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沒有任何一棵樹,因為您手中的銘報而倒下 ───本報使用再生紙─── 銘報電子報網址 http://www.mol.mcu.edu.tw 4 跨版 徐佳士老師逝世追思 票選2015第一大新聞 八仙塵爆奪冠 http://www.mol.mcu.edu.tw 採訪中心/28824564轉2356 行政中心/28824564轉2356 1982年11月1日校內創刊 1989年11月1日登記出版 1 發行人/李銓 社長/倪炎元 發行所/銘報新聞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創辦 主編/朱家慧 中華民國105年1月12日 星期二 第1887號 總號第2087號 2 . 3 隨著通訊軟體與行動載具的進步,網路直播也 改變了社會大眾的收視習慣,傳統的SNG車現場 轉播是否有消失的危機?許多業者表示,雖然網 路直播對SNG車會造成一定影響,但短期內SNG車 仍不會被取代。 TVBS的工程人員指出,SNG車的畫質比網路直 播的畫質高很多,就畫面品質而言,SNG車是很 難被取代。加上這個技術具有專業性,雖然手機 直播很普遍,但不是有了手機就可以當記者,因 為一名好的記者報導新聞事件,可以從不同的面 向切入,而網路直播多半只能告訴觀眾發生了什 麼事,無法說明事情的前因後果。 中視SNG車導播表示,網路直播只有單一畫 面,不能像SNG車可以多視角,且網路訊號至少 都會延遲一分鐘,不夠穩定,無法現場直播,但 SNG車不會有延遲的情形,因此在台灣還是有一 定的市場。雖然SNG車一定會被淘汰,但不是現 在,應該還可以存在六到七年。 中視的工程人員也是抱持同樣的態度。他指 出,有很多重大節目還是需要透過SNG車來轉 播,例如像是跨年晚會、演唱會等。而且不管哪 種直播都需要透過一個媒介去傳輸,現在無非就 是衛星或網路,但是使用網路有一定風險,可能 有斷訊的問題,SNG車則是透過衛星傳輸,傳送 時發生斷訊的機率非常低。 八大新聞部總經理杜志銘表示,雖然網路直播 的趨勢不可小覷,但並不認為在未來的日子SNG 車會被取代。對於畫素較低的直播,杜志銘認 為,直播受限於拍攝機器或作業系統,而SNG車 的專業程度絕對不是網路直播能夠替代的。 他指出,網路直播在攝影機拍攝時很可能會有 抽格或甚至斷訊出現,但在新聞播報時是絕不允 許發生這種情況的,而且利用網路直播較無法表 現媒體新聞的專業度,雖然求新求快是現今社會 主要追求的趨勢,但品質對觀眾來說也是重要的 要求。 記者廖育欣、孫靖媛/報導 網路現埸直播成趨勢 SNG車迎接挑戰 SNG車見證歷史 記者林妘潔/報導 一人多工的媒體環境下,媒體人也必 須十八般武藝樣樣行。有線電視台剛起 步時,幾乎所有的社會案件都會出到SNG 車,SNG車的工程人員在新聞現場下,也 見證了不少的歷史性時刻,也留下了許多 不同的難忘經驗。 T台某資深工程師表示,SNG小組的前置 作業每次至少都要準備1至2個小時,等待 的時間永遠比連線長,包括車程、卡位以 及整頓車內儀器,準備如此長的時間,往 往也只是為了新聞畫面中的90秒。「做到 流汗被嫌到垂涎,還是只有3至4萬元」有 不少新聞工作者感嘆現在的媒體環境大不 如前。 回想個人的新聞工作,中視的張姓工程 師2006年跟著倒扁紅衫軍,整整花費一周 的時間跑遍全個台灣,以紀錄下這個歷史 性的時刻,而紅衫軍所發起的「環島遍地 開花」行動,當時更吸引了許多媒體爭相 報導。 壹電視某資深攝影記者已經有入行12年 時間,他指出,在SNG小組的同仁,至少 都有著一定的工作資歷,也是因為對自身 工作有熱忱,所以不會覺得辛苦,並樂在 其中。 中視的江副導播工作將近20年,他開玩 笑地說:「前腳都踏進來了,不然怎麼 辦?」他認為,導播在SNG車裡就像個瞎 子,多機作業的情況下,要懂得與攝影以 及文字記者們溝通,並學會一心多用。 他也談到自己剛入行時,第一個任務便 是拍攝跳樓自殺的社會新聞,導致三天不 敢上床睡覺。另外,像是在華航空難現 場,手電筒往水溝一照竟是人頭,與同事 互看之後,還是得埋首繼續工作,這些畫 面卻令他永生難忘。 4G包搭攝影機 機動性更高 民視在轉播這次首場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時,使用新型攝影機搭 載4G包,當作SNG車使用,將畫面即時傳出,引發各界關注。 民視資訊部內容加值組主任曹哲毓表示,兩者適合使用的時機不同,而 目前呈互補關係,4G包雖然對傳統SNG車有一定程度的衝擊,但尚未達到可 取代的程度。 他指出,早在一至兩年前,新聞中開始出現使用手機及行車紀錄器拍攝 的影像時,就已經在影響SNG車,加上現在觀眾重視的不是影像的畫質,而 是影像的真實性,只要能滿足觀眾的需求,相信不論使用4G包或SNG車在新 聞呈現上都是很好的選擇。 網路直播可以補足電視的不足,而且只要有網路訊號,觀眾就可以隨時 隨地收看新聞及節目。曹哲毓也表示,只要觀眾想看,且有收視市場的內 容他們就會做,並會針對不同屬性、族群的觀眾以採取不同的方式。 記者廖育欣/報導 (圖/擷取自Youtube民視新聞頻道、文/朱家慧) 民視新聞台突破傳統運線方式,已升級了攝影機,讓攝影機都可即時 轉播新聞。 4G包小錦囊 4G包與SNG車均為傳輸工具的一種。4G包運用4G網路傳 輸,有別於SNG車以衛星傳輸。4G攝影機內含八張不同 電信的SIM卡,傳輸速度會是一般手機數倍。 一台SNG車造價達數千萬。八大新聞部總經理杜志銘認 為,SNG車的專業程度絕非網路直播能夠替代。 (圖/擷取自維基媒體基金會、文/廖育欣、孫靖媛) 2015 4G1998 SNG車 優點:訊號穩定 缺點:造價昂貴 維護成本高 建置費用:數千萬元/台 常態費用:衛星租賃費 (數百萬元/年) 頻寬可用:5Mbps/每個 傳輸方式:衛星 延遲時間:2-3秒 適合拍攝:人多之大型活動 優點:機動性高 缺點:訊號易受場域影響 建置費用:數十萬元/台 常態費用:電信數據費 (十萬元/年) 頻寬可用:8-10Mbps/每個 傳輸方式:網路/基地台 延遲時間:2-15秒 適合拍攝:機動性高之小型活動 整理/廖育欣、製表/朱家慧) (圖/擷取自網路、 (整理/廖育欣)

網路現埸直播成趨勢 SNG車迎接挑戰host.mcu.edu.tw/mol/data/1457064845.pdf · 時發生斷訊的機率非常低。 八大新聞部總經理杜志銘表示,雖然網路直播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網路現埸直播成趨勢 SNG車迎接挑戰host.mcu.edu.tw/mol/data/1457064845.pdf · 時發生斷訊的機率非常低。 八大新聞部總經理杜志銘表示,雖然網路直播

沒有任何一棵樹,因為您手中的銘報而倒下 ───本報使用再生紙───銘報電子報網址 http://www.mol.mcu.edu.tw

4跨版 徐佳士老師逝世追思票選2015第一大新聞八仙塵爆奪冠

http://www.mol.mcu.edu.tw 採訪中心/28824564轉2356 行政中心/28824564轉2356 1982年11月1日校內創刊 1989年11月1日登記出版

1

發行人/李銓 社長/倪炎元 發行所/銘報新聞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創辦

主編/朱家慧中華民國105年1月12日 星期二

第1887號 總號第2087號

2 . 3

 隨著通訊軟體與行動載具的進步,網路直播也

改變了社會大眾的收視習慣,傳統的SNG車現場

轉播是否有消失的危機?許多業者表示,雖然網

路直播對SNG車會造成一定影響,但短期內SNG車

仍不會被取代。

 TVBS的工程人員指出,SNG車的畫質比網路直

播的畫質高很多,就畫面品質而言,SNG車是很

難被取代。加上這個技術具有專業性,雖然手機

直播很普遍,但不是有了手機就可以當記者,因

為一名好的記者報導新聞事件,可以從不同的面

向切入,而網路直播多半只能告訴觀眾發生了什

麼事,無法說明事情的前因後果。

 中視SNG車導播表示,網路直播只有單一畫

面,不能像SNG車可以多視角,且網路訊號至少

都會延遲一分鐘,不夠穩定,無法現場直播,但

SNG車不會有延遲的情形,因此在台灣還是有一

定的市場。雖然SNG車一定會被淘汰,但不是現

在,應該還可以存在六到七年。

 中視的工程人員也是抱持同樣的態度。他指

出,有很多重大節目還是需要透過SNG車來轉

播,例如像是跨年晚會、演唱會等。而且不管哪

種直播都需要透過一個媒介去傳輸,現在無非就

是衛星或網路,但是使用網路有一定風險,可能

有斷訊的問題,SNG車則是透過衛星傳輸,傳送

時發生斷訊的機率非常低。

 八大新聞部總經理杜志銘表示,雖然網路直播

的趨勢不可小覷,但並不認為在未來的日子SNG

車會被取代。對於畫素較低的直播,杜志銘認

為,直播受限於拍攝機器或作業系統,而SNG車

的專業程度絕對不是網路直播能夠替代的。

 他指出,網路直播在攝影機拍攝時很可能會有

抽格或甚至斷訊出現,但在新聞播報時是絕不允

許發生這種情況的,而且利用網路直播較無法表

現媒體新聞的專業度,雖然求新求快是現今社會

主要追求的趨勢,但品質對觀眾來說也是重要的

要求。

記者廖育欣、孫靖媛/報導

網路現埸直播成趨勢 SNG車迎接挑戰

SNG車見證歷史記者林妘潔/報導

 一人多工的媒體環境下,媒體人也必

須十八般武藝樣樣行。有線電視台剛起

步時,幾乎所有的社會案件都會出到SNG

車,SNG車的工程人員在新聞現場下,也

見證了不少的歷史性時刻,也留下了許多

不同的難忘經驗。

 T台某資深工程師表示,SNG小組的前置

作業每次至少都要準備1至2個小時,等待

的時間永遠比連線長,包括車程、卡位以

及整頓車內儀器,準備如此長的時間,往

往也只是為了新聞畫面中的90秒。「做到

流汗被嫌到垂涎,還是只有3至4萬元」有

不少新聞工作者感嘆現在的媒體環境大不

如前。

 回想個人的新聞工作,中視的張姓工程

師2006年跟著倒扁紅衫軍,整整花費一周

的時間跑遍全個台灣,以紀錄下這個歷史

性的時刻,而紅衫軍所發起的「環島遍地

開花」行動,當時更吸引了許多媒體爭相

報導。

 壹電視某資深攝影記者已經有入行12年

時間,他指出,在SNG小組的同仁,至少

都有著一定的工作資歷,也是因為對自身

工作有熱忱,所以不會覺得辛苦,並樂在

其中。

 中視的江副導播工作將近20年,他開玩

笑地說:「前腳都踏進來了,不然怎麼

辦?」他認為,導播在SNG車裡就像個瞎

子,多機作業的情況下,要懂得與攝影以

及文字記者們溝通,並學會一心多用。

 他也談到自己剛入行時,第一個任務便

是拍攝跳樓自殺的社會新聞,導致三天不

敢上床睡覺。另外,像是在華航空難現

場,手電筒往水溝一照竟是人頭,與同事

互看之後,還是得埋首繼續工作,這些畫

面卻令他永生難忘。

4G包搭攝影機 機動性更高 民視在轉播這次首場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時,使用新型攝影機搭

載4G包,當作SNG車使用,將畫面即時傳出,引發各界關注。

 民視資訊部內容加值組主任曹哲毓表示,兩者適合使用的時機不同,而

目前呈互補關係,4G包雖然對傳統SNG車有一定程度的衝擊,但尚未達到可

取代的程度。

 他指出,早在一至兩年前,新聞中開始出現使用手機及行車紀錄器拍攝

的影像時,就已經在影響SNG車,加上現在觀眾重視的不是影像的畫質,而

是影像的真實性,只要能滿足觀眾的需求,相信不論使用4G包或SNG車在新

聞呈現上都是很好的選擇。

 網路直播可以補足電視的不足,而且只要有網路訊號,觀眾就可以隨時

隨地收看新聞及節目。曹哲毓也表示,只要觀眾想看,且有收視市場的內

容他們就會做,並會針對不同屬性、族群的觀眾以採取不同的方式。

記者廖育欣/報導

(圖/擷取自Youtube民視新聞頻道、文/朱家慧)

 民視新聞台突破傳統運線方式,已升級了攝影機,讓攝影機都可即時

轉播新聞。

4G包小錦囊 4G包與SNG車均為傳輸工具的一種。4G包運用4G網路傳輸,有別於SNG車以衛星傳輸。4G攝影機內含八張不同電信的SIM卡,傳輸速度會是一般手機數倍。

 一台SNG車造價達數千萬。八大新聞部總經理杜志銘認

為,SNG車的專業程度絕非網路直播能夠替代。

(圖/擷取自維基媒體基金會、文/廖育欣、孫靖媛)

2015 4G包

1998 SNG車優點:訊號穩定

缺點:造價昂貴

維護成本高

建置費用:數千萬元/台

常態費用:衛星租賃費

(數百萬元/年)

頻寬可用:5Mbps/每個

傳輸方式:衛星

延遲時間:2-3秒

適合拍攝:人多之大型活動

優點:機動性高

缺點:訊號易受場域影響

建置費用:數十萬元/台

常態費用:電信數據費

(十萬元/年)

頻寬可用:8-10Mbps/每個

傳輸方式:網路/基地台

延遲時間:2-15秒

適合拍攝:機動性高之小型活動

整理/廖育欣、製表/朱家慧)(圖/擷取自網路、

(整理/廖育欣)

Page 2: 網路現埸直播成趨勢 SNG車迎接挑戰host.mcu.edu.tw/mol/data/1457064845.pdf · 時發生斷訊的機率非常低。 八大新聞部總經理杜志銘表示,雖然網路直播

台灣新聞教育先鋒徐佳士與世長辭 享耆壽95歲

記者魏瑾筠/報導

記者魏瑾筠/報導

 長年致力於台灣新聞教育、傳播發展,具有台灣傳播學祖師爺之稱的

政治大學新聞系退休教授徐佳士在上個月22日逝世,享壽95歲。政治大

學傳播學院表示,追思會將在本月30日於政大舉行。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表示,當天也可能舉辦一場座談會,但詳細事宜和

時間還有待與歷屆新聞系主任商討後,才會再對外公布,目前一切都還

在規畫中。

 《銘報新聞》曾在民國75年12月19日出刊的第94期專訪徐佳士,當時

的他得知獲選銘報第91期三版專題報導「大傳銘人排行榜」榜首,深感

訝異地說:「我只是個平凡的教師,也許是執鞭多年,同學們對我印象

較深刻吧!」也留下「充實自己、訓練寫作能力、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最

大潛力」的建言,勉勵有志從事新聞工作的學生。

 當年在專訪中也提到徐佳士在擔任政治大學新聞系主任任內創立「副

修制」,要求學生充分利用學校內的知識資源。對於這個創舉,他堅決

地表示,新聞記者就像教師一樣,除了新聞技巧外,還必須具備「專業

知識」。當時國內尚未創立副修制度,因此徐佳士也可以說是創副修制

度、培養專業記者之先河。

 現任銘傳大學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專任教授呂郁女也是他的學生之

一,呂郁女表示,就讀政大新聞系時,徐佳士是當時的系主任,他是位

溫文儒雅、對學生很照顧的老師,在回憶與徐佳士的點滴,不禁多次潸

然落淚,得知逝世消息感到非常震驚也十分難過。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前院長楊志弘也在臉書上發表和徐佳士的點滴,他

在文中表示,當年考上政大新研所的暑假,同時也進入《中國時報》服

務,當年請教徐佳士表示想辭去工作,是徐佳士建議他在學業和工作上

同時兼顧。而後在銘傳大學教學、研究上,也深受於徐佳士影響,日後

致力「傳播產業管理的理論化,傳播管理理論的產業化」也是受到徐佳

士產學一體精神的指導、鼓勵。

 徐佳士,民國36年自中央政治學校(政治大學前身)新聞系畢業,曾

任《中央日報》記者、編譯主任、副總編輯,民國56年起擔任政治大學

新聞系主任,即開始致力於新聞傳播教育,寫了華文世界第一本中文大

眾傳播理論教科書《大眾傳播理論》,另著有《資訊爆炸的落塵-今日

傳播與文化問題探討》、《冷眼看媒體世界》等書,其中《冷眼看媒體

世界》更於民國99年重新發行增訂版。

 「他是一位非常關心和照顧學生的好老師。」銘傳大

學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教授呂郁女回憶起恩師,不禁

多次在電話那頭哽咽、落淚。

 呂郁女民國60年進入政大新聞系,徐佳士是當時的系

主任,在她的印象裡,徐佳士就是一位溫文儒雅,對學

生很好的老師,特別是很照顧外地來的學生。

 呂郁女提到,剛入學不久,政治大學就因為大雨,淹

了足足有兩層樓高,徐佳士當時擔心住宿生會因為淹大

水而沒飯吃,特別帶他們去吃飯,只說著「儘管吃,不

要餓到了。」每每提到這件事,她便忍不住滿懷感動的

情緒。

 對於學生十分關心和照顧的徐佳士,即使平日工作再

繁忙,對於學生舉辦的活動也從來不缺席。呂郁女表

示,每年政治大學舉辦的啦啦隊比賽,新聞系總是能拿

到精神總錦標,在每個練習的晚上,徐佳士也總是會陪

伴著他們。

 徐佳士是帶領呂郁女跨入傳播領域的啟蒙老師,甚至

在畢業後赴國外求學也給予她許多幫助,不只是在日常

生活中的關心,在學業甚至是在未來發展上,徐佳士都

帶給了她很大的影響。尤其是當年的「轉系插曲」更是

影響了呂郁女的一生。

 呂郁女說到,對文學藝術很有興趣的她,原本打算從

新聞系轉到中文系,找了徐佳士想獲得允許,結果時任

系主任的他決不簽轉系同意書,只告訴呂郁女「我要把

妳留在傳播界。」還跟她說:「只有大家擠破頭想轉新

聞系,新聞系的學生不能轉出去!」

 呂郁女表示,最後一次和徐佳士見面大約是在3年

前,某位老師兒子的結婚典禮上,當時她還攙扶著徐佳

士就座。對於徐佳士的逝世她感到相當突然,也非常難

過痛失這麼一位好老師。

黃肇松:一生中最景仰的人 「還記得民國97年接任《中央社》董事長時,接受《講義》月刊

的訪問,他們問了我在一生求學或就業影響最深、最景仰的人是

誰,我沒有多加思考,直接回答的就是徐佳士老師。」中華日報董

事長黃肇松娓娓道出這段回憶。

 黃肇松表示,徐佳士在台灣傳播學術的影響很大,不僅長期致力

於教育研究,更是第一位將傳播理論引進台灣的先河,被稱為傳播

學大師,不單單只是尊稱。

 受教於徐佳士麾下的黃肇松,就讀政大大學部的時候,就是徐佳

士的學生。畢業進入業界後,與徐佳士更是有頻繁的接觸機會。黃

肇松說:「不論在身教或言教,我都能從徐老師的身上得到很多的

啟發。」

 在言教的啟發,黃肇松提到,徐佳士不僅是教育工作者也是很犀

利的評論家,長期在報紙寫專欄的他,經常針對社會公義發表評

論,徐佳士不帶批判的用字遣詞,讓黃肇松印象十分深刻。

 黃肇松表示,徐佳士曾說做錯事應該要批判,但更重要的是要從

評論中得到警剔。真心希望能為社會帶來正能量的徐佳士,並不引

此為傲,就如同他常掛在嘴邊,「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出

自《論語.子張第十九》曾子所說的話,至今影響黃肇松很深。

 回憶與徐佳士相處的點滴,在民國69年的一場與徐佳士師徒2人

的「咖啡對談」,成為了黃肇松與徐佳士間一個非常重要的回憶。

 黃肇松憶起當年他被派駐到行政院新聞局駐紐約辦事處,當時紐

約有個新聞團體邀請亞洲國家的新聞學者到紐約參訪,身為徐佳士

的學生,黃肇松推薦了徐佳士。到了紐約,黃肇松說,他當然也擔

任起徐老師的「榮譽侍衛」。

 5天的行程,他們在參訪的最後一個晚上,到了紐約世貿中心86

樓的觀景台喝咖啡,享受師徒2人之間的時光。黃肇松表示,當時

徐佳士問他,「肇松啊,你在苗栗種田的時候,有沒有想到有一天

會讀政治大學,有一天會到政府工作,有一天會跟老師在這裡一起

喝咖啡?」當時黃肇松就回答了「不敢想像」,徐佳士便告訴他

說:「這就是生長在台灣的幸福,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有翻轉的機

會,以後你有機會提供給別人的時候也要珍惜,這是台灣遠弘價值

的所在。」回憶當年在世貿中心的談話,即使時隔36年,那些畫面

回想起來都還歷歷在目。

 黃肇松表示,那日之後在他擔任《中國時報》總編輯和社長期

 「徐佳士是經師人師。」聯合晚報的發行人黃

年透露,他認識的徐佳士是一位充滿智慧並具有

溫潤人格感染力的「君子」。

 徐佳士曾是黃年就讀政治大學時期的指導教

授,民國98年11月1日師徒二人共同獲頒第一屆

星雲真善美新聞獎,徐佳士跟黃年分別獲頒新聞

教育貢獻獎與新聞專業貢獻獎。當年黃年在得獎

感言中表示,非常感謝徐佳士教授的指導及帶給

他的啟發,若是沒有徐佳士,就不會有現在的黃

年。黃年一直以來對徐佳士充滿敬意,對他的教

學方式更是滿懷感激。

 黃年憶起與徐佳士相處的畫面,他形容,徐佳

士就像是「粉紅豹」一樣,總是笑臉迎人,即使

要批評也是用幽默詼諧的方式,迂迴的表達自己

的想法。徐佳士這樣特別的人格特質總是能帶給

身邊每個人溫暖,尤其他溫文儒雅的個性顯得特

別突出,打破新聞記者給一般大眾精明銳利的印

象。黃年說,徐佳士總能表現出擁有豐富知識及

智慧的學者風範,而這樣的感染力讓人景仰。

 黃年認為,徐佳士最大成就是將「新聞學」帶

入「大眾傳播學」的領域,徹底的跳脫傳統框

架,進入新的傳播學層次。徐佳士也是第一位將

廣告學帶入新聞系課程的始祖,讓新聞學的內容

不再只是採訪與寫作。

 「閱聽人」一詞也是由徐佳士翻譯出來的,對

黃年來說,這3個字在傳播領域中是時代轉換的

代表名詞,同時也代表著平面媒體到影音媒體的

轉換。從原先的「讀者」經過時代進步到電視的

興起,而產生出現今的「閱聽人」一詞。

 《論語•子張第十九》的「君子有三變:望之

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如今黃年則形

容徐佳士為「望之也溫,即之也溫,聽其言也

溫。」他強調,徐佳士是一位溫文儒雅的君子。

黃年:他是經師人師、溫文儒雅的君子

呂郁女:他是非常關心和照顧學生的好老師記者魏瑾筠/報導

記者曾亭皓/報導

(資料來源/《聯合報》、國立台灣文學館網站、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網

站、百年報人3:《一代新聞宗師》、整理、製表/陳思雅)

5月22日出生

辭任《中央日報》副

總編輯,接任政大新

聞系主任一職

赴 美 明 尼 蘇 達 大

學、史丹佛大學進

修大眾傳播碩士

成為中華民國公共

電視臺籌備委員會

22位委員之一

獲「第一屆星雲真

善美新聞貢獻獎」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成立,獲推舉並擔

任創會董事長

12月22日辭

世,享壽95歲

畢業於中央政治學校(今政

治大學)後,擔任南京《中

央日報》全國特派員

歸 國 後 於 政 大 兼

課,並擔任《中央

日報》副總編輯兼

編譯主任

8月,與王洪鈞、孫

如陵、潘煥昆、林

家琦等人創辦《西

窗小品》

撰寫華文世界第一

部傳播教科書《大

眾傳播理論》

1955

1921

1967 1990

2002

1947

19571951 1989

2009

2015

徐佳士老師大事紀

 長年致力於台灣新聞教育、傳播發展,有台灣傳播學祖師爺

之稱的政治大學新聞系退休教授徐佳士於民國104年12月22日逝

世,享壽95歲。徐佳士著有華文世界第一本,中文的大眾傳播理

論教科書《大眾傳播理論》。

 右圖為《銘報新聞》在民國75年12月19日出刊的第94期專

訪徐佳士。上圖為徐佳士於2009年獲「第一屆星雲真善美新

聞貢獻獎」

(上圖/擷取自聯合新聞網、小圖/擷取自露天拍賣、文/魏瑾筠)

(右圖/《銘報新聞》、上圖/擷取自聯合新聞網、文/陳

思雅)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於民國91年正式成立,徐佳士擔任創會董事長。

中華民國105年1月12日 星期二 徐佳士老師逝世追思特刊 主編/劉杰瑜、陳思雅 3

銘報電子報網址 http://www.mol.mcu.edu.tw 銘報電子報網址 http://www.mol.mcu.edu.tw

沒有任何一棵樹,因為您手中的銘報而倒下 ───本報使用再生紙─── 沒有任何一棵樹,因為您手中的銘報而倒下 ───本報使用再生紙───

間,只要收到求職信,一定會告訴編輯或採訪主任,找求職者來聊

聊,能用就用,絕不要不理不睬,好好珍惜「提供給人翻轉的機

會」。在新聞工作上任用後進,關懷後來者的理念,就是來自那一

場「咖啡約會」徐佳士帶給他的影響。

 黃肇松說:「我相信不只是我,現今只要是台灣中生代的新聞工

作者,那些曾經受教於徐老師的學生,都會一直把老師放在我們的

心中。」

(圖/擷取自聯合新聞網、文/陳

思雅)

「咖啡對談」老師讓我了解台灣遠弘價值的所在…

堅持留我不讓轉系,老師:「只有大家擠破頭想轉新聞系,新聞系的學生不能轉出去!」

老師翻譯「閱聽人」一詞成了時代轉換的代名詞…

編者按: 新聞傳播界大師徐佳士於日前辭世,實為台灣傳播界之損失。徐老師將美國傳播理論引入台灣,其著作「大眾傳播理論」更是華文大眾傳播學的經典。被學生親切暱稱為「頑皮豹」的他,在學生心中是謙謙君子,不擺老師架子。編者雖無緣成為徐老師的學生,但眾多傳播界學者寫下哀悼,從他們筆下文字,編者感受到徐老師是個對新聞教育充滿熱誠,對學生關愛有加,願意提攜後進的師長,深受學生愛戴。故以此特刊作悼念,並願徐老師家人節哀保重。

Page 3: 網路現埸直播成趨勢 SNG車迎接挑戰host.mcu.edu.tw/mol/data/1457064845.pdf · 時發生斷訊的機率非常低。 八大新聞部總經理杜志銘表示,雖然網路直播

4

沒有任何一棵樹,因為您手中的銘報而倒下 ───本報使用再生紙───銘報電子報網址 http://www.mol.mcu.edu.tw

主編/鄭心穎中華民國105年1月12日 星期二

記者孫靖媛/報導

票選2015第一大新聞 八仙塵爆奪冠

 《聯合報》揭開2015年度第一大新聞,「八仙塵爆」,以1

萬7500多票拿下第一。左二為《聯合報》新聞部內容長游美

月,右二為長榮集團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聶國維。

挾持人質向《蘋果》喊冤 媒體成協調關鍵

(圖/朱曼寧、文/孫靖媛)

 檢視去年,2015年的社會事件層出不窮,而民

眾票選出的2015年年度第一大新聞為1萬7500多

票的「八仙塵爆」。

 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與《聯合報》主辦票選

今年第一大新聞,於12月30日公布2015年年度大

新聞,由「八仙塵爆,釀15死484人傷慘劇」拿

下冠軍,並選出的前5名大新聞依序為,「八仙

塵爆,釀15死484人傷慘劇」,「馬習會,兩岸

領導人首次會面,確認九二共識」,「巴黎恐

攻,全球震驚」,「復航墜基隆河,乘員傷亡慘

重」及「江蕙封麥秀,小巨蛋開唱」。

 長榮集團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聶國維表示,舉

辦票選年度第一大新聞活動是非常具有意義且能

反映民意的事情,也能讓閱聽眾在這時刻表達他

們對現今社會的看法,尤其閱聽眾對於災難新聞

都特別敏感,相反的,對於政治事件較疏離,能

夠在年末舉辦這樣的活動,也能了解民心所向。

 《聯合報》新聞部內容長游美月表示,2015年

選出的新聞對她來說感覺是很悲傷的,民眾票選

這新聞為第一名,應該是對這事件感同身受。此

外,對於第二名的馬習會,她認為,兩岸領導人

會面對兩岸的和平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並期

許在這樣的基礎下,兩岸能真正朝向和平的方向

走去,在一年之末除了回顧去年的各大事件之

外,也希望今年能夠否極泰來,迎向新的一年。

 今年無論是國內外的新聞,都有許多天災人

禍,在亂世中,人民如何找出新的出路,無論是

對民眾或政治人物來說都是一項挑戰。

記者林妘潔/報導

 犯嫌林國正挾持人質事件震驚社會,向媒體喊冤稱遭

警方迫害,《蘋果日報》突發中心副總編輯黃泊川,擔

起與三方溝通的角色,媒體意外成為協調關鍵,並於當

日做出即時新聞報導,黃泊川強調,人質安全絕對為第

一優先,新聞處理是其次。

 2015年12月22日晚間,林嫌不間斷致電《蘋果》表達

訴求,並持槍挾持了3名男大生,《蘋果》第一時間請

駐點台東同事查證後,從花蓮調派兩位同事至現場支

援,黃泊川甚至與林嫌三度視訊通話,但他深怕自己不

小心講錯話,引起對方抓狂,做出害人害己的行為。

 過程中,黃泊川鼓勵犯嫌要對自己有信心,活著才有

更多證據,除了與林嫌通話,也向警方傳達犯嫌的想

法,另一方面安撫人質及家屬情緒,將近21小時馬拉松

式談話後,最後一位男大生終於獲釋,整起事件順利落

幕,林最終繳械被警方逮捕。

 事發當天《蘋果》透過即時新聞的粉絲專頁與App的推播功能,不斷將最新消息提供給民眾,不過黃泊川表

示,沒有人會希望這場事件造成任何傷亡,因為最重要

的就是能夠讓事情平安的結束,再處理新聞的部分。

 事實上,黃泊川並非首次處理類似的案件,去年2月

的高雄大寮監獄挾持事件,囚犯鄭立德4度致電《蘋

果》,提出讓挾持事件落幕方案,黃泊川提到,民眾會

在第一時間想到媒體是很不正常的現象,應依照正常程

序去尋求救濟,但對媒體而言,遇到就該面對它,而警

察也必提高辦案透明度,以提升民眾對公權力的信任。

呂淑敏:生活成了靈感的泉源東方出版社副總編輯記者黃嘉燕/報導

 在1992年的機緣巧合下,東方出版社

副總編輯呂淑敏從幼教轉到編輯領域至

今有23年。出版過多不勝數的書籍,當

中不少的出版榮獲獎項的肯定,也包括

台灣出版界最高榮譽的金鼎獎都囊入她

的手中。她表示,在編輯時都會盡自己

所能把書籍編好,讓讀者閱讀時能感受

到故事內容與真實感。

用心編輯 

問獎金鼎

 剛進入東方出版社,呂淑敏就參與了

一套漫畫科學小百科的製作,一系列共

十二本不同的主題故事。在編輯這本

書籍時曾發生一件小插曲而讓她印象

深刻,就在書籍準備送去印刷時,書中

故事的某個單元講述著冬天放天燈的

畫面,故事裡的人物穿著卻是夏天的裝

扮,最後她決定將書籍內容重畫。雖

然過程並不容易卻是人生非常美好的經

驗,作品最後不負眾望榮獲金鼎獎。

機緣巧合下進入東方出版社

 而原本身為幼稚園園長的呂淑敏,是

因為幼稚園租借地被收回才被迫結束工

作的,當時她只好轉換工作的心情,又

恰巧碰上東方出版社徵人,才決定抱著

嘗試心態去面試。呂淑敏表示,由於從

事幼教工作必須編輯教材課綱,編輯完

成的課綱可以隨著小孩的學習情境與能

力隨時調整,較具有機動性;而一般編

輯工作無法預知書籍的讀者是誰,因為

出版後的書籍無法再更改,所以對於編

輯內容必須非常謹慎。

融身於編輯領域

 呂淑敏花了兩個月時間從幼教轉到編

輯出版領域,花了三個月時間從行政編

輯轉任文字編輯。她指出,進入編輯領

域的過程其實不難適應,主要是對文字

有很大的興趣。雖然幼教與出版看似毫

無關連,但由於幼教的教材課綱都自己

編輯,讓她早就有編輯經驗,所以進入

出版領域能在短期內適應工作環境。

 不管是幼教或是編輯都是她喜歡的工

作,尤其回憶起幼教工作時,都是她無

時無刻與同事暢談園內小孩相處過程的

畫面。離開園長工作的初期讓她非常不

捨,直到從事編輯才發現可以服務更多

的孩子。她說,從事幼教需要陪伴與教

導許多不同年幼的小朋友,所以必須具

備熱忱與足夠的精力,雖然編輯屬靜態

型工作,但是與幼教工作最大共同點就

是和教育相關。

創作靈感來自生活

 呂淑敏雖不屬於活潑型卻非常喜歡觀

察,不管到哪裡,既使是在每天通車的

路上,她都會觀察身邊的人或正在發生

的事情,遇到一些比較特殊的事情都會

把它編成故事呈現出來,生活成了靈感

的泉源。她也因為電視報導令人沮喪的

921大地震畫面,所以決定撰寫九歌文

學的《天使帶我轉個彎路》。

編輯工作 

獲益良多

 進入編輯的過程,呂淑敏學會了如

何編輯、攝影或插畫。編輯讓她了解人

生的每件事情都需要經過剪輯後,才會

把精華呈現出來。而閱讀可以改變一個

人,推廣閱讀是她對編輯工作的期許。

 呂淑敏表示,從幼教轉到編輯工作

讓她學會如何編輯及攝影與插畫。(圖/金茂勛、文/黃嘉燕)

記者羅芳齊/報導

 鯰魚(林明賜),阿美族人,夢想成為職業棒球員

的男大生,在一個室友有意無意的出賣下,在臉書po出他與一名瘋狂球迷的對話影片後,一炮而紅,粉絲

人數高達55萬人。「叫鯰魚 不叫哥 我就是我」鯰

魚表示,自己不是巨星,這樣叫會令他感到不自在。

 鯰魚表示,室友在錄影的當下他也知道,並非無預

警被錄製。但是鯰魚沒有想到室友把影片po上臉書

後,經過朋友的按讚及分享會受到大家的喜愛,令他

感到十分意外,一個月後也把此影片放上Youtube,點

閱率也高達百萬。

 而影片電話中打72通電話的女生,鯰魚提到,是學

長先拿了他的電話撥給這位瘋狂球迷,所以這位粉絲

有了鯰魚的電話號碼。而起初這位球迷是打他的電話

想要與學長對談,但卻變成瘋狂的對他示愛。

 訪問中鯰魚也說,有一次到高雄比賽時隔著飲水機

和這位球迷講電話,也看見了這位瘋狂球迷的真面

目。所以在不斷地騷擾下,忍不住形容那位球迷「眼

睛長太開」像鯰魚一樣,造就他鯰魚的稱號。

 當時就讀於文化大學的鯰魚在第一支影片後,開始

與朋友們一起錄製許多的影片和紛絲們分享,也在爆

紅之後收到網路公司的建議,認為影片除了搞笑的言

論之外,也可以拍一些具有教育意義或是正面性質的

短片,做一些形象改變。鯰魚表示,他喜歡當時很火

紅的蔡阿嘎,所以有拍一些影片向他致敬,也有加入

以自己家鄉阿美族的母語為題材,與廣大的粉絲們做

教學互動。

 鯰魚在臉書的粉絲團上提到,「叫鯰魚 不叫哥 

我就是我」。他表示,自己並非巨星,也因為上節目

很多前輩對著他叫鯰魚哥,會令他感到不自在。

 目前的鯰魚工作除了商演活動、主持、代言、電視

節目、戲劇演出、微電影、MV拍攝之外,現在也極力

的籌備新專輯。鯰魚在網路平台分享自己生平第一首

創作曲《奇蹟的相遇》,有破百萬的點閱率,讓遠在

日本的唱片公司請他到日本錄製單曲,而完全不懂日

文的鯰魚敬業的在兩天內硬背起來,完成歌曲的錄

製。訪談中他還興致滿滿地說,自己的日文發音算標

準,一旁的經紀人胖姐也讚賞。

 希望成為全能歌手的鯰魚表示,目前新專輯的形象

及內容都還對外保密,但一定會讓大家耳目一清,所

有喜愛鯰魚的粉絲們期待他將帶給大家的驚喜吧!

 鯰魚表示

自己不是巨

星,上節目

很多前輩對

著他叫鯰魚

哥,令他感

到不自在。(圖/林豈

頡、文/鄭

心穎)

862

聯合報與張榮發基金會主辦

鯰魚:不要叫我鯰魚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