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2019 10 27 www.jfdaily.com · 2020 + ”, 1 9 40.2%8.9% 13%1 9 1429 1331 7.4%3.0 3.0 3.0 。” 2019)“ 100 70 130 ”, 72 ”, 80 ,“ ”。 ”, ”, ”, 8 885 65 15 。“ 。” ,“ !” ,“ 2015 95% 15% 20 1500 ,“ 25% 14.1%8.4%”( LAMLAM 28 2000 12 LAM LAM 。“ ”, APP LAM …… ”、 24 71 T2 20 71 T2 71 T2 71 20 71 T2 10 26 26 6 2020 1 19 20 264 6 6 6 - - 5 ”。 8 17 9 8 ”, :“ 。” 6

上海将从政策上注重中西医并重 中西医协同 为市民 …2019/10/27  · 易单一窗口、 金融法院、开 办企业一窗通等。 其中,上 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目前

  • Upload
    others

  • View
    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上海将从政策上注重中西医并重 中西医协同 为市民 …2019/10/27  · 易单一窗口、 金融法院、开 办企业一窗通等。 其中,上 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目前

图片新闻

2 要闻 2019年 10月 27日 星期日www.jfdaily.com

一版责编:竺暨元 二版编辑:崔丰

解放论坛·中国新闻名专栏

世行报告采纳众多上海改革措施

包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融法院开办企业一窗通等

本报讯(记者 张煜)昨天, 记者从解读世界银行《2020营商环境报告》 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从去年到今年,世界银行在报告中采纳了很多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探索出的改革措施,并向全世界进行推广。

这些受到世界银行肯定的改革举措包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金融法院、开办企业一窗通等。 其中,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目前已经实现“通关+物流”全程可视化,世行专家认为其功能的复杂性和业务处理量都已名列世界前茅。而在金融法院方面,由于上海较早实现了包括商事、 金融、涉外等审判领域的专业化设置,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诉调对接、案件繁简分流、纠纷多元化解等制度机制,使得上海在世行 《营商环境报告》中“司法程序质量指数”

分指标的得分领跑全球。

上海市发改委介绍,在上海,结合“放管服”改革,

营商环境改革推动了政府相关部门理念的转变,即从以“审批”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从“本位主义”

转向“部门协同”,这是近年来上海营商环境发生巨大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两年,上海营商环境改善的效果特别体现在吸引工业投资、外商投资和新设企业方面。 数据显示,今年 1至 9月份,上海新设外资企业项目、 合同利用外资、实到外资三个方面都实现了同步增长,分别增长了40.2%、8.9%和 13%。 此外,

今年 1至 9月份,上海日均新设企业 1429 户, 比去年同期日均 1331 户同比增长7.4%。

截至目前,上海已进行两轮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上海优化营商环境 3.0版也已初步形成,

并将尽快推出。在优化营商环境 3.0版中,上海将继续深化对标国际最高水平的改革,聚焦重点推进;学习兄弟省市先进经验,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政府效率;拓展改革覆盖面,

增强企业获得感。

“现在很多改革只针对新设企业和项目,在优化营商环境 3.0版中, 改革措施将在更大程度上覆盖到存量企业和存量项目。”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介绍, 比如开办企业的办理路径要从新设拓展到变更、注销,获得电力的服务标准要从低压向高压覆盖, 施工许可的一站式服务要从工程类项目向非工程类项目覆盖等。

市社联学会学术活动月开幕本报讯 (记者 王珍)日前,上海市社会科

学界联合会第十三届 (2019)“学会学术活动月”开幕式暨秋季会长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会堂举行。在活动月期间,市社联所属的 100 多家学术团体将联合有关高校、党校、部队院校、

研究机构、党政群机关等单位共同举办新中国成立 70周年系列研讨会、学科研究、跨学会学术研讨和青年学者学术活动等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130多项。

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

江曾培

近日, 市委书记李强同志在一次调研中, 谈到上海落实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要聚焦“四个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其中打造人居品质新高地, 重点要突出“美”字。

人的生存都要有一个“窝”,自古以来,住就和衣食行一起被列为生活的四大基本需求, 孙中山的 “民生主义” 中也视其为要解决的主要“民生”问题。然而,贫穷落后的旧中国, 许多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少遮风避雨之所,人人实现“居者有其屋”

只能是一个幻想。

上海,尽管早就是一个大都市,但解放前在众多高楼大厦的背后,还有着不少棚户区乃至露宿街头者。上海解放后,情况逐步有所改善,但问题并未有效得到解决。改革开放前,上海的住房仍十分紧张,不但仍有不少居住条件极差的棚户区,

即使住在石库门一类房屋里,也往往是 72 家房客、三代同室、 共用厨房厕所。尽管上海人凭借自己的精明智慧,设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尽量让自己过得舒适些,实际上却是充满着苦涩与无奈。 上世纪 80 年代起,一批批住宅相继兴建,

成片的棚户旧区得到改造。同时,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居者有其屋” 逐渐成为现实。 从一张床到一间屋,再到一套房;从陋房到高楼,从棚户区到花园小区,从拎马桶、生煤炉到煤卫独用、 各种电器俱全。伴随着居住面积不断扩大,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人们居住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与提高。

当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

“人居品质”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也就意味着,人们在居住上不再只是追求住房面积或数量的增加, 而是对内在品质的提高有了新的要求,

而“美”则是对这一要求的精炼概括。

当粥少僧多、供不应求时,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一般都是有房就行, 只是希望建筑质量符合要求,空间分割合理,便于安居,便于使用。这时候人们多从实用、方便的角度要求住房的。 对居住周围的环境,也多着眼于方便、实用,看重交通、医院、学校、

商场等生活设施情况。应该说,这在改善居住条件上基本属于“初级阶段”。从真善美三者的逻辑关系来说,先追求真和善,这是合乎规律的。然而,真、善只有进一步与美结合起来,形成真善美的统一,方能形成高品质的居住条件。因为真与善,方便与实用,带给人们的享受多是身体上的感受,而美则可带来意韵和情趣,给人以“美的享乐”,给人以心灵上的愉快与精神上的满足,让家真正成为“心灵的港湾”,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有更多幸福感。

当然,美是不能脱离真与善的。住房如果偷工减料,不合标准,或者周围缺少配套设施,

生活极不方便, 所谓美也就失去生发的基础,

而只能催生丑。 如同真善美是统一体一样,假恶丑也是紧紧联在一起的。 提高居住的品质,

是要在坚持高质量建房的基础上,加强建筑设计,大力提高建筑物的文化艺术含量,加快居住周围环境的绿化美化,努力弘扬邻里间守望相助、患难相扶的“睦邻”关系,让人居环境充满艺术美、生态美、人情美。

打造人居品质新高地, 重点要突出 “美”

字,实际上就是使“居者有其屋”上升为“居者优其屋”, 这是人居品质跨上新高地的关键一招。如何在“美”字上做好文章,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并落于实践。

上海将从政策上注重中西医并重、注重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合理定位融入中医特色

中西医协同,为市民带来更多福祉

■本报记者 顾泳 实习生 张逸雯

上周四早上 8时,长宁区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中医诊室已人头攒动:家住虹桥路885弄的殷泽敏阿姨,今年 65岁,作为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她一度两条腿抬不起来,每晚腿抽筋 15次,自从到社区进行针灸舒缓后,这样的情况明显好转。“中医调理、疏通经脉,我签约了家庭医生陈丽敏后,收获颇丰,现在两腿活动自如。” 殷阿姨热情地告诉记者,“如今我把在崇明的病友也介绍到社区来看,别看社区中医,本事也不小!”

在上海,中医药“群众基础”正日渐丰厚。

作为海派文化诞生地,“中西医协同”可谓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发展的最大亮色。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表示: 从中医专科医疗机构、

综合医院中医科,到社区中医药发展,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须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接下来,

上海将从政策上注重中西医并重、注重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建设, 合理定位融入中医特色,让祖国瑰宝为市民带来更多福祉。

中医理论与西医技术融合上海西医资源丰富, 海派中医亦独具特

色。两相结合,中西医协同,成为上海中医发展的主要特点。根据史料记载,自十九世纪中叶,

上海便已产生了中西医汇通学派,历史十分悠久。此后的历史长河中,邝安堃、沈自尹、王振义等一大批医学家, 开展肾阴肾阳本质研究、

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研究等,在国内外中西医结合领域里产生极大影响力。

来自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 2015年底, 全市 95%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有中医临床科室,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门诊服务量,出院人数分别占全市中医药服务总量的 15%以上。

将中医理论与西医技术深度融合,在肿瘤治疗领域已卓见成效。作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便是典型。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传统医学“清胰化积方”已被证实对提升胰腺癌患者生存率有益。记者获悉,这一探索开展至今已有 20余年。 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刘鲁明教授,师从肿瘤医院荣誉教授、上海市名中医于尔辛教授,创新提出以“湿热蕴结”为核心的胰腺癌机理论,确立“清热化湿”为胰腺癌治疗主要原则,由此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诊疗方案,极大提高了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带瘤生存期。

一组临床数据,对中西医协同的功效充分加以佐证: 基于 150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样本发现,“清胰化积方” 为主的整合治疗方案,

非但是对胰腺癌治疗的认识论、方法论的重大突破,更是对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定位的突破。应用“清胰化积方”后,晚期癌症患者带瘤生存一年存活率达 25% , 三年存活率达14.1%,五年存活率超过 8.4%,疗效显著优于国内外同类报道。

为疑难杂症提供独特思路中医药蕴含深厚哲学思想, 注重辩证论

治,在西医无法攻克的疑难杂症中,中医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在上海黄浦区香山中医医

院内,不大的医院掩藏在法国梧桐下,这家颇有特色的二级医院,以中医技术治疗“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简称 LAM)闻名全国。

LAM病发病率为四十万分之一,属于原发于肺的罕见肺囊性疾病,28岁的患者刘小姐用遍所有西医方法都无效,病情令她生活苦不堪言:每日胸腔引流 2000毫升乳糜液,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直至医生下发病危通知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刘小姐家人慕名找到香山中医医院吴家良医生。 吴医生从未见过这样的疾病,

但看到女孩渴望的眼神,他发誓要想尽办法帮助女孩治好病。通过《伤寒杂病论》的经典方剂化裁,竟不想效果十分乐观,服药一周后,刘小姐的乳糜胸大大减少, 三周后就能下床活动,

一个月后康复出院,十多年以来刘小姐生活质量良好,生命的奇迹就此创造。

历经 12年积淀, 而今以吴家良医生领衔的团队,根据中医辩证论治原则,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和基础理论结合,总结出疾病“虚实夹杂、因虚致实、本虚标实”的中医病机特点,制定“补肾敛肺、疏肝理气”治疗总则,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临床症状遂证加减,治愈多例 LAM合并乳糜胸患者。

香山中医医院院长王炜介绍, 独具特色的诊治技术,已吸引瑞金医院伸出橄榄枝:三级医院提供先进检查设备、 建设基因检测前沿课题,双方共同合作开展课题,通过研究挖掘中医药治疗 LAM 疾病的科学依据。“这无疑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罕见病最好的典型”,上海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说。而今,吴家良团队还开发 APP 平台专门为全国各地 LAM 疾病患者提供医疗帮助, 在相关领域成为科研临床带头者。

推进中医药融入公共卫生服务中医与西医间的对话与融合,为中医药特

色优势带来更大发展空间,更激发了中西医协同的积极性。而今,上海新一批中医药技术,正在综合医院临床诊疗实现应用。在一些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已主动将中医药技术和方法纳入医院临床诊疗指南。记者获悉,目前肿瘤医院联合龙华医院,共同开展难治性乳腺癌临床诊疗;瑞金医院联合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共同开展复发难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中西医协同的触角, 正逐渐深入基层,中医药服务正全面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长宁区为例,适宜技术推广进入社区,大幅提升了居民对中医的认同度。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的“棍棒操防治中风后肩关节活动障碍”、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督脉灸联合耳穴贴法治疗失眠” 等, 入选全市推广的 24项中医适宜技术。这些适宜技术已通过理论授课、实践指导,

在全市数十家社区普及,真正让居民感受中医药的实效与魅力。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怀琼透露,上海将坚持中西医并重, 支持一流西医学科与中医药优势学科强强联合, 围绕重大或疑难危重疾病,开展协同攻关;全面推进中医药融入公共卫生服务, 逐步探索将有效的中医药治未病技术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推进中医药全面融入家庭医生制度建设; 同时由四家市级中医医院牵头,成立中医医联体,覆盖到区域医疗中心中医科、继而深入社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提升和拓展空间, 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让中西医协同在临床发挥更多功效。

中医振兴在申城

71路T2支线昨天起运营虹桥机场至申昆路20分钟可达本报讯 (记者 李蕾)71路 T2支线昨天起正式

运营, 该线路是连接中运量 71路申昆路终点站与虹桥枢纽的一条短驳线路。

线路开通后,将方便虹桥机场旅客快速到达市中心。可分流虹桥枢纽的地铁客流,市民乘公交从虹桥机场 T2 航站楼到 71 路申昆路站仅需 20 分钟, 将一定程度上缓解进口博览会的客流疏散压力。

71路 T2支线自申昆路枢纽起,经高虹路、七莘路、申达一路、虹翔路至申达二路润虹路;回程自申达二路润虹路起,经润虹路、申昆路、高虹路至申昆路枢纽。

检察机关对马路决定逮捕新华社上海 10 月 26 日电 记者 26 日从上海

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获悉,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上海分局原副局长马路涉嫌贪污、 受贿罪一案,由上海市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依法以涉嫌贪污罪、受贿罪对犯罪嫌疑人马路决定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申城“夜间经济”业态多元化发展静安“安义夜巷”开街,截至目前全市已诞生首批 6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

■本报记者 舒抒 吴卫群 唐烨

昨晚,位于静安嘉里中心南北区之间的“安义夜巷”正式亮相,标志着静安区首条限时步行街在安义路诞生。即日起至 2020 年1 月 19 日,每周五晚 20 时起至周六、周日全天和国定节假日,市民游客可自由穿梭于这条全长 264 米的小马路,感受融合集市、

夜市和商场文化的独特消费体验。同时,黄浦区新天地湖滨路活力街区(湖滨路的顺昌路至吉安路段)也迎来开街仪式和启幕亮灯活动。

传统夜市有了时髦玩法此次“安义夜巷”划分了花市、生活方

式、餐饮、娱乐、休闲等多个区域,结合周边酒店、商户及各知名品牌,为本地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塑造沉浸式的市集体验。夜巷开市当晚,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到晚上 6时,大批市民游客已经自发前来市集观光消费,其中香气四溢的烤肉、 烤肠和各式特色饮品的“提袋率”最高,一些传统夜市常见的套圈、

夹娃娃机等游戏,经创意包装后也吸引大批消费者参与。

静安嘉里中心方面介绍,安义夜巷的品牌选择基于商场和静安区现有商户资源,注重品牌文化与消费者之间的文化传递。在市集近常德路一带,打头阵的 6家风格迥异的花店引人注目。其中一家花店“蔷薇岛屿”的驻场花艺师告诉记者,商户在南阳路已经营业 6 年有余,拥有一批稳定客源。这次首次

参加夜市营销,商户准备了不同于店铺零售花束的商品, 专门为夜市设计了南瓜花礼盒、南瓜花抱抱桶等花艺产品,契合即将到来的西方万圣节。

利用空间特色打造“安义样本”

不久前,南京西路商圈的吴江路-张园-丰盛里地区和静安寺地区等获选首批上海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记者了解到,打造“安义路”

限时步行街的构想由静安嘉里中心主动向静安区提出, 静安各部门随即召开多次专题会,

对步行街可行性进行商议,区建管委、区交警支队等部门对安义路的车流通行、区域交通组织等情况进行了仔细排摸和规划研究。在市交警总队支持协调下,安义路限时步行街正式诞生,为“高大上”的静安寺商圈带来具有市井烟火气的消费体验。

“安义夜巷”作为上海中心城区一次全新的夜间消费探索,在报备审批环节,静安区以备案形式免去商场每周申请周末常规活动的报备环节, 减少了企业重复性的申报。 在警力配备方面,不仅安义路限时步行街的两侧均有警力,指导过路车辆在封路时绕行, 常德路一侧的对街也增派了警力,对人流、车辆等进行疏导。现场还有消防、环卫、商场安保或市场监管一线执法人员巡查,时刻关注夜市运营情况,令游人倍感安心。 环卫部门将在每周一早上 5时对安义路集中进行清洗保洁, 确保周一早高峰时过路车辆顺畅通行,城区面貌干净整洁。

记者采访时遇到两名在嘉里中心工作的美国友人, 分别来自加利福尼亚和密歇根。他

们表示,虽然市集文化在海外更为常见,但“安义夜巷”体现出了鲜明的上海特色,比如将夜市设置在日常通行的道路中央,人们可以随时从常德路或铜仁路进出, 这让夜市更加本土化、接地气,而非一个人造的“景点”。此外,静安寺独特的商圈氛围和秋季上海舒适的气候也令两位美国友人感到惬意,纷纷建议上海市中心多开一些夜间市集,为城市消费和商业文化增加多样性。

打造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随着新天地湖滨路活力街区(湖滨路的顺

昌路至吉安路段)和静安嘉里中心“安义夜巷”

共同开街,上海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的版图得到了进一步扩容。

今年 8月 17日至 9月 8日, 新天地作为首批“夜上海特色消费示范区”率先试点,利用湖滨路创新打造沪上首个周末 “分时段步行街”,举行了“活力街区”试运营活动。独特的夜空间营造和精彩的市集活动丰富了上海的夜生活,也拉动了夜间经济。

市商务委主任华源表示:“下一步上海将继续以发展夜间经济为契机,加强夜间经济整体规划布局、打造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丰富夜间经济业态模式、提升城市综合配套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打造国际消费城市。”

社会各方共同呵护,申城夜间经济动能十足。记者从市商务委获悉,截至目前,上海共发布了首批上海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 涉及黄浦、浦东、静安、徐汇、杨浦、闵行等 6个区。

稻花飘香秋风飒爽、稻花飘香。昨天,崇

明新村乡举行上海新村首届稻米文化节。

在活动现场,观众参观了新村稻米文化中心、了解新村稻米产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在米食体验馆自己动手制作米食糕点,观赏稻米作画;走进稻田栈道,观赏五彩稻田、体验丰收的稻田景象;走进中国不锈钢锅具中心了解稻香锅巴锅的神奇。

图为小朋友在表演丰收节目。

本报记者 张海峰 摄

“新天地湖滨路活力街区”开街。 本报记者 海沙尔 摄 “安义夜巷”开设花市、休闲区、市集等区域。 本报记者 蒋迪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