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A08 值班主任:董纯进 主编:符王润 美编:张昕 民生 海南新闻 民生大如天,枝叶总关情。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省委、省政府狠抓落实,承诺的为民办实事十大事项 件件落地、件件兑现。岁末回首,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诠释着民生之暖。 事项: 建设海南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 系。开工建设省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为每个市县配备1 辆快速检测车;在 各大超市和部分农贸市场设置农药残 留免费检测点。 完成情况: 建设海南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 系居于2015年省委、省政府承诺办成 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大事项之首。记者 从省食药监局了解到,这一民生实事已 于去年全部提前完成。 其中,省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主体建 筑已封顶。该项目由中央投资和省财 配套建设,概算总投资1.1亿余元。按 照省政府要求,省食药监局精心组织、 扎实推进,项目于 2015 年 3 月开工建 设,主体建筑已于去年10月顺利封 顶,圆满完成年度项目建设任务和投资 计划。项目建成后,不仅填补海南没有 省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空白,并使海 南省具有符合国家配置标准的省级食 品检验检测实验室,彻底扭转海南省在 食品检验检测方面有些项目检测不了 需要送出岛外检测的落后局面。 为推进给每个市县配备 1 辆食品 安全快速检测车,省食药监局积极争取 国家试点、主动协调省政府相关部门, 落实车辆编制调剂、使用资金预拨和选 型采购工作,按计划和时间节点完成了 该项工作。2015 年 12 月 25 日,通过检 查验收合格后,20辆快检车全部配发 到各市县局,为进一步提升我省食品安 全快速检测能力奠定了基础。 2015年7月底,省食药监局完成在 全省 75 个大型超市和 134 个农贸市场 设置果蔬农药残留免费检测点,为广大 消费者提供免费农药残留检测服务。 在此基础上,该局进一步指导各免费检 测点的升级增效工作,至去年11月底, 已将158个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卡式农 药残留快检仪器更换为具有数据储存 和上传功能、检测结果更为可靠的仪 器。目前,我省已经形成责任明确、覆 盖全省的省级中心检测、市县快速检 测和乡镇(街道)免费检测的三级食品 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本报记者 梁振君 通讯员 贺澜起) 海南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提前完成 事项: 通过实施民族地区农村道路“最后 一公里”工程建设,在全省硬化行政村 到自然村出口路482公里,全面完成民 族地区农村道路建设。 完成情况: 一年来,省民宗委、省发改委、省交 通厅、省扶贫办等省直部门整合中央、 省财政下拨的各种专项资金,加上各市 县的配套资金,捆绑使用,共投入 3.05 亿元,在乐东、琼中、儋州、万宁等 4 个 市县和省农垦总局组织实施556个项 目,实现硬化道路 494.6 公里,建设小型 桥 梁 389.06 米 。 经 核 查 ,所 有 项 目 工 程完成率 100%。 “还是水泥路好啊!”1 月 17 日上 午,走在村里新修的水泥路上,保亭 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半弓村村民 陈运权心里乐滋滋的。这条村公路 的修成圆了村里人多年来的愿望, 解决了全村 3000 多人“出行难”的 问题。 据统计,随着民族地区农村道路 “最后一公里”工程全部完成,我省共解 决 21.81 万少数民族群众“行路难”问 题,进一步改善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路通财通,这是被无数次实践证明 的真理。对于农民来讲,农村公路的铺 建还意味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意 味着发展的契机。“芒果、香蕉是半弓村 的主导农产品,一直以来,由于道路太 差,收购商不愿上门。”陈运权说。“现在 路修好了,农产品就能在家门口销售 了,相信凭我们的勤劳,收入也会一年 比一年多。” (本报记者 金昌波) 全面完成民族地区农村道路建设 事项: 推进扶贫开发,确保8万贫困人口 脱贫 完成情况: 定安县石坡村,一个开在田间地头 的培训班正在授课,台上老师说得细致 入微,台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是 由省扶贫办组织的产业扶贫培训班,旨 在通过先富带后进,传授阉鸡养殖技 巧,帮助农户脱贫致富。通过产业扶贫 的方式,我省已有3.78万户农户从中 受益。 在 2015 年初,当确保 8 万贫困人 口脱贫的目标下达,我省各级扶贫工作 部门就开始了紧张工作。“2015 年不仅 要完成 8 万人脱贫的目标,作为‘十二 五’收官之年,还要为‘十三五’脱贫攻 坚打下良好基础。”省扶贫办主任吴井 光表示,加大投入、完成任务、总结经 验、夯实基础,足以凸显这一年来我省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截至 2015 年底,我省共投入财政 扶贫资金近3.2亿元,在减少贫困人口 超过8万人的同时,还完成60个整村 推进扶贫开发任务,全省5个国定贫困 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 平均水平。 2015 年,结合中央“精准扶贫”战 略,我省也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具有 本土特色的脱贫路子。在2015年,有 1.39亿元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被用 于实施产业扶贫,受益农户达16.31万 人。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如石 坡村的鸡养殖业、屯昌县兴诗村的肉兔 养殖等,利用在贫困地区布局的特色产 业,不仅实现脱贫,还带动了当地经济 发展,起到巩固作用,带动当地产业发 展,防止返贫。 此外,我省还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 发、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 扶贫、革命老区扶贫、小额信贷贴息、社 会帮扶和乡村旅游开发等方式多措并 举,在实现2015年脱贫目标的同时也 圆满完成了“十二五”期间的脱贫目 标。 (本报记者 刘笑非) 减少贫困人口超过8万人 事项: 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造 农村危房1.3万户,改造垦区棚户区 6258 户。 完成情况: 去年我省大力抓民生改善,保障性 安居工程超额完成任务,我省自加压 力,积极向国家部委争取,全省农村危 改任务从年初的 1.3 万户增加到 4.4 万 户,是历年来任务最多的一年。全年共 开工 4.43 万户,开工率 100.7%,竣工率 100.2% ,兑 现 了 对 广 大 村 民 的 承 诺 。 特别是文昌、海口、儋州等任务重的市 县采取得力措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去年我省还将所有的农村危房改 造户纳入农村居民建房报建管理,鼓励 采纳省住建厅下发的特色民居建筑方 案,将农村危房改造与农村建房科学选 址、合理规划、风貌建设结合起来,做到 既有新房又有新村、新貌。 棚户区改造方面,6258户垦区棚户 区改造任务百分百保质保量完成,同时还 大力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据了解, 去年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 4.03 万套,占计划任务的 110.8%,基本建成 3.43万套。棚户区改造开工3.58万套,占 计划的108.7%,并大力推进棚改货币化 安置工作,货币化安置占比 34.5%,其中 海口市货币化安置比例更高达83.5%。 儋州市那大镇申墟村五保户冯元 才说,以前自己住的房子破烂不堪,特 别是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更是担心房 子会倒塌下来,连睡觉都不踏实。 2015年受益于农村危改政策,他终于 如愿住进新房,“现在每夜都能睡上安 稳觉了。” (本报记者 邵长春) 保障性安居工程超额完成任务 事项: 全力改善艰苦边远地区教师教学 和生活条件;扩大中职免学费范围;建 立省属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完 成 10 所公办乡镇幼儿园的建设。 完成情况: 全力改善艰苦边远地区教师教学和 生活条件包括三项内容:2015 年 4 月,下 达资金为 11 个贫困县以及其他市县 8 个 民族乡镇8858名农村小学教师,每月发 放 300 元生活补助;2015 年 7 月至 8 月, “海南省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培训计 划”通过省级示范性项目培训、市县级普 及性培训,共计培训 3677 人;为 1948 所 村小、教学点配备了7142套智能语音教 具。将四、五、六年级中职在校学生纳入 免学费政策,覆盖学生24407人; 2015年 3月,下达资金实现我省公办高职院校生 均财政拨款达到 1.2 万元/年/生;完成 10 所公办乡镇幼儿园建设,新增3600个学 前教育学位,市县配备幼儿园保教设备与 器材等必要的辅助设施。 “通过接受培训,教学点的9名教师 接受了最新的教育信息技术等教学方式, 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万宁市礼纪 镇茄新小学教学点负责人吴明海说。 (本报记者郭景水) 改善农村教学条件 提高职教保障水平 事项: 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100 处, 解决 15 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实施“膜法”饮水安康示范工程,使 6 万群众饮用水质达到国家新的饮用 水标准。 完成情况: 拧开水龙头就有潺潺清水流出, 甚至直接饮用也没有问题。这样的 场景就算在城市可能也不多见,却真 实地出现在我省许多的农村、学校 里。这得益于我省不断推进的“膜 法”饮水安康示范工程。 2015 年,我省在 7 个市县实施 “膜法”饮水安康示范工程,投入资金 达 1500 万元,实施项目 17 个,受益 人口6.6万人,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 的目标。 而在全省,2015年建设了166处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 15.82 万 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样超额 完成了任务。2015年,我省也加大 了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投入,其中 中央投资 6240 万元,省级资金 2411 万元,各市县则配套3750万元。 过去的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 划目标的一年。截至 2015 年 11 月,我 省已圆满完成了海南省农村饮水安全 工程“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期间共建 设各类农村供水工程1301处,解决了 149.53 万农村居民和 11.03 万农村学 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我省水务部门除加大投入外, 还通过改变以往不合理的供水现 状、巩固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以 及继续推进“膜法”饮水安康工程等 方式,优化农村用水环境,从源头上 拧上“安全阀”,让农村居民喝上“放 心水”。 (本报记者 刘笑非) 6万群众喝上“放心水” 事项: 实施农民小额贷款贴息,支持融 资担保行业发展。对全省农民小额 贷款按不低于 5%的贴息率给予财政 贴息,减轻农民负担;引导和鼓励融 资担保机构加大面向小微企业和“ 三农”担保服务力度,实现全省发放 小微企业和“三农”担保贷款 35 亿元 完成情况: 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被列入 2015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 实事,省金融办与其它有关部门紧抓 落实,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顺利推 进,进一步扩大政策普惠面。 记 者 从 省 金 融 办 了 解 到 ,2015 年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提前、超额 完成任务,全省全年累计发放50万 元以下农民小额贷款 62.74 亿元,任 务完成率179.24%,累计拨付财政贴 息及奖补资金1.52亿元,惠及农户 9.33 万户。 在屯昌县枫木镇,农户林桂美已 经是第九次在农信社贷款了。从 2008年第一次4000元贷款额到去 年已经上升到 3 万元。她借助小额 信贷种瓜菜、养土鸡,取得了可观的 经济效益,成了当地的富裕户。由于 还款及时、信用好,加上政府的贴息, 她的贷款基本是零利率。 据了解,从 2010 年开始,海南农 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已经连续开展 6 年,并连续 3 年(2013 年-2015 年) 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十大民 生事项。 省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 来,我省不断完善贴息政策,从增加 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为出 发点,将贴息范围从农业生产领域拓 展到农村流通领域,再进一步拓展到 农房建设等消费领域;单笔贴息贷款 额度也不断扩大;市县贴息对象从只 对本市县农民贴息到对全省农民在 本辖区内从事农业生产给予贴息;同 时,也逐步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安排 财政贴息资金从最初一年的 7700 万 元到2015 年的1.6 亿元,“十二五”期 间全省共拨付贴息及奖补资金6.43 亿元,带动50万元以下农民小额贷 款 250 亿元,惠及农户近 10 万户。 (本报记者 陈怡) 62.74亿元小额贷款惠“三农” 省委省政府2015年为民办实事十大事项件件兑现 春风暖琼州 1 2 3 4 6 7 8 9 10 事项: 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 援助 完成情况: 省司法厅制定全年受理法律援 助案件不少于1.7万件,免费解答群 众法律咨询不少于 5.2 万人次的工作 目标。一年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 21048 件 ,占 全 年 预 计 受 理 数 的 123.81% ;挽 回 损 失 或 取 得 利 益 34640.54万元(其中为农民工提供法 律援助 7886 件,累计挽回经济损失 9548.42 万元);免费解答群众法律咨 询68042人次,占全年预计解答咨询 数的 130.85%,受援 21419 人次,提 前超额完成了全省案件受理和解答 咨询两项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 2015 年,省司法厅共在全省所 有村民小组置放“村村通”法律援助 指示牌22500块,使法律援助指示牌 在全省实现全覆盖;与省高院、省检 察院、省公安厅、省律协联合,进一步 拓宽了法律援助服务渠道;新增临 高、保亭、陵水 3 个县服务地,使“1+ 1”行动覆盖 50%市县,加强法律援 助供给能力建设,满足了律师资源缺 乏市县的法律人才需求。 (见习记者 郭萃) 全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两万余件 事项: 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完成 省肿瘤医院建设,新增床位1200张; 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 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服务 完成情况: 开业刚刚一个月,海南省肿瘤医 院的部分科室病床已经住满。肝癌 患者符方全为了治病,常年在海南和 广州之间奔波。如今他住在省肿瘤 医院干净明亮的病房里不禁感叹:终 于可以回家治病了! 据海南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有 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省内各医院提 供的数据统计,按照人口比例算,海 南年恶性肿瘤新发病约两万例,病 人存有不低于4万例,肿瘤发病仍 在逐年增高。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 的是,海南省综合医院内肿瘤专科 病床仅700余张!海南作为国内仅 剩的两个无肿瘤专科医院省区之 一,肿瘤诊疗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 十分突出。 为了民生福祉,为了让肿瘤患者 病有所医,省委、省政府决心建设一 家肿瘤专科医院。2010年,省政府 与天津市政府签署《琼津战略合作框 架协议》,天津市肿瘤医院与海南省 肿瘤医院的合作由此结缘。 省委、省政府和海口市委、市政 府十分重视省肿瘤医院的筹建工作, 将其列为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省市 共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要求有关部 门主动做好跟踪服务。2015年12 月25日,拥有国内一流硬件设施和 专家团队,配备病床 1200 张的海南 省肿瘤医院开业,结束了海南省没有 肿瘤专科医院的历史,省内肿瘤患者 不必再出岛求医。 每一个重型地贫儿的降生,就意 味着一个家庭痛苦的开始。孩子要 一次次输血,与生命抗争。其实,这 样的家庭悲剧可以预防和避免! 2011 年以来,海南开展免费孕 前优生健康检查、地贫筛查和产前诊 断服务。2013 年起,省委、省政府连 续3年将“国家孕优检查和地贫筛诊 服务”列入“为民办实事”十大事项。 今年,我省免费孕优检查和地贫筛查 服务对象,由农村扩展到城镇,即城 乡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夫妇每孩 次都可以享受 1 次免费孕前优生健 康检查和地贫筛诊服务,实现了孕前 优生项目和地贫筛诊服务全省城乡 全覆盖。 (本报记者 马珂) 医治 肿瘤不必出岛 地贫筛查覆盖全省 去年我省大力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 程。图为改造一新的海口海甸溪北岸。 本报记者 张茂 摄 去年,我省通过产业扶贫的方式让近4 万户农户受益。图为昌江一农户正在山猪 养殖场里给山猪投食。 本报记者 苏晓杰 通讯员 杨耀科 摄 去年我省在各大超市和部分农贸市场 设置农药残留免费检测点。图为儋州一超 市的工作人员在为顾客进行免费农残检 测。 本报记者 苏晓杰 通讯员 张琳 摄 去年我省全面完成民族地区农村道路 建设。图为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金 妙朗村里修建一新的硬板化村道。 本报记者 陈元才 特约记者 黎大辉 摄 事项: 统一提高全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标准。从2015年1月起,将全省城乡居民 基础养老金标准由农村居民每月 120 元、 城镇居民每月130元统一提高到140元。 完成情况: 每个月,家住澄迈县福山镇礼占村 的 72 岁老人郑瑞芳都可以领到政府发 放的养老金 145 元。 “钱一年比一年多,真是好。”郑瑞 芳高兴地说。自从领取养老金后,她的 养老金从 50 元一路涨到了 145 元。钱 虽然不多,但对于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来 说,却是生活费的重要来源。 统一提高全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 金标准,这是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 省政府决定从 2015 年 1 月起,将全省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农村居民 每月 120 元、城镇居民每月 130 元统一 提高到每月140元。为了尽快落实为 民办实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2015 年 4月1日,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厅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 金标准的通知》,决定自 2014 年 7 月 起,我省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 人每月 120 元提高至每人每月 135 元, 城镇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 13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45元;自2015 年1月起,我省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135元提 高至每人每月 145 元。 目前,城乡居保一体化信息系统已 调整到位,各市县均落实了资金并正常 拨付。 据统计,截至 2015 年底,全省城乡 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1.07万人, 领取养老金人数 73.58 万元。 (本报记者 洪宝光 实习生 王娟) 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提高至145元 5

省委省政府2015年为民办实事十大事项件件兑现 春风暖琼州hnrb.hinews.cn/resfile/2016-01-26/008/hnrb20160126008.pdf · 计划。项目建成后,不仅填补海南没有

  • Upload
    others

  • View
    1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省委省政府2015年为民办实事十大事项件件兑现 春风暖琼州hnrb.hinews.cn/resfile/2016-01-26/008/hnrb20160126008.pdf · 计划。项目建成后,不仅填补海南没有

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A08 值班主任:董纯进 主编:符王润 美编:张昕民生海南新闻

■■■■■ ■■■■■ ■■■■■

民生大如天,枝叶总关情。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省委、省政府狠抓落实,承诺的为民办实事十大事项件件落地、件件兑现。岁末回首,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诠释着民生之暖。

事项:建设海南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

系。开工建设省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为每个市县配备1 辆快速检测车;在各大超市和部分农贸市场设置农药残留免费检测点。

完成情况:建设海南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

系居于2015年省委、省政府承诺办成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大事项之首。记者从省食药监局了解到,这一民生实事已于去年全部提前完成。

其中,省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主体建筑已封顶。该项目由中央投资和省财配套建设,概算总投资1.1亿余元。按照省政府要求,省食药监局精心组织、

扎实推进,项目于2015年3月开工建设,主体建筑已于去年10月顺利封顶,圆满完成年度项目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项目建成后,不仅填补海南没有省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空白,并使海南省具有符合国家配置标准的省级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彻底扭转海南省在食品检验检测方面有些项目检测不了需要送出岛外检测的落后局面。

为推进给每个市县配备1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省食药监局积极争取国家试点、主动协调省政府相关部门,落实车辆编制调剂、使用资金预拨和选型采购工作,按计划和时间节点完成了该项工作。2015年12月25日,通过检查验收合格后,20辆快检车全部配发

到各市县局,为进一步提升我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能力奠定了基础。

2015年7月底,省食药监局完成在全省75个大型超市和134个农贸市场设置果蔬农药残留免费检测点,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免费农药残留检测服务。在此基础上,该局进一步指导各免费检测点的升级增效工作,至去年11月底,已将158个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卡式农药残留快检仪器更换为具有数据储存和上传功能、检测结果更为可靠的仪器。目前,我省已经形成责任明确、覆盖全省的省级中心检测、市县快速检测和乡镇(街道)免费检测的三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本报记者 梁振君 通讯员 贺澜起)

海南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提前完成

事项:通过实施民族地区农村道路“最后

一公里”工程建设,在全省硬化行政村到自然村出口路482公里,全面完成民族地区农村道路建设。

完成情况:一年来,省民宗委、省发改委、省交

通厅、省扶贫办等省直部门整合中央、省财政下拨的各种专项资金,加上各市县的配套资金,捆绑使用,共投入3.05亿元,在乐东、琼中、儋州、万宁等4个市县和省农垦总局组织实施556个项

目,实现硬化道路494.6公里,建设小型桥梁389.06米。经核查,所有项目工程完成率100%。

“还是水泥路好啊!”1月17日上午,走在村里新修的水泥路上,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半弓村村民陈运权心里乐滋滋的。这条村公路的修成圆了村里人多年来的愿望,解决了全村 3000 多人“出行难”的问题。

据统计,随着民族地区农村道路“最后一公里”工程全部完成,我省共解

决21.81万少数民族群众“行路难”问题,进一步改善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路通财通,这是被无数次实践证明的真理。对于农民来讲,农村公路的铺建还意味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发展的契机。“芒果、香蕉是半弓村的主导农产品,一直以来,由于道路太差,收购商不愿上门。”陈运权说。“现在路修好了,农产品就能在家门口销售了,相信凭我们的勤劳,收入也会一年比一年多。” (本报记者 金昌波)

全面完成民族地区农村道路建设

事项:推进扶贫开发,确保8万贫困人口

脱贫完成情况:定安县石坡村,一个开在田间地头

的培训班正在授课,台上老师说得细致入微,台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是由省扶贫办组织的产业扶贫培训班,旨在通过先富带后进,传授阉鸡养殖技巧,帮助农户脱贫致富。通过产业扶贫的方式,我省已有3.78万户农户从中受益。

在2015年初,当确保8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下达,我省各级扶贫工作部门就开始了紧张工作。“2015年不仅

要完成8万人脱贫的目标,作为‘十二五’收官之年,还要为‘十三五’脱贫攻坚打下良好基础。”省扶贫办主任吴井光表示,加大投入、完成任务、总结经验、夯实基础,足以凸显这一年来我省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截至2015年底,我省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近3.2亿元,在减少贫困人口超过8万人的同时,还完成60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全省5个国定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5年,结合中央“精准扶贫”战略,我省也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脱贫路子。在2015年,有

1.39亿元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被用于实施产业扶贫,受益农户达16.31万人。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如石坡村的鸡养殖业、屯昌县兴诗村的肉兔养殖等,利用在贫困地区布局的特色产业,不仅实现脱贫,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巩固作用,带动当地产业发展,防止返贫。

此外,我省还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扶贫、革命老区扶贫、小额信贷贴息、社会帮扶和乡村旅游开发等方式多措并举,在实现2015年脱贫目标的同时也圆满完成了“十二五”期间的脱贫目标。 (本报记者 刘笑非)

减少贫困人口超过8万人

事项: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造

农村危房 1.3 万户,改造垦区棚户区6258户。

完成情况:去年我省大力抓民生改善,保障性

安居工程超额完成任务,我省自加压力,积极向国家部委争取,全省农村危改任务从年初的1.3万户增加到4.4万户,是历年来任务最多的一年。全年共开工4.43万户,开工率100.7%,竣工率100.2%,兑现了对广大村民的承诺。

特别是文昌、海口、儋州等任务重的市县采取得力措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去年我省还将所有的农村危房改造户纳入农村居民建房报建管理,鼓励采纳省住建厅下发的特色民居建筑方案,将农村危房改造与农村建房科学选址、合理规划、风貌建设结合起来,做到既有新房又有新村、新貌。

棚户区改造方面,6258户垦区棚户区改造任务百分百保质保量完成,同时还大力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据了解,去年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4.03

万套,占计划任务的110.8%,基本建成3.43万套。棚户区改造开工3.58万套,占计划的108.7%,并大力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工作,货币化安置占比34.5%,其中海口市货币化安置比例更高达83.5%。

儋州市那大镇申墟村五保户冯元才说,以前自己住的房子破烂不堪,特别是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更是担心房子会倒塌下来,连睡觉都不踏实。2015年受益于农村危改政策,他终于如愿住进新房,“现在每夜都能睡上安稳觉了。” (本报记者 邵长春)

保障性安居工程超额完成任务

事项:全力改善艰苦边远地区教师教学

和生活条件;扩大中职免学费范围;建立省属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完成10所公办乡镇幼儿园的建设。

完成情况:全力改善艰苦边远地区教师教学和

生活条件包括三项内容:2015年4月,下达资金为11个贫困县以及其他市县8个

民族乡镇8858名农村小学教师,每月发放300元生活补助;2015年7月至8月,

“海南省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培训计划”通过省级示范性项目培训、市县级普及性培训,共计培训3677人;为1948所村小、教学点配备了7142套智能语音教具。将四、五、六年级中职在校学生纳入免学费政策,覆盖学生24407人;2015年3月,下达资金实现我省公办高职院校生

均财政拨款达到1.2万元/年/生;完成10所公办乡镇幼儿园建设,新增3600个学前教育学位,市县配备幼儿园保教设备与器材等必要的辅助设施。

“通过接受培训,教学点的9名教师接受了最新的教育信息技术等教学方式,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万宁市礼纪镇茄新小学教学点负责人吴明海说。

(本报记者 郭景水)

改善农村教学条件 提高职教保障水平

事项: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0处,

解决1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膜法”饮水安康示范工程,使6万群众饮用水质达到国家新的饮用水标准。

完成情况:拧开水龙头就有潺潺清水流出,

甚至直接饮用也没有问题。这样的场景就算在城市可能也不多见,却真实地出现在我省许多的农村、学校里。这得益于我省不断推进的“膜法”饮水安康示范工程。

2015年,我省在7个市县实施“膜法”饮水安康示范工程,投入资金达1500万元,实施项目17个,受益人口6.6万人,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

而在全省,2015年建设了166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5.82万

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样超额完成了任务。2015年,我省也加大了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投入,其中中央投资6240万元,省级资金2411万元,各市县则配套3750万元。

过去的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一年。截至2015年11月,我省已圆满完成了海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期间共建设各类农村供水工程1301处,解决了149.53万农村居民和11.03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我省水务部门除加大投入外,还通过改变以往不合理的供水现状、巩固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继续推进“膜法”饮水安康工程等方式,优化农村用水环境,从源头上拧上“安全阀”,让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

(本报记者 刘笑非)

6万群众喝上“放心水”

事项:实施农民小额贷款贴息,支持融

资担保行业发展。对全省农民小额贷款按不低于5%的贴息率给予财政贴息,减轻农民负担;引导和鼓励融资担保机构加大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 ”担保服务力度,实现全省发放小微企业和“三农”担保贷款35亿元

完成情况: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被列入

2015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省金融办与其它有关部门紧抓落实,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顺利推进,进一步扩大政策普惠面。

记者从省金融办了解到,2015年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全省全年累计发放50万元以下农民小额贷款62.74亿元,任务完成率179.24%,累计拨付财政贴息及奖补资金1.52亿元,惠及农户9.33万户。

在屯昌县枫木镇,农户林桂美已经是第九次在农信社贷款了。从2008年第一次4000元贷款额到去年已经上升到3万元。她借助小额

信贷种瓜菜、养土鸡,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了当地的富裕户。由于还款及时、信用好,加上政府的贴息,她的贷款基本是零利率。

据了解,从2010年开始,海南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已经连续开展6年,并连续3年(2013年-2015年)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十大民生事项。

省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贴息政策,从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为出发点,将贴息范围从农业生产领域拓展到农村流通领域,再进一步拓展到农房建设等消费领域;单笔贴息贷款额度也不断扩大;市县贴息对象从只对本市县农民贴息到对全省农民在本辖区内从事农业生产给予贴息;同时,也逐步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安排财政贴息资金从最初一年的7700万元到2015年的1.6亿元,“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拨付贴息及奖补资金6.43亿元,带动50万元以下农民小额贷款250亿元,惠及农户近10万户。

(本报记者 陈怡)

62.74亿元小额贷款惠“三农”

省委省政府2015年为民办实事十大事项件件兑现

春风暖琼州

1

2

3

4

6

7

8

9

10事项: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

援助完成情况:省司法厅制定全年受理法律援

助案件不少于1.7万件,免费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不少于5.2万人次的工作目标。一年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1048 件,占全年预计受理数的123.81%;挽回损失或取得利益34640.54万元(其中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7886件,累计挽回经济损失9548.42万元);免费解答群众法律咨询68042人次,占全年预计解答咨询

数的130.85%,受援21419人次,提前超额完成了全省案件受理和解答咨询两项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

2015年,省司法厅共在全省所有村民小组置放“村村通”法律援助指示牌22500块,使法律援助指示牌在全省实现全覆盖;与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律协联合,进一步拓宽了法律援助服务渠道;新增临高、保亭、陵水3个县服务地,使“1+1”行动覆盖50%市县,加强法律援助供给能力建设,满足了律师资源缺乏市县的法律人才需求。

(见习记者 郭萃)

全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两万余件

事项: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完成

省肿瘤医院建设,新增床位1200张;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服务

完成情况:开业刚刚一个月,海南省肿瘤医

院的部分科室病床已经住满。肝癌患者符方全为了治病,常年在海南和广州之间奔波。如今他住在省肿瘤医院干净明亮的病房里不禁感叹:终于可以回家治病了!

据海南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省内各医院提供的数据统计,按照人口比例算,海南年恶性肿瘤新发病约两万例,病人存有不低于4万例,肿瘤发病仍在逐年增高。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海南省综合医院内肿瘤专科病床仅700余张!海南作为国内仅剩的两个无肿瘤专科医院省区之一,肿瘤诊疗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十分突出。

为了民生福祉,为了让肿瘤患者病有所医,省委、省政府决心建设一家肿瘤专科医院。2010年,省政府与天津市政府签署《琼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天津市肿瘤医院与海南省

肿瘤医院的合作由此结缘。省委、省政府和海口市委、市政

府十分重视省肿瘤医院的筹建工作,将其列为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省市共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要求有关部门主动做好跟踪服务。2015年 12月25日,拥有国内一流硬件设施和专家团队,配备病床1200张的海南省肿瘤医院开业,结束了海南省没有肿瘤专科医院的历史,省内肿瘤患者不必再出岛求医。

每一个重型地贫儿的降生,就意味着一个家庭痛苦的开始。孩子要一次次输血,与生命抗争。其实,这样的家庭悲剧可以预防和避免!

2011年以来,海南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地贫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2013年起,省委、省政府连续3年将“国家孕优检查和地贫筛诊服务”列入“为民办实事”十大事项。今年,我省免费孕优检查和地贫筛查服务对象,由农村扩展到城镇,即城乡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夫妇每孩次都可以享受1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地贫筛诊服务,实现了孕前优生项目和地贫筛诊服务全省城乡全覆盖。

(本报记者 马珂)

医治肿瘤不必出岛 地贫筛查覆盖全省去年我省大力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

程。图为改造一新的海口海甸溪北岸。本报记者 张茂 摄

去年,我省通过产业扶贫的方式让近4万户农户受益。图为昌江一农户正在山猪养殖场里给山猪投食。

本报记者 苏晓杰 通讯员 杨耀科 摄

去年我省在各大超市和部分农贸市场设置农药残留免费检测点。图为儋州一超市的工作人员在为顾客进行免费农残检测。 本报记者 苏晓杰 通讯员 张琳 摄

去年我省全面完成民族地区农村道路建设。图为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金妙朗村里修建一新的硬板化村道。本报记者 陈元才 特约记者 黎大辉 摄

事项:统一提高全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标准。从2015年1月起,将全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农村居民每月120元、城镇居民每月130元统一提高到140元。

完成情况:每个月,家住澄迈县福山镇礼占村

的72岁老人郑瑞芳都可以领到政府发放的养老金145元。

“钱一年比一年多,真是好。”郑瑞芳高兴地说。自从领取养老金后,她的养老金从50元一路涨到了145元。钱虽然不多,但对于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来

说,却是生活费的重要来源。统一提高全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

金标准,这是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省政府决定从2015年1月起,将全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农村居民每月120元、城镇居民每月130元统一提高到每月140元。为了尽快落实为民办实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2015年4月1日,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的通知》,决定自2014年 7月起,我省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

人每月12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35元,城镇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13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45元;自2015年1月起,我省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135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45元。

目前,城乡居保一体化信息系统已调整到位,各市县均落实了资金并正常拨付。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1.07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73.58万元。

(本报记者 洪宝光 实习生 王娟)

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提高至145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