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摘要 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是依據沈括著作“夢溪筆談”之內容所提到的事項,以該事項為 證據因而成為最早的活字版印刷發明者,該證據經歷代多位專家學者的探討所遺留的事 蹟,以及其相關數位典藏之說明,體會對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技術性領域之論述有一些無 從觀察的技術現象與脈絡所在;例如沈括所記載的事項是依據他的堂兄弟和侄子們的描述而 得,同時也未見他們有在使用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設備的說明,顯然的,這畢昇泥活字版印刷 術的證據是經過第 2 次傳說的結果,其中的人若未執行過泥活字版印刷術時,當然無法得知 在泥活字版的印製過程中應有的要件,如泥活字要如何排成一頁,要如何還字,要如何存 放、等技術性的說明;例如提到的 1193 年周必大 ( 南宋宰相 ) 用銅板取代畢昇泥活字版印 刷術中的鐵板,而且採用泥活字版印製出版“玉堂雜記”,其中未說明如何印製,從其留存 的印刷品也無法印證與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方法相同;例如 1241 年到 1250 年間元朝楊古 根據沈括紀載的畢昇泥活字版印刷方法,印製北宋幾位哲學家的言論集“近思錄”、等,其 中也未說明如何印製;例如清代翟金生用泥鋪在木盤底面來固定泥活字的印刷方式,顯然與 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印製方式不同;其中如“薄如錢唇”的泥活字如何用膠黏,如何排 列,如何重複拿取、等,在整個印製的作業過程中是否符合“夢溪筆談”之內容所述也另人 疑惑,因此本研究以印刷的技術性來實驗模擬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從實驗中我們發現 “薄如錢唇”的泥活字在排列的作業中,很容易將泥活字位移完成一個版式,甚至可以任意 排列泥活字的位置,如間隔大小、或弧形的排列 ( 這是活字版印刷不容易完成的作業 ),這 個優點未見記載 ( 推測畢昇未進行整頁式的作業所以沒有發現到 ),而且排好的版式也根本 無須做加壓維持一致平面的動作 ( 因為刷印的動作與此無關聯 ),但是從泥活字版取出的泥 活字的作業過程中,其泥活字的字面很容易會沾到黏劑,而且在取出時要等一段時間讓黏劑 凝固後才能做還字的作業,如此未見記載檢字、排版、以及還字的作業規範,因此推測畢昇 泥活字版印刷術是沒有進行生產印刷品。 基於有關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各種討論,雖在許多傳統典籍中被錄載,卻不見明 瞭,本研究旨在應用印刷技術領域並透過實作與分析,求其真貌,提供以數位影像的科技表 達,做為進一步數位印刷範疇下之印刷科技史的研究。 關鍵字 : 雕版印刷 刷印 活字 泥活字版印刷 木活字版印刷 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 分析與新發現 陳仙舟 吳祖銘 徐照夫 謝銘峰 唐瑜謙

DocHdl1OnPPMtmpTarget...成都卞家刻梵文《陀羅尼經咒》,鹹通九年 (西元868)刻《金剛經》],一直至西元 1960 年代才逐漸被其他的印刷術所取代;宋朝沈括(西元1031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摘要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是依據沈括著作“夢溪筆談”之內容所提到的事項,以該事項為

證據因而成為最早的活字版印刷發明者,該證據經歷代多位專家學者的探討所遺留的事

蹟,以及其相關數位典藏之說明,體會對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技術性領域之論述有一些無

從觀察的技術現象與脈絡所在;例如沈括所記載的事項是依據他的堂兄弟和侄子們的描述而

得,同時也未見他們有在使用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設備的說明,顯然的,這畢昇泥活字版印刷

術的證據是經過第 2次傳說的結果,其中的人若未執行過泥活字版印刷術時,當然無法得知在泥活字版的印製過程中應有的要件,如泥活字要如何排成一頁,要如何還字,要如何存

放、等技術性的說明;例如提到的 1193年周必大 (南宋宰相 )用銅板取代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中的鐵板,而且採用泥活字版印製出版“玉堂雜記”,其中未說明如何印製,從其留存

的印刷品也無法印證與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方法相同;例如 1241年到 1250年間元朝楊古根據沈括紀載的畢昇泥活字版印刷方法,印製北宋幾位哲學家的言論集“近思錄”、等,其

中也未說明如何印製;例如清代翟金生用泥鋪在木盤底面來固定泥活字的印刷方式,顯然與

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印製方式不同;其中如“薄如錢唇”的泥活字如何用膠黏,如何排

列,如何重複拿取、等,在整個印製的作業過程中是否符合“夢溪筆談”之內容所述也另人

疑惑,因此本研究以印刷的技術性來實驗模擬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從實驗中我們發現

“薄如錢唇”的泥活字在排列的作業中,很容易將泥活字位移完成一個版式,甚至可以任意

排列泥活字的位置,如間隔大小、或弧形的排列 (這是活字版印刷不容易完成的作業 ),這個優點未見記載 (推測畢昇未進行整頁式的作業所以沒有發現到 ),而且排好的版式也根本無須做加壓維持一致平面的動作 (因為刷印的動作與此無關聯 ),但是從泥活字版取出的泥活字的作業過程中,其泥活字的字面很容易會沾到黏劑,而且在取出時要等一段時間讓黏劑

凝固後才能做還字的作業,如此未見記載檢字、排版、以及還字的作業規範,因此推測畢昇

泥活字版印刷術是沒有進行生產印刷品。

基於有關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各種討論,雖在許多傳統典籍中被錄載,卻不見明

瞭,本研究旨在應用印刷技術領域並透過實作與分析,求其真貌,提供以數位影像的科技表

達,做為進一步數位印刷範疇下之印刷科技史的研究。

關鍵字 :雕版印刷 刷印 活字 泥活字版印刷 木活字版印刷

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分析與新發現陳仙舟 吳祖銘 徐照夫 謝銘峰 唐瑜謙

第三十二卷第三期

64

第一章、緒論

關鍵詞:雕版印刷,刷印,活字,泥

活字版印刷,木活字版印刷

a)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中國最早的印刷術,自唐

朝以來就有其印刷品,該雕版印刷術一直

到西元 1960年才逐漸被新的印刷術所淘

汰,印刷必須具備的三要件,即印版,紙

張、以及印墨,雕版印刷的作業方式為,

先雕刻印版,再經刷印作業獲得一頁單張

的印刷品,然後收集各頁的印刷品組裝成

書冊;其中的印版是一整塊的木質平板,

厚度約 3cm,面積大於印刷的內容範圍,

先經雕刻人員依據印刷的內容範圍來準備

木質平板,再依據印刷的內容(圖像和文

字)在木質平板上使用工具雕刻,其中讓

印刷的內容(印紋部分)呈現反紋,而在

空隙的地方(非印紋部分)挖空木質,挖

空的深度約 0.3cm,因為雕刻印版的時間約

佔雕版印刷的作業時間 90%,雕版容易保

存,以備日後有需求時,再拿出來生產原

來的印刷品。

b)刷印:

刷印是雕版印刷作業裡的一項作業工

程,該作業工程是將印墨(水墨)塗佈在

印版(雕版)的印紋部分,然後取一張紙

張覆蓋在整塊雕版上,再拿一毛刷對覆蓋

在雕版上的紙張做壓刷的動作(主要是讓

印紋部分的印墨轉移到紙張),然後取出紙

張即得一頁單張的印刷品,該單張印刷品

放置乾燥;依上列作業的順序重複執行即

稱為刷印作業。

c)活字:

雕版印刷的印版是一整塊的木質平

板,其中的印紋部分(圖像和文字)都和

該木質平板連成一體,也就是說,在印版

上的字是不能獨立移動的,相反的,如果

在印版上的字是可以移動時,則該字稱為

活字,該印版稱為活字版,簡稱活版,該

活版是宋朝沈括(西元 1031- 1095年)

約在西元 1085 - 1095之間著作夢溪筆談一

書的最早記載。

d)泥活字版印刷:

印刷必須具備的三要件,即印版,紙

張、以及印墨,其中印版為活字版時,則

使用活字版配合紙張、以及印墨的作業來

完成印刷品的工程,稱其為活字版印刷,

若活字版的活字為堅硬的泥土,該活字版

的字稱為泥活字,該印版稱為泥活字版,

所以應用泥活字版配合紙張、以及印墨的

作業來完成印刷品的工程,則稱其為泥活

字版印刷。

e)木活字版印刷:

依據西元 1311年元朝王禎著作《農

書》裡有介紹木活字版印刷術,這是最早

的記載,印刷必須具備的三要件,即印

版,紙張、以及印墨,若其中活字版的活

65

印 刷 科 技

字為木材質時,該活字版的字稱為木活

字,該印版稱為木活字版,所以應用木活

字版配合紙張、以及印墨的作業來完成印

刷品的工程,則稱其為木活字版印刷,木

活字版印刷術的發展應用一直到西元 1450

年才逐漸被德國顧登堡發明的鉛活字版印

刷術所淘汰。

第 1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有關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各種討論

記載,約歷經 1950年之久,雖有許多傳統

典籍中錄載,卻不見明瞭其印刷技術領域

的實作過程,而且都有仿畢昇泥活字版印

刷術的印刷品,卻未見畢昇泥活字版印刷

術的印刷品,因此啟發本研究以求其真貌。

第 2節 研究目的:

目的是探討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可

行性,以及為什麼沒有其印刷品的流傳。

第 3節 研究問題:

1. 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泥活字之製造和

儲放可行性。

2. 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泥活字之排版可

行性。

3. 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泥活字版之刷印

可行性。

4. 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泥活字版之還字

可行性。

5. 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應用之可行性。

第 4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是以宋朝沈括著作夢溪筆談一

書記載“活版印刷”的內容為探討範圍,

以及限制非其範圍內的任何印刷方法之製

作。

第 5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流程是以活版印刷的作業工

程為實驗架構,執行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

的工程,進而分析執行結果。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 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起源

依據歷史的記載,雕版印刷術是中國

最早的印刷術,該印刷術的應用自唐朝就

有其印刷品[如唐朝武后時代的《無垢淨

光大陀羅尼經咒》,德二(西元 757)四川

成都卞家刻梵文《陀羅尼經咒》,鹹通九年

(西元 868)刻《金剛經》],一直至西元

1960年代才逐漸被其他的印刷術所取代;

宋朝沈括(西元 1031- 1095年)約在西

元 1085 - 1095之間著作夢溪筆談一書,該

夢溪筆談的內容有 26卷,其中第 18卷技

藝項目活字印刷內有記載畢昇泥活字版印

刷術的事項(圖 2-1) (中國之科學與文明,

錢有訓著 1989):

第三十二卷第三期

66

其中沈括自述該事項是依據他的堂兄

弟和侄子們的描述而得,其中說明宋朝慶

曆年間(西元 1041- 1048年)有一平民

畢昇,以膠泥刻字,創新一泥活字版完成

了印刷的作業,此段記載成為歷史上最早

的泥活字版印刷術。

第 2節  宋朝周必大模仿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

宋朝周必大(西元 1129~1204年)曾

被封為宰相,於西元 1193年模仿畢昇泥活

字印刷術,其中把作業的鐵板改為銅板,

印了自己的著作《玉堂雜記》(中國印刷術

的發明及其影響,張秀民著,民國 76年);

其中未說明印製過程,從其留存的印刷品

也無法印證與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方法

相同。

第 3節  元朝楊古模仿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

元朝姚樞(西元 1201~1278)教子弟楊

古於西元 1241~1250年用活字版印書,印

成了朱熹的《小學》、《近思錄》、等書

(吳哲夫, 1989b);其中未說明如何印製,

從其留存的印刷品也無法印證與畢昇泥活

字版印刷術的方法相同。

第 4節  清朝徐志定模仿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

清朝徐志定於西元 1718年製成陶活

字,印《周易說略》(中國之科學與文明,

錢有訓著 1989);其中未說明如何印製,

從其留存的印刷品也無法印證與畢昇泥活

字版印刷術的方法相同。

圖 2-1 元朝的雕版印刷品 (夢溪筆談 )

67

印 刷 科 技

第 5節  清朝李瑤模仿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

清朝道光十二年(西元 1832年)李瑤

用泥活字排印自著的《校補金石例四種》

(圖 2-2) (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影響,張

秀民著,民國 76年) ;其中未說明如何印

製,從其留存的印刷品也無法印證與畢昇

泥活字版印刷術的方法相同。

第 6節  清朝翟金生模仿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

清朝翟金生模仿畢昇泥活字印刷術,

刻泥活字十萬餘,從西元 1844年印製《泥

版試印初編》(圖 2-3),至西元 1857年的

《水東翟氏宗譜》,(張秉倫,1986;吳哲

夫,1989b;陳美智,1994;中國之科學與

文明、錢有訓著 1989);其中的泥活字是

用泥鋪在木盤底面來固定而完成排版的方

式,顯然與畢昇完成泥活字版的方式不相

同。

第 7節 木活字版印刷術的起源

元朝王禎(西元 1290~ 1333年)在西

元 1311年撰寫了農學名著《農書》,在

圖 2-2 校補金石例四種 印刷品

圖 2-3 泥版試印初編 印刷品

第三十二卷第三期

68

《農書》的雕版印刷品之內容段有提到“造

活字印書法”(圖 2-4) (中國之科學與文

明、錢有訓著 1989),該法說明如何製作

木活字、排版、以及印刷的方式,此即木

活字版印刷術最早的記載,這種木活字版

印刷術的應用一直至西元 1450年代後才逐

漸被鉛活字版印刷術所取代。

第 8節 鉛活字版印刷術的起源

西元 1450年德國顧登堡(Johannes

Gutenberg)發明鉛活字版印刷術,這種鉛

活字版印刷術的應用一直至西元 1980年代

後才逐漸被其他的印刷術所取代。

第 9節 小結

雕版印刷與活字版印刷是古代印刷術

的兩大主流,其中與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

有相關的記載,若以時間為參考基準來區

分,如表 2-1所示。

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是沈括依據他的

堂兄弟和侄子們的描述而記載於“夢溪筆

談”中,該時間離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約

有 30多年之久,其中未見有關泥活字版印

刷術的使用情形;西元 1193年宋朝周必大

圖 2-4 農書中的造活字印書法

表 2-1 雕版印刷與活字版印刷的應用時期

69

印 刷 科 技

模仿畢昇泥活字印刷術印製“玉堂雜記”,

其中把作業的鐵板改為銅板,其它的作業

是否相同也未見記載;西元 1241~1250年

間元朝楊古用活字版印書,其中未見說明

印製過程;西元 1311年元朝王禎著作的

《農書》內容提到木活字版印刷術,該印刷

術離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約有200年之久,

其中木活字的結構和排版的方式都不相同

於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但創新很多作

業,而且優於畢昇的泥活字版印刷術。

木活字版印刷術的發展至西元 1450年

代後才逐漸被鉛活字版印刷術所取代;鉛

活字版印刷術的發展應用一直至西元 1980

年代後才逐漸被照相版印刷術所取代;在

木、或鉛活字版印刷術的盛行期間,西元

1718年清朝徐志定製成陶活字,印《周易

說略》,以及西元 1832年清朝李瑤用泥活

字排印自著的《校補金石例四種》,其中都

未見說明印製過程;西元 1844年清朝翟金

生刻泥活字十萬餘印製《泥版試印初編》,

其中的泥活字是用泥鋪在木盤底面來固定

而完成排版的方式,顯然這與畢昇泥活字

版印刷術的印製方式不相同。

觀察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經歷代多位

專家學者的探討所遺留的相關典藏,體會

對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技術性領域之論

述無從察覺,而且也沒有畢昇泥活字版印

刷品為依據來提供探討,因此希望應用印

刷技術領域並透過實作與分析,探討畢昇

泥活字版印刷術得以求其真貌。

第三章、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依據沈括著作夢溪筆談所記

載的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之內容為實驗架

構,以實際印刷作業的過程來模擬實驗畢

昇泥活字版印刷術,從實驗結果來探討畢

昇泥活字版印刷術。

第一節 實驗架構:

實驗架構是先分析沈括著作夢溪筆談

所記載的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之內容,以

符合印製過程的要件(如字有底線部分)

做為模擬實驗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架構;

1.畢昇膠泥活字印刷術的內容分析:

“ 版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

瀛王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版本。「慶

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

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

堅。先設一鐵版,其上以松脂臘和紙灰之

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乃密

布字印。滿鐵範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

稍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

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

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

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

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

第三十二卷第三期

70

印,以備一板內有重複者。不用則以紙貼

之,每韻為一貼,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

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

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

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

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

不沾汙。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

保藏。”

1.1 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

一印,火燒令堅:

製造泥活字的作業;以薄如錢唇的膠

泥刻成反紋的活字後,再經火燒成硬化。

1.2 先設一鐵版,其上以松脂臘和紙灰之

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乃密

布字印。滿鐵範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

稍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

組一頁印版的作業過程;先在鐵版上

放松脂臘和紙灰之類(黏劑),要印時,在

鐵版上放一鐵範(大小約一頁的範圍),然

後在鐵範內排滿泥活字後,再以火加熱讓

松脂臘(黏劑)軟化後,再以一平板按其

面。

1.3 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

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

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刷印的作業過程;準備二份排版的配

件,容許 2個人分工作業,即 1個人排版,

1個人刷印,可以快速生產。

1.4 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

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重複者。不

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貼,木格貯之;

儲字裝置(字盤);

以木格儲放泥活字,每一木格貼一紙

標示一韻。

1.5 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

燒,瞬息可成;

泥活字的製作(如罕用字);隨時可以

雕刻一膠泥活字,再以草火燒烤。

1.6 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

落,殊不沾汙;

刷印的作業過程;刷印後的印版,再

以火加熱讓鐵版上的松脂臘(黏劑)軟化

後,可以用手拂之,該泥活字會自然掉

落,也不會沾汙。

2. 活字版印刷的作業架構:

依據上列分析的結果(1.1~1.6),可以

將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符合印刷作業的工

程歸納為四大項目,例如製造泥活字的作

業 1.1是屬於製造常用字的工程、以及 1.5

是製造罕用字;例如組一頁印版的作業過

程 1.2是屬於檢字和排版的作業工程;例如

刷印的作業過程 1.3是屬於刷印前的準備作

業,1.6是屬於刷印後的還字作業;例如儲

字裝置(字盤)1.4是屬於儲存字盤的規範。

從活字版印刷的作業工程來分析,上

列分析的結果未見活字的儲存(還字)和

拿取(檢字)的規範,以及刷印的作業說

明,這些項目是活字版印刷的作業必要過

71

印 刷 科 技

將錢唇的塑膠活字翻製成一母模(圖

3-4);塑膠活字的母模再以濕的陶土翻製

成膠泥活字(圖 3-5),其中該濕的陶土要

程,因此本實驗架構以實際活字版印刷的

作業過程設計,如圖 3-1所示。

第二節 實驗過程和討論:

實驗過程是依據實驗架構一種活字版

印刷的作業工程進行,如下所示。

1. 製造泥活字的作業:

畢昇的“膠泥刻字”是代表泥土在陰

乾的條件下雕刻成反紋的字形,“薄如錢

唇”是形容泥活字像錢唇一樣的薄(宋代

的錢幣如圖 3-2 厚約 0.3cm),“每字為一

印”是代表每字為一個活字,“火燒令堅”

是將雕刻完成的活字用火燒烤使它堅硬。

畢昇的膠泥刻字是一種人工刻字的專

業技術,本實驗是應用三 D列印機輸出薄

如錢唇的塑膠活字,尺吋為 1.5cm ×1.5cm

× 0.5cm厚(圖 3-3),然後再應用翻製的

方法來完成膠泥活字。

圖 3- 1 活字版印刷的作業架構

圖 3-2 宋代的錢幣

圖 3-3 像錢唇的塑膠活字

第三十二卷第三期

72

經一天的陰乾後才能從母模中取出膠泥活

字(圖 3-6)。

然後將陰乾的膠泥活字修邊後,放在

炭火中燒烤約 30分鐘達到不會壓碎的程度

而成泥活字(圖 3-7),該加熱的方式改用

1000W的電磁爐處裡 20分鐘也可以獲得相

同的效果。

2. 字盤的規範:

畢昇的“木格貯之”是代表以木格來

儲放泥活字,“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

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 "是代表一個木格

需有相當大的尺寸才能夠儲放數十個泥活

字,”不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貼”是

代表儲放的地方用該活字的韻來標示,並

將其韻寫在紙上,該紙再貼在木格上,也

就是說,每一木格是代表一個韻的泥活字

(圖 3-8)。

從活字版印刷的作業工程來分析,使

圖 3-4 塑膠活字與母模 圖 3-5母模與膠泥活字 圖 3-6 膠泥活字

圖 3-7 膠泥活字經炭火燒烤而成泥活字

73

印 刷 科 技

用活字的字數至少需 5千個以上(例如鉛

活字版印刷的檢字架之字盤,如圖 3-9),

而以最常用字來看也要有 1千個左右(例

如中文打字機的鍵盤字,如圖 3-10),顯然

的,儲放活字的木格數量是需要相當的

多,而且其排列的方式也要有一些規範,

例如元朝王禎創新的轉輪排字架(圖

3-11),也就是說,儲放活字的木格數量很

多,因此需要有規範來區分不同的活字,

例如對於相同韻之類的活字就無法區分,

所以要有一些規範(檢字作業)來區分多

數量的活字。

3. 檢字的作業:

從沈括記載的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之

內容來看,並無字盤的規範說明,所以沒

有檢字的作業,但是活字版印刷的作業工

程是需有檢字的作業,也就是說,要依據

原稿(預備生產的印刷品)的內容(文字

部分),依序檢出並順序排列在收集盒內

(檢字盒),累積至適當的段落後,再進行

活字排列的作業(排版)。

4. 排版的作業:

畢昇的“先設一鐵版,其上以松脂臘

和紙灰之類冒之”是代表先準備一鐵版,

再把粘劑(松脂臘和紙灰)塗佈在鐵板上;

“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是代表要印刷

時,再取一鐵框放在該鐵板上;“乃密布字

印。滿鐵範為一板”是代表檢取泥活字放

在鐵框內,至填滿鐵框後,即形成一整頁

圖 3-8 儲字的木格

圖 3-9 檢字架

圖 3-10 中文打字機

圖 3-11 轉輪排字架

第三十二卷第三期

74

的泥活字;“持就火煬之,藥稍鎔”是代表

將一整頁泥活字的鐵板放在火上烤,不久

粘劑就會熔化;“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

平如砥”是代表再取一塊平板放在泥活字

版的上面做壓平的動作,則每一個泥活字

的高度都會一樣。

本實驗是應用一炭火爐當作熱源,取

一些固體的松脂臘放在鐵板上做加熱試驗

(圖 3-12),發現鐵板上受熱後不久松脂臘

就開始熔化成液體而且呈現透明狀;

鐵板在熱的狀態,用夾具處理泥活字

(圖 3-13),松脂臘太多時容易沾到泥活的

字面(圖 3-14)。

其中呈現液態的松脂臘其粘度低,因

此泥活字放在上面時,容易平移滑動,也

圖 3-12 松脂臘的加熱試驗

圖 3-13 用夾具位移泥活字

圖 3-14 松脂臘太多容易沾到字面

75

印 刷 科 技

不會傾倒(圖 3-15),也就是說,此時在鐵

板上做泥活字的排列動作很方便,例如移

動泥活字的方向隨時都可調整,而且在泥

活字之間的空隙不須要填入任何材料(例

如空鉛之類)。

如果松脂臘有加入適量的草灰時,發

現其黏稠度增加,而且存有顆粒狀反而影

響泥活字的移動(圖 3-16),所以很難整齊

的排列泥活字,而且必須等到排好以後,

再加熱鐵板讓混合的粘劑熔化後,才能再

應用一塊平板放在泥活字的上面來壓,使

其全面平齊,如此作業反而不方便。

該實驗的泥活字置放在熱的粘劑上

時,因為不會傾倒,又容易排列,所以勿

圖 3-15 泥活字容易平移滑動

圖 3-16 松脂臘混合草灰的狀態

第三十二卷第三期

76

須使用一鐵框來限制泥活字的排列範圍;

從實驗中發現只採用松脂臘為粘劑時,每

一個泥活字也都能平貼在鐵板上(圖

3-17),故免除取一塊平板放在泥活字的上

面做壓平的動作。

待泥活字排列完成後,再將鐵板拿離

炭火爐,一直等到鐵板溫度降低後,泥活

字會因松脂臘凝固而粘牢於鐵板上(圖

3-18),如此就完成排版的作業。

檢取泥活字在鐵板上做排列的動作

時,需要考慮活字的方向性和排列順序

(例如天、地、左、右的確認 (圖 3-19),

如此才能完成一整頁的內容排列,這方面

的技術性也未見於沈括記載的畢昇泥活字

版印刷術之內容。

本實驗發現,當泥活字有在鐵板上沾

過松脂臘(粘劑)後,該鐵板、以及泥活

字的背面都會保留一層薄薄的粘劑(圖

3-20),該粘劑不易損耗,常溫時凝固呈現

透明狀,加熱後呈現液體狀,也就是說,

在常溫時,該泥活字可以在鐵板上排列,

待排列完成後,再加熱讓其粘劑熔化,然

後再冷卻,即可完成印版;

在熱的鐵板時,該泥活字也可以在鐵

板上排列,待排列完成後,再冷卻即可完

成印版,因此凸顯泥活字在鐵板上可以任

意滑動排列的方便性,因此具有多種形狀

的排列功能,例如排列出弧形狀、半圓形

狀、或間隔大小的變化、等形狀(圖

3-21),這是後來發展的活字印刷不容易實

現的版面設計功能。

圖 3-17 只用松脂臘的泥活字都能平貼在鐵板上

圖 3-18 泥活字粘牢於鐵板不會掉下來

圖 3-19 排列活字的方向性

77

印 刷 科 技

5. 刷印的作業:

畢昇的“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

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是代表生

產印刷品的速度;“常作二鐵板,一板印

刷,一板已自布字常作二鐵板,一板印

刷,一板已自布字”是代表刷印前的準備

作業,即準備二份排版的配件(鐵板),容

許 2個人分工作業,即 1個人排版,1個人

刷印,如圖 3-22所示,如此可以快速完成

產品。

在刷印的作業中,以2個人分工作業,

1個人排版,1個人刷印,這是不一樣的作

業內容,在雕版印刷的作業裡,其中的雕

刻印版(相當於泥活字印刷作業的排版)

需要很久的時間,這也是造成雕版印刷不

能快速完成印刷品的主要原因所在,所以

畢昇將耗長時間的雕刻印版作業改良為短

時間的泥活字排版作業,因此才有可能加

速了生產的速度;但是如何刷印卻未見說

明,推測該刷印的作業在當時應該是屬於

圖 3-20 使用過的泥活字之背面都留一層粘劑 圖 3-21 容易排列出弧形狀的版面

圖 3-22 2個人分工的作業

第三十二卷第三期

78

一般熟悉雕版印刷的刷印作業,所以無需

特別交代說明;由於雕版印刷的刷印作業

是先在雕版上塗布一層水墨後,再取一張

紙覆蓋在雕版上,然後用一毛刷在紙張的

背面逐字刷壓,讓雕版上的水墨轉印到紙

張後,再取出紙張而構成一張印刷品,該

張印刷品需放置一段時間後,讓其水墨乾

燥才能收集裝冊,所以其刷印作業必須要

完成需求的數量(印多少本)後才能停

止,然後再將雕版保存,以備日後再刷印

使用。

本實驗將排好的泥活字版,以雕版印

刷的刷印作業方式進行,如上水墨(圖

3-23)、如完成的印刷品(圖 3-24)、如圓

弧形版面的刷印過程(圖 3-25);

圖 3-23 上水墨

圖 3-24 印刷品

待刷印的作業完成後,該泥活字版的

泥活字需要取出再還回儲字木格,該作業

稱其為刷印後的還字作業。

6. 還字的作業:

畢昇的“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

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汙”是代表刷印後

的作業,刷印後的印版,再以火加熱讓鐵

版上的松脂臘(黏劑)軟化後,可以用手

拂之,該泥活字會自然掉落,也不會沾汙

本。

本實驗將刷印後的泥活字版放置於熱

源上加熱,待松脂臘(黏劑)軟化後,再

取出泥活字,此時泥活字的溫度會燙手,

因此需用夾具將泥活字夾起來等它乾燥

(圖 3-26);

圖 3-25 圓弧形版面的刷印過程

79

印 刷 科 技

從熱的泥活字版上夾起泥活

字,其背面仍然會沾黏一些液態

的松脂臘(黏劑),因此必須等

它乾燥後才能放下,否則該泥活

字會沾黏在與其接觸的物體上,

也就是說,一次只能夾一個泥活

字,如果依照畢昇的“用訖再火

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殊不沾汙”的做法,則所有的泥

活字會互相沾黏一起無法分開,

因此不能進行後續的還字作業。

當夾起的泥活字等到乾燥後

就可以放入儲放活字的木格裡,這個作業

稱為還字的作業,如此該泥活字才能夠繼

續提供後續排版的作業需求,此即泥活字

能夠重複使用的特徵所在,由於畢昇採用

字的韻來標示存放泥活字的木格,而對於

相同韻的泥活字又如何區分、以及需要多

少數的韻才能包括使用的泥活字、等等,

這些都是存放泥活字的要件,也就是說,

沒有檢字架、或字盤的規範說明,所以就

沒有還字的作業。

第三節 小結:

分析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內容符合

印刷作業的工程歸納為四大項目,例如製

造泥活字的作業,例如檢字和排版的作業

工程,例如刷印的作業過程,例如儲字裝

置(字盤)的規範;依據實際活字版印刷

的作業工程設計出本實驗架構,該實驗架

構的流程補足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內容

未見有活字的儲存(還字)、和拿取(檢

字)的規範、以及刷印的作業說明。

在製造泥活字的作業,本實驗應用三

D列印機和翻模的技術製造薄如錢唇的膠

泥活字,模擬畢昇的膠泥刻字,再以炭

火、或電磁爐為熱源進行燒烤,讓膠泥活

字達到不會壓碎的程度。

畢昇僅以活字的韻來標示木格儲放泥

活字的規範,對於相同韻之類的活字應如

何區分未見說明,若從印製多數整頁式的

書本來看,至少需要儲存相當多的泥活字

和木格數量,這些多數的木格之排列方式

應有一些規範才能夠區分,因此推測畢昇

可能沒有製作出多數量的泥活字來印製多

數整頁式的書本,所以沒有檢字架、或字

圖 3-26 從泥活字版上取出泥活字

第三十二卷第三期

80

盤、等檢字作業的規範。

在排版的作業,本實驗發現單獨使用

松脂臘粘劑固定泥活字是優於松脂臘混合

紙灰;排版時不需要鐵框來維持泥活字的

排列範圍,而且在泥活字之間的空隙也不

須要填入任何材料;排列的泥活字也不需

要用一塊平板放在泥活字的上面做壓平的

動作;泥活字做整頁的排列動作需要考慮

活字的方向性和排列順序,這方面的技術

性未見於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內容;泥

活字版的排版作業時間比雕版印刷的雕刻

印版時間少很多;發現在常溫時,該泥活

字可以在鐵板上排列,待排列完成後,再

加熱讓其粘劑熔化,然後再冷卻,即可完

成印版,如果在熱的鐵板時,該泥活字也

可以在鐵板上排列,待排列完成後,再冷

卻即可完成印版,因此凸顯泥活字在鐵板

上可以任意滑動排列的方便性,因此具有

多種形狀的排列功能,例如排列出弧形

狀,這是後來發展的活字印刷不容易實現

的版面設計功能。

在刷印的作業,因為畢昇以 2個人分

工作業,1個人排版,1個人刷印,這是不

一樣的作業內容,因為排版比雕刻印版的

時間少很多,例如印製 10頁的書,在雕版

印刷的作業需要 10個人雕刻 10個印版,

而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只需 1個人排版,

所以能夠降低成本和比較快完成印刷品;

但是如何刷印卻未見說明,推測該刷印的

作業在當時應該是屬於一般熟悉的雕版印

刷之刷印作業,所以沒有交代說明;本實

驗是依據雕版印刷的刷印作業方式,先在

泥活字版(雕版)上塗布一層水墨後,再

取一張紙覆蓋在泥活字版(雕版)上,然

後用一毛刷在紙張的背面逐字刷壓,讓泥

活字版(雕版)上的水墨轉印到紙張後,

再取出紙張而構成一張印刷品,待刷印完

成後,該泥活字版的泥活字需要取出,該

作業稱其為刷印後的還字作業。

在還字的作業,本實驗從熱的印版上

夾起泥活字,其底部仍然會沾黏一些液態

的松脂臘(黏劑),因此必須等它乾燥後才

能存放,一次只能夾一個泥活字,如果依

照畢昇的“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

其印自落,殊不沾汙”的做法,則所有的

泥活字會互相沾黏一起無法分開,因此不

能進行後續的還字作業;乾燥後的泥活字

才可以放入儲存活字的木格裡,如此該泥

活字才能夠繼續提供排版的作業需求,此

即泥活字重複使用的特徵;由於畢昇採用

字的韻來標示存放泥活字的木格,而對於

相同韻的泥活字又如何區分、以及需要多

少數的韻才能包括使用的泥活字、等等,

這些都是存放泥活字的要件,也就是說,

沒有檢字架、或字盤的規範說明,所以沒

有還字的作業。

81

印 刷 科 技

第四章、結果與討論

1. 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是沈括依據他

的堂兄弟和侄子們的描述而得,同時也未

見其堂兄弟和侄子們如何使用畢昇泥活字

版印刷的設備說明,顯然的,這畢昇泥活

字版印刷術的證據是經過第 2次傳說的結

果,其中的人有可能都未執行過泥活字版

印刷術,本實驗是以實際活字版印刷的技

術性來分析與探討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之

內容。

2.本實驗應用三 D列印機和翻模的技

術製造薄如錢唇的膠泥活字,模擬畢昇的

膠泥刻字,該膠泥活字再經燒烤而構成泥

活字,該泥活字能夠在置有一層松脂臘

(黏劑)的鐵板上排列而構成泥活字版,該

泥活字版再依據雕版印刷的刷印作業,進

行刷印而獲得印刷品,因此驗證畢昇泥活

字版印刷術的可行性,以及泥活字、泥活

字版印刷術的創新發明。

3.在儲字裝置(檢字架、或字盤)的

規範上,畢昇僅以活字的韻來標示於木格

上,這是不能滿足印製多數整頁式的書本

要求,因此推測畢昇可能沒有製作出多數

量的泥活字(他是一個平民,沒有資金),

所以沒有進一步創新發明檢字架、或字

盤、等檢字作業的規範。

4.在排版的作業上,本實驗單獨使用

松脂臘粘劑固定泥活字的作業是優於畢昇

說的松脂臘混合紙灰的方式,同時也不需

要鐵框來維持排列的範圍,而且排列的泥

活字也不需要用一塊平板放在泥活字的上

面做壓平的動作(本研究認為這些作業方

式應屬於畢昇推想的);發現鐵板在常溫、

或熱的狀態皆可進行排版的作業,以及泥

活字在鐵板上可以任意滑動排列,因此具

有多種形狀的排列功能,所以可以合理的

推測畢昇可能沒有製作出多數量的泥活字

來印製多數整頁式的書本,所以才沒有進

一步發現出泥活字版有這麼先進又方便的

排列功能。

5.在刷印的作業上,畢昇創新了 2個

人分工作業,1個人排版,1個人刷印,改

良了雕版印刷的作業方式,例如排版 1個

人的作業量相當於雕版印刷的數十個人的

雕刻作業量,所以能夠降低成本和比較快

完成印刷品,這是排版的快速,不是刷印

快速的原因,因此推測畢昇的“若止印

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

則極為神速”若修改為“若止印三、二印

版,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印版,則極

為神速”比較符合原意。

6.在還字的作業上,本實驗從熱的印

版上夾起泥活字,其底部仍然會沾黏一些

液態的松脂臘(黏劑),因此必須等它乾燥

後才可以放入儲放活字的木格裡(還字的

作業),如此該泥活字才能夠繼續提供排版

的作業需求,此即為泥活字重複使用的特

第三十二卷第三期

82

徵;依照畢昇的“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

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汙”的做法,則

所有的泥活字會互相沾黏一起無法分開,

如果泥活字的字面有沾到黏劑時,也無法

轉印水墨,因此推測畢昇可能未進行整頁

式的刷印作業,僅做功能性的延伸說明,

所以沒有還字作業的規範。

綜上所述,本實驗確認畢昇泥活字版

印刷術是可行的,但是缺少印製多數整頁

式的書本之作業要件,其主要原因在於畢

昇是一個平民,沒有財力完成,所以沒有

產品留下,如果畢昇有進行印製多數整頁

式的書本時,畢昇必然能夠發現到儲字格

要如何置放(檢字作業)、活字排版的規範

和方便性(版面設計功能)、以及還字的作

業規範。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書目

1. 史梅岑(1966)。中國印刷發展史,台北

市:臺灣商務。

2. 史梅岑(1970)。印刷概論,台北市:五洲。

3. 卡特著、胡志偉譯(1980)。中國印刷術發

明及其西傳,台北市:臺灣商務。

二、網路資料

1. 中國文化軟實力與文化安全(2012年 1

月 6 日)【光明日報】。取自 http://big5.

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

observation/2010-07/29/c_12386478_4.htm

2. 物理歷史故事 -畢昇(2012年 1月 6日)【小

小物理網】。取自 http://profleeclub.ep.nctu.

edu.tw/~wilee/proflee4/public/articles/60/

index.phtml

3. 活字印刷術(2012年 1月 6日)【維基百科

網站】。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

6%B4%BB%E5%AD%97%E5%8D%B0%E5

%88%B7%E6%9C%AF

4. 活字印刷在中國無庸置疑(2012年 1月 6日)

【湖北包裝網】。取自 http://www.hubeipack.

com/html/zjrc/yxdt/2009/0627/11305.html

5. 記憶傳承,信息永生(2012年 1月 6日)【科

學松鼠會網站】。取自 http://songshuhui.blog.

caixin.com/archives/15516

6. 再現泥活字印刷(2012年 1月 6日)【北京

印刷學院網站】。取自 http://res.bigc.edu.cn/

yinshuaziyuankuse/gudaishi/zxnhzys_27.html

7. 林初寅 : 沒有實際利益 , 很難真正維持

下 去(2012 年 1 月 6 日 )【 南 方 都 市

報】。取自 http://nf.nfdaily.cn/epaper/nfds/

content/20111124/ArticelB16002FM.htm

8. 雕 版 印 刷(2012 年 1 月 7 日 )【 百 度 百

科 網 站 】。 取 自 http://baike.baidu.com/

view/129863.htm

9. 雕版印刷文獻(2012年 1月 7日)【互動百

科網站】。取自 http://www.hudong.com/wiki/

%E9%9B%95%E7%89%88%E5%8D%B0%E

83

印 刷 科 技

5%88%B7%E6%96%87%E7%8C%AE

10. http://www.cgan.net/book/books/history/index.

htm

11. http://epaper.nstm.gov.tw/chinascience/F/f4-1.

htm

12. http://159.226.2.2:82/gate/big5/www.kepu.

net.cn/gb/technology/ancientech/ancientech_

printing/200312300110.html

13. h t t p : / / t r a n s l a t e . g o o g l e . c o m . t w /

t ransla te?hl=zh-TW&sl=zh-CN&tl=zh-

TW&u=http%3A%2F%2Fwww.kepu.net.cn%2

Fgb%2Fcivilization%2Fprinting%2Fevolve%2

Fevl211.html&anno=2

14. http://big5.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

sdfm/2009-01/20/content_17159453.htm

三、 圖書

1. 卡特著、胡志偉譯。中國印刷術發明及其西

傳。台北市 :臺灣商務 ,民國 69年。

2. 史梅岑。中國印刷發展史。台北市 :臺灣商

務 ,民國 55年。

3. 史梅岑。印刷概論。台北市 :五洲 ,民國 59

年。

4. 李書華。中國印刷術起源。香港 :新亞研究

所 ,民國 51年。

5. 吳哲夫。書的歷史。台北市 :行政院文建會 ,

民國 73年。

6. 屈萬里、昌彼得著 ;潘美月增訂。圖書板本

學要略。台北市 :中國文化大學 ,民國75年。

7. 張秀民。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影響。台北

市 :文史哲 ,民國 77年。

8. 喬衍琯、張錦郎編輯。圖書印刷發展史論文

集續編。台北市 :文史哲 ,民國 66年。

9. 學海出版社編。中國圖書版本學論文選輯。

台北市 :學海 ,民國 70年。

10. 沈 括。夢溪筆談。江蘇 :江蘇古籍出版社 ,

民國 88年。

11. 馮紹霆。四大發明。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

社。民國 87年。

12. 四、期刊論文

13. 曹炯鎮。「『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之雕印時

期考證」。書府 7期(民國 75年 6月):頁

123-128。

14. 錢存訓。「現存最早的印刷品和雕板略評」。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22卷 2期 (民國 78年

12月 ):頁 1-10。

15. 藤田豐八博士著、楊維新譯。「中國印刷起

源」。圖書館學季刊 6卷 2期 (民國 21年 3

月 ):頁 249-253。

16. 吳哲夫。「中國古代活字版印刷術」 。故宮

文物月刊第二卷第 5期 (民國 73年 ),頁

63-67。

陳仙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傳系講師

吳祖銘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傳系教授

徐照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傳系兼任副教授

謝銘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系研究生

唐瑜謙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傳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