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78 年,我 6 岁。中国的大地吹起了春风,邓 小平改革开放的思想在这里演绎。临安作为无数 个沉睡的县级市跟所有中国大地上的城市一样, 开始苏醒,有如春笋,破土而出,日长夜长。 2018 年,我 46 岁。这股从农村开始刮的春风 刮遍了每一个角落,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安徽走向 全国,又从中国走向世界。改革开放势如破竹,深 入人心,如天目山的新大树王,成为一道惊艳中外 的风景。 满园春色关不住!历经 40 年改革开放,中国 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临安,弹起从县 到市到区的三重奏,演绎了自己的命运交响曲。作 为神州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星星,变得更加迷人更 加光芒耀眼。一枝红杏出墙来。钱王故里,从一条 衣锦街到两湖夹一城,从老三宝到新三宝,从无人 问津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我们在历经蜕变, 化茧成蝶。当前的临安,九万里风鹏正举,正乘风 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生于斯,长于斯。除了外出读大学但每年 寒暑假都回家的 4 年, 40 年间, 16400 个日子里, 我就是临安化腐朽为神奇的见证者。对于满园的 春色,我,跟 53 万临安人一样,感同身受。 住房条件不断改善 住有所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多少人 的梦想。 小时候,家里的房屋很小,像火柴盒,面积不 大,里面的货色却不少。三间平房,盖于上世纪六 十年代,还有两间猪圈是茅草为皮的。母亲说,自 己家从出生开始就是茅草屋,经人介绍,我父亲家 是瓦盖的,就同意了。那时候锦城镇上也有人喜欢 我母亲的,三间瓦房却改变了她的命运,听说她跟 父亲结婚前见也没见过面,说来令人难以置信。 房子虽说是三间,却一分为二。曾祖母和我小 爷爷一半,我父母亲一半,我的亲爷爷出门招赘去 了,也就没有了房子。在这七八十平方的地方,先 后出生了兄弟姐妹。两个房间,两张床,一个土灶, 一大一小的两只锅子,还有吃饭的桌子, 6 个人。 这就是住房的全部内容。有的时候,会出现大门不 关的情形。两家以为是对方关了大门,结果谁都没 关,导致出现第二天大门仍然开着的窘境,特别是 曾祖母去世以后,这样的情况我记忆犹新。 1986 年,我们家有了点钱,大概 1000 来块,父 母想造一下房子,结果没怎么深思熟虑就动手了。 起早摸黑,亲戚朋友帮工帮钱, 10 来岁的我也不 甘示弱,搬砖搬木料,还给现浇的水泥楼板浇浇 水。经过 4 个月的努力,房子是造起来了,也是村 里最早的水泥现浇房,可惜大大超过了预算,欠了 1000 多块。但不管怎么样,住上了新楼房,水泥的, 也有自己的房间,别提有多高兴了。后来姐姐也出 嫁了,房子空了许多。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在这间 房子了,我起早摸黑,圆了大学梦。4 年之后,毕业 分配工作了,在临安中学。集体分房的年代,单位 的房子是梦寐以求的。可命运有时挺捉弄人的,学 校还有 2 间房子,一楼的,不到 100 平方米。同年 去的却有 7 个人,也不乏昌化昌北调出来的老教 师,房子怎么可能轮到一个刚来的新教师呢?结果 可想而知。无房中,我开始了工作生涯,后来结婚 也是在临中四合院和老家的房子里完成的。 21 世纪初,商品房在临安刚刚起步。我记得 比较早的是丰泽苑,当时先后去看了 3 趟,也订了 一套,可惜要 20 万左右,哪有那么多钱呢?真正要 付的时候囊中羞涩。一年后,亲朋好友帮忙,有了 新房, 120 多个平方,三室两厅,宽敞明亮,通透阳 光,刚来的几个同事羡慕死了。住有所屋,安居乐 业。我、妻子、儿子成了房屋的主人。挂了书法,挂 了几幅画,养了很多花,增添了诗情画意。在这间 房里,我出了三本书,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 二等奖, 2016 年评上了正教授,那年我刚好 44 岁, 也就是在这间房里度过 12 个春秋的年份,格外有 感情,我也不打算换房了,想地老天荒。 2003 年,我大姐姐家造了新房,面向竹林街, 十字路口,三间六层,花了五六十万钱。 2006 年,父 母、姐姐和我一起在老家也造了新房。拆除了原先 所有的老房子,专门请了人设计。除了地下室,有 三层,每层 100 来个平方。凑巧的很,这也是时隔 20 年后,我们家率先在村里造了相对好的新房。 自那以后,几乎家家户户造了新房。到如今,我们 村成了新农村的缩影,新房子也不再是儿时的梦 想,成为美丽乡村一颗颗闪亮的明珠。母亲说: “我 可是在两间茅房里出生的呢,如今这样的日子以 前想也不敢想,真的非常满足了!” 老家的房子是我的根,现在时不时要回去一 下。如今有了更大的院子,种了桂花、茶花、映山红 ……还有多头铁树,始终春意盎然。家门口还有上 千年的银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静静伫立,一 直敞开着胸怀,笑看日升日落、花开花谢。大家都 知道,大树可是一切变化的见证者,它心里明白得 很,变化为什么这么大,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房子的变化就是时代的 变化。一间半平房,两间水泥楼房,区里城中的房 子,三层楼的排屋,芝麻开花节节高,我想我的变 化也是大家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时代真的挺好!假 使杜甫活在今天肯定也会为此点赞! 城市之珠镶嵌百里长廊 老家在玲珑,外婆家在上甘,舅舅和阿姨都在 锦城,一个在胜利村,一个在临安大厦下,所以我 打小就对锦城无比熟悉了。 儿时的锦城是袖珍型,城镇人口也就几万。环 城北路就是现在的临天路,环城东路就是林学院 葡萄园门口,北边是苕溪,南边还不到现在的钱王 街,那时是杭徽一级公路。锁厂、羊毛衫厂就在广 场路附近。一个百货中心,一个电影院,一个剧院, 一个老车站,一个太庙山,一个宝塔,几乎就是城 市的全部。现在的南苑小区当时是棉纺厂,比较偏 僻了,临中在临天桥口,电大也在的,中间就是手 表元件厂,还有个高中压阀门厂位置至今没有变, 当时算城市的西伯利亚了。天阳淘宝城当时土话 叫“哺房”,也算偏处一隅了。十亩畈,也就是现在 的东站附近,我好几次去帮忙插过秧耘过田割过 稻,记得是沿着水杉路,拉着双轮车凯旋归来的。 孩提时的每年暑假,都来大阿姨家玩。原先他 们的住房在衣锦街新华书店后面的弄堂里。带着 两个表弟,差不多半个小时就逛遍了衣锦城。那时 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视钱王文化,幼年的印象中根 本不知道三世五王,也不知道衣锦还乡、陌上花开 ……城市特征贫瘠得像沙漠。 后来我进了临安中学读书,对临安城就更熟 悉了。记得高一军训要打靶,走了大半天才来到打 靶场,也就是今天的成龙官山邸。那时是枪毙人的 地方,可见是偏得不难想象了。看守所、火葬场就 是在现在的小山弄商城一带,当时的选择必然是 远离城的中心,如今呢?早已迁往别处。 沧海桑田,改革开放的 40 年虽然是弹指一挥 间,对于宇宙及历史而言,微不足道得如太平洋的 一滴水。可这 40 年,对于临安古城来说,却是浓墨 重彩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超越历史上所有时间 的总和,如太阳,温暖着每一个人。 两湖夹一城,作为多次参加滨湖新城规划评 审的亲历者,最清楚临安城的范围变化了。锦北、 锦南、玲珑、青山湖街道的设置大大丰富了城市的 韵味,也扩充了城市的底气。青山湖国家森林公 园,吴越文化遗址公园,西径山公园是城市的绿 肺,更是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 动体现! 国瑞中心、职工之家等城市高楼的崛起就是 锦城迈向繁华都市的音符,钱王像、钱王十七孔 桥、钱锦大道是临安城市的新韵律。城际铁路的出 现更是与天堂杭州的无缝对接。说来真的不可思 议的一件事情,就是我老家现在就在地铁保障服 务站门口,零距离,以前到临安读书可要骑一个半 小时自行车呢?这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作为 2017 年浙江省十大考古发现的市政府 停车场吴越国建筑遗址的发现更是临安千年古城 更古的有力诠释,它的地位就如良渚遗址与中华 文明 5000 年文明历史一样,无与伦比。 2017 年,城 中街、石镜街全面改造提升成功,大家都是受惠 者,肯定超过 20 万人。今年钱王街将花费 18 亿,努力打造城市地标街道,真令人无比憧憬。城 市国际化是所有临安人的梦想,我相信,更是不久 后的现实。 如今的锦城,天上宫阙人间有,钱王归来难识 途啊!不仅锦城面貌焕然一新。湍口、河桥小城镇 去年还分别获得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示 范镇,独中状元、榜眼,去年是 6 个,今年於潜、昌 化等 9 个也将积极创建。要不了多久,临安百里长 廊上都会镶嵌上城市之珠。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其他的篇章还有很多很多,如以文化物以文 化人的文化。40 年间,我们的文化餐经历了从无 到有从少到多从粗到精的过程。如今,文化礼堂、 临安博物馆就是实证,钱王文化、天目山文化、浙 西民俗文化风生水起,润物无声…… 还有养老、医疗方面,变化不可谓不大。从养 儿防老、有病无钱医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这是 惠及每一个百姓的可喜保障。作了一辈子农民的 父母做梦也没有想到每个月能拿 1800 元的养老 金,还有农村合作医疗,更让父母有了健康保障。 我的一篇文章《母亲拿到了养老金》刊登在中国劳 动保障报上,道出了如我一样很多农村子女的心 声。 满园春色关不住,这是一个土生土长 46 岁临 安人的真心告白。真的,临安改革开放 40 年的变 化远不止这些,可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呢? 满园春色关不住 骆金伟 日薄西山, 一抹晚霞撒泼 在河面,缓缓的 水面波光粼粼, 银光闪跃,昌化 溪潺潺而来。 清澈的昌 化溪自西向东 贯穿昌化 21 自然村,浩荡的 溪流百折不回 永往直前。流至 联盟,一头撞在 石壁湾,急流右 拐,直泊平葛 畈,碰上平葛防 洪堤时左翻后 飞流直下。沿途 南屏塔矗立护 送,秀峰塔直面 相迎。滔滔河水 穿越平葛大桥, 接踵流过昌化 大桥、昌文大 桥,直冲湾水 潭,受悬崖挡 道,然势不可 挡,右转后流向 双塔村。溪流不 畏艰难险阻,向 着东方奔腾。 “南屏山下多变迁,原是桑地绿 郁郁,七五洪水遭灾难,良田瞬变荒 沙地……”一位学者前辈讴歌昌化 溪,有赞美也有婉惜。然而昌化溪为 这个小山镇增添了灵性,使小山镇 活了起来。 昌化溪纵贯昌化主城区,溪中 有河、河中有田,阻隔了与昌南的陆 上交通。以前两昌地区往来靠摆渡, 还有的就是龙头石上那条窄窄的木 桥。两昌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有诸多 的不便。“那年我小儿子得病,正遇 洪水,摆不了渡,眼睁睁地误了医治 时间,落得终身残疾,害了儿子的一 生,现在想起来还是痛心啊!”双塔 村钱正平老汉有刻骨铭心的痛。自 1972 年起,两昌群众勒紧裤带,要 在昌化溪上建大桥,经过 17 个月的 拼搏,一座长 183 米、宽 12 米的昌 化大桥矗立在昌化溪上,从此昌化、 昌南结束了摆渡的历史。昌化大桥 的建成,有力地促进了两昌地区的 经济发展。改革的洪流如同滔滔的 昌化溪,无阻难挡。随后的三十年 来,昌化溪上先后建起了平葛大桥、 文昌大桥、双塔大桥,一座比一座 美,一座比一座大,每座造价都在几 千万以上。根据发展的需要,昌化郎 桥、青山大桥已列入规划,不久的将 来,昌化溪上将呈现六座大桥。 昌化人以昌化溪而自豪,水清、 景美是人们对昌化溪的向往。四年 前,当地政府规划投入 2.8 亿元,五 年内将昌化溪两岸建成双向 5000 米、达到百年一遇的防洪大堤,主城 区建设二道水位控制在 3.3 米深的 自动翻坝。时间一恍已数年,如今莅 临昌化大桥,水清景美的夙愿尽收 眼底: 93 米宽的昌化溪南北对称的 两条防洪堤巍巍壮观;河坝西侧亲 水平台边沿用大理石的柱子和铁链 做起了防护带; 3 米宽的行人道是 大理石铺就;清澈的河水一眼见底。 亲水平台上人流如织,人们休闲自 乐,有的在散步,有的来健身,有的 在垂钓……他(她)们有的来自朋友 圈,有的来自同事圈,有的是全家。 “在昌化生活了五十年,昌化的变化 大,变化快,以前是做梦也想不到 的,昌化溪的改变,为我们退休职工 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场所。”杭无 三厂退休职工孔宪兵深有感触地 说。 挺拔秀立的秀峰塔矗立在高高 的山顶,装扮一新的南屏塔俯视着 焕然一新的昌化溪,清澈的河水日 夜流畅,百折不回,永远向着东方。 雪后昌化镇俯瞰 曹中明 摄 2018 12 18 日 星期二责任编辑:洪艳电话: 0571-63746131 33

满园春色关不住 - epaper.file.routeryun.comepaper.file.routeryun.com/jrla/other/5c17e84045f28.pdf · 1978 年,我 6 岁。中国的大地吹起了春风,邓 小平改革开放的思想在这里演绎。临安作为无数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满园春色关不住 - epaper.file.routeryun.comepaper.file.routeryun.com/jrla/other/5c17e84045f28.pdf · 1978 年,我 6 岁。中国的大地吹起了春风,邓 小平改革开放的思想在这里演绎。临安作为无数

1978 年,我 6 岁。中国的大地吹起了春风,邓

小平改革开放的思想在这里演绎。临安作为无数

个沉睡的县级市跟所有中国大地上的城市一样,

开始苏醒,有如春笋,破土而出,日长夜长。

2018 年,我 46 岁。这股从农村开始刮的春风

刮遍了每一个角落,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安徽走向

全国,又从中国走向世界。改革开放势如破竹,深

入人心,如天目山的新大树王,成为一道惊艳中外

的风景。

满园春色关不住!历经 40 年改革开放,中国

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临安,弹起从县

到市到区的三重奏,演绎了自己的命运交响曲。作

为神州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星星,变得更加迷人更

加光芒耀眼。一枝红杏出墙来。钱王故里,从一条

衣锦街到两湖夹一城,从老三宝到新三宝,从无人

问津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我们在历经蜕变,

化茧成蝶。当前的临安,九万里风鹏正举,正乘风

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生于斯,长于斯。除了外出读大学但每年

寒暑假都回家的 4 年,40 年间,16400 个日子里,

我就是临安化腐朽为神奇的见证者。对于满园的

春色,我,跟 53 万临安人一样,感同身受。

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住有所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多少人

的梦想。

小时候,家里的房屋很小,像火柴盒,面积不

大,里面的货色却不少。三间平房,盖于上世纪六

十年代,还有两间猪圈是茅草为皮的。母亲说,自

己家从出生开始就是茅草屋,经人介绍,我父亲家

是瓦盖的,就同意了。那时候锦城镇上也有人喜欢

我母亲的,三间瓦房却改变了她的命运,听说她跟

父亲结婚前见也没见过面,说来令人难以置信。

房子虽说是三间,却一分为二。曾祖母和我小

爷爷一半,我父母亲一半,我的亲爷爷出门招赘去

了,也就没有了房子。在这七八十平方的地方,先

后出生了兄弟姐妹。两个房间,两张床,一个土灶,

一大一小的两只锅子,还有吃饭的桌子,6 个人。

这就是住房的全部内容。有的时候,会出现大门不

关的情形。两家以为是对方关了大门,结果谁都没

关,导致出现第二天大门仍然开着的窘境,特别是

曾祖母去世以后,这样的情况我记忆犹新。

1986 年,我们家有了点钱,大概 1000 来块,父

母想造一下房子,结果没怎么深思熟虑就动手了。

起早摸黑,亲戚朋友帮工帮钱,10 来岁的我也不

甘示弱,搬砖搬木料,还给现浇的水泥楼板浇浇

水。经过 4 个月的努力,房子是造起来了,也是村

里最早的水泥现浇房,可惜大大超过了预算,欠了

1000 多块。但不管怎么样,住上了新楼房,水泥的,

也有自己的房间,别提有多高兴了。后来姐姐也出

嫁了,房子空了许多。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在这间

房子了,我起早摸黑,圆了大学梦。4 年之后,毕业

分配工作了,在临安中学。集体分房的年代,单位

的房子是梦寐以求的。可命运有时挺捉弄人的,学

校还有 2 间房子,一楼的,不到 100 平方米。同年

去的却有 7 个人,也不乏昌化昌北调出来的老教

师,房子怎么可能轮到一个刚来的新教师呢?结果

可想而知。无房中,我开始了工作生涯,后来结婚

也是在临中四合院和老家的房子里完成的。

21 世纪初,商品房在临安刚刚起步。我记得

比较早的是丰泽苑,当时先后去看了 3 趟,也订了

一套,可惜要 20 万左右,哪有那么多钱呢?真正要

付的时候囊中羞涩。一年后,亲朋好友帮忙,有了

新房,120 多个平方,三室两厅,宽敞明亮,通透阳

光,刚来的几个同事羡慕死了。住有所屋,安居乐

业。我、妻子、儿子成了房屋的主人。挂了书法,挂

了几幅画,养了很多花,增添了诗情画意。在这间

房里,我出了三本书,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

二等奖,2016 年评上了正教授,那年我刚好 44 岁,

也就是在这间房里度过 12 个春秋的年份,格外有

感情,我也不打算换房了,想地老天荒。

2003 年,我大姐姐家造了新房,面向竹林街,

十字路口,三间六层,花了五六十万钱。2006 年,父

母、姐姐和我一起在老家也造了新房。拆除了原先

所有的老房子,专门请了人设计。除了地下室,有

三层,每层 100 来个平方。凑巧的很,这也是时隔

20 年后,我们家率先在村里造了相对好的新房。

自那以后,几乎家家户户造了新房。到如今,我们

村成了新农村的缩影,新房子也不再是儿时的梦

想,成为美丽乡村一颗颗闪亮的明珠。母亲说:“我

可是在两间茅房里出生的呢,如今这样的日子以

前想也不敢想,真的非常满足了!”

老家的房子是我的根,现在时不时要回去一

下。如今有了更大的院子,种了桂花、茶花、映山红

……还有多头铁树,始终春意盎然。家门口还有上

千年的银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静静伫立,一

直敞开着胸怀,笑看日升日落、花开花谢。大家都

知道,大树可是一切变化的见证者,它心里明白得

很,变化为什么这么大,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房子的变化就是时代的

变化。一间半平房,两间水泥楼房,区里城中的房

子,三层楼的排屋,芝麻开花节节高,我想我的变

化也是大家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时代真的挺好!假

使杜甫活在今天肯定也会为此点赞!

城市之珠镶嵌百里长廊老家在玲珑,外婆家在上甘,舅舅和阿姨都在

锦城,一个在胜利村,一个在临安大厦下,所以我

打小就对锦城无比熟悉了。

儿时的锦城是袖珍型,城镇人口也就几万。环

城北路就是现在的临天路,环城东路就是林学院

葡萄园门口,北边是苕溪,南边还不到现在的钱王

街,那时是杭徽一级公路。锁厂、羊毛衫厂就在广

场路附近。一个百货中心,一个电影院,一个剧院,

一个老车站,一个太庙山,一个宝塔,几乎就是城

市的全部。现在的南苑小区当时是棉纺厂,比较偏

僻了,临中在临天桥口,电大也在的,中间就是手

表元件厂,还有个高中压阀门厂位置至今没有变,

当时算城市的西伯利亚了。天阳淘宝城当时土话

叫“哺房”,也算偏处一隅了。十亩畈,也就是现在

的东站附近,我好几次去帮忙插过秧耘过田割过

稻,记得是沿着水杉路,拉着双轮车凯旋归来的。

孩提时的每年暑假,都来大阿姨家玩。原先他

们的住房在衣锦街新华书店后面的弄堂里。带着

两个表弟,差不多半个小时就逛遍了衣锦城。那时

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视钱王文化,幼年的印象中根

本不知道三世五王,也不知道衣锦还乡、陌上花开

……城市特征贫瘠得像沙漠。

后来我进了临安中学读书,对临安城就更熟

悉了。记得高一军训要打靶,走了大半天才来到打

靶场,也就是今天的成龙官山邸。那时是枪毙人的

地方,可见是偏得不难想象了。看守所、火葬场就

是在现在的小山弄商城一带,当时的选择必然是

远离城的中心,如今呢?早已迁往别处。

沧海桑田,改革开放的 40 年虽然是弹指一挥

间,对于宇宙及历史而言,微不足道得如太平洋的

一滴水。可这 40 年,对于临安古城来说,却是浓墨

重彩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超越历史上所有时间

的总和,如太阳,温暖着每一个人。

两湖夹一城,作为多次参加滨湖新城规划评

审的亲历者,最清楚临安城的范围变化了。锦北、

锦南、玲珑、青山湖街道的设置大大丰富了城市的

韵味,也扩充了城市的底气。青山湖国家森林公

园,吴越文化遗址公园,西径山公园是城市的绿

肺,更是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

动体现!

国瑞中心、职工之家等城市高楼的崛起就是

锦城迈向繁华都市的音符,钱王像、钱王十七孔

桥、钱锦大道是临安城市的新韵律。城际铁路的出

现更是与天堂杭州的无缝对接。说来真的不可思

议的一件事情,就是我老家现在就在地铁保障服

务站门口,零距离,以前到临安读书可要骑一个半

小时自行车呢?这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作为 2017 年浙江省十大考古发现的市政府

停车场吴越国建筑遗址的发现更是临安千年古城

更古的有力诠释,它的地位就如良渚遗址与中华

文明 5000 年文明历史一样,无与伦比。2017 年,城

中街、石镜街全面改造提升成功,大家都是受惠

者,肯定超过 20 万人。今年钱王街将花费 18 个

亿,努力打造城市地标街道,真令人无比憧憬。城

市国际化是所有临安人的梦想,我相信,更是不久

后的现实。

如今的锦城,天上宫阙人间有,钱王归来难识

途啊!不仅锦城面貌焕然一新。湍口、河桥小城镇

去年还分别获得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示

范镇,独中状元、榜眼,去年是 6 个,今年於潜、昌

化等 9 个也将积极创建。要不了多久,临安百里长

廊上都会镶嵌上城市之珠。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其他的篇章还有很多很多,如以文化物以文

化人的文化。40 年间,我们的文化餐经历了从无

到有从少到多从粗到精的过程。如今,文化礼堂、

临安博物馆就是实证,钱王文化、天目山文化、浙

西民俗文化风生水起,润物无声……

还有养老、医疗方面,变化不可谓不大。从养

儿防老、有病无钱医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这是

惠及每一个百姓的可喜保障。作了一辈子农民的

父母做梦也没有想到每个月能拿 1800 元的养老

金,还有农村合作医疗,更让父母有了健康保障。

我的一篇文章《母亲拿到了养老金》刊登在中国劳

动保障报上,道出了如我一样很多农村子女的心

声。

满园春色关不住,这是一个土生土长 46 岁临

安人的真心告白。真的,临安改革开放 40 年的变

化远不止这些,可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呢?

满园春色关不住阴 骆金伟 日薄西山,

一抹晚 霞撒泼

在河面,缓缓的

水面波光粼粼,

银光闪跃,昌化

溪潺潺而来。

清 澈 的 昌

化溪自 西向东

贯穿昌化 21 个

自然村,浩荡的

溪流百 折不回

永往直前。流至

联盟,一头撞在

石壁湾,急流右

拐,直泊 平 葛

畈,碰上平葛防

洪堤时 左翻 后

飞流直下。沿途

南屏塔 矗立护

送,秀峰塔直面

相迎。滔滔河水

穿越平葛大桥,

接踵流过 昌化

大桥、昌 文 大

桥,直 冲湾水

潭,受 悬崖挡

道,然势 不可

挡,右转后流向

双塔村。溪流不

畏艰难险阻,向

着东方奔腾。

“南屏山下多变迁,原是桑地绿

郁郁,七五洪水遭灾难,良田瞬变荒

沙地……”一位学者前辈讴歌昌化

溪,有赞美也有婉惜。然而昌化溪为

这个小山镇增添了灵性,使小山镇

活了起来。

昌化溪纵贯昌化主城区,溪中

有河、河中有田,阻隔了与昌南的陆

上交通。以前两昌地区往来靠摆渡,

还有的就是龙头石上那条窄窄的木

桥。两昌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有诸多

的不便。“那年我小儿子得病,正遇

洪水,摆不了渡,眼睁睁地误了医治

时间,落得终身残疾,害了儿子的一

生,现在想起来还是痛心啊!”双塔

村钱正平老汉有刻骨铭心的痛。自

1972 年起,两昌群众勒紧裤带,要

在昌化溪上建大桥,经过 17 个月的

拼搏,一座长 183 米、宽 12 米的昌

化大桥矗立在昌化溪上,从此昌化、

昌南结束了摆渡的历史。昌化大桥

的建成,有力地促进了两昌地区的

经济发展。改革的洪流如同滔滔的

昌化溪,无阻难挡。随后的三十年

来,昌化溪上先后建起了平葛大桥、

文昌大桥、双塔大桥,一座比一座

美,一座比一座大,每座造价都在几

千万以上。根据发展的需要,昌化郎

桥、青山大桥已列入规划,不久的将

来,昌化溪上将呈现六座大桥。

昌化人以昌化溪而自豪,水清、

景美是人们对昌化溪的向往。四年

前,当地政府规划投入 2.8 亿元,五

年内将昌化溪两岸建成双向 5000米、达到百年一遇的防洪大堤,主城

区建设二道水位控制在 3.3 米深的

自动翻坝。时间一恍已数年,如今莅

临昌化大桥,水清景美的夙愿尽收

眼底:93 米宽的昌化溪南北对称的

两条防洪堤巍巍壮观;河坝西侧亲

水平台边沿用大理石的柱子和铁链

做起了防护带;3 米宽的行人道是

大理石铺就;清澈的河水一眼见底。

亲水平台上人流如织,人们休闲自

乐,有的在散步,有的来健身,有的

在垂钓……他(她)们有的来自朋友

圈,有的来自同事圈,有的是全家。

“在昌化生活了五十年,昌化的变化

大,变化快,以前是做梦也想不到

的,昌化溪的改变,为我们退休职工

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场所。”杭无

三厂退休职工孔宪兵深有感触地

说。

挺拔秀立的秀峰塔矗立在高高

的山顶,装扮一新的南屏塔俯视着

焕然一新的昌化溪,清澈的河水日

夜流畅,百折不回,永远向着东方。

昌化溪清又清

刘宝源

雪后昌化镇俯瞰 曹中明 摄

2018年 12月 18日 星期二讦责任编辑:洪艳 电话:0571-63746131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