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尚俊杰 叶丹 武丽志 李玉平 主编:韩世文 电话:010-82296730 编辑:钟原 电话:010-82296569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周刊 现代课堂 现代课堂 建设新课堂 4 2019年6月5日 学习科学是国际上近30年来发 展起来的关于教与学的跨学科研究领 域,涉及教育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 生物医学等众多研究领域。简单地 说:“人是如何学习的?如何促进有效 的学习?” 学习科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用 学习科学的知识来重新设计我们的课 堂和其他学习环境,从而使学习者能 够更有效和更深入地进行学习。 教师开展教学要有自己的规划,把 人类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与教学相结 合,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了解学习过程。 从依靠经验到依靠科学,最终我们希望 在脑、心智和真实情境教学之间架起桥 梁,用基础的方法去研究课堂。 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正在应用于 课堂教学。由匹兹堡大学劳伦教授所 创立的学习研究所已经开始尝试使用 课堂讨论分析工具帮助中小学教师反 思和提高课堂讨论效果,能够针对一节 或追踪多节课堂讨论进行深度分析。 2017 年,国务院颁布了《新一代 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体现出国家对人 工智能的重视。对于教育来说,能不 能把人工智能的最新技术与教育结合 起来? 所以在我看来,未来的学习应该 是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基于脑科学的 学习、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 如何让学习更快乐?加拿大学者 巴格利曾经分析了2004年到2012年 期间发布的《地平线报告》,先后提出 37项影响未来教育的新技术,7项技 术被后期的4份地平线报告证实,其 中一项就是基于游戏的学习。 游戏有三层核心教育价值:游戏 精神、游戏思维、游戏动机。其中,游 戏动机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 观。在游戏时,儿童是自发的、自由 的、无拘无束的,而这正是人本主义心 理学家所理解的创造的基本条件。 所谓游戏思维,指的是将游戏或 游戏元素、游戏机制等应用到一些非 游戏情境中。 2014 年 1 月 27 日,微信红包正式 上线。从除夕20时至初一16时,参与 抢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抢红包 7500 万次;2015 年除夕当日微信红包 收发总量达 10.1 亿次。 所谓游戏精神包括两点:第一,游 戏是假的,但人们对待游戏是非常认真 的;第二,游戏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 游戏动机是最基础也最具操作性 的,它强调利用游戏来激发学习动机; 游戏思维则表示超脱出游戏形式,强 调将非游戏的学习活动设计成“游 戏”;而游戏精神则是最具教育价值 的,强调学习者以对待游戏的精神和 态度来对待学习过程和结果。三者的 核心联系就是深层内在动机。 我们十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游戏化 学习研究,近年来主要面向小学数学 学科,结合认知神经科学和教育学研 究成果,开展基于学习科学视角的游 戏化学习研究。此项研究以学习科学 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设计应用于小 学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探究数学学 习发生的脑机制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的手段。 未来已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的背景下,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 提高游戏化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模式, 提升游戏化教学效果;把握教材内容, 契合游戏精神。同时,创设以学生为 主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深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这个5月,对于中国教师报而言注定是收 获感动的季节。 一个月连续开展五场大型公益活动,其中 主办的三场5月11日至12日,课改中国行走进河南南 阳; 5月17日至18日,第六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 移师厦门; 5月24日至25日,创课进校园第六站 走进武汉洪山小学。活动规模分别是 900人, 350 人, 800 人。场场爆棚,精彩纷呈,感动满满! 感动,通常是从报名工作一启动就开始的。 刚刚结束的“创课进校园”活动中,河南驻马店一所 学校要报名70位教师,几乎是全校教师都要参会, 我们最终还是婉拒了,原则上每校不超过 10 人,这 样可以给更多学校的教师留出学习的机会。 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所学校。于是,在主会 场之外又增设了一个分会场。参会人数从650 人一下增加到 800 人。 河南南阳示范区教育局局长焦松涛得知 “创课进校园”的活动信息后,早早确定了参会 名额,组织全区60多名校长和教师赴武汉参 会。他个人虽然没能到会,但每天转发参会教 师在工作群内分享的学习心得。他特意向中国 教师报表达了谢意: “这样高品质的活动充分点 燃了教师的学习热情。” “为了更有意思的学习”是“创课进校园”第 六站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来自台湾的吴慧 琳博士把自己变成孩子,呈现了一节让孩子用 身体感受音乐节律的统整性音乐课。我认为, 这节课值得年轻教师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 同样围绕这一主题洪山小学校长叶丹以渐进式的创变之旅把 整个校园变成了一座可体验、可扫码的课程 馆。李玉平老师在报告中说,我们要做点好玩 的教育。叶显发教授在评课中说,我们的老师 上课总是“太正经”。尚俊杰院长在讲座中说, 没有人可以拒绝游戏,游戏化学习会使学习更 科学、更好玩、更有效。还有许多触动心灵的理 念,都可以拿来照应当下的教学。只要你愿意 改变,就可以就此列出专属于自己的改进清单。 感动还来自会议结束之后。每次会议结束,都 有不少参会教师第一时间写下自己的心得、感动。 安徽省太和县教师张奔这样写道: “这是一 次有态度的会议。这里所讲的态度是做事时所 反映出来的用心的感觉。从‘小导游’对学校的 介绍到学校教师的接待、指引,从家长志愿者的 协助到活动内容的创新设计和衔接,包括饮用 水的摆放、主持人的各项提示、会场的布置等, 都体现了主办方中国教师报以及承办方武汉洪 山小学工作上的周密、周到。两天的学习,我带 回了对‘为了更有意思的学习’的思考,带回了 ‘合作学习36计’的方法,带回了课程开发的理 念,带回了体验@未来的意识,也希望我认识上 的提高能带来教学上的转化。” 武汉,乃宜学之地,辽阔而热烈;洪山小学 是课改进入下半场的风口之地,润泽而唯美。 生活中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显然, “创课进 校园”走进洪山小学,走对了! 中国教师报愿做一线教师“教育改进”的燃 灯人,我们办报纸努力办出可读的内容,我们办 会议竭力办出有料有趣的会议,但这不是目的, 目的是唤醒更多教师加入“教育改进”的行列。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选择主动做出改 变。 “我愿意”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三个字。 一次会议的影响力毕竟是有限的,一位优 秀的教师也不可能通过每天参加会议去完成成 长,真正的成长是“我愿意”行动。 如果说阅读是最好的扎根方式,那么反思 是最好的成长方式。当我们散作满天星的时 候,在各自的领地,捧读一本书,投身改进行动, 然后反思,并将反思作为改进的一部分。如果 更多教师开始以“微创新”深化课堂教学的“一 厘米”之变,如果“创课”真正成为每一位教师的 态度,如果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创课”的主人,那 么,教育可期,未来可期,中国可期! 如约而至的学习热情似火,各自散去时的 样态如星。火与星都是美好的教育隐喻,都能 给人带来光亮和温暖。 5 月,有一群教师,他们恋上一座城,爱上 一所校,迷上一张报! 专家 观点 学习可以更科学更快乐 尚俊杰 课改的燃灯者 本报记者 褚清源 记者 手记 创课:让学习更有意思 5月24日至25日,“创课进校园”公益活动第六站走进武汉洪山小学,会议主题锁定 “为了更有意思的学习”,多位专家与名师通过不同方式解读了何为“有意思的学习” —本 期,周刊为大家呈现专家的精彩观点、名师的教学反思,展现部分参会者的观课笔记和参会 感言,全方位展示“有意思的学习”成果。 特别策划 随着智能手机特别是微信等包含 扫码功能的 APP 广泛应用,“扫码”已 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 “互联网+”的催化作用下,知识的载体 将不再是书本那么简单,各类数字学 习资源、各类电子数字产品、各式学习 方式,将有机结合成新型教育融媒体。 “码书码课”通过二维码将图书和 微课联系起来,将线上与线下联系起 来,正在深刻影响着图书出版和课堂 教学。作为传统微课的升级版和新载 体, “码书码课”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码书”就是纸介图书与二维码、 微课结合的产物,具备融媒体的基本 特征,即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就可 以观看课程,实现各种资源的链接。 因此,“码书”天然具有了线上与线下 结合的属性,是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 联结的产物。 “码书码课”的设计开发,不仅是 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地 “学”,而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 径之一。通常而言,教师专业发展需 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 “上课”中成长,教师要脚踏实地上好 每一堂课,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努力 实现课堂上学生与教科书、学生与教 师及其他伙伴、学生与自己内心的相 遇和对话。第二个阶段是在“研课”中 成长,教师要不断对自身教学实践进 行反思、不断对教学规律、教学经验进 行提炼,不断整合他人经验,从而实现 自身专业能力和水平的螺旋式上升。 第三个阶段是在“创课”中成长,这时 的教师已经能够充分且客观地理解课 程、认识自我,能够提出自己的教学主 张,从而具备能力可以构建凝聚教师 自身独特魅力、深邃思考的“教师课 程”。教师开发“码书码课”就属于第 三个阶段,其实质是教师隐性经验显 性化、系统化、课程化的过程。 教师在开发“码书码课”的过程 中,将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比如,教师 要开发一本高质量的“码书”,单纯靠 萃取自身隐性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 须跳出固定思维和小圈子,提高站位, 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学习和更广泛的实 践经验借鉴。对于理论学习来说,教 师主要通过数据库检索和互联网搜索 引擎的检索功能,获取有价值的学术 信息,进而实现特定主题“滚雪球”式 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是一个目标性 极强的专业累积过程,也是专家智慧 形成的过程。 开发“码书码课”是一个不断创新的 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 中跳出来,研究教材、研究技术、研究学 生、研究自己,甚至要研究政策、研究管 理、研究学校、研究趋势、研究心理学,从 而转变成为“研究型专家教师”。 “码书”的开发是一个信息技术综 合应用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懂得如何 收集素材、加工素材,以及如何进行视 频录制或拍摄等,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 易。开发“码书码课”的过程也将提升 教师对时代发展、教育发展、技术创新 发展的敏锐度,提升自身信息素养。 与此同时,“码书”开发在促进教 师科学表达能力提升、促进教师教学 不断改革创新等方面亦多有裨益。 作为传统微课的升级版和新载 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码 书码课”将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进 行链接,必将继续推动教育教学的改 革与创新。 (作者分别系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 育学院副院长、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 教科室主任) “码书码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武丽志 李玉平 在遵循学校历史发展的轨迹上, 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 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为指导,武 汉洪山小学以“体验教育”为特色,确 立“生命因体验而精彩”的办学理念, 构建“5T 体验教育”,让学习成为一次 次精彩的“生活体验之旅”。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 学习成为一件有意思的事? 让校园文化会说话。校园是为儿 童设计的,也一定要让儿童参与其 中。学校在进行调研后,将校园里的 一景一物设置成“体验乐园”:童话乐 园、魔法大道、开心农场、童心牧场、雨 水之旅……畅游校园,仿佛在童话世 界里徜徉。像这样的童年体验,必定 能成为孩子们人生最美好的怀念。 如何让这些校园里的文化会说 话,成为孩子学习的资源,学校尝试对 学校文化进行可视化开发。一景一课 程,或是一景多课程,将视频生成二维 码,让孩子可以随时扫描了解这些文 化背后的知识。 让课程开发更有趣。校园文化是 一种隐性课程,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 着师生。而学校课程是“体验教育”实 施最重要的显性载体,游戏更是童年 最美好的体验。2013年开始,学校启 动“儿童游戏校本课程开发”,搜集、整 理、推广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同时, 将游戏融入学科教学中,编写了《体育 游戏》《音乐游戏》《玩数学》等系列校 本教材。 2015年,学校教师开启微课程制 作,体育教师柳田牛将体育游戏与微课 程结合,利用业余时间,请学生把游戏 一个一个地演示,录成视频,然后上传 到网络,一方面指导孩子怎么玩,另一 方面向同行分享如何教。一时间,柳田 牛成了“网红”教师。2017年 3月,他创 编的码书《让孩子们玩到嗨—体育创 意游戏100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 出版。在这本书里,每一个游戏生成一 个二维码,再加上学生手绘的游戏插 图,附上游戏方法与规则介绍,就成了 一本码书,码书里承载的码课,哪里不 会扫哪里,想玩什么扫什么。码书码课 开创了互联网时代新的学习体验,师生 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柳田牛的课程开发之路,在学校竖 立了方向标,吸引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 到课程开发中来。我们从游戏课程出 发,收获的不仅有课程体系的建构,还 有教师在专业成长上的努力与实践。 让课堂研究更有力。2013 年,学 校启动课堂改革,推进小组合作学 习。要想突破课改的壁垒,需要提供 专业的理念引领、有力的技术支撑、有 效的评价指导,以及持续的跟踪改 进。如何让课堂改革也能成为一件有 意思的事,我们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一是梳理合作策略,形成策略资 源库。我们从课堂文化的建设到合作 技能的运用,整理成若干小策略,指导 教师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指导。教师全 员培训,参与体验式培训,学会策略的 运用。 二是合作策略可视化,形成“码书 码课”。每学期,我们会对教师进行合 作学习文化与策略的培训。而随着新 教师的不断加入,如何才能减少培训 的损耗?于是,教师将合作学习的策 略拍成了微视频,制作成《合作学习 36计》“码书”。 三是建设课程培训馆,实现即学 即练。教师可以一边看视频,一边进 行演练,掌握合作的策略,在课堂上灵 活运用。同时,我们建设了师生课程 培训馆,四周都是各种课程的海报,师 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自主扫 描学习。 让教育评价更温暖。在洪山小 学,每个孩子从入校开始就有一个二 维码,这个二维码会伴随他们6年的 学习,这是我们为孩子建立的“云端上 的成长”档案袋。 档案袋建起来以后,教师就可以 随手拍随手传,家长扫一扫孩子的二 维码,就可以看到孩子在学校的照片, 还可以通过账号和密码登录查看孩子 成绩,成绩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教师的 评价文字,也可以是语音或视频。 为了更有意思的学习,是一种目 标,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终其一生,教育 者都要追寻让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好玩 有趣的目标,既成就孩子,也成就自己。 (作者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 山小学校长) 让学习成为生活体验之旅 叶丹

现代课堂 - chinateacher.com.cn · 5月11日至12日,课改中国行走进河南南 阳;5月17日至18日,第六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 移师厦门;5月24日至25日,创课进校园第六站

  • Upload
    others

  • View
    2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现代课堂 - chinateacher.com.cn · 5月11日至12日,课改中国行走进河南南 阳;5月17日至18日,第六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 移师厦门;5月24日至25日,创课进校园第六站

尚俊杰

叶 丹

武丽志

李玉平

主编:韩世文 电话:010-82296730 编辑:钟原 电话:010-82296569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周刊现代课堂现代课堂建 设 新 课 堂

4版2019年6月5日

学习科学是国际上近 30 年来发

展起来的关于教与学的跨学科研究领

域,涉及教育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

生物医学等众多研究领域。简单地

说:“人是如何学习的?如何促进有效

的学习?”

学习科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用

学习科学的知识来重新设计我们的课

堂和其他学习环境,从而使学习者能

够更有效和更深入地进行学习。

教师开展教学要有自己的规划,把

人类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与教学相结

合,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了解学习过程。

从依靠经验到依靠科学,最终我们希望

在脑、心智和真实情境教学之间架起桥

梁,用基础的方法去研究课堂。

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正在应用于

课堂教学。由匹兹堡大学劳伦教授所

创立的学习研究所已经开始尝试使用

课堂讨论分析工具帮助中小学教师反

思和提高课堂讨论效果,能够针对一节

或追踪多节课堂讨论进行深度分析。

2017 年,国务院颁布了《新一代

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体现出国家对人

工智能的重视。对于教育来说,能不

能把人工智能的最新技术与教育结合

起来?

所以在我看来,未来的学习应该

是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基于脑科学的

学习、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

如何让学习更快乐?加拿大学者

巴格利曾经分析了 2004 年到 2012 年

期间发布的《地平线报告》,先后提出

37 项影响未来教育的新技术,7 项技

术被后期的 4 份地平线报告证实,其

中一项就是基于游戏的学习。

游戏有三层核心教育价值:游戏

精神、游戏思维、游戏动机。其中,游

戏动机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

观。在游戏时,儿童是自发的、自由

的、无拘无束的,而这正是人本主义心

理学家所理解的创造的基本条件。

所谓游戏思维,指的是将游戏或

游戏元素、游戏机制等应用到一些非

游戏情境中。

2014 年 1 月 27 日,微信红包正式

上线。从除夕20时至初一16时,参与

抢红包的用户超过 500 万,抢红包

7500万次;2015年除夕当日微信红包

收发总量达10.1亿次。

所谓游戏精神包括两点:第一,游

戏是假的,但人们对待游戏是非常认真

的;第二,游戏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

游戏动机是最基础也最具操作性

的,它强调利用游戏来激发学习动机;

游戏思维则表示超脱出游戏形式,强

调将非游戏的学习活动设计成“游

戏”;而游戏精神则是最具教育价值

的,强调学习者以对待游戏的精神和

态度来对待学习过程和结果。三者的

核心联系就是深层内在动机。

我们十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游戏化

学习研究,近年来主要面向小学数学

学科,结合认知神经科学和教育学研

究成果,开展基于学习科学视角的游

戏化学习研究。此项研究以学习科学

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设计应用于小

学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探究数学学

习发生的脑机制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的手段。

未来已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的背景下,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

提高游戏化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模式,

提升游戏化教学效果;把握教材内容,

契合游戏精神。同时,创设以学生为

主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深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这个 5 月,对于中国教师报而言注定是收

获感动的季节。

一个月连续开展五场大型公益活动,其中

主办的三场——

5月11日至12日,课改中国行走进河南南

阳;5月17日至18日,第六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

移师厦门;5月24日至25日,创课进校园第六站

走进武汉洪山小学。活动规模分别是 900 人,

350人,800人。场场爆棚,精彩纷呈,感动满满!

感动,通常是从报名工作一启动就开始的。

刚刚结束的“创课进校园”活动中,河南驻马店一所

学校要报名70位教师,几乎是全校教师都要参会,

我们最终还是婉拒了,原则上每校不超过10人,这

样可以给更多学校的教师留出学习的机会。

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所学校。于是,在主会

场之外又增设了一个分会场。参会人数从650

人一下增加到800人。

河南南阳示范区教育局局长焦松涛得知

“创课进校园”的活动信息后,早早确定了参会

名额,组织全区 60 多名校长和教师赴武汉参

会。他个人虽然没能到会,但每天转发参会教

师在工作群内分享的学习心得。他特意向中国

教师报表达了谢意:“这样高品质的活动充分点

燃了教师的学习热情。”

“为了更有意思的学习”是“创课进校园”第

六站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来自台湾的吴慧

琳博士把自己变成孩子,呈现了一节让孩子用

身体感受音乐节律的统整性音乐课。我认为,

这节课值得年轻教师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

同样围绕这一主题——

洪山小学校长叶丹以渐进式的创变之旅把

整个校园变成了一座可体验、可扫码的课程

馆。李玉平老师在报告中说,我们要做点好玩

的教育。叶显发教授在评课中说,我们的老师

上课总是“太正经”。尚俊杰院长在讲座中说,

没有人可以拒绝游戏,游戏化学习会使学习更

科学、更好玩、更有效。还有许多触动心灵的理

念,都可以拿来照应当下的教学。只要你愿意

改变,就可以就此列出专属于自己的改进清单。

感动还来自会议结束之后。每次会议结束,都

有不少参会教师第一时间写下自己的心得、感动。

安徽省太和县教师张奔这样写道:“这是一

次有态度的会议。这里所讲的态度是做事时所

反映出来的用心的感觉。从‘小导游’对学校的

介绍到学校教师的接待、指引,从家长志愿者的

协助到活动内容的创新设计和衔接,包括饮用

水的摆放、主持人的各项提示、会场的布置等,

都体现了主办方中国教师报以及承办方武汉洪

山小学工作上的周密、周到。两天的学习,我带

回了对‘为了更有意思的学习’的思考,带回了

‘合作学习36计’的方法,带回了课程开发的理

念,带回了体验@未来的意识,也希望我认识上

的提高能带来教学上的转化。”

武汉,乃宜学之地,辽阔而热烈;洪山小学

是课改进入下半场的风口之地,润泽而唯美。

生活中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显然,“创课进

校园”走进洪山小学,走对了!

中国教师报愿做一线教师“教育改进”的燃

灯人,我们办报纸努力办出可读的内容,我们办

会议竭力办出有料有趣的会议,但这不是目的,

目的是唤醒更多教师加入“教育改进”的行列。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选择主动做出改

变。“我愿意”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三个字。

一次会议的影响力毕竟是有限的,一位优

秀的教师也不可能通过每天参加会议去完成成

长,真正的成长是“我愿意”行动。

如果说阅读是最好的扎根方式,那么反思

是最好的成长方式。当我们散作满天星的时

候,在各自的领地,捧读一本书,投身改进行动,

然后反思,并将反思作为改进的一部分。如果

更多教师开始以“微创新”深化课堂教学的“一

厘米”之变,如果“创课”真正成为每一位教师的

态度,如果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创课”的主人,那

么,教育可期,未来可期,中国可期!

如约而至的学习热情似火,各自散去时的

样态如星。火与星都是美好的教育隐喻,都能

给人带来光亮和温暖。

5 月,有一群教师,他们恋上一座城,爱上

一所校,迷上一张报!

专家观点

学习可以更科学更快乐□ 尚俊杰

课改的燃灯者□ 本报记者 褚清源

记者手记创课:让学习更有意思

5 月 24 日至 25 日,“创课进校园”公益活动第六站走进武汉洪山小学,会议主题锁定“为了更有意思的学习”,多位专家与名师通过不同方式解读了何为“有意思的学习”——本期,周刊为大家呈现专家的精彩观点、名师的教学反思,展现部分参会者的观课笔记和参会感言,全方位展示“有意思的学习”成果。

特别策划

随着智能手机特别是微信等包含

扫码功能的 APP 广泛应用,“扫码”已

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

“互联网+”的催化作用下,知识的载体

将不再是书本那么简单,各类数字学

习资源、各类电子数字产品、各式学习

方式,将有机结合成新型教育融媒体。

“码书码课”通过二维码将图书和

微课联系起来,将线上与线下联系起

来,正在深刻影响着图书出版和课堂

教学。作为传统微课的升级版和新载

体,“码书码课”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码书”就是纸介图书与二维码、

微课结合的产物,具备融媒体的基本

特征,即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就可

以观看课程,实现各种资源的链接。

因此,“码书”天然具有了线上与线下

结合的属性,是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

联结的产物。

“码书码课”的设计开发,不仅是

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地

“学”,而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

径之一。通常而言,教师专业发展需

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

“上课”中成长,教师要脚踏实地上好

每一堂课,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努力

实现课堂上学生与教科书、学生与教

师及其他伙伴、学生与自己内心的相

遇和对话。第二个阶段是在“研课”中

成长,教师要不断对自身教学实践进

行反思、不断对教学规律、教学经验进

行提炼,不断整合他人经验,从而实现

自身专业能力和水平的螺旋式上升。

第三个阶段是在“创课”中成长,这时

的教师已经能够充分且客观地理解课

程、认识自我,能够提出自己的教学主

张,从而具备能力可以构建凝聚教师

自身独特魅力、深邃思考的“教师课

程”。教师开发“码书码课”就属于第

三个阶段,其实质是教师隐性经验显

性化、系统化、课程化的过程。

教师在开发“码书码课”的过程

中,将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比如,教师

要开发一本高质量的“码书”,单纯靠

萃取自身隐性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

须跳出固定思维和小圈子,提高站位,

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学习和更广泛的实

践经验借鉴。对于理论学习来说,教

师主要通过数据库检索和互联网搜索

引擎的检索功能,获取有价值的学术

信息,进而实现特定主题“滚雪球”式

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是一个目标性

极强的专业累积过程,也是专家智慧

形成的过程。

开发“码书码课”是一个不断创新的

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

中跳出来,研究教材、研究技术、研究学

生、研究自己,甚至要研究政策、研究管

理、研究学校、研究趋势、研究心理学,从

而转变成为“研究型专家教师”。

“码书”的开发是一个信息技术综

合应用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懂得如何

收集素材、加工素材,以及如何进行视

频录制或拍摄等,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

易。开发“码书码课”的过程也将提升

教师对时代发展、教育发展、技术创新

发展的敏锐度,提升自身信息素养。

与此同时,“码书”开发在促进教

师科学表达能力提升、促进教师教学

不断改革创新等方面亦多有裨益。

作为传统微课的升级版和新载

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码

书码课”将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进

行链接,必将继续推动教育教学的改

革与创新。

(作者分别系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

育学院副院长、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

教科室主任)

“码书码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武丽志 李玉平

在遵循学校历史发展的轨迹上,

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

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为指导,武

汉洪山小学以“体验教育”为特色,确

立“生命因体验而精彩”的办学理念,

构建“5T体验教育”,让学习成为一次

次精彩的“生活体验之旅”。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

学习成为一件有意思的事?

让校园文化会说话。校园是为儿

童设计的,也一定要让儿童参与其

中。学校在进行调研后,将校园里的

一景一物设置成“体验乐园”:童话乐

园、魔法大道、开心农场、童心牧场、雨

水之旅……畅游校园,仿佛在童话世

界里徜徉。像这样的童年体验,必定

能成为孩子们人生最美好的怀念。

如何让这些校园里的文化会说

话,成为孩子学习的资源,学校尝试对

学校文化进行可视化开发。一景一课

程,或是一景多课程,将视频生成二维

码,让孩子可以随时扫描了解这些文

化背后的知识。

让课程开发更有趣。校园文化是

一种隐性课程,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

着师生。而学校课程是“体验教育”实

施最重要的显性载体,游戏更是童年

最美好的体验。2013年开始,学校启

动“儿童游戏校本课程开发”,搜集、整

理、推广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同时,

将游戏融入学科教学中,编写了《体育

游戏》《音乐游戏》《玩数学》等系列校

本教材。

2015 年,学校教师开启微课程制

作,体育教师柳田牛将体育游戏与微课

程结合,利用业余时间,请学生把游戏

一个一个地演示,录成视频,然后上传

到网络,一方面指导孩子怎么玩,另一

方面向同行分享如何教。一时间,柳田

牛成了“网红”教师。2017年3月,他创

编的码书《让孩子们玩到嗨——体育创

意游戏100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

出版。在这本书里,每一个游戏生成一

个二维码,再加上学生手绘的游戏插

图,附上游戏方法与规则介绍,就成了

一本码书,码书里承载的码课,哪里不

会扫哪里,想玩什么扫什么。码书码课

开创了互联网时代新的学习体验,师生

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柳田牛的课程开发之路,在学校竖

立了方向标,吸引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

到课程开发中来。我们从游戏课程出

发,收获的不仅有课程体系的建构,还

有教师在专业成长上的努力与实践。

让课堂研究更有力。2013 年,学

校启动课堂改革,推进小组合作学

习。要想突破课改的壁垒,需要提供

专业的理念引领、有力的技术支撑、有

效的评价指导,以及持续的跟踪改

进。如何让课堂改革也能成为一件有

意思的事,我们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一是梳理合作策略,形成策略资

源库。我们从课堂文化的建设到合作

技能的运用,整理成若干小策略,指导

教师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指导。教师全

员培训,参与体验式培训,学会策略的

运用。

二是合作策略可视化,形成“码书

码课”。每学期,我们会对教师进行合

作学习文化与策略的培训。而随着新

教师的不断加入,如何才能减少培训

的损耗?于是,教师将合作学习的策

略拍成了微视频,制作成《合作学习

36计》“码书”。

三是建设课程培训馆,实现即学

即练。教师可以一边看视频,一边进

行演练,掌握合作的策略,在课堂上灵

活运用。同时,我们建设了师生课程

培训馆,四周都是各种课程的海报,师

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自主扫

描学习。

让教育评价更温暖。在洪山小

学,每个孩子从入校开始就有一个二

维码,这个二维码会伴随他们 6 年的

学习,这是我们为孩子建立的“云端上

的成长”档案袋。

档案袋建起来以后,教师就可以

随手拍随手传,家长扫一扫孩子的二

维码,就可以看到孩子在学校的照片,

还可以通过账号和密码登录查看孩子

成绩,成绩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教师的

评价文字,也可以是语音或视频。

为了更有意思的学习,是一种目

标,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终其一生,教育

者都要追寻让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好玩

有趣的目标,既成就孩子,也成就自己。

(作者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

山小学校长)

让学习成为生活体验之旅□ 叶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