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 ----兩兩兩兩兩兩兩 陳陳陳 陳陳陳 fcc: 陳陳 , underlined 陳陳陳陳陳陳陳 .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陳陳陳陳陳陳陳 . Fcc: 陳陳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 陳陳陳陳 .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陳陳陳陳 .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 陳陳 sanitized copy 陳陳陳 .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 陳陳 西 , 陳陳陳 陳陳陳陳陳陳 . ;? () 『』 兩兩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陳 陳陳 陳陳 陳陳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陳陳 陳陳 陳 。:,?、、、,??: 陳 陳陳陳 ,、 陳陳陳陳陳 ,,,,。 陳陳陳陳陳 陳 陳陳陳陳陳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陳陳陳陳陳 『』『』。 『、、、』 ,, 陳陳陳陳陳 一,,。, 陳陳陳陳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陳陳兩兩 陳陳 陳陳 “陳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一。,一,,,陳 陳陳陳陳陳陳陳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陳 DIY 陳陳陳陳 陳陳 “陳 陳陳 “陳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 ,,,,。,,, 88陳 陳 陳 一,。 一、兩兩兩兩 ()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陳陳陳陳陳 陳陳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一 陳陳陳陳 陳陳陳陳陳陳陳 ,,一,,一,陳陳 陳陳陳陳 陳陳陳 陳陳 ,一 陳陳陳陳陳 陳陳 ,一,,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陳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 陳陳陳陳 ,, 1/3~1/2 陳陳 ,。 兩兩兩兩兩兩 兩兩兩兩兩兩 兩 兩兩 1) 兩兩兩兩兩 兩兩兩 西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 陳陳陳陳陳陳陳 陳陳陳 ,、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陳陳陳陳 ,、。! 陳陳陳陳陳陳陳 陳陳陳陳陳 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陳 一。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1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陳斐卿 葉則亮

fcc: 灰體字是要刪掉的, underlined 是要修改的結果 . 你看完同意我的改法 就把該刪的刪掉. Fcc: 注意 妳有在每段註解的文字 是妳想到的撰寫的規劃的部份, 不要刪掉. 用不著的時候只要把這部份變成像這樣的灰底就可以了. 我希望能把這個檔保留成我們的撰稿的紀錄. 要繳卷時再複製出一個乾淨的 sanitized copy 就好了. 妳在撰寫時的規劃是我需要再好好想想學起來. 我多半只能把東西寫出來而已, 怎麼寫 就很沒心思了. , 、 : ;? 。 “ ”()『』

摘要本文是兩位大學教師為了改進教學以便建構研究改進大學工科創造力之教學實驗平台而合作進行的行動研究報告。研究的焦點問題是:老師為教學付出了這麼多之後,學生為什麼仍聽不懂?研究過程是觀察、師生對話、研究者反省、問卷,以了解老師到底做了些什麼?學生的感受又是如何?研究初步的發現是:協助大學老師改進教學的關切面,除了省察老師展現於外的教學技巧、學生的學習實況與感受等方面外,更不能疏忽的是,大學老師本身因為專業自主性所形成的對於教學內隱之價值信念,以及對於教學對象的預設與認知,是協助大學老師擬定教學策略之前的先備功課。『教師即研究者』與『協同研究』常被視為行動研究的主要特色。在大學,老師的

基本任務即是研究者,無須贅言;以協同合作進行行動研究的夥伴關係中,『專家、同事、學生、教師』的角色界定方式,似乎也顯示著行動研究是一種以提供大學以下教師為主,研究教學實務的方法。因此,目前以行動研究方法學發表的研究成果,亦是以研究中小學教學問題居多。然而,大學裡,教學的問題恐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其彰顯的程度與面向不同而已(王慶中,民 88),因此也有引用本方法對教學實務進行深入檢討的必要。本研究是大學中一些對於教學工作很執著的老師們,為了探究問題的真相,呼

朋引伴所進行的整學期密切觀察與對話的公開報告。我們認為這樣的分享,將有助對於大學中對“教學成效”有興趣的老師們應能引起拋磚引玉的作用參考。楔子我們兩位作者在大學皆有將近十年上下的任教經驗。第二順位的行動研究者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1

Page 2: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以下簡稱“阿亮老師”)任教於工學院,一直因為學生學不好而有良心不安的困擾。雖說以工學院的課程份量,學生被當掉一屁股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但是阿亮仍舊以學生成敗為己任,試圖為學生的學習,做最大可能的付出。付出的方式包括:加課、架教學網頁、自編實驗講義手冊、實驗預報作業、實驗結報作業、投影片教學、考前複習、考後檢討、網上諮詢、籌組系網管學生小組、推動學生維修DIY小組、等。

第一順位的行動研究者(以下簡稱“我”)任教於教育學程中心,在校內被視為能“輔導”對教學有困擾的同事,雖說自己的教學也並不怎麼成功,但是對於各種領域對教學議題有興趣的老師,總是親切有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對於阿亮老師長年的困擾,也總是因斷斷續續的聆聽他的描述,如瞎子摸象般無法有深入的了解,於是我終於決定於 88學年度跳進他的這一池困擾湖,進行實地的觀察與研究。一、 情境背景(亮補改)

阿亮老師的任教科目為『電路電子學』,是一所國立大學工學院機械系二年級的三學分講授學理的必修課,學生人數為六十餘人,青一色為男生,包括部份重修生,上課時間為上午十時至中午一時,另有與學理配合整合授課的一個學分的實驗課排在一個晚上,以三個同學一組為原則。由於是開在機械系的唯一電領域必修課程,一般而言,學生的基本知識不夠,尤其是實驗實作部份, 通 常會需要先上兩到 三個小時的實驗相關背景學理與知識的演講課之後才開始做實驗。因此實驗課多半是從傍晚七點做到午夜,甚至有的組會做到臨晨兩、三點,研究生助教和老師都會奉培。然而同學對這門課普遍呈現學習困難的現象,挫折感很高,每年的被當比例約為 1/3~1/2。但是學生也知道電領域知識在未來就業上的重要性,所以並不是採取漠視的心態。阿亮老師自述 : 我的教學理念 與 演變 1) 所有學的東西都有用 我從小在自然科的成績都在每個階段的聯考前都能認真的復習而弄到九十分上

下,所以所有的知識都耳熟能詳。日常生活上也許是因為父親、叔叔等長輩都是工程人員,平常在家裡也就自己做傢俱、整地、砌魚池、修家電 、 保養維修腳踏車 、 機車 , 也被帶著去工地、看工程 、 看工地旁的蟲魚草木蜂蛙花果 , 所以所有自然科的內容 都和生活相關,也都能被運用在維修、改裝上。所有的知識都是有用的! 而且在被 操作運用中都會有一些細節會攸關運用的效率與效果。2) 學生一定要做應用題 我是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前的兩屆。我們上中學是要經過入學考試的。因此在小五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2

Page 3: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小六時降旗之後要在學校做習題。因為那時的入學考是沒有嚴格的出題範圍,所以老師們都拿各種思考題、應用題做為習題 , 還記得那時的算數題本是「武明算數」。 對我來說,這些題目讓我更多想了許多實例與數字及計算之間的關係,而老師們在講解這些題目時也都是以模擬 、 觀察 、 試作的方式來作說明。而非精簡成題型與解法 的整理。所以讓我能熟悉如何觀察出問題中的規律性,因而能知道該怎麼用數學來描述問題的特性,因而得以求解 。 所以一定得以理論為體 , 以各式應用為例 , 才能 讓學生穫得觀察、推論、綜合應用 、 設計 、 實作、驗証的訓練 。 否則很可能變成唸書只 為考試。3) 在工程領域的職場上所需要面對的問題的形式 設計工具儀器 我在得到博士學位後在汽車公司做過汽車新功能的研發工作 。 我的職銜是資深

實驗自動控制工程師 (senior experimental control engineer) 。 這個職銜中的實驗字眼 是不太尋常的 , 主要是當時的主管認為我們有兩位是在控制工程學養之外兼具機械 及電機電腦控制實作能力 , 特別期許我們能將研究的結果具體實現。因此在這個工 作上,我們體驗到在職場上產品研發的工作是由定性的現象、創意、構想所啟動,工程師需要去觀察、理解現象後面的機制,從而推導、製作描述現象的函數形式,再運用量測的數據來估算函數中的參數,做為設計 、 控制 、 實現、改良、衍化的依據 。 在這個中間,工程師必要時得自己開發量測或監控的儀器、設計施工或生產製造的工具 。 是需要在一般的課本的命題與解答的前面加上探索與模式化,之後加上設計 、 創意、實作 、 與驗証。能夠這樣整套坐下來的工程師是珍貴的 。 4) 理論與實際是要相符的 實作需要與分析結合 實作除錯需要邏輯思考 純理論的世界可以是虛構的,根據假設可以推導出任意的結果 。 其用意應該是

在試圖了解函數形式的互動與操作的性質 。 然而運用在工程上時,所建立的模式是 需要能掌握現實現象的關鍵特性,這樣的模式才可以被引用來作為 設計、控制、 改造、推估、預 測的依據 。 工程師也需要知道運用這樣的模式來模擬我們所企圖實 現的控制與改造的結果,是否與實際把控制與改造實現時的結果相符合,是對我們所提出的理論是否恰當, 是否能捕捉到 現實現象的關鍵特性的最好的驗證 。 若是 不然,我們就需要運用邏輯思考,找到理論分析與現實現象不符之處並且設想修訂的方法 。 有了可靠的模式,我們才能運用課本的分析式的命題推測現實現象應有的表現 ,

做為理論與實作的正確性的比對與驗證 。 這樣從事的產品的研究與開發時才不會淪 為缺乏效率的試誤,才能運用分析的能力對設計實作做有系統的分析與最佳化 。 因 此在教學上需要建立同學對理論與實作相符相驗證的信心與能力 。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3

Page 4: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5) 教材的設計 - Aim High Shoot Low,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電路電子的知識與應用實作能力在現在的機械每個領域都扮演著量測決策與控

制驅動的功能的實現所必需 。 然而在機械系裡規劃電的課需要考量到可以支配的學 分數 。 需要思考如何在一門必修課中建立必要的基礎,讓一般學生以後在需要用上 的時候足以自行進修繼續成長;而願意在大學裡走上機電專精的同學得以在畢業之前再選修一套精簡的兩 、 三門課程就具備得以銜接機械設備與感測器 、 電腦 、 電機 的數位 、類比電路、及程式設計的能力 。 因此我們勢必不能採用為電機系所設計 的教科書, 因為他們有兩倍的學分時間可以養成同樣的能力 。 我們需要做 得非常的精簡扼要 。

由於有這樣子的觀點和現有的教科書不同,所以才會打算自編教材。編輯的原則是以理論為體、以應用為例 。 以基本的線性電路分析的原理與方法為基礎,包括 直流電路、瞬態電路、交流穩定態、頻率響應、等效電路、功率、能量、等 , 而所舉的 例子都是實用的電路,如 二 極體電路、各式電晶體放大器、穩壓器、運算放大器、濾 波器、數位邏輯元件、馬達、磁迴路元件 、 等元件特性及其電路 。 同時搭配進度所設計 的實驗除了介紹元件的特性、電路的原理與現象、量度與觀測儀器的使用、特別強調由實驗數據做電路特性參數的估算、強調儀器的等效電路性質的負載效應的估算才得以使電路分析的結果與觀測的數據相接近,理論分析與實驗觀測可以相互驗証 。 期待以這門課奠定電子電路、數位電子、電動機、等的分析實作的入門基礎。這樣的規劃其實是由上而下所推衍出來的:機械工程師在業界若需要能將機械

設備與電子電腦設備相銜接 ,就 需要能運用感測器、訊號放大及處理之電子電路、 數位電子、電動機 、 等從事系統整合 。 因為大部份的同學在必修課之後不會選修深入 的電的課程,因此在這門必修課中需要做到重點的介紹,以後到需要應用的時候才容易自我進修。我自己的學習經驗是,老師能重點提示過的,我需要用到,需要自我進修的時候就有方向感,深入研究的效率比從完全無知開始摸索會好得太多。因此我覺得讓學生能開眼界是老師需要盡到的責任 。 學生應該要如海棉一樣的盡量吸 收、嘗試,老師對學生沒有親疏 、 鄙夷只有操練、引領和扶持。因此在教材的開發上 , 我是嘗試著先開發出一套完整的有整合的特性的內容,再來講究授課的技巧、課堂活動的經營。我發現許多綜合運用的例子都是在課堂上講說的時候 , 尤其是講授實 驗或者是幫同學的實驗除錯時,看到同學的失誤所造成的現象而聯想到的 。 因此從一開始,我就不期待所有學生都能夠學得熟練,但是我希望能夠讓每個

人都見識過一遍,這對他們將來在職場上的發展潛力必定是一大助力。我不願意為了把每個同學教到全懂而犧牲教材的完整性。因為那樣既便在學科上過了關,他們的訓練仍然不夠達到在職場上實用的資格。我會覺得既便同學學不起來,也要瞭解到或者見識到要能在職場上具有競爭力是需要花多少的功夫,是需要具備多少的實力。這樣他們才能有品味、懂得找尋專業、懂得尊重專業。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4

Page 5: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 、 : ;? 。 “ ”()『』 阿亮老師自述 : 我的教學理念的演變 1) 在試教上遇到的困境 學生聽不懂 , 不知道教了什麼,不知道教學和課本有什麼關系,唸了書考試也

考不出來 。 學生覺得實驗的教學冗長,實驗沒有效率 , 聽了實驗的講課也不知道要 做什麼,當然也不知道怎麼做,不知道應該要看到什麼 。 挫折感造成放棄,第二次 段考之後課堂出席率就降到 20% 。 實驗課雖然都到卻是在段考二之後開始無心聽講 無心嘗試 聊天到有人做出來

之後 照著接 照著抄數據繳卷。實驗應該帶到做出結果檢驗通過口試才算是有個成 功的經驗,但是老師沒精神,助教不見得有能力解決 / 發掘所有的問題 。 一個學期下 來儀器還是不會用。資源有限 實驗不再當人 一次機會失去就不再提供 不出習題 不收習題 考卷 實驗報告 到學期結束才有時間改 實得平均成績每班有一兩位可達到 100 ~ 130, 兩位可到 90~100, 兩三位可到

80~90,5 位 70-80,10 位 60~70,12 位 50-60,8 位 40-50,5 位 30-40,5 位 30 以下。標準差 約在 15 分左右 。 2) 現在學生在素質上的問題 什麼是難題:不是課本習題的是難題,同時要用到兩件以上的知識的題目,沒有公式的題目,在大學裡的老師都在抱怨 “學生越來越差 ” 當然在中後段的大學所收到的學生的程度 在總考生的樣品裡來說是越來越更後段 了 但是大家一直沒有說出來 越來越差 是什麼特質變差了 講不出這個區別在哪裡 大學裡的老師無從適應新的進料特質 無法做相對的調整或是輔導 出貨的品質越來越差 學生越來越覺得沮喪 因此在浪費彼此的生命 要看出無法適應的學生的特質 還真需要對每位同學做個別輔導 在老師的監督下 一步一步的看他為什麼做不出來 這樣才能看得出來這個學生的背景缺陷在哪裡 心裡障礙在哪裡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 他現在還能做什麼來彌補他的缺憾? 不做這樣的補救 就會造成這樣的同學在進了大學之後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5

Page 6: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每科被當 每學期要求老師才能躲過二分一】 這樣拖個四五年下來 是否也造成了扭曲的人格 既使免試升學 也難逃劫數 我在這裡提出一些我的觀察 與大家交換一下經驗 看看要怎樣才能定性與定量的及早發現 進了學校會有學習困難的學生 看該開怎樣的處方子 來輔導有怎樣問題的學生 (我的經驗是在工程分析的方面)*** 有學習困難的學生的特質 *** * 不會抄 / 整理筆記 光是聽故事 “看書“ * 不會做應用題 : 用文字敘述一個工程問題 學生不會寫出 分析這個問題所需要用的方程式 § 不會依照方程式求解 * 不會驗算 有耐力的頂多只會重算 不會換一個角度來驗算 題目與習題例題的 觀點 角度不同 , 變一個思考的方向 就不會了 * 只會算有數值的問題 : 用變數名字取代數字量 就不會做了 不習慣把變數和他所代表的物理量聯想在一起 * 不會自己看書 整理出“武林祕笈“ , 老師沒有按照課本順序講 學生就成了無頭蒼蠅 (據學生自己說 以前唸書都靠上補習班 都習慣老師整理好資料 學生就照著不斷的重複的練習熟讀 連參考書都不必自己去找 , 所以他不習慣自己讀書 ! ) * 不會嘗試不同解題方式 一旦無法一眼看出他熟習的解法 就呆掉了 不會聯想相關的課題思路 做一些嘗試 再觀察出解題的門路 * 容易放棄(只要他覺得過關很困難就會把這課放棄掉) 功課壓力大時就會找浪蕩的方式蹉跎時間 * 數學 物理 很差卻考進工程科系 * 不會 也不問(他們說從小就沒有人告述他們可以問 要問也不知道要問什麼 問了還是不會 就放棄了)

* ... 大家還能貢獻一些其他的觀察嗎?

怎樣才能很快的測驗出有各項缺陷的同學? 有沒有現成的測驗方法? 若發現上面的問題都有一點 那該怎麼輔導 ? 3) 我在改進教學的嘗試與觀念上的堅持 、 妥協 、 與轉變

()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6

Page 7: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1. 老師要在前頭拉 - 開光點睛 有關鍵字 有聽過有線索 雖然不見得學得會 但是嘗試過見識過 了解需要有多少

實料 會有一分敬畏尊重之心 。 After all the hassle, can we be proud of ourselves? Can there be an award for the

virtue?(吳漢雄) “ 老師沒有權力限制學生未來的發展 ” -用得到的關鍵基礎都要教 , 如果沒有教,就變成一個不易跨越的門檻。2. 老師需要降低進門門檻的高度 需要鋪台階

學生的挫折感 會全面崩盤 3. 情境 / 困境的營造 , 突破困境的經驗 也是一種該學的經驗

4. 需要讓學生有實作的經驗之後再談深入的理論與操 作的細節 (江士標) 教學的效率 研究嘗試的精神 / 意願 學生需要有耐性

5. 由模組兜成有用的系統建立同學的成就感 (江士 標)

6. 尋求教學 “ 方法”的專家的協助

, 、 : ;? 。 “ ”()『』 7. 教學的紀律-沒有紀律免談隨興 、 創意 、 與風格 教學變成是一項工程計畫的執行 , 不能單純是科學的探討 、 哲理的辯論 、 或是

即興的創意 。 學習的效率 現成的教材 即時的解答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7

Page 8: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8. 教師對與學生建立人際關係的興趣

* -------------------------------

二、問題確認(亮補改)由於知道學生修課並不順利,阿亮老師過去幾年來做過各式各樣的教學嘗試

(例如,對於翹課問題,阿亮老師提供教材上網、教學投影片講義待索等功能.),始終沒有什麼起色,因此阿亮老師想要探究的問題是『學生為什麼老學不好?我還能作些什麼?』阿亮老師不確定學生到底還要提供些什麼,才能順利的學習?與其說阿亮老師求好心切,倒還不如說阿亮老師很好奇在這樣用力的提供學習資源與環境下,學生竟然仍無法克服學習的問題?因此,針對“老教不會”這個古老的問題,研究者需要釐清的現象有:

1. 老師的課到底是怎麼上的?2. 學生上課時到底都在幹什麼?3. 老師的教學策略,學生的感受與效果如何?4. 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到底有哪些相關的因素需要一併考量?5. 老師與學生,彼此如何看待學習這件事?三、擬蒐集資料的方法針對這些問題,研究者發展出下列蒐集資料的方法。

1. 課室觀察與研究札記(我)我旁聽每週日間三小時的課程,並以改變旁聽位置的方式,調整觀察的焦點與期待新的發現。

2. 課後網路互動(我們 vs 學生;學生間)我們於每週上課完當天,上網到該班班板上就需要進一步釐清的現象,進行提問;或是到班板上察看學生的修課心得與抱怨等等線索。以 BBS、e-mail或 talk的方式不拘。這部份的資料,是我們認為最珍貴的一個部份。

3. 研究者反思討論(我們/同事)我們於課後或定期針對研究札記與教學心得交換意見,以調整並獲得對研究問題持續的共識。也兼採阿亮老師的同系同事的描述與評論,作為專家意見之參考

4. 期中、期末問卷(學生)我們針對學生學習的情緒與問題,設計教學意見調查,分別於期中與期末施測。期中是擬定十五個學生可能對阿亮老師的授課有抱怨的項目,請學生勾選出五項感受最嚴重的;期末則是請學生寫下五個最想問的學科問題。

5. 三角檢證法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8

Page 9: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上述四種方法,囊括了教學者、學習者、與觀察者三造的想法,以及三造之間的互動對話,因此能透過三角檢證法提高資料的效度。

四、公開研究結果的撰寫方式由於研究師生教學與學習的議題,我們決定選擇問卷中,引發師生爭辯(無論

是在課堂或是網路上,是具體的對話或是隱隱然的認知衝突)的問題,作為串連本報告的主要脈絡。計分為事件系列、各方觀點與對話、對問題的新理解與認識三個單元。五、教室事件觀察--重建教與學發生的現場(描述師生間的衝突矛盾,一定要有證據的衝突現象的寫作原則,會呈現不出精華所在。如果用電電大審判的前五名怎麼樣?不好,這樣就不是觀察導向的)精華應該包括:課本的角色(依憑 資源)考試功能(成就感 拉馬到河邊的唯一辦法 嘗試)生睡覺 師對人氣指數的解讀(放棄抗議 耐操面對)師講述 師對講述的依賴 (教會 教夠)字擠在一起看不懂 弄在一起是有用意的(條理系統 整體概念)教材抱怨 師期待生使用教材的方式(念最需要的就好 琳琅滿目的珍貴)怕上實驗課 期待 (做不出來的成就感 探索即是學習)評量(需要考試實驗結果的及時回饋 以搜索的眼神判斷評量生的學習)現象一:上課常分前後兩半,後半的人睡覺或做自己的事。 (O8930906)

阿亮上課,並不會直接指責睡覺的學生,偶爾會請他們去洗把臉而已。上課的人數,與一般理工科系的人潮流動是一致的,亦即從期初到期末呈現遞

減的狀況。睡覺的人,也並不一定是第二節開始聽累才睡的,有些是從第一節課就開始睡覺或是看自己的書。 (O8941305)有一次,學生要求點名,阿亮老師拒絕,他說人在不在並不重要,只要能拿出

學習的成效。 (O8931607)老師點人的時候,後排簡直像是西線無戰事,睡得睡,看其他書的照看。

(O8930208)現象二:投影片現寫教學為主(O8930910),師生互動並不多(O8930206、O8930214)

阿亮上課,不同於傳統的授課方式:既不是電化的手提式電腦加單槍投影機布幕、亦不是傳統的粉筆黑板或白板,阿亮老師關上教室電燈、拉下手動式布幕、放上一張空白的投影片,拿起手中的黑色投影筆,開始由投影片的左上角以“鯨吞蠶食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9

Page 10: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的方式,逐步將投影片填滿。無論是電路圖、公式、題目、還是導式子,抄筆記的風氣並不普及。有一次阿亮老師出了一個題目,希望學生先寫一寫,但是學生不想練習,等著

講解;老師說:不練習就不知困難所在,講的時候效果不好。”(O 8951801)現象三:突然不寫投影片了(O8950401)有一回,阿亮問了個問題,但是大家都沒有作聲,阿亮突然發火說:“你們都

不記得,都依賴事後的文件資料,我不寫了!”全場一片嘩然!阿亮事後說,“我不寫了,看他們還用不用心記筆記。”、“web-teaching,

video- teaching 即可,互動是 nothing!”

現象四:師說:“我的東西都是會 work 的,不是書上隨便講講的!”(O8961501)又一回,阿亮老師花了近一節課的時間,細說自己的研究所學習生涯,以及加

州兩名校 Berkerly(培養實作能力)與 Standford(培養管理能力)的各自特色,期許學生也能以具備動手能力為傲。那一天,學生聽得一愣一愣的,好像突然與老師的距離拉近了。現象五:網路上時常抱怨晚上的實驗課(L89330 系列)抱怨的事項包括下課晚、做不出來結果、不會寫預報結報、看不懂老師的字、聽

不懂老師的實驗前解釋….不一而足。現象六:考完試時常抱怨讀了沒用(L89621 系列)

考完試常會有學生很無奈,無奈的理由包括:課本都沒考、講義看了也沒用、考沒有講過的、講過的都沒考…..不一而足。綜合的看,阿亮老師的教學有兩大特色:第一,投影片現寫教學;第二,強調

教會實作。其他的幾個現象,可能是大部分工科老師都會遭逢的師生教學難題。以阿亮老師這門課為例,我們希望進一步的透過行動研究法之反省-解構-重新建構-行動-反省…..等過程,從實踐的反省中,建構或釐清關於工科教學的知識,以及關於工科學生學習困難的一些領悟。這樣的研究,需要透過教師、學生、觀察者、同事等各種觀點的對話與反省討論,並以三角檢證的方式重建產生教學問題的現場,以期對問題產生深度的理解。六、對話與反省(談許多事件的各方觀點,以衝突的概念為單位,多造的說法並陳,不要以兩造之間為單位)行動、理解、釐清、與調整【這一節的撰寫重點是:區分陳述 vs 解釋、行動 vs 研究、數據 vs 證據、原始資料 vs總結資料、研究過程可以包括事件的描述】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10

Page 11: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在這一部份,我們所採取的撰寫方式是以學生的感受(主要以網路為溝通媒介)資料為主,輔以阿亮老師對自己教學方式與理念的闡述,對照著看出大學工科師生間的認知差距。插入大審判的文字資料、阿亮在小組開會時的表述、江對阿亮的詮釋浪費時間(O8931611)師生之間:講授技巧 講義材料 學習目標1. 投影片現寫教學基本上,白天的課是以解釋晚上實驗課所需的原理為主。你從來沒有看過阿亮

老師帶任何課本或講義來參照著上課,他的投影片是順著他上課的思路延續下來的,他只會帶一些表達思考的工具,例如:空白投影片、酒精、棉花(橡皮擦)、投影筆等,剩下的,包括各種公式、電路圖全都在他的黑盒子中了。

阿亮老師曾在第一節課開宗明義的以“架構”與“添肉”的譬喻,勉勵學生要能掌握整體概念。對於老師這種邊引領思考邊落筆的教法,學生在接收上所感受到的卻是:

“老師的字很草,有時怎麼看不懂,影響筆記的流暢,心情也不好起來,因而缺乏繼續看下去的意願。而且有時字又很小,不然就是一大堆字擠在一起,到處亂鑽,有空隙就塞下去,看得實在「很痛苦」…”(RC0212)“投影片還是寫得亂七八糟(雖然改進不少),讓人即使把它抄了下來,也不容易在課後復習。”(RC0203)“字不要寫簡體字,且希望能放大且間距加大以免看不懂。最好是事先用打字打好,再以黑板輔助教學(因為其於課堂上才寫的投影片沒比事先寫好差太多,且浪費時間)。”(RC0206)

學生的“委屈”有:字本身寫得不清楚、字所座落的位置變化無常、以及太多字擠在一起。也就是說,產生這樣抱怨的學生,看到的只是老師沒有把魚擺在他的魚簍中,而沒有發現老師正在教他怎麼釣魚!現寫教學的方式沒有達到啟發的效果,反而是被凌亂的字跡所形成的高分貝噪音(noise)給淹沒了。

為什麼不用黑板呢?阿亮說:“我真的很怕粉筆灰的!”,用力追問下去,阿亮則說:“用黑板的話,擦了就沒了,用透明片的話,寫下就成為可保留的教材。”

至於為什麼要那麼擠呢?阿亮反問說:“相關的東西,不寫在同一張上怎麼思考呢?”

原來,對於阿亮老師而言,他不是不知學生對於投影字的改善需求,而是他認為視覺上通盤的思考需求,其重要性遠超過字體的工整美觀。然而,對學生而言,阿亮老師年復一年所堅持的“視覺學習需求”,卻成為師生誤解的源頭: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11

Page 12: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上課用投影片~我想這也不是一年兩年,學長反應這樣的教學缺失~更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所以~問與不問~我想~對於上課的一點助益也沒有……一個真的教的好的老師,我想大家可想而知,是能夠將課程讓學生能夠更加容易接受,一個好的老師~是把難的知識簡易的交授給學生;一個差的老師~不過是將原本的知識更加的複雜化。” (Diky,L8952501)

2. 實驗講義教材與預報結報作業這門課的重頭戲是實作。除了日間課堂做原理解說之外,所有的學生必須事前

參考實驗講義手冊以撰寫【實驗預報】作業,並於實驗課撰寫【實驗結報】作業。阿亮老師的實驗手冊大半內容是由歷屆上課時的現寫投影片組成,其他的文件

資料包括:儀器型錄、廠商名片、零件購買收據、…..(請自行補充)。有時學生會拿著實驗手冊請我“開眼界”,他們說:“老師老師,給你看天書!

”每一週的實驗,通常是一個獨立的單元,因此每一週,學生都要經歷參考實驗手冊以撰寫【實驗預報】作業的過程。生氣的學生說:

“我覺得老師的講義夾雜著太多太混亂的東西了!! 希望老師能參考我的一些小意見!! 第一,把投影片 copy不是很理想,因為是草筆,東西較亂,有些是上課多加註的(卻不是我們現在上課所加的),以致於一頭霧水,有時字體太簡,黏太近,我們跟本無法變識!!第二,copy 投影片太佔紙張空間,我想若是將投影片改打成Word檔會減少 2~3倍的空間,而且絕對看的懂,可使重點層次分明、乾淨、易了解!!同樣的,圖也是一樣的!!第三,編排的秩序方面也讓人覺得我要找 title很困難!! 可以稍微像一般的書先做目錄,在編頁數時也"正常"點,還有一些儀器、調碼、名片、收據等等之類的東西可放最後!!實驗需要用到時再附註說明在最後面的那裡,不會另人感覺夾七雜八的!! 第四,夾雜的英文的儀器介紹,使用說明也可以放最後(好像重覆了),不過我覺得列下參考書目:例如請參考 xxx書 xxx 頁的 xxx 會比較好。並不是一昧的放入講義中,特別是老師列的 4本參考書,裡面應該都會有我們需要參考的地方,不然我們亦不太了解買它有甚麼用,有書不知如何應用是很悲情的!!提出來大家參詳參詳一下!! 為了大家的學習!!不是說要降低我們的學習困難嗎!!今天寫預報真的困擾了很多的人!! ” (Quber, L8932303)

一些學生的意見,更明確的指出老師與學生在習慣與需求上的差異:“內容雜亂無章,也許老師的講義裡有很多豐富且一般參考書沒有的東西,但是看不懂什麼都沒用。可否考慮使用一般市面參考書,然後在上課中將老師希望我們了解的補充進去,這樣我們念起來可以輕鬆不少,而且比較容易掌握上課內容和考試方向。”(RC0304)

阿亮老師曉得學生的感受,但是他並不解讀為學生所謂的“困難”,他認為查資料本身也是一種訓練,實驗手冊可以有很多種查的方法。他說:“問題在於,現在的學生,你要他們做什麼,只因為 its good for you.是不可能的!”因此,基本上,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12

Page 13: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阿亮老師理解學生的感受,但是並不認同學生的感受。阿亮老師常在夜裡出沒於系上網站。白天要找到他問問題並不容易,但是晚上

卻很容易掌握他的行蹤,有心的學生也常在這時候問問題。GCYC:可是,我們現在大二了,要我寫預報....我不會寫。阿亮老師:結報寫得好,我就可以從結報的資料看出你做得對不對。如果數據有問

題,我也可以從你所紀錄的線路圖、接線圖,看出問題所在。做為一個工程師或科學家,就是靠這樣的實驗紀錄、做反省、檢討與追蹤。

GCYC:我們甚至可以將錯誤的電路圖畫出,討論錯誤何在是嗎? That means 不管對或錯,我們都要把圖畫上?即使是錯的,老師也可以告訴我們或是我們自想討論出 error在那邊是嗎?

阿亮老師:當然是可以發揮的,重點是重點要交待,那就是品味的問題。你有用心做,會發現事前的以為,跟做了之後的會不同。老師不對每個實驗列出該寫的重點,由你們自己寫你們認為的重點,就是要看出同學們的差異 與創意。

GCYC:可是基本格式還是不變的吧?可是....說穿了,我現在還不知道預報的內容要包括啥?還有作用是什麼;p

阿亮老師:我要求的預報是,你看了講義之後,整理出你該做什麼、怎麼做、該取什麼數據、該怎麼分析、用什麼程式,做實驗時就有個依據。而結報則應該有所用的電路圖、所用的元件的值、取到的數據、分析的結果。而且很重要的是,你有得到什麼教訓?畫所用的接線圖,可以釐清許多問題。這樣我可以看到你們做過什麼嘗試與思考,當然也不該寫流水帳。

GCYC:那是當然的呀~~~~寫流水帳蠻白爛的說,藉由 try and error找出答案...... //faint

阿亮老師對於實驗預報所應發揮的作用,是有很高的期許的,但是學生的關卡卻卡在無法跨越“看了講義之後”這一關,因此,其後的美意也就無法彰顯了。這種師對生期待上的落差,所造成的教學困境,其實存在於很多大學老師身上,

大家的價值觀未必相同,因此對策也就不一樣了。有的老師會降低所教的知識深度與完整度,正如學生所言:“講多不懂也是沒用”;有的老師則認為大學生的教育攸關國家的戰鬥力與生產力,不可輕易降格以求,這是大學教師的社會責任,阿亮老師的堅持就屬於這一類,同事江老師描述:“阿亮老師做的樓梯,第一層看起來很高,那是地層下陷(高中以下的要求普遍降低)的緣故。”3. 上課睡覺與出席針對上課的出席率,以及一上課就有人睡著與讀自己書的現象,在理工科系的

教室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的,但是到底是什麼原因如此?“進門時,全班都到,但是都趴在桌上睡覺,問同學,他說上節課太累了。”(O8931601)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13

Page 14: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我覺得我們班生態蠻簡單的:一部分的人是上課根本不聽的、另一部分是上課很用心的、還有一部份人是偶而聽聽~~不懂時就垮了….. 現在問題是在,就算是想聽,也有部分地方聽不懂”(ccworker, L8930915)

GCYC:說真的,我也覺得他也有心想改善,可是~~到現在看來~~從學期中以後對我來說就沒用了

Fcc:why沒用呢?GCYC:一步沒聽懂~~下來就一團亂~~我沒怪阿亮~~畢竟我們班還是有人聽得

懂~~我不爭氣Fcc:不要認定別人懂我就沒有繼續問清楚的學習權啊 GCYC:話也不是這樣說,只是假如ㄚ亮一股腦講~~到最後我們會連問題在那都不

知道!他覺得,講越多越好,殊不知講多了不懂不如講少大家都懂,講太深~~沒興趣的人只會自我封閉。

班上上課態度分歧的現象,原因可能包括:前一節課的影響(每次上課的前一節課都是它哦)、大學理工科系學生上課的基本面貌(很多人選錯系沒興趣等等理由),以及最重要的--學生聽不懂。跟不下去之後,可能以許多種面貌呈現,而留下來死撐著的只有很少數。有一回,很多人蹺課,阿亮老師幽幽的說:“留下好歹聽進一些,離開是心理上不能面對!”(O8951802)似乎是一針見血,但是,了解與能協助面對又是兩個不同的層次。4. 跳躍式思考阿亮老師對同事分析他自己的教學信念:

“要能展現這門課的邏輯(logic)、流程(flow)、關鍵點(key point)與應用(applications)是我可以給學生的珍貴之處。而書是學生自己可以隨時看的,我要帶的是整合的概念,主要精神在建思想體系,其他為我不打算負的責任!”

但是,阿亮所面對的大學生,他們的心態與讀書習慣是否調到同一“頻道”了呢?學生說:

“我們從以前到現在~~~ 上課幾乎好像都是照個課本由深到淺,假如有那邊聽不懂~~回去翻課本,再想辦法把他弄懂,我上大學都是這樣的~~~可是ㄚ亮的課沒法子這樣做。ㄚ亮的課只有筆記.....筆記跟上課講的是一樣的,講得聽不懂~~筆記一定也不懂~~可是又不知道在課本的那邊”(ccworker, L8930919)

同事江說:“阿亮老師是以他的黑手經驗在組織教學,而非以他的邏輯在教;你無法阻止他的跳躍式思考,因此他即使有劇本也不按劇本。他講細節又跳躍,比方說你要帶學生看一張地圖,應先看一張全圖,然後 zoom-in 至 1-1 講細節,阿亮不是這樣,他直接教你看 1-1-1, 1-1-3, 1-1-5…. ”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14

Page 15: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阿亮依據黑盒子中的黑手經驗所組織的課程邏輯,呈現在學生面前卻成了跳躍式思考,這種現象反應在學生的感受上:

“在我的觀點來說,他只是舉了一個例子,不過這個例子,他就講了兩堂....most important of all......他在講例子時,根本沒跟我們講過為什麼要接濾波器、為什麼要接地、為什麼喇叭跟放大器是這樣接.....我們都是從普通高中畢業考進來的,以前根本沒有多少機會去碰跟電路有關的東西(最多只是在中學的工藝課.....) ,現在要我們一下(只有兩週)去了解他今天上課講的實體,就算我說我瞭解了,我自己也不信,因為現在要我接一個音響出來,我想我的房間會跟野戰醫院一樣,到處都是被燒掉的"傷兵"...” (GCYC,L8930209)

阿亮私下抱怨過:“這個班老是裝出一副 baby的樣子,一點也不耐操,真是可惡!〞

對阿亮而言,教學是「撒米」的過程,他說:“撒米給雞吃,雞要追著食才吃得到!〞﹔相對的,我發現阿亮所認定的學習,是「耐操」的過程,〝你試你才會有所領悟!〞5. 加課

阿亮常常不下課與晚下課,白天三小時的課可以多上到近一個小時,而晚上的課,因為沒有其他課的衝堂夾擠,時常可以上到半夜。學生常因此一天上課十多小時,完全不能感受到老師加課的用心,反而覺得是一種教學的缺陷:

“一個真的教學經驗豐富~甚至教學品質夠好的老師,我想應該會安排自身的上課進度~衡量自己的教學內容吧!假使一個教學多年的老師,無法在學校所安排的時間內傳授學生應該的知識,而一味的延長授課的時間~來彌補自身教學的缺陷。〞(Diky, L8952501)

老師的加課行為可以有許多種聯想:老師認真、老師認為教全教夠很重要,而同事們綜合歸納出阿亮老師教學信念上的另一特質:阿亮老師準備教材用的是〝加法〞!這點從他所編的實驗手冊可以得到應證:阿亮老師的手冊總是不斷的添加他認為的好東西進來,因為他認為那些東西很珍貴;同理,阿亮老師也不斷的在課堂中加進他認為的好例子與好內容。

“實驗課有時太長,…上課重點不明確。雜很多經驗談,反而會使我們忽略很重要的重點。挫折感重啊!經驗談,可以試著先不那麼急,因為一下塞太多會造成全部的混亂,反而無法抓著重點。〝(RC1605)

加東西基本上反映出阿亮老師對學生的期許,期許學生呈現饑渴的學習態度;但是現在我們時常所面臨的學習態度是:不要給我太多,給我能通過考試的就好!6. 考試-對實驗課的期待

考試是拿學分的必經之途,當然是學生最須配合老師的地方,因此也成為學生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15

Page 16: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最易與老師發生衝突的引爆點。阿亮老師的課也如一般的工科課程,有較高的當率。〝我想成就感是每一個人都很想要的,有成就感就有信心,有信心就會對這門科目更感興趣,而不是像這次期中考一樣,幾乎全軍覆沒,大家在這挫敗之下,加上之前上課本來就有點略感困難的挫折感助長之下呢……當然信心快要被侵蝕的”體無完膚”,只靠”希望不被當”的信念支撐著,這樣的情況之下,想想,會有多少人是高興的呢???〝(RC1501)

阿亮在考後的班板上貼著:“讓同學在沒有考試的壓力下,再想想看,做做看 2B 試題紙。我會在今天午後掛在我的辦公室門口,請拿回去做預報,這題除了實驗設計的觀念外,還特突顯儀器對被測量的電路的影響。請務必照著題目的引導,做嘗試之後你一定可以看出來老師要問的是什麼?你不做一些嘗試,之後檢視做出來的是否能達到實驗的目的,你就不可能知道該怎麼做,這就是【開放題】,是真正的實作題.”(tlyeh,L8933031)

阿亮老師與我們分享時說:〝上課叫他們做,不見得做,就是要在考試時,要他們專心的嘗試,試了才會知道!不試怎會知道?換我都一次做不來、做不漂亮!我覺得這個是心理建設的問題,就是〝洗腦〞的問題,你不這樣子的洗,他們怎麼可能去脫那層他們已習慣的皮?這樣的 shock therapy要怎樣運用才能轉化成一個成功的經驗、 一個逾越挫折的經驗?(我也許不覺得 all happy 是最好的教育)畢竟,以我們所教的,他們一出社會 90%的人第一個遇到的,就是覺得自己很爛的震憾教育,現在不給一點〝免疫注射〞是否有一點避重就輕?) 這樣的 shock therapy, 在一次考試後(不是很仔細的導引, 當然死傷累累),再做一次完整的課堂導引,讓他們再考一次,會不會是一個成功的逾越?!還是在第一次做的時候, 就該做仔細的導引,以避免嚴重的挫折感?〞

其實他自己也很矛盾,矛盾於成功的經驗與 shock therapy之間,如何拿捏?使對學生造成恰到好處的殺傷力,以便於培養學生在出社會時有禁得起考驗的實力。但是勒緊褲帶拿學分的學生們,也許並不能看到那麼遠,學生說:

“書是買好看的感覺?他教了什麼都不知道,我不知道如何搞懂?讀的完才也問題勒!實驗都不會做....怎麼有幫助..就算會做..考的跟做的又不一樣..那有用ㄚ?還要一些根本沒聽過的..也就是沒教過的。總歸一句話, 電電讓我死了一半”(moppet,L8933019)

學生在考試中要的是成就感,考好了,才會對這門課有信心與有感情,也才會有更用力讀的興致;相反的,阿亮卻因為知道學生只有在考試時才會卯足了勁去面對問題,因此他將考試視為學生體驗〝try and error”的良機,殊不知卻成了打擊學習士氣的致命一擊。師生對於學習的定義,真可說是南轅北轍啊!7. 課堂互動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16

Page 17: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一如一般工科的課堂,學生對於老師的互動邀請,通常是不予搭理的,原因有很多,像是不敢問、不知從何問起、問了怕被笑被罵、知道答案也不回答(怕沒把握、怕太屌)等:

“不懂的如果問出來一來可能拖大家時間..二來是怕問了簡單會被笑..所以可能都私底下討論比較多.”(newsss,L8930911) “但很多時候當他問大家懂不懂時,不懂的都不敢舉手…建議直接抽問,當有同學不會時老師講解完請那同學再複頌一次,確定那同學真的記得了……”(RC1207)“就算沒人敢舉手說不懂也要講解。” (RC1208)

但是如果這樣就說阿亮老師的講述教學法差勁,也失之偏頗:〝阿亮的教法…需要你和他一起互動,一旦你只是光抄筆記或根本沒在上課,會覺得神極無聊;不過如果你做得到,就會覺得還不錯,不過這種教法較適合小班教學吧!〞(RC0102)〝我覺得可以學生和老師問的互動再多一點,像今天的氣氛就不錯,學生要有搞懂問題的決心,老師也要有教學的耐心及毅力。〞(RC1210)

對照前面提過班上總是分前後兩半的學習態度,就可以發現其實阿亮進行的是〝大班教學中的小班教學〞;更幽微的是,他的課是一種內隱的互動課,阿亮時常以是否發現學生饑渴與追索的眼神,決定這週還有多少人跟得上他。你不一定能從高亢的互動聲判定他們的互動狀況,因為,能跟得上老師的同學,就是有在跟著思考~~一種靜默的互動方式,隱隱然在進行著。8. 投資報酬與他科排擠要說現在的學生與以前有什麼不同,一定沒有老師會否認〝他們太忙〞這個因素

學生的忙表現在學業與其他事物之間的排擠,也表現在學業的各門科目之間的排擠。“老師也許沒注意到,你的教法常常都是要我們“自發性“的。這樣的學習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負擔!想想每次上課短短數個鐘頭,能將老師教的東西吸收進去就是很不錯的成果 但是老師期望的往往比這個更多..這並不是說學生不自己去唸書,只不過老師如果肯給我們這些方便的話,把時間拿去念其他的書絕對會比找“實驗步驟“在哪裡有意義的多啊!我想這也許是老師教法的最大缺點了。你總是要求我們去做一些不合乎效率的事情,雖然你希望我們得到更多...但是事實證明這代價是很划不來的!同樣的時間裡,老師換個方式,我們不見得失去什麼學習的機會卻是得到更多的時間”(weiryo,L8932308)“主要是要讓我們自己進修,自己看....但我總覺得很難有時間安排能看那麼多本書....(因為別科同理也是要花上很多時間)但,說實在,(主要)忘的忘...(次要)不會的不會....要看懂還是得花很多時間.....學生我很難完全(主要)看完(次要)看懂...”(noelzz, L8932309)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17

Page 18: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我想其實您真的很厲害很有教學熱誠..大家都看得出你想要教我們很多很多,這是許多位老師比不上的..但我們所必須學的不只是電電而已,我們到目前尚須注意其他許多科目,也許就是這麼剛好﹗與您的想法有所衝突..但我想大家會這麼想也許是因為真的不知如何學起吧﹗既然學不起倒不如一開始就放棄﹗”(Qeyo, L8952517)

這種現象有些類似中學時代升學壓力下的學習生態:哪一科打得兇、考得密,那麼那一科就有比較多的人念;同理,如果每一科都要當人,那麼學生就會面臨抉擇,做出“棄車保帥”的行為。也就是說,他們會評估局勢,放棄較沒過關希望的課,而集中精力對付那剩下來比較可能不被當的科目。這樣的棄保行為如果發生在一門十分在意教學的授課老師身上,那麼這位老師所能做的改變是否就得是使學生感到這門課的“投資報酬率提高”,以增加對學生學習意願的“競爭力”嘍!

七、危機處理(damage control)--兩次實踐的行動該做 而 不想做,不該做 而 被迫去做。「所應該」 與「所實際發生」!總體來看,阿亮老師是一個很有自己的教學理念與原則的人,只是它認為「所

應該做的教學行為」和「所實際發生的教學效果」之間往往產生不小的差異。對學生而言,阿亮老師應該要做一些該做的事,而這些事是他不想做的,如調整他的實驗手冊與投影片隨寫教學的品質、準時下課、讓學生聽得更懂,…等;阿亮老師在我這位「諍友」的協調下勉為其難的採取了一些「他認為不該做」而「被迫去做」的行動。(一) 改變投影片隨寫教學為黑板教學在學期結束前的倒數第三週,上課前五分鐘,我跑到阿亮的實驗室,請求他今

天這三節課用黑板上課。阿亮嘟噥一陣之後,勉為其難的答應了。那天恢復了應有的明亮度,阿亮的字体因粉筆的粗頭而放大了許多。雖然整個黑板依舊如投影片般的被使用得淋漓盡致,但是區區的 28個上課的同學中的大部份都睜大了眼睛,也提起了筆跟著抄板書。也許是感覺回到熟悉的中學上課型態,也許是了悟到今天會沒有投影片可做為事後複習的憑藉,當天阿亮講到:

“Damage control 真的很重要,fcc這樣子更改了我‧‧‧他們的耐性是有限的。”(L8952520)

從那天起阿亮多半用黑板上課。(二) 改趕進度為複習舊進度

阿亮老師是一個教全教夠價值觀的人,教多對他而言很有意義,花時間複習舊的,相對而言就很為難了。他說: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18

Page 19: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我認為已經講過的東西就沒有耐性重講,因為那是浪費師生的生命;除非讓我了悟到。如果不管﹝他們都不懂﹞下來到最後都會白講,我才屑於講第二遍尤其是同學們都不問問題,那不會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

在學期結束前兩週,我再度提出了請求,希望他先挺下來為學生複習。 …?

八、理解與成長--(這裡的東西,應該是在前一節都提到過了,這節簡短的摘要一番,並且系統的結構組織他們)1) 有關大學的“工科教學知識”要兼顧所欲生產的知識為何?有關大學工科教學的知識之反省。基本的(包括課本的使用方式)vs進階的不同目的系統整理(精熟學習)vs錯誤嘗試啟發(主動學習)師重生學會 vs生重課程投資報酬率學生起點行為通常與老師預估有差距,老師無能為力學生有的期待:關心 系統 改善的行動老師有的期待:追著食米的雞 查書翻書而非背書 無解的問題:諸如教得懂與教得全之間的掙扎﹔師生互相期許上的落差;師師之間:加東西與減東西的哲學較易聽不懂被“當”是一個議題導式子與解釋圖形是主要活動視覺倚賴重要(ie文類的口語與口才重要)實驗圖(030214)式子互動2) 有關協助大學老師改進教學的知識信念重於教學技巧論辯脈絡:由第三者表面教學技巧(#1 focus)的建議提出,異常的沒有使教師產生行動上的改變,引發探究 refocus的覺醒,因為發覺那不是困擾大學老師教學的核心概念,但是學生的反應,是﹔接下來深究老師無動於衷的想法,即教學信念(#2 focus),發覺有許多堅持,而那些也與學生的想法,背道而馳﹔透過對於大學老師教學信念的理解,從而詮釋該師的做法(包括生的氣、上課的格調、要求的作業、care 與不 care的事)(#3 focus),進而發覺一些make sense的部份、與一些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19

Page 20: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該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方法上的落差,這樣的行動研究的理解循環,似乎能夠對於這位老師的提問,找到一些答案的線索。大學老師的專業自主與自信手心理論:手心向下的老師,應該手心向上的去接住學生丟過來的感受

研究的主要發現:大學教師教學品質議題的核心,應該是也不得不忽視的是教學風格的變異性(variety)與自主性(autonomy),以及其所暗含的教學實務(professional practice)的價值觀。問題老師知不知道自己是問題老師?單一價值觀不適合用於大學多元的價值觀在研究中產生什麼新的問題:大學老師以行動研究法研究自己的教學的困難性

我的循環這位老師很認真想教好,但是效果不好--了解工科老師需要的教學知識與技

能--(無動於衷)了解這位大學老師關心的重點--教學理念--了解理念與行動之間的裂隙--協助這位老師釐清了教不好的原因

九、結語師生之間的價值觀與需求差距致謝

國科會研究計畫 [技術創造力課程學習模組之發展實證與評量- 子計畫三:技術創造力培養之評量], NSC 89-2519-S-008-005

參考書目王慶中(民 88)教育改革與反作用力。應用心理研究 1, 129-162.

---- From fcc Icee2001reference.doctriangulation

Reference

Hativa, N. (2000). Teacher thinking, beliefs, and knowledge in highe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Instructional Science, 28, 331-334. (teacher centered, student centered, .. 等概念, 等那麼多種看法)

McAlpine, L. & Weston, C. (2000). Reflection: issues related to improving professo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Instructional Science, 28, 363-385. (老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20

Page 21: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師會反思 從學生的學習經驗得到改進的想法 就會比較好, 否則可能是不會反思, 或是會反思但做不出來)

Rearick, M.L. & Feldman, A.(1999). Orientations, purposes and reflection: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action research.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5, 339-349.

Tabachnick, B.R. & Zeichner, K.M. (1999). Idea and action: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nceptual change teaching of science. Science Education, 83, 309-322. (師生的 gap)

Wang, C. Z.(1999). Educational Revolution and Counter-action, Research on applied psychology(in Chinese) 1, 129-162.

整個行動研究是繞著課室觀察為中心,延展出後續的資料收集行動,如課後對於課堂現象的釐清,或是抱怨的討論;或是調整研究的方向,如研究札記、教學札記、與研究對話等。(三) 見山是山--教學技巧為觀察的重心凡是看過阿亮老師教學的同事,以及歷年來給阿亮老師教過的學生,都異口同

聲的譴責阿亮老師的教學媒介--投影片教學是最大元兇。顧名思義,投影片教學是:在投影機前,以空白投影片替代黑板,將所有板書以投影筆書寫於該投影片上,寫滿換下一張空白片,形同把黑板擦乾淨重新使用。然而,問題出在一張A4大小的投影片,阿亮老師能寫下上百餘個字;能導出數十行個式子;下筆的順序能上下左右依所剩空間游移。而所有的內容,打在僅佔黑板三分之一的布幕大小上,難怪任誰也哇哇叫了。作為這種處境的觀察者,很難不被阿亮老師的“教學表象”所吸引,也就是說,

所有教學原理與教學技巧上強調的犯忌之處(諸如:動機引發、起點行為、刺激的變化、有計畫的重複、教室氣氛、舉例、增強…),阿亮老師幾乎無一倖免,那麼,多年來學生學不好的原因,豈不是勢如破竹般的破解了嗎?因此,在前兩週的每一次下課後,向阿亮老師具體的提出所觀察到的種種可以

更佳的表達技巧,諸如:點後半的同學回答問題、整點一定下課休息、不要口述式子投影片字不要太密….等等。但是對於這些調整,阿亮老師並不以為意,也沒有太明顯的改變行動,當然也就對於現況沒有很大的助益。然而,此一不尋常的反應,卻成為研究焦點調整的契機。(四) 見山不是山--行動策略的調整與鎖定新的觀察重心

阿亮老師對於我的建議之回應是“太拘小節會浪費時間!”

浪費時間這話語的說出,是站在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向度上所投出的。多數大學老師無法接受或看重教學技巧,其信念上是認為知識的灌輸是本職,學不學得會是學生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21

Page 22: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的事(O8931611)!因此,在上課的第四週,我大膽的提出了研究的新假設:教學的技巧可能不是重點,教學的信念可能才是重點(O8931610)。

至此,我除了注意阿亮老師的表達技巧之外,開始抓緊師生互動上所可能透露出的教學信念,從第四週以降的近三個月,總計發生了以下幾件烘托一順的教學價值的事件:1. 生要求點名,師拒絕。2. 師突然不寫投影片了,因為發現大家都依賴事後影印,不記得上課的知識”3.4.

(五) 見山又是山--對老問題的新理解;對於被說是跳躍式思考教課的問題,阿亮老師不講多種用途,只講一種解電路的動作…在嘗試研究如何運用創造力來改善教學與學習的效果的過程中 , 我們發現在工

科的課程中無法有效的引導同學對課程內容做有深度的探討。追究其原因,我們發現學生普遍的缺乏課程領域的先備知識,所以造成在老師企圖導引討論時,學生普遍無法搭腔的情形。這是相當普遍的現象,針對老師抱怨同學不會也不問的時候,同學的反應多半是我不會可是我也不知道要怎麼問。這樣的情形只有在另外一位老師 — 吳漢雄的一系列的數課的嘗試才穫得成功的轉變;吳老師是用高壓的手段,盯 緊同學的學習進度 , 逼著學生不得不在每週的課程進度上都努力研讀與復習,達成 老師所期待的成效。同時吳老師也自願擔任該班學生的導師,緊密的掌握著學生生活的情況。如此掌握著緊密互動與回饋,經過大一上的痛苦期、到了大一下的下半學期整個風氣才有改觀。存活下來的半班學生都能主動提問,跟老師可以討論學問 。 在導引學生運用創造力以便提升學習成效時,啟發學生的內在動機以便他們能

沉浸在問題的深層的思索中才能有有技術內涵、有深度、有多元性、有策略性、有學理或實用價值的創見產生。否則普遍是敷淺表面的隨興之作 。 然而台灣的大學生的 成長過程都缺乏工藝技能自己做、學理自己探索的經驗,再加上學生普騙沒有課前預習、課後立即復習的習慣,因此在工科領域要想在課堂上能做有意義的創意激蕩非常困難。因此需要先建立有效的教學實驗平台,使學生的學習門檻降低,創意的引導才不致流於形式。

五、討論

核心概念: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22

Page 23: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研究方法學:三角檢核法教師的觀點(教學札記、訪談)學生的觀點(問卷、ei檔、教師與學生的 talk檔、第三者與學生的 talk檔)第三者的觀點(eo檔、研究札記)文章段落:課程描述教材描述問題意識描述教學特徵向度含技巧內容信念評量量化數據之產生:eo檔 el檔的類別比例

第二篇需要學生的成績作為分類的依據,交叉比較第三篇

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建立研究改進大學工科創造力之教學實驗平台

Subject: Re: icee2001chy.doc 中已把週日 FAX來的加入了From: "fcc" [email protected] Tue, 15 May 2001 10:36:03 +0800To: "Tse-Liang Yeh" <[email protected]>

哎呀你只改了一丁點嗎?灰色要去掉的比較看不清楚,沒有找到太多有些地方節錄學生意見的,若有好幾則並列,表示是供你選擇留下一個你覺得最適合的就好不用花時間弄標示,你改的就改了我一定會覺得更好的另外在時間管理方面我想蕭老師他們很守時,當他們催的時候,我們可以把目前完成的部份,稍微修剪一下就可以讓他交差不用一定要等中文版搞定,我急著把中文版弄給你是怕你的icee需要工作時間我中午去健身房打羽球,回來大約一點多了---- icee2k1chy.doc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23

Page 24: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Icee2k1chy.doc condensed from icee2001chy.doc for icee2001 to be translated by [email protected], will be put on-line as http://www.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k1chy.doc . The English final will be submitted as 370.doc .

---- The English abstract of paper#370 submitted before is in http://www.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k1ee.doc , however, it can be totally rewritten to go with this paper.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An Engineering Professor's Teaching Difficulties -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Chen, Fei-Ching, Yeh, Tse-Liang

---- icee2001 (http://www-pors.hit.no/tf/icee01/ )From: [email protected] Fri Jun 1 06:38:10 2001If you have not submitted your ICEE2001 paper yet please do so by June 1To submit go to the following site for instruction http://fie.engrng.pitt.edu/icee/Final/ .Format for paper in Word file http://fie.engrng.pitt.edu/icee/format/ Wordformat.doc . -- Dan Budny----, 、 : ;? 。 “ ”()『』 ----

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An Engineering Professor's Teaching Difficulties -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Chen, Fei-Ching, Yeh, Tse-Liang

陳斐卿 葉則亮

摘要本文是兩位大學教師為了改進教學以便建構研究改進大學工科創造力之教學實驗平台而合作進行的行動研究報告。研究的焦點問題是:老師為教學付出了這麼多之後,學生為什麼仍聽不懂?研究過程是觀察、師生對話、研究者反省、問卷,以了解老師到底做了些什麼?學生的感受又是如何?研究初步的發現是:協助大學老師改進教學的關切面,除了省察老師展現於外的教學技巧、學生的學習實況與感受等方面外,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24

Page 25: 大學工科教學與學習的特徵與困境in.ncu.edu.tw/ncume_ee/nsc88cre.ee/fcc/icee2001chy.… · Web view兩位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工科課程為例

更不能疏忽的是,大學老師本身因為專業自主性所形成的對於教學內隱之價值信念,以及對於教學對象的預設與認知。本研究將行動研究法運用在改善大學教學成效的方法的探討上,是協助大學老師擬定教學策略之前的先備功課。本論文是大學中一些對於教學工作很執著的老師們,為了探究問題的真相,呼朋引伴所進行的整學期密切觀察與對話的公開報告。楔子我們兩位作者在大學皆有將近十年上下的任教經驗。第二順位的行動研究者

(以下簡稱“阿亮老師 Teacher Aliang”)任教於工學院,一直因為學生學不好而有良心不安的困擾。雖說以工學院的課程份量,學生被當掉一屁股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但是阿亮仍舊以學生成敗為己任,試圖為學生的學習,做最大可能的付出。付出的方式包括:加課、架教學網頁、自編實驗講義手冊、實驗預報作業、實驗結報作業、投影片教學、考前複習、考後檢討、網上諮詢、籌組系網管學生小組、推動學生維修DIY小組、等。

第一順位的行動研究者(以下簡稱“我”)任教於教育學程中心,在校內被視為能“輔導”對教學有困擾的同事,雖說自己的教學也並不怎麼成功,但是對於各種領域對教學議題有興趣的老師,總是親切有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對於阿亮老師長年的困擾,也總是因斷斷續續的聆聽他的描述,如瞎子摸象般無法有深入的了解,於是我終於決定於 88學年度跳進他的這一池困擾湖,進行實地的觀察與研究。….

致謝

國科會研究計畫 [技術創造力課程學習模組之發展實證與評量- 子計畫三:技術創造力培養之評量], NSC 89-2519-S-008-005

icee2001chi.doc FCC 90,5,11 rev TLY 90,5,26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