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时空 15 2020年8月3日 星期一 值班主任 王海霞 责编 邱丹 王磊 苏 轼 作 《梦 南 轩》 是 1093 年 八 月 十 一 日,此时诗人已不在扬州太守任上,返回了朝 廷,等待新的任命。 至九月,他将北上赴任定州,莫非苏轼自 知这段短暂的时间里难得如此安闲,才在梦境 里无所拘束,纵横驰骋,文思泉涌,才会在醒 来后意犹未尽,再来一个回笼觉吗? 这一回,无琐事缠身,苏轼的心境也如脱 笼之鹄自由飘飞,故乡眉山老家的菜圃是要看 个遍的。夏日清晨,风柔柳梢,各种菜蔬满眼 葱翠:芬芳浓郁的胡荽,色泽清新的芹菜,肥 嫩的芥蓝等等似乎期盼着苏轼的归来。每一片 叶子、每一枝茎子无不透着他的点滴汗水。万 千情丝犹如飞雨润泽,与每一种菜蔬轻吟低 唱。我懂蔬菜意,蔬菜知我心。 即使来了一点雨,苏轼也不忘牵挂那些菜 园里的蔬菜,《雨后行菜圃》 云:“芥蓝如菌 蕈,脆美牙颊响。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 谁能视火候,小灶当自养。”美食家,再平常 的菜蔬,也能调制出舌尖上的美味,令人垂 涎。 在故乡菜园转悠累了,他去菜园畔的南轩 小憩。何以取名“南轩”呢?非方位那么简单 吧?李白当年曾作诗《南轩松》,以“何当凌 云霄,直上数千尺”明志,前辈的思想超越时 空,苏轼菜圃取名南轩,闲暇之余,内心涌动 着渴望实现人生理想的抱负。 苏轼为何喜欢菜蔬?他在《苏沈良方·养 生记》云:“能淡食而徐饱者,当有大益。吾 在黄冈见牧羊者,必驱之瘠土,云草短而有 味,羊得细嚼,则肥而无疾。羊犹尔,况人 乎?”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啊!羊吃草而肥, 草木之奇足以令人倾慕。苏轼自己何不效法 呢?生活简单了,心思淡定淡定再淡定,自然 便会馈赠于人。 苏轼不仅说说而已,还亲自辟田种菜。在 《苏轼文集·卷三十》里他有过这样一番描述: “吾借王参军地种菜,不及半亩,而吾与过子 终年饱菜,夜半饮醉,无以解酒,辄撷菜煮 之。味含土膏,气饱风露,虽粱肉不能及也。 人生须底物而更贪耶。”这是诗人在海角天涯 之地儋州的生活写照,几把蔬菜暖了他的乡 愁,也带给他深切的人生思考。生活简单未尝 不是一件乐事。 苏轼钟爱菜蔬由来已久,为此还写了不少 诗歌,寄予情思。《春菜》:“蔓菁宿根已生 叶,韭牙戴土拳如蕨,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 青蒿凉饼滑。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铁 甲。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久抛 菘葛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春风绿了郊 田,各种各样的菜蔬冒出来,即使蔓菁叶子、 韭芽怎样的柔嫩弱小,也不惧寒风冷霜,顽强 生长。 当然美食家苏轼岂能错过一展厨艺的光影 呢?香荠白鱼、青蒿梁饼的风味至今已经飘了 千年,苏轼与菜蔬的文化风情依然 暖意流淌。 我懂菜蔬意,菜蔬知我心。 菜蔬知我心 路军 文化漫笔 张子玉和他的红色收藏 张子玉和他的红色收藏 承德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荟萃, 五千年的红山文化,三百年的山庄文化纵观古今,昭育后 人,作为清王朝鼎盛时期的夏都,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承德 这座塞外山城独具特色。为进一步推介和宣传承德的历 史文化,本报“文化时空”版面欢迎读者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 投稿邮箱cdwbqd@ cdwbqd@163 163.com .com 征稿启事 马国臣 在承德收藏界,提到门券票证 展,必须要提一提张子玉的名字。这 大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 的藏品十分丰富,不仅有避暑山庄各 个历史时期的门票,还有全国各地红 军长征纪念馆的门券、部分纪念封, 以及承德老红军及其遗属的照片、墨 迹。他的藏品曾在多地展出,广受好 评和赞誉。 最近,作为承德市收藏家协会门 券票证委员会会员的张子玉,正牵头 制作了一部《河北承德最美塞罕坝门 券集锦》 专题,准备参加 2020 年底在 湖南醴陵举办的全国门券展览交流 会。 这些年,张子玉一直以宣传承 德、讴歌家乡为己任。他1955年出 生。1974 年上山下乡,1976 年底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1988 年从乌鲁木齐 驻军某部转业到承德地方税务工作, 2015 年退休。他爱好收藏多年,早就 是承德市收藏家协会会员,以门券票 据收藏为主。他的藏品主要是红色门 券、红色图书、地图等,多次参加在 全国各地的展出。2011 年,河北省门 券协会在北戴河举办纪念建党九十周 年和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门券展览,他 的两个专题藏品入选参展。 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在避暑山 庄、部队、工厂、学校、铁路俱乐部 等展出,他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 庙》门券展专题是他多年收藏的成 果,现已制作 200 多张贴片。仅仅笔 者知道的市内门券展,他就举办过两 次,一次是 2006 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门券专题展,另一次是 2016 年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门券展。他 还经常代表承德市收藏家协会门券委 员会到全国各地去参加展出,2015 年 3 月至 4 月参加过中国园林博物馆举 办的 《方寸林泉》 门券展览;2016 年 9 月至 12 月参加过中国园林博物馆举 办的《园林遗珠 时代印记》门券展 览和中国四大名园门票展;2017年4 月开始在北京颐和园巡展15天,10 月在苏州园林博物馆展出 25 天;2018 年10月1日至7日在避暑山庄博物馆 松鹤斋展厅展出。 透过这一张张门票,不仅能直 观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山庄入园通行 证上的风景流变,更能感受到时代 发展变迁的气息。这些门票虽然不 值多少钱,但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变 迁史,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不 仅宣传了承德美景,还展示了承德 形象。 热情、好客、健谈,是人们对张 子玉这位收藏家的印象。张子玉热心 地向大家讲解展品和其背后的动人故 事。谈起他为什么这么钟情于红色文 化,他告诉参观者,自己也曾经是一 名人民子弟兵。 张子玉的那次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门券展,除了他几十年来收藏 的全国各地长征纪念馆的门票和纪念 票,还有多年来他拜访过的在承德生 活的部分老红军、红军亲属的照片和 珍贵墨迹。为了当好长征精神的宣传 员,张子玉用了 20 多年的时间收集长 征票据和图片。在展出时,他又用了 近 10 个月时间,梳理展出收藏的 344 枚藏品,制成展板 86 块。那些颜色泛 黄的门票和展品,在普通人看来可能 是一文不值,而在张子玉看来却都是 弥足珍贵的宝贝。 记得那次展览,承德医学院中医 学院2015级的38名学生前来参观, 他向大家边用指挥棒点击展板边如数 家珍般介绍。看着被他小心翼翼点击 的展板中展出的资料,听着他生动简 要却又略显几分兴奋讲述着每一件藏 品的故事,在场的人无不为他的“痴 狂”所感动。 几十年的收藏中,张子玉由红色 收藏开始,对历史尤其是红军长征历 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收藏门券 中,张子玉还一并收藏了大量的有关 红军长征的书籍,包括《红军长征 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沿革》《话 说长征》等。当他遇到这些书籍的作 者或者长征故事中人物的后代,都求 取签名题字、合影。 如今,张子玉跑遍了全国多个地 方,见到自己喜欢的“长征珍宝”, 就软磨硬泡,不惜重金,非要把“宝 贝”搬回家不可。多少次茶饭不思, 多少次星夜兼程,作为一名收藏家, 他总是坚守着自己的这份执着。有自 己出钱买来的,有和藏友换取的,有 和纪念馆联系邮寄来的,他说为了纪 念红军长征的胜利,不管用什么形式 得到都值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纯朴 的感情,让他坚定了收藏的决心和信 心,也从此邂逅了一段长征门票收藏 情缘。 最让张子玉兴奋的是他收藏的生 活在承德的一些老红军的照片和墨 迹。他想建立一个承德老红军照片、 墨迹、遗物展,为承德填补没有红军 历史纪念馆的空白。张子玉说,“以 便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藏品更加深刻 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教育下一代, 同时也为承德红色文化事业发展贡献 自己的一份力量。” 承德医学院的学生们想请老红军 后代到学校讲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张 子玉热心地为他们联系到了我市著名 作家、老红军后代、《承德老红军 传》 的作者蒋淑英女士。记得 2016 年 那次,张子玉先生见到蒋淑英,立刻 拿出一本《承德老红军传》,让蒋淑 英题词签名。 张子玉告诉大家,那次展览时, 一些老红军还健在。一些老红军在参 加革命后,从全国各地转战南北,转 战到承德,有的晚年落户在承德。张 子玉在2007 年的一次拜访老红军 时,向老红军求字,老红军戈力写下 “发扬红军精神”等几个大字。 张子玉收藏的避暑山庄门券、 票据有几百年的历史,光门券可分 为字券、摄影券、塑料券、金属 券,多景区联券。后来,有了年 票,可分为季票、年票、出入证、 入园证、检查证、演出证、管理证、 工作证、军人证 等,以上都属于入 园凭证。如今除了 市民入园证,已经 实现了电子票据入 园,过去的证件已 经成为一种历史、 一种文化,更是远 去的一种风采。

张子玉和他的红色收藏epaper.hehechengde.cn/upload/cdwb/2020-08-03/WB...2020/08/03  · 知这段短暂的时间里难得如此安闲,才在梦境 里无所拘束,纵横驰骋,文思泉涌,才会在醒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张子玉和他的红色收藏epaper.hehechengde.cn/upload/cdwb/2020-08-03/WB...2020/08/03  · 知这段短暂的时间里难得如此安闲,才在梦境 里无所拘束,纵横驰骋,文思泉涌,才会在醒

文化时空 152020年8月3日 星期一 值班主任 王海霞 责编 邱丹 王磊

苏轼作 《梦南轩》 是 1093 年八月十一日,此时诗人已不在扬州太守任上,返回了朝廷,等待新的任命。

至九月,他将北上赴任定州,莫非苏轼自知这段短暂的时间里难得如此安闲,才在梦境里无所拘束,纵横驰骋,文思泉涌,才会在醒来后意犹未尽,再来一个回笼觉吗?

这一回,无琐事缠身,苏轼的心境也如脱笼之鹄自由飘飞,故乡眉山老家的菜圃是要看个遍的。夏日清晨,风柔柳梢,各种菜蔬满眼葱翠:芬芳浓郁的胡荽,色泽清新的芹菜,肥嫩的芥蓝等等似乎期盼着苏轼的归来。每一片叶子、每一枝茎子无不透着他的点滴汗水。万千情丝犹如飞雨润泽,与每一种菜蔬轻吟低唱。我懂蔬菜意,蔬菜知我心。

即使来了一点雨,苏轼也不忘牵挂那些菜园里的蔬菜,《雨后行菜圃》 云:“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谁能视火候,小灶当自养。”美食家,再平常的菜蔬,也能调制出舌尖上的美味,令人垂涎。

在故乡菜园转悠累了,他去菜园畔的南轩小憩。何以取名“南轩”呢?非方位那么简单吧?李白当年曾作诗《南轩松》,以“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明志,前辈的思想超越时空,苏轼菜圃取名南轩,闲暇之余,内心涌动着渴望实现人生理想的抱负。

苏轼为何喜欢菜蔬?他在《苏沈良方·养生记》云:“能淡食而徐饱者,当有大益。吾在黄冈见牧羊者,必驱之瘠土,云草短而有味,羊得细嚼,则肥而无疾。羊犹尔,况人乎?”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啊!羊吃草而肥,草木之奇足以令人倾慕。苏轼自己何不效法呢?生活简单了,心思淡定淡定再淡定,自然便会馈赠于人。

苏轼不仅说说而已,还亲自辟田种菜。在《苏轼文集·卷三十》里他有过这样一番描述:“吾借王参军地种菜,不及半亩,而吾与过子终年饱菜,夜半饮醉,无以解酒,辄撷菜煮之。味含土膏,气饱风露,虽粱肉不能及也。人生须底物而更贪耶。”这是诗人在海角天涯之地儋州的生活写照,几把蔬菜暖了他的乡愁,也带给他深切的人生思考。生活简单未尝不是一件乐事。

苏轼钟爱菜蔬由来已久,为此还写了不少诗歌,寄予情思。《春菜》:“蔓菁宿根已生叶,韭牙戴土拳如蕨,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铁甲。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久抛菘葛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春风绿了郊田,各种各样的菜蔬冒出来,即使蔓菁叶子、韭芽怎样的柔嫩弱小,也不惧寒风冷霜,顽强生长。

当然美食家苏轼岂能错过一展厨艺的光影呢?香荠白鱼、青蒿梁饼的风味至今已经飘了

千年,苏轼与菜蔬的文化风情依然暖意流淌。

我懂菜蔬意,菜蔬知我心。

菜蔬知我心□路军

文化漫笔

张子玉和他的红色收藏张子玉和他的红色收藏

承德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荟萃,五千年的红山文化,三百年的山庄文化纵观古今,昭育后人,作为清王朝鼎盛时期的夏都,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承德这座塞外山城独具特色。为进一步推介和宣传承德的历史文化,本报“文化时空”版面欢迎读者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投稿邮箱::cdwbqd@[email protected]

征稿启事

□马国臣

在承德收藏界,提到门券票证展,必须要提一提张子玉的名字。这大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的藏品十分丰富,不仅有避暑山庄各个历史时期的门票,还有全国各地红军长征纪念馆的门券、部分纪念封,以及承德老红军及其遗属的照片、墨迹。他的藏品曾在多地展出,广受好评和赞誉。

最近,作为承德市收藏家协会门券票证委员会会员的张子玉,正牵头制作了一部《河北承德最美塞罕坝门券集锦》专题,准备参加2020年底在湖南醴陵举办的全国门券展览交流会。

这些年,张子玉一直以宣传承德、讴歌家乡为己任。他 1955 年出生。1974年上山下乡,1976年底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8年从乌鲁木齐驻军某部转业到承德地方税务工作,2015年退休。他爱好收藏多年,早就是承德市收藏家协会会员,以门券票据收藏为主。他的藏品主要是红色门券、红色图书、地图等,多次参加在全国各地的展出。2011年,河北省门券协会在北戴河举办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和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门券展览,他的两个专题藏品入选参展。

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在避暑山庄、部队、工厂、学校、铁路俱乐部等展出,他的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门券展专题是他多年收藏的成果,现已制作200多张贴片。仅仅笔者知道的市内门券展,他就举办过两次,一次是200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门券专题展,另一次是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门券展。他还经常代表承德市收藏家协会门券委员会到全国各地去参加展出,2015年3 月至 4 月参加过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的《方寸林泉》门券展览;2016年9月至12月参加过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的《园林遗珠 时代印记》门券展览和中国四大名园门票展;2017年4月开始在北京颐和园巡展 15 天,10月在苏州园林博物馆展出25天;2018年10月1日至7日在避暑山庄博物馆松鹤斋展厅展出。

透过这一张张门票,不仅能直观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山庄入园通行证上的风景流变,更能感受到时代发展变迁的气息。这些门票虽然不值多少钱,但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变迁史,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不

仅宣传了承德美景,还展示了承德形象。

热情、好客、健谈,是人们对张子玉这位收藏家的印象。张子玉热心地向大家讲解展品和其背后的动人故事。谈起他为什么这么钟情于红色文化,他告诉参观者,自己也曾经是一名人民子弟兵。

张子玉的那次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门券展,除了他几十年来收藏的全国各地长征纪念馆的门票和纪念票,还有多年来他拜访过的在承德生活的部分老红军、红军亲属的照片和珍贵墨迹。为了当好长征精神的宣传员,张子玉用了20多年的时间收集长征票据和图片。在展出时,他又用了近10个月时间,梳理展出收藏的344枚藏品,制成展板86块。那些颜色泛黄的门票和展品,在普通人看来可能是一文不值,而在张子玉看来却都是弥足珍贵的宝贝。

记得那次展览,承德医学院中医学院 2015 级的 38 名学生前来参观,他向大家边用指挥棒点击展板边如数家珍般介绍。看着被他小心翼翼点击的展板中展出的资料,听着他生动简要却又略显几分兴奋讲述着每一件藏品的故事,在场的人无不为他的“痴狂”所感动。

几十年的收藏中,张子玉由红色收藏开始,对历史尤其是红军长征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收藏门券中,张子玉还一并收藏了大量的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包括 《红军长征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沿革》《话说长征》等。当他遇到这些书籍的作者或者长征故事中人物的后代,都求取签名题字、合影。

如今,张子玉跑遍了全国多个地方,见到自己喜欢的“长征珍宝”,就软磨硬泡,不惜重金,非要把“宝贝”搬回家不可。多少次茶饭不思,多少次星夜兼程,作为一名收藏家,他总是坚守着自己的这份执着。有自己出钱买来的,有和藏友换取的,有

和纪念馆联系邮寄来的,他说为了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不管用什么形式得到都值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纯朴的感情,让他坚定了收藏的决心和信心,也从此邂逅了一段长征门票收藏情缘。

最让张子玉兴奋的是他收藏的生活在承德的一些老红军的照片和墨迹。他想建立一个承德老红军照片、墨迹、遗物展,为承德填补没有红军历史纪念馆的空白。张子玉说,“以便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藏品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教育下一代,同时也为承德红色文化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承德医学院的学生们想请老红军后代到学校讲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张子玉热心地为他们联系到了我市著名作家、老红军后代、《承德老红军传》的作者蒋淑英女士。记得2016年那次,张子玉先生见到蒋淑英,立刻拿出一本 《承德老红军传》,让蒋淑英题词签名。

张子玉告诉大家,那次展览时,一些老红军还健在。一些老红军在参加革命后,从全国各地转战南北,转战到承德,有的晚年落户在承德。张子玉在 2007 年的一次拜访老红军时,向老红军求字,老红军戈力写下

“发扬红军精神”等几个大字。张子玉收藏的避暑山庄门券、

票据有几百年的历史,光门券可分为 字 券 、 摄 影 券 、 塑 料 券 、 金 属券 , 多 景 区 联 券 。 后 来 , 有 了 年票,可分为季票、年票、出入证、入园证、检查证、演出证、管理证、工 作 证 、 军 人 证等,以上都属于入园凭证。如今除了市民入园证,已经实现了电子票据入园,过去的证件已经成为一种历史、一种文化,更是远去的一种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