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ILOSH103-M312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Taiwan 103年度研究計畫ILOSH103-M312 GPN:1010500593 定價:新台幣150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橫科路407巷99號 電話:(02)26607600 傳真:(02)26607732 網址:http://www.ilosh.gov.tw 社會企業特性分析研究

社會企業特性分析研究 - 國立臺灣大學ebooks.lib.ntu.edu.tw/1_file/ilosh/2016080314/2016080314.pdf · 社會企業為應用一 般競爭市場策略去賺取所需金錢,並達成其慈善或社會使命的組織[3]。因此,社會企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社會企業特性分析研究

    ILOSH103-M312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Taiwan

    103年度研究計畫ILOSH103-M312

    GPN:1010500593定價:新台幣150元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橫科路407巷99號

    電話:(02)26607600

    傳真:(02)26607732

    網址:http://www.ilosh.gov.tw

    社會企業特性分析研究

  • ILOSH103-M312

    社會企業特性分析研究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Taiwan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 ILOSH103-M312

    社會企業特性分析研究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Taiwan

    研究主持人:黃春長、高明瑞

    計畫主辦單位: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研究期間:中華民國 103 年 12 月 2 日至 104 年 12 月 20 日

    *本研究報告公開予各單位參考*

    惟不代表勞動部政策立場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中華民國 105 年 3 月

  • i

    摘 要

    社會企業是國際社會矚目的新興領域,近年來也逐漸受到國內的重視。社會企

    業最重要的特質在於它具有結合商業和社會元素的能力,在實現社會使命的同時,也

    能有足夠的能力得以生存延續。台灣的社會企業還未如歐美地區已有相當發展規模,

    但台灣的特殊歷史及文化背景也造就獨特的社會企業發展。社會企業除了可以解決社

    會問題,更能透過商業經營模式,帶動地方經濟,開發更多勞動力市場。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現行發展之社會企業特性,了解社會企業發展現況,及國外

    社會企業發展之異同,做為政府輔助之參考方向。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定義採用廣義操作行的社會企業,透過次級資料取得樣本,並

    透過問卷、訪談蒐集樣本之企業基本資訊,分析社會企業之組織型態、關注議題、組

    織規模、資金來源及創新價值,以敘述性統計呈現結果。並蒐集國外社會企業資訊,

    與我國社會企業做比較,以了解我國社會企業發展現況。本研究因部份研究對象不願

    透露資訊而影響樣本數,為本研究之限制。

    本研究蒐集之樣本為 313 家,經篩選後,研究對象為 162 家 。由組織型態來看,

    46.9%(n=76)以登記公司的形式運作、40.1%(n=65)則為非營利組織,13%(n=21)為兩者

    兼具的型態。關注議題來看,我國社會企業主要關注四大領域,分別是:48.4%(n=75)

    關注弱勢就業; 34.2%(n=53) 關注環境保護;30.4%(n=49)關注農業發展;29.8%(n=47)

    關注社區發展。組織規模可以觀察到,44.7%(n=71)的社會企業成立年數不足 5 年,

    26.4%(n=42)為 6~10 年,11 年以上僅有 24.1%(n=46);創立資本額多為 11~100 萬及

    101~500 萬,分別為 26.1(n=33)%及 27.7%(n=31);員工人數以 6~10 人及 11~20 人為主,

    兩者都為 24.3%(n=26)社會企業為此員工規模。資金方面,因為企業較為機密資訊,樣

    本數較少,根據結果顯示,我國社會企業多能自負盈虧,有 72.2%(n=39)的社會企業事

    業收入比為 80%以上。

    透過研究結果可以發現,台灣社會企業不僅近年來快速遞增,有別以往以非營利

    組織發展,越來越多社會創業者偏向以公司登記為基礎,我國的社會企業在組織規模

    及資金上偏向中小型企業,此點也與我國主要企業模式結構相同。與國外發展比較來

    看,英國、義大利及香港半數以上社會企業的員工數都是屬於少於 10 人的微型規模;

  • ii

    相似的,台灣公司型的社會企業的員工數少於 10 人也高達 58%。關注焦點數據顯示,

    各國都共同關注「弱勢就業」問題。不同於各國之處在於,台灣相當重視「農業發展」

    議題。

    關鍵詞: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特性

  • iii

    Abstract Social enterprise is an emerging field of atten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in

    recent years gradually gaining importance domestically.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enterprises are its ability to combine commercial and social elements to accomplish

    social missions while having the ability to continue to survive. Social enterprises in Taiwan

    are not as developed as those in the US and Europe, but the spe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aiwan helped to create a unique socia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iwan's existing socia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o

    know the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nterprises,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foreign enterprises as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guidance.

    In this study, telephone interviews and an extensive collection of secondary data

    of basic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type of organization, years of establishment, the focus and

    size of the organization, etc. were conducted.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we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with foreign business communit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iwan’s socia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is study collected samples of 313 social enterprises, and after screening, selected 162

    for study. With respect to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46.9% (n = 76) were registered as

    company, 40.1% (n = 65) wer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3% (n = 21) were of both

    structures. With respect to issues of concern, four major areas were focused, namely, 48.4%

    (n = 75) focused on employment for the disadvantaged, 34.2% (n = 53) focused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30.4% (n = 49) focused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29.8% (n =

    47) focused 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With respect to the history of the organization,

    44.7% (n = 71) were established for less than 5 years, 26.4% (n = 42) were established

    between 6 to 10 years, and only 24.1% (n = 46) were over 11 years. Set-up capital ranged

    mostly between NT$110 thousand to 1 million and NT$1.01 million to 5 million, accounting

    for 26.1% (n = 33) and 27.7% (n = 31), respectively. Number of employees ranged from 6 to

    10 and 11 to 20 people; 24.3% (n = 26) of social enterprises were of this scale. Since

    company capital is sensitive information, the number of samples was limited. However, our

    results showed most social enterprises were able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profits and

    losses; 72.2% (n = 39) of social enterprises had income ratio of more than 80% percent.

  • iv

    Taiwanese social enterprises are on the rise in recent years. Unlike thei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set up in the past, more and more social enterprises are registering as a

    company. Like other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Kingdom, Italy and Hong Kong, where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are in general less than 10 people, , Taiwan too, has 58% of its

    social enterprises with less than 10 employees. Also, like other countrie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s on employment for the disadvantaged, but unlike other countries, Taiwan also

    attaches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Keywords: Social enterprises, Non-profit organization, Social enterprise characteristics

  • v

    目 錄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目 錄 ...................................................................................................................................... v

    表目錄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前言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3

    第一節 美國社會企業發展 ................................................................................................ 3

    第二節 歐洲社會企業發展 ................................................................................................ 5

    第三節 亞洲社會企業發展 .............................................................................................. 10

    第四節 小結 ......................................................................................................................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16

    第一節 本研究之社會企業定義 ...................................................................................... 16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1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 18

    第一節 我國社會企業之研究範疇 .................................................................................. 18

    第二節 我國社會企業之組織型態分析 .......................................................................... 19

    第三節 我國社會企業之關注議題分析 .......................................................................... 20

    第四節 我國社會企業之組織規模分析 .......................................................................... 23

    第五節 我國社會企業之資金來源 .................................................................................. 25

    第六節 我國社會企業之創新價值 .................................................................................. 26

    第七節 國內外社會企業特性比較 .................................................................................. 4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45

    第一節 我國社會企業特性 .............................................................................................. 45

    第二節 國內外社會企業特性比較 .................................................................................. 47

  • vi

    第三節 建議 ...................................................................................................................... 52

    誌謝 ........................................................................................................................................ 54

    參考文獻 ................................................................................................................................ 55

  • vii

    表目錄 表 1 義大利社會企業相關範疇 .............................................................................................. ..6

    表 2 英國社會企業組織規模 .................................................................................................. ..8

    表 3 英國社區利益公司近 10 年數量消長情形 .................................................................... ..9

    表 4 韓國社會企業專法-社會企業振興法 .......................................................................... 11

    表 5 韓國社會企業振興法與準社會企業之差異 .................................................................. 12

    表 6 香港社會企業之組織規模與組織型態 .......................................................................... 14

    表 7 社會企業收樣來源及研究樣本數 .................................................................................. 18

    表 8 我國北中南 3 區社會企業之組織型態分析 .................................................................. 19

    表 9 我國社會企業之關注議題分析 ...................................................................................... 21

    表 10 我國社會企業不同組織型態之關注議題分析 ............................................................ 22

    表 11 我國社會企業組織規模之成立年數分析 .................................................................... 23

    表 12 我國社會企業之創力資本額分析 ................................................................................ 24

    表 13 我國社會企業之員工數分析 ........................................................................................ 24

    表 14 我國社會企業資金來源-資本結構分析 .................................................................... 25

    表 15 我國社會企業資金來源-事業收入比分析 ................................................................ 26

    表 16 已訪談之北區社會企業創新價值 ................................................................................ 27

    表 17 38 家北區社會企業創新價值 ........................................................................................ 28

    表 18 南區 10 家社會企業之創新價值分析 .......................................................................... 33

    表 19 南區 10 家社會企業之創新價值分析 .......................................................................... 37

    表 20 國內外社會企業特性比較表 ........................................................................................ 48

  •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前言

    社會企業的源起可追溯至1970年代中期、微型信貸(microfinance)模式的創立,當

    時孟加拉是個貧窮至極,許多人因饑餓而死亡的國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為幫助窮人,在1976年於孟加拉成立小額貸款的格拉明銀行(Grameen Bank)1,

    以微型信貸的創新模式 在全世界造成極大的影響力,成為社會企業的先驅。社會企業

    的概念發展至今,關注範圍已經從原本的微型信貸,擴展到更多的社會議題,例如教

    育機會、兒童健康、居住環境、水資源、氣候變遷…等,現在全世界各地有許多社會

    創業家,以創新的商業模式改善社會。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之定義並未有統一之說法。故本研究將先針對相關文

    獻對社會企業作一研究定義。對社會企業提出兩種界定方式,其一為對於社會公益有

    所貢獻的企業,另一為非營利組織透過商業化模式維持生存[1]。

    根據 OECD 所出版之《社會企業》報告書中指出,社會企業係指任何可以產生公

    共利益的私人活動,其具有企業精神策略,以達成特定經濟或社會目標,而非以利潤

    極大化為主要訴求,並有助於解決社會排斥及失業問題的組織[2]。社會企業為應用一

    般競爭市場策略去賺取所需金錢,並達成其慈善或社會使命的組織[3]。因此,社會企

    業既有一般營利企業的特色也有非營利組織的訴求,透過商業方法來達到社會或環境

    任務的組織,以經濟市場為基礎的策略來解決今日的社會問題[4]。

    社會企業除透過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也帶動經濟及勞動力之開發,由創新商

    業模式,開啟新興勞動力需求及機會,一舉獲得提升經濟、勞動力及改善社會之機會。

    因此掌握我國社會企業之特性,並與社會企業發展成熟之國家比較,以做為我國社會

    企業之參照及方向,為本研究重要使命。

    1格拉明銀行(Grameen Bank),亦有人譯為鄉村銀行。https://www.grameen-info.org

  •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目的為進行國內社會企業特性分析,藉由調查及分析,瞭解社會企業之

    現況及資源、社會企業營運(獲利)等事項。研究結果也可做為政府未來在扶植、協

    助或在立法上之參考價值。並透過本研究之結果,期望未來能創造我國更高產業價值、

    提高勞動參與率、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之效益。

    由於國內社會企業仍處脫離萌芽階段的發展期,不論在相關配套法令或大眾對於

    社會企業的認知仍尚未全盤了解。本文特以國外社會企業發展現況的角度切入與我國

    社會企業做比較;進行北區(北北基宜花金馬桃竹苗)、中區(中彰投)、南區(雲嘉南

    高屏澎東)之社會企業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說明台灣現行社會企業之特性、組織型

    態、關注領域、員工組成人數、營收與資金來源,並以此掌握我國社會企業動向,以

    讓相關政府機關能做為社會企業發展規劃之參考,及有心投入社會企業之勞動力的依

    據。

    http://www.ejob.gov.tw/link/public/public1.aspxhttp://www.ejob.gov.tw/link/public/public1.aspx

  •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但由於各國政經環境差異,社會企業成為一個寬廣且難以界定的概念,在不同政

    治、文化因素引導及影響中,各國社會企業之特性亦不盡相同。許多國家在社會企業

    發展上,有較為成熟的認證方式甚或有社會企業專法,而我國社會企業仍處於脫離萌

    芽階段的發展期,本章旨在藉由整理各國社會企業的定義、社會企業現況與法律形式

    等,透過文獻的比對來歸納分析國外社會企業之特性,以助於比較我國社會企業發展

    之現況與未來方向。以下以三個小節分別探討美國、歐洲及亞洲國家的社會企業發展。

    第一節 美國社會企業發展

    美國的社會企業家與社會企業的概念於 1990 年代浮現,哈佛商學院於 1993 年設

    立了「社會企業的創始」(Social Enterprise Initiative) 課程與研究[5]。美國對於社會企

    業的定義頗為寬鬆,通常係指以商業行為支持組織使命的運作,並兼具社會目的之企

    業,包括商業企業、營利和非營利機構、公營機構及其他基於社會使命所運作的機構。

    簡單來說,具有慈善目的或社會責任之營利組織,及混合商業活動與社會目的之非營

    利組織都可視為社會企業。根據美國社會企業聯盟(Social Enterprise Alliance,簡稱 SEA)

    的估算,美國已有超過 65 萬家之社會企業。而在組織規模或員工數量方面,美國並無

    針對社會企業的官方數據或是正式統計。組織型態上,各州通用的企業組織為股份有

    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

    但早期實務上對於社會企業之定義則有些許不同。舉例來說,社會企業線上雜誌

    (Social Enterprise Magazine Online2) 就將社會企業定義為執行使命導向的獲利或創造

    就業計畫的社會創業家、非營利組織或有獲利行為之非營利單位[6]。根據研究歸納指

    出,原始美國典型的社會組織係指透過商業行為來支持其使命之非營利組織,當初社

    區居民或宗教團體販售自製的產品或義賣來補足捐贈不足的部分[7]。更點出進行獲利

    行為之非營利組織為主特別指登記 501(c)(3)3免稅條款下的,而且基金會的對於社會企

    2社會企業線上雜誌 Social Enterprise Magazine Online (http://www.socialenterprisemagazine.org/) 3 501(c)(3)免稅條款適用於為宗教、教育、慈善、科學、文學、公共安全測試、促進業餘體育競爭和防

    止虐待兒童或動物等公共利益而建立並運作的公司、機構以及公益金、基金和基金會。501(c)(3)規定

    的兩類免稅組織:公共慈善機構(public charity)及私人基金會(private foundation)

  • 4

    業的贊助也是較傾向於非營利單位[7]。現在,根據國家慈善統計中心(NCCS)4調查,美

    國現有非營利組織數量已超過百萬家[8]。

    除了上述之外,根據針對登記在 503(c)(3)條款下的 519 家非營利單位的研究調查,

    高達 65%的非營利組織已有或有意願採取營利模式。其中 42%目前已有營利模式,53%

    沒有商業經驗,其餘 5%則是以往曾經採取商業模式[9]。而有營利模式的單位,其中

    12%淨收入來自其營業項目。由以上資料可推測,此階段的美國已逐漸在尋求創造收

    入來源,走向非營利組織轉型複合式經營的方向。面臨商業營收與社會價值創造的拉

    鋸戰,找出一個平衡之定位,首衝其要的是法律結構。美國聯邦政府並未於聯邦稅法

    中定義社會企業,僅由各州自行立法。下一節,本文將探討美國現有發展立法之社會

    企業組織。

    綜合論述[9][11]及[12],可歸納出美國已發展的社會企業法律結構共有五種型態,

    以其中兩種型態為主流:其中最早於 2008 年出現的社會企業型態為「低獲利責任有限

    公司」(Low-profit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簡稱 the L3C),其係由責任有限公司演

    化而來,已在九個州立法通過,主要目的是讓社會使命導向的營利公司可以由減免賦

    稅的單位取得資金,但須以公益目的為優先,接下來才是營利與股東利益考量。第二

    種為 2010 年通過的「公益公司」(the Benefit Corporation)5,屬於股份有限公司,有後

    來居上之情況,至 2014 年已有二十州立法,規定公司應增加公共福利(public benefit),

    且須提出公益報告書,但不規範公益與營利的順序與比率。有別於以往社會企業定義

    的模糊地帶,隨著相關法令的訂定,以「低獲利責任有限公司」及「公益公司」為設

    立基準的社會企業數量也逐年攀升;根據《史丹佛社會創新評論》的探析,直到 2014

    年,已經各有 1,050 間及 998 間申請立案。

    以達拉瓦州的公益公司法為例6,公益公司的經理人做經營決策時,必須兼顧三種

    利益:公司章程中所訂定的公共利益、股東利益及其他關係人(stakeholders)如員工、

    客戶、供應商、社區或環境的利益[15]。綜合以上資料可知,不論是低獲利責任有限公

    司或是公益公司,其特點都是需有社會公益目的及不以股東最大利潤為唯一考量。

    4 國家慈善統計中心(NCCS) (http://nccs.urban.org/) 5 可參考 Benefit Corp Information Center (http://benefitcorp.net/) 6 http://www.legis.delaware.gov/LIS/LIS147.NSF/vwLegislation/SB+47?Opendocument

    http://www.legis.delaware.gov/LIS/LIS147.NSF/vwLegislation/SB+47?Opendocument

  • 5

    第二節 歐洲社會企業發展

    歐洲社會企業的概念最早出現在 90年代初期,源自於第三部門的核心部門。在一

    些歐洲國家,第三部門包含了合作社、協會、基金會等非營利私人組織,都具有「社

    會經濟」之特性[13]。受到義大利國會立法通過新型態的「社會合作社」 (social

    cooperatives) 的驅使,歐洲社會企業也呈現出快速的成長。將美國與歐洲社會企業的

    概念進行比較,發現歐洲將社會企業視為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即社會利益是主

    要驅使動力;相對的,在美國,社會經濟並非主要概念,非營利的社會企業通常被視

    為市場經濟(market economy)的一環[7]。而組織型態上,歐洲以協會(association)或合

    作社(cooperative)為主,其提供就業或特定照顧服務,美國則以非營利組織為主,關

    注在所有與營利相關的活動。除此之外,歐洲社會企業強調民主參與制度,甚至管理

    階層可由各利害關係人組成,包含員工、志工等[7]。

    歐洲各國對社會企業的界定廣泛,認為社會企業是將盈餘用於主要社會目標的企

    業或社區,而不是利害關係人與業主最大利益化;且產生公益的私人活動,具有企業

    精神,可達成特定的經濟或社會目標,有助於解決社會及失業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在

    立法上,除了受到傳統合作社的啟發之外,義大利與英國選擇了更為開放性的社會企

    業模式,接下來歐洲的部份,以義大利與英國作深入探討。

    一、 義大利

    在歐洲,義大利應是最早浮現社會企業概念,並加以立法的國家。在 1980 年代後

    期,社會企業係指由志願工作者所執行的創新私人組織,關注於傳達社會服務及幫助

    弱勢就業的區塊上[16]。但當時的法律並不允許協會組織有經濟上的活動。在 1990 年,

    「社會期刊」(Impresa Sociale)的創立促成了社會企業概念的推廣,使得該名詞在義大

    利逐漸為大眾所知。

    義大利的社會企業隸屬於「就業及社會政策部」(The Ministry for Employment and

    Social Policies)管轄。廣義而言,義大利具有社會企業精神的組織包含了協會、基金會

    及合作社型態,估計義大利的社會企業已達 35,000 家。在社會企業法案立法之後,「社

    會企業」一詞宛然已成為法律上的招牌。由於義大利界定社會企業的範疇跨越了不同

    各類的法律形式,可為不同形式的組織所採用,以下就延伸探討義大利的社會企業相

    關規範。

  • 6

    義大利針對社會企業的立法可說是歐洲各國立法上的參考指標。為了回應社會趨

    勢與需求,1991 年義大利通過社會企業法案 No. 381/1991,確立了「社會合作社」(Social

    Cooperatives)的法律型態。隨後,其他歐洲國家如法國、葡萄牙、西班牙及希臘也如雨

    後春筍般地通過合作社的法律型態[5][17]。經過多年發展,社會合作的發展蓬勃,於

    是 2006 年時,為了更加提升社會商品和服務及活動多樣化驅動下,義大利通過社會企

    業法案 No. 155/2006,而形成了「社會企業」的法律範疇,但其非新的法律型態或組織,

    而是提供社會企業的法律定義及社會企業所須遵循的規定。表 1 為整理義大利的社會

    企業相關法律內容:

    表 1 義大利社會企業相關範疇[16][5]及本研究整理

    社會合作社 社會企業

    法律範疇 法律型態 (Legal Form) 法律地位 (Legal Statue)

    內容

    與傳統合作社不同,利害關係

    人為結合不同類型之,如支薪

    員工、志工及支持理念的成

    員。

    提供社會企業的法律定義,不論

    組織型態為何,只要符合條件即

    可被認可為社會企業。

    型態及條

    1.A 型(A-Type):提供社會、醫療

    及教育服務。

    營運上採商業模式,成員則由員工

    及志工組成。

    2.B 型(B-Type):提供商品或服務

    等商業活動,及協助身心障礙人士

    投入就業市場。合作社的員工至少

    有 3 成須為身心障礙人士。

    1.合法私人組織

    2.生產或交易有社會利益之產品或服

    務(佔收入 70%以上),並以大眾利益

    為優先,而非獲利取向。

    3.若有盈餘不得分配給會員或股東。

    盈餘須再進一步投資於社會利益或

    用於公司資產增置。

    數量 11,264 (2011 年 ) 1,348 (2013 年 )

    由上表資料可知,義大利除了將傳統合作社轉型以社會合作社的模式執行社會企

    業精神,並另外訂定了法律定義使得符合條件的其他組織型態也可以被冠上社會企業

    的光環。義大利的「社會合作社」發展迅速,在組織規模上,「社會合作社」主要以微

    型規模為大宗,根據歐盟委員會報告書中[16]所引用的統計資料7[19]顯示:2011 年時

    高達 57%的社會合作社的員工數皆是少於 10 人的,法案通過後,數量從原本的 2 千餘

    家在 20 年內膨脹增加到 11,264 家,「社會合作社」的主要收入則來自公共合約(public

    contracts),65%的收入來自於公共合約,而來自銷售或提供服務的收入僅佔 28%;「社

    7 數據來源:ISTAT CensimentoIndustriaServizi http://dati-censimentoindustriaeservizi.istat.it/

  • 7

    會合作社」最頻繁關注的社會焦點為:社會照護與民眾保護、經濟發展與社會連結、

    健康議題、教育與研究及文化、運動及娛樂等。相較之下,登記於「社會企業」法案

    下的社會企業的推動則不如「社會合作社」來的成功,報告指出的原因如:登記的行

    政過程繁雜、成本與額外責任(例如:最低資本要求、社會報告等)以及沒有津貼補助 (津

    貼補助適用於社會合作社) [16]。

    二、 英國

    從英國前任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在 1997年第一次政策演說中公開支持社會創業

    家(social entrepreneurs)開始,足可見英國政府當局相當重視社會企業政策發展;而 2010

    年保守黨政府黨魁卡麥隆(David Cameron)上任之後,更成立公民社會辦公室(Office for

    Civil Society),取代原有的第三部門辦公室,強化社會投資與公益創投,建立大社會政

    策(Big Society),以金融機構無人認領的靜止戶約 4 億英鎊,加上 HSBC、Barcklay、

    RBS 與 Lloyds 四大銀行合資金額,希望推動社會投資市場。英國政府宏觀地將社會企

    業視為有助解決失業、歧視、低技術、低收入等社會問題的政策工具,並希冀藉此推

    動建立一個強大、永續及社會融和的經濟體系。

    英國工貿部(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把社會企業界定為「以履行社會目標

    為主的機構,該機構的利潤或盈餘,基本上,會根據此目標再投入於其業務或社區上,

    而非作為股東和所有者賺取最大利潤」[20]。更具體來說,根據英國內閣報告書[21]所

    提到,英國政府認為一個社會企業須符合下列需求:

    (一) 企業本身須自認為社會企業 (以社會或環境目的為主要宗旨)。

    (二) 不可將多餘 50%的獲利或盈餘分配給業主或股東。

    (三) 來自於補助及捐贈的收入不得高於 75%。

    (四) 因此,來自於銷售或提供服務收入須高於 25%。

    (五) 企業本身須自認能“非常符合”以下敘述:以社會/環境為主要宗旨,獲利主要

    用在再投資於企業或社區,而非分配給股東或所有者。

  • 8

    由英國而至整個歐陸的社會企業研究風潮正為興盛,根據英國多年來的研究歸納

    出,社會企業是一混和的組織型態,透過企業經營獲利以追求社會或環境福祉[20]。而

    就法律型態的分類來看,英國的社會企業主要型態可分為:「擔保有限公司8」(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CLG)、「股份有限公司」(Company Limited by Shares, CLS)、「社

    區利益公司」 (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CIC),「產業及節儉合作社」(Industrial and

    Provident Society,IPS)、「有限責任公司」 (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LLP)。

    英國社會企業的蓬勃發展,英國內閣府報告書(Cabinet Office 2012)估計,2012 年

    英國社會企業總數已經達到 283,500 家,佔英國所有企業總數的 5.9%,更為英國帶來

    經濟貢獻 549 億英鎊產值,雇用人力高達 110 萬人,英國社會企業組織規模參考如下

    表:

    表 2 英國社會企業組織規模[21][24]

    組織規模(員工數) 社會企業數量 百分比

    個體經營商(業主本身) 213,400 75%

    微型規模(1-9 人) 56,200 20%

    小型規模(10-49 人) 11,200 4%

    中型規模(50-249 人) 2,600 1%

    大型規模(250 人以上) 400 0.1%

    總數 283,800 100%

    上表顯示在 28 萬家的社會企業中,個體經營商(員工為業主自己)就占了高達

    75%,1-9 人的微型企業也占了近 20%,10-49 人的小型企業則只占了將近 4%,可看得

    出英國的特性為「精而巧」的模式為主流。社會企業育成組織研究指出[25],當前英國

    估計有 1/5 的企業都將社會使命納入企業運作核心;73%的投資者更有意願將資金投入

    在能夠改善社會的項目中;更有超過 50%的千禧年世代認為企業的主要目標,應該要

    讓社會越來越好。

    為增益社會投資,2012 年英國成立全球第一間的社會投資機構,Big Society Capital

    (簡稱 BSC),為支持及發展社會投資的獨立的財務機構。主要的措施有:營造社會企業

    文化、提供資訊、諮詢等相關支援、取得財務資源、成立社會影響力投資基金、社會

    8 擔保有限公司可為非營利組織的法律型態之一,因為其不具股份且不須分紅。

    http://www.fsa.gov.uk/doing/small_firms/msr/societieshttp://www.fsa.gov.uk/doing/small_firms/msr/societies

  • 9

    股票交易所。設置主管機關為「商業、創新暨技能部」(BIS),其對於社會企業採取明

    確的法律界定,即以企業活動的宗旨,係為社區成員謀福利之社區利益企業為標的。

    英國政府除了政策上公開支持的態度外,也通過了著名的針對非慈善類型的社會

    企業所訂立的法律型態,於 2004 年通過新型法人組織結構「社區利益公司」(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 CIC),發展至今,目前最新的登記立案數目為 9871 家[26]。「社區利

    益公司」(CIC)基本上是一個有限公司型態,必須向政府繳稅,唯一的差別是 CIC 的成

    立宗旨在於服務某一項社區利益,而不是追求股東的利潤極大化;但可以合法追求利

    潤,以獲利來進一步擴大服務對象與範圍,並將公共利益載明於公司章程之中,以符

    政府審查標準。表 3 為近年英國「社區利益公司」增減的狀況:

    表 3 英國社區利益公司近 10 年數量消長情形[27]

    年度 同意營運 解散 轉換成慈善組織 成長數

    2005-2006 208 0 0 208

    2006-2007 637 0 0 637

    2007-2008 814 35 3 776

    2008-2009 1,120 86 2 1,032

    2009-2010 1,296 372 5 919

    2010-2011 1,825 484 8 1,333

    2011-2012 2,087 590 11 1,486

    2012-2013 2,055 765 11 1,279

    2013-2014 2,494 976 11 1,507

    2014-2015 1,257 562 1 694

    總數 13,792 3,869 52 9,871

    由以上表格可見,英國政府這 10 年來在進行社會企業的評估工作,並非身為一個

    社會企業即可永遠保持是社會企業的型態,也有可能申請轉換而變回傳統的慈善組織

    (charity)、甚至被廢止解散都有可能。由於「社區利益公司」面臨資金困境和高失敗率,

    這其的原因常歸結為投資的匱乏。因應上述狀況,2014 年「社區利益公司」新調整放

    寬分紅的規範為[28]:

    (一)利潤分配的累計總額不能超過可分配利潤總額的 35% (維持不變)

    (二)取消每股分紅上限(原本為 20%)

    (三)績效利息上限由 10% 提升到 20%

    新的調整新政使得社區利益公司更加具有彈性,也應能提高並刺激投資社會企業

    http://www.bis.gov.uk/cicregulatorhttp://www.bis.gov.uk/cicregulator

  • 10

    之興趣。也說明了,資金來源最常為英國社會企業面臨生存的首要關卡,在盈餘分配

    上也可借鏡為我國在社會企業創立或執行之參酌。

    第三節 亞洲社會企業發展

    相較於歐洲社會企業蓬勃發展,亞洲國家於社會企業的發展較晚,但有也迎頭趕

    上的趨勢。以韓國來說,對社會企業以予嚴格規範,只有經過法規認證者才能掛上社

    會企業的名稱。而香港及新加坡則是民間積極發展加上政府支持的態度在近年有快速

    成長的趨勢。以下就針對亞洲國家,包含韓國、香港及新加坡進行說明。

    一、 韓國

    韓國政府定義社會企業係指提供社會服務或就業機會給弱勢族群,或者貢獻區域

    社會,以追求提升區域居民生活品質等社會性目的,並從事財貨與服務之生產及銷售

    等營業活動的企業,且需依據法規取得認證者。1997 年金融風暴導致韓國失業率與貧

    富差距,社會的需求及群眾運動才逐漸促成社會企業的形成。1999 年韓國政府實施「國

    民基本生活保障法」(National Basic Livelihood System),其中「自給自足型企業」就是

    社會企業的先驅[29]。當 2007 年韓國政府通過「社會企業振興法」(Social Enterprise

    Promotion Act)時,韓國社會企業儼然已成以政府為主導的組織。而從組織型態來看,

    韓國社會企業可以為各式組織如非營利組織、合作社及企業型態,但只有獲得認證的

    組織才得使用社會企業為其名稱。

    韓國政府在頒布實施「社會企業振興法」後,其嚴格定義加上認證制度,使得韓

    國的社會企業家數相較於其他國家來的較少,「社會企業振興法」詳細說明如表 4。根

    據研究[30],通過社會企業認證系統的 801 家社會企業中,有超過半數為創造就業機會

    型-495 家為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次為混合型的 131 家、其他型的 112 家、提供社會

    服務型 55 家;僅有 8 家屬於協助在地社區型。

    韓國政府透過認證制度,申請的組織必須提交申請書予「勞工及就業部」(Ministry

    of Labor and Employment),不過「韓國社會企業振興院」(Korea Social Enterprise

    Promotion Agency)才是受理申請、文件審核、實地審查等行政工作的實際業務單位。

    經過審查,社會企業振興委員會中的認證小組委員及專業委員將再召開會議進行篩

  • 11

    選。申請者必須符合下列資格才得以被認證為社會企業。

    表 4 韓國社會企業專法-社會企業振興法[30]

    範疇 詳細說明

    組織類型 必須是獨立自主的組織

    支薪員工 必須雇用一至多位支薪員工從事商業活動,包括生產及銷售商品

    與服務

    社會目的類

    必須旨在實踐下列五類社會目的其中一類的組織: 1.創造就業機

    會型 2.提供社會服務型 3.協助在地社區型 4.混合型 5.其他型

    決策與利害

    關係人的參

    申請認證的組織,其重要會議的決策必須納入所有利害關係人

    等,包括員工代表、服務受惠者、監督者及贊助人的代表、與此

    有關之企業或地方政府的業務承辦人、受到當地社區敬重之個

    人、以及該組織的管理者

    總收入及總

    勞動成本

    組織在提出申請前的過去六個月從事商業活動之總收入,必須超

    過總勞動成本的 30%

    組織章程及

    規定

    如欲成為社會企業,組織章程或規定必須包括下列十項法令條

    款: 1.宗旨 2.營運項目 3.名稱 4.總公司地址 5.組織類型、治理及

    營運方式、重要事項的決策方式 6.盈餘分配及再投資之處理 7.投

    資及貸款之處理 8.人員組成、任用、解僱之處理 9.債務清償及財

    產授予之處理 10.其他:社會企業分公司、資金及帳務等之處理

    盈餘再投資 根據商業法(Commercial Law)所設立的公司必須將盈餘再投資

    之事宜納入組織章程或相關規定中

    韓國社會企業關注議題主軸以促進就業、解決失業問題等,並重視社會服務的需

    求及社會與經濟的平衡發展,可歸納其特點有:1.以政府強勢引導的方式推動社會企

    業;2.勞動部以「促進就業」角度推動社會企業;3.訂定法案推動認證制度,強化社會

    氛圍;4.社會企業輔導的產業鏈儼然成形;5.強化社會企業的國際連結,建立亞洲區社

    會企業的網絡關係。主要的目標措施有:提供經營相關補助、提供社會企業人才培訓、

    政府優先採購。韓國政府以全力支持的角度推動社會企業。

    韓國社會企業的數量從 2007 年約 50 家,到 2013 年為止通過社會企業認證系統統

    計已有 801 個社會企業,1,836 個預期社會企業(準社會企業)正在開展活動。獲得認證

    的社會企業有半數以上是創造就業機會型,而有將近 2 萬人在社會企業中工作。社會

    企業與準社會企業之差異如下表:

  • 12

    表 5 韓國社會企業振興法與準社會企業之差異[30]

    分類 相關法令 要求

    社會

    企業

    社會企業

    振興法

    1.組織類型

    2.雇用支薪員工從事商業活動

    3.實踐社會目的

    4.決策是經由利益關係人的參與而做成

    5.透過商業活動獲利(銷售額必須超過勞動成本

    30%以上)

    6.必須具備組織章程及規定

    7.將盈餘的 2/3 以上再投資於實踐社會目的之業務

    (若為依據商業法所設立的公司)

    準社會

    企業

    支持促進社

    會企業發展

    之相關法令

    規定

    1.組織類型

    2.雇用支薪員工從事商業活動

    3.實踐社會目的

    4.將盈餘的 2/3 以上再投資於實踐社會目的之業務

    韓國企業規模與臺灣相似,亦多為中小型企業,仰賴政府補助的情況是否能藉由

    建立友善市場的機制而解套,是韓國政府及社會企業面臨的課題。實施「社會企業振

    興法」之後,社會企業的數量增加快速且穩定。產業類型也從傳統福利領域擴展到環

    境及文化。社會企業在許多產業大量成長主要是因為政府支持系統的協助,但政府的

    財務支持卻也同時弱化社會企業生存及可持續的能力。

    二、 新加坡

    新加坡未明定社會企業的法律定義,但是政府對於社會企業的推廣態度是採取積

    極並提供協助的方式,將其作為解決弱勢就業問題的政策之一。新加坡於 2006 年成立

    社會企業委員會(Social Enterprise Committee),著手社會企業的推動,當年發表的報

    告中提出在社會企業方面的三大策略[31]:

    (一)鼓勵並幫助具社會責任的企業

    (二)建立友善社會企業的環境

    (三)創造社會企業精神的文化

  • 13

    社區發展、青年及體育部9(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Youth and Sport,

    簡稱 MCYS)中「社會企業部門」(Social Enterprise Unit),就從三個領域協助新加坡

    社會企業發展:1.創造社會企業意識、2.培育能力及 3.拓展財務選擇(範圍),其對於

    社會企業採取較寬的定義:「具有社會任務的企業」,並著重協助提供弱勢族群訓練課

    程或工作機會的社會企業(馮瓊瑩)。新加坡的社會企業形式非常多元,可以是獨資、合

    夥與公司等。其中較有特色的是「公共擔保有限公司」及「合作社」。公共擔保有限公

    司的組成與一般股份有限公司最大的不同是由成員組成,而非股東。如果組織的剩餘

    基金或收入符合一定條件,該組織的盈餘便可獲得免稅待遇,對於社會企業家來說是

    理想的組織型態。合作社為新加坡最早發展之社會企業型態,雖然新加坡的社會企業

    係採自行認證的模式,但是不同於其他型態,合作社是受到一定規範的。2012 年時,

    估計新加坡已經約有 170 家社會企業。以營運模式分為「工作整合型」(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 WISE)、「利潤再投資型」(Plough-back-profit model )、「補助服務模式」

    (Subsidized Services model) 與「社會需求模式」(Social needs model)。

    為協助社會發展,新加坡設立了「社會企業基金」提供種子基金協助新成立社會

    企業前二年之發展,以能力建構、提升大眾認知及優化財務選項三大方式發展社會企

    業。其重視社會企業的商業運作模式,強調必須具有可回收的現金流模式,以確認其

    未來能獨立自主,以投資角度補助新創社會企業津貼。新加坡營造青年創業的環境、

    培訓與氛圍,以「青年社會企業精神培育計畫」鼓勵學校培育學生發展社會企業精神,

    並以「SCAPE 青年中心」做為青年創業的培育基地。

    三、 香港

    香港政府的社會企業界定首揭於其專責單位「扶貧委員會」,其認為社會企業並無

    統一的定義,惟提出社會企業主要可資辨識之特點包括:1.同時追求商業與社會目標;

    2.從事商業或貿易活動,而這些活動是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3.非營利性質,從商業或

    貿易活動所得的利潤或盈餘,主要會再投放於其社會目標。在香港的社會企業可以概

    分為三種:公司、合作社與社區經濟發展項目,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社區經濟發展項目,

    9社區發展、青年與體育部(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Youth and Sports,簡稱MCYS),為執掌

    新加坡社會企業發展事務的主管機關。於2013年改組為社會及家庭發展部 (Ministry of Social and Family

    Development,簡稱MSF)於2007年

  • 14

    其組織型式可以包括公司或是合作社。香港社會企業雖處於初步階段,但也逐漸奠定

    了基礎。「香港社會企業研究—透視香港社會企業實況」研究報告10[32]將社會企業分

    為四個範疇 62%的社會企業已經在 2010 年達到損益平衡或獲利。同樣的,香港社會企

    業數量在近年有急速上升的現象,從 2008 年的 222 家,到 2014 年已成長到 457 家,

    組織的調查如下表:

    表 6 香港社會企業之組織規模與組織型態[32]

    組織規模 (員工數 ) 比例 (%) 組織型態 比例 (%)

    10 人以下 60.3 慈善團體下的部

    門 /計畫 60.1

    11-30 人 26.4 公司 37.6

    31-50 人 5.7 合作社 1.2

    51-100 人 4.6 社團

    1.2

    100 人以上 2.9

    社區經濟發展項目的理念是以社區為服務對象、以社區為一個單位、且社區的居

    民皆是這個組織的成員。成員間沒有一定的服務提供者或接受者,而是以互通有無的

    方式滿足成員的需求。香港尚未針對社會企業訂定法律加以規範,可以歸類為因襲公

    司、法人或非營利組織等相關法令規範之類型。其中以各類支持社會企業發展的中介

    組織(關注議題如:教育推廣、社群建立、財務資金、能力建置等)居多。

    四、 日本

    日本社會企業案例屬特例子公司模式為主流,立法目的在於促進公司雇用身障

    者,屬於社會企業責任的方式。鼓勵企業將適合身障者執行的工作切割出來,另外成

    立子公司,專門雇用身障員工來執行。法定條件包括:母公司持股超過 50%、僱用障

    礙者超過 5 人(其中重度障礙者超過 30%)、無障礙設施完備、母公司透過經營者與職

    工派遣支援其事業經營等[33]。

    特例子公司創始於一九七七年,特別是日本泡沫經濟,陷入嚴重的經濟不景氣的

    1993 年到 1999 年間,設立了 50 個以上的特例子公司,這些特例子公司在長期的不景

    氣中,支持重度障礙者的僱用,其中以 SWAN CAFE(天鵝麵包坊)為其中的標竿。

    10香港社會企業諮詢委員會於 2013年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及社聯—匯豐社會企業商務中心就香港社會企

    業現況及發展進行研究。

  • 15

    到 2003 年僅有 123 家,2004 年以後卻快速成長,2012 年 10 月已經達到 340 家[33]。

    特例子公司也帶來好處。第一,對企業而言,身心障礙定額進用人數可與特例子

    公司合併計算,可以減輕事業單位繳交定額進用差額補助費之負擔。再者,對身心障

    礙員工而言,增加身心障礙者進入職場就業。第三,對一般員工也有好處,可以增進

    一般員工對身心障礙者之正確認識[34]。

    第四節 小結

    綜合國外社會企業發展可發現,歐、美、亞洲在形態上呈現出非營利組織師法企

    業,以及企業師法非營利組織等兩種發展趨勢。在定義上可歸結三個共同方向:社會

    目的、社會經濟、商業運作。組織類型與法律地位差異性甚大,其內涵仍相當模糊,

    缺乏一致性概念。在組織規模上,從員工人數的間距可見各國的社會企業大多都是以

    類微小型企業、甚至微型企業的規模發展。政府態度上,歐美如義大利的社會合作社

    或美國的公益公司的立法都顯示,歐美都偏向發展社會企業專法使其欲投入者有依

    據,在組織章程或規範上有一定證明效果。亞洲的國家政府有也積極的態度發展社會

    企業的趨勢,不論是韓國立法規範狹義規範社會企業或是新加坡與香港積極推廣與民

    間合作的方式可見,發展社會企業有助於促進就業及消除貧窮和社會問題。在下一章

    將以我國社會企業發展現況為研究,預期蒐集得到的資訊做國內社會企業發展做比較。

  •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我國目前對社會企業範疇尚未有明確之定義,換言之現行的社會企業發展,主要

    係由公民社會所啟動,屬於社會力自發的運動。是以採行商業手段或創設事業單位經

    營的非營利組織或第三部門,或各類型的合作社組織等皆可視為社會企業之範疇。其

    中,非營利組織商業化與企業社會責任個案已相當豐富,至於創立初始即以社會企業

    形態成立者,目前尚屬初步發展階段,爰有再加以進一步研究探討之必要。本研究將

    研究對象分為北、中及南三區,北區區域範圍為北北基宜花金馬桃竹苗;中區:中彰

    投;南區:雲嘉南高屏彭東,中區為中彰投,最後南區雲嘉南、高屏澎東等地區,對

    三區社會企業以問卷訪談及次及資料進行分析。

    第一節 本研究之社會企業定義

    廣義來說,泛指透過商業模式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的一般營利組織,或非營利事

    業,其所得盈餘主要用於本身在投資,持續解決該社會或環保問題。狹義來說,社會

    企業指:一、組織章程應明定以社會關懷或解決社會問題為首要目的。二、每年會計年

    度終了,財務報表須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並應申報及公告其社會公益報告。三、組織

    當年度可分派盈餘應至少有 30%保留用於公益目的,不得分配。但現實面,如何來產

    生一份社會企業的公益報告;財務公開透明化及配合度高;保留 30%的盈餘做公益回

    饋,以及在法令上並沒有調整稅法,這會是對社會企業嚴峻的考驗,也是需要再多討

    論之處。

    為了鼓勵一般企業將企業社會責任納入經營管理的核心策略之一,並持續扶植既

    有的社會企業永續發展,故本研究擬採廣義操作型的社會企業定義。蓋從企業組織章

    程、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並申報公告的財務報表標準、並於當年度撥出可分派盈餘的

    30%、或朝向上述議題之一的目標與經營方向的社會企業,皆列於本計畫研究對象之

    範疇。

  • 1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收集我國的社會企業業者資料,進行我國社會企業特性分析,歸納我國社

    會企業發展現況。並將分析結果與國外社會企業進行比較。呈現國內外社會企業間之

    異同處。我國三區社會企業資料收集方式如:

    一、 研究方法

    (一) 問卷與訪談

    藉由問卷、電話訪談或專訪的方式,訪問或發放問卷於組織負責人、主管或

    員工等關係人,針對單位進行資料的蒐集。對各不同類型之社會企業在基本資

    料、組織型態、關注議題、組織規模(成立年份、員工人數等)、資金來源、創新

    價值等資料進行相關資訊之彙整與分析。

    (二) 次級資料收集

    透過文獻回顧及客觀資料的蒐集,了解社會企業基本資料、公開揭露資訊、

    實際運作現況及大眾媒體相關評價,作為研究結果呈現之輔助。

    綜合上述收集資料方式,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描述研

    究樣本其組織基本資料、組織型態、關注議題、組織規模、資金來源、創新價值

    等背景變項之狀況。並描述樣本之次數及百分比分佈情形,以說明資料之結構,

    呈現我國社會企業發展狀況。最後與國外文獻資料相互比較,呈現國外內社會企

    業發展相異處。

    二、 研究限制

    因尊重廠家之訪談及表達之意願,部分社會企業婉拒參與本研究案詢問之相關問

    題。故部分樣本有限。

  • 1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章將說明本研究所蒐集社會企業之特性,本研究將研究對象分為北、中及南三

    區,北區區域範圍為北北基宜花金馬桃竹苗;中區:中彰投;南區:雲嘉南高屏彭東,

    中區為中彰投,最後南區雲嘉南、高屏澎東等地區,藉此涵蓋我國所有地區之現行社

    會企業。蒐集樣本經篩選後,選出 162 家社會企業做為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將我國

    社會企業深入了解,將以社會企業之組織型態、關注議題、組織規模、資金來源及創

    新價值進行分析,最後在與國外社會企進行特性比較。

    第一節 我國社會企業之研究範疇

    本研究初期獲取樣本的管道如經濟部全國商業司之公司登記資料查詢、勞動部勞

    動力發展署各分署之多元就業開發個案,及臺灣公益資訊中心與社會企業流等相關網

    站搜尋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並廣泛蒐集社會企業網路之相關資訊,與平面媒體、

    報章雜誌等書面資料,從中篩選相對具規模且活絡之社會企業。樣本蒐集如表 7,初步

    收樣之內涵如下:

    一、公司名稱中包含「社會企業」者。

    二、社會企業網路平台挑選相對活絡之社會企業之單位。

    三、由各區團隊主觀認定,多元就業開發個案已轉型或企圖轉型之社會企業者。

    表 7 社會企業收樣來源及研究樣本數

    樣本來源 北區 中區 南區 合計

    初步收樣 5 研究對象 6 初步收樣 研究對象 初步收樣 研究對象 初步

    收樣

    研究

    對象

    經濟部 1 54 32 4 2 6 1 64 35

    社會企業網路

    平台 2 29

    28 13 8 14 14 56 50

    勞動部 3 72 0 9 9 40 23 121 32

    其他 4 9 7 46 21 17 17 72 45

    合計 164 67 72 40 77 55 313 162 1:經濟部全國工商行政服務入口網中之公司及商業及營業登記查詢;2:台灣公益資訊中心、社

    會企業流、上下游新聞市集等網路平台;3: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各分署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申請者;4:

    學術研究對象名單、個別的社會企業業者轉介、媒體等相關資料、關鍵字查詢等…;5:以「社會企業」、

    「NPO 轉型」及「社會企業責任」等關鍵字檢視樣本為具特定社會目的及商業活動的組織單位,並位於

  • 19

    北區(北北基宜花金馬桃竹苗)研究範疇內。;6:藉由公開揭示資訊、次級文獻爬梳或初步電訪了解單位

    之營運狀況,挑選具高度 CSR、具明確社會目的產品或服務或具社會企業發展潛力之組織單位。非營利

    組織方面則挑選已具發展規模、轉型社會企業中或明顯具潛力之單位。

    第二節 我國社會企業之組織型態分析

    雖然各國在法律組織分類使用之名詞所用形式不一,但從廣義定義來看以解決社

    會或環境問題的一般營利組織或非營利事業為了支持社會使命而行使設商業模式者皆

    可視為社會企業。而實務上,除了公司型態與非營利組織型態(以下簡稱 NPO),還有

    綜合前兩者的型態的混合型,換而言之,登記為公司之外另有共同運作的 NPO 組織者

    可被視為混和型態。表 8 為三區社會企業組織型態,三區的組織型態發展顯示:北區

    的 67 間社會企業中就有 50 家登記為公司型態,比例上高達 74.6%;中區部分則呈現

    公司及 NPO 型態持平發展現象;南區則與北區呈現相反狀況,近 76.4%為 NPO 型態。

    表 8 我國北中南 3 區社會企業之組織型態分析

    NPO 型 公司型 混合型* 總和

    北 數量 4 49 14 67

    百分比 6% 73.1% 20.9% 100%

    中 數量 19 18 3 40

    百分比 47.5% 45.0% 7.5% 100%

    南 數量 42 8 5 55

    百分比 76.4% 14.5% 9.1% 100%

    總和 數量 65 75 22 162

    百分比 40.1% 46.3% 13.6% 100.0%

    *除登記為公司外,另有共同運作的 NPO 組織者,視為混合型

    一、 北區

    北區以登記為公司的社會企業為大宗。但值得注意的是,在 13 家混合型單位中,

    就有 11 家是 NPO 組織成立在先後才設立公司。顯示,北區呈現 NPO 型積極轉型、追

    求永續經營而朝向企業經營模式。以台灣敏愛手工技藝促進協會為例,公司成立在後,

    協會負責技術研發、訓練、國際援助,將技術釋放傳於蝶古巴特股份有限公司,公司

    再銷售產品並招生開班授課;最後公司再反饋給協會,透過此方法產生良性循環。

    北區混合型及 NPO 型的社會企業較少,在成熟度方面卻優於部分公司型社會企

    http://www.ejob.gov.tw/link/public/public1.aspxhttp://www.ejob.gov.tw/link/public/public1.aspx

  • 20

    業。推測其原因,部分公司型社會企業將『社會企業』放進公司名稱內,但實際經營

    卻不順利;其他類型的社會企業,大部分是經營 NPO 推動公益有成者,再深化其營利

    部分,或再設立公司強化永續能力。

    二、 中區

    中區社會企業已公司登記及 NPO 的數量幾乎不相上下,分別 45.0%及 47.5%。中

    部地區有許多當年職訓局補助下已經發展經年的多元就業團體,其中社區發展協會佔

    了相當大的比例。特別在 921 地震後,中部縣市(南投縣、前台中縣)部分地區嚴重

    受創,亟需重建。該區域許多社區為求尋求重建與社區再出發的奧援,自行規劃或借

    力於基金會與大學的計畫協助,趕上社區總體營造的風潮、921 重建基金的運作等政策

    契機,搭上了社區營造運動和重建的列車。但多年下來,真正能發展成為穩定經營或

    具備一定獲利規模,甚至於成功的社會企業者數量有限。南投縣埔里「桃米社區」、中

    寮鄉「龍眼林福利協會」、竹山「小鎮文創」、「青竹生產合作社」、「長青老人發展協會菩

    提長青村」,彰化縣「福田社區發展協會」,台中「石岡區傳統美食文化推廣協會」等。

    三、 南區

    南部社會企業受到地理因素關係,雲嘉南、高屏澎東許多偏遠地區屬於相對弱

    勢,以創立社團法人以獲得額外資源與協助,需要高度仰賴政府計畫的補助來維持單

    位收入,故 NPO 型中社團法人佔了 76.4%。而混合型與公司型分別僅有 9.1% 及

    14.5%,相對於北、中區之社會企業,南區社會企業屬於非營利組織居多,可看見南部

    社會企業的發展上,仍待萌芽。

    第三節 我國社會企業之關注議題分析

    歐洲國家的社會企業緣起於大經濟環境下導致的就業問題,美國則是非營利組織

    行使商業模式以支持經營其使命的實行,可見社會企業所關注的領域並非單一形式或

    族群。而隨著不同的社會問題而相對應的社會企業,著重重點也不在限於就業或單純

    營利上。在臺灣,從協助農民的產品自產自銷、受災而形成的在地社區發展到發展文

    化創意等都是現行社會企業投入的焦點。台灣的社會企業關注議題多元,並非單一關

  • 21

    注一議題,許多社會企業同時關注不同議題,我國社會企業關注議題統計如下表:

    表 9 我國社會企業之關注議題分析

    一、 北區

    北區社會企業所著重的領域以「弱勢就業」(40.3%)及「農業發展」(31.3%)為主。北區

    社會企業展現多元創意,為身障者、視障者、脊髓損傷者、中低收入者、街友、成癮

    者及心智障礙者等社會弱勢,創造新職種,讓弱勢人士能夠重新、正面與積極地參與

    社會,與人群互動建立自信心。在農業發展方面,結合公平貿易概念,配合推動有機

    農業、提高偏鄉小農收入。值得注意的是社會企業運用資訊科技於各領域,如行動無

    障礙 App、農產品網路行銷或寶特瓶、咖啡廢棄物回收等環境友善議題。

    二、 中區

    中部地區有許多當年職訓局補助下已經發展經年的多元就業團體,其中社區發展

    協會佔了相當大的比例。特別在 921 地震後,中部縣市(南投縣、前台中縣)部分地

    區嚴重受創,亟需重建。該區域許多社區為求尋求重建與社區再出發的奧援,自行規

    劃或借力於基金會與大學的計畫協助。

    選項 農業

    發展

    弱勢

    就業

    環境

    保護

    社區

    發展

    人口

    老化

    文化

    創意

    教育

    推廣 其他

    n=67

    次數 21 27 21 2 2 4 10 17

    百分比 31.3% 40.3% 31.3% 3.0% 3.0% 6.1% 15.2% 25.7%

    n=40

    次數 15 21 15 16 8 8 11 6

    百分比 37.5% 52.5% 37.5% 40.0% 20.0% 20.0% 27.5% 15.0%

    n=55

    次數 13 30 19 30 11 19 21 2

    百分比 23.6% 54.5% 34.5% 54.5% 20.0% 34.5% 38.2% 3.6%

    合計

    n=162

    次數 49 78 55 48 21 31 42 25

    百分比 30.2% 48.1% 34.0% 29.0% 13.6% 20.4% 24.1% 15.4%

  • 22

    中區 40 家廠商所關注的議題中,以「弱勢就業」(52.5%)議題名列第一,其次是

    「社區發展」(40.0%),「環境保護」及「農業發展」併排第三。中區廠商裡,大多數

    的廠商因地制宜發展,為振興地方經濟,改善地方的生活環境,提供學習且多元又兼

    具社會意義的據點,協助弱勢族群就業,進行職業訓練之人員培力與工作機會。此外

    新興社會企業中也出現具文化創意、知識傳遞及教育推廣的空間據點,此為中區社會

    企業發展之發展特色。

    三、 南區

    以南區主要經濟發展現況而言,南區雖然為農業重鎮,但農產品主要市場在北

    部,且北部因交易頻繁發展有較多企業化經營的農產組織;反觀南部雖生產農糧,但

    農民充其量只是勞動者,鮮少具備組織化經營的經驗與能力,更沒有承擔風險、著眼

    長期的資本規模足以發展企業化組織。南區社會企業關注重點亦在「弱勢就業」(54.5%)

    及「社區發展」(54.5%),再來是「教育推廣」(38.2%),再來是「環境保護」(34.5%)

    及「文化創意」(34.5%)並列第三。

    從上述各區獲得的資訊可得知台灣北中南社會企業的議題特性,若從組織型態的

    角度來看待關注議題,我們可得到不同的發現,如下表:

    表 10 我國社會企業不同組織型態之關注議題分析

    選項 農業

    發展

    弱勢

    就業

    環境

    保護

    社區

    發展

    人口

    老化

    文化

    創意

    教育

    推廣 其他

    NPO型

    n=67

    次數 15 45 17 35 16 16 18 1

    百分比 23.1% 69.2% 26.2% 53.8% 24.6% 24.6% 27.7% 1.5%

    公司型

    n=40

    次數 28 20 31 9 4 11 16 20

    百分比 36.8% 26.3% 40.8% 11.8% 5.53% 14.5% 21.1% 26.3%

    混合型

    n=55

    次數 6 13 7 4 1 4 8 4

    百分比 28.6% 61.9% 33.3% 19.0% 4.8% 19.0% 38.1% 19.0%

    合計 次數 49 78 55 48 21 31 42 25

    百分比 30.2% 48.1% 34.0% 29.6% 13.0 % 19.1% 25.9% 15.4%

  • 23

    由上表可得知,關注議題與組織型態具一定關聯性,NPO 型態及混合型的社會企

    業以「弱勢就業」(分別為 69.2%及 61.9%)為主,係與傳統的 NPO 組織多以關懷弱勢、

    經濟弱勢者及身心障礙等人士等為出發點,而混合型的單位可能也意識到補助減少或

    捐款的不穩定性,而決定轉型或投入營利組織的方式來增強財務自主性,這點也跟歐

    美的社會企業相同。而值得注意的,在公司型的部分以「農業發展」(37.3%)及「環境

    保護」(41.3%)為大宗,「弱勢就業」則為 26.7%,「其他」類的議題占 25.3%,顯現

    企業型態的關注焦點已漸跳脫傳統議題,呈現多樣化,舉例來說如「動物保育」、「金

    融服務」及「公平貿易」等已漸為企業型社會企業聚焦的方向。

    第四節 我國社會企業之組織規模分析

    臺灣以中小企業居多數,亦為我國重要的經濟砥柱。雖然資本因素,大多社會企

    業規模發展也以中小企業的模式,但並不降低其對社會之影響力與貢獻。本節以「成

    立年數」、「創立資本額」及「員工數」來歸納整理我國社會企業組織規模發展。

    一、 成立年數

    表 11 我國社會企業組織規模之成立年數分析

    選項 5 年以下 6-10 年 11-15 年 16-20 年 21 年以上 合計

    北區 家數 33 27 2 4 1 67

    百分比 49.3% 40.3% 3.0% 6.0% 1.5% 100%

    中區 家數 19 9 6 6 0 40

    百分比 47.5% 22.5% 15.0% 15.0% 0% 100%

    南區 家數 19 6 11 8 8 52

    百分比 36.5% 11.5% 21.2% 15.4% 15.4% 100%

    總和 家數 71 42 19 18 9 159

    百分比 44.7% 26.4% 11.9% 11.3% 5.7% 100% 註:

    1. 百分比呈橫向呈現

    2. 在調查的 162 家社會企業(北區 67 家、中區 40 家、南區 55 家)中,南區無法取得 3 家成立年

    數資料。

    表 11 為我國社會企業組織規模之成立年數分析,從北中南三區的社會企業成立年

    數來看,社會企業數量近 10 年來呈現快速遞增的狀態,近五年成立的社會企業有 71

    間,比例佔了 44.7%,成立 6-10 年有 42 間 (26.4%),而近五年成立的社會企業中又以

  • 24

    北區就占了近一半,為 33 家。

    可以注意的是,公司型態是近年來北區新創社會企業較被青睞的創業類型,成立

    不到 5 年的社會企業中,北區 33 家裡就有 25 間是公司型態(不包含混合型)。

    二、 創立資本額

    表 12 我國社會企業之創力資本額分析

    選項 10 萬以

    11 萬

    ~100 萬

    101 萬

    ~500 萬

    501 萬

    ~1000萬

    1001 萬

    ~3000萬

    3001 萬

    以上

    合計

    北 家數 3 14 18 9 6 10 60

    比例 5.0% 23.3% 30.0% 15.0% 10.0% 16.7% 100%

    中 家數 8 8 10 4 1 5 36

    比例 22.2% 22.2% 27.8% 11.1% 2.8% 13.9% 100%

    南 家數 4 9 5 2 0 3 23

    比例 17.4% 39.1% 21.7% 8.7% 0% 13.0% 100%

    家數 15 31 33 15 7 18 119

    比例 12.6% 26.1% 27.7% 12.6% 5.9% 15.1% 100%

    註:在調查的 162 家社會企業(北區 67 家、中區 40 家、南區 55 家)中,北區 7 家(10%)、中區 4家(10%)及南區 32 家(58%)無法取得創立資本額資料。

    表 12 為我國社會企業之創力資本額分析,雖然各產業的門檻不同,但在所調查社

    會企業創立資本額可見,社會企業創立資本都小於 501 萬者,北區有 58.3%,中區

    72.2%,南區則高達 78.2%。社會企業的創立雖以社會目的為宗旨,整體來說台灣社會

    企業高達 66.4%為 501 萬以下的小型公司的規模做為起步。

    三、 員工數

    表 13 我國社會企業之員工數分析

    選項 5 人以下 6~10 人 11~20 人 21~50 人 51 人以上 合計

    家數 6 10 4 9 8 37

    比例 16.2% 27.0% 10.8% 24.3% 21.6% 100.0%

    家數 4 9 10 3 5 31

    比例 12.9% 29.0% 32.3% 9.7% 16.1% 100.0%

    家數 4 7 12 10 6 39

    比例 10.3% 17.9% 30.8% 25.6% 15.4% 100.0%

  • 25

    家數 14 26 26 22 19 107

    比例 13.1% 24.3% 24.3% 20.6% 17.8% 100.0%

    註:在調查的 162 家社會企業(北區 67 家、中區 40 家、南區 55 家)中,北區 30 家(45%)、中區 9 家(23%)

    及南區 16 家(29%)無法取得員工人數資料。

    表 13 為我國社會企業之員工數分析,以社會企業員工數的角度看,北區以 6~10

    人及 21~50 人規模為主,分別為 27.0%及 24.3%;中區則以 6~10 人及 11~20 人最多,

    分別為 29.0%及 32.3%;南區則以 11~20 人及 21~50 為主,30.8%及 25.6%。整體來說,

    台灣社會企業 10 人以下規模有 37.4% (以 NPO 來說僅 20%為 10 人以下;公司則有 58%

    為 10 人以下)。

    第五節 我國社會企業之資金來源

    本次研究所詢問或調查的社會企業相關組織,絕大多數不願透漏資本結構資訊或

    無法取得。另外,高達三分之二的單位不方便或不願透漏收入相關資訊,因此本節依

    所蒐集到之樣本進行概括性解釋,僅供參考。

    一、 資本結構

    表 14 我國社會企業資金來源-資本結構分析

    選項 天使基金/政府基金 法人投資 個人股東 合計

    次數 4 6 15 25

    百分比 16.0% 24.0% 60.0% 100%

    註:樣本數為 21 個社會企業單位提供資本結構資訊。

    表 14 為我國社會企業資金來源-資本結構分析,根據三區資料顯示,國內社會企

    業多為創業者自行投資或親友投資,個人股東的資金注入為大多社會企業成立之重要

    資本結構之一。

  • 26

    二、 事業收入比

    表 15 我國社會企業資金來源-事業收入比分析

    選項 19%以下 20%~39% 40%~59% 60~79% 80%以上 合計

    NPO 家數 2 7 3 1 6 19

    百分比 10.5% 36.8% 15.8% 5.3% 31.6% 100.0%

    企業型 家數 0 0 0 0 24 24

    百分比 0% 0% 0% 0% 100% 100.0%

    混合型 家數 0 0 1 1 9 11

    百分比 0% 0% 9.1% 9.1% 81.8% 100.0%

    合計 家數 2 7 4 2 39 54

    百分比 3.7% 13% 7.4% 3.7% 72.2 % 100.0%

    註:在調查的 162 家社會企業(北區 67 家、中區 40 家、南區 55 家)中,此部分樣本數為 54 家(北

    區 10 家、中區 20 家、南區 24 家)。

    表 15 為我國社會企業資金來源-事業收入比分析,「企業型」的社會企業組

    織,多能達到自負盈虧,不依賴補助;「NPO 型」仍處於依賴補助或捐贈,僅 3 成能

    達 80%以上的是業收入;「混合型」社會企業高達 7 成能到 80%以上的事業收入,顯

    示轉型的案例多能達到財務自主。

    第六節 我國社會企業之創新價值

    本節為分析研究之社會企業創新價值,將從創造新的產品或服務;導入新的生產

    作業模式;開發新的市場;引進新的資源;建立新的產業組織結構,進行創新價值之

    剖析。

    一、 北區

    在社會企業的創新價值部分,以 Dees(2001)引用 Schumpeter 對於經濟發展的看

    法,將社會企業的創新分成五種類型[35],包含(一)創造新的產品或服務;(二)導入新

    的生產作業模式;(三)開發新的市場;(四)引進新的資源;(五)建立新的產業組織結構,

    以此五類型歸納整理社會企業的創新價值所示。此 10 家社會企業均提供具有創新價值

    的新產品及新服務作為其主要營業項目,其中众社會企業、多扶、鄰鄉良食、台灣敏

    愛均導入新的生產作業模式,而众社會企業及台灣敏愛二家社會企業已進入國際市

  • 27

    場,均以亞洲市場為主。在產業組織結構方面,众社會企業、多扶及台灣敏愛均建立

    新的產業組織結構,北區社會企業的創新價值整理如下表 17 及 18:

    表 16 北區 10 家社會企業創新價值

    創造新的產品

    或服務

    導入新的生

    產作業模式

    開發新的

    市場

    引進新的

    資源

    建立新的產

    業組織結構

    众社會企業 無障礙環境資

    訊服務

    -無障礙餐廳

    認證作業

    -愛的特派員

    -香港

    -馬來西亞

    -資通訊

    -雲端

    無障礙餐廳

    產業

    多扶事業公

    無障礙交通工

    具服務

    自行設計不

    同障別服務

    流程

    無障礙運送

    產業

    台北市視障

    者家長協會

    協助視障者發

    揮潛能,點

    譯、鋼琴調音

    師等

    鋼琴調音師

    (爭取 )無障

    礙網頁測試

    績效員工

    成功提升

    企業晉用

    鄰鄉良食

    量身訂作協助

    企業團體扶植

    偏鄉

    產銷履歷 App

    低碳運送計

    畫 -資通訊

    小農團結成

    立倉儲與封

    裝廠

    台灣敏愛 手工文藝品 越南 越南勞動力 跨國文化手

    工藝品產業

    生態綠

    以健康原材

    料,研發多種

    產品

    公司茶水間推

    廣公平貿易

    以公平貿易

    方式,採購

    原物料

    -ERP

    光原社會企

    與瑪納社會企

    業協力合作,

    瑪納提供微型

    貸款與培訓,

    光原協助農產

    銷售與還款

    創造原住民

    在地就業機

    會,將土

    地、人力兩

    者結合,推

    廣有機農

    業。設計並

    規劃每年農

    友生產計劃

    -印度新計

    畫 -資通訊

    綠藤生機

    充滿酵素作

    用、極低硝酸

    鹽的活芽菜

    獨一無二的

    壓力控制與

    省水 90%的

    水份管理技

    術,保留芽

    體、種皮、

    芽菜萃取

    為概念的

    個人清潔

    保養品牌

    有機潔淨栽

    培與營養管

    理技術

  • 28

    根,擁有

    100%植化素

    勝利身心障

    礙潛能發展

    中心

    提供多元的庇

    護/就業場所

    藉由培力身

    心障礙者,

    在財務上能

    自己自足的

    公益組織

    搭建身心障

    礙者以及營

    利企業之間

    的 就 業 平

    台,創造公

    益和企業的

    雙贏

    iHealth( 台

    灣健康宅配

    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 )

    免費處方宅配

    線上預約處

    方箋調劑

    由專業藥師

    親自宅配到

    網路預約處

    方宅配服務

    表 17 北區 38 家社會企業創新價值

    創造新的產品

    或服務

    導入新的生產

    作業模式

    開發新的

    市場

    引進新的

    資源

    建立新的產

    業組織結構

    大愛感恩科

    環保再生產品 完整的回收系

    統,逐步從「減

    廢」邁向「零

    廢」的目標

    新生命資訊

    服務公司

    無障礙環境資

    訊服務

    透過網路建

    置、企業晉

    用、線上客

    服、文件製作

    讓身心障礙者

    能自立自強

    -數位匯流

    -雲端運算

    -結合社會股

    東與公益創

    投投資社會

    企業

    -創業與就業

    並進

    若水國際公

    身心障礙者就

    工作流程再造

    和作業程序標

    準化結合雲端

    產業發展趨

    勢,為身障者

    創造更多就業

    機會和多樣化

    的就業職種

    -雲端

    -建築資訊建

    模服務

    持續創新身

    障就業模式

    興采實業

    機能性布料為

    利用咖啡渣以

    及不要的寶特

    瓶,製成成衣

    的紗線

    繭裹子 支持並倡導

  • 29

    創造新的產品

    或服務

    導入新的生產

    作業模式

    開發新的

    市場

    引進新的

    資源

    建立新的產

    業組織結構

    公平貿易的

    理念,對於

    生產者除了

    提供合理的

    薪資、安全

    的工作環

    境,更重視

    社區建設與

    社會福利。

    網絡行動科

    技公司

    善用資訊傳播

    科技、採取行

    動,改變自己

    與世界

    資通訊科技

    開放原始碼

    的精神

    愛樂活

    協助與陪伴新

    創社會企業成

    資通訊科技

    雲端軟體

    夢想之家青

    年發展協會

    提供青少年一

    個學習與溫暖

    的家庭

    里仁事業公

    推動有機農業

    協助銷售

    台灣主婦聯

    創造公義、健

    康、幸福、永

    續的社會,一

    連串服務流程

    社員、合作

    社與生產

    者,相互合

    作與協力之

    結構關係

    究心公益科

    行動裝置應用

    程式 改變以往救災

    資源的配送方

    式,提供有效

    率的配置

    應用資通訊

    技術,提高

    救災與資源

    配置效率

    BR Link

    連結消費者與

    接受者的消費

    運動

    彭婉如文教

    基金會

    提供 0~99 歲

    一生的照顧

    學區安全愛

    心站,建議

    學區安全網

    大誌雜誌

    提供流浪街頭

    的人販售刊

    物,並不與其

  • 30

    創造新的產品

    或服務

    導入新的生產

    作業模式

    開發新的

    市場

    引進新的

    資源

    建立新的產

    業組織結構

    爭利

    慢飛兒

    複合式經營,

    不只銷售庇護

    工廠產品,甚

    至銷售二手商

    品與咖啡。

    活水社會企

    業開發

    針對不同的需

    求,提供一個

    整合性的解決

    方案

    為出資者打

    造高度透明

    的投資架

    構,並邀請主

    要出資者擔

    任諮詢管理

    委員來治理

    活水是一個

    「開發社會

    企業的平

    台」,藉著建

    構一或多個

    公益或私益

    信託的契約

    洋嘎

    2011-2014 重

    心轉回台灣,

    產品增加為台

    灣繡花鞋、與

    台灣有機棉與

    織品結合的多

    元創作,並將

    大部分的代工

    由非洲、泰國

    轉回台灣

    洋嘎使用

    非洲花布

    與台灣回

    收物料為

    創作素材

    與克麥隆當

    地婦女團體

    APAN 協會

    合作,引進非

    洲花布與當

    地的服飾代

    工制作

    厚生市集 手機軟體

    (APP 訂購)

    綠天使社會

    企業有限公

    專營收購,出

    售,交換及捐

    贈全新和二手

    時尚衣著及配

    件,提供購

    物、收購、交

    換與到府鑑價

    冶綠生活服

    以地球永續發

    展為目標,用

    平價的環保衣

    著商品來推廣

    綠色穿衣概

    念.

    堅持產品

    100%在地台

    灣製造來支持

    本土產業與減

    少運送里程

    小智研發 提供永續發展

    方案的平台

    秉持環保 3R

    的原則匯集設

  • 31

    創造新的產品

    或服務

    導入新的生產

    作業模式

    開發新的

    市場

    引進新的

    資源

    建立新的產

    業組織結構

    計、工程、製

    造、產品行銷

    等全方位能

    力,應用創新

    的技術再創廢

    棄物的高價

    值,並且致力

    於永續發展的

    解決方案

    吉甲地好市

    網路平台,替

    台灣在地好設

    計、好東西,

    用網路傳說它

    們的故事

    歐萊德

    研發無添加有

    害物質與環境

    賀爾蒙洗髮精

    全亞洲第一

    座健康、低

    碳、節能、

    環保的「歐

    萊德綠建築

    化妝品 GMP

    廠」

    以立國際服

    志工自費參加

    各項計畫

    呷米共食廚

    運用吃的力

    量,捍衛地球

    肯納社會企

    業股份有限

    公司

    規劃永續家

    園,提供教

    育、就業、養

    護與醫療服務

    小農雲端技

    術服務社會

    企業有限公

    雲端資訊技術

    的協助,試圖

    利用雲端資訊

    技術做公益,

    協助台灣農、

    漁業的永續發

    愛一家親社

    會企業股份

    有限公司

    提供無食品添

    加物的各種美

    用心快樂社 台灣首間「推 推動「文

  • 32

    創造新的產品

    或服務

    導入新的生產

    作業模式

    開發新的

    市場

    引進新的

    資源

    建立新的產

    業組織結構

    會企業股份

    有限公司

    廣正向快樂思

    考」的社會企

    業;「DS 憂鬱

    情緒檢測」

    app,提供個人

    量身打造的情

    緒指數測量

    創扎根

    夢想發

    聲」計畫

    恩吉歐社會

    企業股份有

    限公司

    由論壇、課程

    及旅遊活動,

    讓更多人認

    識、了解台灣

    的真善美,深

    化和諧社會,

    達成「旅遊愛

    地球」的願景

    蝸牛社會企

    業有限公司

    落實租屋管理

    理念,降低租

    賃交易成本,

    促使空屋活

    化,提升租屋

    市場供給量

    透過介入市

    場營運,建立

    穩定且安全

    的市場交易

    機制

    魚飲社會企

    業股份有限

    公司

    引進日本對

    魚獲的處理

    方式,輔以

    SOP 協助確

    保賞味期品

    挺挺網絡社

    會企業有限

    公司

    動保與保育觀

    念的傳遞分享

    融入到商品設

    計與整體行銷

    規劃之中

    茲摩達司社

    會企業有限

    公司

    以產業守護文

    化,號召「旅

    外原青」返鄉

    就業

    以公平交易

    原則建立產

    銷直營

    新鄉村社會

    企業有限公

    平台整合地方

    以及相關的國

    際學校和非營

    利組織,為坪

    林的環境友善

    願景在於

    將坪林逐

    步推向在

    國際上獨

    具特色的

    保育鄉村生

    態環境、培力

    社區居民及

    促進地方產

    業經濟

  • 33

    創造新的產品

    或服務

    導入新的生產

    作業模式

    開發新的

    市場

    引進新的

    資源

    建立新的產

    業組織結構

    茶產業盡一份

    心力

    生態茶鄉

    綠蔬社會企

    業股份有限

    公司

    餐點透過營養

    師調配,熱量

    的控制

    良善飲食

    文化做為

    社區的公

    益平台

    超青年社會

    企業有限公

    2 天 24 小時精

    神時光屋培訓

    課程

    號召全球有志

    青年,集體訓

    練、互相學習

    與成長

    一人一千瓦

    社會企業股

    份有限公司

    「公民能

    源自主」

    共同投資

    「公民電

    廠」

    出租自家屋

    頂或投資,

    每年保證股

    二、 中區

    青年世代投入社會企業創業的現象,不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