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 2017 4 4 8 8 星期六 星期六 B6 責任編輯:尉瑋 版面設計:謝錦輝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轄下維多利 亞公園(維園)將由即日起至明年 3 月底舉 行新一期「藝趣坊」, 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 在公園的南亭廣場舉行。場內共設有二十三 個手工藝品和藝術服務的攤位,除了展出及 售賣各種精緻的手工藝品,例如布藝、結 繩、陶瓷和飾物等外,亦提供繪畫、攝影和 人像素描等服務。 除維園外,香港公園第十七期「藝趣坊」 由即日起至 12 月 31 日,逢星期六、日及公 眾假期中午十二時至下午六時,在公園內茶 具文物館旁的戶外地方舉行。九龍公園第十 九期「藝趣坊」則將於 6 月 4 日至明年 5 月 27 日,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下午一時至七 時在公園長廊舉行。場內將設有三十個手工 藝品及藝術服務攤位,並於即日起至 4 月 24 日期間接受申請。有興趣人士或非牟利機構 (根據《稅務條例》第 88 條豁免繳稅的慈 善機構)可在九龍尖沙咀柯士甸道 22 號九 龍公園辦事處 1 樓索取章程和申請表格,或 從 九 龍 公 園 網 頁 (www.lcsd.gov.hk/tc/ parks/kp/other/arts_and_crafts.html) 載。 查詢: 28905824(維園) 25215041(香港公園) 27243344(九龍公園) - 公園藝趣坊 伴你歡度假日 位於淺水灣的 the pulse 聯乘香港當代藝術 基金會(HOCA)與多家機構首次聯手,於 即日起至 4 月 19 日,舉辦全港首個坐落沙灘 旁的大型藝術活動「ART THE BEACH」,在戶外和室內場地展出一系列 裝置藝術品, 讓大家在陽光明媚的海灘旁 盡情欣賞藝術。 活動找來多位國際大師坐鎮,包括 KAW、 Invader、草間彌生、村上隆及被喻 為近年最具潛力的藝術家松山智一等,展出 分別以雕塑、油畫、陶瓷 3 種不同形態的藝 術作品。the pulse 部分餐廳更化身藝廊,在 餐廳內展出不同藝術大師的作品,讓食客在 充滿藝術氛圍下享用美饌。 日期:即日起至 4 月 19 日 地點:淺水灣海灘道28號the pulse 費用:免費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將舉行「飛 越藏品說故事」講座,由故宮博物院書畫部 研究館員李湜,書畫部副研究館員田藝瑉及 器物部主任呂成龍主講,透過介紹故宮的特 別藏品,訴說背後的故事。 李湜將以「乾隆皇的以假亂真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的六百年滄桑歷劫」為題, 介紹元代著名山水畫家黃公望創作的《富春 山居圖》卷。該作品享有「畫中蘭亭」之 譽,然而曾受火焚之災,以及被乾隆皇帝以 假為真誤判。該圖卷在六百年的流傳過程 中,歷經滄桑後留下不少遺憾。 田藝瑉則介紹《韓熙載夜宴圖》,此作品 為中國古代敘事性人物故事畫絕佳之作,千 古無二。田藝瑉將結合故宮博物院專家歷年 來對該畫作的研究成果,講解其創作緣由、 遞藏經過及其藝術價值。 故宮博物院收藏中國歷代瓷器三十六萬 件,呂成龍將講解其至愛藏品:北宋汝窯天 青釉三足樽、代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 明代宣德青花藍查體梵文出戟法輪蓋罐、清 代雍正琺瑯彩錦雞牡丹圖碗的奧妙之處。 「飛越藏品說故事 」 時間:4 月 15 日 (星期六) 下午 2 時 30 分至 5時30分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劇院 語言:普通話(設廣東話即時傳譯) 費用:免費入場 報名:網上登記 http://www.museums.gov.hk/pmtalk2 辦公時間內致電:3749 9878 每次報名最多兩人,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康文署「故宮學堂」第二講 「飛越藏品說故事」 「ART THE BEACH」 海灘邊邂逅大師作品 為了哈姆雷特,奧菲莉亞又跑了一趟台 北。繼2015年的蜷川幸雄版《哈姆雷 特》,台灣國際藝術節(簡稱TIFA) 於 2017年請來立陶宛哈姆雷特。立陶宛 OKT 劇團(OKT Vilnius City Theater) 的《哈姆雷特》,可能是當代劇場一次最 大膽的莎劇改編。化妝間的設定、奧菲莉 亞葬禮上的邂逅、巨型老鼠人無處不在、 「戲中戲」與後設戲劇《捕鼠器》連成一 體,在在都與過往的《哈姆雷特》不一 樣。陌生的《哈姆雷特》,重新調校出我 們與丹麥王子的距離和可能。 導 演 奧 斯 卡 . 柯 爾 斯 諾 瓦 (Oskaras Korš unovas)把《哈姆雷特》的場景設定 為化妝間。《哈姆雷特》尚未開演,劇中 九名演員已一字排開、背着觀眾坐在梳妝 鏡台前,怔怔看着鏡中的自己,還有鏡中 正在進場的我們。半晌,場燈終於暗下 來,演員們都對鏡子呢喃「你是誰?」 「我是誰?」。自我意識在這裡,作為一 種間離效果發揮作用,包括所有演員都是 準備着要去「演」角色,先後在觀眾面前 上妝落妝、塗白面孔、畫煙燻眼、紙巾亂 丟、說三道四、耍小性子。舞台上所呈現 着的,就是化妝間忙亂又毫不掩飾、真情 流露的狀態。又有SM人員在搬動掛衣 桿、道具花束等等。化妝間既是一處介乎 「演與不演」之間的過渡、緩衝空間,同 時也是「To be or not to be」的另類演 繹。 化妝間的話匣子一打開,OKT版《哈 姆雷特》便進入「什麼都可能發生」的狀 態。一陣白濃煙飄至、警報聲響起,三名 黑衣男子慌忙闖進來,化妝間中帶有光管 的化妝台上,赫然便躺着穿着半透明屍袋 的老哈姆雷特。這是謀殺案,老哈姆雷特 的死,在「停屍間」老早已被準備好。因 為死亡的緣故,造型自然是赤裸上身。老 哈姆雷特鬼魂與肉身合一,坐起來跟哈姆 雷特說話。化妝間搖身一變為最能夠呈現 「真相」的場所。一切要緊的情節,大概 都在化妝間以外的「正場」發生,我們雖 然只看到事情的碎片,但所有的片言隻語 似乎都是「真實」的。化妝間裡,沒有騙 人或作假的必要;不但有奧菲莉亞與王后 葛楚直接穿上戲服,而且還設計好一個個 化妝台可以獨立運轉或組合。倏忽間,隨 着「轉景換景」,我們被帶到奧菲莉亞的 葬禮。OKT版《哈姆雷特》安排了奧菲 莉亞與哈姆雷特在她的葬禮上邂逅。她被 後台人員幫忙穿上白衣、抬上 化妝台上走一圈。奧菲莉亞, 她是如此身不由己的女子,王 后葛楚也提前宣告她的死亡。 「玩很大」的還有「戲中 戲」這一場。原著中哈姆雷特 請來戲班演出《貢札古之 死》,想要藉此激怒叔父、揭露真相,並 稱這部戲為《捕鼠器》。後來《捕鼠器》 在1950年代被借來寫成舞台劇《捕鼠 器》。OKT版《哈姆雷特》下半場乾脆 找來巨型老鼠人,戴上巨型老鼠頭套在化 妝間蕩來蕩去,配上老鼠吱吱聲或電線短 路的聲效,極盡調侃。哈姆雷特也親身來 「教戲」,指導塗白臉的演員如何演這場 「戲中戲」,咬字要怎樣、表情該如何。 「戲中戲」裡演員即是觀眾,叔父就是父 親,坐在觀眾席的我們也就是演員。「戲 中戲」後,哈姆雷特甚至在化妝台內將老 父推出來。OKT版《哈姆雷特》讓同一 人飾演叔父與老哈姆雷特,赤裸上身的是 父親、穿黑西裝的是叔父克勞迪亞斯。當 他穿上半邊衣服,在鏡中折射出千千萬萬 個父親和叔父。這不但逼母親審視自己的 「無恥」,也意味着帝王將相之間的殺戮 原是家常便飯。父親就是叔父,叔父就是 父親。老哈姆雷特本來就不是省油的燈, 從前不就是殺過挪威符廷霸王子之父? 一切 恩怨,都是共業。 OKT版《哈姆雷特》機動而有趣。化 妝間的裝置,使得全劇的內容剪裁靈活多 變,很多關鍵場口都可以不演,直接由 「演員」事後走進化妝間交代或講評事 件。原著中最後幾段急轉直下,墓地戲、 決鬥戲在化妝間裡,全部省略。就是比劍 的篇幅也被簡化,末段哈姆雷特再出場時 一面是血,觀眾們已心領神會;「To be or not to be」前後又講了兩遍,充分滿足 了期待着這千古名句的花癡。OKT版 《哈姆雷特》就是好玩,重新審視劇中的 一系列人物,連王子也不必年輕,無懼派 出莎劇台板上最「老」的王子。反正,不 就是「演戲」嘛。 文:梁偉詩 本欄由本地知名評論人聞一浩與梁偉詩輪流執筆,帶來關於舞台的熱辣酷評。 化妝間裡的《哈姆雷特》 語言性多於音樂性 納 傑 克 (Leo Janáček,1854-1928) 以捷克作家查佩克( Karel Čapek) 的同名劇作寫成的歌劇《馬克普洛斯檔 案》的名字,已乏吸引力,這未知會否正 是香港藝術節將此歌劇名字加上副題《一 個不死女人的傳說》,用以增添市場吸引 力的原因(但英文卻無副題?) 查佩克的劇作,背景在全無詩意的律師 樓開始,表面是兩個家庭歷經近百年的爭 產官司,主要角色關係糾纏,全劇充滿對 話、吵鬧,全無詩意。為此,抱着會聽到 意大利的美聲詠嘆調的願望入場,固然不 切實際,而以為會欣賞到帶着旋律或詩意 情感的音樂,同樣會失望。原因是包括由 劇院的首席指揮伊雲奴域(Ivanović)領導 的楊納傑克歌劇樂團的聲音亦欠缺旋律的 美感。然而,這仍是一部具有傳世價值, 和值得入場觀賞的歌劇,原因是在於這部 歌劇的訊息內涵所具有的「預言性」價值 嗎? 確實,歌劇故事關鍵的情節在於一位活 了三百多年的女士,糾纏在好幾位男士的 感情中,中心的訊息卻是回應二十世紀初 的思潮認為人類在科技幫助下,不會 衰老死亡,有足夠時間從錯誤中學習進 步,成就更偉大的智慧和成果。 劇中的不死馬蒂(Marty)當年吃了父 親調製的長生不老藥,活到 337 歲,她捲 入爭產官司,目的在於求取寫有長生不老 藥方的信件,以求延續只有三百年的藥 效,但藥方到手卻感悟智慧既無積累,人 生亦無目標,在生無可戀下,將藥方交予 (Kristina)…… 但她亦將藥方燒燬了! 這預示了「新科技」無法為人類帶來烏 托邦的社會。這種烏托邦喜劇,帶有很強 的社會批判性,還帶有一定的荒誕感,那 自然難以當作輕鬆或諷刺的喜劇來期待。 不僅如此,歌劇這種藝術形式,即使進入 到事事追求顛覆創新的二十世紀,本質上 仍是以音樂作為中心;而歌劇的專長特 色,亦在於音樂性與戲劇性的結合。如要 單論人物描寫刻畫的立體,情節變化的細 膩詳盡,那便是查佩克原來劇作所長,亦 毋須觀看楊納傑克的歌劇了。 事實上,歌劇不僅人物簡化了,情節濃 縮了,題旨訊息的強度亦大大消減了。就 如音樂而言,前提是撰寫這部《檔案》用 的是捷克語(čeština),這是一種非常難 學的語言,有很多獨特的發音,單詞中的 第一個音節往往要用重音是其特色,這可 是與具有長輔音的意大利語的音節很不一 樣。楊納傑克的音樂特色,更是結合捷克 語言的特點,為此,《檔案》中的歌聲, 無論男的、女的,都有如是在不斷對話般 喧噪一片,語言性多於音樂性。 展示歌劇新藝術觀 由此不難理解《檔案》要揭示的,除了 原劇作中的訊息,更重要的是藉此展示楊 納傑克在歌劇藝術上的新風格和新藝術 觀。這次香港藝術節帶來的是捷克導演拉 多克(Radok)執導的製作,很能掌握楊 納傑克這種風格,八位主要歌唱演員,對 獨特的捷克語發音,和對話式的歌唱,都 表現得很自然;各人的外形和演出時的戲 劇性表現,都有很強的說服力。但除了在 音區的音色上有較大分別外,音樂上對各 人物的形象刻畫與描寫並不鮮明,也就令 到人物性格特點不夠明確。 不僅如此,八位主要歌唱演員,除了馬 蒂和克里斯蒂娜,全是男性,歌聲色調亦 偏向沉厚。為此,亦令全劇帶有一種凝重 沉思的感覺;如果說仍有點詩意,便來自 普魯斯的兒子雅內克(Janek),和克里斯 蒂娜這雙戀人。演唱迷戀上馬蒂無法自拔 而自殺的雅內克的男高音拉克科 (Račko),與演唱克里斯蒂娜的女高音 施特爾寶娃(Št ě rbová),戲份雖然不多, 但兩人青春輕柔的外形,與相對較為輕盈 鮮活的歌聲,卻預示了下一代仍存在着的 希望。 拉多克的導演手法、演員台位的調動設 計、那瓦西爾(Nekvasil)的佈景、耶舒 科娃(Jež kova)的服裝,和科祖姆普利克 (Kozumplik)的燈光,基本上都遵循着 主流傳統的風格,但並不乏「破格」的設 計。第二幕馬蒂「犧牲色相」着三點式內 衣,與只餘內褲的普魯斯演出的「床上 戲」,當非近百年前會在歌劇舞台上出現 的手法;而在接着的第三幕開場,普魯斯 點燃「事後煙」,唱出一句馬蒂床上表現 味同嚼蠟(天!三百多歲的老女人呀!) 卻是整部「喜劇」的唯一笑位。 三點式內衣的「床上戲」外,第二幕在 劇場中被傾慕者圍繞着的馬蒂全白色的晚 禮服傘裙上染上斑斑的血紅色,便很有現 代藝術的象徵色彩。至於三幕歌劇合共一 個半小時多些,每幕長約半小時,場景包 括律師樓辦公室、歌劇院舞台、後台、馬 蒂客廳、寢室等,全由一個主景,以不同 的組合方式,採用不落幕、邊演邊重組的 方式「變化」出來,此一重組過程,燈光 的變換發揮了很大作用。 至於各個場景中都存在的大鐘,那顯然 是帶有寓意的刻意安排,作用是要突出這 齣社會批判性「喜劇」的「時間」主旨。 全劇最後幾分鐘的高潮,各個人物角色盡 出,聯同佈滿整個舞台的合唱演員合共 三四十人,以合唱穿插獨唱的形式將這一 主旨表達出來。 當然,原劇作是通過各人對長生不老藥 方的爭辯,來闡明人生價值、死亡恐懼、 科技與智慧的不同看法,篇幅頗為冗長, 在歌劇中已簡化為四、五分鐘的音樂,亦 是合唱團在《檔案》中最重要的唱段,但 同樣是旋律線條並不明顯、和聲晦澀曖昧 的音樂。 然而觀眾應該大都能感受得到,整齣歌 劇的音樂從第一幕開始,所營造的色彩氣 氛,從較淡較鬆,逐漸凝聚;進入第二 幕,張力感亦逐漸形成,並慢慢推高;到 第三幕變得更為緊湊,張力不斷高漲,到 劇終前的大合唱與獨唱攀上高峰,將觀眾 帶入對劇中主旨的沉思中,這正是楊納傑 克的《檔案》所要達到的藝術上的感染效 果,導演採用三幕不間斷連演,亦在於強 化這種效果。 為此,要解讀《檔案》,並不在於其中 記載的三百多歲不死的女士是真實還是傳 說,甚至還不在於其主旨是否有確據或有 說服力,作曲家在此只求將他的藝術思 維轉化成具體的製作。藝術講求的感染 力,是動人的力量,當然,要感受到這 種力量,需要懂得《檔案》中所用的 「藝術語言」,那並非只是楊納傑克的 母語捷克話,而是他從藝術創作思維中 轉化而成的音樂語言那可是他獨家 的,獨特的,至今仍然是歌劇世界中獨 特的新的藝術觀。 楊納傑克的 解讀 如何評說解讀捷克布爾諾國 (National The- atre Brno,中譯為歌劇院有 點偏差)帶來的歌劇《馬克普 洛斯檔案》(The Makropu- los Case)?甚至作為觀眾欣 賞這部歌劇後會有何感受?同 樣都是不易回答的問題。 文:周凡夫 攝影:Patrik Borecký圖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綵排劇照 綵排劇照 攝影 攝影 張震洲 張震洲 TIFA TIFA 提供 提供 Invader Invader 作品 作品Bruce Lee, Bruce Lee, 2015 2015 由藝術家提供 由藝術家提供

楊納傑克的 解讀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7/04/08/b06-0408.pdf青釉三足樽、代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 明代宣德青花藍查體梵文出戟法輪蓋罐、清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严严严严严严严严

20172017年年44月月88日日((星期六星期六))藝 1051673 粹B6 責任編輯尉瑋 版面設計謝錦輝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轄下維多利亞公園(維園)將由即日起至明年3月底舉行新一期「藝趣坊」

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在公園的南亭廣場舉行場內共設有二十三個手工藝品和藝術服務的攤位除了展出及售賣各種精緻的手工藝品例如布藝結繩陶瓷和飾物等外亦提供繪畫攝影和人像素描等服務

除維園外香港公園第十七期「藝趣坊」由即日起至12月31日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中午十二時至下午六時在公園內茶具文物館旁的戶外地方舉行九龍公園第十九期「藝趣坊」則將於6月4日至明年5月27日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下午一時至七時在公園長廊舉行場內將設有三十個手工藝品及藝術服務攤位並於即日起至4月24日期間接受申請有興趣人士或非牟利機構(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可在九龍尖沙咀柯士甸道22號九龍公園辦事處1樓索取章程和申請表格或從 九 龍 公 園 網 頁 (wwwlcsdgovhktcparkskpotherarts_and_craftshtml) 下載查詢28905824(維園)25215041(香港公園)27243344(九龍公園)

-

公園藝趣坊伴你歡度假日

位於淺水灣的the pulse聯乘香港當代藝術基金會(HOCA)與多家機構首次聯手於即日起至4月19日舉辦全港首個坐落沙灘旁 的 大 型 藝 術 活 動 「ART THEBEACH」在戶外和室內場地展出一系列裝置藝術品 讓大家在陽光明媚的海灘旁盡情欣賞藝術

活動找來多位國際大師坐鎮包括KAW Invader草間彌生村上隆及被喻為近年最具潛力的藝術家松山智一等展出分別以雕塑油畫陶瓷3種不同形態的藝術作品the pulse 部分餐廳更化身藝廊在餐廳內展出不同藝術大師的作品讓食客在充滿藝術氛圍下享用美饌

日期即日起至4月19日地點淺水灣海灘道28號the pulse費用免費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將舉行「飛越藏品說故事」講座由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研究館員李湜書畫部副研究館員田藝瑉及器物部主任呂成龍主講透過介紹故宮的特別藏品訴說背後的故事

李湜將以「乾隆皇的以假亂真mdashmdash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六百年滄桑歷劫」為題介紹元代著名山水畫家黃公望創作的《富春山居圖》卷該作品享有「畫中蘭亭」之譽然而曾受火焚之災以及被乾隆皇帝以假為真誤判該圖卷在六百年的流傳過程中歷經滄桑後留下不少遺憾

田藝瑉則介紹《韓熙載夜宴圖》此作品為中國古代敘事性人物故事畫絕佳之作千古無二田藝瑉將結合故宮博物院專家歷年來對該畫作的研究成果講解其創作緣由遞藏經過及其藝術價值

故宮博物院收藏中國歷代瓷器三十六萬件呂成龍將講解其至愛藏品北宋汝窯天青釉三足樽代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明代宣德青花藍查體梵文出戟法輪蓋罐清代雍正琺瑯彩錦雞牡丹圖碗的奧妙之處

「飛越藏品說故事」時間4月15日 (星期六) 下午2時30分至

5時30分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劇院語言普通話(設廣東話即時傳譯)費用免費入場報名網上登記

httpwwwmuseumsgovhkpmtalk2辦公時間內致電3749 9878每次報名最多兩人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康文署「故宮學堂」第二講

「飛越藏品說故事」

「ART THE BEACH」海灘邊邂逅大師作品

為了哈姆雷特奧菲莉亞又跑了一趟台北繼 2015 年的蜷川幸雄版《哈姆雷特》台灣國際藝術節(簡稱TIFA) 於2017 年請來立陶宛哈姆雷特立陶宛OKT劇團(OKT Vilnius City Theater)的《哈姆雷特》可能是當代劇場一次最大膽的莎劇改編化妝間的設定奧菲莉亞葬禮上的邂逅巨型老鼠人無處不在「戲中戲」與後設戲劇《捕鼠器》連成一體在在都與過往的《哈姆雷特》不一樣陌生的《哈姆雷特》重新調校出我們與丹麥王子的距離和可能

導演奧斯卡柯爾斯諾瓦(OskarasKoršunovas)把《哈姆雷特》的場景設定為化妝間《哈姆雷特》尚未開演劇中九名演員已一字排開背着觀眾坐在梳妝鏡台前怔怔看着鏡中的自己還有鏡中正在進場的我們半晌場燈終於暗下來演員們都對鏡子呢喃「你是誰」「我是誰」自我意識在這裡作為一種間離效果發揮作用包括所有演員都是準備着要去「演」角色先後在觀眾面前上妝落妝塗白面孔畫煙燻眼紙巾亂丟說三道四耍小性子舞台上所呈現着的就是化妝間忙亂又毫不掩飾真情

流露的狀態又有 SM 人員在搬動掛衣桿道具花束等等化妝間既是一處介乎「演與不演」之間的過渡緩衝空間同時也是「To be or not to be」的另類演繹

化妝間的話匣子一打開OKT版《哈姆雷特》便進入「什麼都可能發生」的狀態一陣白濃煙飄至警報聲響起三名黑衣男子慌忙闖進來化妝間中帶有光管的化妝台上赫然便躺着穿着半透明屍袋的老哈姆雷特這是謀殺案老哈姆雷特的死在「停屍間」老早已被準備好因為死亡的緣故造型自然是赤裸上身老哈姆雷特鬼魂與肉身合一坐起來跟哈姆雷特說話化妝間搖身一變為最能夠呈現「真相」的場所一切要緊的情節大概都在化妝間以外的「正場」發生我們雖然只看到事情的碎片但所有的片言隻語似乎都是「真實」的化妝間裡沒有騙人或作假的必要不但有奧菲莉亞與王后葛楚直接穿上戲服而且還設計好一個個化妝台可以獨立運轉或組合倏忽間隨着「轉景換景」我們被帶到奧菲莉亞的葬禮OKT版《哈姆雷特》安排了奧菲莉亞與哈姆雷特在她的葬禮上邂逅她被

後台人員幫忙穿上白衣抬上化妝台上走一圈奧菲莉亞她是如此身不由己的女子王后葛楚也提前宣告她的死亡

「玩很大」的還有「戲中戲」這一場原著中哈姆雷特請 來 戲 班 演 出 《 貢 札 古 之死》想要藉此激怒叔父揭露真相並稱這部戲為《捕鼠器》後來《捕鼠器》在 1950 年代被借來寫成舞台劇《捕鼠器》OKT版《哈姆雷特》下半場乾脆找來巨型老鼠人戴上巨型老鼠頭套在化妝間蕩來蕩去配上老鼠吱吱聲或電線短路的聲效極盡調侃哈姆雷特也親身來「教戲」指導塗白臉的演員如何演這場「戲中戲」咬字要怎樣表情該如何「戲中戲」裡演員即是觀眾叔父就是父親坐在觀眾席的我們也就是演員「戲中戲」後哈姆雷特甚至在化妝台內將老父推出來OKT版《哈姆雷特》讓同一人飾演叔父與老哈姆雷特赤裸上身的是父親穿黑西裝的是叔父克勞迪亞斯當他穿上半邊衣服在鏡中折射出千千萬萬個父親和叔父這不但逼母親審視自己的「無恥」也意味着帝王將相之間的殺戮

原是家常便飯父親就是叔父叔父就是父親老哈姆雷特本來就不是省油的燈從前不就是殺過挪威符廷霸王子之父 一切恩怨都是共業

OKT版《哈姆雷特》機動而有趣化妝間的裝置使得全劇的內容剪裁靈活多變很多關鍵場口都可以不演直接由「演員」事後走進化妝間交代或講評事件原著中最後幾段急轉直下墓地戲決鬥戲在化妝間裡全部省略就是比劍的篇幅也被簡化末段哈姆雷特再出場時一面是血觀眾們已心領神會「To beor not to be」前後又講了兩遍充分滿足了期待着這千古名句的花癡OKT 版《哈姆雷特》就是好玩重新審視劇中的一系列人物連王子也不必年輕無懼派出莎劇台板上最「老」的王子反正不就是「演戲」嘛

文梁偉詩本欄由本地知名評論人聞一浩與梁偉詩輪流執筆帶來關於舞台的熱辣酷評

化妝間裡的《哈姆雷特》

語言性多於音樂性

楊納傑克(Leo Janaacuteček1854-1928)以捷克作家查佩克( Karel Čapek)

的同名劇作寫成的歌劇《馬克普洛斯檔案》的名字已乏吸引力這未知會否正是香港藝術節將此歌劇名字加上副題《一個不死女人的傳說》用以增添市場吸引力的原因(但英文卻無副題)

查佩克的劇作背景在全無詩意的律師樓開始表面是兩個家庭歷經近百年的爭產官司主要角色關係糾纏全劇充滿對話吵鬧全無詩意為此抱着會聽到意大利的美聲詠嘆調的願望入場固然不切實際而以為會欣賞到帶着旋律或詩意情感的音樂同樣會失望原因是包括由劇院的首席指揮伊雲奴域(Ivanović)領導的楊納傑克歌劇樂團的聲音亦欠缺旋律的美感然而這仍是一部具有傳世價值和值得入場觀賞的歌劇原因是在於這部歌劇的訊息內涵所具有的「預言性」價值嗎

確實歌劇故事關鍵的情節在於一位活了三百多年的女士糾纏在好幾位男士的感情中中心的訊息卻是回應二十世紀初的思潮mdashmdash認為人類在科技幫助下不會衰老死亡有足夠時間從錯誤中學習進步成就更偉大的智慧和成果

劇中的不死馬蒂(Marty)當年吃了父親調製的長生不老藥活到337歲她捲入爭產官司目的在於求取寫有長生不老藥方的信件以求延續只有三百年的藥效但藥方到手卻感悟智慧既無積累人生亦無目標在生無可戀下將藥方交予年 輕 歌 劇 紅 伶 克 里 斯 蒂 娜(Kristina)helliphellip 但她亦將藥方燒燬了

這預示了「新科技」無法為人類帶來烏托邦的社會這種烏托邦喜劇帶有很強的社會批判性還帶有一定的荒誕感那自然難以當作輕鬆或諷刺的喜劇來期待

不僅如此歌劇這種藝術形式即使進入到事事追求顛覆創新的二十世紀本質上仍是以音樂作為中心而歌劇的專長特色亦在於音樂性與戲劇性的結合如要單論人物描寫刻畫的立體情節變化的細膩詳盡那便是查佩克原來劇作所長亦毋須觀看楊納傑克的歌劇了

事實上歌劇不僅人物簡化了情節濃縮了題旨訊息的強度亦大大消減了就如音樂而言前提是撰寫這部《檔案》用的是捷克語(čeština)這是一種非常難學的語言有很多獨特的發音單詞中的第一個音節往往要用重音是其特色這可是與具有長輔音的意大利語的音節很不一樣楊納傑克的音樂特色更是結合捷克語言的特點為此《檔案》中的歌聲無論男的女的都有如是在不斷對話般喧噪一片語言性多於音樂性

展示歌劇新藝術觀由此不難理解《檔案》要揭示的除了

原劇作中的訊息更重要的是藉此展示楊納傑克在歌劇藝術上的新風格和新藝術觀這次香港藝術節帶來的是捷克導演拉多克(Radok)執導的製作很能掌握楊納傑克這種風格八位主要歌唱演員對獨特的捷克語發音和對話式的歌唱都表現得很自然各人的外形和演出時的戲劇性表現都有很強的說服力但除了在音區的音色上有較大分別外音樂上對各人物的形象刻畫與描寫並不鮮明也就令

到人物性格特點不夠明確不僅如此八位主要歌唱演員除了馬

蒂和克里斯蒂娜全是男性歌聲色調亦偏向沉厚為此亦令全劇帶有一種凝重沉思的感覺如果說仍有點詩意便來自普魯斯的兒子雅內克(Janek)和克里斯蒂娜這雙戀人演唱迷戀上馬蒂無法自拔而 自 殺 的 雅 內 克 的 男 高 音 拉 克 科(Račko)與演唱克里斯蒂娜的女高音施特爾寶娃(Štěrbovaacute)戲份雖然不多但兩人青春輕柔的外形與相對較為輕盈鮮活的歌聲卻預示了下一代仍存在着的希望

拉多克的導演手法演員台位的調動設計那瓦西爾(Nekvasil)的佈景耶舒科娃(Ježkova)的服裝和科祖姆普利克(Kozumplik)的燈光基本上都遵循着主流傳統的風格但並不乏「破格」的設計第二幕馬蒂「犧牲色相」着三點式內衣與只餘內褲的普魯斯演出的「床上戲」當非近百年前會在歌劇舞台上出現的手法而在接着的第三幕開場普魯斯點燃「事後煙」唱出一句馬蒂床上表現味同嚼蠟(天三百多歲的老女人呀)卻是整部「喜劇」的唯一笑位

三點式內衣的「床上戲」外第二幕在劇場中被傾慕者圍繞着的馬蒂全白色的晚禮服傘裙上染上斑斑的血紅色便很有現代藝術的象徵色彩至於三幕歌劇合共一個半小時多些每幕長約半小時場景包括律師樓辦公室歌劇院舞台後台馬

蒂客廳寢室等全由一個主景以不同的組合方式採用不落幕邊演邊重組的方式「變化」出來此一重組過程燈光的變換發揮了很大作用

至於各個場景中都存在的大鐘那顯然是帶有寓意的刻意安排作用是要突出這齣社會批判性「喜劇」的「時間」主旨全劇最後幾分鐘的高潮各個人物角色盡出聯同佈滿整個舞台的合唱演員合共三四十人以合唱穿插獨唱的形式將這一主旨表達出來

當然原劇作是通過各人對長生不老藥方的爭辯來闡明人生價值死亡恐懼科技與智慧的不同看法篇幅頗為冗長在歌劇中已簡化為四五分鐘的音樂亦是合唱團在《檔案》中最重要的唱段但同樣是旋律線條並不明顯和聲晦澀曖昧的音樂

然而觀眾應該大都能感受得到整齣歌劇的音樂從第一幕開始所營造的色彩氣氛從較淡較鬆逐漸凝聚進入第二幕張力感亦逐漸形成並慢慢推高到第三幕變得更為緊湊張力不斷高漲到劇終前的大合唱與獨唱攀上高峰將觀眾帶入對劇中主旨的沉思中這正是楊納傑克的《檔案》所要達到的藝術上的感染效果導演採用三幕不間斷連演亦在於強化這種效果

為此要解讀《檔案》並不在於其中記載的三百多歲不死的女士是真實還是傳說甚至還不在於其主旨是否有確據或有

說服力作曲家在此只求將他的藝術思維轉化成具體的製作藝術講求的感染力是動人的力量當然要感受到這種力量需要懂得《檔案》中所用的「藝術語言」那並非只是楊納傑克的母語捷克話而是他從藝術創作思維中轉化而成的音樂語言mdashmdash那可是他獨家的獨特的至今仍然是歌劇世界中獨特的新的藝術觀

楊納傑克的 解讀如何評說解讀捷克布爾諾國

家 劇 院 (National The-

atre Brno中譯為歌劇院有

點偏差)帶來的歌劇《馬克普

洛斯檔案》(The Makropu-

los Case)甚至作為觀眾欣

賞這部歌劇後會有何感受同

樣都是不易回答的問題

文周凡夫

攝影Patrik Boreckyacute

圖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檔檔案案》》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綵排劇照綵排劇照 攝影攝影張震洲張震洲 TIFATIFA提供提供

InvaderInvader作品作品Bruce LeeBruce Lee 20152015由藝術家提供由藝術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