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剧集开播后, 男主角原非白的 造型被网友疯狂吐槽—— 他在原著 中的设定是“庭周战国时代第一美 男子”, 但剧中烟熏眼妆配非主流 刘海的造型被批“太丑了”。于小彤 对这个造 型 也 很 嫌 弃 :“定 妆 时 说 的是后期画面会进行磨皮处理,所 以妆要浓一点才不会被磨没,没想 到后来什么滤镜都没加。 ” “小说里的原非白是一个有着神 仙气质的人,我觉得自己不配,我的 眼睛不够仙,只能靠眼妆修饰得修长 一点。 至于刘海的设计,其实弟弟一 开始很抑郁, 喜欢躲在刘海后面,当 他因为木槿而打开心扉后,刘海也变 短了。 ”于小彤说,随着原非白的人生 进入不同阶段,造型还会发生改变。 于小彤坦言,自己很用心去演的 角色,被大家各种吐槽,的确有点伤 心。 但当发现大家的吐槽多集中在造 型而不是演技上时,于小彤又恢复了 信心。 他为《长相守》付出了很大的努 力,因为他想证明“自己可以”。 出道至今十余年, 于小彤参演 过的影视作品有二十几部, 但观众 记住的还是最初的贾宝玉。“我不介 意永远被认作贾宝玉, 可以演一个 让大家记住那么久的角色, 起码演 绎是成功的。 而且他是家喻户晓的 贾宝玉啊,能演他很幸运。 ”他怕的 是,自己被认定只能演贾宝玉,“不 能永远贾宝玉的红利定得自己。 我不能任性了,得认自己, 努力一步走。” 《长相守》中挑战一人分饰两角 励志剧《长相守》正在全网 热播中。 该剧改编自网络小说 《木槿花西月锦绣》,讲述了原家三 公子原非白(于小彤饰)、南国世子 段月容(关智斌饰)和孪生姐妹花木槿(毛 晓 慧 饰)、 花 锦 绣(楷 旋 饰)在 乱 世 中 与 命 运抗争的传奇故事。 剧中,于小彤一人分饰两角,扮演 一对孪生兄弟。 这本该是一次展现演技 的高光时刻,却被造型抢走了风头—— 《长相守》的服化道遭遇网友疯狂吐槽, 尤其男主角原非白的烟熏眼妆、非主流 刘海,实在与原著中“庭周战国时代第 一美男子”的设定相去甚远。 于小彤对自己的造型如何评价?挑 战孪生角色感觉怎么样? 对这部戏有 何特别的情感? 在羊城晚报记者的独 家专访中, 于小彤讲述了他和《长相 守》的“恩”“缘”“情”“丑”。 《长相守》中,起初于小彤的 角色不是三公子原非白, 而是 四公子原非。“我很喜欢非他很可,我从读原著开始就每 天幻想演非子, 着个子去找三哥决斗。 ” 因为各种原 因, 临近成了于小彤演 原非白,但原非时,他会 不自觉地带情感, 还会和扮原非李浩滨交流心得,“这是有点讨厌,但我不住,当 对一个角色 入很多 感情 的时 , 会不自觉对演他的人有所 。”李浩滨和他是关系弟,没有嫌他出演有很多原著 的原非 白, 本身就有很大战,而当娘告诉于小彤,他还要演原非白 哥哥司马遽时,他一了,“当时我连‘遽’怎道”。他心里清楚,一人饰角的风险系数更高,还不如专一个:“但我有信 心 , 开机前 重读了原著所有角色的剧了,自己自己对戏、围读。” 正式后, 因为场景、 具、 员、拍摄间等诸 限制,于小彤每天切换 角色演出,原非白、司马遽、假扮 原非白的司马遽,有时一四五个来切换。白演得 精分”, 收工之后他开始郁 :“可能因为我是 AB 常常会想很多,自己 较劲。”杀青之后,他一度陷抑郁状态的心理生才恢复。 回忆起来,他而很享受这个过:“能让我为 去郁闷、哭泣、 伤心,是非经历,演经历个阶段是幸运的。 ” 《长 相 守》的 故事 中,原非白 哥哥司马遽木槿和妹妹花锦绣 生子, 个人之间理还情感纠葛。 在于小彤来: “弟弟和姐姐无猜觉,弟 弟认定姐姐救命恩人, 一定要 跟她长相; 哥哥和妹妹是一种 偶遇感情, 是我比较喜欢和追求 的,因为不意。 ” 因为哥哥和弟弟有互换身份段, 所以当假扮弟弟的哥哥面对 姐姐、 及回归自我的弟弟面对时, 感情戏演变得加复于小彤说, 现实生身边会有各种情感状态, 都是自己灵感 :“有 温暖 的也有 冷酷 的,我都会借鉴包括很多影视剧里 的处理, 所以现不同的情感相对 来说不。” 剧中有很多 老戏骨 的加 、宣萱、黄 冰、元华、米雪…… “一开始我以为觉 要演我大 ,后来才道他是我 ‘爹’ 。 ”于 小彤拍新版 红楼梦》时 , 觉去 人因,“这么多年过 去了,我们关系亲近常轻松,他会着我入。” 于小彤: “贾宝玉”的红利 不能永远吃 羊城晚报记者 王莉 “呈现不同情感不算太难” “‘双李伯乐’是我的恩人” “切换角色演得快‘精分’” “没想到什么滤镜都没加” 当年在新版 红楼梦 里扮演少年贾宝玉 于小彤(资料图片) 角色造型不太理想,但于小彤在表演上花了很多心思 隍隗长相守 中一人 分饰双胞兄弟 2007 年, 于小彤出演梅兰芳》进入演 艺圈 ,后被 副导推荐 去了 新版 楼梦》剧 ,饰演 年贾宝玉。 这是他 的第一部 视剧, 红和制 婉看中, 成为 出道后的于小彤一 度叛逆 任性起演更关心有 什么事情2016 后,于小彤突然发现,很多年小的演 自己演 厉害 开始有了紧迫:“ 长大, 那段时 我在家对着 镜子狂很多典电影, 艺圈辈学习。” 于小彤坦言,自己的变成 不开,“ 有很 多演 解约 了, 我为什么 到最后 因为 ‘双李 伯乐’ 李少红 李小婉 是我的人, 她们 了我 妈妈’ 人, 我长大, 没有她们就没有现在的我。 ”于 小彤 作战了 12 年, 约满开。 《长相守》 于 2017 时的于小彤也不是那个 叛逆少年了。 人是,于小彤称呼婉娘”:“这 部新版 红楼 后,我第一婉娘制 的男一必须全力以。” 20205 27 / 星期三 /娱乐编辑部主编 / 编刘/美编 丘淑斐 /对李红雨 A15 20205 27 /星期三 /副刊编辑部主编 /美编 丘淑斐 /A15 E-mail:[email protected] 第一次讲这个故事的时候 我还在电视台主持心理节目 收到了一群学生的电话 正在篮球场上驰骋 突然辅 导员气喘吁吁跑了过来 揪住其 中一个 :“ 你家里 …… 你得立 刻回去 。” 都蒙了那位学生和他身边 的每位同学都才十八九岁这是 远超他们年纪与心智的灾难校派了车把那位学生送到车站辅导员帮他买了车票然后就是 一群同学陪着他等着夜深的过 路车火车站人山人海全是陌生 那位学生一直拼命打电话给 爸爸给妈妈给每个长辈反复地 :“ 怎么会 ? 不可能 不会的 ……” 突然间他蹲在地上痛哭起 身后是空空荡荡的长椅再后 一排有人在响亮地喝方便面汤 方便面特有的香气简直辣鼻子同学们第一次知道 痛苦是 有声音有形象有味道而且会逐 渐扩大的 他们想帮助受苦的同 有女生细声细气推推他说 你别哭了 。” 也有女生自己已经 掉下了眼泪 有男生想假装不在 :“ 说不定没那么严重 还干笑两声 那笑声太刺 把他自己都吓住了 终于有同学悄悄给我打电 :“ 该怎么给他以安慰 我们不 知道说什么好 。” 直播间里灯光通明 看出去 只能在玻璃上看 自己的 远远 屏幕 是不同 的我 提醒 我得一直 最佳仪态 我便 如此 讲了 这个故事 —— 很多对老夫妻突然 接到噩耗是在异国以身殉职该怎么是不电话街坊邻 川流 对老 :“ 哀顺变。” 就得回 :“ 谢谢。” 遍又像永恒 流程像机器人的自们是已经去的人不会哭也不 会说这时 门铃 老先 开门 是一个不 邻居 已经 准备 :“ 谢谢 但对 着一只 他什么都不 :“ 我来帮你们 擦皮鞋 。” 大的 悲伤压垮老夫妻 相倚 没有心 邻居客 邻居 就这 他们 席葬礼 皮鞋擦 西 笔挺 衣柜找 领带 地下了 开始煎鸡蛋 喷喷 蛋端到老 太太面 她瞪 餐盘 许久许久 认识 平凡 当她颤抖 食物 张嘴 出来的是 …… 这是我 时候在 杂志 的故事 因为 别致 其他的故事 往往最 几句 什么 我们 摘抄 没有 里面的人 没说什么 的话 作者 也没有 等我 真懂 成为 那个 受痛苦的人 有一年我遭遇人生低谷人说过的理性规划温言软语最念念是一 朋友给我电话上打了三百块一年 我在 公交 车上 控制 不住地 声痛哭 我一 哭一 有人 碰碰 我一 瓶水 避免 看我的眼 :“ 是没 。” 然后 匆匆 下车 …… 就是这 的事 我知道了 正的安慰不在于 语言 行动 你们的同学 遇到 了大难 不知道 说什么那就什么也 火车 他身上有 钱吗 就给他 凑点儿 和方 便面 给他买 点儿 用问 爱吃 什么 就是 上过来的 衣服够吗 火车 上可能 …… 开朗 我的 外套 给他 。” 很高 会讲出那个故 故事 比华美 力量 力量 行动 女子 安慰 闺蜜 我的回 带她 点儿 的地方 喝一 杯新 出的 奶茶 不知 的中学生 铁哥 们中 发誓 一定 要用高 绩雪耻 他想 安慰 告诉 事不 妨碍 两人间的 友情 但对 方在 上不 我的 答案 住得不远 就去 看电 影吧 时间不 把老 师发 子定 期传 给他 藏私 鼓励 他与自己 同上一 大学 朋友 得了 抑郁症 该说什 鼓励 坚强 ”, 还是 流行 模式 受他 坚强 ”? 这是我 最近 常被 问到 我的 答案 那么 就是 朋友 的时候 他不想 的时候不 勉强 下次 继续叫 很多 有过一位 剧演 叫陈佩斯 他说了这 没什么可说的 我家喝 沙扒是一个小,一个因海而 生的海小说小最初是 块沙坪几个为家的 家在 沙坪 棚安 家, 扒沙建房沙扒”。 后一代 又一代的 家在 聚居繁衍 ,最 而成, 成为我栖居 的家于小, 大都来家人的后代,是渔民,他十祖父出海了。 那时年亲风里来里去, 漂泊在海上, 一方窄窄船舱小小的流的家, 一高高 桅杆永远的方向亲每出一有时长十几, 长时的海上 炙热阳光他的皮肤烤 成了古铜色, 广袤的大海他的 眼睛成了深蓝长时视着他的眼睛, 在那 里我到了一位父大海,在那里我到了一片深蓝,那 是大海的在那里我也仿佛 在海上劈波斩浪沥雨亲历经坚韧 弥强亲经常他在海上险经 讲述一起捕获丰富 渔获时的大喜了我 于小的记那时的小不大, 从东向西尽头也才个小时。 小有一块洁白的沙滩细腻沙滩平坦而长, 紧邻 着一郁郁葱葱沙滩是一弯娥眉镶嵌在小,那么是一叶睫毛沙滩镇装成一个 眸皓齿少女小时与伙伴沙滩子,在海冲浪嬉,用建砌 皇宫皇宫后修一个后 种上各种草树木。 我 常幻想在后偶遇位英俊潇洒 子,演绎一段浪漫沉浸想中时,涨潮的海水卷来,皇宫冲刷废墟,也了我一段少女浪漫事…… 多时, 我喜欢去码 头溜 。码在小镇西面, 我家不 远。 我常常一个人在码 的长上, 渔船。码 上人来人流不灯火通 明。 人车声汽笛声混在一起, 头热。一艘艘晚渔船 整齐在码上, 子一边手用, 渔获从船舱抛递力的是那么的孔武力,一个环节是那么的渔获 是那么的 丰富 , 我认鲳鱼、黄、带 金线 鱿鱼 、黄花 狗梗 、马 秋刀等,有时还会到大个子 鲨鱼上来, 立即引来一上来的 渔获 会被过 、分 冰、 等待 车辆,在色中有的低档大的渔获干脆 成一小一小的, 大小不 一,在“ ”主下公竞价得,中标者获满 ……好 容易忙 出来,我欢过去, 粗糙着不 远处那个灯火温暖去。 的生因海而色生丰富渔获给了小人生的信心 气。 小吃鱼,几顿饭 不开亲常说:“一吃鱼没力气。 ”这也是小人的生。小人也,以鱼饼鱼饭鱼粥羹等,其中鲛饭胆饭虫粥粥等以其美广食客,成为小色美食招牌。 小时次父来, 都会上我弟几人, 去摊档 吃鱼玛顺便煮上一虫粥是人谓鱼玛 是小 的一道 传统 , 主要选取刚上来的 鱿 门鳝蚝等食材均匀 米粉油锅煎炸色。 有的人都道, 吃鱼 一定要在油锅旁吃刚油锅上的,还要澄澄脆卜卜的, 香脆无比让人齿现在又有长时过家 鱼玛了。 里出来后,我 流。 夜阑,小瘦弱额头皱纹海里晰浮现, 事历历 ,那沙滩大海,那渔船,还 有那脆香鱼玛,在夜夜…… 几个以来, 虽逐渐养成了 写日记的,可在开始草草期。 昨日友人出来, 不住想在期后 加上“ ”二想来, 是没有记开始, 便和天气。 期不,大为的是便贯统 一的记 回忆 哦! 原来那的我在那会有那的想法! 但是, 以要气, 是实在理不出了什么了什么人,在 里都会一一记,又那几个字呢其实如此简单回忆昨日五月,一 广州普通门虽尽方便,但想着可以到久 未谋面的友, 却甚。 时而 放晴时而昨日了一个小 时的她;走进期待已久的茶店到了期许已久的奶茶欣赏窗气而 变, 势忽小的“ 瀑布”。 昨日昨日法阻挡逐渐。在固化思维里, 乐与阳光点, 仿佛捆绑在一起的弟。 认为, 记的 里记了心气自不言而喻了。 但逐渐, 我发现, 着不同的心,“ 到” 的也是不一的。 家时 ,让心变而 得一的出使昨日,不 复“自寂寥”,而 是“我言阳光”。 人有,但不必全改变。 的不是昨日气,而是昨日什么了什么人, 了什 么,最后的心情怎。 能让自己 乌云阳光,只有 自己的心。 乐与雨 点这 的“ 反差 出现在生中, 会到的 仅仅是观雅致,还有刻、 回忆观的气。在会到的 ,是不同于阳光所能感受的,能在出来相的人,自是 格外珍惜里, 和她躲过 屋檐过的小起的小 花; ,实得的以后的, 都能着观雅致点相的小幸运,始 心是万丈明。 沙扒都到我家喝酒去吧 叶倾( ) 识天气 朱哲桐

羊城晚报记者 王莉 不能永远吃“贾宝玉”的红利ep.ycwb.com/epaper/ycwb/resfile/2020-05-27/A15/ycwb20200527A1… · 自己对戏、围读剧本。 ” 正式开拍后,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剧集开播后, 男主角原非白的造型被网友疯狂吐槽———他在原著中的设定是“庭周战国时代第一美男子”, 但剧中烟熏眼妆配非主流刘海的造型被批“太丑了”。 于小彤对这个造型也很嫌弃:“定妆时说的是后期画面会进行磨皮处理,所以妆要浓一点才不会被磨没,没想到后来什么滤镜都没加。 ”

    “小说里的原非白是一个有着神仙气质的人,我觉得自己不配,我的眼睛不够仙,只能靠眼妆修饰得修长一点。 至于刘海的设计,其实弟弟一开始很抑郁, 喜欢躲在刘海后面,当他因为木槿而打开心扉后,刘海也变短了。”于小彤说,随着原非白的人生进入不同阶段,造型还会发生改变。

    于小彤坦言,自己很用心去演的角色,被大家各种吐槽,的确有点伤心。 但当发现大家的吐槽多集中在造型而不是演技上时,于小彤又恢复了信心。 他为《长相守》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因为他想证明“自己可以”。

    出道至今十余年, 于小彤参演过的影视作品有二十几部, 但观众记住的还是最初的贾宝玉。“我不介意永远被认作贾宝玉, 可以演一个让大家记住那么久的角色, 起码演绎是成功的。 而且他是家喻户晓的贾宝玉啊,能演他很幸运。 ”他怕的是, 自己被认定只能演贾宝玉,“不能永远吃贾宝玉的红利, 肯定得做自己。 我不能任性了,得认清自己,好好努力一步一步走。 ”

    《长相守》中挑战一人分饰两角

    励志剧《长相守》正在全网热播中。 该剧改编自网络小说《木槿花西月锦绣》, 讲述了原家三公子原非白(于小彤饰)、南国世子段月容(关智斌饰)和孪生姐妹花木槿(毛晓慧饰)、花锦绣(楷旋饰)在乱世中与命运抗争的传奇故事。

    剧中,于小彤一人分饰两角,扮演一对孪生兄弟。 这本该是一次展现演技的高光时刻,却被造型抢走了风头———《长相守》的服化道遭遇网友疯狂吐槽,尤其男主角原非白的烟熏眼妆、非主流刘海,实在与原著中“庭周战国时代第一美男子”的设定相去甚远。

    于小彤对自己的造型如何评价?挑战孪生角色感觉怎么样? 对这部戏有何特别的情感? 在羊城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中, 于小彤讲述了他和《长相守》的“恩”“缘”“情”“丑”。

    《长相守》中,起初于小彤的角色并不是三公子原非白, 而是四公子原非珏。“我很喜欢非珏,他很可爱, 我从读原著开始就每天幻想演非珏的样子, 拎着个棒子去找三哥决斗。 ” 因为各种原因, 临近开拍时换成了于小彤演原非白,但跟原非珏对戏时,他会不自觉地带入情感, 还会和扮演原非珏的李浩滨交流心得,“这样是有点讨厌,但我就是忍不住,当对一个角色注入很多感情的时候, 会不自觉地对演他的人有所期望。 ”好在李浩滨和他是关系很好的兄弟,并没有嫌他烦。

    出演有很多原著粉的原非白,本身就有很大挑战,而当婉娘告诉于小彤,他还要演原非白的孪生哥哥司马遽时,他一下子懵了,“当时我连‘遽’怎么念都不知道”。他心里清楚,一人饰两

    角的风险系数更高,还不如专心演好一个:“但我有信心,开机前两个月我重读了原著和剧本,把所有角色的剧本都看了,自己跟自己对戏、围读剧本。 ”

    正式开拍后, 因为场景、道具、对手演员、拍摄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于小彤每天要切换角色演出,原非白、司马遽、假扮原非白的司马遽,有时一天要完成四五个来回的切换。 白天演得快“精分”,收工之后他就开始郁闷:“可能因为我是双子座 AB型血,常常会想很多,自己跟自己较劲。 ”杀青之后,他一度陷入抑郁状态,看了两个月的心理医生才恢复。 如今回忆起来,他反而很享受这个过程:“能让我为了戏去郁闷、哭泣、伤心,是非常宝贵的经历,演员能经历这样一个阶段是幸运的。 ”

    《长相守》的故事中,原非白和哥哥司马遽, 花木槿和妹妹花锦绣皆是双生子, 四个人之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在于小彤看来:“弟弟和姐姐是两小无猜的感觉,弟弟认定姐姐是救命恩人, 就一定要跟她长相厮守; 哥哥和妹妹是一种偶遇的感情, 是我比较喜欢和追求的,因为不刻意。 ”

    因为哥哥和弟弟有互换身份的桥段, 所以当假扮弟弟的哥哥面对姐姐、 以及回归自我的弟弟面对妹妹时,感情戏的表演变得更加复杂。于小彤说, 现实生活中身边的朋友会有各种情感状态, 都是自己表演的灵感来源:“有温暖的也有冷酷的,我都会借鉴,包括很多影视剧里的处理, 所以呈现不同的情感相对来说不算太难。 ”

    剧中有很多老戏骨的加盟,黄觉、宣萱、黄海冰、元华、米雪……“一开始我以为觉哥要演我大哥原

    非清,后来才知道他是我‘爹’。 ”于小彤拍新版《红楼梦》时,黄觉去探过班, 两人因此相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关系一直很亲近,跟他搭戏非常轻松,他会带着我入戏。 ”

    于小彤:“贾宝玉”的红利不能永远吃

    羊城晚报记者 王莉

    恩 “呈现不同情感不算太难”“‘双李伯乐’是我的恩人”

    “切换角色演得快‘精分’”

    “没想到什么滤镜都没加”

    缘丑

    情当年在新版《红楼梦》里扮演少年贾宝玉

    于小彤(资料图片) 角色造型不太理想,但于小彤在表演上花了很多心思

    隍隗《长相守 》中一人分饰双胞兄弟

    2007 年, 于小彤出演电影《梅兰芳》进入演艺圈,后被该片的副导演推荐去了新版 《红楼梦》剧组,饰演少年贾宝玉。这是他拍的第一部电视剧,由此被该剧导演李少红和制片人李小婉看中, 成为荣信达的签约演员。

    出道后的于小彤一度叛逆任性,比起演艺事业,更关心有什么事情有趣好玩。 2016 年前后,于小彤突然发现,很多年龄小的演员都比自己演戏厉害 ,开始有了紧迫感:“越长大越有自卑感, 那段时间我在家对着镜子狂练,看很多经典电影,跟演艺圈前辈学习。 ”

    于小彤坦言,自己的蜕变成长离不开荣信达,“荣信达有很多演员都解约走了, 我为什么留到最后 ? 因为‘双李伯乐’(注 :李少红 、李小婉 )是我的恩人, 她们是除了我亲妈之外的

    ‘妈妈’,教我做人,陪我长大,没有她们就没有现在的我。 ”于小彤和荣信达并肩作战了 12年,直到约满才离开。

    《长相守》 于 2017 年底开机,彼时的于小彤再也不是那个不务正业的叛逆少年了。该剧总制片人是李小婉,于小彤称呼她

    “婉娘”:“这部戏是新版《红楼梦》之后,我第一次演婉娘制作的男一号,必须全力以赴。 ”

    2020年 5 月 27 日 / 星期三 /�娱乐编辑部主编 / 责编 刘虹 /�美编 丘淑斐 /�校对 李红雨

    A15娱乐

    地 2020年 5 月 27 日 /�星期三 /�副刊编辑部主编责编 吴小攀 /�美编 丘淑斐 /�校对 谢志忠花 A15E-mail:[email protected]

    第一次讲这个故事的时候 ,我还在电视台主持心理节目。深夜,收到了一群学生的电话———

    正在篮球场上驰骋 ,突然辅导员气喘吁吁跑了过来 ,揪住其中一个:“快 ,你家里……你得立刻回去。 ”

    都蒙了, 那位学生和他身边的每位同学,都才十八九岁,这是远超他们年纪与心智的灾难。 学校派了车,把那位学生送到车站,辅导员帮他买了车票,然后,就是一群同学陪着他, 等着夜深的过路车。 火车站人山人海,全是陌生人, 那位学生一直拼命打电话给爸爸给妈妈给每个长辈, 反复地说 :“怎么会? 不可能 , 不会的……”突然间,他蹲在地上痛哭起来,身后是空空荡荡的长椅,再后一排有人在响亮地喝方便面汤 ,方便面特有的香气简直辣鼻子。

    同学们第一次知道 ,痛苦是有声音有形象有味道而且会逐渐扩大的 ,他们想帮助受苦的同学, 有女生细声细气推推他说 :“你别哭了。 ”也有女生自己已经掉下了眼泪。有男生想假装不在

    乎 , 说 : “ 说 不 定 没 那 么 严 重呢 。 ”还干笑两声 ,那笑声太刺耳,把他自己都吓住了。

    终于有同学悄悄给我打电话:“该怎么给他以安慰?我们不知道说什么好。 ”

    直播间里灯光通明 ,看出去只能在玻璃上看到自己的镜子 ,远远近近有几个屏幕 ,是不同角度的我 , 提醒我得一直微笑 ,保持最佳仪态。

    我便如此 ,带着微笑 ,讲了这个故事———

    很多年前, 一对老夫妻突然接到噩耗, 是在异国他乡的儿子以身殉职了。该怎么办?一边是欲哭无泪,另一边是不断地接电话,街坊邻里川流不息地对老两口说:“节哀顺变。 ” 老两口就得回应:“谢谢。 ”一遍又一遍,像永恒的流程,像机器人的自动反应。 他们是已经死去的人, 不会哭也不会说别的。

    这时门铃响 ,老先生木着脸去开门 ,是一个不熟的邻居 。 他已经准备好要说:“谢谢 。 ”但对方竖着一只手 ,让他什么都不需

    要说:“我来帮你们擦皮鞋。 ”巨大的悲伤压垮老夫妻 ,他

    们相倚而坐 ,没有心情和邻居客气。而邻居,就这样,把他们要出席葬礼的皮鞋擦得锃亮 ,西装熨得笔挺 ,自作主张去衣柜找出相配的领带。 又不问自取地下了厨房 ,开始煎鸡蛋 ,当香喷喷的鸡蛋端到老太太面前 ,她瞪了餐盘许久许久 ,像不认识这平凡的食物 。 当她颤抖地拿起食物来 ,一张嘴,迸出来的是嚎哭……

    这是我小时候在杂志上读到的故事 ,记住它 ,大概只因为它的别致。 其他的故事往往最后要说几句什么 , 供我们摘抄 ,它没有 ,里面的人物没说什么值得一记的话,作者也没有。

    等我真懂 ,是当我成为那个遭受痛苦的人。

    有一年我遭遇人生低谷,所有人说过的理性规划、 温言软语,我都记得,但我最念念不忘的,是一位朋友给我电话卡上打了三百块。

    另一年 ,我在公交车上控制不住地失声痛哭 ,我一边哭一边难堪,有人碰碰我 ,递我一瓶水 。

    他避免看我的眼睛,说 :“是没开封的。 ”然后匆匆下车。

    ……就是这样的事让我知道了 ,

    真正的安慰不在于语言在行动 。你们的同学遇到了大难 ,不知道说什么那就什么也别说 ,他要去坐夜班火车 ,他身上有钱吗 ? 不够就给他凑点儿。 他带了水和方便面吗? 给他买点儿。 不用问他爱吃什么 ,自作主张就是 。 他从球场上过来的 ,衣服够吗 ? 火车上可能冷……

    话筒那头的少年豁然开朗 :“我把我的外套给他。 ”

    很高兴有机会讲出那个故事。 故事比华美的言辞有力量 。而最有力量的,是行动。

    所以 , 当年轻女子问我 ,如何安慰失恋的闺蜜。 我的回答就是:带她去稍微远点儿的地方走走,请她喝一杯新出的奶茶。

    当 不 知 所 措 的 中 学 生 问

    我 , 铁 哥 儿 们 中 考 失 利 , 发 誓一定要用高考成绩雪耻 。 他想安 慰 , 想 告 诉 对 方 : 这 件 事 不妨碍两人间的友情 。 但对方在微信上不冷不热 。 我的答案也是 : 如 果 住 得 不 远 , 就 去 约 他看 电 影 吧 ; 如 果 时 间 不 够 ,就把 老 师 发 的 卷 子 定 期 传 给 他 ,不 藏 私 地 ,真 心 鼓 励 他 与 自 己同上一所大学 。

    朋友得了抑郁症 , 该说什么? 是鼓励他 “要坚强 ”,还是像现在流行的模式 ,接受他 “不够坚强”?

    这是我最近经常被问到的 ,我的答案是 : 废话别那么多 ,朋友就是朋友 。 玩儿的时候叫上他 , 他不想玩儿的时候不勉强 ,下次继续叫他,就够了。

    很多年前 ,中国有过一位喜剧演员叫陈佩斯 ,他说了这样一句台词:没什么可说的 ,走 ,都到我家喝酒去吧。

    沙扒是一个小镇,一个因海而生的滨海小镇。 据说小镇最初是一块沙坪, 清朝年间由几个四海为家的疍家在沙坪上搭棚安家,扒沙建房,故名“沙扒”。 此后一代又一代的疍家在此聚居繁衍,最终而成村成镇, 成为我诗意栖居的家乡。

    关于小镇的往事, 大都来源于父亲。父亲是疍家人的后代,是纯正的渔民,他十五岁就随祖父出海了。那时年轻的父亲风里来雨里去,常年漂泊在海上, 一方窄窄的船舱就是父亲小小的流动的家, 一支高高的桅杆就是父亲永远的方向。

    父亲每出一趟海就得好几天,有时长达十几天, 长时间的海上作业, 炙热的阳光把他的皮肤烤成了古铜色, 广袤的大海把他的眼睛染成了深蓝。 好长时间我常常着迷地凝视着他的眼睛, 在那里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大海般的温柔,在那里我看到了一片深蓝,那是大海的底色; 在那里我也仿佛看到父亲在海上劈波斩浪、 披风沥雨, 看到父亲历经苦难而坚韧弥强的性格。 父亲经常向我们讲述他在海上遇到暴风雨的惊险经历, 讲述他与同伴一起捕获丰富渔获时的巨大喜悦。 父亲给了我关于小镇最鲜活的记忆。

    那时的小镇不大,从东向西步行走到尽头也才半个小时。 小镇的东边有一块洁白的沙滩, 沙质细腻,沙滩平坦而细长,滩前紧邻着一排郁郁葱葱的椰子林。 如果说沙滩是一弯娥眉镶嵌在小镇的额前,那么椰子林就是一叶睫毛,沙滩和椰子林把小镇装扮成一个明眸皓齿的少女。

    小时候我与伙伴们在沙滩上挖沙子,在海边冲浪嬉戏,用沙子建砌豪华的皇宫,再在皇宫后修建一个后花园,园里栽种上各种花草树木。 我常幻想在后花园偶遇一位英俊潇洒的王子,演绎一段浪漫的爱情。 正当我沉浸在幻想中时,涨潮的海水卷过来,把玉丽的皇宫冲刷成废墟,也埋葬了我一段少女的浪漫心事……

    更多时候, 我喜欢去码头溜达。 码头在小镇西面, 离我家不远。 我常常在黄昏一个人坐在码头边的长堤上,向着渔船张望。 码头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灯火通明。 人声、车声、汽笛声混在一起,

    码头热闹非凡。 一艘艘晚归的渔船整齐地泊在码头上, 工人们一边喊着调子一边手脚并用, 将渔获一筐一筐地从船舱里接力抛递上岸,每一双参与接力的手是那么的孔武有力,每一个环节是那么的精准无误。

    渔获是那么的丰富, 青靓发光, 我认识的就有鲳鱼、 黄鱼、带鱼、金线、鱿鱼、黄花鱼、狗梗、马鲛、秋刀等,有时还会看到大个子的鲨鱼被吊上来,立即引来一阵欢呼。 递上来的渔获会被过磅 、分筐、上冰、打包,然后装上等待在码头边的车辆, 在夜色中呼啸而去;有的低档而量大的渔获,干脆被分成一小堆一小堆的, 大小不一,在“鱼头”主持下公开竞价,唱票三轮,价高者得,中标者带着渔获满意离开……好不容易忙完的父亲从人堆里挤出来,我欢呼着跑过去,牵着父亲粗糙的手,向着不远处那个灯火温暖的地方走去。

    小镇的生活因海而活色生香,丰富的渔获给了小镇人生活的信心和底气。小镇人爱吃鱼,几乎每顿饭离不开鱼,父亲常说:“一天不吃鱼,走路没力气。”这也是小镇人的生活习惯。小镇人也越吃越精,以鱼为食材的系列就有鱼饼、鱼饭、鱼粥、鱼羹等,其中马鲛饭、海胆饭、沙虫粥、沙马粥等以其美味鲜甜广为食客青睐,成为小镇特色美食招牌。小时候每次父亲赶海回来, 都会带上我们姐弟几人, 去附近市场旁一地摊档吃鱼玛,顺便煮上一煲沙煲沙虫粥,那真是人间美味啊!

    所谓鱼玛是小镇的一道传统美食, 主要选取刚打捞上来的鱿鱼、虾、门鳝、生蚝等为食材,均匀调上米粉,然后放进油锅里煎炸成金黄色。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吃鱼玛一定要在油锅旁,吃刚从油锅里捞上的,还要趁热吃。 刚上锅的鱼玛黄澄澄、脆卜卜的,夹杂着花生油的香气和鱼的鲜味, 香脆无比,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现在又有好长时间没尝过家乡的鱼玛了。 从小镇里出来后,我一直在异乡流浪,如一朵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 夜阑人静时刻,小镇瘦弱的身影、母亲额头的皱纹总会在脑海里清晰浮现, 往事历历在目,那沙滩、大海,那渔船、码头,还有那脆香的鱼玛,在梦中夜夜呼唤我归去……

    近几个月以来,虽逐渐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可在正文开始前只会草草记录下日期。 直至昨日,与友人出游归来,忍不住想在日期后加上“阵雨”二字,仔细想来,并不是没有缘故。

    从小学初识日记开始,正文前的统一格式便是日期和天气。 写日期不难理解,大抵为的是便于形成连贯统一的记录; 日后回忆 :哦! 原来那样年纪的我在那样的时间会有那样的想法! 但是,之所以要写天气, 却是实在理不出头绪。 做了什么事, 见了什么人,在正文里都会一一记录,又何必多费那几个字呢。

    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回忆昨日。 五月时节,一

    个广州普通的雨天。 带着雨伞出门虽不尽方便,但想着可以见到久

    未谋面的朋友,却甚是愉悦。 时而放晴时而下雨的昨日,坐了一个小时的车去见她;走进期待已久的奶茶店, 喝到了期许已久的奶茶;坐在落地窗前, 欣赏窗外随天气而变,水势忽大忽小的“瀑布”。

    这样的昨日, 下雨的昨日,却无法阻挡心情逐渐明朗。在曾经的固化思维里,快乐与阳光,悲伤与雨点,仿佛是捆绑在一起的孪生兄弟。 故我曾认为,既然已在日记的正文里记录下了心情,天气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但逐渐, 我发现,带着不同的心情,“看到” 的天气也是不一样的。疫情期间的宅家时光,让心情不再轻易随天气转变而起伏。 难得一次的出门,使昨日的阵雨,不复“自古逢雨悲寂寥”,而是“我言雨日胜阳光”。 人有悲欢离合,但不必全凭外界改变。 重要

    的不是昨日的天气,而是昨日做了什么事, 见了什么人, 收获了什么,最后的心情怎么样。 能让自己在乌云中看见被遮挡的阳光,只有自己的内心。

    当快乐与雨点这样的“反差萌”组合出现在生活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观雨的雅致,还有收获的更加深刻、珍贵的回忆,更是化阴霾为乐观的勇气。在雨天体会到的快乐,是不同于阳光下所能感受到的,能在雨天出来相见的人,自是应格外珍惜。 下雨天里,和她躲过的屋檐,踩过的小水坑,溅起的小水花;伴着雨声谈天说地,实属难得的令人放松的乐事。

    愿以后的下雨天, 都能忆起曾经的乐事,带着观雨的雅致,拥有与雨点相伴的小幸运;愿不论晴雨,始终以乐观抱之,内心是万丈光明。

    沙扒小镇 □钟友梅都到我家喝酒去吧 □叶倾城

    甜蜜蜜(

    国画)

    邝文强

    看心识天气 □朱哲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