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 96 年度 『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知識庫之擴增』 委辦計劃 期末報告 投標單位:台灣發展研究院 計畫主持人:黃茂夫 協同主持人:林灼榮 助理研究員:黃健哲、劉浩然、林廷樸、陳仕偉 地址:台中市東區仁和路 482 2 電話:(0422804555 傳真:(0422816589 網址:http://www.trdi.edu.tw 96 10 4

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 - THUweb.thu.edu.tw/jrlin/www/96-database.pdf · 景氣循環 國際市場變動 外部因素 產業競爭力 策略聯盟 市場行銷能力 資源競爭基礎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

    96 年度 『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知識庫之擴增』

    委辦計劃

    期末報告

    投標單位:台灣發展研究院

    計畫主持人:黃茂夫

    協同主持人:林灼榮

    助理研究員:黃健哲、劉浩然、林廷樸、陳仕偉

    地址:台中市東區仁和路 482 號 2 樓

    電話:(04)22804555 傳真:(04)22816589

    網址:http://www.trdi.edu.tw

    中 華 民 國 96 年 10 月 4 日

  • i

    目錄 壹、計畫摘要 ...............................................................................................................1

    一、台灣對外經貿環境 .......................................................................................1 二、高值台灣、運籌全球 ...................................................................................2 三、貿易救濟知識庫擴增重點 ...........................................................................4

    貳、緣起及目的 ...........................................................................................................6 一、國際經貿新議題:杜哈回合之展望 ...........................................................6 二、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之興起 .......................................................................8 三、策略性貿易政策與貿易戰 ...........................................................................8 四、貿易救濟制度與爭端解決機制因果鏈之建構 ...........................................9 五、反傾銷議題與爭端解決機制之新考驗 .....................................................10 六、非市場經濟與市場經濟之適用性 .............................................................12

    參、計畫內容與工作項目 .........................................................................................14 一、知識庫擴增之主要目的 .............................................................................14 二、知識庫擴增之主要工作 .............................................................................15 三、本年度知識庫擴增之具體任務 .................................................................15

    肆、防衛措施 .............................................................................................................19 一、防衛措施理論模型 .....................................................................................19 二、WTO 防衛措施協定之世界規範...............................................................21 三、區域自由貿易協定與防衛措施 .................................................................60 四、相關國家防衛制度介紹與檢視 .................................................................86 五、國內產業損害調查與防衛措施規範 .......................................................107 六、防衛措施爭端解決案例及解析 ...............................................................122

    伍、平衡暨反傾銷措施 ...........................................................................................283 一、平衡暨反傾銷理論模型 ...........................................................................283 二、WTO 爭端解決案例研析.........................................................................290 三、台灣進出口產品涉及反傾銷案件之概況分析 .......................................437

    陸、知識庫擴增成果發表 .......................................................................................439 一、成果發表會致謝詞 ...................................................................................439 二、國家經濟安全網:貿易救濟第一線 .......................................................441 三、知識庫擴增成果發表及意見交流 ...........................................................448

    柒、結語:M 型社會與貿易救濟之挑戰...............................................................452 一、跨越知識經濟新紀元:M 型社會之挑戰...............................................452 二、貿易小國之無奈:政府力量之式微 .......................................................453 三、打造國際化魅力城市:大台中之雙西進策略 .......................................455 四、廠商因應之道:微笑曲線之定位 ...........................................................457

  • 1

    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

    96 年度『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知識庫之擴增』

    期末報告

    壹、計畫摘要

    一、台灣對外經貿環境

    由《圖 1-1》台灣對外經貿關係顯示,台灣在積極參與世界經貿組織(WTO、

    IMF)及拓展區域間多邊合作關係(APEC、OECD)過程中,無疑的,在面對「全

    球多邊主義」(Global Multilateralism)及「貿易協定」(Trading Agreement)下,

    台灣企業勢必面臨「貿易

    與投資自由化」(Trade and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之衝擊。尤其在邁向二十

    一世紀知識經濟新紀元,

    台灣面對兩岸在「小三通」

    與「大三通」之政經角力、

    兩岸入會後之重新定位、

    大陸積極參與東南亞國協

    (又稱 ASEAN+1)、及

    WTO 之新回合多邊談判

    等對外經貿關係之重大變革,國內企業之跨國經營策略,勢必增添外部不確定性

    WTO

    IMFOECDASEAN、APEC

    EU

    NAFTA

    台灣(本土化)

    日韓

    大陸 紐澳美加

    東南亞

    北進

    南進

    東進西進

    《圖 1-1》台灣對外經貿關係架構圖

  • 2

    及內部經營決策之調整;換言之,在 WTO 新架構下,台灣企業所面臨之跨國經

    營策略,尤其在本土化政策(根留台灣)、西進政策(大陸)、南進政策(東南亞)、

    北進政策(日、韓)與東進政策(紐澳美加)間之抉擇,勢必面臨更嚴苛之挑戰。

    根據《圖 1-1》台灣對外經貿關係架構圖,我們發現兩岸在 WTO、APEC 與

    ASEAN 之國際經貿組織角力下,台海兩岸政經關係已較過去相對開放,台商赴

    大陸間接投資與雙方間接貿易額,皆顯著快速增長。首先,就宏觀(整體)構面

    觀之,1994~2003 年累計台商對大陸投資總額高達 215.16 億美元,占台灣海外

    投資總額(約 529.23 億美元)的 40.67%,顯示台灣對大陸投資深化的現象。而

    由兩岸貿易金額及比重觀察,台灣對大陸出口金額(比重),由 1994 年 160.23

    億元(17.22%),上升至 2003 年之 353.58 億元(24.52%);台灣由大陸進口額

    (比重),則由 1.86 億美元(2.18%)上升至 109.62 億美元(8.61%),顯示兩岸

    貿易亦呈現深化之趨勢。其次,由中距(農業)層次觀之,1994~2003 年累計

    台灣農企業赴大陸之投資總額約 32.26 億美元,占台灣對大陸投資總額之 14.96

    %;而就兩岸農產貿易觀之,1994 年台灣農產品對大陸出口及進口總額(占對

    大陸貿易比重),分別為 7.43 億美元(4.64%)及 4.29 億美元(23.08%);到了

    2003 年,僅微幅調整至 7.85 億美元(2.22%)及 4.43 億美元(4.04%)。上舉台

    灣對大陸投資與貿易呈現遞增之趨勢,充分顯示台灣對外經貿結構,已朝向兩岸

    經貿深化(Cross-Strait Economic Deepening)之走勢;相對地,對歐、美、日等

    其他地區之經貿比重,將日趨下降。而在面臨全球化與兩岸經貿深化之結構性變

    遷下,台灣企業面對不公平貿易與衍生之貿易糾紛將相對增加,進而更加突顯經

    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以下簡稱貿委會),近年所積極推動「貿易救濟知識庫發

    展中心」之重要性。 二、高值台灣、運籌全球

    由《圖 1-2》所示,台灣過去在以代工為主(OEM)之紅海策略競爭環境

    下,台灣許多製造業為了走出委託代工(OEM)之低毛利營運,紛紛投入鉅額研發

    經費與廣告支出,以追求更高的商品附加價值與利潤;換言之企業皆努力往施振

    榮「微笑曲線理論」之左端設計製造(ODM)與右端品牌製造(OBM)發展。惟當企

    業由 OEM 調整至 ODM 或 OBM 時,必須承擔風險提高與內需市場有限之困境,

    為突破此困境,廠商西進或海外投資,遂為左右成敗之關鍵因素。藍海策略強調

    價值的重塑和創新,此與知識追求「累積、傳遞、運用、蘊育及創新」之基本理

  • 3

    念相同。而經濟部貿委會,自民國 95 年 1 月起所推動之「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

    心」,正是以累積貿易救濟知識、培育貿易救濟人才及蘊育中心經營自主能力為

    目標,使個人或企業透過貿易救濟知識之學習、擴散、傳承、交流及回饋,提高

    企業因應貿易救濟新環境及新領域為宗旨。

    Max s.t. Resource Limitation

    Government RegulationCross-Straits Deepening

    TR TC

    行銷4P、4C與CRM ERP、HRM與GLM電子商務

    品牌權益 研發創新微笑曲線

    市場占有率 效率與生產力績效評估

    雙重盈餘管理管理者持股與

    董事會結構善盡社會責任

    公司治理

    Max s.t. Resource Limitation

    Government RegulationCross-Straits Deepening

    TR TC

    行銷4P、4C與CRM ERP、HRM與GLM電子商務

    品牌權益 研發創新微笑曲線

    市場占有率 效率與生產力績效評估

    雙重盈餘管理管理者持股與

    董事會結構善盡社會責任

    公司治理

    Max s.t. Resource Limitation

    Government RegulationCross-Straits Deepening

    TR TC

    行銷4P、4C與CRM ERP、HRM與GLM電子商務

    品牌權益 研發創新微笑曲線

    市場占有率 效率與生產力績效評估

    雙重盈餘管理管理者持股與

    董事會結構善盡社會責任

    公司治理

    《圖 1-2》企業價值與經營策略

    經濟部貿委會為協助產業因應國際經貿環境情勢丕變,自 90 年起執行「推

    動貿易救濟防火牆 5 年計畫」業務(推動內容包含健全貿易救濟預警體系、強化

    貿易救濟論壇運作及運用貿易救濟爭端解決機制)。95 年起持續推動「第 2 代貿

    易救濟防火牆」計畫(具體推動內容包括健全貿易救濟預警監測系統、活絡貿易

    救濟論壇、運用貿易救濟爭端處理機制),目標即在透過建立自主化產業損害預

  • 4

    警系統、強化貿易救濟論壇功能及運用貿易救濟爭端處理機制,增進產業自主防

    禦能力。此外,更透過「貿易救濟資訊 e 網通系統 5 年計畫」(提供貿易調查線

    上服務功能,協助業界申請貿易救濟案件),旨在提升業務執行效能。未來將配

    合國際經濟情勢改變及國內組織再造政策,將以更宏觀之創新思維,規劃建置國

    家經濟安全之公平競爭暨貿易救濟政策發展中心,期能創造如《圖 1-3》所示「高

    值台灣,運籌全球」之全球價值鏈目標。

    價值鏈整合之架構價值鏈整合之架構

    《圖 1-3》全球價值鏈整合架構

    三、貿易救濟知識庫擴增重點

    如《圖 1-4》所示,貿委會為完備上述國家經濟安全機制,為協助產業因應

    我國加入 WTO 後,由於國外產品大量進口、傾銷及補貼所產生之產業損害,有

    效採行因應對策,已擬定「推動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計畫」5 年計畫之推動時

    程(95 年 1 月起至 99 年 12 月止),規劃建置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知識庫、培

  • 5

    育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人才與師資、建構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自主營運機

    制。本計劃在第 1 年(95 年),旨在培育貿易救濟專業人才、研究及發展貿易救

    濟議題,延續傳承貿易救濟諮詢服務經驗及蘊育產業運用貿易救濟相關知能,達

    成產業自主防禦目標;且該執行重點,旨在建構以「防衛措施」為議題之爭端解

    決機制。

    本年度(96 年)計畫名稱定位為「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知識庫之擴增」,

    希望藉由建置並擴增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 e 化系統環境,結合網路與實體學習

    模式,擴散知識應用之深度與廣度,以提倡貿易救濟知識創新機制、培育貿易救

    濟人才與師資為目標,並於本年度將參酌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之發展經驗,探

    討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發展現況與運作實務,擬訂建議可行之營運模式,並逐

    步建構自主營運機制,以完全發揮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之執行效能。其中在「知

    識庫之擴增」方面,本計劃將著重在「平衡暨反傾銷措施」下之爭端案例分析。

    ◣ 大量進口

    ◣ 傾銷

    ◣ 補貼

    防 衛 機 制 因 素

    ◣ 景氣循環

    ◣ 國際市場變動

    外 部 因素

    ◣ 產業競爭力

    ◣ 策略聯盟

    ◣ 市場行銷能力

    ◣ 資源競爭基礎

    ◣ 差異性競爭

    內 部 因 素

    產業

    損害

    產業

    萎縮

    ◣ 大量進口

    ◣ 傾銷

    ◣ 補貼

    防 衛 機 制 因 素

    ◣ 景氣循環

    ◣ 國際市場變動

    外 部 因素

    ◣ 產業競爭力

    ◣ 策略聯盟

    ◣ 市場行銷能力

    ◣ 資源競爭基礎

    ◣ 差異性競爭

    內 部 因 素

    產業

    損害

    產業

    萎縮

    ◣ 大量進口

    ◣ 傾銷

    ◣ 補貼

    防 衛 機 制 因 素

    ◣ 大量進口

    ◣ 傾銷

    ◣ 補貼

    防 衛 機 制 因 素

    ◣ 景氣循環

    ◣ 國際市場變動

    外 部 因素

    ◣ 產業競爭力

    ◣ 策略聯盟

    ◣ 市場行銷能力

    ◣ 資源競爭基礎

    ◣ 差異性競爭

    內 部 因 素

    ◣ 景氣循環

    ◣ 國際市場變動

    外 部 因素

    ◣ 景氣循環

    ◣ 國際市場變動

    外 部 因素

    ◣ 產業競爭力

    ◣ 策略聯盟

    ◣ 市場行銷能力

    ◣ 資源競爭基礎

    ◣ 差異性競爭

    內 部 因 素

    ◣ 產業競爭力

    ◣ 策略聯盟

    ◣ 市場行銷能力

    ◣ 資源競爭基礎

    ◣ 差異性競爭

    內 部 因 素

    產業

    損害

    產業

    萎縮

    《圖 1-4》產業萎縮、產業損害與對策

  • 6

    貳、緣起及目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國與國間已難以由國界來區分,交通的便利與資訊的快

    速流通,使國際間的貿易關係更加的緊密。國際經濟的快速演變,使我國的貿易

    勢必將面對以下的挑戰:

    一、國際經貿新議題:杜哈回合之展望

    歷經長達 8 年的烏拉圭回合(1986~1994),終於在 1995 年 1 月 1 日,由具

    有國際法地位的 WTO,為了取代締約國相互規範的 GATT,落實 GATT 之 1994

    相關協議,90 年代已歷經了第一屆新加坡部長會議(Singapore Ministerial

    Conference, 1996.12.9~ 13)、第二屆日內瓦部長會議(Geneva Ministerial

    Conference, 1998.5.18~20)及第三屆西雅圖部長會議(Seattle Ministerial

    Conference, 1999.11.30~12.3)。然而,隨著 90 年代的結束,許多會員國希望能

    展開更廣泛的多邊議題的新回哈談判,即所謂杜哈回合(Doha Round);該回合

    起因於第四屆杜合部長會議(Doha Ministerial Conference, 2001.12.9~13),所制

    定之杜哈發展議題(Doha Development Agenda, 簡稱 DDA, 並通稱杜哈回合談

    判);而為了貫徹 DDA 議程,已舉辦第五屆坎昆部長會議(Cancún Ministerial

    Conference, 2003.9.10~14),並於 2005 年在香港舉行第六次部長會議。值得關

    注得是在 WTO 架構下,所進行之杜哈新回合談判,相較於過去在 GATT 架構下

    所進行之八大回合,至少有二差異性:

    (一)談判新議題

    在 GATT 後期下,主要關注之課題在於將非關稅障礙加以關稅化,並進行「回

    合」式之關稅減讓,且關稅自由化範疇主要鎖定在工業產品,而較少論及農業與

    服務業。而杜哈回合除了持續推動降低關稅壁壘外,還進行許多國際貿易新議

    題,包括:

    1. 智慧財產權議題:在「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Trade-Rela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RIPs)」架構下,進行 DCs 與 LDCs 間對智慧財產權(著作

    權、專利權及商標)之多邊貿易談判,以緩和「數位落差」之南北問題。

  • 7

    2. 投資議題:在「與投資有關的貿易措施協定(Trade-Related Investment Measures,

    TRIMs)」多邊架構下,確保企業跨國投資之透明性、穩定性及可預期性的環

    境,進而促進貿易成長。

    3. 服務業貿易議題:在「服務業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架構下,自 2000 年 1 月起,依 GATS 第 19 條所進行服

    務業特定承諾之談判,對加深和延伸有關進入服務業市場的貿易規範及自然

    人移動等議題,已有初步成果。

    4. 勞工與環保議題:在新加坡部長會議已就國際認可之核心勞工標準議題進行

    實質對話,包括童工、工安、每日工時及每週工作日等議題。另外,對於全

    球所關注之二氧化碳排放、有害廢棄物及稀有動物的保育等環保議題,已在

    WTO 現行規範與多邊環境協定(MEAs)下,進行實質談判。

    5. 貿易與競爭政策之互動議題:過去歐盟和日本等 WTO 會員國,強列要求將

    競爭法(competition law)和競爭政策納入談判議題,此議題已在第五屆部長

    會議,以建構談判模式。

    6. 農業議題:杜哈回合以建構農產品公平及市場導向的貿易體制為目標,目前

    已就大幅改善市場進入條件、削減各種形式之出口補貼及大幅削減具貿易扭

    曲之境內支持政策,進行全面性諮商與談判。其中 DCs 與 LDCs 對農產品政

    府補貼之最具爭議課題,一直無法獲得共識,而使杜哈回合談判瀕臨破裂,

    所幸在 2004 年 8 月 1 日凌晨通過所謂「七月套案(July Package)」,使得杜

    哈回合重回談判正軌;所謂七月套案係就全面性廢止農產品出口補貼、非農

    產品市場進入、貿易便捷化、特殊與差別待遇及上述新議題,在 2004 年 7

    月底已達成架構性協議(framework agreement),使得杜哈回合得以持續進行。

    (二)談判主體結構之變遷

    相較於過去 GATT 之談判主體,我們發現 WTO 在千禧回合之談判過程,呈

    現二點特色:

    1. 開發中國家之議價能力提高:GATT 過去八大回合之談判,旨由 DCs 集團所

    主導。但在 WTO 架構下,LDCs 等弱勢國家為了避免被邊緣化而加深「南北

    問題」,已會善用政治經濟模式,透過集團力量與 DCs 國家進行諮商,而提

    高其談判地位;以杜合回合之農業議題為例,LDCs 分別組成 90 國集團

  • 8

    (G-90)、20 國集團(G-20)及 10 國集團(G-10),分別就不同議題進行串

    聯諮商,透過「集體立場」而大幅提昇其談判能力。

    2. WTO 與國家主權之調和:近年來許多環繞在世界貿易組織之焦點,多在於

    WTO 為促進全球商品與勞務的流動性,所制定之一系列規則、主張和協議,

    似乎已超越或侵犯會員國之國家主權;關於 WTO 與國家主權之爭議與調和,

    會因時空背景差異而有不同的解讀,但可以預期全球化趨勢對國際問題與政

    策之影響力,及對各國政治與經濟之影響,在二十一世紀將更突顯其重要性,

    並已成為國際貿易新趨勢。

    二、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之興起

    WTO 係以無歧視原則推動全球多邊貿易自由化(multilateral trade

    liberalization),其優點在於不會產生貿易轉向之負面效果;但其缺點在於會員國

    眾多且經濟發展差距很大,各項貿易自由化或公平化之議題,不易達成共識而常

    延遲施行時機,此可由歷年九大回合之談判期間,逐次延長看出端倪。反觀區域

    經濟整合,係在區域內自由而區域外採保護主義之歧視策略,推動區域貿易自由

    化(regional trade liberalization)。其優點在於涵蓋國家相對少,且在政經文化構

    面類同下,各種自由化措施較易達成共識而提昇決策效率;但其貿易轉向效果,

    會引發全世界資源配置扭曲、社會福利下降及非會員國之貿易報復等缺失。

    在 WTO 不易推動公平貿易環境下,預期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將發展成美洲

    自由貿易區、歐盟東擴、ASEAN+1(或 APEC)等三大板塊。另外,在多軌結

    盟及晚近各國間盛行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之趨勢下,

    未來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之衝突將下降,而互補利益應可相對提昇;但不同區域

    合作組織間之貿易衝突,勢必增添 WTO 之爭端案例與更複雜之談判課題。

    三、策略性貿易政策與貿易戰

    傳統國際貿易政策,所討論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皆推論執行貿易政策

    之國家,在大部分情況皆會導致社會福利下降。此等推論主要源於市場結構為完

    全競爭市場,且在規模報酬固定等假設前提,探討貿易政策對產業間貿易之影

    響。然而,晚近許多學者認為一國政府可藉由進口關稅、進口配額、出口補貼或

  • 9

    研發(R&D)補貼等策略,獲得潛在利得,此即晚近所興起之策略性貿易政策

    (strategic trade policy)。策略性貿易政策及產業政策(industrial policy)之理

    論基礎,主要包括:

    (一)當產業存在不完全競爭特性,特別是寡佔市場(oligopoly market)時,

    個別廠商不僅具有獨佔力(monopoly power),且廠商間體認到彼此之相

    互依賴(recognized interdependence)關係;因此,個別廠商在追求利潤

    極大化時,必須將競爭對手之反應函數(reaction function)納入考量。

    而一國政府可透過策略性貿易政策,提高本國廠商之競爭優勢,進而移轉

    外國廠商之利潤至本國,以提昇本國之福利,稱為利潤移轉效果(profit

    shifting effect)。日本在 1950 及 1960 年代,對鋼鐵業的獎勵,即為典型

    案例。

    (二)一些高科技產業(如半導體、電腦、通訊、生物科技及航太工業),因具

    有規模經濟特性,而需大量生產才能有利於降低平均成本;而其冒著高風

    險所投入之鉅額研發活動,又很容易產生外部經濟而嘉惠其他廠商。此際

    政府當可藉由研發補助、出口擴張或限制進口等政策,扶植這些高科技產

    業,以發揮動態及長期的比較利益。日本在 1970 及 1980 年代,對半導體

    產業的研發補貼,及歐洲自 1970 年對空中巴士(Airbus)之持續補助,

    皆為典型案例。

    由於採行策略性貿易政策之國家,在大部分場合皆推論該國政府所執行之產

    業政策會有利於受保護產業,並進而提昇該國之福利,惟其前提必須外國政府不

    採取抵制行為。而由於策略性貿易政策,係以掠奪外國廠商之行銷市場及移轉利

    潤至執行策略性貿易政策之國家;這種「以鄰為壑」之政策,很容易引起貿易對

    手國採取以牙還牙策略(tit-for-tat strategy)而引發一連串之貿易糾紛,甚至開

    啟貿易戰而加重 WTO 爭端解決之難題。

    四、貿易救濟制度與爭端解決機制因果鏈之建構

    在面對上述杜哈回合新議題產生以後,由於區域主義、多邊主義與策略性

    貿易之興起,各國將或多或少面臨進口貨品大量輸入的問題,貿易對手國不論是

    以公平貿易的方式向我國輸出產品,或者透過不公平的貿易手段向我國傾銷,隨

  • 10

    著進口產品顯著的增加可能因而傷害到了其國內的產業。因此為了解決國際貿易

    自由化的過程所產生的衝擊,各國多以平衡稅制度、反傾銷制度以及進口救濟制

    度來協助其國內的產業。

    然而各國抑制或緩和因進口供需異常,對國內所造成之產業損害時,往往

    因貿易法令與仲裁內容之差異及貿易爭端因相對談判力之不同,而使貿易救濟措

    施不易推動,甚至引發貿易對手間之報復;國際性有透過 WTO 貿易爭端解決機

    制(Dispute Settlement Body, DSB)來排解貿易爭端的重要場合,亦為多邊貿易

    體系提供了可預測性及安全性。WTO 自成立以來最足以自傲的成就之一,就是

    在建立了一個具有強制執行力的爭端解決機制,只要被告國敗訴判決確定,在

    WTO 所有會員共同監督的壓力下,敗訴國即面臨於一定期間內修改國內違反規

    範措施的壓力。

    身為世界第十五大貿易國,未來我若與其他會員發生貿易糾紛,自可依循

    WTO 爭端解決機制,謀求妥適解決方式。目前我在爭端控告案成立爭端解決小

    組時,經常申請加入成為訴訟第三國(Third Party),汲取相關實務經驗,因此如

    何儘速熟悉該爭端解決機制運作非常重要。WTO 爭端解決架構下歷年來所發生

    的案例,深具指標作用及參考價值,也值得我們深入研析。

    五、反傾銷議題與爭端解決機制之新考驗

    貿易救濟制度,係指防衛措施、反傾銷措施與平衡措施。當一進口行為造

    成WTO會員境內生產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之產業嚴重損害或有嚴重損害之

    虞時,該國則可依 WTO 防衛協定之規定採取防衛措施,惟在一定期間內,仍須

    回復原狀。而對於傾銷(dumping)或補貼(subsidy)行為,進口會員可依 GATT

    1994 第六條執行協定與補貼及平衡措施協定,採取反傾銷稅與平衡稅等反制措

    施。在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束時,貿易救濟相關協定已在 WTO 架構下逐步建構完

    成,然經過數年之實務運作,WTO 會員間認為仍有許多有待調整之處,因此

    WTO 在杜哈部長會議宣言中表示將針對包含反傾銷、補貼及平衡措施等議題開

    始進行談判,並規定談判時程。此次談判係於貿易規則談判小組下進行,談判的

    範圍包括反傾銷、補貼措施及區域貿易協定等議題,防衛措施議題此次並未納

    入,而係另於防衛措施委員會下個別進行。由於 WTO 成立後各會員運用其貿易

  • 11

    救濟措施(尤其是反傾銷措施)不斷增加,凸顯 WTO 會員在適用及解釋現行

    WTO 相關貿易救濟規範存有相當之差異。鑑此,對 WTO 貿易救濟相關議題談

    判之研究,對我國應具實質重要性。

    依據杜哈部長宣言第 28 段與第 29 段之授權,貿易規則議題之談判工作在

    於釐清並改善反傾銷協定與補貼協定(含漁業補貼)之規範,惟應保持協定的基

    本觀念、原則及有效性,並應釐清與改善 WTO 有關區域貿易協定(於第六章中

    討論)之規範與程序之相關規定。依上述指示,規則談判小組之授權談判範圍涵

    蓋反傾銷、補貼及平衡措施(包含漁業補貼)與區域貿易協定,而相關談判則分

    為初期,由會員提出有待釐清與改善之議題;而在第二階段進行議題實質內容談

    判及尋求解決之道,由參與會員提出基本立場之意見書(submission) ,就如何

    釐清與改善進行討論。在進行談判之初期,會員之重點在於指認特定協定條文或

    會員國所採行扭曲貿易之個別措施,以利下一階段就如何釐清與改善展開談判。

    反傾銷議題係貿易規則小組談判中之重點項目,會員提案數眾多,且討論

    的程度越深入,技術性越高,這也是反傾銷議題至今不易得出實質結論的原因之

    一。自 2002 年杜哈議程展開以來,各會員先以 TN/RL/W/*編號提出建議案。議

    題包含程序性及實質條文規範之修正及釐清,目前談判小組正在積極進行協商,

    希望能提出對未來談判具體的規劃及建議。此工程極為浩大,後續之談判成果仍

    有待持續的追蹤研究。

    規則小組反傾銷議題談判之目標,參與談判會員之立場仍多所歧異;反傾

    銷之友 FAN 會員主張應盡速進入法律文字談判階段;美國認為應加快談判步

    調,然欲進入法律文字談判階段之時機尚未成熟;中國、 加拿大、 巴基斯坦亦

    支持 FAN 會員之立場。我國主張,非正式議題小組仍將為本年規則談判小組運

    作重點,我國應就適當議題,爭取加入該等非正式議題小組。目前可考慮加入的

    小組有「問卷標準化 」,「損害」及「較低稅率」等。較重要的議題有:問卷標

    準化、損害、較低稅率、可忽略進口量、 反傾銷措施之特殊爭端解決規則、 較

    低稅率規則強制化、 複查、 抽樣、 其他 稅率、 國內產業定義等。

    由於我國目前仍屬受反傾銷調查之主要會員之一,因此於反傾銷議題談判

    中,我國加入反傾銷之友,希望能結合集團力量,爭取權益。而我目前除積極參

    與反傾銷之友(即 AD Friends)提案之外,也對如何調整本團體談判策略未來可能

    之方向提出建議。若該提案預期可獲得支持者,則應明確提出,然若提案之爭議

  • 12

    性較強,則應避免在書面文件中提出明確立場,而可改以討論案的方式提出,以

    便在會員發言中了解可能發展之共識。反傾銷議題談判進展,至今仍屬有限,我

    國於積極參與議題談判之際,亦應充分考慮未來談判可能結果及我國貿易利益兩

    項因素,於目前反傾銷之友提出之多項子議題中選取優先談判子議題(例如國內

    產業),更進一步將資源集中在該優先談判子議題上,藉此強化談判參與力道之

    深度及強度,有效維護我國之經貿利益。

    六、非市場經濟與市場經濟之適用性

    近年在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之貿易爭端案例,往往涉及開發中國家是否

    適用「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茲以中國造紙產業是否獲得其他 WTO 會員承認

    反傾銷「市場經濟地位」之相關案例分析,說明如下(經濟部貿委會提供):

    1. 依據 xxx 本(96)年 1 月 25 日之電話詢問事項辦理。

    2. 有關我造紙公會申請對自日本、中國、印尼進口之「非塗佈紙」之反傾銷調

    查案,有中國業者聘請律師要求我政府應比照其他 WTO 會員,承認當地造

    紙產業之「市場經濟地位」並採用其應訴資料一事;謹將本局蒐集之資料,

    分述如後續說明。

    3. 依據中國新華網報導其商務部訊息表示,全球至去(2006)年底計有 66 個國

    家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故相對現仍有多數國家未予承認。經查中國前

    10 大出口對象,即有歐盟(第 1 大)、美國(第 2 大)、日本(第 4 大)、台

    灣(第 7 大)、加拿大(第 8 大)、印度(第 9 大)等均尚未給予中國市場經

    濟地位。

    4. 另查美國、歐盟之國內反傾銷法規,對於非市場經濟國內之涉案產業或廠

    商,給予其證明經營未受政府干預,享有反傾銷稅率「個別待遇」(individual

    treatment)之權利。惟美國僅在極少數個案給予中國企業「個別待遇」,歐盟

    在日前對中國鞋靴反傾銷案,亦僅給 1 家中資企業該等待遇。

    5. 另分析美國最近對中國紙類產品反傾銷案例作法如下:

    (1) 2005 年美國作業簿(certain lined paper school supplies)案:

  • 13

    I. 此案美國造紙業者於 2005 年 9 月 9 日申請對中國、印度與印尼涉案產

    品展開反傾銷與平衡稅調查;調查過程中,中國上海 Watanabe 集團等

    業者依據美國反傾銷法於 2005 年 12 月 22 日要求美國商務部重新檢視

    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去年 2 月 2 日美國商務部亦收到中國商務部支持前

    述 W 集團要求之照會。

    II. 由於美國商務部衡量過去對中國所作反傾銷調查與行政複查,均將其視

    為非市場經濟;包括去年 5 月「鑽石鋸」 (Diamond Sawblades and Parts)

    案、去年 3 月「油畫布」(Artist Canvas)案等,故該部初步認定應續維

    持中國「非市場經濟」之措施。

    III. 去年 5 月 15 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備忘錄」表示,因中國銀行體系混亂,

    決定仍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體;但該部同時宣佈將依據市場經濟認定

    6 大標準,對中國再作檢視。

    IV. 去年 8 月 30 日,美國商務部認為經檢視中國整體經濟條件,仍不符合

    美國市場經濟認定 6 大標準,決定續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以上詳可

    參閱去年 9 月 8 日美國商務部 71 FR 53079 公報)。

    V. 查該案終判公告中國涉案企業反傾銷差率(margin),合作廠商獲判

    76.7%、78.38%、94.91%不等,其他廠商差率為 258.21%。

    (2) 去年美國銅版紙(coated free sheet paper)案:

    I. 該案美國造紙業者於去年 10 月 31 日申請對中國、印度、南韓等 3 國進

    口銅版紙之反傾銷與平衡稅調查。

    II. 該案由於美國商務部在反傾銷調查部分已將中國列為「非市場經濟

    國」,但卻同時亦對中國展開平衡稅調查;此舉似與美國商務部自 1991

    年起,即不針對「非市場經濟國」發動平衡稅調查作法有所不同,該部

    也決定對於此案開放各界評論。中國商務部公平貿易局遂於本年 1 月

    16 日致函美國商務部質疑美方作法缺乏法律依據,目前全案尚在調查

    程序當中。

    6. 綜上,美國除未承認中國造紙產業及涉案廠商之市場經濟地位外,亦甫

    於去年再度確認中國屬「非市場經濟體」。

  • 14

    參、計畫內容與工作項目

    一、知識庫擴增之主要目的

    依據上述計畫緣起與目的,我們發現建構一套嚴謹且能充分掌握動態資訊之

    「貿易救濟知識庫」,遂為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與民間業界所擬共同努力之目

    標。如《圖 3-1》所示,本計劃將延續 95 年度之豐碩基礎,將平衡暨反傾銷措施

    之爭端案例分析,擴增到 95 年度所建構之「貿易救濟之勢發展中心」中。

    國 內 國 際

    《圖 3-1》96 年度「知識庫之擴增」主要目的

    本系統將針對有關「反傾銷措施之爭端案例研析」的貿易救濟知識進行規

    劃,並透過「貿易救濟資訊 e 網通系統」,結合產業損害調查、貿易救濟智庫及

    貿易救濟專業入口網站,以及中華經濟研究院 WTO 資料中心、台灣經濟研究院

    APEC 資料中心、貿委會資料中心等現存資料,彙整並匯入既有之知識庫主要元

    件中,如《圖 3-2》所示。

    《圖 3-2》貿易救濟知識庫主要構成元件

    貿易救濟知識庫

    防衛措施

    平衡暨反傾銷措施

    產業損害監測資訊

    產業損害、競爭力及結構調整等相

    關報告

    產業損害原因

    補貼

    傾銷

    產業損害救濟

    平衡稅

    反傾銷稅

    WTO 爭端解決 爭端剖析 解決機制 裁決內容

  • 15

    二、知識庫擴增之主要工作

    依循《圖 3-1》知識庫擴增之主要任務,並配合「推動貿易救濟中心計畫」5

    年計畫之執行進度,本計畫名稱定位為 96 年度「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知識

    庫之擴增」,所擬執行之主要工作項目,包括:

    (一) 研修改進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知識庫資料結構,彙整匯入暨有之知識庫

    元件。並自知識庫主要構成元件中,選擇「平衡暨反傾銷措施」主要元件

    中之「爭端案例分析」,為本年度擴增知識之主軸,並以限閱方式納入貿

    委會貿易救濟入口網之網頁連結。

    (二) 於期中至期末報告之間,選取中部地區產業關切之貿易救濟議題,舉辦 1

    場「規劃建置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成果發表會,成果發表會前於平面

    媒體發佈新聞一則,並配合貿委會貿易救濟 e 學院系統專案計畫,將活動

    成果上網。

    (三) 研提籌建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自主營運機制之可行性分析,並研究結合

    「產學訓」概念推廣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將研析結果納入期末報告。

    (四) 配合貿易調查委員會之支援性工作:

    1. 配合參與貿委會設置之各區貿易救濟諮詢服務團舉辦之委辦計畫期中

    報告及期末報告審查會。

    2. 配合貿易救濟論壇計畫及貿易救濟諮詢服務團所舉辦會議或活動,擔

    任其中 1 場次之議題引言人與主講人。

    3. 其他臨時性配合政策事項。

    4. 研提推動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五年計畫之 97 年度

    5. 計畫內容具體建議事項納入期末報告供貿委會參考。

    三、本年度知識庫擴增之具體任務

    本計畫在本年度所擬進行之知識庫擴增,將以「反傾銷措施之爭端案例研

    析」為主軸,並配合執行貿委會所規劃之支援性工作,如《圖 3-3》所示,並摘

    述如下

  • 16

    《圖 3-3》「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知識庫之擴增」架構圖

    (一)建置中部產業社群別之知識分類架構

    本院地處中部地區,鄰近中部科學園區及各工業園區,如台中工業區與規

    劃中之精密機械工業園區,產業結構與其他地區不同,未來所面臨的挑戰也自不

    同,因此必須配合地區產業的需求深入研究,並將所蒐集以及研析的資訊予以分

    類,同時持續對 WTO 貿易救濟相關議題以及國際動向持續輸入各社群相關的知

    識庫,以使廠商能有效的運用知識庫的內容。

    知識庫之擴增

    彙整知識庫現有資訊,並匯入既有

    之知識庫元件中。

    舉辦「規劃建置貿易救濟知識發展

    中心」成果發表會,本年度以「平

    衡暨反傾銷案例研析」為主軸,並

    將活動成果,加入知識庫平台中。

    結合「產學訓」概念,評估貿易救

    濟知識發展中心自主營運之可行

    性。

    配合貿委會之支援性工作,包括:

    參與各區貿易救濟諮詢服務團舉辦

    之委辦計畫期中報告及期末報告審

    查會、擔任一場次之貿委會所舉辦

    相關會議或活動議題引言人與主講

    人、其他臨時配合政策事項。

  • 17

    (二)推動貿易救濟人才培育,舉辦貿易救濟推廣活動

    由於國內產業仍處於貿易救濟國際觀、貿易救濟專才及貿易救濟知識不足等

    劣勢,為落實貿易救濟在地化服務,突破貿易救濟諮詢服務瓶頸,創造貿易救濟

    加值服務新願景。本計畫將針對中部產業的特性,依反傾銷與平衡稅等主題,篩

    選與製造或自行車產業界、中部科學園區或工業園區產業相符的議題,結合中區

    貿易救濟諮詢服務團整合資源發揮地方群聚效果,藉由邀請平面媒體發表新聞稿

    方式,舉辦規劃建置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成果發表會。將邀請業界高級外貿主

    管、專家、學者等,剖析貿易爭端案例及分享實務經驗,以增進產業界於實務的

    做法上有所借鏡。

    (三)結合「產學訓」概念,研提推廣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自主營

    運機制之可行性分析

    為研提推廣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自主營運機制之可行性,本研究計畫將結

    合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與我國國家訓練品質系統(TTQS)辦公室及專家合作所開

    發適用於「產學訓」等培訓機構之「國家訓練品質計分卡」,用以提升貿委會推

    廣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之訓練品質並與國際訓練品質(ISO10015)接軌。本

    自主營運機制之目標如下:

    1. 建立有品質的貿委會自主營運人才培訓體系。

    2. 促進貿委會人才培訓自主營運機制產業化。

    3. 提升我國國際貿易救濟人才之專業工作知能。

    4. 提升貿委會人才培訓自主營運機制國際化能力。

    本研提推廣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自主營運機制之可行性,將依「訓練品質計

    分卡」之五環迴圈(PDDRO)之模式,建立完整及系統的自主營運人才培訓體

    系,並將研提結果納入期末報告中,供貿委會推廣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自主營

    運機制時之參考,「訓練品質計分卡」之五環迴圈(PDDRO)之模式如《圖 3-4》

    所示。

  • 18

    《圖 3-4》訓練品質計分卡之五環迴圈

    (四)建立績效考評機制

    (一)研擬貿易救濟知識庫之評估方法。

    (二)推廣活動之成效評估【問卷調查或滿意度調查】。

    (五)支援性工作 1. 配合參與期中、期末報告審查會議,並撰擬期中、期末報告審查會議及成果

    會之新聞稿邀發等相關事宜。

    2. 視需要配合貿易救濟論壇計畫及貿易救濟服務團所舉辦會議或活動,並提供

    貿易救濟諮詢服務雙月刊。

    3. 研提推動貿易救濟知識發展中心五年計畫之 97 年度可行性具體建議事項供

    貿委會參考。

    4. 其他臨時性配合政策事項

    20%成果(Outcome) 14.多元性/完整性 15能力改善與績效 16.訓練擴散效果 17.特殊訓練績效

    30%計畫 (Plan)1.明確目的*** 2.系統性 3.連結性 4.能力

    25%設計 (Design) 5.產品/服務之甄選標準 6.利益關係人之參與 7.與目標需求結合度 8.方案之系統設計 9.程序之規格化

    15%執行 (Do) 10.計畫/之落實度** 11.紀錄與資訊體制

    10%查核 (Review)12.評估與定期報告 13.監控與處理 R

    D

    D

    P

    O

  • 19

    肆、防衛措施

    「防衛措施(Safeguards)」係指進口國因重大經貿事故,若進口財仍持續異

    常增加,而造成其國內產業受到嚴重損害或有損害之虞時,所採取之緊急措施,

    包括進口數量限制或提高進口關稅至此已承諾稅率更高之水準。其所以採取緊急

    措施在用以協助其國內產業從事結構調整,從而增進(國際)市場之競爭力,而非

    限制競爭,因此防衛措施之設計雖在保護國內產業,但只是為在調整結構前之短

    期與暫時性措施。進口國在此只是過渡地中止其在 WTO 之減讓義務承諾。此為

    WTO「防衛措施協定 (Agreement on Safeguards, 簡稱 SG)」。

    一、防衛措施理論模型

    (一)防衛措施理論基礎

    當一國面臨進口的快速增加對國內產業造成嚴重實質損害時,可以採取抵銷

    性的防衛保護措施,本節擬嚐試利用 Mundell-Fleming 模型,建構理論基礎並據

    以解析一國受到戰爭、天災或進口異常增加等外在衝擊,導致內部、外部經濟失

    衡,政府如何利用防衛措施限制進口政策讓經濟體系回復均衡。

    假設一國採用浮動匯率制度,資本不完全自由流動且經濟體系達充份就業的

    先決條件之下,經濟體系存在一內部、外部均衡如《圖 4-1》之 E 點,亦即財貨

    市場(IS 線)、貨幣市場(LM 線)與對外經貿市場(BP 線),共同決定均衡所

    得(Yf)與利率(i0),當該國受到外在衝擊(如:戰爭、天災、進口大量增加或

    金融風暴等),經濟體系產生失衡至 A 點。

    在 A 點時財貨市場會產生超額需求,肇因於與 A 點相同利率水準下位於 IS

    線上的均衡點其所得水準大於 A 點,表示在相同的總需求量之下 A 點的財貨總

    供給卻較少,因此在 A 點時財貨市場發生失衡,國內經濟呈現所得下降而失業

    率上升之景氣衰退現象。

    而貨幣市場中與 A 點,相較於相同利率水準下位於 LM 線上的均衡點,兩

    者以投機為動機的貨幣需求相同,但 A 點所得水準卻較高,表示交易和預防動

    機的貨幣需求亦較強,因此產生貨幣市場的超額需求,而債券市場產生超額供

    給,債務價格呈現下降而不利於資金市場交易。

    在外匯市場,因點 A 落在 BP 線下方,表示在相同的所得水準下,利率低於

  • 20

    均衡利率,顯示外國利率高於本國利率,資金呈現淨流出,使得在國際收支上出

    現逆差之危機。

    為因應上述內外失衡局勢,在貿易市場上,政府當局可採用進口防衛措施,

    限制產品進口,使得 A 點往右上方移動回復至均衡點,顯示採用暫時性之進口

    防衛措施可以讓失衡之內、外部經濟體系回復至均衡狀態;然而這種進口國所片

    面採行之防衛措施,往往不利於出口國之經濟發展,故這種「以鄰為壑政策

    (beggar-the-neighbor policy)」往往需要在 WTO 架構下審慎採行,方能避免引

    發不必要之貿易爭端。

    《圖 4-1》防衛措施理論基礎

    (二)防禦措施評議

    在我國貿易法中,有關防衛措施與進口救濟之規範,包括第六條與第十八

    條。第六條,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得暫停特定國家或地區或特定貨

    品之輸出入或採取其他必要措施:

    1. 天災、事變或戰爭發生時。

    2. 危害國家安全或對公共安全之保障有妨害時。

    3. 國內或國際市場特定物資有嚴重匱乏或其價格有劇烈波動時。

    4. 國際收支發生嚴重失衡或有嚴重失衡之虞時。

    5. 國際條約、協定、聯合國決議或國際合作需要時。

  • 21

    6. 外國以違反國際協定或違反公平互惠原則之措施,妨礙我國輸出入時。

    第十八條,貨品因輸入增加,致國內生產相同或直接競爭產品之產業,遭受

    嚴重損害或有嚴重損害之虞者,有關主管機關、該產業或其所屬公會或相關團

    體,得向主管機關申請產業受害之調查及進口救濟。

    經濟部為受理受害產業之調查,應組織貿易調查委員會;其組織規程,由經

    濟部另定之。進口救濟案件之處理辦法,由經濟部會同有關機關擬訂,報請行政

    院核定後發布之。其屬主管機關依世界貿易組織紡織品及成衣協定公告指定之紡

    織品進口救濟案件處理辦法,由經濟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後發布之。主管機

    關對貨品進口救濟案件實施進口救濟措施者,期滿後二年內不得再實施進口救濟

    措施;其救濟措施期間超過二年者,從其期間。符合左列規定情形之一,主管機

    關於必要時,得對同一貨品再實施一百八十日以內之進口救濟措施,不受前項規

    定之限制:

    1. 原救濟措施在一百八十日以內者。

    2. 原救濟措施自實施之日起已逾一年者。

    3. 再實施進口救濟措施之日前五年內,未對同一貨品採行超過二次之進口

    救濟措施者。

    二、WTO 防衛措施協定之世界規範

    (一)WTO 防衛措施協定

    1. 防衛措施的起源

    西元 1920 至 1930 年之間,全球經濟恐慌,各國紛紛提高關稅以保護本國產

    業,導致全球貿易量銳減三分之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國內產業面臨由

    戰時工業轉至和平經濟生產體系,為解決失業或其他社會問題,並儘速恢復順暢

    的國際貿易,美國主張自由貿易以爭取國際市場;另外,美國亦基於政治及思想

    之考慮,認為數量限制為各別國家用以支解國際貿易的工具,因數量限制採行之

    方式與調整關稅須以複雜且漫長之修法途徑不同,即各國政府在貿易政策上得用

    簡易之行政命令方式即可施行,故嚴重侵蝕最惠國待遇原則,因之,美國主張排

    除數量上貿易障礙1。

    1 黃立、李貴英、林彩瑜,WTO 國際貿易法論,2002.3,頁 98-99。

  • 22

    美國是進口防衛制度之發源地,早在 1934 年之互惠貿易協定法(The

    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s Act of 1934),即明文規定政府依照此協定所承諾之

    關稅減讓,不應造成對國內產業之嚴重損害,並授權政府就造成超過預期損害部

    分重新談判。美國於 1942 年與墨西哥簽訂互惠貿易行政協定(The 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exico)時,即設立此一般性條

    款,而於前揭協定第 11 條中規定:「因無法預見之發展以及因對本協定附表所列

    舉之項目減讓致進口增加,而導致國內同類或類似產品之生產者嚴重損害或有嚴

    重損害之虞,雙方政府得在防止損害必要的期間及範圍內撤回全部或部分之減讓

    或修正減讓。」;此一規定即為往後美國進口防衛條款之起源,也就是後來 GATT

    防衛條款之前身。1947 年之 GATT 協定第 19 條「防衛條款」,基本上即是採用

    美國進口防衛條款之精神。

    2. WTO 防衛措施協定

    所謂「防衛措施(Safeguards)」係指進口國因某項產品進口增加,而造成其

    國內產業受到嚴重損害或有損害之虞時,所採取之緊急措施,包括進口數量限制

    或提高進口關稅至此已承諾稅率更高之水準。其所以採取緊急措施在用以協助其

    國內產業從事結構調整,從而增進(國際)市場之競爭力,而非限制競爭,因此防

    衛措施之設計雖在保護國內產業,但只是為在調整結構前之短期與暫時性措施。

    進口國在此只是過渡地中止其在 WTO 之減讓義務承諾。此為 WTO「防衛措施

    協定 (Agreement on Safeguards, 簡稱 SG)」前言所明指。

    防衛措施協定在此地的主要指導原則是防衛措施為暫時性的,除其本身要件

    外,採取此等措施應非選擇性地以不歧視原則對待出口國及其產品。採行措施

    後,應予漸進地自由化。採取防衛措施之會員應對貿易受到影響的國家提供適當

    的補償。

    有關防衛措施協定(SG)的由來,主要原因是在 GATT 時代有越來越多國家採

    取各種所謂「灰色地帶」措施,如雙邊自我出口限制(self-quota restraint)、有秩

    序的行銷協議(orderly marketing agreement)等,作為限制某些產品之進口。至到

    烏拉圭回合談判才受到嚴重質疑。新的 SG 協定明白地禁止此等措施,同時規定

    該等措施應於 WTO 設立協定生效後一定期間內逐步廢除。

    SG 應平等適用於所有的會員,其主要目的,除顧及開發中國家之發展外,

    在重建防衛措施之多邊控制,並消除逃避該等控制之各項措施。此外,鼓勵受進

  • 23

    口激增不利影響之產業進行結構調整,以促進其國際市場競爭力。2

    大陸加入 WTO 議定書第 16 條「特定產品防衛( Product-specific safeguard)」

    條款:根據該條款,WTO 會員在公平貿易競爭下受到損害,可單獨對大陸產品

    限制進口,而不須採取適用於全體會員之緊急防衛措施。但此措施在 2013 年 12

    月 10 日以前有效。WTO 會員可對大陸的各種出口產品採行配額、提高關稅或採

    用關稅配額,然都要以彌補市場擾亂的損害為限。實施期限可為兩年或三年,亦

    可予以延長,但延長期間大陸有權採取相對的貿易報復。3

    3. 紡織品與成衣協定之規定

    除 SG 規定外,「紡織品與成衣協定(Agreement on Textiles and Clothing,

    ATC)」亦允進口國對出口國之貿易設限。此一烏拉圭回合下之 ATC 不同於「多

    种纖維協定(Multi-Fiber Arrangement, MFA)」之只允一套在限制措施完全取消前

    的過渡期間限制措施。ATC 設立之最主要目的,乃在於各會員必須將其原來在

    MFA 下所實施之限制指施,逐步「回歸」至 GATT 貿易自由化原則之規範。受

    雙邊配額約束之紡織品及成衣則分十年四階段逐步回歸 GATT 規範,所有紡織品

    及成衣應於 2005 年 1 月 1 日全部回歸 GATT 自由化規範,不再設限。另方面,

    為減輕回歸至 GATT 規範之壓力,ATC 設有「過渡性防衛措施 (Transitional

    Safeguard)」,規定進口國得在較寬鬆之條件下,採取進口防衛措施,以對國內產

    業實施暫時性之保護措施。依 ATC 之規定,在過渡期間內針對「回歸清單」內

    之紡織品進口量激增,而對國內同類或直接競爭產品之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有致

    嚴重損害之實際危險時,可實施過渡性之防衛大措施。

    詳言之,紡織品貿易在過去的「短期棉紡織品協定(Short-Term Arrangement

    regarding Cotton Textiles, STA)」、「長期棉紡織品協定(Long-Term Arrangement

    regarding Cotton Textiles, LTA)」與「多種纖維協定(Multi-Fiber Arrangement,

    MFA)」架構下,皆以配額限制措施作為 GATT 禁止歧規性數量限制之特殊例外。

    迄至 1986 年 9 月烏拉圭東岬舉行之 GATT 部長會議,首將此種不符合 GATT 規

    範之歧視性貿易障礙列入議題,以回歸 GATT 貿易自由化之規範。

    2 參見 http://www.moeaboft.gov.tw/global_org/wto/wto_1/1-1.htm 第 20 頁。 3 海基會出刊「兩岸經貿」四月號(95 年 4 月 10 日第 172 期 頁 11。

  • 24

    ATC 協定(共 9 條及一附錄)重點規定如下:

    (1) 在 1995 年 1 月 1 日至 2004 年 12 月 31 日的十年過渡期間內,紡織品貿

    易仍允採 MFA 配額設限措施,但十年內分四階段以漸進方式回歸自由化規範,

    解除配額限制(ATC協定第 2.6及 2.8條)。進口國在 1995年 1月 1日應將佔其 1990

    年總進口量至少 16%之產生品回歸自由貿易規範。其未回歸部分之產品於 1998

    年 1 月 1 日至少回歸 1990 年總進口量之 17%; 2002 年 1 月 1 日至少 18%; 2005

    年 1 月 1 日全部回歸。

    (2) 已回歸產品之進口,如對進口國產業造成損害時,進口國得依 GATT 第

    19 條規定採取防衛措施(ATC 第 2.19 及 2.20 條)。但防衛措施須不歧視地適用於

    各會員,不得僅針對特定出口國採行單獨設限之管制措施。至於防衛措施包括

    a.全球配額; b.關稅配額; c.提高關稅,措施可施行 4 年,並得延長 4 年。防衛措

    施若係採非關稅措施(如全球配額)者,被設限之出口國於採行措施前一年內得要

    求進口國將配額分配各出口國,並由出口國執行管制措施。

    對大陸紡織品與成衣進口之「特別防衛措施」:為因應紡織品與成衣協定,

    全球於 2005 年 1 月 1 日進入無配額競爭時代。但歐美考量大陸紡織品會大量出

    口,而引發貿易衝突與爭端,所以在「中國加入 WTO 工作報告書」第 242 段(條)

    埋下伏筆,要求大陸做出「紡織品-特別防衛措施」的承諾,亦即第 242 條款:

    大陸承諾在 2008 年 12 日 31 日以前,如果 WTO 成員認為大陸紡織品出口成長

    過快,以致於對進口國國內市場造成干擾或威脅時,該進口國可對相關產品進口

    成長速度控制在 7.5%(羊毛類產品 6%)幅度內。由於「特別防衛措施」門檻較低,

    程序簡單,成為 WTO 會員暫時阻擋大陸紡織品大量快速進入其國內市場造成損

    害的利器。4

    4. 農業協定之規定

    為改革農業貿易活動,使農業貿易政策「回歸」公平與市場導向的自由貿易,

    以及使出進口國對於農業貿易活動之進行更具有可預測性與安定性,在烏拉圭回

    合談判訂立了農業協定(Agreement on Agriculture, AG),會員國在市場進入(或稱

    市場開放)、出口補貼與境內支持方面作了逐年削減的承諾。不過該協定亦建構

    了一種「特別的防衛措施(Special Safeguards, SSG)」機制,即當進口量超過基準

    數量或進口價格低於基準價格時,進口國得課徵額外的關稅。該基準數量或基準

    4 參見海基會出刊之「兩岸經貿」四月號(第 172 期)95 年 4 月 10 日,頁 11。

  • 25

    價格之計算在農業協定中都有明確之規定。SSG 措施不是自動適用,只有在關稅

    化之產品才可引用,並且必須納入減讓表加以註明。

    (二)WTO 防衛措施基本法律要件之分析

    WTO 防衛措施係指一國政府依據 GATT 第 19 條及 WTO「防衛協定」

    (Agreement on Safeguards)之規定,在某一輸入貨品數量增加到使國內生產相

    同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產業遭受到嚴重損害或有嚴重損害的威脅時,所採取的救

    濟措施,此種救濟措施除傳統的限制進口手段(提高關稅、數量限制)外,在某

    些國家已逐漸擴及採行對國內產業的調整協助。

    WTO 各與會國在歷經多年的的關稅減讓談判後,在自由貿易前提下,確認

    了追求無障礙、跨國界,共同提昇人類全體經濟利益及福祉的目標,然在談判貿

    易自由化的同時,實際的國際經濟社會的運作仍需納入政治特有的現實利益層面

    的考量,因此任何實質利益的給予必須伴隨一定程度的彈性迴旋空間,亦即,任

    何關稅減讓義務的承諾必定保留有相當程度的例外,以使談判者在談判過程中可

    有一對內紓緩國內受到影響的產業及利益團體壓力,對外爭取最大貿易自由化利

    益之最佳利器,進口救濟制度即為此彈性例外的一種設計。如由廣義的角度而

    言,WTO 下之進口救濟制度可分為一般性的例外 (general exceptions)與暫時

    性的例外(temporary exceptions)兩類,前著是允許會員在特殊情況下,原則上

    可長期脫離 WTO 下所規定的義務;後者則是會員僅能以提高貿易障礙的方式,

    暫時不履行 WTO 的義務。GATT 第 20 條規定為維持公共道德,人類或動植物健

    康及天然資源所採取之必要措施;第 21 條關於國防安全之規定,以及第 28 條在

    提供補償下關稅減讓表之修正,為一般性例外條款,如有符合上述 3 條所規定之

    條件,則可不受 GATT 義務之拘束。暫時性例外,則又分為針對公平貿易措施(fair

    trade practices)與不公平貿易措施(unfair trade practices)兩種情形。針對不公

    平貿易措施,為有關反傾銷與平衡稅之規定,見諸 GATT 第 6 條規定,主要是對

    國外傾銷(dumping)或補貼(subsidy)的不公平措施所採取之反制行動,至於

    針對公平貿易措施,係指外國之貿易行為仍符合公平的基礎,未違反 WTO 規定,

    但卻對國內產業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必須暫時減輕或免除 WTO 之義務(例如

    提高關稅或設立數量限制等措施),但此減輕或免除 WTO 義務之措施並非永久

    性,於規定時限內,仍須恢復原先的履行狀態。GATT 中具有暫時性例外性質之

  • 26

    規定有 1.第 12 條與第 18 條(b)對於開發中國家因維持收支平衡(balance of

    patments)所採取之必要措施;2.第 18 條(a)與(c)對開發中國家支持幼稚工

    業(infant industries)發展所採取措施;3.第 25 條經大會同意可免除 GATT 義務

    之規定;4.第 19 條對國外輸入產品所採取之緊急行動,即所謂防衛條款(safeguard

    provisions)。一般所稱之進口救濟制度係指 GATT 第 6 條有關反傾銷稅及平衡稅

    及第 19 條之進口防衛條款之規定。

    GATT 第 19 條防衛制度多年來廣為各國援引運用,惟因該條文規定過簡,

    致有各國假防衛之名,行保護之實之現象,烏拉圭回合談判有鑑於此,乃訂定防

    衛協定(Agreement on Safeguards),除就 GATT 第 19 條不明確之處加以釐清外,

    亦對各國採行防衛措施應遵行的調查認定程序及多邊監督體制詳予規範5,此

    外,WTO 成立以來,某些國家採取的防衛措施被訴諸 WTO 爭端解決機制,因

    而形成一些案例,此等案例對防衛協定規範內容提出更具操作性的解釋,可做為

    防衛措施實務運用之參考。GATT 第 19 條第 1 項第 1 款謂:「如因無法預測之發

    展,及因締約國履行包括關稅減讓在內之協定義務之結果,使某種產品大量輸入

    該締約國,以致該國類似或直接競爭產品之生產者遭受嚴重損害或有嚴重損害之

    虞時,該締約國於防止或彌補該種損害之必要期間及程度內,得暫停履行本協定

    全部或一部之義務,或撤回或修正對該產品之關稅減讓」(If, as a result of

    unforeseen development and of the effect of the obligation incurred by a contracting

    party under this Agreement, including tariff concessions, any product is being

    imported into the territory of that contracting party in such increased quantites and

    under such conditions as to cause or threaten serious injury to domestic producers in

    that territory of the like or directly competitive products, the contracting party shall be

    free, in respect of such product and to the extent and for such time as necessary to

    prevent or remedy such injury, to suspend the obliga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or

    withdraw or modify the concession. )可知引用防衛措施之成立要件應包括:1.進

    口量增加,2.進口增加係因無法預見之發展及承擔 GATT 義務之結果,3.引起嚴

    重損害或有嚴重損害之威脅,4.國內相關產業之存在。採取防衛措施的國家,一

    般乃先進行調查程序,以確定進口增加是否對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然後確定

    採取的措施及其實施的方式,此外,WTO 成員尚有通報、磋商等程序性義務。

    以下即依 GATT 第 19 條防衛協定及 WTO 爭端解決機構(DSB)於防衛措施爭

    5 參劉大年、曾蕙逸,WTO 進口防衛制度之分析,WTO 電子報第七期。

  • 27

    端裁決案例中所表示之見解,就引用防衛措施須遵守的基本法律要件,從調查、

    措施實施及程序性義務三方面分述之。

    1. 實施防衛措施調查階段之基本法律要件

    (1)進口增加

    防衛措施協定第 2 條第 1 項規定,惟有在一產品進口正絕對增加,或相對

    於國內生產相對增加,且對國內生產相似或直接競爭產品造成嚴重損害或有造成

    嚴重損害之虞的情況下,始可對該產品採取防衛措施。進口必須正在增加,為採

    取防衛措施須具備的主要條件。在阿根廷鞋類防衛措施案中(註:

    WT/DS121/AB/R,第 130、131 段),WTO 上訴機構指出,進口增加在數量上和

    性質上必需是近期的(recent)、突發的(sudden)、劇烈的(sharp)與重大的

    (significant)。調查機關應審查近期的進口,而非僅是過去幾年的進口趨勢,關

    於調查期間應選擇多長,以及如何將該期間進行分割比較,依美國鋼管保障措施

    案專家小組意見,認為應由調查機關決定,只要其方式係客觀、無偏見的。如該

    案調查機關選擇過去五年零六個月時間進行調查,並未違反義務,因調查機關一

    直使用此種方法,且該段時間包括近期的進口情形,期間長度亦足以證明進口增

    加6。而要滿足「劇烈」、「重大」的條件,僅證明今年的進口比去年多或進口數

    量有一些增加,並不符合條件,進口增加的數量必須足以對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

    害或有造成嚴重損害之虞7。在調查結束的最後階段,進口絕對數量出現輕微、

    短暫的下降,但仍居於很高的水準,且相對於國內生產仍有增加,則不一定即排

    除了對進口增加的認定8,但如果進口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内“持續、大量地"下

    降,则不符合進口“正在增加"的要求9。在美國羊肉保障措施案中,上訴機構

    指出,專家小組應確定調查機關是否依據防衛措施協定第 2 條第 1 款的要求審查

    了進口增加的比率和数量,以及調查機關是否就有關事實如何支持其裁定提供了

    合理及充分的解釋(reasoned and adequate explanation),而專家小組只有在認真

    深入地依據有關事實進行審查後,才能確定調查機關的解釋是否為合理及充分

    10。

    6 WT/DS202/R,第 7.196、7.201 段 7 WT/DS121/AB/R,第 131 段 8 WT/DS202/R,第 7.210、7.213 段 9 WT/DS121/R,第 8.162 段 10 WT/DS178/AB/R,第 103、106 段

  • 28

    (2)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之虞

    依防衛措施協定第 2 條第 1 項規定文字,可得知國內產業有嚴重損害的情

    况,是採取防衛措施的必備條件。防衛措施協定第 4 條第 1 項(a)款謂“嚴重

    損害"係指一國內產業所受之“重大全面性傷害"( significant overall

    impairment)。第 4 條第 2 項(a)款強調,調查機關在確定是否存在嚴重損害時,

    應當考慮對該產業狀況有影響的所有客觀和可量化的相關因素,並特別列舉了下

    列因素︰涉案產品進口在絕對和相對兩方面增加的比率和數量;增加的進口所占

    國內市場的佔有率;銷售、生產量、生產能力、設備利用率、盈虧之改變情況和

    就業情形等水準的變化。因此,要確定是否存在嚴重損害,必須審查這些因素。

    由於以上因素僅是列舉性質,故並不排除調查機關審查其他因素。在阿根廷鞋類

    防衛措施案中,上訴機構強調“全面"一詞,認為一個或幾個因素的狀況並不足

    夠,而是應當全面審查這些因素,惟確定全面的傷害,並不要求這些因素中的每

    一個都是下降的11。在美國羊肉防衛措施案中上訴機構表示,調查機關應就相關

    因素對國內產業狀況的影響和後果(bearing, or influence, or effect,or impact)

    進行實質性評估;如此才能對國內產業是否受到嚴重損害作出全面的適當裁定

    12。上訴機構亦曾指出,嚴重損害必須是很高的(very high)13、嚴厲的(exacting),

    嚴重損害的標準高於反傾銷和反補貼所要求的“實質性損害"(material injury)

    的標準14。至於確定嚴重損害的程序,防衛措施協定第 4 條第 2 項(c)款提示

    調查機關應根據第 3 條的規定,迅速公布對受調查案件的詳細分析,並且說明所

    審查因素的相關性。防衛措施協定第 3 條要求 WTO 成員只有在依據先前制定的

    程序進行調查後,方可採取防衛措施。具體而言,調查應當包括對所有利害關係

    人進行合理通知,並且舉行公聽會或採取其他適當方式,使進口商、出口商或其

    他利害關係人得提出證據或意見,包括對於其他當事人之意見予以答辯,尤其是

    對採取防衛措施是否符合公共利益表達意見。調查機關應公布書面報告,詳載其

    所發現的事實以及所有關於事實與法律爭點所推理的結論( reasoned

    conclusions)。可知,從形式上看,確定嚴重損害應進行公開的調查,使得所有

    當事人都可以參與並發表意見。調查結束后,調查機關應公布其調查結果,並且

    11 WT/DS121/AB/R,第 139 段。 12 WT/DS178/AB/R,美國羊肉防衛措施案上訴機構報告,第 104 段。 13 WT/DS178/AB/R,第 124 段 14 WT/DS166/AB/R,美國羊肉防衛措施案,上訴機構報告第 124 段,上訴機構解釋,防衛措施採較高標準的嚴重損害,係因為防衛措施可以針對公平貿易作法實施,而反傾銷與反補貼只能

    對不公平貿易作法實施。

  • 29

    要說明為什麼得出這樣或那樣的結論。上訴機構曾表示,在審查嚴重損害的裁定

    是否為適當與合理時,專家組應審查調查機關的解釋是否充分涉及了有關數據的

    性質,特別是其複雜性,並且涉及了該數據其他可能性的理解;如果對某些事實

    的其他解釋有一定的道理,並且調查機關對這種其他解釋的說明不夠充分,則專

    家組就可以判定調查機關的解釋為不合理或不充分15。綜上所述,要滿足「嚴重

    損害」的條件,調查機關必須審查有關因素,證明損害的嚴重性,調查機關應進

    行公開調查。不僅如此,調查機關應對其調查結論進行充分、合理解釋,說明其

    得出某種結論的理由。

    至於「嚴重損害之虞」如何確定,依防衛協定第 4 條第 1 項(b)款規定,

    有嚴重損害之虞係指依據本條第 2 項規定有明顯立即之嚴重損害,其認定應基於

    事實,而非僅依據當事人之主張、臆測或輕微的可能性為之。

    確定進口增加與嚴重損害的基本前提為對進口產品進行分類及準確界定國

    內產業,GATT 第 19 條條文對於國內受害產業之定義為與進口產品同類或直接

    競爭之產品的國內製造商,惟對何謂同類及直接競爭,條文並未說明,國內產業

    定義之寬嚴,直接影響到嚴重損害之存否,在通常情形下,主張受害之產業會傾

    向將產業定義之範圍縮小,以增加救濟成立的可能性,因產業之定義愈狹,嚴重

    損害之證明較易成立。同類產品在 GATT 反傾銷與補貼暨平衡稅規範中被定義為

    與進口產品在所有方面都相仿的貨物,如無該貨物之存在時,則指與進口產品有

    相近特徵之貨物,惟此種定義能否於逃避條款引用,可能有不同意見,於實際案

    例中,有以關稅之歸類作為判定是否係直接競爭之產品之標準,亦有以國家在關

    稅談判時對於產品之主觀認定為準,即如果其等明示或默示同意該兩種貨物相

    似,則認為滿足法律要件,另有以貨品之包裝、含量及來源作為認定之標準。故

    或可言實際案例上 GATT 似傾向於依個案處理,關稅通例、雙方主觀認知以及貨

    品之內容等均可作為認定同類貨物的指標16。

    (3)進口增加與嚴重損害間具有因果關係

    依防衛措施協定第 2 條第 1 項規定,可知,國內產業所受的嚴重損害必須

    是由於進口增加所引起,即進口增加與嚴重損害間具有因果關係。防衛協定第 4

    條第 2 項(b)款明確規定,調查機關應根據客觀證據,確定進口增加與嚴重損

    15 WT/DS178/AB/R,第 106 段。 16 參蕭斌志,GATT 第十九條特定產品輸入之緊急措施—防衛條款,

    www.ntpu.edu.tw/law/paper/06/2001a/9071602a.PDF

  • 30

    害或損害之虞間存在因果關係(causal link)。 對於如何確定這種因果關係,第 4

    條第 2 項(b)款亦提供了一項重要的標準︰如果進口增加之外的因素同時對國

    內產業造成損害,則這些因素造成的損害不得歸咎於進口增加(such injury shall

    not be attributed to increased imports),即所謂“不得歸咎要件”(non-attribution)17。

    如何將 “不得歸咎要件”造成的損害區隔,在美國羊肉防衛措施案中,上訴機構

    表示,調查機關審查因果關係的第一步,應該將進口增加對國內產業造成的損害

    性後果與其他因素造成的損害性後果加以區別(distinguished and separated);第

    二步是將包括進口增加在内的所有不同因素造成的損害分别分配給進口增加和

    其他有關因素。經過此二步驟,調查機關才能夠確保實際上由其他因素造成的損

    害沒有被歸為進口增加,進而確保這些損害不被作為進口增加所造成的損害對

    待。如此,調查機關才能最後確定進口增加與嚴重損害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並且這種因果關係是否為兩者之間真實和實質性的(genuine and substantial)原

    因和結果的關係18,若非如此,將不可能對進口增加所造成的損害進行適當的評

    價19。調查機關應當確定進口增加之外已知因素的損害性後果的性質和範圍,並

    且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調查機關必須在合理、充分解釋的基礎上,明確證明其

    他因素造成的損害没有歸為進口增加;解釋應使用明確的詞句(express terms)

    表示,清晰(clear)、不含糊(unambiguous)、直截了當的(straightforward),而

    不只是暗含或表示了某種解釋20。在阿根廷鞋類防衛措施案中,上訴機構從正面

    確定了一項標準,上訴機構表示,第 4 條第 2 項(a)款中的“比率和數量”、“變

    化”等詞句表明,損害指標和進口所表現的趨勢及其絕對水準是同樣重要的,並

    且,在分析因果關係時,進口動向(數量和市場佔有率)與損害指標動向之間的

    關係是一個核心因素,即進口增加與相關損害指標的下降之間一般應當具有一致

    性(coincidence);雖然這種一致性本身非即能證明因果關係存在,因為第 3 條

    尚要求作出合理的解釋,然如果不存在這種一致性,則是否存在因果關係將有很

    大的疑問,致顯然需要強有力的分析才能證明因果關係的存在21。由上述,可知

    上訴機構將“不得歸咎要件”和“一致性”作為確定進口增加與嚴重損害之間是否

    有因果關係的具體方法,惟吾人應了解此二種方法只是“技術性手段”,最後的目

    17 惟採取防衛措施的成員沒有義務證明進口增加是造成國內產業整體嚴重損害的唯一原因,參美國小麥麵筋防衛措施案上訴機構報告,WT/DS166/AB/R,第 70 段。 18 WT/DS178/AB/R,美國羊肉防衛措施案上訴機構報告,第 177、178 段)。 19 WT/DS202/AB/R,第 180 段。 20 WT/DS202/AB/R,第 215、217 段。 21 WT/DS121/AB/R,第 144、145 段。

  • 31

    的仍應將進口增加與嚴重損害突顯出來,以確定真實和實質性因果關係22。而如

    果有其他的方法得以證明因果關係,亦未嘗不可,正如上訴機構於美國羊肉防衛

    措施案中所指出的,該二標準並非防衛措施協定所強制要求的必須滿足的單獨條

    件,而僅是確定因果關係的邏輯推理的過程23。

    (4)未預見的發展

    依據 GATT 第 19 條第 1 項規定,採取防衛措施的另一要件為未預見的發展

    (unforeseen development)。至於另一要件一在本協定下承擔義務的結果,由於

    在 WTO 案件中,並無要求證明進口增加係由於在 WTO 中承擔了義務(如降低

    關稅)的結果,且從上開規定的下文可以得知,防衛措施即是「全部或部分中止

    義務,或撤回或修改減讓」,故進口增加係因承擔義務的結果,不證自明24,爰

    不予論述。防衛措施必須是出現了未預見的情况時才能使用。在韓國奶製品防衛

    措施案中,上訴機構確認:雖然防衛措施協定對此未作規定,但採取防衛措施必

    須遵守此一要件,未預見的發展的含義是,導致進口增加造成對國內產業嚴重損

    害的情況,應當是未曾預料的(unexpected)25。在該案中,上訴機構並援引了

    GATT 時期的捷克斯洛伐克控訴美國製帽用皮毛案(Hatters’Fur)進一步解釋,

    未預見的發展是有關關稅減讓談判結束後出現的情况,因此無法合理地期待談判

    者在進行關稅減讓談判時時就遇見到26。在美國鋼管防衛措施案,採取防衛措施

    的成員曾把發生於 1997 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作為未預見的發展,因為其係在 1994

    年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結束之後發生的27。上訴機構在美國羊肉防衛措施案

    中進一步指出,採取防衛措施的成員必須在其調查報告中說明進口增加係因未預

    見的發展,因為未預見的發展是適用防衛措施的一個前提;而且,必須在措施實

    施前就予以說明,否則採取防衛措施的法律基礎即有欠缺28。

    2. 措施實施的基本法律要件

    (1)防衛措施的限度

    防衛協定第 5 條第 1 項規定,防衛措施應僅在防止或補救嚴重損害和促進產

    22 參楊國華,WTO 保障措施基本法律問題研究,北大法律訊息網。 23 WT/DS178/AB/R,第 177、178 段。 24 參楊國華,WTO 保障措施基本法律問題研究,註釋 22,北大法律訊息網。 25 WT/DS98/AB/R,第 84、85 段。 26 WT/DS98/AB/R,第 89 段。 27 WT/DS202/AB/R,第 7.293-7.298 段。 28 WT/DS178/AB/R,第 72 段。

  • 32

    業調整的限度內實施。故當進口國確定進口增加對國内產業造成了嚴重損害,雖

    可以採取保障措施,但提升關稅或實施數量限制,應當有一定的限度,不得任意

    實施。在韓國奶製品防衛措施案中上訴機構指出,防衛協定第 5 條第 1 項無疑地

    為實施防衛措施的成員設定了一項義務,即確保該措施符合防止或補救嚴重損

    害,以及促進產業調整的目標;不管防衛施採取什麼形式,都必須在這個限度內

    實施29。在美國鋼管防衛措施案中,上訴機構指出,WTO 成員實施防衛措施必

    須遵守一定的義務,而遵守此等義務的效果之一,便是明確解釋及證明措施的範

    圍,例如,調查機關將其他因素造成的損害性後果與進口增加造成的損害性後果

    加以區別,並且在裁決中予以詳細、合理的說明,也就是充分說明採取該措施的

    動機,因此可以說,遵守了此等義務,也就附帶對該措施提供了充分的證明30。

    由上訴機構意見,可知,確定了進口增加所導致的嚴重損害的範圍,即為所採取

    措施的範圍提供了参考的標準,故第 5 條第 1 項所設定的義務,即是防衛措施應

    僅針對進口的後果實施,使之僅防止或者補救進口增加所造成的嚴重損害。另,

    該項對於使用數量限制的保障措施規定了一個量化的指標,即該措施不得使進口

    數量低於最近三個代表年份的平均進口水準31。

    防衛措施的初始實施期間原則上不得超過四年,例外情況為進口國為防止或

    彌補相關產業嚴重受損及促進產業調整有繼續實施防衛措施的必要者,得延長防

    衛措施的實施期間,並通知 WTO 防衛委員會;惟包括暫時性防衛措施期間、初

    始防衛措施期間及任何延長期間在內,總計不得超過八年。而為促進產業之調

    整,如果 WTO會員依據防衛協定第 12 條第 1 項通知之防衛措施預定實施期間

    超過一年,採行該措施之會員應在實施期間內定期性地逐步予以自由化,如措施

    之實施期間超過三年,採行該項措施之會員應在實施期間的中期以前進行檢討,

    適當時則撤銷該措施或加速自由化,且延長實施期間的防衛措施,不得較初始期

    間終了時更具有限制性,並應繼續予以自由化。此外,進口國在 WTO 生效後對

    外國同一出口產品實施防衛措施者,實施完畢後,必須相隔一段與前防衛措施期

    間相等的期間後,始能再度對該外國產品實施防衛措施,惟該相隔期間至少為二

    29 WT/DS98/AB/R,第 96 段。 30 WT/DS202/AB/R,第 236 段。 31 防衛措施有時也使用關稅配額形式,在一定數量內的進口適用正常關稅,超出該數量的部分徵收高關稅,在美國鋼管防衛措施案中,專家小組認為關稅配額不屬於數量限制措施,因此不適

    用防衛措施協定第 5 條第一項所規定三個代表年份的平均進口水準的標準,WT/DS202/R,第 7.69段。

  • 33

    年32。至於開發中國家對其他出口國實施防衛措施時,包括暫時性防衛措施期間、

    初始防衛措施期間及任何延長期間在內,總計不得超過十年,開發中國家對外國

    同一出口產品再度實施防衛措施時,必須在相等於前所實施期間之ㄧ半期間後,

    始能再度對該外國產品實施防衛措施,惟該相隔的期間至少為二年33。

    (2)調查與防衛措施所針對進口產品之間的對等性

    從防衛協定第 2 條第 1 項、第 4 條第 2 項與第 5 條第 1 項規定文字,可以推

    斷調查與所採取防衛措施之間應符合對等性要求(parallelism)。防衛措施應針對

    進口所造成的嚴重損害採取,此一義務隱含著兩種可能的要求︰一為進口所造成

    的嚴重損害達到什麼程度,措施最高只能達到這個程度,此即前述“措施的限度”

    一節所說明者;其次為調查中所確定的造成嚴重損害的產品範圍,應當與防衛措

    施實施所針對的產品範圍一致。蓋如果進口國確定了一系列進口產品對國內產業

    造成嚴重損害,但在採取措施時,不管因何種原因,又將其中一些產品,或者來

    自某些國家的產品排除在外,宣布防衛措施不適用於這些產品,則對剩餘產品的

    防衛措施是否仍然應予實施,便有疑問,因如果沒有那些被排除的產品的進口,

    剩餘產品是否仍能對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將是一個需要說明的問題。在美國

    鋼管保障措施案中上訴機構指出,韓國證明美國在調查中考慮了所有來源的進

    口,也證明了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被排除在防衛措施之外,因此韓國初步

    證明了鋼管保障措施缺乏對等性;因此美國必須提供充分、合理的解釋,證明來

    自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外的進口能夠滿足第 2 條第 1 項和第 4 條第 2 項所規定的適

    用防衛措施的條件34。可知,對等性要求非在禁止進口國决定防衛措施不適用於

    某些產品,乃在於要求進口國在作出此種决定時,充分、合理地說明,没有這些

    被排除的產品,進口產品造成的嚴重損害依然存在,亦即確保調查產品的範圍與

    措施所針對的產品是一致的。

    (3)開發中國家豁免

    WTO 眾多協定中,很多均對開發中國家另為特殊優惠規定。防衛措施協定

    第9條第 1項規定︰若個別開發中國家會員涉案產品在進口會員之進口占有率未

    超過百分之三,則防衛措施不得對產自該開發中國家會員之產品實施,惟以進口

    占有率低於百分之三的數個開發中國家會員,合計占涉案產品總進口量不超過百

    32 防衛協定第 7 條第 1 項至第 5 項。 33 防衛協定第 9 條第 2 項。 34 WT/DS202/AB/R,第 187、188 段。

  • 34

    分之九時為限。 美國鋼管保障措施案,涉及此問題。在該案中,上訴機構認為,

    第 9 條第 1 項並未說明應如何遵守這一義務,例如該項就沒有要求明確說明措施

    不適用於哪些國家;亦未要求提供措施適用於或不適用於哪些國家的具體名單

    35。該案中,美國稱其保障措施的設計為每個國家都可以以正常關稅向美國輸出

    9000 公頓鋼管,實際上係使開發中國家的進口得以豁免于防衛措施,但上訴機

    構發現,9000 公頓只占美國總進口的 2.7%,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