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天主教社會訓導簡介() 阮美賢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1

天主教社會訓導簡介 二 - hsscol.org.hk · 督徒履行愛德的首要特殊 方式… 程度則視乎如何勉 力效法基督的生活…也同 樣關乎我們的社會責任。

  • Upload
    others

  • View
    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天主教社會訓導簡介(二)

阮美賢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1

社會訓導的目的和背景是什麼?

形成過程如何?

包括哪些文件和教導?

社會訓導的性質、特點、方法

社會訓導的重要原則

如何應用社會訓導?

2

社會訓導的主要原則 (理想社會的條件)

3

社會訓導的核心主題

人性尊嚴及人權

大眾福祉 輔助原則 團結關懷

關愛窮人

和平、

克服罪惡

結構

參與、

責任感

改變制度和人心、倫理應跨出個人範圍

愛主 愛人

財物為眾人普遍擁有

共同生活於真理、正義、友愛、自由之內

生態環保

管治大地

4

從天主教角度看人性 神聖性:每個人都是天主活生生的肖像,被置於創造秩序的中心和高峰,人在天主眼中是寶貴的。

人有理智、自由意志、智慧決定自己的人生 善用自由和才華

主體性:人具有位格和尊嚴 ,人能認識自己、擁有自己、自由地奉獻自己,並與其他人溝通。

獨特性:每個人都具有人性的本質,包括理性和自由意志。而且,每個人在天主眼中都是獨一無二和寶貴的。

5

自由:人性尊嚴要求人以有意識的自由抉擇而行事,即出於個人的衷心悅服而行事。自由是天主所賦予的,只有在自由中,人才能歸向善。

良心:在良心深處,人發現法律的存在。這是天主銘刻的法律,而人性尊嚴就在於服從這法律。這法律的呼聲告訴人應當好善、行善並戒惡。

罪惡貶抑人性,阻止人圓滿發展自身,但基督的救恩,使人性尊嚴得以修復。

6

扶康會創辦人方叔華神父獲選為2016年「無名英雄」,表揚他為本港智障人士的奉獻。位於何文田的扶康家庭院舍「邂逅軒」,住了五位智障男女舍友,他們大部份都是孤兒,或親父母無力照顧。神父和他們同住同食,希望他們與健全人士

一樣能享受家的溫暖,體會生命的美好。

9

權利與義務:人的本性具有理智和自由意

志,人亦由此而有權利與義務。為此,權

利和義務,是人類普遍所有、神聖不可侵

犯、不能以任何方式剝奪的。

社會必須提供人們一切必要條件,幫忙他

們度其真正適合人性的生活;必須以法律

和合乎倫理動機去保障人的尊嚴。

(GS#17,26; PT#9)

人身的權利/平等權:不受歧視,令人格尊

嚴不被侵犯;生存權、人身安全和自由。

10

兒童的基本需要若被忽略,會影響兒童健康發展, 如:童工、垃圾山中過活的兒童

11

人的社會性 有別於自由主義的人權理論,天主教不單強調人權的個人性,亦有社會性。

人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社會性的,人若與他人沒有關係,便不能生活下去,亦不能發展其優點。」在其他人身上,人看到天主本身的反映。

天主要人彼此互相尊重,一切受造物都有價值,在天主眼中都是好的。人要與每一種受造物,包括每一個人建立負責任的關係。(GS#12)

人通過與他人的交往及互相服務,並通過和其他人的交談,始能發揚自己的各種優點,而滿全其使命。(GS#25)

12

13

財物為眾人擁有、關愛窮人

世間的一切美善皆源於天主的大能;他創造了大

地和人,又把大地交給人,叫人藉工作去治理,

並享用其果實。所以一切受造物應在正義及愛德

原則下,公平地惠及全人類。這原則一方面肯定

天主對一切事物的完全和永恆的主宰,另一方面,

肯定大地的財物是為了整個人和全人類的發展。

經濟發展是為人服務,是為個人和人類整個群體

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部份。當國與國之間的社會經

濟狀況不平衡時,便不能維持持久的和平。

跟私產權並不對立,只是把私產置於人整體利益

之下來理解和貫徹;私有產權不是絕對的。

14

• 世間財物為眾人普遍擁有這原則,要求人特別關注貧窮人、邊緣人和所有被生活環境影響適當成長的人,讓缺少發聲機會的人得以表達其需要。

• 在實際操作的層面,要透過政策和法律作基本的規管。這是各地政府、國家和國際協約的責任和關注範圍。

15

關愛窮人是一項抉擇,是基督徒履行愛德的首要特殊方式… 程度則視乎如何勉力效法基督的生活…也同樣關乎我們的社會責任。

迫使人再思社會上的資源分配和貧富的過份懸殊所帶來的危機;反思生活是否達到相當水準(衣、食、住、行、衛生、教育)。

這種愛不但關懷物質上的貧乏,也關懷各種形式的文化/宗教貧乏

也針對貧窮問題的社會幅度和政治幅度

教會常教導人們正視慈善和正義的關係

16

工人的尊嚴和權利 人勞苦工作是崇高神聖的,是延續天主的造化工程。這亦說明了,人類不是世界的擁有者,而是被委託去照顧它的人,他們要在工作中反映出創造者的形象。

17

人是工作的主體和目標,可以發展和滿全自己,發揮一己的潛能(《工作》通諭)。

在工作中,人可以發展和滿全自己,發揮一己的潛能,賺到金錢過活。

18

無論人做的是甚麼工作,即使是純服務的、最單調的、最受輕視的工作,亦不失其尊嚴。這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天主所造,具有天主的肖像,都有平等的尊嚴,應受尊重。

19

促進公益/大眾福祉 Common good

人的社會性反映人的幸福必然與社會整體的幸

福有關,大眾福祉亦必然顧及個人需要。

大眾福祉是指個人、家庭及團體得以完整及有

效地滿全其需要的條件之總和。

所有社會、經濟、文化生活和制度最終是為個

人和集體的權益得到保障,並推廣至整個社會。

因此,社會成員要互相合作和分享, 使每一位

成員都能實現其個人潛能和生命價值,這有助

整個社會健康地發展。(MM65)

20

大眾公益必須為所有人服務,而不應只為某些人的個人好處而服務,每個人都有權享受因追求大眾公益而達到的社會生活環境

各國政府有特殊責任,以合乎正義的方式使社會各界和諧共處,適當地協調個別群體和個人的利益

政府決策者在詮釋國家的大眾福祉時,不單祇要根據大部分人的意願,更要按社會中全體成員的利益,包括少數人的利益去決定。

21

22

互補/輔助原則 Subsidiarity

互補原則指向社會的多元化,建立一個不完全

依賴政府或當權者的公民社會。

若個人或較小的團體可自行發展,提供自己所

需;較上層的秩序不應介入,而是在有需要時

協助。

強調政府要建立有利條件,將權力下放,鼓勵

基層和民間組織參與,但這不可作為自私和不

負責任的藉口;不贊成政府中央集權式的領導,

控制一切社會經濟活動。(OA79-80)

23

參與 Participation

互補原則的特別意義就是參與, 也就是公民作為個人或與他人結社,直接或間接地透過代表,對他所屬的公民社會的文化、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作出貢獻。

人性尊嚴要求人有真正聲音,影響與他們生活有關的決策,沒有人被排斥於社會之外被剝奪公民權 。

公民權利:思想、言論、

良心自由;信仰自由;

集會、結社、新聞資訊

政治權利:直接或通過

選舉代表參政、監察政

府;組織政治團體

24

參與的範圍包括:

工作及經濟活動

資訊及文化領域

社會/政治領域

25

團結關懷 Solidarity

人類不能離群獨處,而是彼此互相依賴、休戚相關,故重視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和伙伴關係。(SRS26)

團結關懷必須在人與人之間,以至專業、階層、社群和國家之間實行。這意味著人願意把自己奉獻,為著鄰人的益處而做,超越任何個人或某種利益而為之。

罪的架構只可透過團結關懷才可克服。

26

團結關懷是表示願意在世界中和在人群之中生活,體驗窮人的貧困,與受苦者在一起,為不公義者抱不平發聲,支持那些受到壓迫的人,向俘虜宣揚自由等等。

27

聖雲先會服務少數族裔

28

保護生態環境

面對今天的生態危機,我們必須注意對資源有限的意識,和對自然界的完整與週期之尊重,在計劃發展時必須考慮這些事實,而不是鼓吹發展的理想而傷害大自然。和濫用(肋25:1-16)。

大自然是天主賜予我們的生活環境,它向我們講論造物主及祂對人類的愛。它帶有一個法則,指出其終向及其如何明智使用,而非任意濫用。上主才是土地擁有者,人要好好照顧土地,治理大地,使它肥沃,這些產物的分配必須受到正義和愛德的約束。

上主制定休息的週期,讓自然界的生命得以持續不斷;防止自然界的弱者,包括人、動植物和土地被剝削

29

社會生活的基本價值

社會價值是由原則所促成,作為建構井然有序的社會的指標。

所有社會價值都是為人的尊嚴所固有,促進人真正的發展。

社會價值主要包括:真理、自由、正義和愛。

個人層面,使人達至個人完善

社會層面,使社會生活更富人道,是政府不可或缺的指標,以進行制度上(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科技上)的必要改革。

30

社會價值

道德善

真理

自由

正義

仁愛

31

真理 真理是作事及說話的正直,即誠實、誠懇或坦率。真理或誠實是一種德行,在於表示自己的行為真實,並承認自己所言為真,避免口是心非、假裝與偽善。(天主教教理#2468)因此,要培養及實踐誠實的美德

誠實要求一個人言行正直,即使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也在所不辭。

32

公義、仁愛、自由

正義是以恆常和堅定的意願,給予對方所應得的東西;不正義就是把原本屬於他的東西拿走,包括尊嚴、基本權利、經濟資源。

愛是整體社會倫理的最高和普遍準則;其他價值都是在愛的泉源中衍生和成長。愛的先決條件是正義,但超越正義。

自由是人按天主的肖像受造的最重要標記,因而亦是每一個人皆有至高尊嚴的標記。人生來就有權利享有自由,亦有責任尊重別人的自由。

33

原則與德行

原則 (給予方向) 美德(培養人格性情)

維護人性尊嚴

促進公益

財物為眾人擁有

關愛窮人及弱勢社群

參與

團結精神

尊重、勇敢

富公平正義感

願意分享

憐憫、慷慨

好客、欣賞別人

負責任精神

關懷、堅持

智慧

34

認知

情感 實踐

認識天主教價值觀,作合情合理的倫理判斷

由心出發,對正確價值觀堅持

就不同情境透過行動表達相關價值觀

35

主題及角度的轉變

六十年代之前:針對西方社會和工人問題,如工業革命引起的不良後果、對工人的剝削、工資、工會、私產權問題等

六十年代之後:關注國際社會和南北半球問題包括:社會化、社會進步、農業、各行各業間的工義問題(MM),人權及和平(PT),教會在現世及文化、政經、發展中的角色(GS),發展的意義(PP),正義在人間(JW),傳揚福音(EN),人性的工作(LE)

36

內容的再思考和立場的轉變

對非公教勞工組織的接納及認同 罷工的合理性(作為最後策略GS68,作為非常策略LE)

由慈善事業到致力於社會正義 私產權的再思:受造物的普遍目的、權行等級的調整、社會化的合法性

從發展到解放 改革不單只從上(來自執政層),更應由下(來自基層運動)(拉美和亞洲主教)

對不義架構的認識和改革的必要(JW)

37

教會所提供的多元性服務

對不正義與壓迫和不人道的政策、架構、治權提出先知性的質疑和抗議

為窮人和受壓迫者提供保護與照顧

為個人及團體提供行動的指引及啟發靈感

鼓勵和支持各階層(工會、群眾、政府、聯合國)有關改善人類處境的計劃及行動

外交關係

為敵對的意識形態、制度及受害人士提供復合和修和的服務

培訓基督徒團體對社會參與的責任感

38

實踐社會使命的方式

倡議 組織及發展

慈善和救濟

團結

社會穩定 社會改變

直接服務, 處理社會問題的

幫助人渡過目前危機 根本原因

39

教會提供轉化社會的不同形式

由上而下:政府、國際組織、各階層的領導、富人的皈依、權力者及知識份 子的歸化、改革架構

由下而上:工會組織、輿論、壓力、意識培育、基層運動、為人權而奮鬥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