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 黃俊傑 台灣大學講座教授 教育部國家講座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ihs.ntu.edu.tw/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

黃俊傑 台灣大學講座教授 教育部國家講座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ihs.ntu.edu.tw/

Page 2: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第 五 講

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一)

Page 3: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1. 前言

Page 4: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1:1 大學是新知識創造及傳播的中心與知識份子聚集之場所

Page 5: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1:1 大學是新知識創造及傳播的中心與知識份子聚集之場所

清華園

新竹科學園區

交通大學

Page 6: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1:2 本講問題 1. 大學創造知識的動力何在?

1) 道德關懷、成聖成賢(古) 「道德的幸福感」「生命的意義感」

2) 現實主義、功利主義(今) (富國強兵) 「現實的滿足感」 如:(1)世界大學排名 (2)國家競爭力

3) 知識的好奇與愉悅 「知識的愉悅感」

Page 7: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2. 大學的知識社群特性如何?

1) 何謂「學術獨立」、「學術自由」?

2) 何以「學術」必須獨立?何種意義 下,何種程度內說「學術獨立」?

1:2 本講問題

Page 8: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2. 大學創造及傳播知識的動力:

類型與本質

Page 9: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2:1 古代型(一) 道德關懷作為知識建構的基礎

1. 南宋:朱陸鵝湖之會(淳熙2年乙未,1175)

朱熹(晦庵,1130-1200) 呂祖謙(伯恭,1137-1181) 陸九淵(象山,1139-1192): 「易簡工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沉」「易簡」=心學(陸) 「支離」=理學(朱) 「格物致知」(〈大學格氣補傳〉)

Page 10: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影片:朱陸「鵝湖之會」

Page 11: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2:1 古代型(一): 道德關懷作為知識建構的基礎

2. 明代:東林書院

風聲雨聲讀書聲, 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 事事關心。

Page 12: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 明太祖朱元璋之〈大誥〉成為明代太學的必讀教材。

2:2 古代型(二) 政權維持作為傳播知識的中心關懷

Page 13: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2:3 現代型(一) 功利主義作為知識創造之動力

富國強兵 如:劉銘傳(1836-1896)在19世紀台灣設立電報學校……等。

Page 14: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2:4 現代型(二) 知識的好奇作為知識創造之動力

1. 探索未知世界: 如Einstein、考古學

Page 15: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2:4 現代型(二) 知識的好奇作為知識創造之動力

2. 遠離世俗名利: • 猶太裔俄國數學家佩雷曼

(Grigory Perelman)

Page 16: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2:4 現代型(二) 知識的好奇作為知識創造之動力

• 破解「龐加萊猜想」(Poincare Conjecture),獲費爾茲獎(Fields Medal)與數學「千年大獎」(Millennium Prize, 100萬美金),但均拒領。

• 1995年拒絕Stanford、Princeton等大學之重金禮聘。

問題:拒絕大獎與名校重金禮聘的理由是什麼?有何意義?

Page 17: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Grigory Perelman 破解Poincare conjecture

The century old mystery was solved by Grigori Perelman (Russian mathematician who also refused to take a prize for that). The Conjecture is explained well in this video

Page 18: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Grigory Perelman的動畫

“Cartoon Personalities ” is an animated parody show which airs on Russian ORT channel since the 15th of November 2009

Page 19: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2:5 以上都可成立,但也都有所不足

1. 成就道德知識, 無自然知識: → 中國「理論科學」不發達。

2. 成就政治知識,使大學為政治服務:→ 知識被政治滲透 政治化=偏狹化 「政治化約論」

3. 成就實用知識,具有短期之利益,未必合乎長期之利益。

4. 現代型(二)較為根本,因此更具有基礎性。

Page 20: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3. 大學的知識社群特性

Page 21: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3:1 具有自主性 (autonomy)

1. 「自我立法」(self-legislature): 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具有「自我立法」之能力,無待於外力,也不假外求。

2. 「自作主宰」(self-mastery): 具有「自作主宰」之意志與能力。 (Isaiah Berlin: Four Essays on Liberty)

vs. 尼采(Nietzsche, 1844-1900)所說的「奴隸的道德」(“Slave’s morality”)

Page 22: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3:2 具有獨特性: 以「追求真理」為目標

1. 知識社群以「追求真理」為目標,所以多數服從少數;

• 政治社群是權力、利益衝突及協調之場域,所以少數服從多數,以「多數決」為原則。

• 經濟社群(例如公司)以創造利潤分享股東為存在之目的。

Page 23: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3:2 具有獨特性: 以「追求真理」為目標

2. 以(a )「追求真理」為目標, 但真理恆處於變遷之中: Gadamer:《真理與方法》二版序言:「所有的再現首先都是解釋 (Auslegung) ,而且要作為這樣的解釋,再現才是正確的。在這個意義上,再現也就是『理解』」。 所以,必須講求: (b) 學術獨立 (c) 學術自由

Page 24: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Hans-Georg Gadamer (1900-2002)

a. 追求真理:真理需要不斷地被解釋

Page 25: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Robert M. Hutchins(1899-1977) (在1929-1945任芝加哥大學校長) The University of Utopia(1953) 指出:教育的目的在於「促進人的思想發展」。

a. 追求真理:真理需要不斷地被解釋

《烏托邦的大學》 臺北:韋伯文化,2010。

Page 26: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b. 學術獨立: 1) 定義:

「學術」領域之諸般活動不受非學 術領域之不當干擾或支配。

2) 範圍: 與知識創造及傳播有關之各種活動,如研究課題的選擇、研究方法的決定、研究資料之獲得與成果之傳播...等。

Page 27: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b. 學術獨立: 3) 程度:

在什麼程度內,我們可以說「學術獨立」?

相對獨立性,因為就廣義而言,世間無任何事、物、人是真正「獨立」的。 ex. 學生 vs. 老師

Page 28: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b. 學術獨立: • 「大學不是孤立的事物,不會將各種新事物拒之門外;相反,它是時代的表現,是對現在和未來都會產生影響的一種力量。」(Abraham Flexner, Universities: American, English, German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1930, 第一章)

• Derek Bok, Beyond the Ivory Towe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Page 29: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b. 學術獨立: 4) 方法:

維護「學術獨立」的方法是一切回歸學術本位的考量。

• Byron K. Marshall, Academic Freedom and the Japanese Imperial University, 1868-1939 (Berkeley, LA., Oxfor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Page 30: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b. 學術獨立: 4) 方法:

• 「學術獨立」vs.「學術自由」 1904-1905日俄戰爭中,東京帝國大學校長(「總長」)與教授聯合反對政府的軍事冒進。

1939年代反對日本侵略中國的東京帝大教授被校長驅逐 ,因為大學經40餘年已獲「學術獨立」,所以大學當局可以以犧牲「學術自由」之手段換取政府之不干涉。

Page 31: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c. 學術自由: 從Isaiah Berlin(1909-97)說起

1) 學思歷程 在牛津大學學習古典

學生時代獲得The John Locke Prize

與J. Ayer (J. L. Austin 等人為友,在1930年代共同建立「牛津哲學」 (Oxford philosophy)

Page 32: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1974-78 大英學術院院長 逝世時《紐約時報》頭版稱譽有加 ,認為他著作

的中心主題在於闡釋自由概念與人性之尊嚴。 2) 代表著作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1954) “Two concepts of liberty” (1958牛津大學講座教授就職演說)

Page 33: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政治的核心問題 「我(或任何人)為什麼要服從別人? 」 「我為什麼不能按照我喜歡的方式去生 活?」 「我必須服從嗎?」 「如果我不服從?我會不會受到強制? 誰來強制?強制到什麼程度?用什麼 名義強制?為什麼?」

Page 34: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政治的核心問題 1) 以「自作主宰」 ( self-mastery) 作為核

心:積極的自由 (positive liberty): 「什麼東西、或什麼人,有權控制、或干涉,從而決定某人應該去做這件事、成為這種人,而不應該去做另一件事、成為另一種人?」

“Freedom of ...” 如:Freedom of speech Freedom of thinking

問題:「自由」與「秩序」 ( 法治)的關係。例:籃球比賽中球員的「自由」在球賽規則之中。

Page 35: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政治的核心問題 2) 消極的自由 (negative liberty):

“Freedom from ...” 「在什麼樣的限度以內,某一個主體(

一個人或一群人) , 可以、或應當被容許,做他所能做的事, 或成為他所能成為的角色, 而不受別人的干涉?」 如:Freedom from being intimidated Freedom from being politicized Freedom from being reduced 「君子不器」(孔子)

Page 36: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Berlin introduces and reads his translation of Turgenev's short story

Page 37: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4. 結論

Page 38: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4:1 21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1. 理想主義 vs. 功利主義

2. 道德教化 vs. 職能培訓

3. 個人福祉 vs. 國家競爭力

4. 短程利益 vs. 長程利益

Page 39: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4:1 21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5. 學術殿堂、道德社區 vs. 生產工廠 21世紀的新挑戰: 1) 教育是第3級產業=服務業

WTO規範 2) 現代知識生產方式的改變:

數量化、標準化、商品化

Page 40: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4:1 21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6. 自主 vs. 依賴

1) 大學 vs. 政治力

2) 大學 vs. 經濟力

3) 大學 vs. 社會力

Page 41: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4:1 21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vs. 分化 1) 政治認同的撕裂及其對大學社群的影響。 2) 社會議題從「垂直的」到「水平的」議題

之發展: 「從屬原則」(principle of subordination) 「並立原則」(principle of co-ordination) 3) 經濟的M型化與大學師生的階級分化

(class differentiation)

Page 42: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Page 43: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關鍵詞

1. 積極自由

2. 消極自由

3. 知識社群

4. 自作主宰

Page 44: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Page 45: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 黃俊傑:《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第5講。

閱讀作業

1. 黃俊傑:〈論大學的知識社群特質〉,收入黃俊傑:《大學通識教育探索:台灣經驗與啟示》(桃園: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2002) 。

2. 傅建中:〈拒領百萬獎金的數學家〉,《中國時報》,2010年7月10日,A30版。

延伸閱讀

Page 46: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3. 楊東平編:《大學精神》(瀋陽:遼海出版社,2000)。

4. 徐小洲、陳軍譯:《大學的使命》(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原著:Ortega Y. Gasset, Mission Of The University (London: Kegan Paul, 1946).

5. 徐輝、顧建新譯:《大學的理想》(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原著:John Henry Newman, 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1).

延伸閱讀

Page 47: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思考問題 1. 有人說大學必須首先作為「知識的社群」

而存在,這種說法您同意嗎?為什麼?

2. 在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民主政治生活方式之中,大學的自主性面對何種挑戰?應如何因應?試析論之。

3. 在WTO規範下,高等教育是「服務業」,有人主張21世紀的大學是一種“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請問您如何評論上述看法?並請分析您所持之理由。

Page 48: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5.pdf · 世紀的大學教育之目的應在兩極之 間保持創造性的互動與動態的平衡. 7. 整合

樂曲欣賞:覓幽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