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 3 2 13 旧闻揭秘 2018 2018/ /5 5/ /24 24 星期四 星期四 责任编辑 卢江 杨慧萍 中国古代那些 中国古代那些 牛气冲天的监察官 牛气冲天的监察官 中国古代王朝吏治 腐败和监察官的“灯下 黑”几近常态,然而仍有 一些牛气冲天的监察官, 称得上“风霜之吏”,他们 身处浊世而不摧志屈道, 不时会有奋身搏击、激浊 扬清之举,常能留取丹心 照汗青。 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 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虽 然身居高位,但廉洁奉公,生活十分 节俭。有一次,有位官员前来拜见左 宗棠。当时正是严冬,天气非常寒 冷,左宗棠只穿了一件普通的布袍出 门迎接。官员见左宗棠穿着如此朴 素,连一件像样的皮袍都没有,非常 感慨。左宗棠把官员迎进书房后,脱 下外面的布袍,只穿了一件旧夹袄。 官员发现,左宗棠夹袄的衣袖上 套着一副布套,就好奇地问他,这是 何用意?左宗棠笑着说,他平时喜欢 读书写字,只要有空就要练上一会 字,时间长了,衣服的袖子就被书桌 磨破了。于是他便叫家人特意做了 一副布套套在衣袖上,一来清洗方 便,二来衣袖不容易被磨破,可以省 去缝补的衣料。左宗棠的门人为它 取名“宫保 (因左宗棠加太子少保衔) 袖”。 一来二去,“宫保袖”被众人所 知,大家对左宗棠更是尊敬,纷纷效 仿起来。 据《环球人物》 鲁迅衣着随便,常给人以不修边幅 之感,但与此形成鲜明比较的是,他身 边随时使用的文具和书籍等,却一向规 矩整齐,一尘不染。 许广平回忆说:“如书籍龌龊了,急 起来他会用衣袖去揩拭,手不干净,也 一定洗好手才翻看。书架的书非常之 整齐,一切的文具用品,是经他手的,都 有一定的位置,不许乱放。他常说:‘东 西要有一定的位置,拿起来便当,譬如 医药瓶子,换了地方,药剂师是会有配 错药的危险的。’” 据《天津日报》 鲍宣:不畏丞相不惧皇帝 刘安世:北宋最后一名直言谏官 明代谏官群像:文臣谏死朝堂的典范 鲁迅:书籍文具井然 左宗棠的“宫保袖” 1 1 古代朝堂 古代朝堂 西汉谏官鲍宣绝对是一个底 层逆袭的典型,一个穷小子娶了师 傅的女儿少君,而且这个女子学富 五车、知书达理。据《后汉书 · 鲍宣 妻传》记载,少君出嫁那天,嫁妆非 常丰厚。鲍宣对妻子说:“你生在 富贵人家,习惯穿戴漂亮的衣服和 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 担当大礼。”少君于是全数退回了 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 的短衣裳,与鲍宣拉着一辆小车就 回了家乡。 鲍宣后来因品德高尚被推举 做官,汉哀帝初,被推荐做谏大夫, 调任豫州牧。一年多后,就有人向 皇帝举报鲍宣,说鲍宣考察地方官 员的步骤太繁琐,要求太苛刻等。 鲍宣因此被解聘,回老家待了几个 月后,又被征召做谏大夫。之后, 鲍宣依旧不改耿直的秉性,“常上 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彼时,有 地方发生饥荒,鲍宣谏言皇帝,皇 帝便放粮救灾。 一次,丞相孔光出视辕陵,随 从官史不遵守交通规则,在中央驰 道飙车,你追我赶。这在当时属于 犯法,鲍宣即命左右将孔光从史拘 捕,车马充公。宠信孔光的汉哀帝 不问是非,派人到司隶府抓人,鲍 宣闭门拒命。这下触怒了皇帝,便 以“无人臣礼,大不敬之道”的罪名 逮捕鲍宣下狱,定为死罪。不少清 明之士极力营救鲍宣。博士弟子 济南人王咸是一热血青年,他在太 学号召一起救鲍司隶。一时,一千 多个太学生围在旗下。他们趁孔 光入朝时,一哄而上围住他说理, 说理不成,就在宫殿旁静坐抗议。 皇上为缓和舆论,判定鲍宣减 死一等,剃发锁项,流放到上党。 王莽篡汉后,极力排除打击不附己 之“汉忠直臣”,鲍宣未能幸免,于 公元 3 年下狱后自杀。到汉光武 帝刘秀登基,大赦天下, 下诏褒扬鲍宣并 准荫其子孙 “至大官”。 包拯当谏官时,常对宋仁宗大加 指责。宋仁宗却大赞包拯“伏谏于 陛,屡形药石之忠;秉宪于朝,一屏奸 邪之气”。而北宋另一名敢于直言的 谏官刘安世,遭遇却迥然不同。 刘安世曾拜编撰《资治通鉴》的 司马光为师,潜心修学。他约请老师 赐赠座右铭,司马光只给他一个字 —诚,并嘱咐道:“人生至诚不妄 始。”这个“诚”字,镌刻在了刘安世心 中。 司马光任相后,刘安世也出仕 了,有人推举他为右正言。受命之 前,刘安世回到老家,征询老母亲的 意见,母亲鼓励他说:“谏官是皇上面 前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纵使遭罪被 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 的。”带着母亲的希冀,刘安世走马上 任。 当时,因王安石变法激起了如火 如荼的“党争”,权臣走卒,大都噤若 寒蝉,明哲保身。刘安世不顾险恶的 政治环境,弹劾不法,从不徇私。 知枢密院事章惇的父亲以自己 儿子的名义强买百姓田产,刘安世于 是多次上书朝廷,章惇为军政长官, 知法犯法,应严办。这件事虽不了了 之,刘安世的忠直却得到了高太后的 赏识,不久后,便被委以左谏议大夫 的重任。 宋哲宗元符二年 (1099 年) ,民间 谣言四起,说皇帝以征奶妈之名,行 搜美女之实。朝会时,刘安世对高太 后和宋哲宗奏上一章:“陛下正当年 少,没有娶后却亲近女色,这是天下 不幸。希望陛下为社稷着想,清闲之 余,要多研读经史,不要沉迷轻浮之 好。”此话一出,宋哲宗一脸惭愧。高 太后赶紧尴尬地打圆场:“谣言而已, 爱卿勿信!”征聘奶妈之谣言从此再 也没有传出过。 在谏官任上,刘安世正色立朝、 秉持公道,弹劾了十多名权臣。有时 他跟皇帝争执得面红耳赤,皇帝大 怒,下面的大臣一个二个吓得面如死 灰,刘安世却毫不畏缩,等皇帝气消 了,继续谏言,人称“殿上虎”。 因刘安世多次弹劾章惇,章惇任 相后,将刘安世贬到了岭南,后来又 贬到梅州。章惇还不放心,计划派人 到梅州找个借口把刘安世杀了。梅 州太守安排人到刘安世住所,劝他躲 避一下。刘安世不但不躲,反而与前 来劝说的客人饮酒谈笑,还从容写下 遗书交给仆人,说:“如果我死了,你 按遗书上的安排去做。”结果章惇派 的人竟意外而死。 刘安世后来虽有起复,但都因忠 良耿直,一直被奸妄之人陷害,大部 分时间都在贬谪的路途上度过。古 时有“八州恶地”的说法,据说贬官到 这八个州的人,必九死一生。刘安世 去过其中七州,最后安然无恙,连大 病都没有得过,活到了 78 岁。士大夫 们惊叹其为“铁汉”。后人评价刘安 世为“北宋最后一名直言谏官”。 嘉靖十一年 (1532 年) 冬天,天空 出现彗星。在古代,人们认为这是凶 兆。南京御史冯恩趁机上疏,重点弹 劾大学士张孚敬、吏部尚书方献夫、 右都御史汪鋐三人,指责他们卖官鬻 爵、结党营私、败坏纲纪,认为天上的 彗星不足为患,这三人才真的是彗 星, “三彗”不除,政无清明。 冯恩弹劾的,正好是明世宗最宠 信的三人。皇帝下令把冯恩打入锦 衣卫大狱。审问冯恩的,正是他弹劾 的对象之一汪鋐。当时冯恩不服罪, 刚毅地向皇宫方向下跪,汪鋐逼他朝 自己下跪,遭到冯恩的怒叱。冯恩受 尽严刑拷打,终不易志,最后被判死 刑。当时,人们感慨道:“冯御史非但 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 此被称为“四铁御史”。 后来不断有大臣为冯恩辩解,家 人乡邻和群众为冯恩鸣冤,冯恩才免 死罪,被流放到雷州戍边。明穆宗继 位后,任命冯恩为大理寺丞,此时冯 恩已 70 多岁,几年后冯恩以 81 岁的 高寿去世。 明代除了沿袭前朝的监察制度, 还有厂卫的监察暗网,政治生态更为 险恶,监察官谏言的风险也更大。不 过,明代监察官为了匡扶朝纲和正义 悍不畏死,甚至敢骂皇上。 万历十七年 (1590 年) 十二月,大 理寺评事雒于仁写《酒色财气四箴 疏》:“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 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 乱神,尚气则损肝”。相当于骂神宗 是酒鬼、色鬼,皇帝气得吹胡子,又怕 酒鬼、色鬼的骂名坐实,在大臣的劝 谏下,将奏折留中不发,把雒于仁罢 免了事。 明代的政治环境虽然相对残酷, 死谏、直谏的忠义之臣却从来没有在 明史中缺席。御史邹应龙扳倒明朝 权奸严嵩时,前面已经有十名御史或 给事中弹劾过严嵩,他们不是被贬、 除名、下狱,就是被廷杖打死。 嘉靖后期,“帝对嵩稍稍厌之”, 在次辅徐阶的授意下,邹应龙上奏皇 帝,弹劾严嵩之子严世蕃各种祸害国 家和百姓的劣行,拉开了将严党连根 拔除的序幕。邹应龙置生死于度外, 其奏疏以“如臣有一语不实,请即斩 臣首以谢 (严) 嵩父子”等语,为世人 敬仰。他为官清廉,卒后“遗田不及 数亩,遗址不过数楹”。 到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把持 朝政,残害忠良,以杨涟、左光斗为首 的御史群体与魏忠贤的权力集团展 开了坚决斗争,遭到残酷迫害。在魏 忠贤的授意下,杨涟被抓入大狱,锦 衣卫施以“土囊压身,铁钉贯耳”等残 忍手段折磨他。另一位御史左光斗 含冤被捕时,家乡父老头顶明镜,手 端清水,拥马首大哭。不久后,左光 斗也在狱中被折磨而死。 据《廉政望》

中国古代那些 牛气冲天的监察官 - xjfzb.com · 明之士极力营救鲍宣。博士弟子 济南人王咸是一热血青年,他在太 学号召一起救鲍司隶。一时,一千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中国古代那些 牛气冲天的监察官 - xjfzb.com · 明之士极力营救鲍宣。博士弟子 济南人王咸是一热血青年,他在太 学号召一起救鲍司隶。一时,一千

33

2

13旧闻揭秘20182018552424 星期四星期四

1051855

责任编辑 卢江 杨慧萍

中国古代那些中国古代那些牛气冲天的监察官牛气冲天的监察官

中国古代王朝吏治腐败和监察官的ldquo灯下黑rdquo几近常态然而仍有一些牛气冲天的监察官称得上ldquo风霜之吏rdquo他们身处浊世而不摧志屈道不时会有奋身搏击激浊扬清之举常能留取丹心照汗青

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ldquo晚清中兴四大名臣rdquo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廉洁奉公生活十分节俭有一次有位官员前来拜见左宗棠当时正是严冬天气非常寒冷左宗棠只穿了一件普通的布袍出门迎接官员见左宗棠穿着如此朴素连一件像样的皮袍都没有非常感慨左宗棠把官员迎进书房后脱下外面的布袍只穿了一件旧夹袄

官员发现左宗棠夹袄的衣袖上套着一副布套就好奇地问他这是

何用意左宗棠笑着说他平时喜欢读书写字只要有空就要练上一会字时间长了衣服的袖子就被书桌磨破了于是他便叫家人特意做了一副布套套在衣袖上一来清洗方便二来衣袖不容易被磨破可以省去缝补的衣料左宗棠的门人为它取名ldquo宫保(因左宗棠加太子少保衔)袖rdquo

一来二去ldquo宫保袖rdquo被众人所知大家对左宗棠更是尊敬纷纷效仿起来 据《环球人物》

鲁迅衣着随便常给人以不修边幅之感但与此形成鲜明比较的是他身边随时使用的文具和书籍等却一向规矩整齐一尘不染

许广平回忆说ldquo如书籍龌龊了急起来他会用衣袖去揩拭手不干净也一定洗好手才翻看书架的书非常之整齐一切的文具用品是经他手的都有一定的位置不许乱放他常说lsquo东西要有一定的位置拿起来便当譬如医药瓶子换了地方药剂师是会有配错药的危险的rsquordquo 据《天津日报》

鲍宣不畏丞相不惧皇帝 刘安世北宋最后一名直言谏官

明代谏官群像文臣谏死朝堂的典范

鲁迅书籍文具井然 左宗棠的ldquo宫保袖rdquo

11

古代朝堂古代朝堂

西汉谏官鲍宣绝对是一个底层逆袭的典型一个穷小子娶了师傅的女儿少君而且这个女子学富五车知书达理据《后汉书middot鲍宣妻传》记载少君出嫁那天嫁妆非常丰厚鲍宣对妻子说ldquo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戴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rdquo少君于是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与鲍宣拉着一辆小车就回了家乡

鲍宣后来因品德高尚被推举做官汉哀帝初被推荐做谏大夫调任豫州牧一年多后就有人向皇帝举报鲍宣说鲍宣考察地方官员的步骤太繁琐要求太苛刻等鲍宣因此被解聘回老家待了几个月后又被征召做谏大夫之后鲍宣依旧不改耿直的秉性ldquo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rdquo彼时有地方发生饥荒鲍宣谏言皇帝皇帝便放粮救灾

一次丞相孔光出视辕陵随从官史不遵守交通规则在中央驰道飙车你追我赶这在当时属于犯法鲍宣即命左右将孔光从史拘捕车马充公宠信孔光的汉哀帝不问是非派人到司隶府抓人鲍宣闭门拒命这下触怒了皇帝便以ldquo无人臣礼大不敬之道rdquo的罪名逮捕鲍宣下狱定为死罪不少清明之士极力营救鲍宣博士弟子济南人王咸是一热血青年他在太学号召一起救鲍司隶一时一千多个太学生围在旗下他们趁孔光入朝时一哄而上围住他说理说理不成就在宫殿旁静坐抗议

皇上为缓和舆论判定鲍宣减死一等剃发锁项流放到上党王莽篡汉后极力排除打击不附己之ldquo汉忠直臣rdquo鲍宣未能幸免于公元 3年下狱后自杀到汉光武

帝刘秀登基大赦天下下诏褒扬鲍宣并

准荫其子孙ldquo至大官rdquo

包拯当谏官时常对宋仁宗大加指责宋仁宗却大赞包拯ldquo伏谏于陛屡形药石之忠秉宪于朝一屏奸邪之气rdquo而北宋另一名敢于直言的谏官刘安世遭遇却迥然不同

刘安世曾拜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为师潜心修学他约请老师赐赠座右铭司马光只给他一个字mdashmdash诚并嘱咐道ldquo人生至诚不妄始rdquo这个ldquo诚rdquo字镌刻在了刘安世心中

司马光任相后刘安世也出仕了有人推举他为右正言受命之前刘安世回到老家征询老母亲的意见母亲鼓励他说ldquo谏官是皇上面前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rdquo带着母亲的希冀刘安世走马上任

当时因王安石变法激起了如火如荼的ldquo党争rdquo权臣走卒大都噤若寒蝉明哲保身刘安世不顾险恶的

政治环境弹劾不法从不徇私知枢密院事章惇的父亲以自己

儿子的名义强买百姓田产刘安世于是多次上书朝廷章惇为军政长官知法犯法应严办这件事虽不了了之刘安世的忠直却得到了高太后的赏识不久后便被委以左谏议大夫的重任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民间谣言四起说皇帝以征奶妈之名行搜美女之实朝会时刘安世对高太后和宋哲宗奏上一章ldquo陛下正当年少没有娶后却亲近女色这是天下不幸希望陛下为社稷着想清闲之余要多研读经史不要沉迷轻浮之好rdquo此话一出宋哲宗一脸惭愧高太后赶紧尴尬地打圆场ldquo谣言而已爱卿勿信rdquo征聘奶妈之谣言从此再也没有传出过

在谏官任上刘安世正色立朝秉持公道弹劾了十多名权臣有时他跟皇帝争执得面红耳赤皇帝大

怒下面的大臣一个二个吓得面如死灰刘安世却毫不畏缩等皇帝气消了继续谏言人称ldquo殿上虎rdquo

因刘安世多次弹劾章惇章惇任相后将刘安世贬到了岭南后来又贬到梅州章惇还不放心计划派人到梅州找个借口把刘安世杀了梅州太守安排人到刘安世住所劝他躲避一下刘安世不但不躲反而与前来劝说的客人饮酒谈笑还从容写下遗书交给仆人说ldquo如果我死了你按遗书上的安排去做rdquo结果章惇派的人竟意外而死

刘安世后来虽有起复但都因忠良耿直一直被奸妄之人陷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贬谪的路途上度过古时有ldquo八州恶地rdquo的说法据说贬官到这八个州的人必九死一生刘安世去过其中七州最后安然无恙连大病都没有得过活到了78岁士大夫们惊叹其为ldquo铁汉rdquo后人评价刘安世为ldquo北宋最后一名直言谏官rdquo

嘉靖十一年(1532年)冬天天空出现彗星在古代人们认为这是凶兆南京御史冯恩趁机上疏重点弹劾大学士张孚敬吏部尚书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指责他们卖官鬻爵结党营私败坏纲纪认为天上的彗星不足为患这三人才真的是彗星ldquo三彗rdquo不除政无清明

冯恩弹劾的正好是明世宗最宠信的三人皇帝下令把冯恩打入锦衣卫大狱审问冯恩的正是他弹劾的对象之一汪鋐当时冯恩不服罪刚毅地向皇宫方向下跪汪鋐逼他朝自己下跪遭到冯恩的怒叱冯恩受尽严刑拷打终不易志最后被判死刑当时人们感慨道ldquo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rdquo因此被称为ldquo四铁御史rdquo

后来不断有大臣为冯恩辩解家人乡邻和群众为冯恩鸣冤冯恩才免死罪被流放到雷州戍边明穆宗继位后任命冯恩为大理寺丞此时冯恩已 70多岁几年后冯恩以 81岁的高寿去世

明代除了沿袭前朝的监察制度还有厂卫的监察暗网政治生态更为险恶监察官谏言的风险也更大不过明代监察官为了匡扶朝纲和正义悍不畏死甚至敢骂皇上

万历十七年(1590年)十二月大理寺评事雒于仁写《酒色财气四箴疏》ldquo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rdquo相当于骂神宗是酒鬼色鬼皇帝气得吹胡子又怕酒鬼色鬼的骂名坐实在大臣的劝谏下将奏折留中不发把雒于仁罢免了事

明代的政治环境虽然相对残酷死谏直谏的忠义之臣却从来没有在

明史中缺席御史邹应龙扳倒明朝权奸严嵩时前面已经有十名御史或给事中弹劾过严嵩他们不是被贬除名下狱就是被廷杖打死

嘉靖后期ldquo帝对嵩稍稍厌之rdquo在次辅徐阶的授意下邹应龙上奏皇帝弹劾严嵩之子严世蕃各种祸害国家和百姓的劣行拉开了将严党连根拔除的序幕邹应龙置生死于度外其奏疏以ldquo如臣有一语不实请即斩臣首以谢(严)嵩父子rdquo等语为世人敬仰他为官清廉卒后ldquo遗田不及数亩遗址不过数楹rdquo

到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把持朝政残害忠良以杨涟左光斗为首的御史群体与魏忠贤的权力集团展开了坚决斗争遭到残酷迫害在魏忠贤的授意下杨涟被抓入大狱锦衣卫施以ldquo土囊压身铁钉贯耳rdquo等残忍手段折磨他另一位御史左光斗含冤被捕时家乡父老头顶明镜手端清水拥马首大哭不久后左光斗也在狱中被折磨而死

据《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