臺北市北投區戶政事務所,

    http://www.pthr.taipei.gov.tw/ct.asp?xItem=10357&CtNode=2300&mp=102131,

    (2009/08/03)2010.12.07。

    18、臺北市北投區公所,

    http://www.btdo.taipei.gov.tw/ct.asp?xItem=1018194&CtNode=4595&mp=124081,

    (2010.08.27),2011.02.02。

    19、臺北市北投區洲美龍舟文化全球資訊網,http://sites.google.com/site,

    2010.04.14。

    20、臺北市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

    http://www.bthc.taipei.gov.tw/ct.asp?xItem=1095638&ctNode=29676&mp=109031

    ,(2010/07/13)2010.11.10。

    21、臺北市立關渡醫院,http://www.gandau.gov.tw/IdxGp1/醫院簡介.htm,

    2010.11.28。

    22、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

    http://www.tpech.gov.tw/np.asp?ctNode=15117&mp=109181,2010.11.10。

    23、臺北市法規查詢系統,

    http://163.29.36.23/taipei/lawsystem/lawshowall01.jsp?LawID=P02A1002-20101110

    &RealID=02-01-1002,2011.02.02。

    24、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處,

    http://pkl.taipei.gov.tw/ct.asp?xItem=112298&CtNode=8885&mp=106011,

    (2011.01.05),2011.03.09。

    25、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陽明山公園管理所,

    http://pkl.taipei.gov.tw/ct.asp?xItem=112485&CtNode=8917&mp=106011,

    2011.03.14。

    305

  •  

    26、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http://www.nco.taipei.gov.tw/ct.asp?xItem=1131492&ctNode=32828&mp=106021,

    (2011.03.01),2011.03.09。

    27、臺北市政府社會局,http://www.dosw.taipei.gov.tw/i/i0400.asp?code=1401013,

    2010.12.20。

    28、臺北市政府消防局,

    http://www.tfd.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23&menu_id=17,(2010.12.07)

    2010.12.20。

    29、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http://www.dep.taipei.gov.tw/ct.asp?xItem=1336215&ctNode=39427&mp=110001,

    (2011/02/11),2011.03.09。

    30、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北投分局,

    http://ptpp.tcpd.gov.tw/ct.asp?xItem=664302&CtNode=8986&mp=108011,

    (2010.05.10)2010.10.22。

    31、臺北市建築管理處,

    http://www.dba.tcg.gov.tw/lp.asp?ctNode=32464&CtUnit=5252&BaseDSD=7&mp=1

    18021,(2011/03/07),2011.03.09。

    32、臺北市產業發展局科技產業服務中心,

    http://hitech.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8b64d7c,2011.03.14。

    33、臺北市產業發展局臺北市溫泉資源網,

    http://hotspring.taipei.gov.tw/ths/intro1_3.html,2011.02.01。

    34、臺北市稅捐稽徵處,

    http://www.tpctax.taipei.gov.tw/ct.asp?xItem=1145149&CtNode=34095&mp=103011

    ,(2010.08.04)2010.12.20。

    35、臺北市選舉委員會,http://210.69.23.141/?Menu_id=1483,(2010/09/02),

    2011.03.12。

    36、臺北榮民總醫院,http://www.vghtpe.gov.tw/about.html,2010.11.10。

    37、鍾弘遠,〈臺北市水磨坑溪土石流災害整治探討〉,臺北市政府建設局,

    http://twgeoref.2002.moeacgs.gov.tw/storage/Temp9212/02.pdf,2011.02.20。

    38、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306

  •  

    http://www.kfsyscc.org/index.php?menu_id=3941&article_id=3746,(2007/11/06)

    2010.11.10。

    二、日文

    (一)原始資料及官方出版品

    〈北投公學校長報告 福德祠〉,《社寺廟宇二関スル調查 臺北廳》,中央研究

    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叢書。

    〈北投公學校長報告 慈生宮〉,《社寺廟宇二関スル調查 臺北廳》,中央研究

    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叢書。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七星郡役所

    1934《七星郡要覽》,臺北:七星郡役所。

    1937《七星郡要覽‧昭和十二年》,臺北:七星郡役所。

    日本旅行協會臺灣支部

    1940《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日本旅行協會臺灣支部。

    吳文星等主編 

        2001~  《臺灣總督田健治郎日記》,臺北:中央硏究院臺灣史硏究所。 

    臺北市役所社會課

    1941《社會事業概要》,臺北:同著者。

    臺北州

    1931《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臺北:同著者。

    臺灣社寺宗教刊行會

    1932《臺灣社寺宗教要覽(臺北州ノ卷)》,臺北:同著者。

    1933《臺北州下に於ける社寺教會要覽》,臺北:同著者。

    臺灣善光寺

    307

  •  

    1938《臺灣善光寺緣起抄》,臺北:誠孝堂印刷所。

    臺灣經世新聞社編

    1938《臺灣大年表》,臺北:同編者。

    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

    1933《神社及社總覽》,臺北:同著者。

    1934《臺灣ニ於ケル神社及宗教)》,臺北:同著者。

    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

    1928《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

    1899《台北縣下農家經濟調查書》,臺北:同著者。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歷年《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同著者。

    1940《臺灣觀光の栞》,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

    1908《臺灣寫真帖》,臺北:同著者。

    臺灣總督府編

    1895~1942《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臺北:同編者。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1912《臺灣鐵道案內》,東京:株式會社東京築地活版製造所。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運輸課

    1921《沿線要覽》,同著者。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1904《臺灣堡圖》,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

    歷年《臺灣現住人口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

    (二)專書

    丸井圭治郎

    1919《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第一卷》,臺北:捷幼重印版。

    308

  •  

    不著撰人

    1929〈竹子湖の蓬萊米原種田〉,《臺灣農事報》274,頁 60-61。

    大園市藏編

    1916《臺灣人物誌》,臺北:谷澤書店。

    山本三生編輯

    1930《日本地理大系—臺灣篇》,東京:改造社。

    內藤素生

    1922《南国之人士》,臺北:臺灣人物社。

    中島春甫

    1930《北投草山溫泉案內》,臺北:臺灣案內社。

    北投庄役場編

    1934《北投庄勢要覽》,臺北:北投庄役場。

    平田源吾編

    1909《北投溫泉誌》,臺北:天狗庵。

    田中均

    1929《北投溫泉の栞》,臺北:七星郡北投庄役場。

    伊能嘉矩

    1928《臺灣文化志》,東京:刀江書院。

    佐倉孫三

    1896《臺風雜記》,臺灣文獻叢刊第 107 種。

    佐藤政藏

    1937《大屯山彙と溫泉》,臺北:臺灣產業評論社。

    林進發

    1932《臺灣官紳年鑑》,臺北:民眾公論社。

    唐澤信夫

    1937《臺灣紳士名鑑》,臺北:新高新報社。

    張福壽

    1938《樹林鄉土誌》,臺北:樹林信用購販組合。

    增田福太郎

    1935《臺湾本島人の宗教》,東京:財團法人明治聖德記念學會。

    309

  •  

    興南新聞社

    1943《臺灣人士鑑》,臺北︰興南新聞社。

    (三)報紙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臺北市報》

    《臺北州報》

    《臺北廳報》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民報》 

    《臺灣總督府府報》

    三、英文

    Davidson, James W.

    1903 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London: New York : Macmillan ;

    Yokohama : Kelly & Walsh.

    Dodd, John

    1888 Journal of A blockaded Resident in North Formosa 1884-1885, Hong Kong,

    Daily Press.

    310

  •  

               

    北投區志  發  行  人:李美麗 出版單位:臺北市北投區公所 地        址:臺北市北投區新市街 30 號 4 樓 電        話:02-28912105 傳 真:02-28924888 網 址:http://www.btdo.taipei.gov.tw

    計畫執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歷史學會

    總  編  纂:溫振華 副總編纂:戴寶村 撰  稿  人:林芬郁 張靜宜 游智勝 蔡承豪 蕭景文 執行編輯:蕭景文 封面設計:謝明松  

          出版日期:中華民國 100 年 9 月  

    311

  •  

               

    北投區志  發  行  人:李美麗 出版單位:臺北市北投區公所 地        址:臺北市北投區新市街 30 號 4 樓 電        話:02-28912105 傳 真:02-28924888 網 址:http://www.btdo.taipei.gov.tw

    計畫執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歷史學會

    總  編  纂:溫振華 副總編纂:戴寶村 撰  稿  人:林芬郁 張靜宜 游智勝 蔡承豪 蕭景文 執行編輯:蕭景文 封面設計:謝明松  

          出版日期:中華民國 100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