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漢字硏究 4 (2011.06.) pp. 97-114 漢代瓦當文字考 * 許仙瑛 **1. 導言 2. 瓦當文字的字體 2.1 篆書 2.2 隸書 2.3 藝術體 3. 瓦當文字的構造 3.1 簡省 3.2 增筆 3.3 反書 3.4 合文 4. 結論 1. 導言 瓦當可以說是以線和點為結構的一種圖畫,也是漢代物質文化在古 * 本論文是筆者自 2007 年至 2010 年之間,學術研討會上發表和一些期刊論文中的內 容加以修改的。 ** [韓國] 許仙瑛,安山 1 大學觀光中國語系教授([email protected])

漢代瓦當文字考 - ks.ac.kr · 延年 竹泉宮當 橐泉宮當 則年初宮 ... 教文化。尤其是,道教的建築裝飾中常出現‘吉祥如意’、‘延年益 壽’、‘羽化登仙’等字樣,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這些都是運用了日

  • Upload
    others

  • View
    1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漢字硏究 第 4 輯(2011.06.)

    pp. 97-114

    漢代瓦當文字考*

    許仙瑛**①

    目 次

    1. 導言

    2. 瓦當文字的字體

    2.1 篆書

    2.2 隸書

    2.3 藝術體

    3. 瓦當文字的構造

    3.1 簡省

    3.2 增筆

    3.3 反書

    3.4 合文

    4. 結論

    1. 導言

    瓦當可以說是以線和點為結構的一種圖畫,也是漢代物質文化在古

    * 本論文是筆者自 2007 年至 2010 年之間,學術研討會上發表和一些期刊論文中的內

    容加以修改的。

    ** [韓國] 許仙瑛,安山 1 大學觀光中國語系教授([email protected])。

  • 98 漢字硏究 第 4 輯(2011.06.)

    建築屋頂的一種表現。瓦當文字的出現於西漢早期,到了漢武帝時出現

    了大量的文字瓦當。分析文字瓦當最為重要的瓦當的內外結構。瓦當的

    直徑最小 12 公分,但一般在 18 到 20 公分之間。該空間裏呈現出文字或

    紋樣。它可分為二界各、四界各或八界各,然後每一界各安排文字或紋

    樣。因此,這些小小的空間會影響到文字或紋樣的表現。瓦當字體也是

    多變的,瓦當的內外構造影響到文字的字體。如;字體的簡省、增筆、反

    書、筆劃的長短、瓦當的讀法等。

    漢代瓦當使用於宮殿、陵墓、官廳等的建築上,瓦當使用者身份特

    殊,可說漢代瓦當是當時政治、文化、思想的殘留。因此,筆者認為透

    過瓦當銘文多樣和字體的多變,我們應該可以把它作為獨立的一種學問

    即“瓦當文字學”。

    本文透過 1000 多品的文字瓦當,可瞭解到篆書、隸書、鳥蟲書、繆

    篆、楷書等字體和簡省、增筆、反書、合文等字體結構。這些可以作為

    文字學研究領域的另外一種補充,也是一個可以有所拓展的研究方向。

    2. 瓦當文字的字體

    西漢早期的篆書大致上繼承了秦代小篆形式。篆書本身藝術性很

    強。漢代文字瓦當中篆書最多,其次是隸書。

    2.1 篆書

    篆書和隸書是瓦當文字當中最為代表性的字體。漢代隸書的流行已

    普遍,但文字瓦當中仍多見篆書。漢代文字瓦當中出現篆書如下:

    津門

    萬歲

    千秋

  • 漢代瓦當文字考(許仙瑛) 99

    延年

    竹泉宮當

    橐泉宮當

    則年初宮

    羽陽千秋

    羽陽萬歲

    六旺興畜

    長樂未央

    冢當萬歲

    千秋萬歲與天無極

    千秋萬歲與

    地毋極

    維天降靈延元萬年天

    下康寧

    字體以小篆為主,結字以瓦當的內外而變化,結體以正方形為主。

    文字瓦當中出現的篆書多以兩漢篆書為基本結構。它的形狀多平整而端

    莊,似漢印文字,筆道方博而剛為特徵。筆法以圓而方,這時基本上消

    失了秦篆的圓篆而對稱的規範形式。文字字體的變化是以瓦當的內外形

    而變。例如,線條細而粗,剛強而華麗等,而影響到字體的變形。

    2.2 隸書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隨著文牘增加,為了書寫方便,就把篆文的

    圓轉筆劃改成為方折和省略筆劃。這是早期的隸書,即古隸或秦隸。到

    了西漢中期,隸書使用更為普篇。這時,草率的字體走向於正規文字,

    我們把它成為漢隸。關於隸書的起源班固《漢書․ 藝文志》和《說文解

  • 100 漢字硏究 第 4 輯(2011.06.)

    字․ 序》中有記載。①

    隸書是篆書的簡化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字體。圓篆的篆書變為方折形

    式,它是象形字體轉變為筆劃化的字體。這種變化使書寫時極為方便。

    晉代《四體書勢》記載,隸書的起源于秦代,完成于漢魏。② 早期的隸

    書字形結構仍存在著篆書的特徵。隸書變長形字體為扁形,又逐漸消失

    了篆書的迴旋環繞的特徵。可以說隸書是篆書複雜特徵簡化的結果。漢

    代瓦當大多出土於宮殿建築、官署、官廳等特殊建築遺址。出土遺址的

    不同銘文內容也有所不同,但字體上並沒有區分。故文字瓦當的字體與

    使用者的身份和宮殿遺址基本上無關。瓦當文字中隸書如下:

    ① 班固,《漢書․藝文志》:“是時始造隸書矣,起於關獄多事,茍趨省易,施之於

    徒隸也”,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吏卒,

    興戍役,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

    ②“秦既用篆,篆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

    大衡

    延年

    富貴

    萬歲

    大瑣

    盜瓦者死

    四夷盡服

    千秋萬歲

    吉利官昌

    大吉宜宮

    千秋萬歲富貴

    蒼天蒼作二天二吉

    三天三吉

  • 漢代瓦當文字考(許仙瑛) 101

    文字瓦當中還發現隸變現象。① 如下;

    延年益壽 酒張塚當 千秋利君 涇置陽陵

    2.3 藝術體

    藝術體是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一種字體。把小篆加裝飾或藝術形式

    稱之為藝術體或美術體。② 藝術體的範圍很廣。一般來說,是一個字體

    加上美術化的筆劃或藝術化的紋樣,意在強調字體的外形。

    藝術體是戰國時期流行的一種字體。其中秦書八體和新莽六書中解

    釋的一種字體叫鳥蟲書。但文獻上的名稱不同,秦書八體記載著'蟲書',

    新莽六書記載著'鳥蟲書'。可見,時代不同名稱就不同。③ 另外除了篆書

    里加了裝飾美的字體,還有根據器物的形狀變化而變化的字體,也可稱

    為藝術體。這種藝術體受到器物外觀的影響極大,例如瓦當文字就屬於

    這一種。因此筆者認為藝術體的流行和使用的時期和器物的形狀有關。

    到了漢代,藝術體不再是戰國流行的字體。

    一般而言,藝術體的特徵是直筆變曲筆,橫筆變圓點。還有,一部

    分的筆劃變肥筆形狀,以及偏旁的位置也發生變化,這樣的特徵存在於

    戰國文字。林素清先生認為新莽六書體中的‘繆篆’就是藝術體的一

    種。因為,這種字體在璽印文字中大量流行,這一點就是許慎說的‘所

    ① 隸變過程中有隸省, 隸加, 隸行,訛變的現象。

    ② 本文中藝術體或美術體的字體都稱為藝術體。

    ③ 拙著,〈先秦鳥蟲書硏究〉, 33-46 頁。

  • 102 漢字硏究 第 4 輯(2011.06.)

    以摹印也’。①

    可是,事實上‘繆篆’使用範圍並非如此。戰國時期南方地區流行

    的鳥蟲書,即藝術體的代表,主要使用在兵器上。到了漢代,戰國時期

    南方文字與漢代文字上的藝術體不同。可見,繆篆和藝術體是互不相同

    的字體。

    瓦當和銅鏡有空間的限制,和漢代陰陽神仙思想有關。銘文(含紋樣)

    內容多見長生和吉祥。因此,瓦當文字中的藝術體與之前流行的藝術體

    不同。筆者認為瓦當文字中出現藝術體可以說是瓦當內外空間和漢代陰

    陽神仙術有關。瓦當的直徑一般在 12 ㎝至 18 ㎝之間,該空間安排著當

    心和界各之後瓦當內部的形狀變煽形,煽形的空間掌握字體並不容易。

    上部寬下部窄,字體自然會產生變化。另外,瓦當的讀法也不規則,還

    要考慮到字體的位置。瓦當使用於宮廷建築或宮廷附屬建築,字體更為

    華麗。瓦當藝術體字體受到圓形空間,還有邊輪和章法的影響。因此,

    藝術體不光是美術化的作用,也是章法上帶來的必然結果。章法引起字

    體的變化,應是直線變為曲線。以及有的為篆書和隸書加以曲線的變化。

    再來看一下漢代的土俗信仰。漢代流行陰陽五行說、神仙方術、讖

    緯等觀念。這種思想不只體現在瓦當上,在漢代各器物上也有明顯的表

    現。戰國時期,追求神仙思想和長生不老的方術活動地很活躍。當時齊

    威王、齊宣王、燕昭王、秦始皇、漢漢武帝等都追求長生不老。因此,

    很自然地產生他們希望變成靈芝、仙草、神仙往天上飛去的還生神話,

    這種風氣影響到器物銘文上的內容,出現崇尚自然的表達。

    裝飾紋樣也體現自然無為的神仙術的思想。這樣思想後來產生了道

    教文化。尤其是,道教的建築裝飾中常出現‘吉祥如意’、‘延年益

    壽’、‘羽化登仙’等字樣,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這些都是運用了日

    月星辰、山水巖石表達光明普照、堅固永生的追求。還有用扇、魚、水

    仙、仙、福、祿、喜、吉、天、豊、樂。松柏、靈芝、龜、鶴、竹、麒

    麟、龍鳳等標誌強調友情、君子、長生、避邪等觀念。瓦當文字中的藝

    術體都見於這種吉祥銘文中。② 由此可知,當時追求長壽和富貴的思想

    ① 林素清,〈春秋戰國美術字體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 61 本,第 1 分。

    ② 拙作,〈漢代吉祥銘文瓦當和吉祥紋樣的相關性研究-以雲紋,瑞鳥,樹木中心〉,

  • 漢代瓦當文字考(許仙瑛) 103

    影響著字體的藝術之美。

    藝術體的瓦當文字可分為三種。

    第一、章法上帶來的變化。

    瓦當文字的最大特徵是當心、界各、紋樣的不同影響字體的變化。

    屬於這一範圍的文字與紋樣不可分。

    第二、有意故意把瓦當文字作為藝術體。屬於這一範圍的鳥蟲書和

    繆篆。字體含著藝術之美,字體和裝飾不可分。

    第三、按照字體變化,或當面的紋樣而變化。屬於這一範圍的文字

    與紋樣可分。分開來之後,字體與裝飾毫無相關。

    本文中列了鳥蟲書與繆篆,如下:

    2.3.1 鳥蟲書

    自 1934 年,容庚先生最早認定鳥蟲書以後,學者們陸陸續續發表了

    有關鳥蟲書的文章。鳥蟲書是盛行於春秋戰國青銅兵器、樂器、酒器等

    上刻的文字,這種字體流行至漢代。到了漢代,璽印文字和瓦當文字、

    銅鏡上出現鳥蟲書。

    所謂鳥蟲書是指以篆書為基礎,加上鳥、蟲形繁飾,或變化字體筆

    劃使之盤旋彎曲如鳥蟲形的美術字。但漢代瓦當中出現的鳥蟲書只是把

    小篆加上鳥和蟲形狀,強調藝術之美,而並非像春秋戰國的一種字體。

    瓦當本身藝術形態強,一個小小空間刻字時,需花費更大的工夫,並且

    瓦當內外形式影響到字體的變化。① 瓦當文字中的鳥蟲書最具代表的是

    ‘千秋萬歲’。所示如下:

    《東亞細亞古代學》22(2010.8)

    ① 唐蘭,《中國文字學》,159 頁,馬國權〈鳥蟲書論搞〉,《古文字研究》10。

  • 104 漢字硏究 第 4 輯(2011.06.)

    千秋萬歲《秦漢 1188》 千秋萬歲 《秦漢 1249》

    《秦漢 1188》瓦當是瓦當文字中最具代表的的鳥蟲書。筆劃的結尾

    勾環盤曲。瓦當的當心還擺著一隻瑞鳥。《秦漢 1249》瓦當的結構盤旋和

    圓轉的筆劃,與鳥蟲書的特徵相近。尤其是‘千’、‘萬’、‘歲’字

    較為明顯。

    可見,這時期的鳥蟲書與戰國時期流行的鳥蟲書不同。漢代瓦當上

    出現的鳥蟲書並不是一種字體,而是做瓦當的工匠所畫出來的一種文字

    藝術。所以我們可以把它說成是鳥蟲書,但不是字體的一種。

    2.3.2 繆篆

    繆篆這個名稱,最早見於許慎《說文解字․ 敍》,提到新莽六書中的

    ‘繆篆’。又在《漢書․ 藝文志》和衛恒《四體書勢》一文中也出現。

    這些文獻中記載著繆篆的用途是刻印用的,沒有提到它的形狀如何。唐

    朝徐堅《初學記》卷第 21·文字第三一文中出現繆篆的名稱,但還是沒

    有解釋繆篆的形式。① 本文引用馬國權先生在《繆篆研究》所作的說明,

    關於繆篆和蟲書的定義。他說:②

    “形體屈曲填滿,而線條平直叫繆篆。整個筆道都曲折回繞的則為

    蟲書。”

    ① 拙著,〈先秦鳥蟲書研究〉,34-37 頁。

    ② 馬國權,〈鳥蟲書論搞〉,《古文字研究》10。

  • 漢代瓦當文字考(許仙瑛) 105

    又就繆篆的性質來說:

    “繆篆這種字體,由於它產生於古今文字的過度時期,在結體方面,

    往往篆隸互用,而用途上又有其自身的特點,可以作些美化加工,……。

    繆篆的形體,若就其性質特點而言,可以大別為九類,有些是文字性質

    的區別,如遵古、合篆、從隸、訛變等,有些是結體上的變化,如盤迴,

    而增篆、簡篆、變篆則含有兩者因素在內。”

    漢代瓦當文字中出現繆篆字體,大多是形體回饒,筆劃也是平直的。

    這樣的結構就符合馬國權先生所提出的繆篆。過去,林素清先生與馬國

    權先生把漢代文字瓦當中的一些字體看成是繆篆。瓦當文字中的繆篆特

    徵為屈曲填滿和曲折回繞。不像鳥或蟲的形狀,而是較強烈的曲折回繞

    之感。可見,瓦當文字的繆篆就是馬國權先生所提出的‘曲折回繞’和

    ‘屈曲填滿’,‘彎轉勾曲’的形式。這一點牽涉到瓦當的章法,即為

    曲折填滿的瓦當形式的影響。漢代瓦當文字中的繆篆的特徵是曲折回

    繞,又屈曲填滿,彎轉勾曲,線條平直。這樣的繆篆特點可分為兩種形

    態。一種是曲折回繞和彎轉勾曲,另一種是屈曲填滿和線條的平直。前

    者為蟲書的特徵,字體為回繞彎轉,後者為印章文字的特徵,屈曲填滿

    和線條平直的形式。

    1) 曲折回繞和彎轉勾曲瓦當-繆篆

    《漢書․ 藝文志》記載:

    “漢興,蕭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公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

    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左書(即

    秦隸書),繆篆,鳥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

    又晉代衛恒《四體書勢》:

    “王莽時,使司空甄豐校文字部,改定古文,復有六書:一曰古文,

    孔氏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三曰篆書,秦篆書也;四曰

  • 106 漢字硏究 第 4 輯(2011.06.)

    左書,即秦隸也;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

    可見‘繆篆’是印章用的,線條的彎曲和結構裝飾很豐富。字體

    多為方正而均衡,隸書的味道。與一般的小篆筆劃不同。變形的屈曲纏

    繞字體。漢代瓦當文字中例子如下:

    (1) ‘東’, ‘李’, ‘焦’字瓦當

    東《秦漢 738》 李《秦漢 747》 焦《秦漢 751》

    彎轉勾曲的繆篆形式,起到豐富當面的藝術性的效果。‘焦’字的

    ‘火’部表現得很生動。

    (2) ‘天’字瓦當

    與天無極《秦漢 1139》 與天無極《秦漢 1137》

    ‘天’字丰姿綽約,筆劃獨特。

    瓦當文字中‘天’字的字體幾乎相同,但上面列的例子多具有彎曲

    回折的藝術之感。

    (3) ‘永受嘉福, 始造貴富, 長駿未央’瓦當

  • 漢代瓦當文字考(許仙瑛) 107

    永受嘉福 始造貴富 長駿未央

    《秦漢 1299》 《秦漢 1306》 《秦漢 1289》

    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鳥蟲書,到了漢代,它的名稱變為‘繆篆’。

    可是,戰國時期的鳥蟲書與漢代瓦當上流行的鳥蟲書不同。一般而言,

    漢代的鳥蟲書是《秦漢 1299》收錄的永受嘉福瓦當。但筆者認為該瓦當

    並非鳥蟲書,而是蟲形的繆篆。因為前面所提到的‘千秋萬歲’瓦當接

    近鳥蟲書形狀,而'永受嘉福'瓦當就是漢代的繆篆。如此說來,漢代瓦當

    文字中的‘繆篆’與‘鳥蟲書’是很顯然不同的字體。

    2) 屈曲填滿和線條平直的瓦當 - 繆篆

    漢代瓦當文字中線條豐滿和平直,又加上節奏屈曲的繆篆,如下:

    長生未央《秦漢 1100》 長樂未央《秦漢 1059》

    《秦漢 1100》瓦當字體特徵為盤曲回折,字體在當面填滿,與漢代

    印章文字的篆書筆法相同。《秦漢 1059》的字體為鐵線的筆劃。在瓦當文

  • 108 漢字硏究 第 4 輯(2011.06.)

    字,對稱和均衡是漢代審美意識的一種表現。這樣的結構也在紋樣瓦當

    中也出現的結構。上面所列的瓦當文字既具有繆篆的特徵,又是隸書和

    篆書的混合。

    3. 瓦當文字的結構

    3.1 簡省

    簡省現像是在古文字裏常出現的一種現象。尤其是戰國時期的璽印

    和竹簡文字中筆劃的簡化,我們稱它為字體的簡省。這種現象在瓦當文

    字中也出現。但這時候的簡化是不是簡化字體的一種,而是瓦當佈局帶

    來的一種字體的簡化。因此,漢代瓦當文字中的簡化與戰國時期流行的

    簡化不同。可以說是器物特徵上產生的必然結果。

    瓦當文字中簡化現象尤其重要,因為它牽涉到瓦當讀法和隸定,並

    與銘文上下左右的位置有關。瓦當文字的簡化現象,如下:

    釋文 瓦當文字 釋文 瓦當文字

  • 漢代瓦當文字考(許仙瑛) 109

    ‘亟’與‘極’字本是一個字,‘木’部的省略。‘益’字的下部

    ‘皿’字也是簡化現象。簡化後該字體與楷書相似。可以說是篆書到隸

    書過度期變化的簡化現象。這種現象也在‘年’字中發現。在《漢隸字

    源》收錄的‘年’字形式相近。① 還有, (秋), (秋), (未)等,

    也是瓦當佈局帶來簡化的字體。因此,瓦當文字中出現簡化和當面內外

    的佈局有關。這種現象即瓦當文字的特徵。

    3.2 增筆

    增筆就是字體的某一筆劃的增加。也是簡化現象相同,瓦當佈局上

    帶來必然要的結果。因此,增筆對於瓦當的讀法,即上下左右的位置顯

    得特為重要。瓦當文字中的增笔现象,如下:

    釋文 瓦當文字 釋文 瓦當文字

    ‘未’字和‘千’字增加了‘―’畫。‘央’字和‘長’字也是增

    加了 ‘︳’畫。瓦當文字中的增筆現象為一縱一橫。

    ① 拙著,《漢代瓦當硏究》,180 頁。

  • 110 漢字硏究 第 4 輯(2011.06.)

    3.3 反書

    漢代文字瓦當中出現的反書大致分為三種類型。即一個字反書、全

    體反書、偏旁移動。瓦當文字中出現的反書,如下:

    一个字反书 全体反书 偏旁移动

    長 維

    歲 相

    千 歲

    一個字反書是‘萬’字‘庭’字‘昭’字‘歲‘字‘延’字,

    ‘柞’字是屬於一個字的反書也是偏旁移動。可見瓦當文字中的字形也

    是受到當面結構的影響。當然,有可能是工匠故意寫成反書,但是受到

    當面影響的可能性極大。 和 是偏旁移動。 其他字形是一個字的

    反書。

  • 漢代瓦當文字考(許仙瑛) 111

    3.4 合文

    分析瓦當文字 1000 品,雖然合文現象不多,出現幾個例子。

    貴歲 千萬 安世 延年

    《補 82》千萬富昌 《秦漢 852》延年 《秦漢 862》安世 《秦漢 1268》富貴萬歲

    4. 結論

    漢代是中國古瓦當史上最為鼎盛的時期。尤其是漢代文字瓦當中出

    現了篆書、隸書、鳥蟲書、楷書等多種字體。瓦當文字的研究涉及古文

    字學、文化學、歷史考古學、紋樣學、器物學等多種研究領域,並具有

    很重要的研究意義。而瓦當本身的空間安排以及其使用者的身份上也較

    具特殊性。這種性質牽涉到瓦當文字讀法。瓦當本身空間有限,在畫出

    當面和界各之後,還要刻上文字,字形當然會發生變化。如,簡省、增

    筆、反書等。小篆到隸書的過程中還出現隸變現象,合文和反書是瓦當

    內外結構帶來的必然結果。這種種字體的變化在當時呈現出字體的藝術

    之美,同時體現字形的多樣化。

  • 112 漢字硏究 第 4 輯(2011.06.)

    本文通過比對和分析之後,瞭解到漢代文字瓦當中出現的篆書、隸

    書、鳥蟲書、楷書、繆篆字體和簡省、增筆、反書等字體結構。就漢代

    瓦當上所呈現出的文字和紋樣的安排上,我們可以發現瓦當文字多樣化

    的藝術美。繼甲骨文發現之後,古文字字體得到了更多的變化,字形學

    獲得發展。瓦當文字的重要性或許體現在一個器物上出現多種字體和字

    體結構。這一點可以說是漢代文字全面的反映。

    中國古瓦當文化的學術價值,尤指漢代文化史上,有兩點很突出。

    一為以實用為目的的圓形的實質美;一為瓦當文字中含有內在審美藝術

    的描述。這就是瓦當的魅力。不只如此,它同時還肩負裝飾出宮殿屋簷

    上華麗的使命。故漢代瓦當文字又是當之無愧的‘宮殿建築文字’。

    程樹德,《論語集解》(中華書局,1996)

    畢沅(淸),《三輔黃圖》(成文出版社,1970)

    傅嘉儀,《秦漢瓦當》(陝西旅遊出版社,1999)

    傅嘉儀,《中國古代瓦當藝術》(上海書店,2002)

    唐蘭,《中國文字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馬國權,〈鳥蟲書論搞〉,《古文字研究》10(中華書局)

    陳根遠,《瓦當留眞》(遼寧畫報出版社,2002)

    楊力民,《中國古代瓦當藝術》(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趙力光,《中國古代瓦當圖典》(文物出版社,1998)

    宗鳴安,《漢代文字考釋與欣賞》(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黃然徫,《殷周史料論集》(三聯書店,1995)

    雷鳴,《中國青銅器銘文紋飾藝術》(湖北美術出版社,1992)

    陳玉龍、楊通方、夏應元,《漢文化論綱-兼述中漢日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大學出版

    社,1993)

    趙從蒼,《古代瓦當》(中華書局,1997)

    王世昌,《陝西古代磚瓦圖典》(三秦出版社,2004)

  • 漢代瓦當文字考(許仙瑛) 113

    韓天衡,《古瓦當當文編》(世界圖畫出版社,1996)

    陳根遠、朱思紅,《屋簷上的藝術》(四川敎育出版社,1998)

    林素清,〈春秋戰國美術字體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 61 本,

    第 1 分。

    許仙瑛,〈先秦鳥蟲書硏究〉,《臺灣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硏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9)

    許仙瑛,《漢代瓦當硏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硏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05)

    許仙瑛,〈中國古代瓦當的出現與種類-西周至漢代-〉,《中國史研究》38(2006)

    許仙瑛,〈漢代文字瓦當所出現藝術體現象〉,《中國語言研究》23(2006)

    許仙瑛,《中國漢代瓦當的銘文研究》(民俗院,2007)

    許仙瑛,〈漢代吉祥銘文瓦當和吉祥紋樣的關係-以雲紋、瑞鳥、樹木中心〉,《東亞

    細亞古代學》22(2010)

    鄭州市博物館,〈河南偃師二裏頭早商宮殿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60.10)

    陝西省雍城考古隊,〈陝西鳳翔春秋秦國淩陰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78.3)

    陝西省雍城考古隊,〈鳳翔馬家莊春秋秦一號建築遺址第一次發掘簡報〉,《考古與文

    物》(1982.5)

    陝西省雍城考古隊,〈一九八二年鳳翔雍城秦漢遺址調查簡報〉,《考古與文物》(1984.2)

    陝西省雍城考古隊,〈鳳翔馬家莊一號建築群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5.2)

    陳直,〈秦漢瓦當概述〉,《文物》(1963.11)

    It is recognized that Wadang Characters is used not only for

    archeologist, but also for cultural history, history, archeology,

    study of types and objects.

    Wadang Characters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in space and

    materials has closed-relations with users. Their distinct factors

    of Wadang Characters have uncommon importance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ng the letters.

    When inscribing letters, Types of letters such as Gansang,

  • 114 漢字硏究 第 4 輯(2011.06.)

    Jeungpil, Banseo, etc.are also changed. Along with this, various

    types of characters such as Haeseo, Yeseo, Sojeon, etc. are in

    harmony with diversity that Wadang ha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from Sojeon to Yeseo, Yebeon-Phenomena occurs, Hapmoon

    and Banseo forms the diversity of Wadang making the changes in

    external and internal structures of Wadang.

    As a result of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analysis of Wadang

    Characters. Gansang, Jeungpil, Banseo, Hapmoon, Jeonseo, Yeseo,

    Jochoongseo, Moojeon, etc. have been appeared, and also letters,

    being displayed with partial characters show plentiful art of

    Wadang having united with structure of“types of letter”(called,

    “Jahyung”).

    The letters which emerged after Gapgolmoon showed continuous

    “Jahyung”performance. The importance of Wadang Characters may

    be various types of letters from appearing in one object (Gimool)

    which reflects overall Han Dynasty Characters.

    The ancient China's Wadang culture has been described in two

    values: practical of purpose and internal beauty in Han Dynasty.

    Such factors are the keys elements that attractiveness and gorgeous

    art of Wadang decorated eaves of palace which emphasized glamour

    art of letters itself. Thus, Wadang Characters in Han Dynasty has

    a pivotal role in architectural letter of palace.

    Key words: Wadang, Han Dynasty, Art, Palace, Gimool(Object),

    Character

    投 稿 日 : 2011.04.30

    審 査 日 : 2011.05.11-20

    確 定 日 : 201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