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油料所研究生导师简介 一 、 博士生导师简介 廖伯寿,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批杰出岗 位人才。现任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所长,兼任国际花生青枯病工作网 首席专家、全国花生新品种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油料生产指导 组成员、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兼大豆花生专业组组长、湖北省 遗传学会副秘书长、国家现代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兼植保功 能实验室主任等学术职务,是湖北省政协委员和武汉市武昌区人大 代表。曾获“农业部突贡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跨世纪学科带头 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十佳青年”、“湖北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 年”、“湖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长期从事花生遗传育种、生物技 术、植物病理等研究,迄今已主持国家 863、国家 97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际合作等各类科研项目 28 项,在花生青枯病和黄曲霉抗性遗传基础及改良技术、花生高 含油量遗传改良、花生病害防控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广泛的学术影响,首次提出花生青枯病 潜伏侵染的概念和抗性改良技术,首次创制出兼抗青枯病和黄曲霉产毒的花生种质,主持 育成花生新品种 10 个,发表论著 80 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 3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 8 项,其中 4 项成果奖励为第一完成人,还获得国际 半干旱研究所(ICRISAT)颁发的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是第五届国际植物青枯病大会 IBWS)组委会主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9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20 余篇, 主要发表在 BMC Plant BiologyBMC GenomicsTAGJIPB 等期刊上,累计影响因子 60.5,参与研究的花生基因组测序文章发表在 Nature Genetics 上。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邮编:430062 位: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 话:027-86712292; Email: [email protected]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油料所研究生导师简介一 、 博士生导师简介

廖伯寿,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批杰出岗位人才。现任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所长,兼任国际花生青枯病工作网首席专家、全国花生新品种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油料生产指导组成员、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兼大豆花生专业组组长、湖北省遗传学会副秘书长、国家现代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兼植保功能实验室主任等学术职务,是湖北省政协委员和武汉市武昌区人大代表。曾获“农业部突贡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十佳青年”、“湖北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湖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长期从事花生遗传育种、生物技

术、植物病理等研究,迄今已主持国家 863、国家 97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各类科研项目 28 项,在花生青枯病和黄曲霉抗性遗传基础及改良技术、花生高含油量遗传改良、花生病害防控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广泛的学术影响,首次提出花生青枯病潜伏侵染的概念和抗性改良技术,首次创制出兼抗青枯病和黄曲霉产毒的花生种质,主持育成花生新品种 10 个,发表论著 80 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 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 8 项,其中 4 项成果奖励为第一完成人,还获得国际半干旱研究所(ICRISAT)颁发的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是第五届国际植物青枯病大会(IBWS)组委会主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9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20 余篇,主要发表在 BMC Plant Biology、BMC Genomics、TAG、JIPB 等期刊上,累计影响因子60.5,参与研究的花生基因组测序文章发表在 Nature Genetics 上。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邮编:430062单 位: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电 话:027-86712292; Email: [email protected]

Page 2: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王汉中,男,汉族,1964 年 1 月生,湖南涟源人,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1980 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原华中农学院)农学专业,1990 年获得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历任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任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家 973 项目“油菜高产油量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首席专家、农业部油料指导专家组组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

(GCIRC)理事等职务。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农业部首批杰出科研人才,先后获湖北省直机关首届十大杰出青年、“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油菜遗传育种研究。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和课题 20 余项。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1 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奖二等奖 1 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各 1 项。育成油菜品种(杂交种)22 个(第一完成人 16 个,第二完成人 6 个),获授权发明专利13 项,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6 项。发表论文 104 篇,论文累计被他引 3303 次。培养硕、博士生和博士后 20 余名。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12 号,100081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Page 3: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张学昆,男,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0 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2005 年毕业于西南大学获博士学位。1990 年起在西南大学工作,1997-98 年在日本信州大学学习,2006 年 3 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开展博士后研究。2009 年任油料所科技处处长,2015 年任油料所副所长。兼任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成员兼油菜专业组秘书、湖北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创新科技工程油菜抗逆生物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长期从事油菜抗逆性状的遗传机理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油菜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先后主持国家 863 计划、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948、国际合作、农业成果转化资金等近 50 项课题。选育出“阳光 2009”、“阳光 198”等高产中早熟油菜品种,参加选育“中油杂 7819”、“中油杂 898”等 10多个高产高抗国审油菜新品种,发表论文 80 篇多篇,参与获省部级奖励 5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电 话:027-86824573,1372030191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Page 4: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周新安, 男,于 1963 年 10 月生,博士,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大豆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副秘书长。1986 年 7月至 1987 年 3 月在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任教,1990 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0以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现是该所大豆研究室主任、农业部油料作物遗传改良开放式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油料作物遗传改良中心品质改良研究室主任。国家大豆产业技

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先后主持了“八五”至“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和“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支撑计划、国家转基因作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重大课题等项目,主持育成中豆 29、中豆 30、中豆 32、中豆 33、中豆 34、中豆 35、中豆 36、中豆37、中豆 38、天隆一号、天隆二号等大豆新品种,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项,发表论文 44篇,主编、参编著作 10 部。目前团队研究方向包括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培育,大豆高产、营养高效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重点研究大豆产量、含油量、氮、磷、钾吸收与利用、抗 SMV 与抗虫等相关基因克隆与转基因育种,大豆分子标记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电 话:027-86711563 邮 箱:[email protected]

Page 5: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胡琼,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于 1966 年 7 月。1987 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一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参加油菜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其间 1996年-1999 年在丹麦皇家兽医与农业大学农学系开展“利用体细胞融合技术增强油菜基因库”项目研究,获植物育种和生物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00 年-2002 年在瑞典农业大学植物生物学系从事“油菜病原真菌-大丽轮枝菌的群体遗传学及植物抗病基因鉴定与分离” 博 士后研 究 项 目 。 2003 年至 2004 年 在美国 Donald Danforth Plant Science Center 从事植物油脂合成的分子机理

研究。通过对体细胞杂交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甘蓝型油菜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野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NSa CMS),并成功实现三系配套。作为主要人员选育出杂交油菜新品种中油杂 2 号、中油 6303、中油 6306、中油杂 11、中油杂 12 等 10 个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6 项,发表科研论文 50多篇,其中 7 篇发表于国际上需审稿的 SCI英文刊物。主要研究方向:① 油菜品种改良。② 油菜杂种优势的基础研究。③ 油菜主要经济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功能基因研究。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Tel.: 086 27 86711556 (O) Mobil: 086 13720393975 Email: [email protected]

Page 6: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刘胜毅 ,男,1964 年 12 月生,博士,研究员,分子遗传学专业。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在英国和美国做高级博士后研究员和高级访问研究员。现为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基因组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油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及其功能研究室主任,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二级岗位),兼“十一五”国家“863” “动植物功能基因组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中国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和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等。目前从事油料作物功能基因组学与抗病性研究主要研究基因组结构与进化、抗病性分子机制、雄性不育与杂优利用等,所用技术包括基因表达谱分析、突变体库创建与分析、转基因、人工微RNA、TILLING、比较基因组学学与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目前主持承担的项目包括 “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国家油菜产业体系专项(科学家岗位)、国际合作项目等。多次主持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和受邀作大会报告。发表科学论文 100 余篇,其中在国际著名 SCI核心刊物上 30多篇,出版著作 4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4 项。与欧洲和北美同行实验室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成立了芸苔属基因组与遗传改良联合研究中心。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 430062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812896, 13971106884, FAX:86816451 Email: [email protected]

Page 7: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黄凤洪,男,1965 年生,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现任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所长、兼任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油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产品加工与品质检测室主任、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常务理事、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油料专业委员会主任 。1999、2001 年被评为湖北省全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先进个人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2 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6 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09 年获湖北省劳模光荣称号。研究方向涵盖植物蛋白与油脂工程、食品化学与营养、食品质量与安全、功能食品与生

物活性物质、农产品加工理论与技术等,培养硕博士研究生 20 余名。黄凤洪研究员针对我国油料加工产业和食用油产业长期存在的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

等突出问题,以油料作物、木本油料、微生物/海藻等三大油源为研究对象,以油脂营养与产品、生化工程、发酵与酶工程、加工工艺与装备等四个研究内容为支撑点,以油料油脂高效、低耗、节能加工与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通过高新技术与装备的有机结合,研究了适宜油料加工产品质量提高、资源高效利用、产品安全等有重大效果的创新技术,为我国油料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研究成果已在油料加工企业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主持各类科研项目 30 余项,获国家专利授权 52 项(其中发明专利 34 项),完成鉴定成果 20 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一等奖 8 项。发表论文 20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60 余篇,出版专著 6 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 30 余名。先后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农业部科研杰出人才计划,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务院津贴等荣誉。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二号,430062 单 位: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 电 话:027-86827874 e-mail:[email protected]

Page 8: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李培武,男,山东菏泽市人,1961 年 2 月 15 生。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任农业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检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污染物分委会副主任、中国国际食品法典专家委员会农业工作组成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理事、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

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联合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分会副理事长等职。

长期从事食品、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863、自然科学基金、社会公益专项、科技基础性专项、国际合作等大型科研项目30 余项,研制出双低油菜芥酸硫甙定量速测技术与速测仪、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及检测仪、双低油菜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体系等重大科技成果,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主持完成的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研究,破解了黄曲霉毒素高灵敏快速准确定量检测的技术难题,研究水平达国际领先水平。荣获国际成果奖励 3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 6 项,国家专利 15 项,国内外发表论文 165 篇,著作 10 余部;研究制定国家及农业行业标准 55 项;培养硕士研究生 52名、博士研究生 12名,与日本、韩国、德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推动了本学科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依托其领导的实验室,已建成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油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06 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 年被授予首批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2 年获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联合专家委员会委员。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 430062 单 位: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话传真:027-86812943、027-86812862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伍晓明,男, 生于 1963 年 4 月,博士,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品种资源学学科带头人,种质资源研究室主任

Page 9: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1998-1999 年 二度在瑞典农 业 大 学 遗 传 中心进行合 作 研 究 。 为 国内外学 术 期 刊“BRASSICA”、“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和“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委,植物遗传资源学会理事。

研究团队由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等不同学科和学历层次专业人才组成,从事油菜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优异种质发掘与创新,基因多样性和基因组进化等研究以及相关领域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生人才培养。配备有 Li-COR 遗传分析仪、Light Cycler 480II定量PCR仪等一流的先进仪器设施,负责管理“国家油料基因资源中期库”,其中保存有我国全部的 7800份油菜基因资源,可为各类研究提供重要的材料支撑。

主持完成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四十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 面上项目“油菜花瓣缺失突变及其遗传操纵的分子机制研究”、中丹(麦)合作项目“抗病和抗虫油菜的遗传改良”、国家 863 计划项目“油菜品种分子设计的生物信息数据库建设”、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油料、糖料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等,与国内外优势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系统研究了油菜遗传多样性分布和演化规律,建立了中国油菜种质资源基础收集品和核心收集品;成功发掘出氮高效和高类胡萝卜素等战略性新基因源;首次引进了欧洲珍稀原始野生甘蓝,并成功合成新型人工甘蓝型油菜;鉴定分离了控制高类胡萝卜素、无花瓣等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创建了油菜优异等位基因发掘的关联分析平台。已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获奖成果 6 项,发表论文 100 余篇, 著作 4本,国家发明专利 2 项。

现已承担国家 973、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和国家基金等重要项目,科研经费充裕,将重点研究油菜高产、高油和高类胡萝卜素等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表型组学与关联分析、战略性新种质的创新利用,基因组演化等前沿科学问题。热忱欢迎有志之士加入团队,我们将为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生的学习、研究和成长提供

优越的人文环境和科研创新条件。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徐东二路油料作物研究所,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812906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姜慧芳,博士,研究员。长期从事花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鉴定评价与种质创新以及优良基因发掘研究,招生研究方向为 1)花生遗传多样化与起源进化 2)花生优良基因挖掘与功能验证。“九五”以来,主持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20多项。建立并完善了我国花生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体系,研究制订了花生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基本信息、形态特征、物候学特性、品质性状、抗病抗逆性等 6 个方面共 162 个信息的描述符、模式

图、评价过程、分级标准等。以花生资源数据库信息为依据,构建了花生核心种质 576份和小核心种质 298份。从 ICRISAT引进全套微核心种质 184份,分析明确了我国花生种质与国际半干旱所花生种质的遗传组成和主要性状方面的差异,获得了一批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的新基因资源,弥补了我国花生抗黄曲霉材料的不足。通过重组近交系群体的构建和 SSR 及 AFLP 分析,构建了第一张栽培种花生遗传连锁图,鉴定出与青枯病抗性相关的 SSR 和 AFLP 分子标记各 2 个,与含油量相关的标记 5 个。通过 SSH 文库构建和

Page 10: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cDNA-AFLP 分析,获得了抗青枯病相关的基因片段 TDF 32-54-1。通过杂交及鉴定选择,创制了一批聚合有 2 个以上优良性状的新种质,包括抗青枯病+耐铝毒+高亚油酸,高含油量+高效固氮+抗叶斑病,抗黄曲霉+抗旱,高蛋白质+白种皮+抗旱,荚果大+出仁率高+油酸含量高,抗锈病+抗叶斑病+高含油量等。近年来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8 项。主编著作 3本,参加编写著作 5本,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60多篇。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2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711550; Email: [email protected]

Page 11: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张春雷 男,1960 年 4 月生人。1997 年 7 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植物生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环境生物学研究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生物质与生物能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等课题 20 余项。长期从事作物高产生理、数字栽培技术以及种植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

者在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著作 3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1 项。已培养研究生 8名。       主要学术成就:1.超高产栽培:①研究建立三熟制地区油菜超高产“四三”栽培模式,即三熟三杂三优三高,完善了以壮苗移栽、深沟窄厢、健身强株、适氮增硼、病害综合防治等为内涵的油菜高产技术体系。②建立和完善了“油-稻两熟区油菜直播高产技术”,提出以机械替代人工或牛力,播前适度耕整、开沟做畦,抢墒播种、适期早播、密植高产为核心内容的直播高产技术。 2.种植制度与轻简高效栽培技术:①筛选出稻田免耕移栽油菜/套播短叶萝卜-早稻-免耕稻草还田移栽晚稻;稻田免耕移栽油菜/春马铃薯-早稻-免耕稻草还田移栽晚稻;稻田免耕移栽油菜/套种蒜苗/早熟西瓜-免耕直播晚稻等 4 种油菜可持续高效种植模式,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规范。②筛选出适合长江流域不同农区的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模式,如谷林套播、棉/油套播、棉/油双套双栽、板田直播+稻草覆盖等。③对现有的油菜种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以直播替代育苗移栽、以机械化大生产替代人工以及以免(少)耕替代传统的精耕细作是油菜生产发展的方向。④提出“油菜根茬的生物熏蒸”新概念,在油菜与小麦交错区,油菜与小麦条带间作或轮作,防治小麦土传病原真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3.技术集成组装优化与规模化示范:①优选良种、优化播期和最佳种植密度,并将传统的“三发”栽培技术与化学调控技术、水肥运筹技术、抗逆减灾技术等和以免(少)耕为核心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组装。②长江流域油菜模拟优化栽培管理决策系统(Rape-CSODS)的研制与应用,把作物模拟模型、专家经验和栽培优化理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快速、准确指导油菜生产、减少决策失误。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739796(O); 86816429(H);13517272036(Mobile Phone)E-Mail: [email protected]

陈洪,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产品加工与营养学研究室主任 。2003 年 7 月-2005 年 8 月应日本学术振兴会的邀请与资助, 赴日本从事博士后客员研究员研究工作。2005 年 8 月回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回国后,将学科定位为功能脂质结构剖析、定向改性和新型功能脂质产品研发及其营养学研究,为开发有市场应用前景的系列功能油脂产品奠定基础。主持参加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863 计划专题课题、国家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课题、院所长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和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经费项目等十余项项课题。培养研究生 12 人。近年来发表论文 51 篇,其中在国外 SCI 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2 篇,参编著作 3本。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5 项。   

Page 12: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联系方式: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市徐东二路 2 号, 430062电 话:027-86711669     传真:027-86816451e-mail:[email protected]课题组网页:http://www.oilcrops.cn/ocbm/index.htmlBlog:http://blog.sina.com.cn/biorefinaryandmetabolo

矫永庆,男,1979 年 3 月生,博士,“中国农科院青年英才计划 A 类”入选者,博士生导师。2010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其后,赴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美国国家大豆生物技术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 年底被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引进并担任“基因工程与转基因安全评价创新团队”首席和“大豆功能基因组”课题组长。博士期间师从植物研究领域著名科学家李家洋院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遗传学国际顶尖杂志 Nature Genetics 发表论文 1 篇。研究成果获得“2010 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博士论文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及“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奖”。博士后期间,进行了大豆线虫(胞囊线虫、根结线虫和肾形线虫)抗性种质的鉴定和筛选、获得了一批新的抗性资源,并进行了QTL 分析。已发表或正在发表的文献:1、Yongqing Jiao, Yonghong Wang, Dawei Xue, Jing Wang, Meixian Yan, Guifu Liu, Guojun Dong, Dali Zeng, Zefu Lu, Xudong Zhu, Qian Qian & Jiayang Li. Regulation of OsSPL14 by OsmiR156 defines ideal plant architecture in rice. Nat Genet. 2010. 42(6):541-4.  2、Guo Sheng Xiong, Xing Ming Hu, Yong Qing Jiao, Yan Chun Yu, Cheng Cai Chu, Jia Yang Li, Qian Qian and Yong Hong Wang. LEAFY HEAD2, which encodes a putative RNA-binding protein, regulates shoot development of rice. Cell Research (2006) 16: 267–276. Impact factor in 2006 is 3.4. 3 、 Yongqing Jiao*, Tri D. Vuong, Yang Liu, Zenglu Li, Jim Noe, Robert T. Robbins, Dong Xu, J.Grover Shannon and Henry T. Nguyen (2014). Identification and haplotype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underlying resistance to southern root-knot and reniform nematodes in soybean accession PI 567516C. TAG (*co-corresponding author) (Submitted) 4、Yongqing Jiao*, Tri D. Vuong, Yan Liu, Clinton Meinhardt, Yang Liu, Perry B. Cregan, Dong Xu, J. Grover Shannon and Henry T. Nguyen (2014).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underlying resistance to multiple HG types of soybean cyst nematode in soybean PI 437655. TAG (*co-corresponding author) (Submitted)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735887传 真:027-86816451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Page 13: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华玮,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基因组室副主任,课题组长,院杰出人才计划人选,从事油菜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从遗传学、生理学、功能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学多个层面揭示了油菜含油量、抗逆、抗裂调控的分子机理,并鉴定其重要功能基因。以特殊分离群体和关联群体入手筛选油菜重要优异农艺性状连锁和关联标记,并开展精细定位功能基因研究。同时,参与了白菜-甘蓝-油菜的基因组测序项目,负责油菜序列拼接、图谱构建和比较基因组分析。共发表 SCI 论文 30多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21 篇。已获得国内专利授权14 项。目前课题组承担的在研项目有:国家“863”项目:大豆、油菜、花生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2013AA102602);国家“973”项目:油菜杂种品种优异亲本形成的遗传解析与利用(2011CB109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蓝型油菜抗裂角主效QTL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鉴定(31201241);国家“948”项目:基于油菜农艺性状定位信息开发高通量 SNP芯片引进(2011-G23)以及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公益性科研院所专项资金课题项目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863”探索课题、转基因重大专项、国际合作项目、湖北杰青、武汉晨光、国家公益性科研院所专项资金课题等 10多个项目。目前还担任湖北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武汉大学硕士生导师等。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徐东二路 2 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功能基因组研究室联系方式:027-86711806 [email protected]

Page 14: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张奇,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美国 California 大学 Davis 分校访问学者。1999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扬州大学应用化学专业;2001-2007 年就读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主要从事农药免疫分析应用技术与基础理论研究,先后获硕、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学位论文获“南京农业大学十佳博士学位论文”和“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7 年 7 月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享受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三级岗待遇。    现承担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 948 项目、院所长基金、武汉市晨光青年计划以及科技局平台项目等,研究内容主要涉

及:1)免疫半抗原分子设计理论与合成实践研究;2)真菌毒素、菊酯农药等污染物免疫分析技术研究;3)基于量子点、胶体金、免疫复合物噬菌体肽等新材料的免疫分析技术研究;4)免疫传感分析技术研究; 5)真菌毒素污染控制技术与理论研究。近 5 年在《TrAC Trend Anal Chem》、《Biosens. Bioelectron.》、《J Agri Food Chem》、《Anal Chim Acta》、《Food Chem》、《Molecules》、《Anal Lett》、《Microchem J》等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 10 余篇,国际引文统计累计被引用 100 余次。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际同行专家建立互访合作研究关系。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2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 : 027-86711839; 027-86711839 、 027-86812862  Email: [email protected]

Page 15: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二、硕士生导师简介

廖星:男,汉族,湖南省涟源市人,1963 年 11 月 15日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所长和植物营养施肥课题组组长。1985 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土化系土壤农化专业,2003 年在职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获硕士学位。兼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1985 年 7 月至今在油料所工作,专业上主要从事油菜营养与施肥科研。发表论文 50多篇,专业译文 11 篇,参加著作编写 4 部,

4 篇论文获省以上学术组织优秀论文奖励;参加研究工作获得省部级成果奖励 7 项、国家发明专利 1 项。目前主要承担国家、农业部和国际合作等课题 5 项,在研课题经费 200 余万元。

工作期间,曾先后到曾多次国外进行油菜相关的业务培训或合作访问;曾多次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标兵或文明职工标兵或优秀共产党员;1 次被评为全院文明职工标兵,2 次被评为全院科研管理先进工作者。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 邮编:430062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电 话:027-86819709 邮 箱:[email protected]

Page 16: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刘贵华:男,1957 年 3 月,1982 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农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从事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至今。 1989 年在荷兰王国国际农业中心(IAC)第 19 届国际应用植物育种研究生班学习。1994 年至 1996 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从事油菜△-9脂肪酸去饱和基因转化合作研究。2004 年被聘为研究员。主要从事油菜新品种选育等研究,重点围绕发掘油菜高含油量、高产、抗裂角、抗菌核病、抗倒伏等性状的新基因,并进行育种利用,建立和完善油菜分子育种体系,创制具市场竞争力的双低、高产油量、多抗、高效油菜新品种。先后主持攀登计划、“九五”攻关、跨越计划、支撑计划、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等项目 10多项,作为副组长主持国家“863”计划及协助主持国家及部重大项目 20 余项。主持选育甘蓝型油菜新型雄性不育系 NCa 和油菜新品种 3 个,作为第二完成人选育 13 个双低油菜新品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第二完成人),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第二完成人),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第二完成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2 项(分别为第二、第三完成人),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 1 项(第三完成人);获得植物新品种权 5 项,申报植物新品种权 3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 2 项。培养博、硕士研究生 5名,发表研究论文 30多篇。作为公司董事长,通过选育的油菜新品种的推广及开发,近 7 年来种业开发创收直接效益达到 3000万元以上。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 430062单 位: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电 话:027-86836265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Page 17: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张文,男,副研究员,1967 年 10 月生,1987 年 7 月毕业于江汉大学,湖北省第 7 届青年科技奖,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助理、质量负责人。

专业方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参加和负责完成有国家“863”课题、国家攻关、省部、院所级项目和农业部行业标准专项等项目任务。作为第二主持人参与了与日本、瑞典、芬兰等国的实验室双边比对工作,负责培训国内外学员2000多人。从事农产品速测技术及速测仪、油料行业标准制定、仪

器功能开发及业务范围扩大和合作交流及国际比对检测等研究开发工作。“双低油菜速测技术及芥酸硫甙速测仪”获 2004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湖北省发明一等奖;研究建立了花生黄曲霉毒素 B1快速定量检测技术和专用速测仪;主持和参加制定行业标准 15 项,“双低油菜全程质量控制系统配套标准的研制与应用” 获 2007 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研究论文 40 余篇,国家发明专利 4 项,实用新型专利 2 项。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2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711839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Page 18: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张秀荣,研究员,1982 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1987 年至今在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一直从事芝麻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工作,为芝麻种质资源课题组组长,国家芝麻中期库负责人,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现主持承担国家 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专项及国际合作等研究课题10 余项。已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成果 5 项,主持审定中芝、航芝等系列新品种11 个,发表 SCI 和核心期刊研究论文 50 余篇,主编出版著作 1 部。收集保存和鉴定评价了来源于世界范围的芝麻种质资源 5000 余份,建立了资源实物和信息共享平台;基于表型和分子层面系统评价了

我国保存的芝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发掘和创造出一批重要农艺性状优异和优良的芝麻新基因源、新种质;首次建立了包含 453份种质的中国芝麻资源核心收集品;率先开展了芝麻空间环境诱变育种研究,培育成中芝 11、13、航芝二号等新品种。在芝麻基础研究方面,建立了先进的芝麻生物技术研究实验室,开展了与韩国、日本、越南、瑞典等国际间交流。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基于芝麻转录组测序的 EST-SSR标记开发和抗逆、抗病、高油、高芝麻素、高产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研究。带领的团队开展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①芝麻优异基因资源挖掘;②芝麻抗逆、抗病、高油、高芝麻素、高产、特异等重要性状分子生物学研究;③芝麻新品种培育研究;④芝麻重要功能基因发掘与鉴定研究。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话(传真):(027)86811836,手机 13886015155 Email:[email protected]

Page 19: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方小平,男,副研究员。大学本科 1986 年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1989 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有

1)油菜基因工程育种;2) 转基因油菜生态环境风险研究3) 油菜远缘杂交与新种质创造;

4)油菜抗逆(抗旱、抗寒、耐渍、抗虫等)分子机理与基因调控。课题年均经费 50万元左右。在研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项目和国家转基因专项项目。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 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600020(O)、13871292977, Email: [email protected]

黄庆德,男,1964 年 9 月生,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承担农产品储藏与加工领域油料加工与油料油脂营养和油脂化工专业方向、以及新能源领域的液体生物质能源专业方向的科研和开发工作。承担国家“863”、国家“十五”攻关、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成果转化、国家公益研究专项、中意合作、 国家“948” 、地方及企业委托科研等项目 20 余项,其中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和“十一五”科技支撑农产品加工领域研究课题各 1 项。现为国家胡麻产业技术体系产后处理与加工岗位科学家。

获得国家和地方科技进步奖励 4 项,其中:蛋白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应用获 2009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双低油菜脂质蛋白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 2005 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9 项,实用新型专利 3

项;在《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中国饲料》、《中国油脂》、《食品科学》等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 30 余篇。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 ,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827874   手机:13971622191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董彩华:女,1975 年 6 月生,博士,副研究员,发育遗传学专业。毕业于武汉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3 年到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从事油料作物

Page 20: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功能基因组研究。负责油料作物 Unigene库的构建和维护,并参与油菜抗菌核病功能基因的克隆及分子机制研究工作。目前从事油料作物功能基因组学与配子体发育研究,主要研究控制油菜配子体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分子机理,并构建新型授粉控制体系。所用技术包括基因表达谱分析、突变体库创建与分析、转基因、人工微RNA、TILLING、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目前主持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大豆转基因专项,院所专项基金项目等。承担国家“863”项目,“973”课题等科研项目 12 项。作为主要发明人之一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 项。迄今共发表论文 5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5 篇。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 430062单 位: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829403,18907148250, Email: [email protected]

梅德圣,男,1971 年 10 月出生,副研究员。1994 年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2005 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油菜生物技术育种,主要从事甘蓝型油菜重要性状的 QTL 定位和分子标记以及杂交油菜品种选育工作。2000 年 1 月至 3 月在法国 RPG公司分子标记实验室学习分子标记技术。2006 年 10 月至 2007 年 6 月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植物所(CSIRO,Plant Industry),从事海甘蓝的基因克隆、载体构建以及基因转化和表达方面的研究。参加

国家 863 计划、973 计划、948 项目、跨越计划等国家或省部委重点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20多项,主持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所长专项基金 1 项,农业部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2 项;参加选育出优质油菜新品种 12 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 项,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 30多篇。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建立油菜分子育种体系,包括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鉴定油菜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通过分子育种与传统选择相结合,培育生产安全性高、优质高效的油菜新品种。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 430062单 位: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711636 Email:[email protected]

魏芳:女,1979 年 12 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2002 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2007 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分离科学和技术,在固相微萃取、整体柱微萃取等样品前处理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将其成功和分离分析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联用,实现复杂生物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快速、准确测定。2007 年 7 月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主要开展了高通量,高灵敏的油料样品前处理及检测

方法(HPLC-MS, GC-MS)的开发及其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研究。曾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lectrophoresis”,“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Talanta”等杂志发表多篇

Page 21: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SCI 论文。2008 年获得第 33 届 HPLC 国际会议大会组委会资助,前往日本京都参加了HPLC 国际会议。主持了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 “油菜及拟南芥微量种子中脂肪酸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及其应用研究”。目前正在主持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项目“基于磁性纳米材料固定酶的微波酶解新技术在油料饼粕蛋白酶解中的应用”。主要研究方向:①食品质量与安全。②食品化学与营养。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Tel. : 086 27 86711669 (O) Mobil: 086 15827146940 Email:

[email protected]课题组网页:http://www.oilcrops.cn/ocbm/index.htmlBlog:http://blog.sina.com.cn/biorefinaryandmetabolo

杨湄,女,1970 年出生,副研究员。1993 年毕业于武汉粮食工业学院油脂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油料质量标准、脂质化学与品质改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控制、检测技术与方法等研究工作。主持并建立油料及制品品质评价平台,包括高通量气相色谱植物甾醇分离和定量方法、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维生素 E、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分离和定量方法、植物甾醇氧化产物气相色谱-质谱分离方法等;开展油菜、花生微波高效加工技术研究,发现微波处理可有

效改善菜籽油、花生休闲食品品质;主持冷榨菜籽油风味和品质改良工作,开发出原香菜籽油、微波焙烤咸干花生等产品;主持制订行业标准 3 项;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子课题 2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作为重要完成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其中获授权 1 项,鉴定成果 3 项,主笔和合作发表论文 20 余篇,参与编写著作 1 部。近年来主持的课题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子课题“菜籽油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油脂在加工过程中的质构变化规律研究”、武汉市科技攻关课题“菜籽提质增效净洁加工技术研发与示范”、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大宗农产品加工特性研究与品质评价技术”子课题“油菜籽加工特性研究与品质评价技术”等。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 : 027-86827874 ( O ) , 13986242597 , 电 子 邮 箱 :

[email protected]

Page 22: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赵应忠,男,1963 年 1 月生,研究员。1987 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毕业至今一直在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从事芝麻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是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三级岗位专家,享受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兼任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芝麻特油学组组长,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十五”以来主持完成或正在执行的项目包括国家 863 计划子课题、国家 948 项目、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长江流域育种岗位、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专项、公益性农业行业科技专项、农业部行业标准制定项目、湖北省农业创新中心项目、国

际合作项目等,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重点项目等 10 余项。应邀二次访问印度、四次访问韩国的芝麻研究单位,与其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对芝麻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开展了细胞学、生理生化、分子标记及差异表达研究,利用重组自交系正在开展重要产量、品质相关性状的 QTL 定位研究。主持育成了“中芝”系列品种中芝 12、中芝 14、中芝 18、中芝杂 1 号、中芝杂 2 号等 5 个,参加育成芝麻新品种中芝 8 号、9 号、10 号、协芝 1 号等。通过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制定了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规程。在我国芝麻主产区推广应用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湖北省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发表论文 20 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 5 部。将招收农学学科遗传育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与方法,重点开展芝麻分子生物学研究。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733625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Page 23: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陆光远:男,1974 年生,博士,副研究员。2003 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获农学博士学位。参加工作后主持 863项目 2 项(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3 项,同时是 973 计划“油菜籽油脂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代谢调控”(2005-2009)、国家基金项目“油菜花瓣缺失突变及其遗传操纵的分子机制研究”( 2002-2004)、中丹(麦)合作项目“抗病和抗虫油菜的遗传改良”、中瑞(典)合作项目(SIDA 项目) “通过发掘基因资源的多样性增强油菜的抗

真菌性病害”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点项目“油料作物种质资源描述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制定及共享试点建设”的骨干研究成员。成功分离克隆了控制油菜白菜型无花瓣性状的基因 BCLF,群体验证结果表明BCLF 基因与花瓣缺失性状有着密切的关系。明确了油菜花瓣缺失突变与拟南芥 AP2 基因无关。分离克隆了控制甘蓝型油菜花瓣缺失突变的关键基因 BnPTL,F2 作图群体中验证表明该标记与无花瓣性状紧密连锁。参加编写专著 1 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2 项,已经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报告 40 余篇。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836072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Page 24: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陈碧云, 男,1973 年 8 月出生,副研究员。1997 年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2005 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目前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油菜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主要从事油菜种质资源的收集、繁殖更新、编目入库、安全保存及性状鉴定评价与种质创新等工作。主持 863 项目子课题 1 项、农业部保种项目 1 项、国家公益性科研院所专项基金 2 项和农业部油料作物遗传改良实验室开放基金 1 项,参加 973 项目、863 项目、948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保种项目、国家自然科技平台建设项目、科技

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瑞合作项目和中丹合作项目等 30 余项。参与获奖成果 2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参与并获得授权专利 3 项,出版第二作者专著 1本,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 40多篇。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油菜资源遗传多样化与起源进化、鉴定评价与种质创新、基因挖掘与功能验证方面。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 430062单 位: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711561 Email: [email protected]

陈海峰,副研究员,博士。2007 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及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机理研究,参加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工作,开展大豆种植模式研究、品种推广与技术指导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专项重点课题子课题、国家公益性科研院所专项资金项目等 7项课题,参加国家 973 项目、国家 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重大专项、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良种攻关、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等项目 20 余项。建立了大豆抗倒伏的预测模型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主持培育大豆新品种一个,参与培育大豆

新品种 8 个,发表研究论文 2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8 篇,获国家专利授权 18 项。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711563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邓乾春,男,1979 年生,博士,副研究员,2007 年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获得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博士学位,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研究,近五年来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计划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武汉市青年晨光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基金、企业横向合作课题等国家、省部级项目和其他类别项目共 10 项,作为主要执行人之一还参加了油用胡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院所长基金

Page 25: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等 5 项课题,到账经费 500万元以上;在以上项目的支持下,发表研究论文 50 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 SCI收录杂志《Food Chemistry》、《European Journal of Lipi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Food Science》、EI收录杂志以及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接受学术论文 30 余篇,参与编写《食品化学》等科技著作 3 部。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鉴定“重组新型营养油的研制与评价”、“广适高效油脂酯交换连续反应设备及其应用技术”等科技成果 4 项,授权“一种具有缓解视疲劳作用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家庭平衡配方油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制备甾醇脂肪酸酯的绿色工艺方法”等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15 项,研发国家保健食品 1 个,备案企业标准 5 项,以第二完成人、第四完成人和第五完成人分别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进步一等奖和衡阳市科技成果进步一等奖各 1 项。

联系电话:13035110114

Page 26: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丁小霞,女,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家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现任农业部油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武汉)主任助理,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业务办公室主任。

主要从事油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研究工作。现主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项、所长基金、农业行业标准制修

定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 7 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课题、973 项目等课题 10 余项。主持或参加完成了 29 项油料标准的研制,在《Food Control》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30 余篇,参编著作 3 部,获国家专利授权 5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成果奖励3 项。与英国、日本、比利时、韩国等国际同行就农产品风险评估技术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关系。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812862 E-mail:[email protected]

龚阳敏,男,博士,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脂质化学与营养创新团队科研骨干。2000 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毕业后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从事微生物油脂代谢调控及生物技术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1)采用转录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等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手段解析微生物油脂代谢调控网络;(2)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高价值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克隆、功能分析,并应用于微生物系统代谢工程及合成生物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子课题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基金等 3 项课题,总经费 200万元以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及面上项目等多个项目。入职以来,在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收录论文 12 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3 项。参与指导硕士研究生 4名,博士研究生 1名,其中一人获得 2014 年国家奖学金及中国农科院优秀毕业生称号。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838791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Page 27: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胡小加,1982 年 8 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农业微生物专业,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微生物教研室工作,1984 年底由南京农业大学调入油料所土肥室微生物课题组,一直从事农业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1989 年 9 月至 1990年 6 月参加农业部科技司在江苏农科院举办的英语培训班学习 。1995 年 6-12 月,1997 年 2-6 月在英国诺丁汉大学植物基因操纵组从事根际微生物合作研究;2000 年 11 月—2001 年 5 月在美国农业部 Beltsville 农业研究中心分子植物病理实验室从事拮抗微生物的研究;2001 年 10-12 月在英国 Rothamsted试验站植物病理系从事油菜病害预测预报的研究;2004 年 9 月-2005 年

3 月和 2009 年 11-12 月在美国农业部 Beltsville 农业研究中心可持续农业系统学研究室从事植物促生生防根际细菌在植物根际的定殖动态和促生生防效果的研究;2011 年 10-11 月在美国农业部 Beltsville 农业研究中心可持续农业系统学研究室从事油菜生防真菌固体发酵配方及其多功能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的引进工作。先后主持课题 8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3 项,参加课题 15 项;发表论文 62 篇,其中第一作者 27 篇(含 SCI 7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 3 项(均排名第二)、国家发明专利 7 项(3 项排名第一)。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712256传 真:027-8686451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胡志勇,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功能基因组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副研究员。2002 年 6 月本科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获农学学士学位。2002 年 9 月至 2007 月 6 月进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获农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师从邓秀新院士,从事柑橘无核机理的研究。曾获得第三届中国柑橘学会“杨氏杯”优秀论文三等奖。2007 年 6 月底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油菜重要农艺性状研究,包括含油量、抗裂角等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基金、武汉科技攻关、武汉晨光计划、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所长基金项目等课题 7 项。目前共发表

研究论文 20多篇,SCI收录论文 18 篇,其中第一作者 SCI 论文 10 篇,获得授权专利 4项。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712076传 真:027-86816451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Page 28: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雷永,研究员,博士。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花生研究室副主任。1995 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学士学位,2010 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花生遗传育种和花生分子生物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省研究与开发项目等课题 7 项,参加 973前期、国家 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农业结构调整、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武汉市晨光计划等项目 30 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 5 项;鉴定成果 6 项(花生新品种),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权 2 项;发表研究论文 25 篇,合著

专著 2 部。研究建立了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参与培育出抗黄曲霉的花生新品种中花 6 号。分离克隆了花生油脂合成代谢的功能基因,研究建立了花生高油酸材料的快速检测,阐明了花生高油酸性状产生的分子机制,培育出高油酸的花生新品种。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812725传 真:027-86816451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Page 29: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李文林,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自 1998 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油脂工程系以来一直在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从事油料加工技术的研究与产品开发。2004 年 7 月获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农产品加工与储藏专业硕士学位。现在职攻读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农产品加工与储藏专业博士。现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湖北省和武汉市重大科技攻关、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 6 项,年均科研经费 100万元以上。

针对现有油料采用带皮(壳)和高温长时、过度加工造成的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率低的现状,研究建立了菜籽脱皮和油茶籽脱壳技术和装备、油料低温榨油技术和装备、低温炼制技术和装备,创新性地将脱皮(壳)技术、低温榨油技术和低温炼制技术组装集成,研究形成了油料清洁低耗提质增效新型加工工艺,提升了油料加工的技术和经济水平,为油料加工行业的科技进步提供了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支撑;主体承担废弃油脂生物柴油中试车间设计和建设,攻克了棕榈油、废弃油脂等转化生物柴油的中试技术,并在柬埔寨建立了生产线;研究建立了废弃油脂无溶剂法制备润滑油的新型工艺;开发出营养保健油、生物柴油塔式连续反应器、润滑油等产品和装备。获得专利8 项(发明专利 6 项),申请发明专利 6 项,其中“一种高含油料脱皮膨化制取油脂和饼粕的方法”获得第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第 3 发明人),“营养保健食用油”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1 项(第 2 发明人);鉴定成果 7 项,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研究成果已在湖北、江西、福建、云南和青海等油料加工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近年来获得国家、省部、市各级科技奖励 6 项,其中“油料低温制油及蛋白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 5 完成人),“双低油菜脂质蛋白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和“双低油菜优质饼粕制备饲料技术开发”分别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 3 完成人和第 11 完成人),“油茶籽脱壳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应用”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 3 完成人)。发表论文 23 篇,主笔在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油脂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5 篇,其中 4 篇被 EI收录;参与编写科技著作《特种油料加工技术》、《生物柴油制造技术》2 部。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827874 传 真:027-86815916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刘静,女, 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2 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之后于中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鱼类异种核质互作及再程序化方面的研究,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 Theriogenology、Marine Biotechnology 等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07 年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油菜优异性状(包括产量性状和含油量性状)基因的克隆、

Page 30: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转化及功能鉴定,相关部分工作已发表于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Plant methods,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Gene 等杂志。目前已发表论文 13 篇,其中 SCI收录的论文 12 篇(作为第一作者发表 7 篇,参与发表 5 篇)。获得国内专利授权9 项。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徐东二路 2 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功能基因组研究室联系方式:027-86712076 [email protected]

马飞,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油料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团队骨干,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功能营养活性成分鉴别方法研究。2004 年在中国药科大学,获理学学士,2009 年在中国药科大学,获理学博士。2015 年在德国联邦油脂营养研究所访问学者。利用碳纳米磁性材料新型环境友好前处理和同位素标记技术,建立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顶空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的高灵敏、高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污染物(生物毒素及其代谢物、3-氯丙二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等)和功能活性成分(多酚、黄酮、白藜芦醇等)的结构鉴定、

风险评估和营养评价,为保障农产品安全消费和风险预警防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访问学者等科研项目,发表收录论文 30 余篇,研制专利 7 项,其中第一作者在 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Seperation Science、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European Journal of Lipi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等杂志发表论文近 10 余篇,第二完成人研制农业行业标准 1 项。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话:+86-27-86711839/+86-13628695573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马霓,农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油菜高产高效生理生态基础及栽培技术。(1)油菜理想株型调控机理;(2)油-稻周年高产栽培技术及合理农作制。承担的项目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油菜密植高产群体根冠衰老特性及防早衰调节机理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油菜丰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示范”、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课题 “主要农作物

Page 31: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高产高效生理基础及栽培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发表论文 20 余篇,获得专利 4 项,参编著作 3 部,获得省部级奖励 4 项,指导研究生 7名。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邮政编码:430062

电话:027-86739796,13627101992

邮箱:[email protected]

Page 32: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任小平,男, 生于 1972 年 12 月,博士,副研究员。长期从事花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鉴定评价与种质创新以及优良基因发掘研究,招生研究方向为 1)花生遗传多样化与起源进化 2)花生优良基因挖掘与功能验证。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10多项。建立并完善了我国花生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体系,研究制订了花生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控制标准。首次明确了我国主要花生改良品种在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主坐标分析结果均与按群体结构的分类相吻合。鉴定

出与青枯病抗性相关的 SSR 和 AFLP 分子标记各 2 个,与含油量相关的标记 5 个,获得了一批与花生含油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植株高和荚果性状相关的 QTL,9 个多效性QTL涉及 2到 3 个性状,表型贡献率在 3.57%-18.27%范围内。利用普通型和多粒型品种进行亚种间杂交,创制出产量潜力显著提高的中间型材料 XP-001(株高矮、分枝多、结果量大、多粒荚),为通过增加花生的每荚粒数提高产量这一途径提供了基础材料。获得国际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 5 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20多篇。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2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711550;     Email: [email protected]

师家勤,男,1979 年 8 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1998-2009年在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攻读农学、作物遗传育种和发育生物学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遗传育种研究室从事油菜分子遗传和分子育种研究,主攻产量和株型性状的基因克隆和分子改良。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973、863、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科研课题 10 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国家发明专利 6 项,参加选育油菜新品种 2 个,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New Phytologist, Genetics, DNA Research, Scientific Reports, BMC plant biology,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和 Plos One 等国际核心 SCI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16 篇,累计被引用超过 1000 次。目前主要从事油菜产量性状主效QTL的图位克隆和功能研究。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电 话:027-86711553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童超波,1984 年 4 月生,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长期从事芸薹属比较基因组学,多倍体基因组变异及演化,以及基于多组学的重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和定位研究。

Page 33: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系统分析了甘蓝型油菜及其亲本种之间的共线性分析,解析了芸薹属近期三次多倍化事件起源的染色体组分及其加倍后在遗传、表达及转座子扩张及表观遗传等层次的不对称演化规律。借助重测序、转录组以及表观遗传等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甘蓝型油菜 A 和 C亚基因组的结构变异、表达互作以及表观遗传调控等,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进展,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Genome Biology 和 BMC Genomics 等知名刊物上。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子课题及科研院所专项资金共 3 项。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话(传真):027-867111537Email:[email protected] 

Page 34: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王林海,男,1979 年生,河南驻马店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芝麻抗逆基因资源发掘与耐湿机理解析、芝麻特异种质发掘与理想株型育种、芝麻基因组学研究。在芝麻耐湿机理方面,从湿害发生规律、耐湿鉴定方法、湿害生理生化特征、耐湿基因与调控等多个层次进行了探析;在育种方面,适应现代农业种植需求,致力于芝麻株型改良和新型品种培育及相关基础研究;此外,还对芝麻高含油量和芝麻素合成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分析。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基金、武汉市晨光计划、农业

部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课题等多个项目,参与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948”、973 计划和农业行业科技专项等多个项目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 10 篇,其中 SCI 论文 6 篇,作为主要执行人完成了芝麻基因组测序,主笔撰写的论文发表在 Genome Biology(第一作者,IF 10.3);获湖北省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各 1 项(第 4 完成人);以第一完成人鉴定芝麻新品种 1 个,参与鉴定新品种 10 个;以第二完成人获准国家发明专利 2 项。 联系方式:Address:Oi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o.2, Xudong Second Road, Wuchang District, Wuhan, Hubei Provinc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ostal code: 430062Email: [email protected]: 86-27-86711856 or 15926338805Fax: 86-27-86711856

王新发,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油菜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研究与开发计划和国家公益性科研院所专项资金课题,参加国家 973、863、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跨越计划、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和国际合作等课题 25 项。从遗传学上揭示了油菜植株母体效应、细胞质效应对含油量的影响,作为主要人员参加创造了 5份含油量 60%以上的高油新品系,其中品系 YN171 含油量高达 64.8%,创造了油菜含油量世界最高纪录。主持选育油菜

新品种 1 个,作为主要人员参加选育油菜新品种 21 个。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第 3 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第 4 完成人),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1 项(第 3 完成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第 4 完成人)、二等奖 2 项(第 1、4 完成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奖一等奖 1 项(第 2 完成人),获发明专利12 项,植物新品种权 6 个。在 Plant J, J Exp Bot, DNA Res, Plos One, Euphytica, 植物学通报,中国农业科学和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发表论文 33 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 7 篇。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获第十六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联系电话:027-86836265   邮箱:[email protected]

Page 35: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王秀嫔,女,博士,副研究员。2008 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色谱质谱应用技术研究;同年 7月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享受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三级岗待遇。招生专业:食品科学,研究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现主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院所长基金等科研项目。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基于植物油指纹图谱的植物油身份识别系统,构建了冷榨植物油挥发物

GC×GC-TOF/MS身份识别文库和植物油三酰甘油酯 LC/MS身份识别文库。在真菌毒素LC/MS超痕量检测技术、农药残留GC×GC-TOF/MS 和 HPLC-LTQ MS 协同筛查技术等研究方向有重要突破。在 Talanta、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及 European Journal of Lipi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等杂志发表多篇 SCI论文。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际同行专家建立了互访合作研究关系。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711839; Email: [email protected]

吴刚,男,1976 年生,博士,副研究员,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主任助理、质量负责人。主要从事转基因产品成分检测工作,广泛开展了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基体标准物质、基因组 DNA标准物质和质粒标准物质的系统比较和定值技术开发。以长期的转基因检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为基础,2011 年参加了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主持的转基因作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研制”,并主持子课题“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测定技术体系研究”,

预算经费 900万元。发表 SCI 论文 9 篇,撰写国家标准 7 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11 项。 研究方向: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联系电话:027-86711501

武玉花,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开发、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研制、转基因检测标准制修订等工作。在解析转基因品种分子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转基因产品的筛查检测、基因特异性和事件特异性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基于数字 PCR 系统建立了转基因产品高通量筛查检测方法。建立了生产转基因检测 DNA标准物质的技术体系;研制出了筛查检测通用质粒标准物质和基体标准物质。主持或参与完成了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国家 863课题,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重大专项和转基因检测标准研制等 20多个项目;发表 SCI 论文

20 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0 余篇;主要起草并发布国家标准 12 项、作为主要申

Page 36: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请人授权国家专利 12 项,参译著作 1 部,参编著作 1 部。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711501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谢立华1984.07—1992.06:在油料所土肥室工作,聘为研究实习员;1992.07—1999.03:在油料所土肥室工作,聘为助理研究员;1999.03—2000.12:在油料所从事开发,聘为助理研究员;2001.01—2002.03:在油料所质标室工作,聘为助理研究员;2002.03—2004.07:在油料所质标室工作,聘为副研究员;2004.07—2010.04:在油料所质标室,聘为副研究员和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室主任;

    2010 年 4 月至今:在油料所环境生物学研究室工作,聘为副研究员。在质标室(质量标准与食物安全研究室)工作期间,从事农产品检测技术研究和标准制修订;在油料所土肥室和环境生物学研究室工作期间,从事油料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

许继取:男,1973 年生,博士,副研究员。1997 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 2010 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营养与功能食品 。2010 年 7 月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主要进行脂质功能研究与功能脂质的开发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SCI 论文 8 篇。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α-亚麻酸改善老年记忆功能及 CREB活化介导的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脂质功

能与营养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827874(O),13554345679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严兴初:1963 年 3 月出生,湖北黄梅人,副研究员,硕士学位。1984 年 7 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 年 7 月至 1989 年 7 月在湖北武穴市师范学校任生物教师;1992 年 7 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1992年 7 月至今在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从事特种油料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工作。现任油料所芝麻特油室特油课题组组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蓖麻经济技术分会会长。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农业)科研专项、特种油料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专项等科研

Page 37: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项目 10 余项,主编、参编著作 9 部,发表科技论文 3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2 篇。其中参加完成的《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项目获 2003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选育的蓖麻杂交种“中蓖杂 1 号”和“中蓖杂 2 号”分别通过审定和鉴定。申请专利 1项。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813343传 真:027-86816451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晏立英, 博士,副研究员,1995 年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从事花生病害分子生物学及抗病性育种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 4 项;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中澳合作项目、中以合作项目、中荷合作项目等二十余项;获科技成果奖励 4 项。

目前承担的项目: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研究岗位、公益性行业专项“花生主要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危害特点研究”项目,各项目进展良好。自工作以来发表论文 40 余篇,其中 SIC 论文 6 篇。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徐东二路 2 号,430062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812725

传 真:027-86816451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张良晓,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农科院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引进人才,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骨干成员 。2002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化学专业;2006-2011 年就读中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其间,2009-2010年在挪威王国卑尔根大学从事合作研究,主要从事化学计量学与色谱质谱数据处理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学位论文获“中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1 年 6 月-2013 年 2 月,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

Page 38: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作,主要从事化学计量学与代谢组学研究;2013 年 3 月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      现承担负责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油料所青年英才培育基金等,研究内容主要涉及:1)食用油保真与掺伪鉴别研究;2)代谢组学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3)合成生物学及油料品质、危害因子形成机理研究;4)油料及制品品质与安全指标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近 5 年发表 SCI收录论文 40 余篇,其中第一 作 者 或 通 讯 作 者 在《 TrAC-Trend Anal Chem》、《 JChromatogrA》、《Anal ChimActa》、《Food Chem》、《Analyst》、《Talanta》等 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 16 篇。担任《Food Chem》,《Anal ChimActa》,《Chemometr Intell Lab》, 《J Chromatogr A》等杂志审稿人。与挪威、德国、英国等国际同行专家建立合作研究关系。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2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711839; 027-86812862 Email:[email protected]

张艳欣,女,1980 年生,博士,副研究员。2008 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获农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从事芝麻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和所长基金 1 项,现作为主要执行人承担国家 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 948 项目、农业部物种保护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 7 项,研究内容主要涉及:1、芝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评价以及优异、特异种质发掘与利用;2、芝

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子评价,微核心种质构建与核心种质动态管理;3、芝麻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与芝麻茎点枯病抗性、耐湿性 QTL 定位;4、关联分析在芝麻抗病、耐湿、芝麻素、次生代谢物等优异性状基因定位中的应用;5、芝麻优异、特异性状的遗传解析与分子机理,以及重要基因的发掘与鉴定研究。发表论文 51 篇,其中第一作者 SCI 论文 7 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奖励 2 项,获授权发明专利 2 项,参加育成芝麻新品种 7 个。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话(传真):027-867111856Email:[email protected]

张兆威,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农业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骨干研究人员。2002 年获武汉大学化学学士学位,2005 年获武汉大学有机化学硕士学位,2010 获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2010 年起,任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开展农产品食品质量标准与安全研究。2012 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与美国医学生物工程院院士 Prof. CM Li 合作,从事农产品食品快速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任职油料作物研究

Page 39: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所以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参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竞争性科研项目 7 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行业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奖励 2 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12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 1 项,参与制定农业行业标准 5 项。发表研究论文 20 篇,其中 SCI研究论文 14 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 9.924(Mass Spectrometry Reviews,2012),出版英文著作 1 章。担任 Trac-Trend Anal Chem、Biosens Bioelectron、Electrophoresis 等多种 SCI 期刊特约审稿人。与新加坡等国际知名建立合作研究。研究领域:1)基于纳米材料的农产品食品快速高灵敏分析方法研究;2)基于微纳器件/芯片的农产品食品快速高通量分析方法研究;3)基于绿色化学的农产品食品分析方法研究;4)油料产品质量安全快速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2号,430062电 话:027-86711839; 027-86812862 邮 箱: [email protected]

郑明明,男,1983 年 11 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2005 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同年被保送至武汉大学化学系攻读研究生,2010 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0 年 6 月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2013年 1 月晋升副研究员。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酚酸定向引入的结构脂质酶促合成与多层面抗氧化构效关系研究”,青年基金“黄酮不饱和脂肪酸酯的区域选择性合成与抗氧化构效关系研究”,国家公益性科研院所专项资金、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等多项课题。研

究内容主要涉及(1)高活性、高稳定性生物催化剂的研制与酶促反应动力学;(2)植物甾醇酯、黄酮酯、结构酚酯等功能脂质分子设计与绿色转化;(3)脂质功能活性成分的发掘、纯化与鉴定;(4)功能脂质的构效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近 5 年在“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Bioresource Technology”、“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Journal of Catalysis B:Enzymatic”、“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30 余篇,其中 SCI收录 20 余篇,国际引文统计累计被引用达 397 次。参与完成的“功能脂质特色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 2012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第 13 完成人)。主笔申请并授权发明专利4 项;获成果鉴定 4 项。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徐东二路 2 号,430062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电 话:027-86827874 转 8011传 真:027-86815916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Page 40: 王汉中,男,1990年在华中农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 ... · Web view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单 位:中国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