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享受博物馆之美 不开对于博物馆建筑空 间的欣赏 我喜欢拍摄博物馆 博物馆其实 很难拍 这是一座与历史和艺术相关 联的建筑 建筑本身已经给我们设计 了一个硬件基础 包括它的朝向 与周边的关系 以及阴晴雨雪和朝阳 暮色等等 它的结构 它的材料 的光影关系 已经很难改变 捕捉它 的神采 要下功夫了解这座建筑 发现者的眼光去发现其中的神妙之处 寻找博物馆建筑的特殊性当建筑已经存在于空间时 它一 定会和周边环境产生关联 比如要拍 好天津美术馆就很难 它的侧面有图 书馆 有博物馆 这些建筑都会影响 到你对这座建筑的判断 在很多城市 博物馆中都有这样的特点 我有一张 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照片 自己非 常喜欢 但这张照片本身和这家博物 馆没有多少关系 有关系的就是我利 用了这家博物馆的玻璃幕墙 用玻璃 幕墙映射了周边的建筑 所反映的还 是纽约曼哈顿的高楼 当然也有像日 本九州博物馆这样的 这家博物馆是 全世界在建筑上比较独特的博物馆 它的体量非常大 每一根承重柱子下 都有弹簧 这是因为九州博物馆建在 地震多发带上 我拍过一幅照片 九州博物馆侧面的幕墙映射了旁边起 伏的山峦 它正好连接到画面右边一 点点现实中的山峦景象 一气呵成 实际上博物馆跟周围的关系有很多奇 妙的东西 有时候透过窗口 有时候 透过玻璃幕墙有时候透过某个角落 都能够发现这座博物馆不同于其他的 内容走进博物馆我们总是能看到所展 示的文物或艺术品自然而然会关注展 品与建筑的关系有些博物馆展示的文 物是裸展的没有展柜它们往往可能 放在窗台放在某一个角落或者某一 个角落有特别的光源比如说在大英 博物馆就有一批石刻放在窗口我曾 经为了给它们拍摄一张照片在展厅门 口等了很长的时间一直等室外的阳光 照到石头上时那特别的感觉奇妙无 要把握那个瞬间很难因为我对这 里的空间以及光线的情况完全不了解 可能等了很久 光线到不了想要的感 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空间中有观 众来回走动等光线合适的时候前边 站了一堆人就把光线破坏掉了在博 物馆特殊的空间中文物的精美与历史 价值和艺术价值给予这个空间以特别的 意义这也是吸引公众进入这个空间的 重要内容博物馆中的一些细节同样是我们 欣赏一座博物馆的重要内容 比如像 巴黎的卢浮宫 前面有华裔建筑师贝 聿铭设计的金字塔 这个金字塔的结 构很复杂 我们可以透过金字塔拍金 字塔的外面 可以利用金字塔的玻璃 墙面反射彩色的云彩 也可以透过卢 浮宫人流比较少的地方的窗口 看到 特别的内容 非常巧合的一次 外边 下大暴雨 暴雨过后 傍晚的彩霞成 了卢浮宫的背景 这是很难碰到的 是透过博物馆的细节来发现的 包括 博物馆的窗和门 博物馆的灯 博物 馆的楼梯和扶手 博物馆的顶棚 有着各美其美的丰富内容 特别要给 大家提示的是 尤其在老建筑中 往四面都是建筑 中间是露天的一个 天井 包括大英博物馆 大都会艺术 博物馆等世界上很多博物馆都把这个 露天的天井加了一个顶棚 增加了博 物馆使用的公共空间 这些顶棚不同 一般 往往由一些著名设计师设计 是老建筑推陈出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给观众带来一个视觉面貌的崭新亮点 甚至可以说是博物馆的眼睛 是博物 馆建筑师们精心营造的特别空间因为建筑师的努力 在世界各国 的博物馆中都存在着不同于一般建筑 的光影关系光对于建筑来说很重要 对于博物馆建筑来说更为重要 因为 光进入到博物馆之中 彻底改变了博 物馆的物理空间 而物理空间改变了 之后就会呈现出多样化的视觉形态 在多样化的视觉形态中 我们看到随 着太阳的光线变化 博物馆的光影关 系也会随之不同 一年四季 春夏秋 冬有不同的光影关系 在这样的光影 关系中与建筑结构发生的关联 改变 了建筑结构中原有的空间关系 给人 们一种新的视觉享受 因此 我们去 捕捉这种光影关系 是我们今天去欣 赏博物馆建筑非常美妙的内容 我认 为欣赏博物馆的建筑空间 就是欣赏 博物馆展品之外的另一方面重要内容 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得以享受到博物馆 之美的不可或缺的方面以建筑作为载体 物馆连接着公众的情感 博物馆建筑千奇百怪 各有不 没有定律 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 种类型 一种是由旧建筑改造而成 像卢浮宫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等 都是由历史上的老建 筑改造而成的 包括只有一百多年建 筑历史的巴黎奥赛博物馆 1900 年巴黎世博会场馆之一的巴黎火车站 改造而成 改造旧建筑是博物馆建设 中的重要方面 因为在具有一定历史 的城市 往往会遗留下一些特别的旧 建筑 这些旧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 作为城市的记忆 得到社会的尊 也得到公民的尊重 充分利用 就是古为今用 在很多城市都能 找到这样的案例 包括像美国旧金山 的亚洲博物馆 是由过去的国会图书 馆改造而成的 像位于北京前门的铁 道博物馆 就由过去的前门火车站改 造而成 新建也是近年来博物馆普遍所采 用的一种方式 1959 年位于天安门广 场东侧的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相 继落成 它们都是新建的博物馆 地起新馆 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 法国的凯布朗利博物馆 瑞典的沉船 博物馆 日本的美秀博物馆 墨西哥 的人类学博物馆 包括法国卢浮宫分 馆等等 在中国 除了一些小型的博 物馆是利用原址旧建筑改造而成的博 物馆之外 绝大多数的国家级和省级 的美术馆 博物馆都是新起的建筑 如首都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当然在这两种类型的建筑之外 还有新老结合的第三种类型 实际上 我们所看到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旧建筑 它有着不 断的扩建 只是因为它的体量巨大 人们置身其中很难发现它的新旧结合 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中 新旧结合的博 物馆不在少数 比如荷兰阿姆斯特丹 美术馆 就是新旧结合的典范 其他 还有美国芝加哥美术馆 波士顿美术 馆等 新旧结合都是因为旧建筑的空 间不能满足当下而通过新的建筑来满 足需求 而这种新旧结合在建筑上的 难度要高于旧的改造和新建 因为彼 此的协调是一个难题 尤其是在新旧 之间的连接上 如何天衣无缝而显现 出特别的魅力是颇费思量的有可能影响博物馆建筑空间与审 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以德国柏林博 物馆岛上的几座博物馆为例 柏林在 二战时遭到战争的摧毁 很多老建筑 成了废墟 有的只留存框架和断垣残 但是 德国人用独有智慧和创造 的精神 在废墟之上建造了非常好的 博物馆 所谓柏林新美术馆 并不是 指刚刚建造的美术馆 而是因为他旁 边有座更老的美术馆 柏林的新美术 馆在战争时期受到严重的摧残 德国 人却找到了建筑的全部原始图纸 原有图纸的基础上建造了与原先一模 一样的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的高妙在 哪呢 这座修复过的博物馆以新面貌 呈现在我们面前时 没有按原图纸推 倒重建 而是在废墟之上非常尊重历 史的每一个方面 包括战争的记忆 我们今天去这座博物馆 可以看见窗 台上依旧保留了原来建筑上的子弹弹 我们还可以看到这座建筑中保留 了仅存的壁画的遗迹 这座博物馆摧 毁之前展厅之间的指示路牌 也就是 当修复这座博物馆的时候 建筑 师们把它仅存的与过去相关的内容 全部作为历史的记忆完整地保留了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欣赏这座 博物馆建筑时 能够感受到它不同于 其他博物馆的特别之处 柏林有很多 历史超过 100 年的博物馆 包括这个 新美术馆 建筑师们如何尊重已有的 文化遗产 尊重已有的建筑 特别是 尊重这一城市中每一位市民的历史记 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博物馆建筑的历史担当 其中就 包括建筑师们对于这座城市的尊重 对于这座城市中人们集体记忆的尊重 博物馆往往通过建筑这一载体 连接 社会中的每一位公众以及他们的情感 从而成为城市的客厅 公众的文化依 博物馆建筑的这样一种特性 使 得几代人在不同的时间内都可能找到 属于自己的记忆 都可能说出与这一 建筑之间的故事作者为知名艺术评论家· wwwhb.cn 2018 3 16 星期五 11 艺术 责任编辑/ 范昕 博物馆的建筑空间是不该被忽略的重要展品 陈履生 1994 年年底 余老师 余友 第一次去纽约在那住了 10 个月 学习艺术 他当时寄给我一张在大都 会艺术博物馆买的明信片 印的是塞 尚画的圣维克多山 余老师在背面写 了几个字 色调基本接近 暗部太 黑绿部分), 原作整体稍带粉差较小。” 主要是提醒我明信片印得还 火气 稍大了点 想必他是反复 研究了原作当时老丁 丁乙 也去了纽 他年轻时发猛临摹过 现代艺术 之父”, 但看了原作却觉得很一般对余老师说 你现在还激动伐”。 第二 年我也去了纽约 余老师陪我去大都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塞尚的原作也 没让我激动 名头很大的那些画 得毫不起眼 灰头土脸地无语奉陪着 大家好像和墙的关系比和观众更近事隔多年后有机会去法国出差去了好几次奥赛博物馆 当我独自在 展厅里反复品味塞尚的原作时 突然 明白余老师当年一定是有所感触 理解了他为什么会给我寄来那几句话在奥赛博物馆里 印象派 后印 象派大师们大都是一人一个厅 而梵 塞尚的气息最为纯正典雅 色调 上比大多数印刷品上看到的要 一些 犹如昆曲的 水磨腔 ”。 或许 水磨腔 来比喻并不准确 因为 与其强调它们的优雅和修养 不如指 出它们的质朴和生动也许 普洱茶更贴切些吧 比喻并不重要 甚至修 养也并不重要 面对大师们的原作 你感受到的真心 是那么的温暖和荫 并不是滚烫的塞尚的一生其实并不优雅安静 他早期的画作 气息上简直像是一个 咆哮的斗士 当初 是毕沙罗叫他不 要在巴黎画下去 让他跟自己回乡下 画风景和静物 那次去法国 我还在 巴黎逛了几家书店 最后买到一本 塞尚和毕沙罗》, 2005 年纽约现代 艺术博物馆举办 毕沙罗与塞尚 的画册 厚厚的一本打开来 都是一 张塞尚一张毕沙罗 不少画的是同一 处风景 大多是塞尚几度造访毕沙罗 时两人在蓬托瓦塞肩并肩的写生 家朋友巴海看了这本画册后惊呼 们太不了解毕沙罗了”。 的确塞尚的 许多画面感觉和色调处理是跟毕沙罗 学的 但是最关键的还不是风格 想是毕沙罗教会了塞尚艺术需要耐心 和修养 画册中有一张毕沙罗的画 午后阳光下的一片法国乡间村舍 口有几棵大树 乡间路上还有一个农 妇和她的孩子的背影 旁边并列的一 张竟然是塞尚几乎一模一样的临摹 不是对同一风景的写生 而是对毕沙 罗画作的临摹两幅画并置放在一起虽然各有个性 但看得出塞尚对亦师 亦友的毕沙罗的尊敬毕沙罗当年是印象派的中坚 我看到的原作看 他和西斯莱是印象 派中画得最好的 细研那本 塞尚与 毕沙罗》, 发现毕沙罗竟有不少作品的 处理很像塞尚 那些像塞尚的笔触处 理都在 1880 年以后明显是师傅反过 来受了徒弟的影响 我们常见的毕沙 罗作品大都是他作为印象派代表的那 些画 其实他左冲右突 有过很多尝 包括修拉等点彩派的风格 甚至 梵高式的处理 他的风格比较多样 但总体仍未摆脱传统的直接描摹自然主观性的处理比较弱 很明显 他受 传统的影响更大 但正是他的这种特 作为传统和创新之间的桥梁 天分极高的塞尚在肩并肩的写生和切 磋中颇有所得 汲取到了古典艺术中 最纯正的营养毕沙罗当年是柯罗的学生 毕沙罗塞尚 在博物馆里看原 他们的传承非常清晰灰调 中间 的丰富以及笔触的生动 探入幽 而塞尚强烈的个性使他成为三人中 最有独创性的我过去写过塞尚 好像 一个粗野的人尽力想表现得文明一点”, 了解了更多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史料后看来当初的印象还不算太离谱毕沙罗年轻时和塞尚一样 从外 法属殖民地安德列斯群岛 来到 巴黎 他去参观了德拉克罗瓦巨大的 工作室后 晚上睡不着 普通人的生 清晨雾气中的大街 阳光下的乡 村景色 …… 这些就不能成为艺术关心 的主题吗 住在巴黎鱼贩天堂路的老 柯罗对他说 那好吧 你跟我一起去 郊外写生吧突破艺术形式上的教条把经典还给自然 还给普通人 印象 派的革命也许就这样发轫 后印象 的塞尚曾表示 把普桑所描 绘的自然再全都重新创作 ”, 但实际 这种探索难道不是从老柯罗就开 始的岂止是老柯罗 岂止是印象派 岂止是绘画……人类创造的文明哪一 个不是薪火相传在卢浮宫里看达 · 提香鲁本斯普桑伦勃朗委拉斯 贵支 戈雅 …… 色调和气息是那么好 就像是一个纯正的家族 卢浮宫 里人头济济 蒙娜丽莎 那儿 安们如临大敌地挡着不准拍照 众人 在警戒线外苦猜达 · 芬奇密码但就在 悬挂 蒙娜丽莎 的那堵墙的背面 就挂着 郇山长老会另一任 长老提香的好几幅杰作 其幽微生动绝不 亚于前任 但画前却冷清了很多 文艺复兴之前的那些画 则根本没人 拦着你拍照了回想二十多年前刚接触艺术时我是那么偏重艺术中 进步的东西梵高塞尚们对形式的新的处理如今我已开始懂得关注艺术中那些一脉相 承的东西 那些态度 立场 耐心 那些人类艺术中最珍贵的东西 天行 进步 是永恒的硬道理 但我 们从哪里来 我们到哪里去 我们是 什么当初去奥赛博物馆时 那里是允 许拍照的 但是拿着照相机 我却感 到要拍得接近原作是那么的难 那些 难以用言辞来形容的画面色调 那些 拨动人心弦的微妙气息 那些 水磨 普洱茶 …… 大师们的杰作是 那么有生命力 同时又是那么的自然 和收敛 仿佛在提醒我 那些优秀的 艺术真正探索的 是如何让人类创造 的文明和 自然 保持一种恰如其分 的关系 而这个 自然 并非仅仅是 Nature也是道家说的 道法自然自然”, 也是佛法中清净庄严的境界解码经典 出格如塞尚亦汲取到古典艺术的纯正营养 一张明信片引发的随想 河马 ①② 文中提及的明信 印的是塞尚画的圣维 克多山 毕沙罗作品 柯罗作品 由上至下分别为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法国巴黎卢浮宫德国柏林新美术馆均陈履生摄

陈 思 博物馆的建筑空间 是不该被忽略的重要展品dzb.whb.cn/images/2018-03/16/11/110316.pdf全世界在建筑上比较独特的博物馆,它的体量非常大,

  • Upload
    others

  • View
    2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陈 思 博物馆的建筑空间 是不该被忽略的重要展品dzb.whb.cn/images/2018-03/16/11/110316.pdf全世界在建筑上比较独特的博物馆,它的体量非常大,

享受博物馆之美,绕不开对于博物馆建筑空间的欣赏

我喜欢拍摄博物馆 。 博物馆其实

很难拍 , 这是一座与历史和艺术相关

联的建筑 。 建筑本身已经给我们设计

了一个硬件基础 , 包括它的朝向 , 它

与周边的关系 , 以及阴晴雨雪和朝阳

暮色等等 。 它的结构 , 它的材料 , 它

的光影关系 , 已经很难改变 。 捕捉它

的神采 , 要下功夫了解这座建筑 , 以

发现者的眼光去发现其中的神妙之处,寻找博物馆建筑的特殊性。

当建筑已经存在于空间时 , 它一

定会和周边环境产生关联 。 比如要拍

好天津美术馆就很难 , 它的侧面有图

书馆 , 有博物馆 , 这些建筑都会影响

到你对这座建筑的判断 。 在很多城市

博物馆中都有这样的特点 。 我有一张

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照片 , 自己非

常喜欢 , 但这张照片本身和这家博物

馆没有多少关系 , 有关系的就是我利

用了这家博物馆的玻璃幕墙 , 用玻璃

幕墙映射了周边的建筑 , 所反映的还

是纽约曼哈顿的高楼 。 当然也有像日

本九州博物馆这样的 , 这家博物馆是

全 世 界 在 建 筑 上 比 较 独 特 的 博 物 馆 ,它的体量非常大 , 每一根承重柱子下

都有弹簧 。 这是因为九州博物馆建在

地震多发带上 。 我拍过一幅照片 , 是

九州博物馆侧面的幕墙映射了旁边起

伏的山峦 , 它正好连接到画面右边一

点 点 现 实 中 的 山 峦 景 象 , 一 气 呵 成 。实际上博物馆跟周围的关系有很多奇

妙的东西 , 有时候透过窗口 , 有时候

透过玻璃幕墙, 有时候透过某个角落,都能够发现这座博物馆不同于其他的

内容。走进博物馆, 我们总是能看到所展

示的文物或艺术品, 自然而然会关注展

品与建筑的关系。 有些博物馆展示的文

物是裸展的, 没有展柜。 它们往往可能

放在窗台, 放在某一个角落, 或者某一

个角落有特别的光源。 比如说, 在大英

博物馆, 就有一批石刻放在窗口。 我曾

经为了给它们拍摄一张照片, 在展厅门

口等了很长的时间, 一直等室外的阳光

照到石头上时, 那特别的感觉, 奇妙无

穷。 要把握那个瞬间很难。 因为我对这

里的空间以及光线的情况完全不了解,可能等了很久 , 光线到不了想要的感

觉。 最重要的是, 这样一个空间中有观

众来回走动, 等光线合适的时候, 前边

站了一堆人, 就把光线破坏掉了。 在博

物馆特殊的空间中, 文物的精美与历史

价值和艺术价值给予这个空间以特别的

意义, 这也是吸引公众进入这个空间的

重要内容。博物馆中的一些细节同样是我们

欣赏一座博物馆的重要内容 。 比如像

巴黎的卢浮宫 , 前面有华裔建筑师贝

聿铭设计的金字塔 , 这个金字塔的结

构很复杂 , 我们可以透过金字塔拍金

字塔的外面 , 可以利用金字塔的玻璃

墙面反射彩色的云彩 , 也可以透过卢

浮宫人流比较少的地方的窗口 , 看到

特别的内容 。 非常巧合的一次 , 外边

下大暴雨 , 暴雨过后 , 傍晚的彩霞成

了 卢 浮 宫 的 背 景 , 这 是 很 难 碰 到 的 ,是透过博物馆的细节来发现的 。 包括

博物馆的窗和门 , 博物馆的灯 , 博物

馆的楼梯和扶手 , 博物馆的顶棚 , 都

有着各美其美的丰富内容 。 特别要给

大家提示的是 , 尤其在老建筑中 , 往

往四面都是建筑 , 中间是露天的一个

天井 , 包括大英博物馆 、 大都会艺术

博物馆等世界上很多博物馆都把这个

露天的天井加了一个顶棚 , 增加了博

物馆使用的公共空间 。 这些顶棚不同

一 般 , 往 往 由 一 些 著 名 设 计 师 设 计 ,是 老 建 筑 推 陈 出 新 的 一 项 重 要 举 措 ,给观众带来一个视觉面貌的崭新亮点,甚至可以说是博物馆的眼睛 , 是博物

馆建筑师们精心营造的特别空间。因为建筑师的努力 , 在世界各国

的博物馆中都存在着不同于一般建筑

的光影关系。 光对于建筑来说很重要,对于博物馆建筑来说更为重要 。 因为

光进入到博物馆之中 , 彻底改变了博

物馆的物理空间 , 而物理空间改变了

之 后 就 会 呈 现 出 多 样 化 的 视 觉 形 态 。在多样化的视觉形态中 , 我们看到随

着太阳的光线变化 , 博物馆的光影关

系也会随之不同 。 一年四季 、 春夏秋

冬有不同的光影关系 。 在这样的光影

关系中与建筑结构发生的关联 , 改变

了建筑结构中原有的空间关系 , 给人

们一种新的视觉享受 。 因此 , 我们去

捕捉这种光影关系 , 是我们今天去欣

赏博物馆建筑非常美妙的内容 。 我认

为欣赏博物馆的建筑空间 , 就是欣赏

博物馆展品之外的另一方面重要内容。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得以享受到博物馆

之美的不可或缺的方面。

以建筑作为载体 ,博物馆连接着公众的情感

博 物 馆 建 筑 千 奇 百 怪 , 各 有 不

同 , 没有定律 。 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

种 类 型 。 一 种 是 由 旧 建 筑 改 造 而 成

的 , 像 卢 浮 宫 、 大 都 会 艺 术 博 物 馆 、大英博物馆等 , 都是由历史上的老建

筑改造而成的 , 包括只有一百多年建

筑 历 史 的 巴 黎 奥 赛 博 物 馆 , 由 1900年巴黎世博会场馆之一的巴黎火车站

改造而成 。 改造旧建筑是博物馆建设

中的重要方面 , 因为在具有一定历史

的城市 , 往往会遗留下一些特别的旧

建 筑 , 这 些 旧 建 筑 作 为 人 类 文 化 遗

产 , 作为城市的记忆 , 得到社会的尊

重 , 也 得 到 公 民 的 尊 重 。 充 分 利 用

它 , 就是古为今用 , 在很多城市都能

找到这样的案例 。 包括像美国旧金山

的亚洲博物馆 , 是由过去的国会图书

馆改造而成的 。 像位于北京前门的铁

道博物馆 , 就由过去的前门火车站改

造而成。新建也是近年来博物馆普遍所采

用的一种方式。 1959 年位于天安门广

场东侧的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相

继落成 , 它们都是新建的博物馆 。 平

地起新馆 , 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 , 如

法国的凯布朗利博物馆 、 瑞典的沉船

博物馆 、 日本的美秀博物馆 、 墨西哥

的人类学博物馆 , 包括法国卢浮宫分

馆等等 。 在中国 , 除了一些小型的博

物馆是利用原址旧建筑改造而成的博

物馆之外 , 绝大多数的国家级和省级

的 美 术 馆 、 博 物 馆 都 是 新 起 的 建 筑 ,如首都博物馆 、 陕西历史博物馆 、 山

西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等。当然, 在这两种类型的建筑之外,

还有新老结合的第三种类型 。 实际上

我们所看到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旧建筑 , 它有着不

断 的 扩 建 , 只 是 因 为 它 的 体 量 巨 大 ,人们置身其中很难发现它的新旧结合。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中 , 新旧结合的博

物馆不在少数 , 比如荷兰阿姆斯特丹

美术馆 , 就是新旧结合的典范 , 其他

还有美国芝加哥美术馆 、 波士顿美术

馆等 。 新旧结合都是因为旧建筑的空

间不能满足当下而通过新的建筑来满

足需求 , 而这种新旧结合在建筑上的

难度要高于旧的改造和新建 , 因为彼

此的协调是一个难题 , 尤其是在新旧

之间的连接上 , 如何天衣无缝而显现

出特别的魅力, 是颇费思量的。有可能影响博物馆建筑空间与审

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 以德国柏林博

物馆岛上的几座博物馆为例 。 柏林在

二战时遭到战争的摧毁 , 很多老建筑

成了废墟 , 有的只留存框架和断垣残

壁 , 但是 , 德国人用独有智慧和创造

的精神 , 在废墟之上建造了非常好的

博物馆 。 所谓柏林新美术馆 , 并不是

指刚刚建造的美术馆 , 而是因为他旁

边有座更老的美术馆 。 柏林的新美术

馆在战争时期受到严重的摧残 。 德国

人却找到了建筑的全部原始图纸 , 在

原有图纸的基础上建造了与原先一模

一样的博物馆 。 这个博物馆的高妙在

哪呢 ? 这座修复过的博物馆以新面貌

呈现在我们面前时 , 没有按原图纸推

倒重建 , 而是在废墟之上非常尊重历

史 的 每 一 个 方 面 , 包 括 战 争 的 记 忆 。我们今天去这座博物馆 , 可以看见窗

台上依旧保留了原来建筑上的子弹弹

孔 。 我们还可以看到这座建筑中保留

了仅存的壁画的遗迹 , 这座博物馆摧

毁之前展厅之间的指示路牌 。 也就是

说 , 当修复这座博物馆的时候 , 建筑

师 们 把 它 仅 存 的 与 过 去 相 关 的 内 容 ,全部作为历史的记忆完整地保留了下

来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欣赏这座

博物馆建筑时 , 能够感受到它不同于

其他博物馆的特别之处 。 柏林有很多

历史超过 100 年的博物馆 , 包括这个

新美术馆 。 建筑师们如何尊重已有的

文化遗产 , 尊重已有的建筑 , 特别是

尊重这一城市中每一位市民的历史记

忆, 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博物馆建筑的历史担当 , 其中就

包 括 建 筑 师 们 对 于 这 座 城 市 的 尊 重 ,对于这座城市中人们集体记忆的尊重。博物馆往往通过建筑这一载体 , 连接

社会中的每一位公众以及他们的情感,从而成为城市的客厅 , 公众的文化依

赖 。 博物馆建筑的这样一种特性 , 使

得几代人在不同的时间内都可能找到

属于自己的记忆 , 都可能说出与这一

建筑之间的故事。(作者为知名艺术评论家)

陈·思

www.whb.cn2018 年 3 月 16 日 星期五 11艺术 责任编辑/范昕

博物馆的建筑空间,是不该被忽略的重要展品

陈履生

1994 年年底, 余老师 (注 : 余友

涵) 第一次去纽约, 在那住了 10 个月

学习艺术 。 他当时寄给我一张在大都

会艺术博物馆买的明信片 , 印的是塞

尚画的圣维克多山 , 余老师在背面写

了几个字 : “色调基本接近 , 暗部太

深 (黑绿部分), 原作整体稍带粉, 反

差较小。” 主要是提醒我明信片印得还

是 “火气 ” 稍大了点 , 想必他是反复

研究了原作。当时老丁 (注 : 丁乙 ) 也去了纽

约 , 他年轻时发猛临摹过 “现代艺术

之父”, 但看了原作却觉得很一般, 还

对余老师说 “你现在还激动伐”。 第二

年我也去了纽约 , 余老师陪我去大都

会 ,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塞尚的原作也

没让我激动 。 名头很大的那些画 , 显

得毫不起眼 , 灰头土脸地无语奉陪着

大家, 好像和墙的关系比和观众更近。事隔多年后, 有机会去法国出差,

去了好几次奥赛博物馆 。 当我独自在

展厅里反复品味塞尚的原作时 , 突然

明白余老师当年一定是有所感触 , 也

理解了他为什么会给我寄来那几句话。在奥赛博物馆里 , 印象派 、 后印

象派大师们大都是一人一个厅 , 而梵

高 、 塞尚的气息最为纯正典雅 , 色调

上 比 大 多 数 印 刷 品 上 看 到 的 要 “哑 ”一些, 犹如昆曲的 “水磨腔 ”。 或许 ,

用 “水磨腔 ” 来比喻并不准确 , 因为

与其强调它们的优雅和修养 , 不如指

出它们的质朴和生动, 也许 “普洱茶”更贴切些吧 。 比喻并不重要 , 甚至修

养 也 并 不 重 要 , 面 对 大 师 们 的 原 作 ,你感受到的真心 , 是那么的温暖和荫

凉, 并不是滚烫的。塞 尚 的 一 生 其 实 并 不 优 雅 安 静 。

他早期的画作 , 气息上简直像是一个

咆哮的斗士 。 当初 , 是毕沙罗叫他不

要在巴黎画下去 , 让他跟自己回乡下

画风景和静物 。 那次去法国 , 我还在

巴 黎 逛 了 几 家 书 店 , 最 后 买 到 一 本

《塞尚和毕沙罗》, 是 2005 年纽约现代

艺术博物馆举办 “毕沙罗与塞尚 ” 展

的画册 。 厚厚的一本打开来 , 都是一

张塞尚一张毕沙罗 , 不少画的是同一

处风景 , 大多是塞尚几度造访毕沙罗

时两人在蓬托瓦塞肩并肩的写生 。 画

家朋友巴海看了这本画册后惊呼 “我

们太不了解毕沙罗了”。 的确, 塞尚的

许多画面感觉和色调处理是跟毕沙罗

学的 , 但是最关键的还不是风格 , 我

想是毕沙罗教会了塞尚艺术需要耐心

和 修 养 。 画 册 中 有 一 张 毕 沙 罗 的 画 ,午后阳光下的一片法国乡间村舍 , 村

口有几棵大树 , 乡间路上还有一个农

妇和她的孩子的背影 。 旁边并列的一

张 竟 然 是 塞 尚 几 乎 一 模 一 样 的 临 摹 ,

不是对同一风景的写生 , 而是对毕沙

罗画作的临摹。 两幅画并置放在一起,虽然各有个性 , 但看得出塞尚对亦师

亦友的毕沙罗的尊敬。毕沙罗当年是印象派的中坚 , 从

我看到的原作看 , 他和西斯莱是印象

派中画得最好的 。 细研那本 《塞尚与

毕沙罗》, 发现毕沙罗竟有不少作品的

处理很像塞尚 , 那些像塞尚的笔触处

理都在 1880 年以后, 明显是师傅反过

来受了徒弟的影响 。 我们常见的毕沙

罗作品大都是他作为印象派代表的那

些画 , 其实他左冲右突 , 有过很多尝

试 , 包括修拉等点彩派的风格 , 甚至

梵 高 式 的 处 理 。 他 的 风 格 比 较 多 样 ,但总体仍未摆脱传统的直接描摹自然,主观性的处理比较弱 。 很明显 , 他受

传统的影响更大 。 但正是他的这种特

点 , 作为传统和创新之间的桥梁 , 让

天分极高的塞尚在肩并肩的写生和切

磋中颇有所得 , 汲取到了古典艺术中

最纯正的营养。毕 沙 罗 当 年 是 柯 罗 的 学 生 , 柯

罗—毕 沙 罗—塞 尚 , 在 博 物 馆 里 看 原

作, 他们的传承非常清晰, 灰调 (中间

调 ) 的丰富以及笔触的生动 , 探入幽

微。 而塞尚强烈的个性使他成为三人中

最有独创性的。 我过去写过塞尚 “好像

一个粗野的人尽力想表现得文明一点”,

了解了更多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史料后,看来当初的印象还不算太离谱。

毕沙罗年轻时和塞尚一样 , 从外

省 (法属殖民地安德列斯群岛 ) 来到

巴黎 , 他去参观了德拉克罗瓦巨大的

工作室后 , 晚上睡不着 , 普通人的生

活 、 清晨雾气中的大街 、 阳光下的乡

村景色……这些就不能成为艺术关心

的主题吗 ? 住在巴黎鱼贩天堂路的老

柯罗对他说 , 那好吧 , 你跟我一起去

郊外写生吧。 突破艺术形式上的教条,把经典还给自然 , 还给普通人 , 印象

派的革命也许就这样发轫 。 “后印象

派 ” 的塞尚曾表示 , 要 “把普桑所描

绘 的 自 然 再 全 都 重 新 创 作 ”, 但 实 际

上 , 这种探索难道不是从老柯罗就开

始的?岂 止 是 老 柯 罗 , 岂 止 是 印 象 派 ,

岂止是绘画……人类创造的文明,哪一

个不是薪火相传? 在卢浮宫里看达·芬

奇、提香、鲁本斯、普桑、伦勃朗、委拉斯

贵支 、 戈雅……色调和气息是那么好

认 , 就像是一个纯正的家族 。 卢浮宫

里人头济济 , 《蒙娜丽莎 》 那儿 , 保

安们如临大敌地挡着不准拍照 , 众人

在警戒线外苦猜达·芬奇密码。 但就在

悬 挂 《蒙 娜 丽 莎 》 的 那 堵 墙 的 背 面 ,就挂着 “郇山长老会” 另一任 “长老”提香的好几幅杰作 , 其幽微生动绝不

亚于前任 , 但画前却冷清了很多 。 而

文艺复兴之前的那些画 , 则根本没人

拦着你拍照了。回想二十多年前, 刚接触艺术时,

我是那么偏重艺术中 “进步” 的东西,梵高塞尚们对形式的新的处理。 如今,我已开始懂得关注艺术中那些一脉相

承 的 东 西 , 那 些 态 度 、 立 场 、 耐 心 ,那些人类艺术中最珍贵的东西 。 天行

健 , “进步 ” 是永恒的硬道理 。 但我

们从哪里来 ? 我们到哪里去 ? 我们是

什么?当初去奥赛博物馆时 , 那里是允

许拍照的 , 但是拿着照相机 , 我却感

到要拍得接近原作是那么的难 。 那些

难以用言辞来形容的画面色调 , 那些

拨动人心弦的微妙气息 , 那些 “水磨

腔 ” “普洱茶 ” ……大师们的杰作是

那么有生命力 , 同时又是那么的自然

和收敛 , 仿佛在提醒我 : 那些优秀的

艺术真正探索的 , 是如何让人类创造

的文明和 “自然 ” 保持一种恰如其分

的关系 。 而这个 “自然 ” 并非仅仅是

Nature, 也是道家说的 “道法自然” 的

“自然”, 也是佛法中清净庄严的境界。

解码经典

出格如塞尚,亦汲取到古典艺术的纯正营养

一张明信片引发的随想

河马 ① ②③

①文 中 提 及 的 明 信

片, 印的是塞尚画的圣维

克多山

②毕沙罗作品

③柯罗作品

▲由上至下分别为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法国巴黎卢浮宫、 德国柏林新美术馆, 均陈履生摄