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人读书做学问,笔洗墨砚必不可 少,磨墨是为了书写,洗墨是为了养笔。 在古代,学问做得大做得深的人,有 专门供洗砚洗笔之用的洗墨池。东晋时 期,枞阳县令陶侃,非常热爱学习,其住所 旁边有一个水池,陶侃每天练习书法后, 在这个池子里洗砚台和毛笔,久而久之, 一池清水变成了墨色。于是,这个池子也 就顺理成章地被称为“洗墨池”了。 东晋王羲之也曾留下洗墨池。他的 书法美观流利,韵味十足,被人们称为“书 圣”,得力于洗墨不辍。他七岁开始练书 法,家门口有一个水池,每次练完书法都 在此洗毛笔,二十年如一日,天天如此。 于是,原本清澈的水池洗成了黑色。北宋 政治家、散文家曾巩据王羲之轶事,写下 了著名散文《墨池记》。这篇《墨池记》着 眼点实不在“池”,而是阐释了“成就并非 天成,全凭后天努力”的道理。 关于洗墨池,曾听过这样一个传说: 明朝初年,澧州有位叫牛舜耕的人,因受 神仙铁拐李的点化得道,道号为“一瓢道 人”。他生性乐善好施,常常以忧民助民 为乐。有一年,澧州境内大旱,一连 30 天过去,老天爷连一个喷嚏也没打。眼看 河湖干涸,禾苗干枯,人畜断了饮水。人 们没有办法,只得天天求神拜佛。然而, 这一切都无济于事。 官府也急,无奈之际,四处贴出告示, 动员人们想方设法,寻找水源,有功者给 予重奖。这时,以画龙见长的一瓢道人为 解百姓之忧,揭下州衙告示,来到澧州文 庙的大厅内,在几丈长的白绫上挥洒泼 墨,泼出一条乌龙,接着他又将乌龙送入 文庙边的洗墨池中,手提朱笔,口中念念 有词,为龙点睛,只见他手落之处,顿时波 浪翻滚,一条乌龙腾空而起,霎时乌云滚 滚,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直落得百姓笑逐 颜开,池满塘溢。从此,这池原本清净的 水,带上了墨色。 不久前,去了趟通山王明 大夫 第。在那儿,体会到了明清建筑的美妙, 也感受到了一个古代地方官员恢宏的气 魄。大夫第集生产、生活、作坊、学堂、花 园、仓库于一体,人工水系发达,选址讲 究,建造方式科学,布局对称合理,与老 宅及村庄隔墙联片,形成民居群落,真可 谓“宅门深似海”。构建这样一个高墙、 大砖、粗梁、大柱的大宅第,没有一个具 有庭园经济头脑的人来全盘把握,是难 以付诸实施的。据传,王明是因为对 朝廷忠心,才会在重奖之下,建造了这座 大夫第。有诗为证:“海沸天翻六十年, 神州破碎赖谁肩。早知危局难孤立,久 卧空山愧苟全。国脉已随民血尽,烽烟 又向帝都燃。揪心日日登高望,对此河 山泪涌泉。”这首题为《晚登本阜》的诗, 就是王明1901 年在闻听丧权辱国的 《辛丑条约》签订后怀愤而作。 王明宅第之中,柱墩石刻精细,柱 头木雕精美,厅柱上挂着不同的楹联,镌 刻着几百年的人伦、家训和达理。每一道 门槛,每一檐门楣,每一扇窗棂,或刻石雕 花,或钩角纹印,做工考究,留下的是美丽 的印痕,可谓用心良苦。庭中有一个很大 的洗墨池,从这个洗墨池我们可以窥视 到,王明至少是一个爱做学问,并且非 常重视做学问的人。 学问很重要,能力很重要,智慧很重 要,科学技术很重要,这是明白人都懂得 的道理。但要将道理付诸现实,不作出一 番牺牲是绝无可能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 舟”,要做成有声有色的学问,是离不开 “勤”,离不开“苦”的,惟有勤奋刻苦,才能 有所作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诸 如“洗墨池”之类的东西是一去不复返 了。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洗墨池可以远 去,但勤奋刻苦的精神不能远去。就一 个人而言,少了这些,大不了是平庸而 已;但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少了 这些,一不经心,势必步入“落后就要挨 打”的境地。 远去的洗墨池 □程应峰 前几天回老家,看见年近八十的老母亲步履蹒跚 地在院子里晒小人书,我知道她是在思念去世的父亲, 湿润的泪光中浮现出小人书陪伴童年的时光…… 我大约记得上小学那年,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断 断续续只上过二年私塾。由于没有多少文化,他最爱 买小人书看。小人书也叫连环画,图文并茂,适合文化 不深的成人和儿童看。父亲一边翻看小人书,一边对 不认识的字做着记号,不耻下问请教人,日积月累竟然 认识了不少的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乡村文化人不 多,父亲被挑选担任大队会计。母亲是个文盲,十分崇 拜有文化的父亲。 受到父亲的感染,我也极爱看小人书。每当买来 新书,有时一大一小在一起看,有时又为了谁先看后看 打闹。母亲嗔怪:“哪见你们父子俩,没个大小。一起 好好看不行吗?”我和父亲相互吐着舌头,作怪脸,而后 安安静静地看书。 父亲不抽烟,将省下来的钱买小人书。我读三年 级的时候,家里已有小人书 100 多本。一次,我到离 5 里的公社赶集,在租书摊上花了 2 分钱,看了《小 兵张嘎》《红星闪闪》两本小人书。回来后,我给父亲 出了个主意:“我们家住在三叉路口边,来来往往的 人也不少,还有本村人,就在厅堂办个租书摊,赚来 的钱再买新书,那样我们看书不要钱,书还会越来越 多,怎样?” 父亲兴高采烈完全赞同我的建议。父亲和我钉了 一块四方形木板,我们把小人书的封面撕下来,贴在木 板上,编上序号,方便顾客挑选。看一本 1 分钱,一般 情况不外借,如果外借则收该书定价的 2 倍作为押 金。父亲见我用心,就交给我管理。 由于有了租书摊,所收租金滚动买书,书也就越来 越多。公社 10 天赶一次墟,我们还用板车把书运到公 社的集市上去出租。 因了家有租书摊,我的童年就在小人书的陪伴中 愉快地度过。从小人书中渐渐培养和形成了正确的人 生观、价值观。 后来,我长大了,小人书的知识量显然不够,就 很少再细看,随手翻翻而已。到外地读书,每当在书 店看到好的小人书,还是会专门买上几本给父亲 看。可惜的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小人书已 销声匿迹。父亲一生与小人书作伴,听母亲说,晚年 的父亲更是一天也离不开小人书,去世那天枕边的 小人书还摊开着。 父亲、我和小人书 □寇贤华 近日,第 26 届华东地区优秀 文艺图书奖揭晓。中国作协会 员、福建省政协提案委副主任、南 平市政协原主席张建光创作的散 文集《武夷风—千年文史私想 录》获奖。 《武夷风》共收入 24 篇文章, 分“十方形胜”“千古风流”“九曲 流觞”三辑,用凝炼的文字和深 情的抒写,塑造了一个立体纵深 的闽北:地域的闽北—描摹闽 北十个县(市、区)的地域魅力, 发现一地最具生命力、最吸引人 的地域特征、文化特征,经过缜 密的概括、提炼之后写成文化之 “志”。譬如延城水的道性、芝城 母爱的气息、熊城的英雄气概、 江淹的梦笔生花、潭城的芬芳、 闽越的风流。一地一题旨,纵横 叙述,文雅大方。人文的闽北 —追溯人文大家的历史踪迹, 通过考证辨析、实地感受、揆情 度理,探寻杨时、游酢、李侗、朱 熹等文化圣哲、学问大家的内心 世界和学问世界,撷取菁华,让 人物之魂熠熠生辉。精魂的闽北 —探究闽北大地的精神魂魄, 用透彻的阐释,揭示了闽北大地 的精神密码,是谜一样的山,是 道之南移,是古闽越国的雄浑之 气,是汲取山水灵气的茶,让闽 北大地拥有了生生不息、文风昌 盛的精神魂魄。 《武夷风》为闽北大地立传, 为风流人物立传,为闽北大地立 心。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闽北这 片土地之神奇,景色之旖旎,历史 之悠久,文化之厚重。省委宣传 部原部长何少川称之:“这是具有 教科书意义的文学作品,这也正 是其价值之所在”。 (饶祥禄) 张建光散文集《武夷风》获华东地区优秀文艺图书奖 MINBEIDAILY 2017.10.31 星期二 07 责任校对:叶子莲 电话: 8827770 副刊部主办 责任编辑:杨希希 DUSHU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书人书事 作者: 叶灵凤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7年9月 页数:295页 定价:98.00元 香港这个地方,既有都市 的繁华也有乡郊的朴实宁静。 而除了繁华,少有人会留意这 座城市素淡的一面,去考察了 解其中的风土物种。许多人或 许会奇怪,这个繁华市声所在 之地居然也会有这么些鸟兽虫 鱼么?《香港方物志》便是这样一本描写香港的山川风土和草 木虫鱼的小书,作者把香港的鸟兽虫鱼和若干掌故风俗,以 自然科学和民俗学的全新视角记录下来,读起来亲切宜人。 有关香港史地知识的出版物十分缺乏,叶先生的这本 小书,无可避免地填补了这空虚。这本香港方物志(珍藏 版)不是新书,又是新书。早在1958年繁体版首先由香港 中华书局出版,这本2017年最新的简体中文版加入大量珍 贵的实拍图与手绘图,并补充了相关物种信息,由商务印书 馆推出;繁体插图版由香港中和出版公司同步推出。 香港方物志 (珍藏版) 作者:[荷兰]弗雷德里克 ?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译者:景文 出版年:2017年9月 页数:172页 定价:36.00元 经典哲理童话《小约翰》堪 称“19世纪的《小王子》”,鲁迅 称誉其为“无韵的诗,成人的童 话”,并借其拒评诺贝尔文学奖 提名。该书以小约翰的奇妙旅 程和漫漫求索,展现了人成长 时经历的梦想与亲情、恋爱与求知、感性与科学、时光与生 死的诸多冲突。《小约翰》的语言简单透明,纯净美丽,探讨 的却是人生理想、意义、价值和责任的重大主题。主人公小 约翰苦苦寻求那本“解读人生所有疑问的大书”的经过,寓 意我们面对人生迷惘时的共同处境。小说看似写孩子,但 即便是在大人的世界里,那些追问和思考,仍是深刻的哲 学。《小约翰》是荷兰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小约翰 新书快递 作者: 老舍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译者:赵武平 译补 出版年:2017年9月 页数:1108页 定价:89.00元 《四世同堂》完整版首度面 世,由于文革时期原稿第三部 丧失,《四世同堂》一直没有完 整版本出现,这次根据最初未 经发表的英文译稿重新译回的 第三部后16章,《四世同堂》得以完整出版。 小说以北平城内“小羊圈胡同”中的祁家四世同堂的生 活为主线,描写了抗战期间处于沦陷区的北平人民的悲惨遭 遇和艰苦抗争,生动地刻画了他们从日本侵略者兵临城下时 的惶恐不安,到在铁蹄下忍辱偷生,最终逐渐觉醒、奋起反抗 的全过程,既辛辣地讽刺和抨击了投降派的为虎作伥,更史 诗般地展现和歌颂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 高尚的民族气节。它是一部“笔端蘸着民族的和作家的血写 成的‘痛史’和‘愤史’”,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 四世同堂 三味书斋 10 19 日,作为武夷学院图书 馆第 11 届读者服务宣传月的“重头 戏” —“闪借:纸电图书荐购”活动 在逸夫图书馆大厅举行。此次活动 提供 2000 多册新书,读者通过自主 快速地选择书籍,经馆员“闪电”加 工、编目后,在总服务台或自助借还 书机即可办理外借手续,整个流程 1-2 分钟内完成,从而实现“新书闪 借”;在电子书展区,读者们在馆员 的指导下,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进入“畅想阅读”,即可实现荐购电 子图书。本次活动吸引近千人参 加,图书借阅量达到平时的三倍。 图书闪借活动,是刚刚兴起的 新颖借阅方式,旨在推广创新阅读, 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 服务。 (陈 兴 丁友兰) 闪借新书, 2 分钟搞定 武夷学院图书馆举办“闪借:纸电图书荐购”主题活动 长篇小说《红道》是一部“反映 现实生活和红色文化的作品” , 这部 二十四万字的长篇小说,将发生在光 泽的大洲国共谈判、牛田红军行宫及 第四和第五次反围剿、东方县苏维埃 活动、干坑红军游击队战斗等光泽和 闽北红色革命斗争史实,用文学艺 术的手法生动细腻展现在读者面 前。 小说于 2016 7 月由光泽县委宣 传部策划、光泽县文联具体落实, 是“福 建作家攀登长篇小说创作的珠穆朗玛” 一次实践;也是光泽县作家邱贵平创作 实力又一次的体现。2017 10 月由福 建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沈少华) 红色题材长篇小说《红道》出版发行

DUSHU 远去的洗墨池 新书快递 - mbrb.greatwuyi.commbrb.greatwuyi.com/page/1/2017-10/31/7/201710317_pdf.pdf · 又向帝都燃。揪心日日登高望,对此河 山泪涌泉。”这首题为《晚登本阜》的诗,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DUSHU 远去的洗墨池 新书快递 - mbrb.greatwuyi.commbrb.greatwuyi.com/page/1/2017-10/31/7/201710317_pdf.pdf · 又向帝都燃。揪心日日登高望,对此河 山泪涌泉。”这首题为《晚登本阜》的诗,

古人读书做学问,笔洗墨砚必不可少,磨墨是为了书写,洗墨是为了养笔。

在古代,学问做得大做得深的人,有专门供洗砚洗笔之用的洗墨池。东晋时期,枞阳县令陶侃,非常热爱学习,其住所旁边有一个水池,陶侃每天练习书法后,在这个池子里洗砚台和毛笔,久而久之,一池清水变成了墨色。于是,这个池子也就顺理成章地被称为“洗墨池”了。

东晋王羲之也曾留下洗墨池。他的书法美观流利,韵味十足,被人们称为“书圣”,得力于洗墨不辍。他七岁开始练书法,家门口有一个水池,每次练完书法都在此洗毛笔,二十年如一日,天天如此。于是,原本清澈的水池洗成了黑色。北宋政治家、散文家曾巩据王羲之轶事,写下了著名散文《墨池记》。这篇《墨池记》着眼点实不在“池”,而是阐释了“成就并非天成,全凭后天努力”的道理。

关于洗墨池,曾听过这样一个传说:明朝初年,澧州有位叫牛舜耕的人,因受

神仙铁拐李的点化得道,道号为“一瓢道人”。他生性乐善好施,常常以忧民助民为乐。有一年,澧州境内大旱,一连30多天过去,老天爷连一个喷嚏也没打。眼看河湖干涸,禾苗干枯,人畜断了饮水。人们没有办法,只得天天求神拜佛。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

官府也急,无奈之际,四处贴出告示,动员人们想方设法,寻找水源,有功者给予重奖。这时,以画龙见长的一瓢道人为解百姓之忧,揭下州衙告示,来到澧州文庙的大厅内,在几丈长的白绫上挥洒泼墨,泼出一条乌龙,接着他又将乌龙送入文庙边的洗墨池中,手提朱笔,口中念念有词,为龙点睛,只见他手落之处,顿时波浪翻滚,一条乌龙腾空而起,霎时乌云滚滚,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直落得百姓笑逐颜开,池满塘溢。从此,这池原本清净的水,带上了墨色。

不久前,去了趟通山王明璠大夫第。在那儿,体会到了明清建筑的美妙,

也感受到了一个古代地方官员恢宏的气魄。大夫第集生产、生活、作坊、学堂、花园、仓库于一体,人工水系发达,选址讲究,建造方式科学,布局对称合理,与老宅及村庄隔墙联片,形成民居群落,真可谓“宅门深似海”。构建这样一个高墙、大砖、粗梁、大柱的大宅第,没有一个具有庭园经济头脑的人来全盘把握,是难以付诸实施的。据传,王明璠是因为对朝廷忠心,才会在重奖之下,建造了这座大夫第。有诗为证:“海沸天翻六十年,神州破碎赖谁肩。早知危局难孤立,久卧空山愧苟全。国脉已随民血尽,烽烟又向帝都燃。揪心日日登高望,对此河山泪涌泉。”这首题为《晚登本阜》的诗,就是王明璠1901年在闻听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怀愤而作。

王明璠宅第之中,柱墩石刻精细,柱头木雕精美,厅柱上挂着不同的楹联,镌刻着几百年的人伦、家训和达理。每一道门槛,每一檐门楣,每一扇窗棂,或刻石雕

花,或钩角纹印,做工考究,留下的是美丽的印痕,可谓用心良苦。庭中有一个很大的洗墨池,从这个洗墨池我们可以窥视到,王明璠至少是一个爱做学问,并且非常重视做学问的人。

学问很重要,能力很重要,智慧很重要,科学技术很重要,这是明白人都懂得的道理。但要将道理付诸现实,不作出一番牺牲是绝无可能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

舟”,要做成有声有色的学问,是离不开“勤”,离不开“苦”的,惟有勤奋刻苦,才能有所作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诸如“洗墨池”之类的东西是一去不复返了。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洗墨池可以远去,但勤奋刻苦的精神不能远去。就一个人而言,少了这些,大不了是平庸而已;但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少了这些,一不经心,势必步入“落后就要挨打”的境地。

远去的洗墨池□程应峰

前几天回老家,看见年近八十的老母亲步履蹒跚地在院子里晒小人书,我知道她是在思念去世的父亲,湿润的泪光中浮现出小人书陪伴童年的时光……

我大约记得上小学那年,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断断续续只上过二年私塾。由于没有多少文化,他最爱买小人书看。小人书也叫连环画,图文并茂,适合文化不深的成人和儿童看。父亲一边翻看小人书,一边对不认识的字做着记号,不耻下问请教人,日积月累竟然认识了不少的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乡村文化人不多,父亲被挑选担任大队会计。母亲是个文盲,十分崇拜有文化的父亲。

受到父亲的感染,我也极爱看小人书。每当买来新书,有时一大一小在一起看,有时又为了谁先看后看打闹。母亲嗔怪:“哪见你们父子俩,没个大小。一起好好看不行吗?”我和父亲相互吐着舌头,作怪脸,而后安安静静地看书。

父亲不抽烟,将省下来的钱买小人书。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家里已有小人书100多本。一次,我到离家5里的公社赶集,在租书摊上花了2分钱,看了《小兵张嘎》《红星闪闪》两本小人书。回来后,我给父亲出了个主意:“我们家住在三叉路口边,来来往往的人也不少,还有本村人,就在厅堂办个租书摊,赚来的钱再买新书,那样我们看书不要钱,书还会越来越多,怎样?”

父亲兴高采烈完全赞同我的建议。父亲和我钉了一块四方形木板,我们把小人书的封面撕下来,贴在木板上,编上序号,方便顾客挑选。看一本1分钱,一般情况不外借,如果外借则收该书定价的2倍作为押金。父亲见我用心,就交给我管理。

由于有了租书摊,所收租金滚动买书,书也就越来越多。公社10天赶一次墟,我们还用板车把书运到公社的集市上去出租。

因了家有租书摊,我的童年就在小人书的陪伴中愉快地度过。从小人书中渐渐培养和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后来,我长大了,小人书的知识量显然不够,就很少再细看,随手翻翻而已。到外地读书,每当在书店看到好的小人书,还是会专门买上几本给父亲看。可惜的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小人书已销声匿迹。父亲一生与小人书作伴,听母亲说,晚年的父亲更是一天也离不开小人书,去世那天枕边的小人书还摊开着。

父亲、我和小人书□寇贤华

近日,第26届华东地区优秀文艺图书奖揭晓。中国作协会员、福建省政协提案委副主任、南平市政协原主席张建光创作的散文集《武夷风——千年文史私想录》获奖。《武夷风》共收入24篇文章,

分“十方形胜”“千古风流”“九曲流觞”三辑,用凝炼的文字和深情的抒写,塑造了一个立体纵深的闽北:地域的闽北——描摹闽北十个县(市、区)的地域魅力,发现一地最具生命力、最吸引人的地域特征、文化特征,经过缜

密的概括、提炼之后写成文化之“志”。譬如延城水的道性、芝城母爱的气息、熊城的英雄气概、江淹的梦笔生花、潭城的芬芳、闽越的风流。一地一题旨,纵横叙述,文雅大方。人文的闽北——追溯人文大家的历史踪迹,通过考证辨析、实地感受、揆情度理,探寻杨时、游酢、李侗、朱熹等文化圣哲、学问大家的内心世界和学问世界,撷取菁华,让人物之魂熠熠生辉。精魂的闽北——探究闽北大地的精神魂魄,用透彻的阐释,揭示了闽北大地

的精神密码,是谜一样的山,是道之南移,是古闽越国的雄浑之气,是汲取山水灵气的茶,让闽北大地拥有了生生不息、文风昌盛的精神魂魄。《武夷风》为闽北大地立传,

为风流人物立传,为闽北大地立心。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闽北这片土地之神奇,景色之旖旎,历史之悠久,文化之厚重。省委宣传部原部长何少川称之:“这是具有教科书意义的文学作品,这也正是其价值之所在”。

(饶祥禄)

张建光散文集《武夷风》获华东地区优秀文艺图书奖

MINBEIDAILY2017.10.31星期二

07责任校对:叶子莲

电话:8827770副刊部主办

责任编辑:杨希希 读 书DUSHU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

书人书事

作者:叶灵凤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年:2017年9月页数:295页定价:98.00元

香港这个地方,既有都市的繁华也有乡郊的朴实宁静。而除了繁华,少有人会留意这座城市素淡的一面,去考察了解其中的风土物种。许多人或许会奇怪,这个繁华市声所在之地居然也会有这么些鸟兽虫鱼么?《香港方物志》便是这样一本描写香港的山川风土和草木虫鱼的小书,作者把香港的鸟兽虫鱼和若干掌故风俗,以自然科学和民俗学的全新视角记录下来,读起来亲切宜人。

有关香港史地知识的出版物十分缺乏,叶先生的这本小书,无可避免地填补了这空虚。这本香港方物志(珍藏版)不是新书,又是新书。早在1958年繁体版首先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这本2017年最新的简体中文版加入大量珍贵的实拍图与手绘图,并补充了相关物种信息,由商务印书馆推出;繁体插图版由香港中和出版公司同步推出。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

作者:[荷兰]弗雷德里克?凡?伊登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译者:景文出版年:2017年9月页数:172页定价:36.00元

经典哲理童话《小约翰》堪称“19世纪的《小王子》”,鲁迅称誉其为“无韵的诗,成人的童话”,并借其拒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该书以小约翰的奇妙旅程和漫漫求索,展现了人成长时经历的梦想与亲情、恋爱与求知、感性与科学、时光与生死的诸多冲突。《小约翰》的语言简单透明,纯净美丽,探讨的却是人生理想、意义、价值和责任的重大主题。主人公小约翰苦苦寻求那本“解读人生所有疑问的大书”的经过,寓意我们面对人生迷惘时的共同处境。小说看似写孩子,但即便是在大人的世界里,那些追问和思考,仍是深刻的哲学。《小约翰》是荷兰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小约翰

新书快递

作者:老舍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译者:赵武平译补出版年:2017年9月页数:1108页定价:89.00元《四世同堂》完整版首度面

世,由于文革时期原稿第三部丧失,《四世同堂》一直没有完整版本出现,这次根据最初未经发表的英文译稿重新译回的第三部后16章,《四世同堂》得以完整出版。

小说以北平城内“小羊圈胡同”中的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描写了抗战期间处于沦陷区的北平人民的悲惨遭遇和艰苦抗争,生动地刻画了他们从日本侵略者兵临城下时的惶恐不安,到在铁蹄下忍辱偷生,最终逐渐觉醒、奋起反抗的全过程,既辛辣地讽刺和抨击了投降派的为虎作伥,更史诗般地展现和歌颂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它是一部“笔端蘸着民族的和作家的血写成的‘痛史’和‘愤史’”,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

四世同堂

三味书斋

10月19日,作为武夷学院图书馆第11届读者服务宣传月的“重头戏”——“闪借:纸电图书荐购”活动在逸夫图书馆大厅举行。此次活动提供2000多册新书,读者通过自主快速地选择书籍,经馆员“闪电”加

工、编目后,在总服务台或自助借还书机即可办理外借手续,整个流程1-2分钟内完成,从而实现“新书闪借”;在电子书展区,读者们在馆员的指导下,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入“畅想阅读”,即可实现荐购电

子图书。本次活动吸引近千人参加,图书借阅量达到平时的三倍。

图书闪借活动,是刚刚兴起的新颖借阅方式,旨在推广创新阅读,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陈兴 丁友兰)

闪借新书,2分钟搞定武夷学院图书馆举办“闪借:纸电图书荐购”主题活动

长篇小说《红道》是一部“反映现实生活和红色文化的作品”,这部二十四万字的长篇小说,将发生在光泽的大洲国共谈判、牛田红军行宫及第四和第五次反围剿、东方县苏维埃活动、干坑红军游击队战斗等光泽和闽北红色革命斗争史实,用文学艺术的手法生动细腻展现在读者面

前。小说于2016年7月由光泽县委宣

传部策划、光泽县文联具体落实,是“福建作家攀登长篇小说创作的珠穆朗玛”一次实践;也是光泽县作家邱贵平创作实力又一次的体现。2017年10月由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沈少华)

红色题材长篇小说《红道》出版发行

书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