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 2009 2 9 日星期 JICHUJIAOYU 主办 基础教育新闻中心 主编 李曜明编辑 张婷 电话 010-62257722-371 Email[email protected] 基础教育博客 http://jcjyzk.blog.sohu.com 基础教育 话题 学生观点 让作业变得有趣 汶川地震发生的当天 震中一所学校 的老师带着孩子们紧急撤离 漆黑的夜 孩子们居无定所 在生死关头 他们依 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老师 今天还没有布置作业呢 ”。 对孩 子来说 作业是每天的头等大事 做不完 作业 寝食难安 现在 作业成为了一个问题 而且是 众人关注的问题 中小学生作业量大 机械 甚至无用的作业太多 让他们叫 苦不迭 当然 这个问题从上世纪 50 年代 就有了 只是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解铃还须系铃人 作业是由老师布置 那么 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还要靠老师 在老师看来 作业无疑是多多益善 各科老师都在强调自己的学科 强化本门 课的作业 于是 作业越来越多 内容千奇 百怪 有一个三年级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 业是 抄写语文 23 课生字 一个生字至少 2个词 并把每个词抄写 3如生字 ”, 学生就要把 拿出来组 2 个词 后再把 拿出来组 2 个词 然后各写 3 将连贯的词语割裂开来 你说 做这样 的作业是为了什么 有多大意义 作业是布置下去了 学生们也挑灯夜 战完成了 可是 有多少老师去认真对待 学生的作业了 面对超大的班额 面对有 限的时间 又有多少老师去认认真真批阅 学生的作业了 在一次家长会上 一位老 师坦言 自己根本无暇批阅完学生们的作 实在不行 就找自己的学生 代批 ”。 果老师不认真对待 敷衍应付了事 或者 没有时间批阅 那你给学生布置那么多作 业干啥 我的儿子每天要做几十道口算作业 其实 这些口算就是加减乘除的反复运 他早就会了 但老师依然要求他们把 算式写下来 还要求家长出题 翻来覆去 就那些运算 很是无聊 生活中有那么多 的数学 如果将数学作业和学生的生活联 系起来 那样的作业做起来才有意思 以前 老师布置作业要抄到黑板上 或者自己刻蜡板油印 那时的作业 是老 师精心挑选出来的 现在的老师布置作业 方便了 出版社早就印制好了练习册 个学生有几本这样的册子 ), 学生照此去 做就行了 这样的练习册有很多弊病 不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设计出来 好学生吃不饱 一般学生吃不了 低效 甚至无效的 没有个性的练习册 让学生 做了许多无用功 耗掉了他们宝贵的时间 和精力 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 让他们做 这种无效的作业有什么意义 机械 重复的家庭作业影响了学生的 身心健康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Alfie KohnSara Bennett Nancy Kalish家庭作业神 反对家庭作业案例 的书中说 庭作业压制了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不断增 加的家庭作业导致他们享受家庭团聚的 时间减少 增加了孩子的压力甚至引发了 肥胖 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就应该把那些重 复的练习册从孩子们的书包中剔除出去 重新设计适合他们发展的作业 科任老师 不要再强调自己学科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 要有协作意识 各科老师携起手来 包括 体育老师 ),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共同为孩子们设计出他们喜欢的作业 以搞一个 自助餐 式的作业超市 这个超 市的作业不再是重复抄写的内容 可以五 花八门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 挑选自己喜爱的作业 比如 体育作业的 设计 可以让身体肥胖孩子去爬楼 跑步 眼睛近视的可以去做保护眼睛的活 品德作业设计 可以让孩子做做家务 在言谈举止 行为习惯上努力 让作业回归到原生态 还作业的本来 面目 要让家长们一起参与 与孩子一起 分享 而不仅仅是督促 要让他们从作业 中体验到乐趣 体验到创新 体验到成长 而不是一种负担 这样 孩子们就会发现 原来作业也可以变得非常有趣 作业并非多多益善 —— 访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汤林春 质疑作业与成绩的关系 记者 作为 课业负担与学业成 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课题的负责人 请您谈谈学生作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汤林春 在许多人眼里 课业负 担与学业成绩有着一种不证自明的关 否则为什么课业负担老是居高 不下其暗含的假设就是 要提高学 生的学业成绩就必须增加课业负担因此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 就业 竞争的空前加剧传递至教育领域就表 现为升学竞争与考试竞争实质上就是 学业成绩的竞争而提升学业成绩就必 然导致学生课业负担的增加既然增加学习时间能提高学习成 那么为了考一个好分数 进一所 好学校 学生自然想到要参加补课 聘请家教 教师也自然要给学生加 增加作业量 家长也自然不愿看 到孩子将时间 浪费 在玩耍上 是随时敦促他们埋头苦读 有意无意 学生的课业负担就加上去了 样一来增加课业负担似乎是提高学 业成绩的自然选择了 减负自然就难 减了但课业负担与成绩的关系果真如 此吗奇怪的是 虽然社会上存在着 大量的通过增加课业负担提高学业成 绩的做法但人们很少认真地去研究 它们两者的关系有关 学习负担 ”、 课业负担的文章很多Google 上输入 课业负担 一词进行搜索 大致可以给出308000 个条目 但主要 是有关课业负担的政策与调查 有关 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文章并不 多见所以就有必要再深入探讨感觉作业较轻时成绩好 记者 我国历史上有 头悬梁 锥刺股 典故 后人常常以它来激励晚辈发愤读书 也反映了很多人的想法 正所谓 ,“吃得苦中 方为人上人 ”。 您是怎么看待这一观点的 汤林春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法与测试法对上海市5 个区第一批23 二期课改试点 中小学校的6505名学生 其中四年级2868 七年级3637进行了调查与测试从调 查中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学习时间越长课业负担的主观感受越 七年级课业负担客观指标与学生课业 负担主观感受都呈正相关其中上课时间与 主观感受的相关没有统计意义但作业时间 与负担主观感受相关度最高但是低度相关在四年级预复习时间家教布置作业时 间与主观感受呈低度正相关其他各项指标 的相关都十分微弱这说明总体上学生学习 时间越多学生感受到的课业负担越重其中 教师布置作业的时间与课业负担主观感受的 关系最大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度并不高七年级家教时间与各科成绩都呈低度负 相关四年级的家长增加作业时间与数学然成绩呈低度负相关预复习时间与英语成 绩呈低度负相关七年级预复习时间家教时 间与各科成绩都呈低度负相关家长增加作 业时间与科学课成绩呈低度负相关以上结果告诉我们课业负担与学业成 绩没有明显关系如果有也是低度负相关课业负担过重的学生学业成绩不但不好而有下降趋势课业负担主观感受较轻时学业成绩最 七年级学生课业负担主观感受与学业 成绩的相关曲线基本呈倒U课业负担 太轻学业成绩不是最好课业负担太重业成绩最差课业负担比较轻时学生的学业 成绩最好由此看来拼命给孩子加课程作业并不是个好办法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心 理承受能力作业时间一两小时最佳 记者 您认为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 生每天的合理学习时间应是多久 您可 以为老师们划定一个统一标准吗 汤林春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成绩好的学生往往理解快做作业快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相对较少觉得愉快 轻松而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往往理解 做作业慢而且花在订正错误上的 时间较多学得相对辛苦反过来是不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 越少成绩越好呢事实并非如此虽然 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相关不大甚至有 轻微的负相关但是我们具体的分析都 发现学生好成绩的取得需要有一定的 时间保障学生学业成绩与教师布置作 业时间的相关曲线基本呈倒"U" 有作业时间与作业时间太多学业成绩 都不太好由于学习时间与学生课业负担的 主观感受呈正相关但是好的学业成绩 并不能靠一味地增加学习时间来获得所以有必要对花多少时间才能既获得 最佳学习效果又能保持较轻的课业负 担进行研究如作业时间四年级以1 小时左右七年级以2 小时左右为好但是超过了 一定界限之后学生的学业成绩反而急 剧下降这说明学习时间太多就会出 过犹不及的问题而学生自身条件及所处学习环境 的差异使他们完成同样学习任务所需 时间极不相同这就为确定一个相对统 一的最佳时间造成了障碍但有两种方 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一是设计一个绝 对标准如以80%的学生达到掌握水平 所需的时间为最佳时间二是设计一个 区间标准如以60%的掌握水平为最低 标准90%的掌握水平为最高标准这样 达到60%90%掌握水平的时间区域即为 最佳学习时间区域困局破解还需改革考试 记者 对于减负这个老大难问题 是否还有其他建议 汤林春 现实中的学生课业负担与日 俱增问题的症结在于高一级学校招生过 分依靠单一的升学考试成绩最近几年高校招生增加了学校的自主权中等学校 招生增加了推优名额但规模太少绝大 部分学生还是凭最后一次高考或中考成 绩决定升学的成败天道酬勤的古训 谁也不敢懈怠所以即使是学校将负担减了下来长也不会领情相反还在想方设法把负担 加上去因此即使考试难度降低如果没 有其他的导向人们仍旧会拼命地钻考试 牛角尖”。 我们没有办法消除这种 囚徒二难的局面但可以利用它 借助它引导学生 全面提高素质与减轻负担 如把体育成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 从事科技活 动情况等作为升学的硬指标使他们在升 学总成绩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以引导学生 注重学科以外的竞争美国高校招生模式值得我们参考们一般根据国家标准考试如GPA学校成 )、SAT 修学能力考试)、ACT等成绩决 定录取在审查资料时还要看学生成绩高中教学质量评估 推荐信 参加课外活 动情况特殊技能和受奖证明 人品和领 导才能等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内容时间对社区和自身成长有所帮助的体验 以及学生特长都在考察之列作业可以如此精彩 记得一节语文课上教完游园不值这首古诗我习惯性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作 业内容—— 用自己的话写出古诗的意思马上听到有个孩子嘟囔道:“真烦干嘛不 让我们编故事!”编故事这种方式挺好想不到孩子还蛮有创意何不让他们试试 于是我话锋一转:“你们想怎么完成 这次作业还有什么新点子?”一石击起千 层浪大家眉飞色舞地说开了:“我要跨越 时空去采访诗人。”“我想编绘本!”“我想编 MTV的分镜头。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 说出了许多有趣的想法虽然我很担忧知道这些作业是否可行可事已至此我只 得顺水推舟同意孩子们用自己感兴趣的 方式花3天时间来完成这次作业几天后作业收上来了一本不缺一本一本看下来 越看心情越激动 因为 同学们做得实在太好了大大超出了我的 预料有创编的故事图配文的绘本有对 诗人的采访给园子主人留下的信 还有 改编的散文 为古诗选配的歌 …… 一本本精彩纷呈的作业让我折服让我惊 更让我感动原来普普通通的家庭作 业也可以如此精彩我的思绪也随着这次作业的小小改 革舞动起来多少年来 我们一直在沿用 抄抄写写读读背背这种单一的家庭作业 方式 它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创造 孩子们渴望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和丰富 的作业内容渴望在作业中放飞自己的理 尝到改革的甜头之后一个大胆的念 头在我心头悄然滋生进行一场轰轰烈烈 的作业革命在作业革命的倡导下老师们开始注 重从学生的兴趣与生活实际出发更关注 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 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多种创 意作业的类型实践型 一年级的老师设计了 广告 识字”、“贴动物识字”,让熟知的广告和喜 爱的小动物走进我们的识字教学二年级 的老师设计了快乐收藏屋”,将积累词句 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改头换面为平时积 累的好词佳句准备一间舒适的房子或裁 剪一件合身的外套…… 创造型 写作对部分孩子来说是件苦 差事中年级老师在开展的我读名著动中建议孩子们用连环画的形式改编名 还常给孩子读故事情节曲折的文章再让他们根据故事情节改写或补写文章 的结尾…… 探究型 学习 爬山虎的脚 老师 让学生回家确定一个观察物进行观察将这一过程记录下来因为这类作业一般 需要多人一起完成所以还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协作意识打开我们的创意作业集锦》, 不禁为 老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喝彩设计小区宣 传牌看新闻评新闻古诗大变身 我的 日记我做主、、设计旅游计划我所认识的 名人 …… 种种富有创意的设计让人眼前 一亮作业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他 们未来的人生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孩子的 花样年华中应该有花样的作业湖南省湘潭市金庭学校 邹晓婷 本报记者 张婷 李曜明 叶淘沙 拿孩子的语文作业来说 抄写语文 23 课生字 一个生字至少组 2 个词 并抄写 3 如生字 葡萄 ”,学生 就要把 拿出来组 2 个词 然后再把 拿出来组 2个词 试问 不要说是三 年级的学生 即使是成人 你能吗 老师 给的变通的办法是 组成 葡萄 ”,3,“组成 葡萄 ”,3呜呼 叫人无言以对了 赵小丽 女儿经常因为作业太多而 愁眉苦脸 甚至连学校都怕去了 班主任 作业不算多 有些作业是孩子在课堂 上没有完成的 不管怎么说 一个 6的孩子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这将是可 怕的事情 所以 我的做法是 帮她做一 部分 我用左手写那些重复抄写的作业 并安慰自己说 是锻炼自己的右脑 罗美君 我的女儿上小学五年级 从小就偏科 语文成绩很好 数学成绩 却很差 我们想利用每天晚上的时间给 孩子补补数学 可是 孩子的大部分时 间经常被大量的抄写语文生字 课文等 重复性作业占据 写完这些作业经常是 到晚上 9 点多钟 我根本就不忍心再占 用孩子那点可怜的休息时间来给孩子 补习 刘秀华 今天 孩子又背着沉甸甸 的书包回家了 进门后就一头扎进了书 情绪低落 不用多问 又是被作业压 得透不过气来 看到这种情况 我的心 里顾虑重重 她能吃得消吗 同时也在 心里埋怨老师 布置作业怎么不适可而 止呢 可是我没有说出口 在孩子面前 也不该埋怨老师 真是左右为难 于签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我每天 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问孩子 今天 作业多不多 这时的孩子一定是坐在他 的书桌前用功呢 而且从这时开始 会陪着孩子会一直坐到 9 10 点甚至 更晚 区区一个三年级的孩子 就那么 点儿课程 怎么竟至于每天写四五个小 时的作业呢 冯惠强 学校留的作业太机械 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每天晚上老师 都会布置抄写作业 并且要家长听写词 孩子老是坐不住 一到听写时间 就一会喝水 一会上厕所 听写词组虽 然简单 但是小孩子不感兴趣 学校的 作业形式应该改革一下 胡敏 记得我儿子刚开始读一年级 的时候 老师就布置了每天写日记的作 老师觉得 写作要从小抓起 可是一 年级的小孩子很多生字都不认识 根本 不会写词句连贯的日记 长此以往 对这项作业越来越心生畏惧 无形中打 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陈弋 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有一 道题是 请以 开头 10 个成语 结果 :“字开头成语我们 全年级都没有人能答得上来 我查了 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成语字 》,“字开头成语是 二三其德 ”、 二竖为虐 ”、“ 二姓之好 3 习真难啊 从来都没有听过这些奇怪 的词 刘云波 数学作业不多 语文作 业不多 英语作业不多 科学作业不 可是 加在一起 那个多啊 是谁 发明了作业这个东西 让全天下的孩 子受累 我快被压倒了啊 ! 林淑 当作业多得没发写的时 我就想干点别的 比如 写几条无 聊的感想 摘录如下 生命终止时 , 否该有一声赞叹 自由与渴望总是并 肩的 流浪 一只猫的孤独 一个孩子 的渴望 心声啊 )。 肖雪婷 我这两天受够了 早上 晨读考试 中午做两张试卷 下午国 旗班训练 晚上写作业写到 10 才上五年级 好吧 真不知道老师怎 么想的 他的小学也是如此 王强强 我的作业又攒下咯 常多 而且我完全没灵感 打滚 马上 开学了 我死活不想回学校做作业 汤倍 如果能有 无作业日 该多 好啊 哪怕只是一天 可以让我们可 以尽情地踢足球 打篮球 看课外 玩游戏 …… 贴近生活的作业 一位到美国考察教育的教师对美 国学生的作业的特点深有感触并写下 了这样一段话在美国学习期间 我住 在主人名为Stanko的一个家庭里这个 家庭有4个孩子我注意到4 个孩子 的作业千奇百怪上四年级的Sophie网查阅有关地球变暖的信息然后做成 幻灯片向全班介绍…… 美国学校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往往 具有这样的特征一是没有标准答案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对 方法要求严格训练学生观察和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三是实用性 让学生去 关注生活的实际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和价值面对这种作业学生想偷懒都 困难比如做一个纸房子的作业学生 仅仅做成了纸房子还不行教师还会要 求学生同时提交记录制作过程的文章特别是描述制作想法的文字说明又比 光写一个蚂蚁生活习性的 调研报 也不行教师还要求学生提供最能 反映蚂蚁习性的3张照片再比如学生 在交上关于汽车发明史的论文师还会要求学生同时提交在图书馆查 阅图书资料的借阅目录存根受到这样教育方式熏陶的学生然会有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创新能力美国许多学校的教师们已 经意识到为了给更多的学生创造成功 的机会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家庭作业的 内容他们相信最好的办法就是赋予 家庭作业一种全新的概念称之为贴近 生活Real Life)。 作业不再是简单的抄写 和计算之类的练习而是越来越多地融进 了学生生活中那些发生在教室之外的助于培养社交的情感的精神的和智力成 长的那些经验这种家庭作业与学生个人 情况紧密相连能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 在学习的知识的价值同时又能够使学生 对学校形成一种积极的态度因为他们知 道这种家庭作业培养了他们生活的能力给学生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从本质上 体现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者说教育者想如何培养学生想培养学生 什么样的能力想教给学生什么东西看看中国的学生 从小学到大学 他们所 做的作业更多的是什么呢机械性的复性的作业让学生耗费了大量精力和时 也使得学生深感学习的枯燥和学习负 担的沉重我们的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谓呕心沥血但是迄今为止 我们却并 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反思其中原因我们现在的创新教育 把范围锁定在了学校内课堂上把培养学 生创新能力的重点放在了方法的灌输上封闭了学生的空间剥夺了他们的时间此学生也就缺乏了创新的基础失去了创 新的活力也就难以形成创新的能力这就 像把若大的一棵果树放进一个狭小的花 盆中即使种植者培养得再精心管理得再 科学终会因扎根土壤的贫瘠而结不出丰 硕的果实甚至会枯萎死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把学生 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要给学生自由 闲暇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去想 去思考去创新要让学生跃出课堂走出校园拥抱社会融入自然从大自然 中汲取创新的灵感在社会实践中积聚创 新的动力使学生有新可创有新想创山东省东平县接山乡教育办公室 栗明方韩海燕 编者按 最让学生伤脑筋的就是重复啰 没完没了的家庭作业 作为大 为了孩子们所谓的前途 总是不 厌其烦地为他们 加码 ”。 有调查显 并不是作业越多 孩子的成绩就 越好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金庭学校的 邹晓婷老师 斗胆 对传统的家庭作 业进行改革 获得了别样的效果 们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开动脑筋 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而不懈努力 家长观点

主编观点 有效作业离孩子们有多远 - paper.jyb.cnpaper.jyb.cn/zgjyb/page/1/2009-02/09/07/2009020907_pdf.pdf · 有一个三年级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 业是:抄写语文23课生字,一个生字至少

  • Upload
    others

  • View
    2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主编观点 有效作业离孩子们有多远 - paper.jyb.cnpaper.jyb.cn/zgjyb/page/1/2009-02/09/07/2009020907_pdf.pdf · 有一个三年级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 业是:抄写语文23课生字,一个生字至少

77

2009

年2

月9

日星期一

JICHUJIAOYU

主办: 基础教育新闻中心 主编: 李曜明编辑: 张婷电话:

010-62257722-371 Email押[email protected]

基础教育博客:

http://jcjyzk.blog.sohu.com

基础教育 (话题)

学生观点

让作业变得有趣汶川地震发生的当天,震中一所学校

的老师带着孩子们紧急撤离。 漆黑的夜晚,孩子们居无定所,在生死关头,他们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作业。 “老师,今天还没有布置作业呢”。对孩子来说,作业是每天的头等大事。 做不完作业,寝食难安。

现在,作业成为了一个问题,而且是众人关注的问题。 中小学生作业量大,重复、机械,甚至无用的作业太多,让他们叫苦不迭。 当然,这个问题从上世纪

50

年代就有了,只是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解铃还须系铃人,作业是由老师布置的,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还要靠老师。

在老师看来, 作业无疑是多多益善。

各科老师都在强调自己的学科,强化本门课的作业。 于是,作业越来越多,内容千奇百怪。 有一个三年级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抄写语文

23

课生字,一个生字至少组2

个词,并把每个词抄写3

遍。 如生字“葡萄”,学生就要把“葡”拿出来组

2

个词,然后再把“萄”拿出来组

2

个词,然后各写3

遍。 将连贯的词语割裂开来,你说,做这样的作业是为了什么? 有多大意义?

作业是布置下去了,学生们也挑灯夜战完成了。 可是,有多少老师去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了? 面对超大的班额,面对有限的时间,又有多少老师去认认真真批阅学生的作业了? 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老师坦言,自己根本无暇批阅完学生们的作

业,实在不行,就找自己的学生“代批”。 如果老师不认真对待,敷衍应付了事,或者没有时间批阅,那你给学生布置那么多作业干啥?

我的儿子每天要做几十道口算作业,

其实, 这些口算就是加减乘除的反复运算,他早就会了,但老师依然要求他们把算式写下来,还要求家长出题。 翻来覆去就那些运算,很是无聊。 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数学,如果将数学作业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那样的作业做起来才有意思。

以前, 老师布置作业要抄到黑板上,

或者自己刻蜡板油印。 那时的作业,是老师精心挑选出来的。 现在的老师布置作业方便了,出版社早就印制好了练习册(一个学生有几本这样的册子), 学生照此去

做就行了。 这样的练习册有很多弊病,它不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设计出来的,好学生吃不饱,一般学生吃不了。 低效甚至无效的、没有个性的练习册,让学生做了许多无用功,耗掉了他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 让他们做这种无效的作业有什么意义?

机械、重复的家庭作业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Alfie Kohn

Sara Bennett Nancy Kalish

在《家庭作业神话》和《反对家庭作业案例》的书中说,家庭作业压制了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不断增加的家庭作业导致他们享受家庭团聚的时间减少,增加了孩子的压力甚至引发了肥胖。

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就应该把那些重

复的练习册从孩子们的书包中剔除出去,

重新设计适合他们发展的作业。 科任老师不要再强调自己学科的重要性,布置作业要有协作意识,各科老师携起手来(包括体育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共同为孩子们设计出他们喜欢的作业。 可以搞一个“自助餐”式的作业超市,这个超市的作业不再是重复抄写的内容,可以五花八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挑选自己喜爱的作业。 比如,体育作业的设计,可以让身体肥胖孩子去爬楼、跑步等, 眼睛近视的可以去做保护眼睛的活动;品德作业设计,可以让孩子做做家务活,在言谈举止、行为习惯上努力。

让作业回归到原生态,还作业的本来面目。 要让家长们一起参与,与孩子一起分享,而不仅仅是督促;要让他们从作业中体验到乐趣,体验到创新,体验到成长,

而不是一种负担。 这样,孩子们就会发现,

原来作业也可以变得非常有趣。

作业并非多多益善———访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汤林春

质疑作业与成绩的关系记者: 作为“课业负担与学业成

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课题的负责人,

请您谈谈学生作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汤林春: 在许多人眼里 , 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有着一种不证自明的关系。 否则, 为什么课业负担老是居高不下? 其暗含的假设就是, 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就必须增加课业负担。

因此,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竞争的空前加剧,传递至教育领域就表现为升学竞争与考试竞争,实质上就是学业成绩的竞争,而提升学业成绩就必然导致学生课业负担的增加。

既然增加学习时间能提高学习成效, 那么为了考一个好分数, 进一所好学校 , 学生自然想到要参加补课 ,

聘请家教 ; 教师也自然要给学生加课, 增加作业量; 家长也自然不愿看到孩子将时间 “浪费” 在玩耍上, 而是随时敦促他们埋头苦读。 有意无意间, 学生的课业负担就加上去了。 这样一来, 增加课业负担似乎是提高学业成绩的自然选择了, 减负自然就难减了。

但课业负担与成绩的关系果真如此吗? 奇怪的是, 虽然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通过增加课业负担提高学业成绩的做法, 但人们很少认真地去研究它们两者的关系。 有关 “学习负担”、

“课业负担” 的文章很多, 在Google

网上输入 “课业负担 ” 一词进行搜索 ,

大致可以给出308000

个条目 , 但主要是有关课业负担的政策与调查, 有关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文章并不多见。 所以, 就有必要再深入探讨。

感觉作业较轻时成绩好记者:我国历史上有“头悬梁,锥刺股”的

典故,后人常常以它来激励晚辈发愤读书。这也反映了很多人的想法, 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您是怎么看待这一观点的?

汤林春: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法与测试法,

对上海市5

个区第一批23

所“二期课改”试点中小学校的

6505

名学生 (其中, 四年级2868

名,七年级3637

名)进行了调查与测试。 从调查中,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学习时间越长, 课业负担的主观感受越重。四、七年级课业负担客观指标与学生课业负担主观感受都呈正相关, 其中上课时间与主观感受的相关没有统计意义, 但作业时间与负担主观感受相关度最高,但是低度相关。

在四年级,预复习时间、家教布置作业时间与主观感受呈低度正相关。 其他各项指标的相关都十分微弱。这说明,总体上学生学习时间越多,学生感受到的课业负担越重,其中教师布置作业的时间与课业负担主观感受的关系最大。

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度并不高。

四、 七年级家教时间与各科成绩都呈低度负相关。四年级的家长增加作业时间与数学、自然成绩呈低度负相关, 预复习时间与英语成绩呈低度负相关;七年级预复习时间、家教时间与各科成绩都呈低度负相关, 家长增加作业时间与科学课成绩呈低度负相关。

以上结果告诉我们, 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没有明显关系,如果有,也是低度负相关。

课业负担过重的学生学业成绩不但不好,反而有下降趋势。

课业负担主观感受较轻时学业成绩最好。四、七年级学生课业负担主观感受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曲线基本呈倒“

U

”形。 课业负担太轻,学业成绩不是最好;课业负担太重,学业成绩最差;课业负担比较轻时,学生的学业成绩最好。 由此看来,拼命给孩子加课程、加作业并不是个好办法, 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心

理承受能力。

作业时间一两小时最佳记者:您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

生每天的合理学习时间应是多久? 您可以为老师们划定一个统一标准吗?

汤林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

成绩好的学生往往理解快、 做作业快,

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相对较少,觉得愉快轻松; 而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往往理解慢、做作业慢,而且花在订正错误上的时间较多,学得相对辛苦。

反过来,是不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少成绩越好呢? 事实并非如此。 虽然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相关不大,甚至有轻微的负相关,但是我们具体的分析都发现,学生好成绩的取得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保障。 学生学业成绩与教师布置作业时间的相关曲线基本呈倒

"U"

形,没有作业时间与作业时间太多,学业成绩都不太好。

由于学习时间与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观感受呈正相关,但是好的学业成绩并不能靠一味地增加学习时间来获得,

所以有必要对花多少时间才能既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又能保持较轻的课业负担进行研究。

如作业时间,四年级以1

小时左右,

七年级以2

小时左右为好。 但是超过了一定界限之后,学生的学业成绩反而急剧下降。 这说明学习时间太多,就会出现“过犹不及”的问题。

而学生自身条件及所处学习环境的差异,使他们完成同样学习任务所需时间极不相同,这就为确定一个相对统一的最佳时间造成了障碍。 但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一是设计一个绝对标准: 如以

80%

的学生达到掌握水平所需的时间为最佳时间;二是设计一个区间标准: 如以

60%

的掌握水平为最低

标准,以90%

的掌握水平为最高标准,这样达到

60%

到90%

掌握水平的时间区域即为最佳学习时间区域。

困局破解还需改革考试记者: 对于减负这个老大难问题,您

是否还有其他建议?

汤林春:现实中的学生课业负担与日俱增,问题的症结在于高一级学校招生过分依靠单一的升学考试成绩。 最近几年,

高校招生增加了学校的自主权,中等学校招生增加了推优名额。 但规模太少,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凭最后一次高考或中考成绩决定升学的成败。 在“天道酬勤”的古训下,谁也不敢懈怠。

所以即使是学校将负担减了下来,家长也不会领情,相反还在想方设法把负担加上去。 因此,即使考试难度降低,如果没有其他的导向,人们仍旧会拼命地钻考试的“牛角尖”。

我们没有办法消除这种 “囚徒二难”

的局面,但可以利用它,借助它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素质与减轻负担。 如把体育成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从事科技活动情况等作为升学的硬指标,使他们在升学总成绩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以引导学生注重学科以外的竞争。

美国高校招生模式值得我们参考。 他们一般根据国家标准考试如

GPA

(学校成绩)、

SAT

(修学能力考试)、

ACT

等成绩决定录取。 在审查资料时,还要看学生成绩、

高中教学质量评估、推荐信、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特殊技能和受奖证明、人品和领导才能等。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内容、时间,

对社区和自身成长有所帮助的体验 、阅历,以及学生特长都在考察之列。

作业可以如此精彩记得一节语文课上,教完《游园不值》

这首古诗,我习惯性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作业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古诗的意思。

马上听到有个孩子嘟囔道:“真烦! 干嘛不让我们编故事! ”编故事,这种方式挺好!

想不到孩子还蛮有创意,何不让他们试试呢?

于是, 我话锋一转:“你们想怎么完成这次作业,还有什么新点子? ”一石击起千层浪, 大家眉飞色舞地说开了:“我要跨越时空去采访诗人。”“我想编绘本!”“我想编MTV

的分镜头。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有趣的想法。虽然我很担忧,不知道这些作业是否可行,可事已至此,我只得顺水推舟, 同意孩子们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花

3

天时间来完成这次作业。

几天后,作业收上来了,一本不缺。 我一本一本看下来,越看心情越激动,因为同学们做得实在太好了,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有创编的故事、图配文的绘本,有对诗人的采访、给园子主人留下的信,还有改编的散文、为古诗选配的歌、曲……这一本本精彩纷呈的作业让我折服,让我惊叹,更让我感动。 原来,普普通通的家庭作业也可以如此精彩!

我的思绪也随着这次作业的小小改革舞动起来: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沿用抄抄写写、读读背背这种单一的家庭作业方式, 它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创造力。 孩子们渴望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和丰富的作业内容,渴望在作业中放飞自己的理想。 尝到改革的甜头之后,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我心头悄然滋生,进行一场轰轰烈烈

的作业革命。

在作业革命的倡导下,老师们开始注重从学生的兴趣与生活实际出发,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多种创意作业的类型。

实践型:一年级的老师设计了 “广告识字”、“贴动物识字”,让熟知的广告和喜爱的小动物走进我们的识字教学;二年级的老师设计了“快乐收藏屋”,将积累词句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改头换面,为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准备一间舒适的房子,或裁剪一件合身的外套……

创造型:写作对部分孩子来说是件苦差事。 中年级老师在开展的“我读名著”活动中,建议孩子们用连环画的形式改编名著。 还常给孩子读故事情节曲折的文章,

再让他们根据故事情节改写或补写文章的结尾……

探究型:学习《爬山虎的脚》后,老师让学生回家确定一个观察物进行观察,并将这一过程记录下来。 因为这类作业一般需要多人一起完成,所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打开我们的《创意作业集锦》,不禁为老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喝彩:设计小区宣传牌、看新闻、评新闻、古诗大变身、我的日记我做主、、设计旅游计划、我所认识的名人……种种富有创意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作业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他们未来的人生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孩子的花样年华中,应该有花样的作业。

(湖南省湘潭市金庭学校 邹晓婷)

教师观点

本报记者 张婷

李曜明

叶淘沙: 拿孩子的语文作业来说,

抄写语文23

课生字。 一个生字至少组2

个词,并抄写3

遍。 如生字“葡萄”,学生就要把“葡”拿出来组

2

个词,然后再把“萄”拿出来组

2

个词。 试问,不要说是三年级的学生,即使是成人,你能吗? 老师给的变通的办法是“葡”组成“葡萄”,写3

遍,“萄”组成“葡萄”,写3

遍。 呜呼! 真叫人无言以对了。

赵小丽: 女儿经常因为作业太多而愁眉苦脸,甚至连学校都怕去了。班主任说,作业不算多,有些作业是孩子在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唉,不管怎么说,一个

6

岁的孩子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这将是可怕的事情。 所以,我的做法是,帮她做一部分。我用左手写那些重复抄写的作业,

并安慰自己说,是锻炼自己的右脑。

罗美君: 我的女儿上小学五年级,

从小就偏科,语文成绩很好,数学成绩却很差。 我们想利用每天晚上的时间给孩子补补数学。 可是,孩子的大部分时间经常被大量的抄写语文生字、课文等重复性作业占据,写完这些作业经常是到晚上

9

点多钟。 我根本就不忍心再占用孩子那点可怜的休息时间来给孩子补习。

刘秀华:今天,孩子又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回家了。 进门后就一头扎进了书房,情绪低落。 不用多问,又是被作业压得透不过气来。 看到这种情况,我的心里顾虑重重:她能吃得消吗? 同时也在心里埋怨老师:布置作业怎么不适可而止呢? 可是我没有说出口。 在孩子面前也不该埋怨老师,真是左右为难。

于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每天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问孩子:今天作业多不多? 这时的孩子一定是坐在他的书桌前用功呢! 而且从这时开始,我会陪着孩子会一直坐到

9

点、

10

点甚至更晚。 区区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就那么点儿课程,怎么竟至于每天写四五个小时的作业呢?

冯惠强: 学校留的作业太机械,难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每天晚上老师都会布置抄写作业,并且要家长听写词组。 孩子老是坐不住,一到听写时间,她就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 听写词组虽然简单,但是小孩子不感兴趣,学校的作业形式应该改革一下。

胡敏:记得我儿子刚开始读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布置了每天写日记的作业。老师觉得,写作要从小抓起。可是一年级的小孩子很多生字都不认识,根本不会写词句连贯的日记。 长此以往,他对这项作业越来越心生畏惧,无形中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陈弋: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有一道题是:请以“一”到“十”开头,写

10

个成语。 结果:“二”字开头成语我们全年级都没有人能答得上来。我查了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成语字典》,“二”字开头成语是“二三其德”、

“二竖为虐”、“二姓之好”

3

个。 学习真难啊,从来都没有听过这些奇怪的词。

刘云波:数学作业不多,语文作业不多,英语作业不多,科学作业不多,可是,加在一起,那个多啊! 是谁发明了作业这个东西,让全天下的孩子受累,我快被压倒了啊

!

林淑: 当作业多得没发写的时候,我就想干点别的,比如,写几条无聊的感想。 摘录如下:生命终止时

,

是否该有一声赞叹? 自由与渴望总是并肩的。流浪,一只猫的孤独,一个孩子的渴望(心声啊)。

肖雪婷:我这两天受够了! 早上晨读考试,中午做两张试卷,下午国旗班训练,晚上写作业写到

10

点。 我才上五年级,好吧? 真不知道老师怎么想的,他的小学也是如此?

王强强: 我的作业又攒下咯,非常多,而且我完全没灵感。打滚!马上开学了,我死活不想回学校做作业。

汤倍:如果能有“无作业日”该多好啊,哪怕只是一天。 可以让我们可以尽情地踢足球、 打篮球、 看课外书、 玩游戏……

学者观点

贴近生活的作业

一位到美国考察教育的教师对美国学生的作业的特点深有感触,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美国学习期间,我住在主人名为

Stanko

的一个家庭里。 这个家庭有

4

个孩子。 我注意到,这4

个孩子的作业千奇百怪。 上四年级的

Sophie

上网查阅有关地球变暖的信息,然后做成幻灯片向全班介绍……

美国学校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往往具有这样的特征: 一是没有标准答案,

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对方法要求严格,训练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三是实用性,让学生去关注生活的实际,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和价值。 面对这种作业,学生想偷懒都困难。

比如“做一个纸房子”的作业,学生仅仅做成了纸房子还不行,教师还会要求学生同时提交记录制作过程的文章,

特别是描述制作想法的文字说明。 又比如,光写一个蚂蚁生活习性的“调研报告”也不行,教师还要求学生提供最能反映蚂蚁习性的

3

张照片。 再比如,学生在交上关于汽车发明史的“论文”后,教师还会要求学生同时提交在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的借阅目录存根。

受到这样教育方式熏陶的学生,自然会有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美国许多学校的教师们已经意识到:为了给更多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家庭作业的内容。 他们相信,最好的办法就是赋予家庭作业一种全新的概念,称之为贴近

生活(

Real Life

)。 作业不再是简单的抄写和计算之类的练习, 而是越来越多地融进了学生生活中那些发生在教室之外的,有助于培养社交的、情感的、精神的和智力成长的那些经验。 这种家庭作业与学生个人情况紧密相连, 能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知识的价值, 同时又能够使学生对学校形成一种积极的态度, 因为他们知道这种家庭作业培养了他们生活的能力。

给学生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从本质上说, 体现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或者说教育者想如何培养学生,想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想教给学生什么东西。 再看看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他们所做的作业更多的是什么呢? 机械性的、重复性的作业让学生耗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也使得学生深感学习的枯燥和学习负担的沉重。

我们的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谓呕心沥血,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却并

未有实质性的突破。

反思其中原因, 我们现在的创新教育把范围锁定在了学校内、课堂上,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点放在了方法的灌输上。

封闭了学生的空间,剥夺了他们的时间,因此学生也就缺乏了创新的基础, 失去了创新的活力,也就难以形成创新的能力。这就像把若大的一棵果树, 放进一个狭小的花盆中,即使种植者培养得再精心、管理得再科学,终会因扎根土壤的贫瘠,而结不出丰硕的果实,甚至会枯萎死亡。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要给学生自由闲暇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去想象、去思考、去创新。 要让学生跃出课堂,

走出校园,拥抱社会,融入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创新的灵感,在社会实践中积聚创新的动力, 使学生有新可创, 有新想创。

(山东省东平县接山乡教育办公室栗明方韩海燕)

编者按:

最让学生伤脑筋的就是重复啰唆、 没完没了的家庭作业。 作为大人, 为了孩子们所谓的前途, 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们“加码”。 有调查显示, 并不是作业越多, 孩子的成绩就越好。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金庭学校的邹晓婷老师“斗胆” 对传统的家庭作业进行改革, 获得了别样的效果。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开动脑筋, 为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而不懈努力。

家长观点

有效作业离孩子们有多远

也许, 他正期待着能出去玩会儿。 本报记者 张学军摄

在做作业的孩子们。 新华社 李健摄

主编观点

孙万帅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