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4-3《神鵰俠侶》復仇書寫意涵 1  《神鵰俠侶》復仇書寫意涵 張慧萍 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一年級 摘要 中國傳統武俠人物的形象於近代產生了轉變,除了打破社會的不公正外,也 出現了蘊情於俠中的情景。金庸在武俠小說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坊間多有研究 金庸小說的作品。他所著的《神鵰俠侶》一書,即是以「情」為代表的作品。因 此,現今研究《神鵰俠侶》的論文多半從「情」字著手,分析其內的人物意涵, 而本篇論文則希望可以從人物的復仇觀點進行探究。先以作品中人物的復仇手段 及意識,去帶出背後所蘊含的復仇意念,並根據人物復仇的兩種思想意涵,去書 寫其背後的復仇觀,藉此解構傳統性別規範之外,同時也宣揚武林的俠義精神。 關鍵詞:《神鵰俠侶》、復仇意識、俠義精神、金庸

《神鵰俠侶》復仇書寫意涵nhulit2.nhu.edu.tw/files/archive/652_d0cd26dc.pdf · 此,現今研究《神鵰俠侶》的論文多半從「情」字著手,分析其內的人物意涵,

  • Upload
    others

  • View
    12

  • Download
    5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4-3《神鵰俠侶》復仇書寫意涵

    1  

    《神鵰俠侶》復仇書寫意涵

    張慧萍

    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一年級

    摘要

    中國傳統武俠人物的形象於近代產生了轉變,除了打破社會的不公正外,也

    出現了蘊情於俠中的情景。金庸在武俠小說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坊間多有研究

    金庸小說的作品。他所著的《神鵰俠侶》一書,即是以「情」為代表的作品。因

    此,現今研究《神鵰俠侶》的論文多半從「情」字著手,分析其內的人物意涵,

    而本篇論文則希望可以從人物的復仇觀點進行探究。先以作品中人物的復仇手段

    及意識,去帶出背後所蘊含的復仇意念,並根據人物復仇的兩種思想意涵,去書

    寫其背後的復仇觀,藉此解構傳統性別規範之外,同時也宣揚武林的俠義精神。

    關鍵詞:《神鵰俠侶》、復仇意識、俠義精神、金庸

  • 2015 第三十四屆南區八校中文系碩博士生論文研討會 1205

    2  

    一、前言

    在民國建立(1912)以前,社會上並無「武俠小說」一詞。1最早以唐傳奇

    為雛形,逐漸演化出其後的武俠脈絡。此時期最著名的豪俠小說即是杜光庭的〈虯

    髯客傳〉,此篇小說並沒有展現那些特異的功夫本領,作者著意表現的是三個俠

    客所共有的識大體、明大局,在大節上表現出的過人膽識,做出的驚人之舉。2其

    塑造的「風塵三俠」形象,亦成為後代武俠人物的經典樣貌,金庸曾稱〈虯髯客

    傳〉是中國武俠小說的鼻祖3。

    宋元話本中的豪俠小說,嚴格劃分起來,和公案小說是不可分的,如《萬秀

    娘仇報山亭兒》、《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等是兼合「公案」

    與「豪俠」的作品。4這時的小說題材貼近生活,豪俠人物一般都是來自於平民

    百姓,反映出強烈的現實層面。

    到了明代出現所謂的英雄小說,最為眾人熟悉的莫過於《水滸傳》。其內容

    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英雄好漢形象,是一出綠林豪傑的忠義悲歌,在中國小說

    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5這些英雄傳奇作品,所寫的大多有一定的史實依據,但

    內容主要采自民間傳說,著重於英雄事蹟的描述和人物性格的刻畫。6劉玉華曾

    言:「《水滸傳》可以說是古代寫實型俠義小說的集大成者。」7

    而清代的俠義小說,往往與公案故事連在一起,形成俠義公案小說,如石玉

    昆的《三俠五義》與《施公案》。8有別於之前的俠義類小說,此時在描述武打場

    景上,寫作的技巧大幅躍進,內容更為出色。

                                                           1 葉洪生、林保淳:《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5 年 6 月 1 日初版),

    頁 3。

    2 喬力:《打開中國文學史之小說【明朝以前】》(台北:永續圖書有限公司,2009 年 4 月),頁

    59。

    3 梁守中:《武俠小說話古今》(台北:遠流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 年 1 月),頁 2。

    4 喬力:《打開中國文學史之小說【明朝以前】》,頁 81。

    5 喬力:《打開中國文學史之小說【明朝以前】》,頁 132。

    6 喬力:《打開中國文學史之小說【明朝以前】》,頁 131。

    7 劉玉華:《金庸《倚天屠龍記》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年),頁 9。 8 劉玉華:《金庸《倚天屠龍記》研究》,頁 9。

  • 4-3《神鵰俠侶》復仇書寫意涵

    3  

    陳平原因此認為清代俠義小說是武俠小說真正成形的標誌;而唐宋明豪俠小

    說是武俠小說的先驅。9 

    綜上述所論,可以得知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人們一直懷抱著「武俠夢」,藉

    著英雄豪傑們的俠義精神,擺脫生活面臨的壓迫,快意恩仇。到了近代,市面上

    更是充斥著大量的武俠風,中國傳統武俠人物的形象也面臨了轉變,除了打破社

    會的不公正外,也出現了蘊情於俠中的情景。

    其中,尤以金庸為大家。舒國治曾云:「金庸所著十餘部武俠,寫人物情態,

    則栩栩如在眼前;寫故事,則奇中有致;以其體制完整、起束周全,堪稱近代武

    俠小說集大成者。」10

    自 1955 年起,金庸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連載以來,11其

    創作的武俠作品皆讓眾人為之瘋狂。雖然戒嚴時期被全面查禁,但坊間仍偷偷流

    傳著其文本,解禁之後,金庸小說更是廣為流傳。

    其中最為出色的作品,莫過於「射鵰三部曲」,包含《射鵰英雄傳》、《神鵰

    俠侶》、《倚天屠龍記》三部作品,合計三百餘萬字,此套書可謂一脈相傳,但描

    寫的重心卻又各不相同。《射鵰》重視「俠」、《神鵰》重「情」而《倚天》重「人

    性」,三者看似毫無關係,卻皆以民族主義思想貫串全書12,情節的安排可謂絲絲

    入扣。

    金庸長於情節描寫及人物刻畫13,倪匡曾云:「《神鵰》從頭到尾,整部書都

    在寫一個『情』字。『問情是何物』,是全書的主旨。」14故現今研究《神鵰俠侶》

                                                           9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頁 71-72。 10 舒國治:《讀金庸偶得》(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 7 月 16 日三版),頁

    13。 11 顏振宇:《《神鵰俠侶》中楊過的心理創傷與療癒》(新北:華梵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12 年),頁 2。 12 董千里:《金庸小說評彈》(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97 年 8 月),頁 118。 13 舒國治:《讀金庸偶得》,頁 15。 14 倪匡曾云:「《神鵰》從頭到尾,整部書都在寫一個『情』字。『問情是何物』,是全書的主

    旨。書中所寫的各種男女之情,各種不同性格的人所遇到的不同愛情,有的成為喜劇,有的

    成為悲劇,可以說從來沒有一部小說中,有這麼多關於愛情的描寫。《神鵰》中不但有『情

    花』可以致人於死,也有『黯然銷魂掌』成為至高無上的武功。甚至到結尾時,還有郭襄暗

    戀楊過的小女兒之情。《神鵰》是一部『情書』,對愛情描寫之細膩,在金庸其他作品之中,

    甚至找不到差可比擬的例子。」(引自倪匡:《我看金庸小說》,台北,遠景出版社,1980

  • 2015 第三十四屆南區八校中文系碩博士生論文研討會 1205

    4  

    的論文多半從「情」之一字著手,但本篇論文則希望可以從文中人物的復仇意識

    進行探究,在文本當中,復仇情節亦是推動故事進行不可或缺的一環,裡面復仇

    的角色刻畫都相當鮮明有力。

    《論語˙憲問》中曾提及:「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15可見就連有聖人之稱的孔子,亦是贊同以正當的方式

    復仇。本文將文本中的具有復仇動機的的角色一一舉出,並根據他們的復仇手法

    及最後的結局,來分析角色背後的復仇思想意涵。大致可將其復仇思想分為兩大

    類,一是解構傳統性別的規範,二是宣揚武俠正義的精神。由於金庸作品的版本

    眾多,為了避免混淆,主要以金庸的「修訂本」16為重心。 

    二、解構傳統性別規範

    復仇,是被害者向加害者尋求報復的一種舉動。這種行為的背後,皆蘊藏了

    特殊的意涵。文本中的復仇思想大致可區分為兩大類:一、為己復仇,主要是指

    個人自身在遭受別人的欺凌、誣陷和謀害後,被迫採取的復仇行動。17這種復仇

    的描寫,於文本中多運用在性別規範上,作者藉由描述人物的行為舉止,推翻傳

    統的社會框架。二、為親人復仇,指某人在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兒、族

    人等親屬遭受別人的欺凌、污辱和殺戮時,所進行的一種報仇雪恨行為。自古以

    來,為親人復仇被看作是人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18由此可知,在中國傳統

    的思潮中,對於忠孝非常看重,作者在描述武林的倫理規範上亦是多加參照。當

    親人被謀害時,若不為其出頭,反而會被武林人士所鄙視,這也構成了冤冤相報

    的概念。作者在撰寫此種復仇意識時,其實也是為了表達他心目中的武林正義,

    之後會再就此詳加描述。

                                                                                                                                                               年,頁 33~34。)

    15 (宋)邢昺:《論語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 景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刻本),卷 14,頁 13 下。

    16 金庸作品的版本,簡言之分作三個時期:第一是包含早期載於報章雜誌上或坊間列印及台灣盜印的「舊本」;第二是金庸自 1973 年開始,歷時近十年修訂的「修訂本」;第三是金庸自1999 年開始對其作品進行第二次修改的「新修版」。(引自楊芸芳:《沈淪與解脫:《天龍八部》的悲劇意識》,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頁 11。)

    17 王建平:〈《水滸傳》與《聊齋誌異》中復仇描寫比較〉(山東:蒲松齡研究雜誌編輯部,2005年,第 02 期),頁 95。

    18 王建平:〈《水滸傳》與《聊齋誌異》中復仇描寫比較〉(山東:蒲松齡研究雜誌編輯部,2005年,第 02 期),頁 95。

  • 4-3《神鵰俠侶》復仇書寫意涵

    5  

    舊時的社會風俗,主要是以父權思想為主。但文本打破了傳統的觀念,試圖

    在不拘小節的武林人士身上重新規劃出另一種男女平等的思潮。除此之外,作者

    對於傳統的婚姻制度十分不以為然,也藉著小說中的人物,表達出對於封閉禮教

    的不滿。以下將區分為兩類做介紹。

    (一)顛覆男尊女卑

    在文本當中,復仇最為慘烈的代表,非裘千尺莫屬。裘千尺一開始出場時的

    形象既凶悍又可憐。「只見一個半身赤裸的禿頭婆婆盤膝坐在地下,滿臉怒容,

    凜然生威。」19這時候的她身上仍充滿了層層謎團,雖然手腳筋被挑斷,困居地

    穴十餘年,仍不放棄生的希望,依靠著一棵因風吹落的而形成的棗子樹,頑強的

    存活著,甚至練成一門口噴核棗釘的功夫。會讓她就算面臨種種困境,亦不放棄

    生命的動力就在於她對丈夫的恨意,以及復仇的決心。 

    可事出必有因,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必須先提及她與公孫止的悲慘婚姻。 

    愛情容不得壓迫,容不得頤指氣使、發號施令的語調。20

    在他們的婚姻中,裘千尺始終是占有領導地位的人。裘千尺對公孫止的好是

    無庸置疑的,但是她對公孫止的態度,卻不像是傳統婚姻中妻子對丈夫的態度。 

    ……他十八代祖宗不積德的公孫止,他這三分三的臭本事,那一招那一式

    我不明白?這也算大英雄?他給我大哥做跟班也還不配,給我二哥去提便

    壺,我二哥也一腳踢得他遠遠地。21

    這時夫妻倆早已決裂,但從裘千尺的咒罵中,不難發現她內心深處其實是瞧

    不起公孫止的,有哪個男子能夠忍受這樣的妻子?更何況傳統禮教的觀念是以夫

    為尊,這要他如何接受裘千尺的控制欲?就連楊過都心有戚戚焉:「定是你處處

    管束,要他大事小事都聽你吩咐,你又瞧不起她,終於激得他生了反叛之心。」

    22因此,當符合傳統女性形象,溫柔婉約的柔兒出現時,公孫止的出軌也就不那

    麼令人意外了。 

                                                           19 金庸:《神鵰俠侶》,頁 758。

    20 瓦西列夫著,趙永穆譯:《情愛論》(台北:人間出版社,1988 年 9 月 20 日),頁 316。

    21 金庸:《神鵰俠侶》,頁 770。 22 金庸:《神鵰俠侶》,頁 770。

  • 2015 第三十四屆南區八校中文系碩博士生論文研討會 1205

    6  

    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情感的投射,公孫止不只在柔兒的身上找尋裘千尺所欠缺

    的女性特質,亦是在找尋他被壓迫的自由。 

    不過傳統中國女性的下場是什麼呢?柔兒被裘千尺丟入了情花叢中,而心愛

    的情郎為了解藥,狠心的殺了她。在文本中可以發現,傳統的女性是無聲的,她

    們無聲的出現,默然的死去,唯一留下的印象只有溫柔和順罷了。 

    特異獨行的裘千尺則打破女性的刻板印象,她驕傲、暴躁、武功又比公孫止

    來得高,對她來說丈夫才是附屬品,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下,她才是這場婚姻的

    主人。可是這種顛覆傳統的女性,卻不被人所喜愛,公孫止就用外遇表達他內心

    的不滿。 

    這段婚姻由裘千尺開始,最後也由她做結束: 

    公孫止不知這荒山之巔有此孔穴,飛奔來時終於踏上了陷阱。但他垂死尚

    要掙扎,揮出長袍想拉住裘千尺的坐椅,以便翻身而上,豈之一拉之下,

    兩人一起摔落。想不到兩人生前切齒為讎,到頭來卻同刻而死,同穴而葬。

    這一跌百餘尺,一對生死冤家化成一團肉泥,你身中有我,我身中有你,

    再也分拆不開。23 

    這樣慘烈的結局,想來也是裘千尺料想不到的。對於這對怨偶來說,生生世

    世都得陪伴在對方的身邊,應該是最殘酷的一件事情吧!作者巧筆一揮,讓原本

    籌謀許久的復仇大計頓時變成了一場笑話。 

    作者藉著裘千尺這個角色,翻轉了男女性別的地位,讓女性成為文本中重要

    的一角,推動小說內容的進行。男主外女主內已不再是定律,突破傳統限制的女

    性早已越來越多,不容忽視。 

    (二)逃離婚姻制度

    中國傳統的觀念是:男大當娶,女大當嫁。但這裡的嫁娶卻無關乎主角的意

    願,反而得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傳統禮制的規範下,愛情似乎無關輕重。 

    但愛情並不是這麼容易就可以受控制,也不能一味的壓抑。情不知所起,一

    往而深。若這是放在兩個年紀相當的青年男女身上,或許可以成為一段佳話。但

                                                           23 金庸:《神鵰俠侶》,頁 1304-1305。

  • 4-3《神鵰俠侶》復仇書寫意涵

    7  

    若放在一個有婦之夫的身上,只能註定成為悲劇。 

    武三通是前大理國的大將軍,更是一燈大師的四大弟子之一,他曾經有著一

    般人所無法觸及的崇高身分,還有一段婚姻。可是這段婚姻嚴格說起來並不是他

    心之所嚮。這也造成了他從未嚐過愛的滋味,只是遵照長輩的期盼娶了武三娘。 

    武三娘可說是中國傳統女性的代表形象,自嫁給了武三通,就一心一意的照

    顧他的生活起居,兩人之間雖然沒有濃情蜜意,卻也可說是相敬如賓,如果兩人

    就這樣相處下去,未必不是一對傳統夫妻的典範。但作者卻偏偏在兩人之間插入

    了一名養女──何浣君。 

    《孟子˙離婁上》有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24武三通夫婦自結褵數

    載以來,始終沒有生下一男半女。雖然武林人士大多不拘小節,但對於子嗣問題

    仍是相當看重。正巧此時他們遇到孤苦無依的何浣君,一時心生憐憫,就收養了

    她。殊不知,原本平靜的生活,竟會因此變了調。 

    武三娘說了情由,黯然嘆息,心想:「這番話只能說到這裡為止,別的話

    卻是不足為外人道了。」原來何浣君長到十七八歲時,亭亭玉立,嬌美可

    愛,武三通對她似乎已不純是義父義女之情。25 

    武三娘本就不是以容貌著稱的美女,在經歷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婚姻生活

    後,更是顯得平庸無奇。相對之下,新收的義女卻是一天比一天出落的更加美麗

    動人,那種青春年少的活力不知不覺吸引住了武三通的目光。最早令武三通動心

    的,就是何浣君的容貌。 

    瓦西列夫在《情愛論》中曾提及:「墜入情網的人起初往往體驗到一種深

    刻的快樂,他不願意告訴任何人。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他的感情對象

    身上。但是,剛剛萌芽的愛情逐漸變成一種痛苦的情感體驗。他竭力想要

    表白自己的感情,求得對方的回報。」26 

    原本不懂愛的人,一旦打開了愛的開關,便會陷入無法自拔的地步。但在社

                                                           24 (宋)孫奭:《孟子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 年景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刻本,

    卷四),頁 15。 25 金庸:《神鵰俠侶》,頁 24。 26 瓦西列夫著,趙永穆譯:《情愛論》(台北:人間出版社,1988 年 9 月 20 日),頁 302。

  • 2015 第三十四屆南區八校中文系碩博士生論文研討會 1205

    8  

    會體制中,武三通是何浣君的義父,若要跟她表露自身的心意,卻是萬萬不可。

    因為這牽涉到倫理的問題,愛跟倫理兩相衝突之下,他只能選擇將這種亂倫的情

    感埋藏在自己的心底。 

    可是這種不容於世的感情,又豈是如此簡單就能壓抑的了?尤其大家都住在

    同個屋簷之下,對於武三通的異樣,他的枕邊人武三娘應當是最早發現端倪的一

    位。但在傳統社會中,並沒有女人的地位,她們始終是沉默的一群。不是她們不

    想發聲,而是父權體制的社會並沒有讓女性發聲的空間,武三娘只能任由事情發

    展下去。 

    後來,何浣君愛上了陸展元,這件事情給了武三通很大的打擊。在他的內心

    深處其實有個隱密的心願,就是希望何浣君不要出嫁,一直以義女的身分待在他

    身邊,故而就算何浣君已屆適婚之齡,他也沒有替她相看人家。只是人算不如天

    算,何浣君偶然間遇見了少年有為又風度翩翩的陸展元,一見即為之傾心。雙方

    情投意合之下,決定要結為夫妻。 

    以他武林豪俠的身分,自不能有何逾份的言行,本已內心鬱結,突然見她

    愛上了一個江南少年,竟是狂怒不能自己。27 

    武三通的怒氣,不只是為了義女居然愛上了別人,更是壓抑了許久的感情一

    口氣爆發出來的象徵。 

    單戀或者失戀往往引起神經病和心理變態的綜合症。有時會出現一種特殊

    的感情矛盾。在愛情中遇到挫折的人既仇恨自己感情的對象,同時又仍舊

    愛著他。這種意識的分裂可能導致心理失常。28 

    不倫的愛情時時煎熬著他的內心,此時在失戀的刺激之下,武三通再也無法

    控制自我,陷入瘋狂的地步。 

    武三娘說道……成親之日,拙夫和李莫愁同時去跟新夫婦為難。喜宴座中

    有一位大理天龍寺的高僧,出手鎮住兩人,要他們衝他的面子,保新夫婦

    十年平安。拙夫與李莫愁當時被迫答應十年內不與新夫婦為難。拙夫憤激

    過甚,此後一直瘋瘋癲顛,不論他的師友和我如何相勸,總是不能開解,

                                                           27 金庸:《神鵰俠侶》,頁 24。 28 瓦西列夫著,趙永穆譯:《情愛論》(台北:人間出版社,1988 年 9 月 20 日),頁 310。

  • 4-3《神鵰俠侶》復仇書寫意涵

    9  

    老是算著這十年的日子。29 

    這裡的癲狂,其實也是為了逃離傳統婚姻的枷鎖,但是武三通最後仍是失敗

    了。當武三娘為了他而犧牲自己的性命,留下兩名幼子時,武三通再也無法逃避

    自己為人父的責任,只能重新踏入禮教制度中。 

    而與武三通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令武林人士聞風喪膽的李莫愁。不同於武三

    通被迫束縛在婚姻制度之下,李莫愁從一開始就摒棄了婚姻。 

    在《神鵰俠侶》中,李莫愁可說是最令人難忘的女性角色。她充滿了深情,

    一生為情所困,無法自拔。 

    李莫愁師承古墓派,古墓派一脈皆是由女子組成,開宗祖師更是一名失戀的

    傷心女子──林朝英。她的才能極高,縱使心繫王重陽,個性卻相當爭強好勝,

    老是故意與王重陽爭長短。當她無法與王重陽在一起後,她就立下誓言,再也不

    出古墓半步,也逼著自己的後人不得私自離開古墓。 

    古墓派的女性世界實際上又是一個不得已而存在的世界,是一個封閉的、

    壓抑的世界。一開始是由於不得已而與世隔絕,但到後來,這種隔絕變成

    了一種傳統規則。30 

    這種封閉的社會非常壓抑,甚至於就連她們所修習得武功,也是在抑制人的

    七情六慾,長期生活下來,其實對心理的影響十分巨大。李莫愁就是受不了古墓

    中的拘束,所以才會私自離開,變成古墓派的叛徒。從另一種角度而言,這也顯

    現出她個性中隱含有追求自由的欲望,這種念頭每個人都有,但有的人會在束縛

    之中妥協,有的人則是為了自由不顧一切,很明顯的李莫愁就是後者。 

    但在古墓中生活了這麼長的一段時間,對於李莫愁的思想處事上仍是造成了

    一定的影響。當本性被過度壓抑,接著又瞬間釋放之後,就容易轉為過度膨脹。

    李莫愁的個性相當高傲極端,當她愛上一個人時,甘願為他做任何事情,但一旦

    被背叛,其復仇的手段亦是十分凶殘。 

    何老拳師與她素不相識,無怨無仇,跟何浣君也是毫不相干,只因大家姓

    了個何字,她傷心之餘,竟去將何家滿門殺了個乾乾淨淨。……事後才得

                                                           29 金庸:《神鵰俠侶》,頁 23。 30 陳墨:《金庸筆下人物(上)》(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4 年 5 月),頁 196。

  • 2015 第三十四屆南區八校中文系碩博士生論文研討會 1205

    10  

    悉李莫愁純是遷怒,只是發洩心中的失意與怨毒……31

    武三通突然喝道:「李莫愁,我要問你一句話,陸展元和何浣君的屍首,

    你弄到哪裡去了?」李莫愁斗然聽到陸展元和何浣君的名字,全身一顫,

    臉上肌肉抽動,說道:「都燒成灰啦。一個的骨灰散在華山之顛,一個的

    骨灰倒入了東海,較他二人永生永世不得聚首。32

    這都源自於她出身古墓,對於世俗間的規範其實並沒有多少認同感,只將愛

    情當做人生的全部,當陸展元拋棄她,另娶了何浣君時,她的世界也就整個崩毀,

    失去了人生中的唯一信仰,剩下來支撐她的也就只剩下復仇的念頭。 

    很多經歷了愛情悲劇的人雖然比較緩慢,但也能夠渡過心情鬱悶的時期,

    不過在心底終生留下某種隱痛。33 

    歷經十年浪跡江湖的日子,李莫愁逐漸闖出名號,曾經被背叛的痛楚似乎在

    時間的治癒下平復了一些,但她再也無法信任其他男子。 

    傳統的禮教對李莫愁來說沒有意義,在叛出師門之後身旁沒有長輩關心,又

    歷經了情郎的背叛,因此對於人人遵守的婚姻制度,她自然是棄如敝屣。相較於

    武三通深陷婚姻的囹圄,李莫愁可以說真正逃離了婚姻的制度,但這並非沒有代

    價,她付出了一生的歲月,深陷在仇恨當中。 

    三、宣揚武林正義的精神

    在作者所建構的武俠世界中,武林恩怨涉及的往往不只是個人,甚至會連累

    到其親人家屬身上,也因此產生了許多的恩怨糾葛。《禮記正義》中曾載:「子夏

    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

    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34孔子以為父母之仇不共戴天,為了報仇,就必

    須想盡辦法殺掉仇人。由此可以看出,古時對於倫理之情十分看重,一旦有人侵

    犯,不死不休。                                                        31 金庸:《神鵰俠侶》,頁 44。 32 金庸:《神鵰俠侶》,頁 1299。 33 瓦西列夫著,趙永穆譯:《情愛論》(台北:人間出版社,1988 年 9 月 20 日),頁 311。 34 (唐)孔穎達:《禮記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 年景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刻本,

    卷 7),頁 17 上-下。

  • 4-3《神鵰俠侶》復仇書寫意涵

    11  

    除此之外,正邪對立可說是武俠小說中的必備要素,但在金庸武俠小說裡,

    正邪之間的界線相當模糊,不是所有惡人都只會做壞事。殘忍如李莫愁,也曾救

    過小郭襄,還撫育了她一段時間。但就算惡人不是純粹為惡,卻仍是得為他們所

    犯下的過錯贖罪。以下將探討正義精神中邪不勝正,及成為眾人所敬仰的英雄例

    子。 

    (一) 邪不勝正

    「孝道」於傳統社會觀念中非常受到重視,也是所有禮教制度的根本,而武

    俠小說中的倫理制度也是遵循著這個模式。 

    孝,就是指盡心奉養父母。文本當中,作者特別安排兩個家庭的破碎,不僅

    顯露出武林社會中的高度危險性,也是為了之後的復仇劇情作鋪陳。 

    小孩時期是人一生中極其重要的一段過程,尤其是十幾至二十歲之間;這

    一段時期無論在思想上、體能上皆是最有可塑之時,譬似璞玉,純淨無定

    式,可任人雕琢而成理想所是。這是關鍵時刻,向好向惡,往往繫之於此。

    35 

    兩個家庭的倖存者,皆是年幼的孩童,作者刻意的讓他們存活下來,自是有

    其用意。幼童的價值觀較成人來的容易塑造,雖然他們失去了親人,但作者卻給

    了他們另一個生的希望,那就是以復仇作為動力,讓他們有一個生活目標。 

    那日李莫愁殺了她的父母婢僕,將她擄去,本來也要殺害,但見到她頸中

    所繫的錦帕,記起她伯父陸展元昔日之情,遲遲不忍下手。陸無雙聰明精

    乖,知道落在這女魔頭手中,生死繫於一線,這魔頭來去如風,要逃是萬

    萬逃不走的,於是一起便曲意迎合,處處討好,竟奉承得那殺人不眨眼的

    赤練仙子加害之意日漸淡了。36

    為了求得一絲生機,陸無雙忍辱負重,先是博取李莫愁的歡心,再來假裝忘

    記了血海深仇,拜入李莫愁的門下。這種種舉動,不可謂不聰明。也因為她年紀

    尚且幼小,李莫愁才沒有多加防備,給了她生存的機會。 

                                                           35 舒國治:《讀金庸偶得》(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 7 月 16 日三版),頁

    131。 36 金庸:《神鵰俠侶》,頁 305。

  • 2015 第三十四屆南區八校中文系碩博士生論文研討會 1205

    12  

    但作者卻也不是要他們一昧沉浸在仇恨之中,為了防止他們走上歧路,在他

    們的身邊都有長輩的殷殷教誨。 

    程英當日為李莫愁所擒,險遭毒手,適逢桃花島島主黃藥師路過,救了她

    性命。黃藥師自女兒嫁後,浪跡江湖,四海為家,年老孤單,自不免寂寞,

    這時見程英稚弱無依,不由得起了憐惜之心,治癒她毒傷之後便帶在身

    邊。程英服侍得他體貼入微,遠勝當年嬌憨頑皮、跳盪不羈得黃蓉。黃藥

    師由憐生愛,收了她為徒。37 

    就算陸無雙被迫屈服在仇敵的手下,也還有一名師姊洪凌波處處關心、維護

    著她。所以他們長大成人之後,縱使心中還記掛著親人的仇恨未報,卻也不會被

    仇恨遮蔽了雙眼。 

    最後,當他們瞧見李莫愁慘死於火焰之中時,心中除了快意之外,也有許多

    感嘆。 

    眾人心想李莫愁一生造孽萬端,今日喪命實屬死有餘辜,但她也非天生狠

    惡,只因誤於情障,以致走入歧途,愈陷愈深,終於不可自拔,思之也是

    惻然生憫。程英和陸無雙對滿門被害之仇一直念念不忘,然見她下場如此

    之慘,大仇雖然得報,心中卻無喜悅之情。38 

    所謂的惡人,並不是生來就為惡,他們也是遭受到挫折才會性情大變。但是

    犯了錯,並不是只要道歉就能夠原諒,作者於此點出因果報應中「善有善報,惡

    有惡報」之理。李莫愁作惡多端,殺人無數,所以她的下場也就格外淒涼,正邪

    對立,終是以邪不勝正作為收場。但她也有留下一個善端,那就是對於小郭襄的

    撫育之恩,為了感謝她的照顧,黃蓉特地讓郭襄對於李莫愁死亡之處拜謝,也算

    是償了她的恩德。 

    (二) 俠之大者

    郭靖是個正道傳統觀念及傳統俠義精神的化身。39他雖然個性愚鈍,卻極有

    正義感,他的一生幾乎都耗費在為國為民上,就連死前最後一刻,仍是駐守在襄

                                                           37 金庸:《神鵰俠侶》,頁 592。 38 金庸:《神鵰俠侶》,頁 1302。 39 吳靄儀:《金庸小說的男子》(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年),頁 11。

  • 4-3《神鵰俠侶》復仇書寫意涵

    13  

    陽城中。 

    郭靖又道:「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

    份,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

    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然我才力有限,不能為民解困,實在愧當

    『大俠』兩字。你聰明智慧過我十倍,將來成就定然遠勝於我,這是不消

    說的。只盼你心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後名揚

    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40 

    這般具有俠義精神的英雄人物,唯一覺得惋惜的就是義弟楊康之死。也因

    此,當他發現楊康的後代尚存時,心中不知道有多麼高興。對他來講,楊過等同

    於他另一個兒子,但就如傳統的父親形象,他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愛意,反而使楊

    過誤會他殺了楊康,造成一連串的禍事。 

    楊過,字改之。他的名字是郭靖所取,寓意在於希望楊過有了過失就要懂得

    悔改。郭靖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受到楊過父親楊康的影響,希望楊過不要步上

    他父親的後塵,而特地取的名稱。但對一個小小年紀就孤身一人的楊過來說,何

    其不公?背負著上一代的罪過,他從出生開始,就註定得不到公平的待遇。 

    他自幼就沒有父親,雖然有母親的陪伴,但始終無法填補父親的缺口,後來

    母親也在他十一歲那年染病身亡。自此,他孤單一人飄泊在江湖上。遍嚐人情冷

    暖的他,早早就學會了保護自己,常常表現出偏激、孤傲的一面。可這一切不過

    都源自於他的不安與自卑感,他需要的只是溫暖的關懷。 

    原本,郭靖可以填補楊過內心中父親的空缺,可惜卻因黃蓉的偏見,使兩人

    之間有所疏離。 

    後來,在楊過前來找他復仇時,他告訴楊過自己對於他的期盼是希望他能夠

    成為一個俯仰無愧於天地的俠者,他以身教讓楊過明白正義的重要性,坦蕩的胸

    襟與作法讓楊過慚愧不已。也因為有郭靖這個珠玉在前,當楊過不再被仇恨影響

    後,自然而然的就走上了跟他一樣的道路。 

    那漢子道:「是阿,這位大俠行俠仗義,好打抱不平,可是從來不肯說自

    己姓名,江湖上朋友見他和一頭怪鳥形影不離,便送了一個外號,叫做『神

                                                           40 金庸:《神鵰俠侶》,頁 824。

  • 2015 第三十四屆南區八校中文系碩博士生論文研討會 1205

    14  

    鵰大俠』。他說『大俠』兩字決不敢當,旁人只好叫他作『神鵰俠』,其實

    憑他的所作所為,稱一聲『大俠』又有甚麼當不起呢?他要是當不起,誰

    還當得起呢?」41 

    在小龍女離開後的十六年間,楊過慢慢的從失去摯愛的情緒中平復過來,他

    開始到處行俠仗義,但他的行事作風不若郭靖般直來直往,反而流於邪派。這與

    他早年流浪江湖的生涯脫離不了關係,況且他的一生幾乎是歷經磨難,心緒難免

    較為極端。但就算如此,他所行的義舉仍是為眾人所稱頌,此時,他儼然成為新

    一代的英雄俠客。 

    他本人就是那種超越世俗認知理念的正邪合一體。這固然使他的心理和行

    為充滿複雜多變得矛盾衝突,但又使他的精神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使他

    的性格比一般人有更大的內在張力,使他的形象超越庸常而更富有光彩奪

    目的人性內涵。42 

    鑽石經過打磨之後,才能發出閃耀的光芒。若楊過從小就生活在安穩平逸的

    環境中,哪能呈現出他經過重重關卡後,所展露出的個人魅力?作者藉著已經去

    世的父親角色,去鍛鍊楊過的心志,讓他慢慢去符合世人眼中的俠者形象。 

    最後,楊過以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身非前人之過。他擺脫了過往的仇恨束

    縛,堂而皇之的被編入華山五絕之中,成為「西狂」43,也圓了他的俠義之路。 

    四、結語

    本文試著從復仇書寫的角度,去探究金庸《神鵰俠侶》中人物角色形象背後

    的意涵。大致可從其復仇的動機分成兩個部分,一是因愛生恨。情生癡,癡生妄,

    妄生怨,怨生毒。情而成怨流毒者,世間無藥可醫,可怕至極。44因愛不得,而

    心生恨意,甚至性情大變,這都是一種過度的癡妄。二是家破人亡之恨,武林中

    的恩怨糾葛眾多,為親人報仇可說是最常見的一種,但復仇過後,往往只是倖存

    者的一種安慰罷了。透過這人物復仇的書寫,可以看出文本中不僅在愛情上多所

                                                           41 金庸:《神鵰俠侶》,頁 1334。 42 陳墨:《金庸筆下人物(上)》(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4 年 5 月),頁 172。 43 金庸:《神鵰俠侶》,頁 1634。 44 陳墨:《情愛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1997 年 7 月),頁 50。

  • 4-3《神鵰俠侶》復仇書寫意涵

    15  

    著墨,復仇意識亦占有重要地位。 

    後面接著再依據復仇的類型,分析人物背後的復仇意識,主要分成兩大類:

    其一,解構傳統性別的規範。在文本當中,傳統的男女價值觀遭受顛覆,女性不

    再只是陪襯,反而成為文本進行的重要推手。此外,傳統婚姻制度的合理性也遭

    受到質疑,作者認為道德規範、行為準則、風俗習慣等社會的行為模式,經常隨

    著時代而改變。45因此,他藉著文本中的人物表達出渴望擺脫傳統束縛的觀點。

    其二,是宣揚武俠正義的精神。武林之中亦有一套規範,多半是沿自於傳統的禮

    教制度,透過人物的解讀,可以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武俠精神。 

    金庸的小說能受到眾人喜愛,甚至發展出所謂的「金學」,可以說必定有其

    動人之處。舒國治對金庸小說多所稱頌,曾言:「金庸之書所以凌越各家者,一

    言已蔽,動人也。以其書中凡有情處,必深情也。」46可見金庸武俠小說最迷人

    的地方就在於他不只是寫出了武林生活,也打造出一個情感豐富而完整的武林世

    界,透過他的作品,不僅可以遙想武林兒女率真自然的生活,也對於所謂的俠義

    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 

    而在他所著作的小說中,最為出名的即是「射鵰三部曲」,這三部作品各有

    其特色,由於諸多學者皆由「情」之角度來分析《神鵰俠侶》一書,故而本篇論

    文希望可以從另一種復仇的觀點,來看其背後所蘊含的意義,也藉此與中國傳統

    的復仇觀點相結合,見證武林世界依舊是遵循著中國傳統規範,卻又擺脫了法規

    的束縛,得以一展豪情,也一圓人們心中的俠客之夢。 

                                                           45 金庸:《神鵰俠侶》後記,頁 1661。 46 舒國治:《讀金庸偶得》(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 7 月 16 日三版),頁

    16。

  • 2015 第三十四屆南區八校中文系碩博士生論文研討會 1205

    16  

    參考書目

    一、 古籍

    (宋)邢昺:《論語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 景清嘉慶二十年江西

    南昌府學刻本。 

    (宋)孫奭:《孟子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 年景清嘉慶二十年江

    西南昌府學刻本 

    二、 專書

    瓦西列夫著,趙永穆譯:《情愛論》,台北:人間出版社,1988 年 9 月 20 日。 

    吳靄儀:《金庸小說的男子》,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年。 

    金庸:《神鵰俠侶》,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 年。 

    倪匡:《我看金庸小說》,台北:遠景出版社,1980 年。 

    梁守中:《武俠小說話古今》,台北:遠流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 年 1 月。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台北:麥田出版,1995

    年。 

    陳墨:《金庸筆下人物(上)》,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4 年 5 月。 

    陳墨:《情愛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1997 年 7 月。 

    喬力:《打開中國文學史之小說【明朝以前】》,台北:永續圖書有限公司,

    2009 年 4 月。 

    舒國治:《讀金庸偶得》,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 7 月

    16 日三版。 

    葉洪生、林保淳:《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5 年 6

    月 1 日。 

    董千里:《金庸小說評彈》,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97 年 8 月。 

     

  • 4-3《神鵰俠侶》復仇書寫意涵

    17  

    三、 期刊論文

    王建平:〈《水滸傳》與《聊齋誌異》中復仇描寫比較〉,山東:蒲松齡研究

    雜誌編輯部,2005 年,第 02 期。 

    李隆獻:〈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以《春秋》三傳為重心〉,台北:《臺大中

    文學報》第 22 期,2005 年 6 月。 

    四、 碩士論文

    楊芸芳:《沈淪與解脫:《天龍八部》的悲劇意識》,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

    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 

    劉玉華:《金庸《倚天屠龍記》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與文學

    系碩士論文,2007 年。 

    顏振宇:《《神鵰俠侶》中楊過的心理創傷與療癒》,新北:華梵大學中國文

    學系碩士論文,2012 年。 

     

     

     

     

     

     

     

     

     

     

     

     

  • 2015 第三十四屆南區八校中文系碩博士生論文研討會 1205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