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104 年度教學卓越計畫子計畫一 【產業實務】課程重構計畫 結案報告 課程名稱: 環境保育與教育 教師姓名: 林莉萍 系所單位: 觀光學院休閒遊憩管理學系 撰寫日期: 105 01 24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104 年度教學卓越計畫子計畫一

【產業實務】課程重構計畫

結案報告

課程名稱: 環境保育與教育

教師姓名: 林莉萍

系所單位: 觀光學院休閒遊憩管理學系

撰寫日期: 105 年 01 月 24 日

Page 2: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壹、計畫動機

『環境保護』在台灣從較早的水及空氣污染管制,進展到二十多年

前開始的垃圾分類,對於環境關懷擴大化、方法多元化,講求以『環境

保育』為目標,其後再加上『永續發展』的國際行動準則,環境保育的

趨勢是全民的生活實踐、社區的行動、利害關係人參與(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實施手段多樣、執行目標長遠化,其中最重要的環節

就是透過環境教育的扎根,台灣當然是無法置身於此一國際驅勢之外,

民國 99年『環境教育法』終於立法三讀通過,並訂於民國 100年開始實

施,本法中並規定凡是高中(含)以下之教師與學生、政府機構或公營事

業機構之員工每年接受至少 4小時之環境教育課程。

然而,環境教育就如同環境保育一樣,是在生活週遭透過多元化方

式來體現的,新時代的環境教育並從教室走向戶外,從傳統式的課堂授

課轉向在生態資源豐富之自然(例如:國家公園)或半自然空間(例如:休

閒農場)、甚至建成環境的環境議題探討或社區文化保存(例如:觀光工

廠),這些都是國內重要的休閒遊憩場所,因此環境教育法的推動已然帶

給休閒遊憩場所一個新的經營使命。為具有環境教育的功能,各休閒遊

憩場所均須取得『環境教育場所』的認證,並雇用具有『環境教育人員』

認證的員工。

環境教育落實於休閒遊憩活動的歷史可以回溯到 1990年末以來興

起的『生態旅遊』,在旅遊休閒活動的過程透過環境與生態的解說,達到

教育和啟發遊客的功能。因此,在台灣新時代的環境教育落實中,休閒

遊憩場所要扮演環境教育場所的角色,不可或缺的就是具有『環境教育

人員』證照的解說導覽人員及環境教育活動的企劃人員。

本系與桃園與新北地區之觀光工廠合作導覽解說工作已有二年,並

已有畢業生服務於數個重要的觀光工廠,配合觀光工廠因應環境教育趨

勢的轉變所應提供的新服務內容:環境教育,數個觀光工廠經營者仍處於

摸索階段,並透過過去合作的關係尋求本系在教育導覽人才時融入環境

教育的概念與教材設計(及活動企劃),並期望本系畢業生除具導覽解說

的技能外並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證照。所以,本專業課程(大二),應

為解說服務(大四)的課程鋪路,在環境保育的『認知』與『情意』教育

上啟蒙休憩專業人員、進而在環境教育的『技能』上尋求實作和操演的

機會,後者透過與本系長期產學合作的廠商進行環境教育機制建立的合

作,使本課程的修課學生能從課程所學發想出多樣性與因場所制宜性的

Page 3: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環境教案,提供合作之觀光工廠參酌,最後並輔導選課學生取得環境教

育人員證照。讓本系畢業生能在因應時代發展趨勢,強化學生未來之就

業職能與產業接軌,增加其就業機會與競爭力。

貳、執行內容 (課程設計與執行概念、實施方式、實施進度等訊息)

一、若本課程非首次申請課程重構計畫,請說明與前不同之處

本課程首次申請課程重構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什麼)

1..提升學生環境教育結合解說導覽之專業能力:包括溝通表達、人際互

動、問題解決、資訊科技應用等四大方面的職能,能透過課程中理

論課程和實務展演等之緊密結合,能有”解說服務”方面的專業性、

重點性之提升。

2.輔導學生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證照:由於課程中設計業師授課與交流、

遊憩場所之介紹與導覽員工作介紹、遊憩場所導覽解說設施之佈

設、相關解說理論與實務概念,讓學生對於這樣的專業技能能應用

之場所更加認識,對於其他衍生的工作場域和就業機會更為清楚。

3. 增加學生與未來就業市場接軌的能力:由於課程中與許多休閒遊憩

場所結合、也邀請業師講座與成果發表之講評,可以讓休憩場所之

經理人更認識我系學生的職能與專業能力,讓尚需人力之休憩場

所,也可從學生當中發掘適合的人力予以招募。

三、教學內容 (主要的教學內容)

為將產學實務適當融入本課程,三大區塊的教學內容:

(1) 環境保育:透過課程的講授、課中 video的啟發與小組討論、課後紀錄

片觀看與延伸閱讀、小考等,使學生清楚認知道環境保育理論與制

度、地景變遷與生態系統演替、當代環境議題、旅遊和休憩活動與環

境之關聯性,再透過課中討論回饋及課後延伸閱讀來擴大對環境議題

的關懷,進而在本階段成果考核訓練學生環境問題解決之技能。

a.課程內容: 環境保育與環境倫理:理論與應用;生態、資源與環境、

旅遊活動;環境保育制度執行

Page 4: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b.課中 Video 與討論回饋:” Aldo Leopold生平介紹與其土地倫理

的概念” 、”Everglades National Park, FL.”

c.課後 Video 與延伸閱讀:”台灣海岸 10 年”、”誰的國家公

園”、”搶救公園大作戰”

d.學生工作成果與考核(10%):分組完成一份『環境觀察』和『環境保

育政策白皮書』(地點以下擇一:銘傳校區、龜山生活圈、大桃

園地區、My Hometown)

(2) 永續發展:透過課堂中對國內外相關案例的分析與探討(case study)

與導讀、小組課中參與討論交流、對不同休憩及旅遊場域的環境問題

了解與解決方案、專業師資蒞課的經驗交流、校外教學實地觀察休憩

與觀光場所 Go Green的企業責任與契機(企業診斷)、小考等,啟迪

同學對於永續概念落實與旅遊休憩活動的發想,在階段考核時確認同

學們對於觀光遊憩活動實踐永續之獨立思考與落實能力。

a. 課程內容:永續發展與永續旅遊、旅遊社區與資源保育、旅遊與遊

憩活動如何永續:企業的角色。

b. 課中 Video 與討論回饋:”Posada Amazona” 、 “旅遊社區的

stakeholder negotiation”

c. 業師時間與互動: Oright歐萊德(觀光工廠) 總經理 、 Topic:”

綠色休憩產業:社會企業責任之落實”

d. 企業參訪: 金格食品觀光工廠、南僑觀光工廠、Topic:“找到綠色

的核心”

e. 學生工作成果與考核 (10%):分組完成一份”企業診斷 GO

GREEN”(場所二擇一:金格食品觀光工廠、南僑觀光工廠)

(3)環境教育:經過一系列導讀環境教育之國際與國內發展史與案例討論、

台灣環境教育法規對觀光休憩產業之影響等課中討論、休憩產業參與

環境教育的實例探討、環境教育教案和活動企劃的實際案例與學習單

設計、產學合作廠商與學生之面對面(企業服務與企劃)、小考等,除

使觀光學院學生能瞭解到在國際永續洪流中的態度與如何自處,並透

過對個人未來選課建議及環境教育人員證照的輔導專案來協助學生

於畢業前取得證照,更重要的是加強這些未來的環境教育人員之活動

與教案企劃與落實能力。

a. 課程內容:環境教育、環境教育企劃與教材撰寫。

b. 課中活動與參與討論:”環境教育人員證照輔導”、”環境教育教

案實例研討” b. 與產學活動業師面對面: ”觀光工廠新使命:環境教育之企劃”

Page 5: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a. 學生工作成果與考核(20%):”新觀光工廠:環境教育活動企劃

案”(場所二擇一:金格食品觀光工廠、南僑觀光工廠)

本課程依照上述之教學範疇和搭配核心能力強化之搭配,將課程分為三大部

分,而各部分之教學內容和課程順序安排(含:搭配之課程活動)詳說明如下表:

期數(週) 單元 內容

第一部分:環境保育

第 1週 9/18

1

課程介紹

(1) 課程介紹:環境保育與教育:瞭解、態度、技能

(2) 環境保育與環境倫理:理論與應用

課中Video 與討論回饋:Aldo Leopold生平介紹與其土地

倫理的概念

第 2週 9/25

第 3週 10/2

(第 4 週 10/9 國慶日補假)

1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3) 自然旅遊(nature-based tourism)與戶外休憩活動地點的地

(4) 生態系統管理 (5) 當代環境議題

課中 Video 與討論回饋:Everglades National Park, Florida 課後 Video 與延伸閱讀:生態與地景的變遷(”台灣海岸10年”)

小考 1

第 5週 10/16

1

環境保育制度執行 (1) 國際組織之保育網絡建構

(2) 國家層級之保育制度

(3) 州或省層級之保育策略

(4) 地方政府層級之保育行動 (5) 保育制度與旅遊休憩活動

課後 Video 與延伸閱讀:環境保育制度與人類衝突 (”誰的國家公園”、”搶救公園大作戰”) 小考 2

第 6週 10/23

1 第一階段成果展示(10%):

『環境觀察』和『環境保育政策白皮書』

第二部分:永續發展

第 7週 10/30

2 永續發展與永續旅遊

(1)永續發展重要內涵 (2)永續旅遊

Page 6: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3)Alternative tourism: 生態旅遊 (4)Alternative tourism: Slow travel & Lohas 慢遊

第 8週 11/6

2

旅遊社區&資源的保育 (1) 社區經營與管理生態旅遊事業

(2) 社區的環境意識覺醒

(3) 社區的環境治理

(4) 社會公平與經濟永續

課中 Video 與討論回饋: Posada Amazona 小考 3

第 9週 期中考週 (祝大家好運)

第 10 週 11/20

2

旅遊與遊憩活動如何永續:企業角色 (1) tourism destination

(2) accommodation

(3) green transportation

(4) tour operators

課中活動與角色扮演: 旅遊社區的 stakeholder

negotiation

第 11 週 11/27

2

業師時間與互動: Oright歐萊德(觀光工廠) 總經理

Topic: ”綠色休憩產業:社會企業責任之落實” 小考 4

第 12 週 12/4

2 校外教學:南僑觀光工廠&金格食品觀光工廠

Topic: ”找到綠色的核心”

第 13 週 12/11

2 第二階段成果展示(10%):

『企業診斷 GO GREEN』

第三部分:環境教育

第 14 週 12/18

3

業師時間與互動: 南僑觀光工廠 張組長慈耘& 金格食品

觀光工廠 吳總經理特助為傑 Topic: ”觀光工廠新使命:環境教育之企劃”

環境教育 (1) 環境教育:史觀、內涵與精神

(2) 台灣的環境教育立法

(3) 環境教育人員及環境教育場所

(4) 整合環境教育的旅遊遊憩據點營運規劃

課中活動:環境教育人員證照輔導

小考 5

第 15 週 12/25

3 環境教育企劃與教材撰寫

(1) 文化遺產:故宮博物院

Page 7: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第 16週 1/1 元旦放假)

(2) 動物生態:台北市立動物園

(3)活動與啟發:視、聽、觸、嗅

課中活動與參與討論: 環境教育教案實例研討

第 17 週 1/8

3

第三階段成果展示(20%):

『新觀光工廠:環境教育活動企劃案』

第 18週 期末考週 (祝大家非常好運)

Required Text Book is available at the MCU library (reserved).

1.方偉達.2010.生態旅遊. 五南出版社 ISBN:9789571159096 2. Palmer, J.1998. Part I, III, and IV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 Theory, Practice, Progress and Promise.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3.Saylan, C. and Blumstein, D. T. 2011. Chapter 8, 9, and 10. The Failur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How We Can Fix It).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4.金恆鑣等譯(Manuel C. Molles Jr.原著). 2002. 第 3 及 21 章 in 生態學:概念與應用. 麥格羅‧希爾 Press.

5. 宋瑞及薛怡珍.2004. 第 4章.生態旅遊的理論與實務—永續發展的旅遊. 出版社:新文京

Other required additional materials will be available on the Moodle: 1. Bicknell, J., Dodman, D., and Satterthwaite, D. (2010) Adapting cities to climate

change : understanding and addressing the development challenges. London ; Sterling, VA : Earthscan

2. Fennell, D. A. & Malloy, D. (1999). Measuring the ethical nature of tourism operator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6 (4), 928-943.

3. Fennell, D. A. (2001). Areas and Needs in Ecotourism Research (p.639-655) in Weaver, D. (ed) The encyclopedia of ecotourism, New York: CABI.

4.Fennell, D. A. & Dowling, R.K. (2003). Ecotourism policy and planning. New York: CABI Publishing

5. Fennell, D. A. & Weaver, D. (2005). The Ecotourism concept and tourism-conservation symbiosis.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13 (4), 373-390

四、教學活動設計 (產學合作的教學活動設計)

本課程為了要將產業實務納入課程中,授課教師除將教科書和各類

教材與文獻之內容融合形成課程 ppt 外,課中還要搭配相關國內、外的

案例說明,另設計三類重要的課堂活動:課中討論或課後延伸閱讀─業師

互動與企業參訪─階段成果驗收等,使三個階段的主題內容能互相串接

和回饋,最後,能以二個合作企業為對象提出適合他們的 Go Green 主題

和相應的環境教育教案,重要執行方式詳述如下表:

Page 8: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課堂活動內容 執行說明

【課中(後)video和討論回饋(延伸閱

讀):提升認知 啟發關懷(about)】

本課程中根據課程內容,老師將

youtube、TED talk、公視紀錄片與課程主軸搭配,藉由短片中實際狀況的展現、議題的揭露、或是成功案例的表達,讓學生在觀看影片的同時可以體會觀察、對照課中老師所提出的重要概念,促使學生察覺問題和反思作為,最後鼓勵學生分組於課中提出觀點分享或是論點或觀察的批判。

本課程依階段分述如下:

階段一 1.『Aldo Leopold生平介紹與其土地倫理的概念』

讓保育之父的生平與時代背景透過 video的說明補充老師 ppt之不足,讓同學自行認識到保育概念起源之重要線索,並能對照上一世紀與本世紀所面對的不同環境議題與強調重點,作為引導同學深入瞭解環境保育史和議題的重要媒材。

2.『Everglades National Park, Florida』

透過欣賞全世界最大、UNESCO認定瀕臨消失危險的濕地國家公園,並搭配該國家公園的保育歷程讓同學得以從實例中看到保育發展的歷程與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要性,更進一步看到保育制度落實的具體實例。

3.『台灣海岸 10年』 這是一部說明海洋國家的台灣如何面臨環境與氣候變遷的挑戰,又是如何因為人與自然的互動讓海岸消長,海岸變遷對於台灣民眾生活和生存的具體影響,進一步誘發同學們對於自然環境和資源的觀察和覺醒。

1. 台灣『誰的國家公園』、美國加州『搶救公園大作戰』 國家公園制度是人類保育制度與行動的具體呈現,更是觀光遊憩所需之重要資源,但卻又經常引發人

【分組討論之安排】

‧本單元採分組方式進行,使同學在

進行觀察、學習、批判的過程中能

分工與合作,透過激盪式學習,獲

致更完整的回饋意見。

‧ 以 5 人為一組,利用 video 後播

放之 30 分鐘進行討論,使同組能

就老師給予的討論議題,提供理論

概念、實務應用上的看法,並彼此

溝通以獲得共識。

‧大四教學助理在學生進行分組討論

時,偕同授課教師至各組旁聽和供

組員詢問,適度提供意見和引導其

討論或介入。

‧討論之題綱大體為: (1)對 video

內與課中習得概念之相合或相左

之處、(2)提出批判或解決之道、

(3)提出所知道的其他案例加以比

較、(4)對個人的啟發:如何納入或

與下一階段永續旅遊的活動企劃

與場所經營搭接的重點。

【上台報告與繳交作業】

‧ 將指定的討論題綱之分組討論結果

進行報告(10分鐘)。

‧ 授課教師依照討論的進行,隨時引

入其他組之不同意見或相同見解,

並使同學相互評析

‧ 為使報告與討論之進行更為深入,

讓學習與實用效果更佳,部分延伸

討論或深入探討應提出 1-2 頁之報

告書。

‧ 學生應於 Moodle上繳交討論成果。

Page 9: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類行為約制的爭議與人類文化生活的衝突,其間如何取得平衡,透過太平洋二岸的國家公園實例比較,導入更深入的探討與延伸閱讀的輔助,讓學生得以啟發更細微的環境議題觀察和批判能力。

階段二 1.『Posada Amazona 』

南美洲秘魯亞馬遜雨林中的原住民社區,為保育雨林生態與住民經濟需求所興起的 eco-lodge,終於讓環境敏感地區的居民也能維持永續的資源管理與生活,藉此加強同學們對於永續概念的落實於觀光旅遊社區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2.『旅遊社區的 stakeholder』 為達旅遊社區的永續發展,居民有義義的參與及對環境議題的collaboration與 partnership的過程是無比重要的,這個課堂中的分組角色扮演與演練,讓學生們身歷其境瞭解未來身為旅遊業者可能也會參與的歷程。

階段三 1.『環境教育人員證照輔導』

利用台灣的環境教育法規定之環境教育人員證照制度的剖析為討論題綱,透過老師提供之環教人員證書取得的專業模組,讓同學們自行檢核和規劃未來應修習的 18學分環境課程,製作學習歷程計畫書和檢核表,納入未來二年輔導學生取得證照的紀錄。

2.『環境教育教案實例研討』 透過不同教案的提供,讓學生分組研析教案的格式、形式、重點,讓學生進行教案可執行性的批判,更進一步讓各組試提一個類似的教案以為練習。

Page 10: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業師互動與企業參訪:態度確認 經

驗落實(for)】

本課程之執行與產學實務結合為目標,先由老師依據課程最後的企業診斷和教案設計為方向,設定業師分享的議題範圍,讓學生有機會重點式的學習,並透過與業師互動取得回饋。

本課程依階段分述如下:

階段二 1.業師分享『綠色休憩產業:社會企業責任之落實』

歐萊德也設有觀光工廠,這個綠色企業(獲得遠見雜誌評選的企業社會責任獎)的環保重點與呈現與消費者的方式如何?如何擔負起消費者教育之責任?透過的活動內容與設計為何?均為業師分享的重點。

2.企業參訪:『找到綠色的核心!』 應邀參訪歐萊德企業總部(綠建築)及合作企業:南僑觀光工廠及金格食品觀光工廠,前面已屬綠色企業並有足以進行環境教育的媒材,後面二企業則致力於發展環境教育模組並申請環保署認證,經過前面歐萊德的案例分享,各組同學應該在企業參訪時具體瞭解這二個企業是否有足以導向企業綠化和環境教育的題材及應如何進行。

階段二 1.業師分享『觀光工廠新使命:環境教育之企劃』

邀請南僑和金格的環境教育推動負責人蒞課分享其初步的看法和企劃方向,讓學生認識到企業的需求據以設計環境教育課程

【業師或參訪互動與討論之安排】

‧本單元邀請到達人級的解說導覽員

來課堂中分享,講師的題綱將由授

課老師先行溝通。

‧ 每位業師將完成 1-1.5 小時講

座,另半小時以接受同學提問方

式來進行雙向的溝通。

‧ 企業參訪部分,則於參訪前由老師

與廠商合作設計參訪動線、設定

參訪之觀察重點、分組提問的題

【業師或參訪互動心得之繳交】

‧ 同學應個別就業師分享重點或企

業 Go Green的訴求摘要、對個人

在企業環保和環境教育設計上面

的啟發、個人的想法與建議完成

心得報告。

‧ 心得報告須於 Moodle上繳。

‧ 心得將由授課老師就學生觀察和

反思之深度,予以評分。

Page 11: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階段成果展示:技能展現 行動應用

(from)】

本課程依據三個教學階段,由授課老師設計成果展示之基本工作要求,來學生能夠達到”技能的實踐”。

本課程依階段分述如下:

階段一

『環境觀察』和『環境保育政策白皮書』 授課教師將依照第一部分『環境保育』之授課主軸,讓同學們就近觀察所在地點或所處環境所面鄰的環境議題,並試圖搜集資料提出能改善環境議題的論點與建議,此乃環境保育的深入探索,期能作為第二和三階段進行企業診斷及環境教育教案構思之參考。

階段二

『企業診斷 GO GREEN』 授課教師將依照第二部分『永續發展』之授課主軸,讓同學們就二家企業參訪後獲致的產程及產品的認識,試圖提出能進行綠化的部分及能發展成環境教育的保育行動,提供二企業參考。

階段三

『新觀光工廠:環境教育活動企劃案』 授課教師將依照第三部分『環境教育』之授課主軸,讓同學們就二家企業所提出的需求初步設計環境教育與活動的教案與企劃。

【分組討論之安排】

‧本成果展示須以分組方式進行,作

業規範和工作指引將由授課教師

於二週前公布,以利各組有充分時

間相互討論,完成各組工作成果。

‧ 三個階段的成果作業須於課堂中

簡報,並由授課教師(視情況邀同

二企業的授課業師)給予綜合評論

與建議。

‧從作業規範公布之後,本課程之碩

生教學助理及老師,均可接受同學

有關成果報告準備時衍生之各類

問題,以期引導各組報告之內容與

方向不致偏離,並能依照授課教師

規定時間和內容完成作業。

【上台報告與繳交作業】

‧ 各組將工作成果於課中簡報(除第一份工作成果 :”解說稿”之外),並接受業師及授課老師於簡

報後之建議,提出修正。 ‧ 修正後之成果報告於 Moodle 上繳

交。 ‧ 各組所提之企劃和診斷提供給合

作產商參考並考評,老師並商議廠商提供優秀組別鼓勵性的獎品(項)。

五、教學評量 (如何評量教學目標達到與否)

教學目標

評量方式

提升學生環境教育

結合解說導覽之專

業能力

輔導學生取得環境

教育人員證照

增加學生與未來就

業市場接軌的能力

案例 video之課中

討論回饋

Page 12: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案例 video之課後

書面回饋

● ●

課中活動:觀光旅

遊社區之

stakeholder 培力

合作企業業師之

心得分享

● ● ●

第一階段報告檢

核: 『環境觀察』

和『環境保育政策

白皮書』

第二階段報告檢

核: 『企業診斷 GO

GREEN』

● ●

第三階段報告檢

核: 『新觀光工廠:

環境教育活動企

劃案』

● ● ●

環境教育人員證

照課程檢核

五次小考 ● ●

參、計畫成果

一、摘述辦理情形

本課程內容與時程依照課程規劃順利完成三大部分,分別為:

(1) 環境保育:完成 Lecture 1-3,闡明了環境保育的起源與歷史、理論及

與其他理論間的關聯性,並將觀光遊憩活動與環境保育產生關連、如何執行觀光

遊憩目的地的環境保育工作,並利用一個國內及一個國外的紀錄片,讓學生了解

這些保育工作對於觀光遊憩資源維護的重要性,中間完成2次小考以確認學生對

課程內容的吸收,並讓學生在本階段的驗收活動中利用這些課程內容來自行揀選

探討對象,進行組的『環境觀察』和『環境保育政策白皮書』報告,總結這個階

段的學習;

(2)永續發展:完成 Lecture 4-6,闡明觀光旅遊目的地的永續發展,例如:

永續旅遊、旅遊企業、旅遊社區之資源管理,並利用 role play的『旅遊社區的

stakeholder negotiation』的過程讓大家體認社區資源管理的協調過程,也利

Page 13: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用國外生態旅遊社區與外部企業結合的一種永續經營模式,這中間完成2次小

考,並辦理校外教學至產學合作廠商南僑及金格讓學生們進行企業診斷,並進行

第二階段的驗收活動: 『企業診斷 GO GREEN』;

(3) 環境教育:完成 Lecture 7&8,教導同學們了解環境教育的發展背

景與內涵,並使同學們依照參訪二個觀光休憩產業的結果來調整其解說與體驗的

內容和模式,並為二企業設計環境教育的體驗課程,所進行的課程結果並提供產

學合作廠商做為未來投身環境教育的參考,第三階段的驗收活動: 『新觀光工廠:

環境教育活動企劃案』;

二、產業實務融入課程成果

本課程的設計期待透過上述的課程安排,啟發觀光領域學生對環境的認知

與關懷(about)、獲得環境議題的解決技能和環境保育的行動(from)、改變對環境

的態度與提升對環境保育的經驗(for) (如下圖所示),產業實務融入課程的結果說

明如下(學生在各階段的成果表現並分析如下表):

(1)提升對環境的認知與關懷(about):這部分著重在理論基礎和政

策面的探討,並不特定地以合作企業的狀況做為案例研討的基礎,而

是概念性地以台灣與國外的案例來探討,最後以第一階段驗收『環境

觀察』和『環境保育政策白皮書』為一個總結,這個分組大報告所涵

蓋的議題頗為多元(10組探討了不同的7種類型的環境議題並提出

解決方案),但由於各組探討的深度不足,本人評分後認為全班大體在

中等程度

Page 14: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階段驗收重點 議題/方式 成績分布

『環境觀察』和『環

境保育政策白皮書』

(about)

探討的旅遊社區議題:

社區地質與崩塌

社區水資源利用

社區動物保育

社區產業汙染

社區生活環境汙染

節慶活動引起壅塞與汙

農業社區復興

75-80:4組

81-85:3組

86-90:3組

『企業診斷 GO

GREEN』(from)

『新觀光工廠:

環境教育活動企

劃案』(for)

Go Green 及搭配的環境教育

內涵:

交通工具發電系統(1)

濕地(2)

綠建築(3)

水汙染(1)

產業文化(1)

碳足跡(1)

植物類型(1)

81-85:1組

85-90:4組

91-95:5組

(2)獲得環境議題的解決技能和環境保育的行動(from)、改變對環境

的態度與提升對環境保育的經驗(for):這二部分著重進行企業診斷和

提出綠色行動和環境教育計畫,這部分產業活動充分融入課程,經過

學生對於南僑和金格二個觀光工廠的診斷並提出的環境教育,利用觀

光工廠的生產特性和資源發想出7種不同的內涵,由於提出內容具體

可行,獲得本人讚賞,給予半數組 91 以上的分數

(3)輔導環境教育人員證照:由於多數學生為觀光學院二年級學生及嘟

防系三或四年級學生,透過老師在課程中給予的資訊,輔導學生去過

濾已修課程及未來可以修習課程,能讓學生知道修滿跨專業領域的 24

學分即可透過修課申請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證照(不須考試),提升學生

取得證照的意願和認知,讓學生可以獲得一張有益處的國家級證照,

本課程共輔導約 26 位同學完成選課及規劃課程的篩選(如下表)

Page 15: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三、執行成效評估 (學生學習成效為何,請提出具體佐證)

有關學生的學習成效,謹以學生在期末考前的回饋意見(教資中心問卷

調查)(如下表)來呈現

(1) 同學對於質能融入教學的支持:從同學的回饋看出超過五成的同學極

為清楚老師在課程中融入職能的目的在哪裡、也非常同意質能融入教

學是可以整體提升其共通職能,同學們普遍同意在課程融入職能時的

配合、本課程的教學策略與方法能夠提升共通的職能,因此,顯然學

生的學習績效頗高,進而能使其支持、並清楚產業職能跟課程搭接的

實施方法。

Page 16: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基本資料

1. 課程名稱: 環境保育與教育

2. 性別: 85% 女 15% 男

3. 年級: 0% 一年級 55% 二年級 27% 三年級 18% 四年級

題目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 我了解老師進行職能融入教學計畫的目的。 55% 45% 0% 0% 0.0

2. 當老師進行職能融入教學計畫時,我知道該如何配合。 33% 61% 6% 0% 0%

3. 我認為職能融入教學計畫,對於提升同學們的共通職能有

幫助。 52% 39% 9% 0% 0%

4. 本課程所施行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對於提升共通職能

有幫助。 39% 48% 12% 0% 0%

5. 我認為提升共通職能對我是重要的。 48% 39% 12% 0% 0%

(2) 同學對於學習的成效和助益的認定:經過同學們的質性評估(詳以下

貼圖),主要在於產業的參訪和了解對於學習的生動性和應用的活潑

性上都有幫助,再者,同學們普遍覺得是一種加深保育素養和普及實

踐的好教學方式,對於產業實際運作和身體力行方面更是加深了了解

度,更重要的是,讓學習的廣度拉大了、也 push 學生去挑戰難度不

低的磨練

Page 17: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Page 18: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四、課程反思

(本課程實驗可以分享給全校其他教師的教學發現和重要經驗)

1. 與產學合作企業的結合使課程更加有趣:學生在課程當中

會有機會到企業去參訪,除了了解企業經營的理念和方

向,認識觀光休憩場所的各種內涵外,也更了解其未來的

就業場所,因而促使他們知道目前的環境保育與教育課程

如何應用在這個場所,在認識的知識的實用性和應用性之

後,學習的動機能更為加強

2. 利用企業的案例可以輝映課程所教授的理論與概念:由於

環境保育與永續的理論和概念在說明與闡釋上,都不容易

(因為涉及生態學和水文學等),以自然界的案例為例當然

很恰當,但離我們的生活和專業又稍遠了些,但若能以企

業為案例(例如:到金格可以認識濕地與水循環利用),會使

知識更親近日常的生活以及遊憩的體驗,這樣也協助了教

師在授課上的易發揮及實用性搭配

3. 校外教學是冗長一學期課程的強心劑:實際上,學生經常在

18 週的課程中愈到後期愈見疲憊,企業參訪或校外教學的

好處就在這時給學生一個出去看看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設

計與其期末的報告相關,它們在參訪時就更有勁,卻實在

是學期尾端的好活動,也是讓它們做個統整的好機會

五、後續調整規劃

依照學生的回饋意見,歸納出幾個改善或調整計畫

1. 參訪時程的安排應更為寬裕: 由於校外教學使用課堂時間 3 小時,

扣掉交通時間,所剩有限,又要參訪二個處所,學生可能觀察還不

夠入微,導致他們可能還要抽空再自行前往,效率上有疑慮

2. 課程內容深淺度:部分學生反映課程的難度偏高,這個從騎出問卷

即有同學提出,期末這份看出有同學誤以為這是通識課,因而產生

誤會,以往這堂課只有三個主修來源的學生:觀院、心理系(教程的

需要)、都防系(學分學程),但本學期增加了來自應英、華教、生醫

系約 20 位學生,確實一反常態,未來可能在第一堂課時應加以宣

導,以免學生有不清楚教學目的與內容而造成誤解

Page 19: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肆、建議與改進

(1) 紀錄片再播放的問題:本計畫執行的課程為求環境議題的探討豐富度增

加、國際觀提升、了解度更深入,採取紀錄片課中播放與深入討論等方

式來補充教學,但紀錄片或借自學校、或由教師個人購置,播放後學生

若要重新再看,必須親臨圖書館借閱及館內觀看,學生課程滿滿再加上

課後打工,經常無法在影片播放後的一周討論繳交時限內,再入圖書館

一再反覆觀看影片,造成學生在進行反思討論時的限制。此點建議圖書

館思索可以針對所藏紀錄片慢慢地 stream,學生才可以隨時依需求、不

限線地點隨時觀看,當然事涉版權、轉檔人力、網路伺服器的處理速度

等因素,個人將另行建議圖書館檢討參酌國外的方式。

Page 20: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2) 課程重構經費部分建議能增編業師費用:學生對於業師的講課向來都極

為歡迎,特別是能講到環境教育課題與執行是如何在民間企業中進行的

更具啟發性,但由於本課程是低年級之非必修課程,並未獲得教學卓越

計畫中補助課程聘請業師的講師費用,雖然有課程重構計畫之執行,但

在原計畫的業師授課部分,由於經費無門,只好透過另一堂本人教授並

獲得教卓補助的大四必修課(綠色管理)業師授課機會,請業師融入相關

內容,一併講述,再經獲得業師同意錄影,在這個班級播放,但仍缺乏

互動性。此點建議能在課程重搆經費項目中增加業師費用這一項目,以

利老師們彈性運用,更能達到教學效益。

伍、補充說明

一、課程照片

Page 21: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12/11 企業參訪與業師分享: 金格觀光工廠、南僑觀光工廠

Page 22: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第二及第三階段驗收:各組簡報與交叉詰問

二、其它相關資料

第一階段成果報告:學生作品摘要

Page 23: 銘傳大學 104 學年度上學期 - mcu.edu.twmm.tlrc.mcu.edu.tw/teacher_orientation/Course... · 1 (5) 生態、資源與環境、旅遊活動 (1) 生態與還境 (2) 地景變遷

第二及第三階段成果報告:學生作品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