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Chapter 01 呱呱落地

Chapter 01 呱呱落地 - newtalents.vtc.edu.hknewtalents.vtc.edu.hk/newtalents/uploads/4c7471e9297b8cf788dc87d4a956... · 014 015 嬰兒發熱時的體溫往往高達38°c,所以在染病初期,應注

  • Upload
    others

  • View
    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Chapter 01 呱呱落地

012 013

初生嬰兒的肝臟仍未發展完善,因此未能迅速處理身體產生的膽紅素,以致積存在體內。這情況實屬正常,因此被稱為生理性黃疸,並會自然消退。

1.1

經歷十月懷胎,從產前的噁心不適、胃口轉變到腹大便便、腰痠背痛,

再經歷陣痛數小時後,終於聽到期待已久的「哇哇」哭聲。這一聲的

哭喊,意味着一個小生命的降臨。

從嬰兒誕生的一刻開始,身體會發生很多微妙的變化。嬰兒在出生前

透過臍帶獲得氧氣和養分,但從出生後第一聲哭喊起,嬰兒便吸進人生第

一口氣,肺部頓時變得充盈,並達至膨滿狀態。其後,氧氣便會透過肺部

和心臟,運送到身體其他器官。由這一口氣開始,嬰兒正式成為一個獨立

的個體,開展一個充滿挑戰的人生旅程。

大部分新生兒將面對的第一個挑戰,那就是在出生後2-3天出現的黃

疸,一般來說會在4-6天達到高峰,然後在兩周後消退。所謂的黃疸,即是

在皮膚、眼白等位置出現色素偏黃的現象。由於紅血球在分解時會產生膽

紅素,並經肝臟處理,最後經小便和大便排出體外;只是初生嬰兒因肝臟

仍未發展完善,未能迅速處理身體產生的膽紅素,以致積存在體內。這情

況實屬正常,因此被稱為生理性黃疸,並會自然消退;部分嬰兒的膽紅素

升勢較急,醫生會安排嬰兒進行膽紅素還原光療法,即俗稱「照燈」,以

分解嬰兒身上的膽紅素。

不過,如果嬰兒於出生後24小時內已出現黃疸,並在出生後3周仍未

消退,即考慮為病理性黃疸,應立即求診。如膽紅素急劇上升,會進入腦

細胞,有機會影響聽力和智力,甚至死亡。不過,家長無須過分擔心,因

大部分的黃疸都是生理性黃疸,但如發現嬰兒的情況急劇惡化,伴隨胃口

不佳、小便量少、大便呈灰白色、活動減少等,則必須到醫院檢查並接受

治療。

有古法稱以冷水浸泡少量黃連,待冷水有淡黃色色素出現後,取數滴

滴於患兒口中,便可醫治黃疸。不過黃連為苦寒藥物,並且會對蠶豆症患

兒造成急性溶血反應,故現今社會已不建議使用。

生理性黃疸

成 長 參 考 指 標

嬰兒度過了出生第30天後,便慶祝滿月了。隨着一天一天的長大,嬰

兒會有更多不同的生理變化,例如滿月後已懂得「伸懶腰」。其餘成

長期的參考指標可參考下表:

年齡 相關反應

第1個月 懂得伸腰動作

第2個月 可作簡單抬頭活動;偶爾懂得笑

第3個月 開始尋找聲音來源

第4個月 開始長牙;雙手力量開始可以撐起上半身

第6個月 懂得移動身體來配合視覺、聽覺;開始懂得坐

第7個月 會叫爸爸、媽媽

第8個月 開始分辨語言意義;懂得爬

第9個月 視覺變得敏銳;面部表情增加

1歲 前囟門*基本閉合(可於18月大時方閉合)

1.5 歲  懂紀律並有自我控制能力

2.5歲 乳齒基本長齊

4歲 聽覺發育基本完成

*囟門:在嬰兒的前額近頭頂部分的頭顱骨,因還未發育完全而未能閉合

,遇撞擊

時可傷及腦內血管。

014 015

嬰兒發熱時的體溫往往高達38°C,所以在染病初期,應注意體溫變化,以免因普通疾病而誘發其他併發症。

1.2

嬰兒自離開母體後,各臟腑處於人生中生長最快速的時期。在嬰

兒出生後首28天,為嬰兒適應胎外環境的關鍵時期,這時嬰

兒體內仍有母體賦予之免疫力,故此患病率相對較低;待嬰兒成長

至1歲時,體重應增加了約3倍,身高亦比出生時高了1.5倍,但母體

給予嬰兒的免疫力亦隨着時間逐漸下降。在臟腑機能未完全長成之

前,嬰兒很容易會受外界環境刺激而致病。

嬰兒發病,有着「發病急、轉變快、病情重」的特點。由於嬰

兒呼吸道及消化道的免疫能力相對薄弱,故患上「肺系統」及「脾

胃系統」疾病的機會率較高,並多伴隨發熱、咳嗽、嘔吐和哭鬧

等。當出現呼吸道的症狀時,咳聲可能帶有痰聲,而礙於嬰兒難於

咯痰,故此病勢往往比較纏綿,比成年人要用上多數倍的時間方可

清除痰涎,解決疾病。

嬰兒發熱時的體溫往往高達38°C,所以在染病初期,應注意體溫變化,以免因普通疾病而誘發其他併發症。一般嬰孩雖然未會用言語表

達身體發熱的感受,但通常也會表現出疲倦或容易哭鬧等情志不適的徵

狀,部分體溫接近39°C的嬰孩更可能會出現發冷;故此,應定時測量體溫並往求診,以免錯誤為孩子添衣,加重病情。

發熱的處理

要處理嬰兒的發熱,可以濕

毛巾放於患兒大腿內側,待毛巾

與室溫一致後,再次重覆上述步

驟約30分鐘,以助患兒降熱。

如患兒仍未能退熱,應立即求

診,以確定致熱的成因。由於

嬰兒易感染多種傳染疾病(如麻

疹、爛喉痧、水痘等),故此對

於嬰兒之發熱不能掉以輕心。

雖然嬰孩的疾病變化多、病

情急,但當病情得以控制,其恢

復速度也比成年人為快。中醫所

謂「稚陰稚陽」的說法,往往也

包括了嬰兒「生機勃勃」的含

義。

016 017

對於初次照顧嬰兒的夫婦來說,最難解決的就是嬰兒的哭鬧。嬰兒由於未懂以言語、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等去表達他們的情感,故此一遇上焦慮不安時便只會「哭訴」他們的感覺。

1.3

在臨床上,嬰兒哭鬧可以分為「非病理性哭鬧」和「病理性哭鬧」兩大

類。「非病理性哭鬧」又稱為「生理性哭鬧」,主要成因是大小二便

前的不適、飢餓、受驚嚇、孤獨、未能適應外界的冷熱溫度、光線影響睡

眠、遇上夢魘、蚊叮蟲咬以致身體瘙癢不舒服等;「病理性哭鬧」的主要

成因,為嬰兒患病時造成身體的不適,例如發熱、發冷、咽喉痛、口瘡、

頭痛、腹痛等。

很多家長並不懂得分辨嬰兒哭鬧的成因,以致覺得焦慮、煩躁,部分

家長更會出現無助感而形成情緒病。其實,要初步分辨嬰兒是生理性哭鬧

還是病理性哭鬧並不困難。例如,可先檢查嬰兒的尿片是否濕潤、嬰兒

的出汗量有否異常、上餐餵食量及時間、抱起嬰兒後哭聲是否減少等等,

均有助鑑別是否生理性哭鬧。對於病理性的哭鬧,由於為嬰兒內環境的異

常,嬰兒往往哭聲較宏亮,多有手舞足蹈並伴有不安感,同時哭聲較尖

銳,可伴有聲沙及其餘病理性的體徵,而且這等哭鬧難以制止,並會在觸

及嬰兒病理部位而使其哭聲更淒厲。

但如果嬰兒哭聲若斷若續,應查看嬰兒咀唇或指甲是否呈紫藍色,如

有發現應立即求診,以鑑別有否呼吸道病變;對於嬰兒哭鬧時出現四肢僵

硬或抽搐,應考慮是否為腦膜炎等中樞神經病變的可能。

下表總結了一些常見的嬰兒生理性哭鬧原因和處理方法:

哭中有訴

成因

肚餓

太飽

疲倦

驚恐

嬰兒表現

.距離上一餐餵食已一段時間.如父母將手指放於嬰兒的咀邊,多會有吮吸樣動作

.餵食過急或過多.嬰兒或會出現如嗆水般咳嗽,甚至會出現嘔吐.如置手指於嬰兒唇邊,可能會出現擰頭閃躲的反應

.嬰兒未有充分休息,雙眼顯得睏倦.哭聲相對低微.四肢微微活動.如環境嘈雜,哭聲會顯得不耐煩

.嬰兒哭聲較宏亮,煩躁不安.欲蓋被取物置於其身上

解決方法

.餵哺嬰兒

.控制餵食量或餵食速度.順時針輕撫嬰兒腹部,以加速消化速度.如嬰兒已嘔吐,應待其不安反應減退後,再次餵食少量食物

.調整燈光.調低室內聲音音量.置嬰兒回嬰兒床入睡

.抱起嬰兒,並輕撫背部,使其獲得安全感

018 019

成因

氣溫不適

尿濕了

夢魘

沉悶、孤獨

嬰兒表現

.如嬰兒感到過冷,哭聲會相對較低,並欲取被蓋於身上,這時輕觸嬰兒之雙足底,溫度應較低.如嬰兒感到溫度過熱,其哭聲相對較高,四肢欲有伸展動作,項背部汗出較多

.由於雙腿內側不適,故會不斷作出踢腿反應.檢查尿片時可發現尿濕「痕跡」

.晚間睡眠時突然啼哭不已,拒絕再入睡,並尋找父母安撫

.有節奏的大聲哭鬧,待遇見熟悉面孔的人物時哭聲減少.如有熟悉的人輕撫其面頰,或吸引其注意時,可輕易令嬰兒停止哭鬧。

解決方法

.調整室溫.不要以風扇直接吹向嬰兒.如有冒汗,應盡快抹乾,以免着涼

.為嬰兒清潔並抹乾身體.換上新的尿片

.抱起嬰兒,待其情緒平復時再次使其入睡.睡前可播放輕柔類純音樂(例如巴羅克時間古典樂),有助舒緩情緒和助眠

.先不要「投降」,例如陪着嬰兒直至其不再哭鬧,這只會鼓勵孩子以「哭」來解決問題;應當教育嬰兒學會應付沉悶和孤獨.在確定嬰兒沒其餘異常時,偶爾可先讓嬰兒自行哭個不停,待其有倦意時方去安撫嬰兒的情緒

歸根究柢,每個嬰兒均有其性格,正常嬰兒在1歲後,便會表現其性格

特點。有時嬰兒哭鬧,不一定有甚麼特別原因,只是愛哭而已。所以各位

父母千萬別給予自己過多的壓力,應採取中庸之道,觀察孩子的需要就可

以了。

020 021

Chapter 02 小兒小病

022 023

兒童咳嗽多因感冒引起,其中以春天和秋天的發病率較高,其傳染率亦高;此外,肺炎亦會導致咳嗽,而且致命率較高,患兒往往出現持續高熱,並會出現「張口抬肩」的呼吸困難表現。

2.1

「入門聞咳嗽,醫生眉頭皺」,這句業界世代相傳的說話道出了咳

嗽的難治。很多人誤以為「咳嗽」是常見疾病而掉以輕心,其

實咳嗽可以是單獨一個「疾病」,也可以是一個其他疾病的「病徵」。

在中醫學上,不論甚麼原因的咳嗽,其根源的疾病機理都是「肺氣

上逆」。以現代的語言來解釋,就是肺內的氣體或能量,以不正確的方

式湧出呼吸道。由於氣體通過呼吸道時會令咽喉肌肉震動,所以便會有

咳聲了。

咳嗽可以是單獨一個疾病,亦可以是其他疾病的病徵。舉例說,感冒

可以伴隨咳嗽,但咳嗽不一定是感冒。肺炎的咳嗽多帶有痰聲,但帶有

痰聲的咳嗽又不一定是肺炎。曾有父母帶着咳嗽數月未癒的小孩求診,

從聽診器聽出其肺部呼吸聲帶有「哮鳴音」,細問下家長方憶及小孩幼

時曾被診斷出「哮喘」病史。因此,咳嗽蘊含着千變萬化的疾病機理。

兒童咳嗽多因感冒引起,其中以春天和秋天的發病率較高,其傳染

率亦高;此外,肺炎亦會導致咳嗽,而且致命率較高,患兒往往出現持

續高熱,並會出現「張口抬肩」的呼吸困難表現。

哮喘和氣管敏感同樣會導致咳嗽,是經常被混淆的兩種病症。中醫

認為哮喘是因虛寒所引起,其病因是「宿痰伏肺,遇誘因而發」,意指

長久以來,體內有一些病理性的「痰」停留在肺部。在人體衰弱時,

只要受到外界「風、寒、暑、濕、燥、熱」或「花粉、溫度、氣壓、

濕度」等原因改變時,引動了這些「宿痰」而令肺部出現氣喘,引發哮

聲,繼而影響呼吸,這就是我們所述的「哮喘」了。至於氣管敏感的徵

狀為「肺氣不足,衛外不固」,即肺部功能氣血衰弱,而容易受外邪侵

襲,引起咳嗽。

咳聲 痰的特徵 徵狀 體溫改變

偏寒 .低沉重濁 .痰沫色白 .怕冷多於怕熱 .部分患者體溫偏低 .可帶稠 .也有一部分兼 .亦可帶泡  有發熱症狀

偏熱 .聲調較高 .痰色淡黃 .怕熱多於怕冷 .大部分患者均有  或黃綠  發熱 .部分體溫高於39°C  時,會出現怕冷  為主的徵狀

涼燥 .乾咳聲沉 .痰量不多 .畏冷,容易口乾 .無特定變化  難以咯痰 .痰質黏而白  如粒狀 .偶有血絲

溫燥 .乾咳聲高 .痰量不多 .感到不能解除的 .部分患者體溫多呈低  難以咯痰  身熱  熱,約37.4°C左右 .痰色淡綠 .口乾  偶帶血絲 .汗不多

咳嗽的四種分型

咳嗽

024 025

風寒

宜:可以食用一些微辣食物,例如蔥

頭、芫茜等等,因這類食物能令輕微汗

出,舒緩病情

風熱

宜:可以食用一些辛涼類食物,例如薄

荷焗水、菊花泡茶、陳皮綠豆沙、西瓜

汁、蓮藕汁等

涼燥和溫燥

宜:潤燥,可選擇平和中性的滋潤食

物,例如北沙參、百合、稀釋了的蜂

蜜、雪耳、雪梨、石斛、南北杏、玉竹

等。睡眠時在床頭放置清水一杯,以改

善室內濕度

忌:不應食用生冷食物,並注意保暖及

飲用適量溫開水

忌:不宜食用煎炸食物,汗出後應盡快

抹乾,以免反覆着涼

忌:應避免食用煎炸燥熱,例如羊肉、

牛肉等偏燥食物

四種分型的飲食宜忌

如患上風寒、風熱型的咳嗽,必須求醫,通過藥物治理,同時應注

意飲食宜忌,以免令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